攻勢主義-Offensivism

攻勢主義社團專屬論壇
現在的時間是 2024年 11月 21日, 17:59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4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主題 : 課本上沒有教你的歷史(1)圓山大飯店與台灣神社的前世今生
文章發表於 : 2015年 6月 3日, 16:04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課本上沒有教你的歷史(0)前言



不曉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吹起這股風的,最近坊間、市面上、網路論壇裡,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到處被轉貼的文章或是書籍的封面有著類似風格的標題名。

比方說「你所不知道的歷史」、「國民黨不敢告訴你的歷史」、「被遺忘的台灣史」、「不為人知的真相」…諸如此類的感覺,但興致滿滿地翻開點開一看之後,通常我的期待並未得到滿足,而是在這期待之上增添了許多落空的失望。

「就只有這樣而已嗎…?這種程度未免太弱ㄐ(wry」

這一類的文章或書籍給我的印象都是這樣的感覺。這可能是因為我自己是是唸歷史專攻出來的所以標準也許設太高了也說不定,但這種水準的「秘史」說真的就只是「普通外行人不知道」的等級而已,並不是什麼被檢閱的、被查禁的、遭到限制閱覽的東西。

但我後來轉念一想,確實,相對於大多數沒唸過歷史學或是專攻某一段特定國別史與斷代史的外行來說,對歷史瞭解深入的人是整個社會上的極少數。而大多數人大概也並不想要接觸太過枯燥乏味的史學方法或學術訓練,那麼站在推廣的立場來說,不如就來設立一個專門講解介紹歷史小故事的專題吧。

為了起到聳動&吸引的效果,因此這個系列將命名為「課本上沒有教你的歷史」,但性質上正如前面所說,不過就是你可以在圖書館查到的書借到的資料整理而成的一種知識教養講座,並非什麼機密大公開或緋聞大爆料。

至於選定的基準則是以作者主觀認定的「有趣程度」決定。並不見得選題一定會跟台灣有關,但跟台灣無關的部份也請當成增進國際觀的一部份耐著性子讀下去吧,畢竟這個世界上也不是只有台灣自己,還有很多跟台灣一樣確實存在於世上,卻在台灣人心中沒什麼存在感的國家或地區。

總之,這些考試上不會考的,課本裡沒有教的,不管什麼黨都不會有興趣讓你知道的平凡至極的有趣歷史───如果有興趣的話就請往下看吧。


課本上沒有教你的歷史(1)圓山大飯店與台灣神社的前世今生



圓山大飯店可以說是台灣標誌性的地標建築物,也是外國旅客前來台灣觀光的一流首選,從建成以來也作為政府招待政商名流召開國宴的重要場地,而在各方面都備受重視,甚至是在1995年的圓山大飯店屋頂火災後,才撥款成立了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是台灣史上第一次導入了警消專用的直昇機來加以對應高樓火災。

圓山大飯店的繁榮發達也謠傳與它的上好風水形勢脫不了關係,這麼一塊優良的風水福地,在國民黨來台以前的日治時期又該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呢?

其實不只是華人吃風水這一套而已,當年漢學興盛的日本人當然也對於龍脈、地氣這一類的風水學頗有研究,再加上日本傳統上有尊山為神的神靈崇拜信仰,因此在圓山蓋一座能祭祀在台灣埋骨異鄉之日本人的代表性日式神社,首選就是距離首府台北既近,附近又有山神庇佑的圓山了。

但這麼一塊風水福地在日本人來之前也不可能是無主之地,包括法國在台領事館為首,以及許多台北士紳富貴的寺廟、宗社均設於此,總督府花費莫大力氣,恩威並用地徵收、拆遷台籍士紳在圓山的地產,並說服法國領事館遷出,才總算騰出足夠的空地來動工興建台灣神社。



台灣神社中供奉的是日本在接收治理台灣期間,各種因公殉職而死的日本人牌位,例如說在乙未割台戰爭中死亡的北白川宮仁久親王───這位仁兄曾在幕末維新之時被左幕派推舉為偽東武天皇來與倒幕派推舉的明治天皇對抗,最後兵敗而被逼迫退位放棄天皇頭銜,隨後為了避免在國內的政爭,前往普魯士留學深造軍事學問,以禁衛師團司令的身份出征台灣卻客死他鄉。

祭祀這麼一位皇族的排場是免不了的,以台東花崗岩建造的特大鳥居和石燈籠,使用高級阿里山檜木的神社樑柱都極其講究,被總督府苦心營造的台灣神社於1901年完工後,便以全台灣最大日式神社的身份,作為日本在台殖民統治的樣板工程,同時也將每年十月二十八日訂立為大祭日,作為國定假日且鼓勵台人前來參拜。

1923年,由於當時全世界範圍流行著民族自決的氣氛,台灣也彌漫著提高自治權力的呼聲,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為了安撫台人的不平情緒,昭和皇太子───也就是六年後大正駕崩之際登基的昭和天皇前來台灣觀光訪問,搭乘戰艦金剛號來到台灣後於總督府休息一天,第一個前往參觀的地點便是台灣神社。甚至是為了使皇太子能順暢的前往圓山,所以特別開闢了敕使街道(即中山北路)來貫通台北市之南北。



後來由於日本不論在中國、太平洋的戰況都節節惡化之故,在台灣開始推動皇民化運動之後,台灣神社為了因應此一政策而在1944年增設日本最高階主神天照大神祭壇,而升格為最高層級、與明治神宮同位階的台灣神宮…但諷刺的是,僅僅在升格後不到半年內,台灣神宮就因為發生了一場極端戲劇性的意外而徹底付之一炬了。

將之摧毀的原因是由於飛機造成的大火───但卻並非盟軍所造成的。即使盟軍在二次大戰期間持續性的空襲台灣,但由於在麥克阿瑟與尼米茲的協調後,認定台灣是可以被「跳」掉的島,而決定進攻菲律賓和沖繩,忽略掉了夾在中間的台灣而維持著海空封鎖的局面,對於台灣的空襲主要集中於大都市的工廠、飛機場與燃料儲存加工設施。其中,對於台灣神社這一類的建築物,美軍甚至考慮到轟炸神社、皇宮之類的建築物可能會給予日本宣傳口實,鼓動起民眾勤皇神風之心而增加敵方的團結度與抵抗意識,而小心地避開了這些明顯的地標不予轟炸。

台灣神宮於1944年10月23日,僅僅是在大祭前不到一周時間,由於一架從松山機場起飛後不久,隨即引擎失效墜毀的客機撞擊,而摧毀了鳥居並燒毀了神社主建築,空難過後只留下一地瓦礫殘骸。戰況劣勢山窮水盡的日本已無餘力重建,於是這片斷垣殘壁就這樣保持著直到日本投降、國府接收台灣為止。

日本投降後中華民國政府前來接收台灣,並廢止了台灣所有的日本神社,已經成為廢墟的台灣神宮自不例外,廣達十萬坪的巨大佔地成為了國有地,並建起了今日的中央廣播電台、忠烈祠以及大家所熟悉的圓山大飯店。

順帶一提,在台灣摔飛機的機瘟其實從日治時代就挺多的,例如與尼赫魯、甘地等印度穩健獨立派對立的激進派印度獨立運動家錢德拉包斯,就是搭乘著飛機從松山機場轉機時,由於引擎故障而墜毀,據說他隨身攜帶用來作為獨立運動資金的龐大數量之金銀珠寶,也伴隨著飛機事故而灑在今松山~圓山一帶的現場,在摔機當時就曾引發過台人與日人圍觀群眾的爭搶。

時至今日,雖然站在多元文化的立場觀之,一口氣廢止所有台灣的日式神社固然可惜,但也已經是事後諸葛的馬後砲想法。況且既然台灣神社都已經燒得面目全非,重建也已無意義,就這樣成為另一個地標建築物被人記住,用這樣的方式繼續留名歷史似乎也是另一種成功的記念。不過倘若能有年輕漂亮的志願者擔任巫女的話,我一定會支持重建神社的活動啦。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課本上沒有教你的歷史(1)圓山大飯店與台灣神社的前世今生
文章發表於 : 2015年 6月 9日, 18:01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課本上沒有教你的歷史(2)鬼子不是強在洋槍

在許多歷史課本上總會將19世紀的近代中國史歸結於「落後就要挨打」的西洋帝國主義侵略,將晚清一連串的敗北歸咎於歐美諸國的堅船利砲洋槍。這或許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頭是符合事實的敘述,但在1839年鴉片戰爭當時卻不見得是事實。

自從火藥於13世紀傳入歐洲之後,不論是大砲或著槍枝都是將黑火藥先裝填、再將子彈裝填的前膛式設計,直到19世紀初的拿破崙戰爭仍然如此。1840年代與清軍交手的英國紅衫軍,手裡拿的武器也與他們在滑鐵盧戰場的前輩們並無二致───前膛裝填、黑色火藥的褐貝絲(Brown Bess)滑膛燧發槍。而火砲也是沒有好到哪裡去的拿破崙時代前膛砲。

當然,鴉片戰爭當時也是有些國家裝備了最新科技的後裝槍,或著使用雷管引信與流線彈頭的新彈藥,例如使用德雷瑟撞針槍的軍事大國普魯士、發明了米涅爾彈的陸軍大國法蘭西…但保守、傳統的英軍還要等上二十年,才願意重視後裝槍的實用性而正式採用了士乃德步槍(而且也是很摳門的把前膛槍小修改成後裝槍之CD大法好設計)。

滿清軍隊當時配備的鳥銃雖然說已經是老掉牙的火繩槍,但至少在裝填速度、射程與殺傷力上與英軍配備的前裝滑膛槍並無二致。至於火砲方面,西洋列強最好的陸戰火砲也不過就是十二磅前膛野戰砲的程度,後來威震天下的阿姆斯特朗砲或著克魯伯砲都是在這之後30年的事。但是,英軍卻可以在鴉片戰爭的幾場陸戰中,以數千兵力痛擊滿清萬人大軍,而且開出個位數比四位數的巨大傷亡比。

甚至是之後在1860年的英法聯軍之戰中,滿清以蒙古名將僧格林沁指揮的滿州八旗精銳,在八里橋決戰繳出了慘不忍睹的成績單:英法聯軍一萬人對陣清軍五萬,最後的傷亡數字是英法聯軍傷亡不過百,清軍傷亡千餘人並崩潰。要知道這個時間點英法兩軍也還是只有前膛槍,機關砲或著後裝槍都還沒有被引入英法軍隊中配備,技術的差距顯然不如傳統想像中的巨大。

在英法聯軍之後滿清決定師夷長技以制夷,設立機器製造局並開始買入外國圖紙,開始製造最新式的後裝槍與機關砲…不過課本上倒是有寫過自強運動的下場:在日清甲午戰爭中被甚至不是鬼子而同是東洋黃猴子的日本人徹底幹爆,海戰雖然勉強可算是五五波,但陸戰徹底不敵完全西化的日本陸軍而一路推倒主堡,北洋艦隊最後也被日軍佔領了母港而覆滅。

雖然課本上會寫康有為與梁啟超說這都是滿清只改器物不改制度而帶來的災難,但事實是戊戌變法後清軍也沒有變得比較強,義和團之亂爆發後,清軍似乎也沒有在列強干涉軍面前顯得比較經打。那麼究竟在裝備器物上也沒有差到哪去的清軍,怎麼會被西方軍隊屌打成這樣?

其實自從18世紀末以來歐洲一連串的軍事技術革新,便已經將滿清的軍事體制甩到了時代的後頭。例如像是法國大革命前夕,法國砲兵總監格拉維爾導入了口徑統一的標準化概念,並以此發展了可機動牽引的火砲砲架、彈藥車,成為日後歐洲通用的三磅、六磅、十二磅野砲系統,砲兵們按照教範上指示的射表操縱火砲,而非按照經驗去瞎摸修正,手持量角器與表尺的歐洲砲兵雖然與東方同行一樣操縱著一樣要裝個幾分鐘才能發一砲的前膛砲,但命中率卻不在同一個級數上。

軍隊編制上,法國革命後為了對抗反法大同盟的圍勦,法國國防部長卡爾諾推動普遍徵兵制,並且希望建立一個標準化的編制體系,將砲兵、騎兵、步兵協同運用。傳統上歐洲各國最基本的部隊建制是「團(regiment)」,這是中世紀時貴族領主與傭兵隊長與國王簽訂合約,率兵前來為雇主或君主作戰的最基本單位,與滿清的「銘字營」、「聶字營」之類以指揮官為首的最基本單位相仿,層級也接近。

但是法國將複數且不同兵種的團混編起來,組成了多兵科的聯合作戰單位,也就是「師(Division)」───歐洲一路沿用到今日的近代軍制於是形成了。歐美列強派往中國的遠征軍雖少,但是數千人的部隊裡卻是包括了完整的步、騎、砲與後勤能力的完整戰鬥單位,與糧餉不能自給、火砲還要跟總督申調的滿清基層單位不同,在實戰中能夠即時的對戰況進行應變與調度。

拿破崙戰爭中的主角拿破崙,其本人對歐洲軍制最重大的革命並非裝備器物,而是建立了雖不完善、但有初步雛形的中央管理後勤體系。這包括了罐裝的保存食,野戰醫院與野戰救護馬車,統一管理的軍中郵政。雖然說野戰醫院還是又臭又髒又衛生不佳,醫生唯一救人的方法就是用鋸子截肢,但不管怎麼說還是比完全沒有的清軍要好多了。

出身最基層與法國士兵們肩併肩一路打出皇位的拿破崙顯然對於士兵的觀感與待遇非常注重,他設計了大量的勳章與獎勵體系,且擴大了榮軍院,照顧在戰爭中負傷的傷殘退伍士兵,並提供高額的年金來補助這些曾為國作戰的軍人。有著起碼社會福利制度保障權益的士兵們展現出的戰鬥力,在排隊槍斃的線列作戰中尤其鮮明:八里橋之戰中,與一般通說的洋槍洋砲戰勝了清軍不同,滿清騎兵便是跪倒在了歐洲線列步兵的刺刀與人肉長城前,而未能在肉搏戰中撼動過西洋軍隊的陣列。

而普魯士為了擊倒像這樣先進的穿越系強者法國大軍(Grande Armee),便創建了也許是近代最重要的軍事革新───參謀本部。把軍官團集中起來,對後勤、戰略進行全盤的思考與腦力激蕩,專業化的指揮統御使得戰爭從貴族王公的浪漫遊戲,轉為職業軍事家的嚴謹邏輯規劃。各級部隊均配備有參謀長,來為通常是王公貴族的部隊指揮官出謀畫策,提供專業的軍事計畫以供採納。

當然相比起西洋人陸戰的槍不銳砲不利而言,19世紀西方相對於海禁滿清的堅船倒是無可爭議的優勢;不過即使是堅固的戰艦,照英國名將納爾遜提督的話來說:「任何理智的提督都不應該從海上去挑戰岸防要塞…」由他來講這段話或許是最有說服力的,因為納爾遜年輕時曾莽撞地想指揮軍艦偷襲登陸西班牙在加納利群島上的要塞,而被轟掉了一隻手和一顆眼睛。此外這個時代雖然已經有蒸汽船舶,但大多是用於無風時的輔助動力,且沒有裝甲的保護,事實上木造的風帆戰艦仍然是鴉片戰爭與英法聯軍戰爭中,列強艦隊的真正主力。

然而,在海權的運用上,英國人並不執著於將艦隊攻取一個特定的點,而是將整個廣闊的大海視為高速公路般的運用…當滿清需要花費數個月時間從陸路動員綠營,集結到廣州或寧波防備西洋艦隊的砲擊或登陸時,無法取得明確戰果的西方軍隊可以返回船上,然後在一星期內從廣東外海開至天津大沽口,將少數但精銳的軍隊宛如利刃一般地直插清帝國的胸口。

課本上講的太少太簡單,現實世界發生的事往往複雜到沒辦法三言兩語交代。要是真的有人相信了只要舉辦民主選舉,乃至於法律或制度西化,就能避免像這樣被屌打的慘劇…那我只能說,這真的是圖樣圖森破,盡信書不如無書啊。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課本上沒有教你的歷史(1)圓山大飯店與台灣神社的前世今生
文章發表於 : 2016年 2月 25日, 03:04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課本上沒有教你的歷史(3)松山微空襲與台北大空襲

最近因為某新科立委質詢了關於關於1938年2月23日這天發生了蘇聯與中華民國聯手轟炸了松山機場的松山大空襲,而使得松山大空襲、台北大空襲這一類的名詞被民眾廣為所知,朗朗上口。趁著這個機會,本著於軍宅之心,正是要浮出水面好好來談談這些戰爭史的大好天時。

首先是關於松山大空襲的這一說法我也是第一次聽到而如墜無里霧中,直到瞭解他說的其實是蘇聯志願隊空襲松山機場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也可以算做大空襲啊!而不由得感到一種敬佩的心情油然而生。

蘇聯與國民黨一向有著相當親蜜的關係,不管是黃埔軍校的建軍,廢除中俄不平等條約,還是後來的連俄容共政策等,直到國共內戰爆發以前基本上可以說KMT在第三國際裡算是還蠻老資格的成員,輩份甚至還比中國共產黨要靠前面。畢竟,蘇聯有孫逸仙學校卻沒有毛澤東學校,由此可見一番嘛。也許台灣人大多並不知道,國軍體系直到現代都仍然保持著蘇聯軍風影響下的痕跡…比如說我們有輔導長跟政戰官之類的政治作戰體系,這也是受到蘇聯於軍中安插政治委員的影響所致。

而日本與蘇聯的前身───沙皇俄國的關係本來就已經因為日俄戰爭的前緣而有怨在先,再加上蘇聯扶植的蒙古國、與日本扶植的滿州國在北方老有擦槍走火,日蘇兩軍也經常爆發邊境衝突,所以蘇聯軍援國民黨來對抗日本就成為了理所當然之舉了。

不過要說這個松山大空襲嘛…先說清楚,我一向主張歷史事件不能用規模來決定他的性質。比方說南京大屠殺不論死了三十萬還是三萬,就跟英美轟炸德勒斯登是死了十萬或一萬一樣,仍不改變其在人類歷史上應作為教訓被永遠記憶的性質。

不過1938年2月23日這天蘇聯志願隊從武漢起飛,轟炸松山的SB轟炸機隊一共也就只有28架…從投彈了280發來看,應該是使用100kgx10的酬載吧,也就是總投彈噸數為28噸整。可能是不論架數、投彈噸位甚至都不如1937年4月26日在西班牙格爾尼卡發生的轟炸(66架、40噸),可能也是台灣這邊也沒有一個像畢卡索一樣的世界級大藝術家對此大肆宣傳,甚至是連苦主這邊的日本政府似乎也沒把他當一回事看,所以這次轟炸並沒有登上我們的歷史課本。

最好的佐證莫過於有圖有真相,我們來看一下1938年3月9日的日本政府文宣品【周報】的內容吧。

圖檔

圖檔

####

海空軍的戰果輝煌
海軍省海軍軍事普及部

在我海軍航空部隊適切果敢的攻擊下,敵空軍的大多數已遭擊破,現在支那已淪落到只能依賴蘇聯這個第三國的援助,拼命趕著重建他的空軍。如今支那空軍的飛機、飛行員不過都只是七拼八湊的外國雜牌。但是於今年二月二十三日,他們竟利用這些虛張聲勢、貪圖功利的雇傭兵飛行員妄圖嘗試空襲台灣,卻只不過是從根本看不到地面的高處隨便扔下炸彈就逃走了。我們的損失正如眾所周知,除了傷及些許良民之外不值一提,但這些人卻宣稱「擊毀四十架日本飛機、爆破了燃料庫而火災沖天」,好像提著鬼的頭一樣得意地吹噓宣傳。此刻正是我們應該要對狂徒揮下鐵鎚,讓我們空中的精銳一發現敵機所在就加以猛擊取得空前戰果的時刻。

####

仔細一看的話還能看到2月23日與之後連續幾天,日本海軍航空隊也在猛烈地對華南、華中地區的各鐵路與飛機場進行轟炸攻擊的報導。妙的是,這篇週報同期也在刊登台灣特集,由台灣總督府宣傳皇民化運動的成果,並要台灣人與在台日本人一齊加強全民國防意識、準備對抗所有可能的威脅。

考慮到這些海軍飛機也都是從松山、新竹、台南的機場起飛的,從機場還能正常運作來判斷,看起來我們應該可以相信這則大本營發表,相信海軍所謂的並沒有造成什麼些許良民以外的損失吧…?既然日本都覺得無傷大雅了,我們還鬧著要把這一天訂為記念日豈不是很顯得揭人瘡疤…呃不,不識風趣呢。

既然我們瞭解到松山大空襲這個名詞可能有些不名正言順,但要叫回松山空襲,那似乎又顯得太缺乏氣勢也不容易被人記住,那我就想說,也許我們應當把1938年2月23日這天的事件命名為「松山微空襲」,並立法訂為國定假日,這樣一來365天每天都能找到適合的軍事梗放假紀念,身為軍宅的我也是會高呼三聲萬歲的。

台灣歷史上真正夠格稱之為大空襲的,同時也是台灣史上遭遇到的最大單日空襲,則是1945年5月31日由美國陸軍航空隊第五航空軍對台北發動的台北大空襲。

不過,台北大空襲───這名詞當然是以台灣的尺度來考慮的說法。台北算大空襲的話,那德勒斯登就是巨無霸空襲,東京相較之下就是超弩級空襲,而柏林吃的噸數大概可以稱其為空襲滿漢全席…以下我們就要從數據圖表的部份,力求生動且有圖有真相的,瞭解這些課本上沒教你的歷史吧!

以下資料出自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團(USSBS)的戰後戰果評估報告,美國國會圖書館線上資料庫藏。

圖檔

圖檔
北台灣地區航空用圖

圖檔
台北州航空氣象調查報告

圖檔
美軍選定的北台灣空襲目標(節錄,有很多頁)

圖檔

太平洋戰區
第五航空軍
報告書第一號1/2
依目標字母順序與轟炸日期順序排列
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團統計處

首先這份報告書厚三百多頁還有上下兩冊,所以我不會也沒時間全部貼上來,因此就只截取跟台北有關的部份,附上簡單的翻譯跟解說。我們先來搞懂這份表格的閱讀方法吧!

圖檔

由左至右,TAI-HO-KU是台北州三個漢字的日文發音,這表示轟炸機的執行任務區域,而後接的則是該區域內的任務目標分類。我們雖然習於年、月、日的時間寫法,但美國人則是習慣將日期寫為日、月、年。

31.5.45這個日期表示的也就是1945年五月三十一日的意思。

日期後方第一個數字如400則是指執行任務的轟炸機中隊番號,後頭S分隔開的B24是指該中隊配備的機種,也就是B24解放者重型轟炸機。

接著型號後方的1,1代表該批轟炸機執行任務的種類(轟炸任務)與投彈目標順位(第一目標),這意思是說轟炸機如果迷航或著目標上空多雲找不到,就可能因此選擇備選的第二、第三順位目標乃至於乾脆放棄投彈,或隨機找個地上目標攻擊的意思。

接在這之後的6表示參與轟炸的投彈有效機數,也就是一共有六架轟炸機進行了此一類型的投彈。其後的160為投彈高度,單位為百英呎,即投彈高度16000英呎高。

在這之後列出的9/14代表使用第三類九號的炸彈14噸空襲了目標。至於這些炸彈的種類是什麼,這本報告書的附表也都有列出識別碼代號加以解釋,不過我都附在圖上了,所以你也可以不在乎我囉嗦什麼的繼續往下看。

圖檔

圖檔

圖檔
附表例:高爆彈識別番號表
美軍一共將炸彈分類為甲類的通用/高爆,乙類的燒夷,丙類的破片子母三種彈藥,每一種炸彈有各自對應的號碼。在此僅列出甲類炸彈表,反正我已經把所有圖表上你可能看不懂的地方翻譯成對應的中文了,我相信應該大家都看得懂?有趣的是,美軍也將原子彈列入甲類彈的歸類中…

以上三張圖表可以瞭解到,第五航空軍於1945年5月31日這天,共出動B24轟炸機計103架,出動對台北與其周邊地區投下了357噸的炸彈。

有些人可能會說,啊哈,抓到了!維基百科上寫的台北大空襲不是有117架轟炸機投下3800發炸彈嗎?不過我可以很確信地告訴你維基百科是亂寫的,轟炸機的架數也許可能混了別的航空軍的、或著未計算非武裝的偵照機而有所出入,但依照美軍這邊的掛載報告與投彈噸位計算,我們其實是可以用炸彈的種類跟噸位逆推回他的搭載發數的。

540磅(M82九十磅炸彈六連集束)=250kg
總投彈噸數40噸
=960發90磅破片對人炸彈

1000磅GP44高爆炸彈=450kg
總投彈噸數317噸
=704發1000磅高爆通用炸彈

960+704計1664發

…怎麼算都連3800的一半都不到。

也許最後那少掉的14架可能是關鍵?如果用流言終結者的方法,把不可能也變成可能的話,如果那幾架B-24搭載的不是傳統炸彈而是128發連裝的5磅集束燒夷彈IM7或許就有可能補足那少掉的2000多枚炸彈…不過實際上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美國將軍李梅於此前不久的1945年5月25日下令對東京發動第二次大轟炸,出動470架B-29轟炸機,投下了近2000噸的子母燃燒彈,為此整個太平洋上所有美軍的燒夷彈庫存均被抽調一空,非B-29部隊是不可能獲撥新的燒夷彈補給的。

儘管最合理的解釋應該還是維基本開的編者亂寫,而其他語言的使用者不曉得他亂寫,就跟著傻呼呼地翻譯過去了。選我正解!

好吧,言歸正傳,台北大空襲做為台灣歷史上遭到的最大規模轟炸是無庸置疑的,課本上也沒提到,國民黨政府這一點實在很可惡。更加可惡的是,吃了七千噸炸彈的德勒斯登、三萬八千噸的埃森、四萬五千噸的科隆、六萬七千噸的柏林這些宇宙大爆炸級的大大大空襲也壓根兒沒在課本上提到。雖然吃了一萬兩千噸相較起來沒那麼厲害但全是燒夷彈被燒死了比原子彈還多的人口的東京大轟炸也沒提到。

如果我們立法把100架轟炸機以上、死者超過三千人、投彈超過三百噸的轟炸訂為應當立法紀念的標準,那整場二戰起碼有1000座以上的城市可以紀念,夠我們每天都放兩次節以上,這必須是我們的政府努力推動的方向,也是轉型正義的當務之急。

最後順帶一提的是,以使用100架轟炸機投彈三百多噸來說,1945年五月三十一日的台北大空襲居然出現了三千餘人的傷亡,這是非常驚人地高的比例。舉例來說好了,方才所舉的德國城市德勒斯登遭到了英美盟軍用千餘架轟炸機,投下7000噸炸彈,也就是相當於20倍於台北大空襲的炸彈量在3天內的彈洗,產生的傷亡卻也僅有25000人前後。換言之,每噸炸彈導致的台灣人傷亡數,是德國人的三倍以上。

這一點也在美國的戰略轟炸調查報告中被提出:東京大轟炸中一夜間日本便出現了18萬人的傷亡,這甚至是高過了原子彈掉在廣島的死傷數,同樣的彈藥量若是用在歐洲,據評估應該可能只會造成德國市民5000人程度的傷亡。

美國參謀們的評論是認為,日本缺乏民間防空的意識與組織,消防團、民防團等民兵組織直至1944年才開始在日本本土建立起來,已屬亡羊補牢為時過晚,台灣這方面的準備也應該只會比日本本土更晚。這點與擁有強固的納粹黨地方組織、青年團體系的德國截然不同。由於戰爭末期欠缺能興建混凝土抗炸地下掩體的資材,而軍方又不願意及早疏散市民到鄉間導致工業生產瓦解,即使美軍有在轟炸任務前投下傳單預告轟炸的時間、範圍(台灣漫畫家劉興欽便在兒時揀拾過這種轟炸預告的美軍傳單,使用中日雙語且附有漫畫好讓文盲也理解),但是早已喪失空優的日本政府並不及早進行居民的疏散,甚至就連有效的防空手段也不採取,僅滿足於鏟平房舍建構出的簡易防火巷做為都市防空的唯一手段───但這狹窄的防火巷與密集的日式木造房舍市街相較起來簡直微不足道,不同於石造房舍或鋼筋混凝土的歐美,它們往往會在火災旋風中被輕易吞沒,到最後防火巷唯一的用途是成為市民們逃離轟炸的緊急避難通路,或在恐慌中成為成千上萬被推擠而死的民眾之附加傷害屠場。

看看現代台北的街景,到處都是雜亂無章的招牌、狹窄的騎樓與街巷、停放得到處都是且加滿了燃料的摩托車。再回想一下美軍報告書中的評論,稍微揣摩想像一下如果現在的台灣也遭到了這樣的空襲,我們有沒有可能避免當年發生在台北的慘劇?我想這就是這場台北大空襲在現代所應該帶給我們的最重要教訓:如何避免悲劇重演。

當然,把台北大空襲訂立為記念日放假這點我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但我認為歷史事件的重要性不僅不應該由它的規模決定,同樣的也不應為民族主義或國族主義的史觀來決定。只因為炸彈掉在了台灣就去記念這場空襲,不去記念發生在日本、德國、義大利、中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的同樣悲慘遭遇,這與其說是鄉土情懷,倒不如說是19世紀大塞爾維亞那種調性的民族沙文主義。

不只是空襲,甚至是把二次大戰每一場戰役,人類史上的每一場衝突,通通都加進我們的歷史課本也是遠遠不夠的。說真的,你會因為吃米飯就飽足了,而選擇不去吃牛排或三明治嗎?就算把課本加厚到跟字典一樣的程度,它們仍然無法滿足我們無窮的求知欲。

這就像你還在期待看懶人包瞭解食安問題或台灣選制的問題嗎?會期待懶人包的你就代表你其實一點也不關心這個問題,你只是想湊熱鬧,你本質上根本就懶得思考問題的核心,只是想拿它來作飯後耍嘴皮子證明自己很聰明的話匣子素材。真正關心問題、瞭解問題、研究問題的人,應該是成為寫懶人包的人而不是伸手要懶人包的人。

好啦,時間也晚了,我簡短地為這篇松山微空襲、台北大空襲的懶人包性質文章作個結論吧。

Si vis pacem, para bellum.
若欲和平,必先備戰。

───古羅馬俗語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課本上沒有教你的歷史(1)圓山大飯店與台灣神社的前世今生
文章發表於 : 2016年 3月 1日, 18:03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課本上沒有教你的歷史(8):二二八事件之數據面面觀

又到228了!這個連假假期不知會讓多少人聯想起,69年前的這一天曾經發生過台灣近代歷史上最具衝擊性跟影響性的事件呢?顯然地光從有限的課本篇幅上瞭解是不夠的,所以便有熱心人士編了課外教材幫助學子深入瞭解二二八事件的具體細節內容,比如說這篇二二八和平記念週教材。

然而,才不過翻閱幾分鐘,身為軍宅的我很快就在心頭浮現出了無數疑問。

不管是作為軍事迷或是宅男,我可以斷言說:我們這一輩現代電子沉迷中毒世代的孩子是對數字極其敏感的。作為輸出型角色練到後期了還只有1600DPS(Damage per second,秒傷害輸出)的攻擊力?絕對是配點或技能點歪了,你這隻角色可以打掉重來了。F-15跟F-16有沒有差?當然有差,甚至是連之後接的子型是ABCD也都有差。鐵道迷或攝影迷這種學有專精的技術宅應該都能理解我的意思,新幹線600系與700系這些數字理所當然是有差的。

自幼作為一個手殘的低手速玩家,玩FPS或RTS總是在臨場調度反應方面被其他玩家屌打,唯有各種戰爭遊戲或著飛行模擬遊戲還算頗為得心應手。這是因為作為軍宅的知識底蘊相對幫助彌補了一部份臨場反應與操縱技術的不足:我知道德國虎式坦克的正面、背面、側面裝甲分布,也瞭解英國噴火式戰機會在什麼樣的高度跟速度能對敵機佔到最大相對優勢。

而我在這篇二二八和平記念日教材所第一時間感受到的不對勁,便來自於這種數字看多了之後本能感到的不對勁。用軍宅的話來講就是看到兩磅砲打穿了虎式坦克的那不對勁,用電玩宅來說就是看到了封頂角色被亂拳Gank掉的那種詫異。或再打個比方,就是747巨無霸客機飛行員如果在飛機降落時,看到他的儀表板上顯示的空速是200節───他的反應絕對是「這也太快了,會機毀人亡吧,快重飛」。

所以,我個人打算用我的方法,也就是以數據流的方式來檢視課本上你所不知道的二二八事件。

首先讓我們打開這本教材看看:第一單元第二章第三節。

###

一、接收與劫收

陳儀政府接收台灣以後,除軍警搶劫而去之物資外,利用政府公權力,將台灣的軍事與經濟物資掠奪而去者更是不計其數。
據當時的美國駐台副領事葛超智《被出賣的台灣》一書載:
「日本在台被充公的公私財產先後移交給國民政府的,若以戰前為基準計算,單就非軍事物質言,最保守的估計已超過美金十億。除此之外,日本陸軍與海軍曾個別囤積了大量的食糧、衣物、醫藥、和其他器具、軍火及彈藥……除軍火及彈藥外,以1945年底的市價計算就超過美金二十億。而軍火彈藥囤積在台灣的,價值更不計其數」。
「中國人初到台灣的幾個月中,就開始將這批龐大數字的囤積品源源不絕地運離台灣。……」以上兩筆非軍事物質合計,約值三十億美元。
又據楊逸舟《二二八民變》一書轉自美國國務院刊行的《中國白皮書》載:
「蔣介石於1949年1月21日下野前夕,把國庫四百萬盎斯的黃金偷運往台灣,約值一億六千萬美元。又於發行金元券時,頒布黃金、外幣國有法律,從人民騙取了一億五千萬美元。為此,代理總統李宗仁與蔣介石發生爭執,蔣不得已,歸還運去廈門的一千七百萬元的銀貨,供李使用。」
以上兩筆合計,共值二億九千三百萬美元。
故1946年,單由台灣運出之非軍用軍事物質,其價值即等於1949年蔣介石為了在台灣立足,由上海運來的黃金、外幣之十倍。

###

蔣介石與國民黨能在1945年過後的台灣能劫收到三十億美金價值的財貨與物資?假如用的是現代的美元時價或著1990年國際元這種歷史研究時常見的假想貨幣價值換算尚有可能,畢竟也就一條現代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價值「而已」,我相信把當時台灣有的日本機具、設備、發電機或著其他有價財貨全部拆光也不是湊不出現代的三十億美金。因為從二戰至今的全球通膨率已經超過600%,從二戰以來美金貶值約十五倍,日元超過二十倍,而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圓跟黃金脫勾,其貶值速度只會飆得更快。

但文中所說的三十億美金用的是1945年的價值,有這麼明確的前提,那事情就變得簡單許多了。首先,具體來說,二次大戰期間的30億美金,那大概會是多少價值?

整場二次大戰期間,美國對中華民國的租借法案物資總額度是16.27億美金。開發原子彈的曼哈頓計畫聘請15萬科學家耗時4年工作造出3枚原子彈耗資20億美金。英國政府於二次大戰期間的財政準備金總計約44億美金。一台薛曼坦克造價是3萬美金(1942初期型)。 一艘艾賽克斯級航空母艦+100架艦載機的價值大約8000萬美金。美國戰後對台灣進行的美援一共進行了15年,一年約一億美金,所以總計是花費14.7億美金。

所以二次大戰規格的30億美金大約相當於四十艘全副武裝的航空母艦的價值(三分之一於二次大戰美軍太平洋艦隊的規模)、三十萬輛坦克(二次大戰美國總生產坦克、甲車量的兩倍左右)、四至五枚原子彈、兩倍於二次大戰期間中國戰場所消耗之美援物資、英國國庫六成左右價值的巨量財富。

順帶一提,二次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攻佔了大半個歐洲,從戰敗國跟猶太人身上積極搜括各種藝術品、黃金,並且透過瑞士銀行洗錢…但即使是德國二戰掠奪了整個歐洲、屠殺六百萬猶太人(剛好相當於1945年台灣人口)所榨出的錢財也僅僅才價值5億多美金(約300多噸黃金)。倘若國民黨去了歐洲,大概要殺掉3600萬猶太人才搶得出相當於在台灣劫收的30億美金啊,蔣介石真的不是人,是名譽亞利安超人才作得出這種令人髮指的暴行。

那除了美金的觀點以外,倘若我們使用日圓來衡量30億美金的價值呢?從昭和17年(1942)日本海軍的丸五擴軍計畫來看(159艘新造艦,飛機3458架,內含一艘改大和、兩艘超大和,三艘正規空母),這些造艦購機經費需要44億日圓,以戰前日圓匯率還能保持對美4:1來考慮就是11億美金。30億美金足足可以讓聯合艦隊大造三次啊!戰力壓倒太平洋艦隊完全不是夢,會多出九艘大和、九艘航空母艦、一萬架飛機呢。

甚至於我們倘若完全不使用外部數據,僅以二二八和平記念週教材裡提供的,比如下文所說的四百萬盎司黃金值美金一億六千萬之價格(雖然套用倫敦交易所1947歷史金價記錄一盎司34.71美金的價值來算,我怎麼算都只值1億3600萬美金,感覺這四百萬盎司應該少了些零頭?)來計算,我們也可以得出十分令人傻眼的結論。

假定此一價格為真,則400萬盎司(這裡應使用31克的英制盎司)相當於124噸黃金,而國民黨劫收三十億美金則可以換算為2400噸黃金…這是現代中國大陸全國黃金儲備的2.5倍、日本全國儲備的4倍、現代台灣央行儲備的6倍。事實上,2400噸差不多是現代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總黃金儲備量…

http://www.nma.org/pdf/gold/his_gold_prices.pdf
19世紀以來歷史金價一覽表(倫敦交易所市價折算當代美金時價)

不管是什麼樣的人也應該可以看得出來要從台灣榨出1945當時的30億美金,換句話說就是國民黨能在小小的台灣身上搶出三倍於全歐洲的財富,兩倍於二戰美援物資的總額,日本要是有這筆錢大概就不用鳥什麼華盛頓海軍公約的對美六成或七成了,十成二十成也都大造得起,用這筆錢蓋個一打的戰艦大和號都不成問題(1.3億日圓/艘),這顯然是有點不太實際。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我們倘若把台灣的總人口六百萬來除30億美金的話,平均每個人將會負擔多少被國民黨的劫收掠奪呢?答案是500美金。這數字看起來也許在現代不多,但在1945年這差不多是一位美國白領上班族的年收入水平,是十倍於1938年戰前台灣人、五倍於1938年戰前日本人的年收入水準。

從稍微現實一點的角度來說,1944年台灣總督府的歲入是8億4000萬日圓,其中扣除行政軍費建設等各種支出,最終一共繳出2億4000萬日圓的黑字回去給日本政府。假設國民黨來台橫徵暴斂不事生產,因此行政成本為0日圓,那麼將8.4億日圓的歲入百分之百地取得,考慮到1945年美金對日圓匯率為1:15(儘管日本投降後一路貶到麥克阿瑟登陸時的1:360,但在此我們採取對日圓比較有利的匯率),也就是每年可以劫收得5600萬美金,則約需60年時間來劫收到30億美金。事實上,參考總督府財務局一般會計帳冊,從1895年開始到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的50年期間裡也沒收到超過30億美金的利益!1944年可歲入28億日圓的朝鮮總督府勉強才算有達到這個標準,但因為暴動多抗日多所以日本在朝鮮的統治也基本是賠本的。

其實,考慮到戰前的1938年全日本GDP總額也才74.9億美金,假使台灣真的能擠出30億美金就說明台灣的GDP絕對高於30億,倘若二戰日本要割讓一塊有半個日本生產力的島嶼,豈會像現實世界一樣如此輕描淡寫?

說到底,這30億美金擺明了就是胡謅的數字究竟從何而來?據教材所說是美國駐台副領事葛超智(George Henry Kerr),洋人的東西雖然看起來比較可信,但比較起一個駐台不到一年期間、也未受專業財報或軍事訓練的外交官提出之獨門消息,或甚至是美國總統杜魯門一時喝醉隨口跟記者聊天爆出的粗口,我更相信美國戰爭部靠上萬名參謀軍官匯整得出且有戰爭部長史汀生簽字擔保的數據。

中日戰爭八年裡蔣介石拿到的美國傢伙也不算少了,我個人並不相信國民黨能在台灣得到幾乎跟美援軍械一樣多的10億美金日械(整場二次大戰裡日本有沒有生產出價值10億美金的日械都還是個問題)、更甚至是相當於曼哈頓計畫之巨量財力的20億財貨。莫非台灣有足夠空間能藏著日軍從太平洋戰爭中擄獲的一千六百萬美械可供劫收不成?蔣家要是貪得下去,那也得有銷贓的市場,這麼龐大的軍械物資若說足以成立第二個蘇聯來跟美國抗衡那都不誇張了。在此我提出兩種假說:一是其所謂30億美金是將二戰16億租借法案物資與戰後14.7億有償軍事援助(美援)加總的數字,其意是蔣介石從美國騙取的財貨,即使這些東西事實上是美國給的而不是從台灣搜括的,而且後面那一半台灣也分期付款地償還了。其二就是他純粹只是搞不清楚狀況隨口說說,湊和著一個看起來漂亮的整數。

有一部經典的電影名為十二怒漢,片中一位老頭作為命案證人,明明人不在場也沒看到事發經過,卻為了享受被人關注的感覺而作了假證言…這個情況也許就與此相似吧。

而毫不考慮地將這些錯誤數據引用在教材上的人其心態也大有問題。四百多萬盎司黃金價值一億六千萬美金或著一億三千萬美金,那倒還也在使用計算的貨幣貶值年份不同的誤差範圍內,在我看來是可以容忍的差距,因此稱得上是可信的數據。然後將一億六千萬與三十億這兩個出處不同的數據硬湊在一起,卻又不作任何計算核實便聲稱蔣介石在台灣能榨取出十倍於在全中國大陸能搜括到的財富?這大概是比山下奉文的黃金或著聖殿騎士團的寶藏之類的都市傳說更加壯大的新發現了,這種作法絕對是有失學術嚴謹性的,任何列名於這本教材上的學者都將因此讓我懷疑他們在學術研究方面的可靠性。

花了這麼長的篇幅來證明葛超智提出的數據是經不起檢驗的之後,進一步地我們可能就得懷疑此人所提出的任何證言是否值得信賴。舉例來說像是:

###

短短四年多之間,物價之所以上漲數萬倍,除「橫暴的軍事與經濟掠奪」、「統制經濟之剝削」二節所述各點外,美國駐台副領事葛超智《 被出賣的台灣》一書,在這方面有很深入的描述:
「1946這一年是個經濟災難的年頭。物價不斷上升,生產下降。……在台灣唯一快樂的人是那些處長、官員和他們的朋友,他們花了一年的時間,忙著將台灣的產業資金轉換成金塊金條,以便安全的收藏起來。」

###

生產下降?但根據齋藤一夫的論文【從台灣看農業與經濟之發展:亞洲產米國的經濟發展相關事例研究】之數據,這位日本人學者似乎是完全感覺不出來台灣戰後的生產力有下降過。

圖檔

其甚至表示:戰後台灣能保持與戰前同樣強勁的3.98%強度之連續年成長率,此種巨大的動能是日本戰前昭和1.5%程度、或著戰後昭和高度成長期的3%成長率都無法企及的成就。

圖檔

當然在國民黨接收期間,台灣的經濟由於貨幣的惡性通膨受到重大打擊是事實,而接收部隊自居為佔領軍、國民黨外省幹部獨佔了官僚機構也是事實。但是,從所有方面的數據來看,1945戰後~1960之間,台灣的農業生產不論是米產量、糖產量、農業勞動人口、耕地面積、單位產量、輸出噸位與經濟產值都是呈現出較二次大戰爆發以前更為強勁快速的增長。1952年台灣農業生產與經濟水平便已經超越戰前最高峰的1938年,且在1957年回到齋藤所謂的方程式指數線上,也就是台灣倘若被日本總督府繼續統治下去,應該會正常達到的生產力增長延伸線軌道。

假設二二八事件真的有像葛智超或史明的說法死傷超過10萬人,那麼合理的推想是這10萬人的消失必然會影響到整個台灣產業各界的經濟生產。以600萬人口中的10萬來說,那就是會損失相當於1.6%人口的1.6%生產、勞動能力,考慮到這些人是正值青壯年的台灣菁英份子,所以實際上下降的幅度應該會更大。1946的經濟成長率3.9%,應該會遭受到至少1.6%或以上的打擊而出現明顯的走緩或是下跌趨勢才對…實際上我們看著圖表跟數據都知道,二二八事件這麼巨大的政治、社會衝擊,卻在農業生產圖表上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似的,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

圖檔

我們能在這張曲線圖上看出1938年日本開始出兵中國、39年開始統制經濟與更改台灣農業政策改為工業掛帥帶來的巨大衝擊,也能在1942年起看到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後,美國卯起來打沉每一艘太平洋上的日本船、轟掉每一座台灣糖廠留下來的戰爭傷痕,可以說農業生產量直觀地反映著台灣在大時代中的命運。然而,在1947年卻看不出任何的異常,1950年至少可以看得出是前一年接收了百萬外省難民和隔年韓戰爆發帶來的混亂導致發展停滯,但怎麼想二二八事件死了這麼多人,除非死的恰巧全都不是農業生產者與其相關產業人員,否則再怎麼說都應該在經濟發展上看到一點痕跡才對啊?

說起來這本應該是二二八事件記念文才對,不過卻因為資料收集整理跟寫作上的困難,而變成lag到三月才張貼了。

我個人一直是對於華人寫作歷史的傳統演義小說筆法感到深惡痛絕,舉例來說我也會在FB上不時看到外省系或著深藍系轉貼的二二八路邊社說書人風格「真相」:例如外省人當時是怎麼被手持武士刀的台灣人殘殺、孕婦是怎麼樣的被剖開肚子取出嬰孩諸如此類的暴力獵奇描述。

不幸的是,歷史學方法的訓練使我們這些歷史人早已感到麻木,畢竟人類有史以來什麼時候不死人,面對這些繪聲繪影講的天花亂墜的生動故事,歷史人只會想問:動機是什麼?證據在哪裡?這整件事的歷史解釋該如何書寫?蒙古人會把人丟到皮革袋裡活活用馬踩死是因為宗教信仰上不想見血,新任獅王會咬死幼崽是為了確保排除其他公獅的後裔,父島的日本軍人活剖美國飛行員取其肝臟來吃是因為受夠了美國轟炸的氣跟醜化敵人宣傳,我們總都找得到解釋的方法,分析得出歷史的脈絡。

但這一類的隨機殺人故事只讓人覺得疑惑:發動這種暴行的好處在哪裡?誰會得益?說到底這種加油添醋又無關緊要小細節多的奇怪的記述可信嗎?真正重要的細節比方說人數時間地點見證者等等諸如此類都是一概缺乏。再說,孕婦在統計表上不過也就是一個統計數字,不管死的是男人或女人,外省或本省,1就是1,不會變成2或著0。數字是宇宙的共通語言,數字是不會騙人的。

…話又說回來,像這篇二二八和平記念週教材的情形卻又反映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數字不會騙人,但數字可以誤導人。打個比方,像葛超智很明顯是胡謅的30億美金,和勉強算是在合理範圍內的400萬盎司一億六千萬美金這兩個數字擺在一起,卻把他湊成了一回事而不加求證,這要嘛就是編者笨得離譜,要嘛便是編者有意誤導那些不加思考,看到數字就全盤接受的人。我不是什麼學富五車的碩博士或教授,僅僅是一個受過歷史學方法訓練的普通大學畢業生,但二二八和平記念週?但若要以謊言跟誤解構成的教材追求和平,那我寧可選擇戰爭。

想當年,福島核災之後也是不斷出現危言聳聽之流言,甚至是令日本漫畫家大為憤慨,繪製了以美少女代言破除核能污染網路流言的漫畫以正視聽,其中就提到了刻意將貝克與毫西弗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單位混為一談,結果是以正確的統計數字製造了錯誤的印象意圖使人恐慌的各種謠言。

那麼,這一期的課本上沒教你的歷史,就照上一期老方法圖個樣式美收尾。

Scientia potentia est.
知識就是力量。
           ───古羅馬俗語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4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搜尋:
前往 :  
cron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