瀞帝國(瀞帝國)
國 花:兜蘭
國 歌:千秋樂(僅曲無詞)
首 都:京龍城
國家格言:無
國家代表色:紅、藍、金三色
國際地位:獨立國家
【領土範圍】967年瀞帝國的管轄領土
紅色區域為825年佔有之「西土」璣衡七省,黃色區域為950年全境攻佔的舊鐵山國領
【簡史】瀞國古代史:神話時期的瀞史可以從共同曆前2500年起算,但人類學家推測瀞人有可能是神州人系的分支,於距今千年之前南渡至南方大陸西北角,進而生根、與南方大陸人種混血後擴散,從而轉變為今日的瀞人,讓瀞人的膚色遠比神州系人種要深上些許,約略是接近淡褐色。
不計真實度可疑的神話與英雄人物,祖帝君徵氏明銓是開創今日瀞帝國的前身.瀞海國,並且建立最初的徵朝。隨後因各種內亂外患而出現朝代更迭,徵朝後有吳朝、丁朝、利朝等,但沒有一個朝代是固步自封。隨著向外拓展,在通用曆三世紀中,瀞海人已佔據南方大陸西北角的寰海陸峽區域,然而,瀞族在大陸的擴張也是在這個時候遭遇阻礙,往正東有沙漠作為天然牆壁,即使越獲沙漠後也受到阿托恩法老軍隊的阻擋,往南則數度被普雷斯坦的土邦給擊敗。
然而對於瀞海國給予最大衝擊與刺激的,當屬曦帝國協同南方藩國的長晨人渡海,一舉擊潰西北半島的瀞海國駐軍佔領土地至今。當時仍占有環海陸峽的瀞海人深信,他們之所以難以抵禦入侵,是在於體制無法和神州的大國相比,於是趙景宗決定將瀞海國神州化,引進文化與制度以自強。趙景宗甚至將瀞海國改成「瀞帝國」,以象徵重振瀞族榮耀的覺新。然而,由於趙朝帝君連年對外動兵干戈,使得帝國內部紛亂四起,進入瀞史稱「十五王公之亂」的半軍閥割據狀態。瀞族真正衝擊也在此時發生:神州民因大陸戰亂南渡,藉著十五王公亂政趁機侵奪瀞國的領土。
黎朝的再興:即便失去了寰海陸峽與西北半島的領土,瀞國內亂不僅持續,更接連讓更多的土地落入那些神州系國家之中,瀞國的王公們卻仍彼此爭戰不休。其中,就只有被後世稱為「黎聖宗」,且是唯一出過國境遊歷、以比鄰阿托恩的小棧省為根據,黎朝開山始祖的黎秀王見識到瀞人過去的武裝已經不足以仰賴,必須有洋人的新式槍砲武器與戰法才能夠結束十五王公割據,然後重奪國土以再建瀞帝國。
在各個強權中,神州諸國或支持或與長晨、南天有聯繫而不適合,普雷斯坦與瀞國南端有領土相鄰,使得國政被干預或是要讓利過多的風險並不低。新興的聯邦透過經濟援助對各國多有干涉,王聯在南方大陸殖民則是相當惡名昭彰,從而也不在考慮之列。剩下的大國,相對梅菲斯特與阿蒂提亞距離太過於遙遠,新近失去南方大陸眾多殖民州的漢密斯王國與瀞國領土有著一段不遠不近的距離,對開發新的市場與資源頗為急切,在軍火採購與出售非常大方, 又有漢密斯化已久的阿托恩可以給予後勤與工業的支援和協助,從而被黎秀王選擇為合作對象。
私底下從不諱言「欲建國須先賣國」,卻可以被後代瀞人尊稱為「聖宗帝君」的黎秀王並非沒有考慮到尾大不掉,但漢密斯已經成為傷害最少的選擇。他選定次子與法老之女聯姻,以瀞國統一做為前提的眾多專賣與特許權與承諾讓出乾婆亞給漢密斯殖民等條件,黎秀王透過阿托恩購買到眾多漢密斯人的近代軍火,還聘請眾多漢密斯軍官在阿托恩境內為其培訓軍隊。依靠這一批取名為「黑衫洋衛」的新軍,利用其他王公貪婪、虛榮與大小過錯等機遇進行準確的遠交近攻,黎秀王用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終於完全討滅、收伏與合併其他十四王公的領地。將古都改名京龍城,黎秀王宣告即帝位,開創現今的瀞國黎朝。
固然瀞國再統一不代表瀞人重拾往日榮光的征途就此告結,但黎聖宗有生之年卻沒有再動兵戈,而是聘請更多的漢密斯軍人與政治人物協助帝國根基穩固與打造一個合適的中央極權政府;採礦權與各種專賣權賣給漢密斯人減少很多收入,但透過歷代漢密斯顧問團,一個現代化、有著嚴密官僚組織且以瀞人為絕對主體的現代化君主威權統治國家逐漸出現。
瀞國近代史歷程表:對於瀞族帝國的近代史要從何時寫起,史家並沒有完全的定論。有些認為應該從860年的天瀞戰爭起算,也有些認為從曦帝國出售璣衡七省的825年起就算是瀞族近代史的開始。
無論如何,重新統一的瀞族確實是在825年時候初次踏入國際社群。
(未完)
【國旗】比例3:2,以瀞帝國國家代表三色構成,藍色代表民族母河的恩賜,紅色代表瀞族人民的鬥志,金色代表黎氏皇朝的天命,七條橫紋象徵瀞民族遠古傳說中的寰南七州。
其它旗幟:
皇室專用的天紅海藍金龍帝旗。
【國體政治】國家領袖:
黎朝第七代帝君黎秀陞。
政治體制:
政體為君主專制,帝國元首稱「帝君」。
瀞帝國政治自黎聖宗定都京龍起,藉由漢密斯顧問團的協助,建立將行政、立法與司法均集中帝君於一身,並且有著被稱為「京龍諸官」、相對完善的中央政府體制。然而,此時期仍就處於中古封建到現代集權國家之間的過渡,要等到第五代的黎睿宗在位之時,整個瀞帝國方轉變為當前的帝君專制並分權統治的型態。
黎朝仿效泰西諸國將帝國政府體制分成以帝君為核心的龍圖、集賢與明鏡三閣,三閣總理事務者為侍制(「侍帝制詔」)。
龍圖閣為行政機關,下設政事與講武二館,分設若干廳,各廳再設左右廊。處理行政事務的政事館以九名參知政事合議,軍事事務的講武館以七名參贊軍機合議;左侍制攝政事館、右侍制攝講武館,均直接由帝君問責。諸廳以尚書為首,設左廊官與右廊官輔助。
集賢閣為議事機關,包含以帝君直接任命的地方士宦與耆老為成員的普天館,以及由各省商紳直選的進奏館。允許問政,不准許問責;普天館為帝君所任命,故集賢閣僅設主掌進奏館秩序之侍制一人,並代表該閣兩館。
明鏡閣為審判機關,分設主審官案的司憲館與主審民案的司衡館,兩館設總判主事,司憲總判為左侍制,司衡總判為右侍制。不同於龍圖閣無法對各省布政主事有所干涉,明鏡閣兩館都被賦予主管下派各省的分遣判官與巡監判官之權限,以制衡各地方的布政主事。
瀞帝國另設檢非監行情報刺探與偵緝諸事,由帝室成員一人攝之,三閣都不得過問監內諸事。
【人口分布】約三千兩百萬人。
瀞族人為最大宗,占全體八成。不若神州各國,瀞帝國姓氏並不複雜,各大姓都佔有相當人口,因此多有於姓氏與本名間使用「墊字」以區別始祖來源或是性別,如黎朝皇族自聖宗祖父的黎太祖起,都是使用「秀」為墊字。
【貨幣及語言】貨幣:
法幣為稱作「兌」的紙幣,輔幣為「錢」的硬幣。
一兌=一千錢
語言:
官方語言是瀞語,但是全國各地都有獨特腔調的方言。
【宗教】暫無。
【進出口】進口大宗:軍火、工業產品。
出口大宗:銅、錳等礦產原物料。
【外交】與列強的外交關係:瀞帝國與漢密斯王國較為交好,因寰海陸峽諸國因素而與玄帝國維持最低限度往來的狀態,對聯邦處於高度戒備。對於普雷斯坦,瀞帝國多是透過阿托恩與其溝通,並且存在某種程度的默契。
與鄰國的外交關係:瀞帝國對寰海陸峽諸國聲稱擁有主權,與阿托恩法老國有著非常緊密的經貿、政治與軍事往來,並為乾婆亞王國名義上的宗主國。
【國力評比】工業
★★☆☆☆基礎輕工業﹝手工工廠﹞
冶金
★★☆☆☆能穩定的提煉鐵
化學
★☆☆☆☆染料
物理
★☆☆☆☆古典物理
航空
★☆☆☆☆自製不可能、只能維修
造船
★☆☆☆☆驅逐艦
車輛
★★☆☆☆能製造引擎、拼裝車輛、摩托車、家用車
軍火
★☆☆☆☆步槍
民生
★★☆☆☆貧窮落後吃得飽、部份有國民教育﹝報紙﹞
【貴族】瀞帝國在九世紀後逐步取消複雜的舊瀞帝國貴族封爵體系,亦取消任何新封爵世襲。當前貴族頭銜僅有帝室親族的王公、投降聖宗帝君之舊割據勢力後裔的王侯、開國功臣世襲的國公、有傑出軍功或陛告乞休的元老受封的郡侯以及有名望或是有傑出表現者受封的縣侯。
五個頭銜只有固定年俸薪金,除少數特例外,並不存在實際封地、任何實權或是限制。然而,擁有頭銜者多是各地世家,也就存在著一定影響力。
女性貴人則另有帝公主、王公主、國公主、郡主與縣主,地位類同於王公、王侯、國公、郡侯與縣侯。帝公主尊稱「公主千歲」,王公主與國公主則僅敬稱「公主」以資區別。
【節慶假日】暫無。
【人文與地理環境】暫無。
著名城市
帝都.京龍城
真陽封坊
陪都.應龍城
璣衡七省省治
青陽亭城
【現況】黎朝從來不是安分守己的主,恢復元氣的瀞帝國藉阿托恩間接取得普雷斯坦的諒解,在天瀞戰爭過後重新對長晨、南天、美萊與乾婆亞等國發動一系列邊境侵擾與地域戰爭,試圖要恢復過去瀞海人的固有疆域。
瀞帝國文士多有戲稱,指黎朝帝君「逢『單』動兵戈」:建朝的黎聖宗討平以武終結十五王公亂政後休生養息以充實國庫,繼承的黎憲宗則休生養息,第三代的黎英宗則以北方的美萊國作為練兵對象。如此一來,就形成慣例,第四代的黎文宗、第五代的黎睿宗與第六代的黎景宗等帝君均不脫戰和相間的國政模式。對其他各國能奪取土地則爭奪,不能則盡可能破壞這些國家的生產建設力,盡可能的搜刮物資、驅逐居民與破壞各種生產設備,讓瀞國不只被恨之入骨,瀞族也在寰海陸峽國家的通俗文化中被描述為十惡不赦的惡黨。
即使如此,瀞國上下卻毫不在乎;對於他們來說,恢復舊瀞國全境才是至關重要的事情,至於其他可以排在之後再考慮。故而,當今帝君即位的那一刻起,瀞帝國與寰海陸峽諸國就不是議論瀞帝軍是否會發動戰爭,而是瀞帝軍什麼時候會發動戰爭,以及會對誰發動戰爭。
然而,第七代帝君在位時,情況又有些許不同。自聖宗帝君開啟各地紳商進奏,英宗帝君強罷御史台起,傳統士宦所擁有的權利即越來越面臨到挑戰。特別是紳商並不僅是計較過往榮光或是舊瀞帝國的領土,更要計較因戰爭而生的財貨得失,也就讓商紳為主的進奏館與士宦為主的龍圖閣經常出現意見不一的情況。特別是世界各國列強陸續進入到寰海陸峽,商紳對於戰爭的前景便變得消極,除隱隱出現要以納稅對抗想要開啟與擴大戰爭的龍圖閣。
【帝系】
黎朝
聖宗帝君黎秀王-憲宗皇帝黎秀鍇-英宗帝君黎秀宸-文宗帝君黎秀楨-睿宗帝君黎秀項-景宗帝君黎秀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