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勢主義-Offensivism

攻勢主義社團專屬論壇
現在的時間是 2024年 3月 29日, 01:41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40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123  下一頁
發表人 內容
 文章主題 : 【官方設定區】輕兵器展覽區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4月 23日, 13:01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0日, 23:35
文章: 683
來自: 帶刀浪人
此區專門介紹967年的時間點,世界各國仍在使用的各國製輕兵器。

負責人:白朗寧.S.偉伯斯特
沙諾和聯邦諾威奇亞人,43歲的壯碩男性,其祖父是聯邦最偉大的槍械設計師,被稱為『槍王』的柯特.史密斯.偉伯斯特,也是聯邦槍械大廠偉伯斯特兄弟公司的創造人之一。現在的白朗寧是偉伯斯特兄弟公司持有最大股份的股東跟董事,也是世界上最為知名的槍械收藏家。擁有可觀收藏的白朗寧於930年代在聯邦博物館設立了一個專屬的槍械展示區,展示區會不定期的展開特展,而且藏槍規模仍在不斷擴大。

負責人:皇甫芸
央國北江道人,白朗寧.S.偉伯斯特的妻子,年紀比白朗寧小14歲,因在國外留學會而說聯邦語和王聯語,是第八十二屆聯邦女子射擊大賽冠軍,愛槍是聯邦卡貝瑞手槍與聯邦M38騎兵槍,因此與白朗寧邂逅結婚。皇甫芸善於騎馬跟狩獵,她跟丈夫同樣喜愛槍械、打獵及射擊比賽,但夫婦二人皆是堅定的反戰主義者。現在的皇甫芸是偉伯斯特兄弟公司的設計助理與測試員,同時也身兼聯邦博物館的槍械介紹主任。

_________________
圖檔

Kurfürst von Sien


最後由 scheibe 於 2009年 1月 20日, 20:02 編輯,總共編輯了 38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各國輕火器展覽區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4月 30日, 12:56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0日, 23:35
文章: 683
來自: 帶刀浪人
【栓式步槍】



圖檔
槍枝重量:4KG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10發彈倉(橋夾)
操作方式:栓式槍機
有鑑於雙王戰爭中的經驗,梅菲斯特帝國很快的就放棄了舊式的莫德羅步槍。並重新開始設計新式步槍,新式步槍必須足以應付未來戰事所需,如快速裝填、大容量彈倉、堅固的可靠度與保養性、以及連續射擊的速度。很快的,在帝國造兵署任職,並在卡爾大帝大學軍工學院兼職教授的德菲爾博士提出了構想,以兩個5發橋夾在機匣頂部供彈的設計和高射擊頻率的設計獲得了軍方的注意,前端閉鎖的新式旋轉式槍機在經過測試後也獲得極高的評價,而且造價低廉,很快的就獲得了軍方的合約開始生產。該槍同樣使用7.92mmX57的彈藥,這型彈藥似乎在帝國深受歡迎,而且表現良好。德菲爾步槍使用雙夾片,共計10發的裝彈數,是實戰中射速最快、彈藥量也最大的栓式步槍,並具有堅固可靠、槍機行程短、操作方便的優點。然而,快速射擊的結果,卻大大的降低了德菲爾的準確性,只擁有不到800的精準射程(開槍可以配備4倍光學瞄具來進行長距離狙擊,但並不像多數栓式步槍來的精準)。此槍約在940年代就已經完成換發的工作,在帝國各邦服役,也有許多數量被交給殖民地的部隊使用。在950年代,它也被販售給一些帝國的盟友使用,譬如央國,也有少量步槍再改膛後以狩獵型的名義販售至民間,使用者可說是非常廣泛。希菲爾大戰爆發後,德菲爾隨即被證實是非常優秀的步槍,深受帝國士兵的好評,雖然四公斤的重量對女性士兵來說有點重,但是她們仍樂於使用德菲爾步槍來進行戰鬥。

德菲爾步槍在戰爭前跟期間都被大量的生產,成為帝國陣營最主要的步槍,它能夠發揮旺盛的火力就彷彿機槍一般,使帝國的步槍班能發揮出比別國步槍班更強大且密集的火網而深受好評。在戰爭爆發之前德菲爾也曾經被部分海外國家買去使用,雖然銷量沒有王國卡爾或是王聯步槍那樣驚人,但是在其使用國中具有良好的口碑。該槍在950年代,也被民營公司接單少量生產,主要都是用於狩獵活動。而帝國造兵署曾經生產過數萬支使用7.7mm口徑的德菲爾步槍,交給南洋的友好國普雷斯坦使用。



圖檔
槍枝重量:約3.6KG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5發彈倉
操作方式:拴式槍機
莫德羅這把具有特色的步槍在希菲爾大陸服役了相當長的時間,而這把槍最初是由一位曼沙尼亞籍的帝國上尉莫德羅(Henruberg.Modrow)所設計,它是帝國軍跟其附庸軍第一把使用的彈倉給彈步槍,莫德羅步槍取代了漏夾裝填的帝國式步槍,在882年後成為帝國陣營的主要配備,參與過大大小小的戰爭。基本上來說,莫德羅的槍機設計跟一般栓式步槍並無不同,但最特別的是它的裝填裝置,該裝置位於槍身右側,凸起的一個金屬裝填口,將裝填口前方像球拍的一片金屬卡楯給推開後,裝填口的金屬板會自動彈開,這時射手可以使用特殊的橋夾一次塞入五發子彈,或是以一發一發的方式在裝填口內填入子彈直到裝滿五發。在填滿五發7.92mmX57的標準子彈後,射手將金屬壓板向上盒緊發出喀的一聲,即可完成裝彈,它的上膛方式與栓式步槍相同,於槍機拉柄後方的一個部件可以選擇上彈保險,也就是在操作槍機時會不會進行上膛。不談設計跟時代的觀念,就大體來說莫德羅是一把評價很不錯的步槍,儘管莫德羅的裝彈方式十分特別,但它十分堅固,而且非常精準,它在射擊時發出的噪音較大,而且裝填速度比起傳統的橋夾步槍(如漢密斯王國的卡爾)來的慢,開放式的裝填口設計也比較容易卡髒污而造成故障,加上裝填時子彈排列必須整齊,不然在關閉裝填口時很有機會造成卡彈。它跟許多知名的步槍相同,擁有數種的衍伸型,絕大多數被用來打獵以及打靶競賽,但設計上並沒有什麼重要的改變。最為特殊的改變的是所謂的托賓森裝置(Tobiesen),由托賓森帝國中將設計,將一個25發裝的彈匣裝上該槍裝填口,使射手能夠連續發射25發子彈,但這種裝置將給射手帶來沉重的負擔,因為進彈簧太強,上膛需要更大的力氣,而且槍變得更重,很快就被評為不適合軍事使用的設計,但這種設計仍被少量了一定的數量,參與了925年的雙王戰爭。

莫德羅步槍在帝國服役了非常久的一段時間,也被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帝國南方的蔓莎尼亞公國也採用了這型步槍作為軍方配備,可見得它在西方受歡迎的程度。莫德羅在帝國軍中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功勳,也是雙王戰爭時帝國軍的標準配備,但在雙王戰爭後,帝國軍很快的就被發現莫德羅並不適合於逐漸現代化的戰爭,雖然射擊時的手感相當順手舒適,但它裝填速度太慢,這在戰鬥中是一個最大的致命傷,因此戰後帝國便設計出更優秀的德菲爾步槍來取代它,但它因為產量龐大,仍被運用在帝國軍中,主要一些民防跟警察單位或殖民地地區,也有許多的國家繼續在使用這款步槍,而在曼沙尼亞公國,莫德羅仍是正規士兵的配備。



圖檔
槍枝重量:約4KG
使用彈藥:8mmX68 (8mm Hölderlin-S) / 8mmX56 (央-80) / 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5發彈倉(漏夾)
操作方式:栓式槍機
在王聯軍隊配備採用無煙火藥的新式步槍後,馬上證實比帝國軍方現有的步槍優異許多,深感壓力下,帝國馬上開始了新的軍用步槍開發案,新步槍的製作案不是交給個體戶,而是轉由一個新成立的軍事槍械測試委員會(Mitiltria Gewehr Prfungs Kommission : MGPK)來進行開發,測試委員會的構想是學習漢密斯的後膛撞針槍,設計出採後部裝彈的線膛槍,這種後膛槍能同時能夠提高步槍的裝彈速、準度、射速與射程,委員會的設計師胡德寧(Schlegelmilch.Hölderlin)很快提出了設計概念,並經過測試後獲得軍方採納,880年新式步槍才以胡德寧之名正式生產,也被稱做"帝國步槍"。胡德寧式步槍造型相當洗鍊、作工精細,採旋轉閉鎖槍機以及直式扳手球、直列式彈倉並以漏夾裝彈,在裝填時得按下扳機護圈前端的按鈕,把漏夾和剩餘的槍彈一併彈出才可以再裝填,必須一次裝填一整條漏夾,加快了射手再射擊的速度。保險裝置設於擊錘之上,可以單手調控。但上槍身無護木的設計讓此槍的堅固性令人存疑。胡德寧步槍採用8mmX68的新式尖頭子彈,子彈種類上特別標注了"S",代表尖彈(Spitzer),同時也使用了無煙火藥,這種子彈是世界第一款尖頭子彈,在隨後造成世界潮流,這種尖頭彈的初速很高,殺傷力也很強,只是後座力稍大了些,而且射擊之後會有膛壓過高的傾向,但大體來說它相當善於操作,是款精度不錯的步槍。另外,胡德寧式步槍的刺刀是很特殊的裝在槍管右側。胡德寧式步槍在推出後,很快獲得帝國各個邦國的採用,產量開始爆增,成為名符其實的"帝國步槍"。但是它大量生產的結果是品質開始不穩,開始暴露出一些需要改進的缺點,例如彈殼頸部在抽殼時容易斷裂、有些槍膛壓過大容易炸膛等等,因此在882年,這款步槍很快就被更優秀的莫德羅步槍給取代了。而在900年代,部份持續生產胡德寧式的邦國推出了改良型,主要是針對槍機結構進行了改良,增強了槍機並修正許多結構性的問題,這形槍機給予了帝國日後設計德菲爾步槍的靈感。

雖然被更優秀的步槍淘汰,但仍有大批庫存的胡德寧式步槍被轉為戰備儲存,或被轉交給帝國的殖民軍或是轉賣給友好國使用。當中最大的買主為阿蒂提雅與央國,這兩國在日後都開立了生產線來生產這種步槍,像阿蒂提雅就做了一些簡化後自行量產成為陸軍的制式步槍。而央國購自帝國的胡德寧式步槍都被稱為"美士造步槍",909年,央國軍方開始生產國產的美士造步槍,稱為"宣憲元年式步槍",仍使用漏夾彈倉,除了口徑改為8mmX56外,也加強了護木、槍身、槍口與瞄具等部位,其他大多仍是沿用美士造步槍的設計,成為央帝國最具代表性的步槍。而仍有一些帝國邦國直到現在仍在使用胡德寧式步槍,例如廷卡諾或是殖民地單位。廷卡諾的帝國式步槍採用了後膛閉鎖槍機以及橋夾裝填,因為這種在運作上比較順暢,彈倉結構也做了強化並捨棄了舊套筒槍管的設計,槍托也做了改良,不過仍使用側裝式刺刀。



圖檔
槍枝重量:3.76KG
使用彈藥:6.5mmX50 (A65) / 8mmX54 (8mm FT)
裝填彈數:5發彈倉(漏夾) / 3發彈倉(漏夾)
操作方式:栓式槍機
A1201由步兵上尉勃尼戈斯基(EmiNa.Z.Bornigoski)設計,於900年代取代舊式的管狀彈倉步槍成為王聯最早出現的直式彈倉步槍,後稱為1號步槍(930年代後的軍事改革,王聯將所有武器都採以統一方式命名,因此重新將此槍稱為1號步槍),1號步槍採用新式的6.5mm尖頭子彈,這種子彈在中遠程距離有極高的精度表現並具有很不錯的穿透力,而且後座力低易於控制,步槍彈彈頭為鈍頭形,彈頭較長,頭部內填鋁,中下部為鉛心,以利命中目標時彈頭髮生翻滾,加大殺傷威力。該槍採漏夾裝填,意味著射手必須將所有子彈射擊後才能重新裝填,不然就得按下護弓前方隱藏在下槍身護木內的卡楯將整個漏夾從上方退出再重新裝填新的漏夾,相當不方便。該槍使用舊式但相當堅固的槍機拉柄與直式扳手球,大體來說此槍在操作以及射擊上相當平順,並無什麼重大缺陷,且精度相當高,但它過小的瞄準罩與前準心常惹士兵不滿。在上膛後,槍機後半部會有一塊扇形的鐵片凸起,告訴射手槍已上膛可以射擊。1號步槍可以使用極長的刺刀,可以視為王聯注重肉搏戰的表現。它堅固可靠,適用於任何環境,經得起各種惡劣氣候的考驗,而且造價低廉,在當時是非常受到歡迎的步槍。隨著標準型的大量生產,王聯在日後也生產了短管的騎兵型(增長彈倉,裝彈數更多)以及其他各種衍伸型。它在王聯軍中服役了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在920年代對帝國的雙王戰爭中,王聯士兵就是使用這把步槍與帝國士兵作戰。這支槍的生產數量非常驚人,但在王聯軍於930年代實施軍事改革時,它便很快的被新式的2號步槍取代了,而在966年的戰爭爆發前,大量的1號步槍仍在王聯的二線、警備與預備部隊服役。戰爭期間王聯嘗試將它改造成半自動步槍,但並不成功。

王聯在966年的戰爭爆發前,以很極便宜的價格將1號步槍外銷給王聯的附庸國、友好國或許多貧窮但急於武裝軍隊的國家,不少國家的軍隊都曾經購買過這種步槍,譬如浦貝爾將國、斯維蒙、南菲希爾諸國、阿蒂提亞大陸的許多小國家甚至遠在神州的納東皇國,其外銷量非常龐大。戰爭爆發後,王聯將庫存的1號步槍大量發放給總動員的部隊,也交給反對帝國的游擊隊。1號步槍容易操作也容易保養,是相當適合新兵入門的步槍。由於彈量太少,之後王聯也推出了縮短長度增加彈倉容量(五發)的騎兵版,可以使用橋夾裝填的騎兵版相當受到歡迎。1號步槍一直被王聯軍隊持續使用,直到戰爭結束。



圖檔
槍枝重量:4.26KG
使用彈藥:8mmX54 (8mm FT)
裝填彈數:5發彈倉(橋夾)
操作方式:栓式槍機
FT1232是由王聯軍知名的費里敏特.塔斯多夫步兵將軍(Fearimt.Tusdov)所設計,稱之為2號步槍。在950年代後的軍事改革中取代1號步槍(A1201),此槍放棄直式扳手拉柄改採彎曲式的下折拉柄扳手球,使射擊的速度相對的增快許多,也更流暢。雖然2號步槍比較重,但卻而毫不影響它搶眼的表現。該槍縮短了一點槍管,像是卡賓槍與標準型的折衷方案,變成通用型的步槍,並採用後膛旋轉閉鎖槍機,並以橋夾裝填,增強射手在戰鬥時的便利性與應變能力,並使用新式的8mmX54全裝步槍彈,這種子彈雖然後座力大,但在彈道表現以及殺傷力遠比6.5mm子彈來的優異,有效射程約900到1000公尺,而且生產速度更快,也更便宜,同時該槍也在槍口內鍍鉻以增長槍管的壽命,準心也做了強化。比較特殊的是2號步槍採用了新式的錐狀刺刀,刺刀平時收納於槍口下方的護木空間內,使用時只需將刺刀抽出並反插便可完成上刺刀的動作,相當快速,但缺點也是射手必須一直承擔加上刺刀的重量,導致這把槍變得比較重,給人更厚實的感覺。但也因為比較重,就算它使用8mm的高威力彈藥,槍身射擊時的反衝跳躍也不會太高,讓射手易於掌握。表尺、槍機、槍身、槍管等所有的設計都經過了簡化,讓它減少生產的步驟提高了產能,可以看到它只以兩根螺絲固定護木與槍管跟槍身,相當的簡易,儼然是王聯的風格。但它仍然非常堅固牢靠,甚至比1號步槍還要經得起環境的考驗,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有良好的表現,雖然2號步槍的精度不及1號步槍,但它也可以搭配4倍的光學瞄準鏡進行狙擊。

2號步槍在950年代末期開始配發給王聯軍隊,優先配發給第一線與精銳單位,因為製造價格低廉且成本較低,它的產量在960年代大增,在966年希菲爾戰爭爆發時,已經有將近七成的王聯士兵在使用此型步槍。該槍被廣泛的運用在對帝國的戰爭中,並在戰鬥中表現的可圈可點,獲得極高的評價。士兵普遍反應它有射擊聲音過大以及槍口焰較大的缺點,這讓它很難擔任隱蔽性高的任務,因此狙擊手更樂於使用舊式的1號步槍,但對大多數的王聯士兵來說,使用橋夾裝彈而且彈藥數較多的2號步槍反而更順手,由於它威力強大,甚至有傳言說它能夠貫穿過帝國軍的裝甲車,但這純屬於都市傳說,並無正式的紀錄可循。無論如何,2號步槍是一款相當優秀的步槍,幾乎所有的王聯士兵都對愛不釋手。



圖檔
槍枝重量:4.02KG/3.7KG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5發彈倉(橋夾)
操作方式:栓式槍機
卡爾是全世界第一把使用後膛旋轉閉鎖式槍機設計的步槍,也被認為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拴式步槍,它於890年代的漢密斯王國登場,採用後膛旋轉閉鎖、完善的槍機以及橋夾彈倉供彈。槍機尾部是保險裝置,子彈呈雙排交錯排列的內置式彈倉,使用5發橋夾裝填子彈,子彈通過機匣上方壓入彈倉,亦可單發裝填。拉機柄由直形的改為下彎式,便於攜行和安裝光學瞄準鏡。經過多次改良,這把步槍深深的影響了930年代以後各國主力步槍的開發思想,並成為世界上生產數量最龐大的步槍。7.92mmX57的彈藥亦被證實極為優秀,在1000公尺內仍能保持高水準的彈道,有效射程達2000公尺。該槍也可以加裝刺刀與30mm瓦斯推進式槍榴彈。長距離射擊的準確和穩定性使的卡爾可以加裝4倍或是1.5倍率光學瞄準鏡供狙擊兵使用。卡爾步槍無疑是大陸戰爭期間王國步兵部隊最主要的配備,除了陸軍型的標準卡爾(被稱為老卡爾)外,940年代也推出了供騎兵使用的短卡爾(卡賓型)。騎兵卡爾擁有約700公尺左右的準確度跟射程,它的造價較為便宜,生產較為容易些,生產數量不斷的大增,而這種減少生產成本的騎兵卡爾在戰爭中後期大量的配發在王國軍中,深受女性士兵以及突擊單位的喜愛。

卡爾無疑是930年以後最著名的步兵武器,除了王國軍隊以及附庸陣營外,卡爾也對外販售給非常多的國家,並擁有許多衍伸型及授權販售版本,是世界中最被廣泛使用也擁有最多衍生型的武器。卡爾已經在各式各樣的戰鬥中被證實是款優秀又廣受好評的步槍,在964年爆發的戰爭中,它是王國陣營中最具代表性的步槍。羅德維亞的版本由由傑克.英斯汀特集團(Jack-Einstinstact Co)生產,最大的改變是使用了10發裝的彈倉彈匣,在緊急時刻,射手可以透過更換彈匣來快速裝填彈藥,但因為彈匣產量不足,士兵只能分配到少量的彈匣,必須額外攜帶許多彈匣來弭補彈匣不足的問題。而玄國生產的版本為早期的短卡爾,被通成為"玄造卡爾",採直式扳手球,並配置了折疊的側裝刺刀為最大賣點,但卻有著膛壓過高的不穩定性,似乎膛壓過高是神州槍的共通點。除了上述幾個比較知名的例子外,仍有許多卡爾的授權生產以及衍生型在世界中流通與使用。



圖檔
槍枝重量:4.3KG
使用彈藥:7.62mmX63 (.30 FMR)
裝填彈數:5發彈倉(橋夾)
操作方式:栓式槍機
M38是沙諾和聯邦於938年,由當時著名的偉伯斯特兄弟公司(Bro. Webster Company)設計完成的栓式步槍。M38以橋夾片裝彈從上方裝彈,裝填5發7.62mmX63的標準聯邦子彈,此槍在設計時仿造採用了漢密斯卡爾式的旋轉閉鎖式槍栓,以及交錯式彈倉供彈系統,可以說是聯邦版的卡爾。也因為這樣,偉伯斯特兄弟公司遭到了漢密斯卡爾的跨海控告,結果偉伯斯特兄弟公司支付了大筆的專利費(後來改由採購此槍的聯邦政府支付)。M38步槍有個獨特的單發供彈裝置(也就是俗稱的彈倉隔阻器),位於機夾左側面,在單發供彈裝置開啟後,彈倉將會中斷供彈,此時射手能夠在射擊槍膛內的子彈並拋殼後,由拋殼孔直接裝填下一發子彈,這樣的好處是士兵在非緊急時刻可以以這種方式來射擊,將彈倉內的子彈保留至緊急時刻使用。此槍在製造時引入新的熱處理工藝,並在生產的步槍在機匣上開一小孔釋放部分火藥氣體壓力。多虧聯邦的精密軍火工業,M38就如漢密斯卡爾一般是款精度非常高的步槍,甚至有青出於藍的趨勢,它擁有的有效射程約為1200公尺,非常驚人,而且射擊時手感相當好,也非常堅固可靠。最早使用M38的聯邦部隊是雷貝馮的海軍陸戰隊,在一次小規模的登陸作戰中,此槍得到了海軍陸戰隊員一致的高評價。它的槍機運作平順,幾乎沒發生過什麼問題或缺陷。彈道平穩的M38也可以裝置2.2倍的狙擊鏡給狙擊手使用,射擊聲音小的它是十分優秀的狙擊步槍。在940年代,陸軍工程師李.亨利.派德森(Lee.Henrry.Pedersen)推出了一種特殊的連發裝置。卸下槍機後安裝該套件,該套件以頂裝式彈匣(自左上方插入)供彈,可一口氣發射40發裝的.45手槍彈,被稱為"派德森裝置",該套件因為不實用,只被少量生產交給飛行員或是駕駛兵使用,大戰期間該套件就停止了生產線。

960年時,聯邦軍已經配備了數量巨大的M38步槍。然而964年大戰爆發時,M38卻只在聯邦軍服役了一小段時間便被更為優秀的M64蘭格特所取代。不過,仍有一定數量的M38成為聯邦狙擊手的標準配備,尤其是陸戰隊的狙擊手,他們曾使用過倍率10倍的光學瞄準鏡狙殺任何有價值的目標。陸軍單位也仍在使用這型步槍,尤其是新成立的國民兵預備隊,M38步槍可說是標準配備,M38步槍雖然被M64蘭格特步槍所取代,但它還是依靠它優異的特性打完了整場大戰。而大批大批的M38也被販售給聯邦的友好國,像是神州的蒼蘭、玄國的一些軍閥或熱帶島嶼國家的小島國政府,M38步槍成為聯邦輸出共和革命的最佳代表項目。



圖檔
槍枝重量:4.5KG
使用彈藥:7.62mmX63 (BBM12) / 7.7mmX58 (夏式七點七釐米彈)
裝填彈數:6發彈倉(漏夾)
操作方式:直拉式槍機
從許多文獻可以得知,聖克勞茲民主共和國對於步槍的興趣雖然沒有輕重機槍來的濃厚,但是他們還是很在乎步槍的開發跟使用,畢竟這是士兵最基礎的配備。912年這把由布朗兄弟公司(Brown Brothers Company)設計的栓式步槍開始武裝於聖克勞茲軍隊,成為聖克勞茲軍在910年代後使用最久的武器之一,因此被稱為"老布朗"。它採直拉式槍機設計,也就是說不是像漢密斯的卡爾或帝國的德菲爾步槍那樣需要先將扳手球向上扳再後拉,省去了向上的動作而直接將拉柄與扳手球向後拉跟向前推來進行拋殼與上膛,這樣能夠提升射擊時的速度,但缺點是直拉式槍機構造較為複雜,有的時候容易卡殼,但這被認為是一個新穎的設計。老布朗以獨特的6發裝橋夾片裝填(這個設計在日後聯邦設計蘭格特步槍提供了靈感),採漏夾裝彈,填彈時漏夾會一同裝入彈倉,在打光彈倉如果想再裝填,得按下扳機護圈前端的按鈕,把漏夾和剩餘的槍彈一併自下方的金屬彈倉排出才可以再裝填,而且不能一發一發的裝填,較為麻煩。而該槍也使用跟聯邦相同的7.62步槍彈,有效射程約為800到900多公尺,它的槍身相當長,也配備了相當長的傳統刺刀(刺刀看起來就像是希爾戰爭時代的短劍),這種刺刀又重又不實用,除了在肉搏戰具有優勢之外並無任何優點,但仍被聖國軍隊持續使用,或許是因為聖國軍隊直到現在仍將肉搏戰列為最重要戰術項目之一的原因。就整體而言,老布朗是款容易上手且運作理想的步槍,其堅固的特性也受到士兵們的歡迎。在聖克勞茲軍中服役的紀錄極為優良。

所有的老布朗步槍在出廠時,一率打上"BBM"的官方打印,在日後聖克勞茲軍方也推出了短管的騎兵型,配發給戰車兵與騎兵所使用,騎兵型仍使用那種舊式的短劍刺刀,因此受到士兵的詬病,他們寧願直接把刺刀當成短刀來做戰也不願把它裝在槍上。相較於王聯、帝國、王國或是聯邦,聖克勞茲的老布朗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並不暢銷,或許是因為它較難以保養也需要更多訓練才能使用的關係,但神州的蒼蘭在921年向聖克勞茲大批進口老布朗並在938年獲得了生產授權,蒼蘭版的布朗步槍被稱為清泉三十七年式步槍,同樣使用直拉式槍機,子彈口徑為7.7mmX58,但最大特色為槍機上方的防塵蓋,因此也被戲稱為"三七大蓋",並以合板木頭來製造槍身,強度較差。雖然歷史悠久,但在969年的灣岸戰爭,聖克勞茲士兵仍在繼續使用這種老步槍,但是這些士兵卻從來不覺得手上的這把老步槍難以使用,相反的,他們能夠熟練的使用這把步槍進行戰鬥。



圖檔
槍枝重量:約4.5KG
使用彈藥:13mmX48 (ZT-13) / 7.35mmX52 (ME-735)
裝填彈數:1發彈倉
操作方式:直拉式槍機
這是890年代,普雷斯坦聯合大公首長國在自製的武器開發上尚未成熟的作品,但至少也跨出了開拓的第一步。當時由普雷斯坦"大公聯合兵器總開發局"所研發的國產步槍,冠上設計與生產地的地名開頭,命名為"讚塔(Zan–Tra)"步槍,讚塔步槍採用直拉式槍機拉柄,槍機構造極為簡單,並設有防塵蓋。它只能裝填一發子彈,雖然已經捨棄舊式的黑火藥改採無煙火藥,但是13mmX48的步槍子彈還是太過老舊,在射程跟準確度上無法令人滿意,它還使用舊式的錐狀刺刀。讚塔在普雷斯坦軍的換裝過渡期內被大量武裝,並沿用至今(因為槍枝數量不足),但持續服役至今的讚塔步槍多已改為7.35mmX52的普雷斯坦標準步槍彈(940年代後生產的讚塔都生產這種口徑),但仍只能單發裝填,普雷斯坦曾嘗試想要將它改造成管狀彈倉但失敗了。以現在的角度而言,讚塔步槍已經是款可以進入博物館的老玩意。不過讚塔仍被普雷斯坦的一些部隊所使用著,因為它最令人驚訝的是其耐用性,以及在惡劣環境下仍能順利運作的可靠性。

在950年代以前,讚塔一直是普雷斯坦的標準步槍,它在普軍部隊中服役了非常久的時間,儘管讚塔沒有保險裝置,是把簡陋又粗糙的步槍,但是它可以造成可怕的空腔傷害。950年代後,讚塔便慢慢的被更優秀的薩琳特短步槍所取代,但普雷斯坦仍有許多的部隊在使用讚塔步槍,參與968年的玄普戰爭。



圖檔
槍枝重量:4.2KG
使用彈藥:7.35mmX52 (ME-735)
裝填彈數:8發彈倉(漏夾)
操作方式:直拉式槍機
普雷斯坦聯合大公首長國的第二代步槍在957年問世,說也奇怪,這把步槍的開發計畫是由普國中央軍的陸軍軍官穆拉達.埃卡特辛(Murad.Ecatzin)中校所主導,但最後卻是以它的生產工廠薩琳特(Salint)命名,薩琳特短步槍在基礎上延續了讚塔的直拉式槍機設計,並有所改良,使拉拴操作更為順利,並簡化了表尺。此槍同樣也使用了防塵蓋,在風沙遍佈的普雷斯坦地區仍可以順利運作。它使用不太方便的漏夾來進行裝填,拉開槍栓並按下扳機護弓年方的推鈕,可將整個漏夾自槍膛上方退出,一個漏夾能夠裝填8發子彈,算是高容量的步槍。薩琳特看似上是款騎兵用的卡賓槍,但槍管卻比世界各國的卡賓槍還要長,射程也因此比多數的卡賓步槍稍微長了點。940年代,普雷斯坦開始採用7.35mmX52的小口徑子彈,雖然制止力稍低,但測試後彈道跟射程都讓軍方頗為滿意,因此薩琳特也採用了這型彈藥,表現可說是良好。為了延長槍管壽命,製造時模仿王聯在槍膛內鍍鉻,由於薩琳特的槍管較長,能讓火藥充分燃燒,因此幾乎沒有什麼槍口焰。該槍的閉鎖槍機順暢,操作便利。它的射速或許是多數步槍中最快的,每分鐘射速約可達到四十發左右,運作十分理想、順暢,而它沒有設計刺刀座,是相當特殊的一點。薩琳特還能夠接上特殊的槍口轉接座來發射槍榴彈,但發射槍榴彈時必須使用特殊的減裝子彈,因此必須先將整個漏夾退出來再裝入單發特殊發射彈,在使用上較為不方便。

薩琳特短步槍在950年代末期優先換發給中央軍使用,在玄普戰爭前,大多數的一線部隊都已經獲得了此槍,它也被裝備給偵查隊或一些精銳的特殊部隊使用。但在968年的玄普戰爭中,無法上刺刀的薩琳特步槍在肉搏戰時非常吃虧,士兵甚至必須將匕首綁在槍管上進行肉搏。雖然薩琳特在射擊方面比玄國的老式步槍優秀很多,但當在玄國軍隊突破普軍的火線開始入侵奪取陣地時,災難變輪到了普軍頭上。儘管如此,薩琳特仍是一款可靠的步槍,而據說它也擁有許多的衍生型,最著名的是半自動套件,但在現有的戰鬥紀錄中,並沒有普軍使用過半自動版薩琳特的紀錄。



圖檔
槍枝重量:4.6KG
使用彈藥:9mmX60 (漢式九釐米彈)
裝填彈數:8發彈倉(管狀彈倉)
操作方式:栓式槍機
920年代,當世界大國開始換裝新式裝備時,不甘示弱的玄武帝國也開始發展輕兵器,興武十八年式就是玄國的第一把國造槍械。這把槍的外觀與風格可以明顯看出受到王聯的影響,也參考了王聯步槍的許多設計,或是說模仿王聯早期的步槍也不為過,但這不影響玄國已經能夠自主開發兵器的事實。在設計時,興武十八年式採用平行式槍機拉柄,乾淨簡潔的設計使它在操作上頗為順利,但是在許多紀錄當中,它的槍機時常因為膛壓過高而卡住,導致無法退殼跟上彈。另外玄國人選擇了管狀型彈倉,而不是選擇當時最流行的漏夾或橋夾式彈倉,只是因為管型彈倉可以裝填較多的子彈。興武十八年式步槍使用的是9mmX60的圓頭子彈,這種子彈過去曾為漢密斯王國所使用。同時,興武十八年式步槍也是玄國的第一把無煙火藥步槍,使用無煙火藥意味著士兵在射擊時比較不容易被敵人發現位置,而據稱,當時的玄國皇帝興武帝也參與了此槍的藍圖設計。

興武十八年式步槍相當的沉重,不適合久拿跟瞄準。十八年式步槍量產後,在玄國與其附庸軍中服役了相當久的一段時間,但並沒有獲得太高的評價,它的缺點很快就在玄普戰爭中顯現出來,圓頭子彈搭配著管狀彈倉雖然不易走火,也可以裝填多達八發的子彈。但是裝填時必須一發一發的裝填,相當的浪費時間。在玄普戰爭中,常常可以看到玄國士兵衝鋒前在步槍中裝滿了八發子彈,但當這八發子彈射擊完後,士兵卻只能裝一發打一發子彈來作戰,在面對使用薩琳特步槍(漏夾式裝彈)的普雷斯坦軍隊,玄國士兵可說是吃盡了苦頭。因此,在玄普戰爭之後,興武十八年式步槍便慢慢的被替換掉了。



圖檔
槍枝重量:4.5KG/3.6KG
使用彈藥:7.5mmX54 (7.5mm SAL)
裝填彈數:5發彈倉(橋夾)
操作方式:栓式槍機
在伊斯法蘭等地的殖民地戰爭中,潘國軍隊發現使用的管狀彈倉的舊式步槍在九世紀末十世紀初時已顯落後,在面對使用橋夾片填彈能夠快速裝填射擊的老卡爾步槍的土著士兵時,戰鬥上相當不利,而且舊式步槍往往無法在殖民地等惡劣環境下順利運作,雖然戰爭最終潘國獲勝,但卻也損失慘重。藉由此次戰爭的教訓,潘國除了將鮮豔的制服換掉之外,也開始開發新式步槍。907年,皇家兵工廠的詹.帕里斯設計的步槍於競選中脫穎而出,新式步槍被命名為薩蘭斯,陸續交由國內的十三家武器工廠生產。薩蘭斯步槍同樣採用流行的旋轉後拉式槍機與橋夾彈倉供彈系統,槍機部分設計的很簡單、零件也很少,易於保養也易於生產。它採用潘國最新式的7.5mmX54無煙火藥尖頭子彈,能夠裝填五發(但礙於彈倉空間,第一發子彈必需上膛於膛室內),7.5mm子彈的表現良好,在700公尺左右有著完美的水平彈道表現。採用直式拉柄的這整枝槍相當的堅固,且在惡劣環境下不受影響仍能使用,但需要較大的力氣來操作,槍機後方設置像拉環的圓形保險鈕是該槍最大的特色,手動將拉環保險向後拉並向左轉就會鎖住撞針。同時它也採用了新式的長刺刀,增強了士兵在肉搏時的優勢。在910年中,也推出縮短長度的叢林卡賓版(騎兵版),由殖民地部隊、騎兵與工兵等單位使用。叢林卡賓版縮短了槍管長度,表尺也做了簡化,背帶環也修改了設計,重量也減輕了許多,只是無法安裝刺刀,因為比起刺刀,騎兵們更喜於使用馬刀。

薩蘭斯步槍在910年以前便已全面換發至潘國軍中,普遍受到潘國士兵的喜愛,不容易故障的特性使它成為殖民地部隊最常使用的武器之一,同時在產量提升後,它也被大量的出口到世界各地,如曦國與伊斯法蘭等地,曦國在940年也獲得了薩蘭斯的生產權,除了表尺跟槍托跟原始版不同,以及使用三菱狀刺刀跟可以額外加裝槍榴彈(發射時須使用特殊發射藥)外,其餘都跟潘國的薩蘭斯沒什麼差異性。薩蘭斯是潘國在十世紀初最具代表性的步槍,它持續服役到940年代,直到被更新式更優秀的諾瓦倫步槍所取代。



圖檔
槍枝重量:3.8KG
使用彈藥:7.5mmX54 (7.5mm SAL)
裝填彈數:5發彈倉(橋夾)
操作方式:栓式槍機
930年代末期,經歷過玄潘戰爭與貿易戰爭等大型戰事後的潘國,在前線部隊的要求下,軍方著手開發新式步槍以取代舊式的薩蘭斯步槍,諾瓦倫步槍由聖洛斐武器製造廠設計生產。諾瓦倫步槍是一款累計了戰時經驗回饋,綜合各種改良方案後所誕生的步槍,它短又輕便,為卡賓步槍的形式,使用了兩段式槍身,製工較為精細,槍機與機匣部分以光滑的金屬製成,使其更為堅固。並採用新式的下彎式槍機拉柄與更大的扳手球以利射手提升射擊的速度。其保險裝置仍為特殊的拉環式保險,但機構做了很大的改變,以槍身為中心將保險鈕置中垂直為關保險,往右扳平為開保險,往左扳平同為關保險加上鎖死槍機(無法操作扳手球),這是參考漢密斯卡爾型步槍的設計。諾瓦倫步槍的表尺罩門被做的更大讓射手在瞄準時更為舒適,並與前方的尖頭準心都可以調整以配合不同的射程。諾瓦倫同樣使用7.5mmX54的尖頭彈藥,因為這型彈藥依然有優良的表現,該槍的精度也較高,普遍具有800到1000公尺左右的有效射程。該槍可以上刺刀,刺刀為新式刺刀,刺刀較短且有槍口環以增強穩固性,也可以使用舊式的薩蘭斯長刺刀。同時,諾瓦倫步槍也可以安裝48mm的槍榴彈發射器(需安裝特製的槍口發射器與使用專用簡裝藥子彈,產量極少),另外,諾瓦倫步槍也可以搭配3倍率的光學瞄準鏡作為狙擊槍使用。

諾瓦倫步槍於940年代開始換發,優先配發給潘國的本土部隊使用,雖然也有送到潘國的海外地區,但因為在風沙以及較惡劣的環境中,其可靠性略差於舊式的薩蘭斯步槍,因此大多數的殖民部隊仍比較喜愛舊式的薩蘭斯卡賓版。雖然沒有經歷實戰,但諾瓦倫比較輕也好上手,在本土受到士兵們的歡迎。



圖檔
槍枝重量:約3.6KG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10發彈匣(可橋夾裝填)
操作方式:栓式槍機
956年,一群奧特蘭騎兵向他們的上司艾希登侯爵請願,抱怨騎兵團沒有合適的步槍能夠使用,這次的請願促成了騎兵步槍哈法隆的誕生。957年,由哈法隆男爵(Golo.Thomas.von.Hafeuröln)所領導的設計小組展開了新式騎兵步槍的研發,並在960年開發完成進行配發。哈法隆騎兵步槍大體而言跟奧特蘭軍的標準步槍艾德森沒什麼相異之處,操作與運作原理幾乎相同,只是槍機的部分進行了改良以更容易製造的沖壓技術製作,也修短了整枝槍的長度以方便使用,而3.4公斤的輕重量使得騎兵可以在馬上單手持槍瞄準射擊,並改用了可以快速拆換的彈匣(一般還是以橋夾片填彈,只有在緊急時刻才會更換彈匣進行裝填),拋殼口也進行了改良。另外它的瞄準表呎也改為簡單的L型表呎(分別是300公尺跟500公尺),而哈法隆騎兵步槍最大的特色是那可以摺疊的椎狀刺刀。在很多場合,哈法隆被證實比艾德森還要好用,發射聲跟槍口焰小,操作上更順手,加上它自造工時較短、造價也比較便宜,因此它的產量逐漸增大,擴大了在奧特蘭軍中的佔有率,在964年以後,生產與服役數量有慢慢超越艾德森的趨勢。

960年代開始配發的哈法隆騎兵步槍成了最受歡迎的武器之一,尤其是受到女性士兵的歡迎。在964年以後,它的產量開始增大,不再特別配發給騎兵部隊,而是廣泛的分配到奧特蘭的三軍之中。而且也被販售到世界各地。帝國的邦國廷卡諾共和國在960年代也向奧特蘭購買了哈法隆的生產授權(而不是選擇帝國標準的德菲爾步槍)。


圖檔
槍枝重量:約4.6KG
使用彈藥:7.5mmX55 (7.5mm Raman)
裝填彈數:6發彈倉(橋夾)
操作方式:直拉式槍機
這是威西尼亞陸軍在944年正式採用的步槍,由外籍陸軍少校施密特(Paul.S.van.Schmidt)設計,並在正式生產時採用了拉曼博士(Dr. Rubin.Raman)所設計的7.5mm彈藥,除了軍方採用外,它也被販售給民間做為獵槍。拉曼最初是設計給騎兵單位使用,採用了直拉式槍機的設計,這樣的設計讓射手在射擊後,不需同一般的步槍得旋轉式拉柄向上扳開再後拉退殼,拉曼步槍只需抓住拉柄向後直拉即可退出空彈殼,省去向上拉開拉柄的動作,這樣的設計大大的提升了射擊的速度也提高了方便性,並採用橋夾進行裝填,槍機後方像上發條的扁平條狀物是特殊的保險設計,將它左右橫轉即可鎖死槍機與拉柄達到保險的目的,相當特別。而拉曼的製工也出人意料之外的精細,7.5mm的彈藥表現驚人的優秀,該槍在射擊200公尺的目標時彈偏誤差可以控制在1公釐以內,是款非常精準的步槍。然而,精密的構造反而拉曼太過嬌貴,它在較差的環境下就很容易故障,拋殼口的設計偏大使沙塵容易進入彈倉導致上彈不順。而且因為製造時使用了較多的零件,使得該槍十分沉重。由於它的高精度,它是各種射擊大賽的常客,被廣泛地運用在各種射擊競賽中,而軍方所生產的版本,全都在機夾上打了"威西尼亞軍隊"的字樣與編號。另外,拉曼也可以使用槍榴彈發射器以及3倍的光學瞄準鏡,以狙擊槍來說,它非常的稱職。

拉曼步槍在946年時已經完全換發於威西尼亞三軍,並被證實性能十分優良,但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還是有待考驗,除了軍方以及民間,它最終多成為外銷品,有大批喜歡射擊競賽的外國買家選購此槍,成為許多靶場的名槍。此槍在950年代後也改造膛線販售給許多海外國家,大多用來武裝一些富有的小型國家的軍隊、警備單位或是其他國家的精銳部隊。比較著名的外售例是北島的出雲防衛隊跟希菲爾的央帝國的驍騎營。



圖檔
槍枝重量:4.2KG/2.9KG
使用彈藥:7mmX54 (Shinnef)
裝填彈數:6發彈倉(橋夾)
操作方式:槓桿槍機式結構
當斯維蒙萊霍斯卡聯合王國的軍隊從黑色火藥畢業進入無煙火藥的時代後,就需要一款使用新式子彈的步槍。在當時,各類型的步槍都屬實驗作品,無論是栓式前膛閉鎖、後膛閉鎖、旋轉式槍機或是直拉式槍機都被各國軍隊採用。很快的,斯維蒙軍隊做出了一個令人出乎意料之外的選擇。聯邦出身的手槍設計師丹尼爾.史密斯與機械師傅賀拉斯.威森因欠債逃離梅茵蘭大陸,來到了希菲爾,他們倆人在斯維蒙重新建立了一個公司『史賓勞倫機械公司』(這個公司後來改名為『亨格爾連發武器公司』),以設計一些客製手槍與連發獵槍餬口度日。令人訝異的是,史賓勞倫公司設計的槓桿式狩獵步槍被當時熱愛狩獵的陸軍少將、聯合王國侯爵旁格拉茨(Bongratz)看上,選中成為設計斯維蒙軍方的新式步槍。亨格爾步槍使用在當時最為特殊的槓桿式原理運作(在當時,只有聯邦的警察跟海軍陸戰隊曾使用過類似的槍械),亨格爾步槍通過扳機護弓與護圈的前後旋轉,帶動槍身內的肘節與槍機運作,其結構相當簡單,當射手推動護弓,槍身內的機構會將空彈殼拉起自上方拋出,在射手將護弓拉回原位時,固定在機夾上的另一個承軸會將彈倉內的子彈向前推起進入膛室,完成閉鎖、上膛與待發。同時,亨格爾步槍採用盒式彈倉,這種彈倉在當時已是一種流行,並可以用橋夾裝填,但它的射速相當的快,速度是當時栓式步槍的三到四倍,而且它很堅固,幾乎不會故障。然而,礙於槍機與結構的設計,亨格爾的射程與精度並不高,實際上它的有效射程大約是在300公尺左右,但這已經極限,一般而言,幾乎無法使用這把步槍射擊200公尺以外的目標。

亨格爾步槍在911年配發至聯合王國的三軍部隊之中,它的評價相當兩極,因此很難斷定亨格爾是否為一把好槍,但實際上它在雙王戰爭中有著很不錯的表現,旺盛的火力跟速射能力是它最大的賣點,而它在921年推出的騎兵型被認為更成功的騎兵武器,爾後騎兵型也被發給其他單位使用。在雙王戰爭結束後,亨格爾依然是裝備著斯維蒙的軍隊,但很顯然的是,它已經無法應付940年代以後的戰爭所需,但它還是在966年的大戰爆發後,成為斯維蒙士兵的主力步槍。



圖檔
槍枝重量:約4KG
使用彈藥:7.65mmX53 (7.65mm PWD) / 7.92mmX57 (7.92mm Karl) / 6.5mmX68 (6.5mm MoSu)
裝填彈數:5發彈倉(橋夾)
操作方式:栓式槍機
克利斯提亞王國擁有傳統的軍工實力,儘管它是一個中立國,但她所製造的許多武器都在世界上流通,包含這款多貝萊納步槍。多貝萊納步槍於910年代作為防衛隊的新式步槍設計。設計者沃夫岡.阿廷根.多貝萊納(Wolfgang.Artiegen.Döbereiner)是一個具有實驗精神、精通化學的科學家與機械學家,他以傳統的旋轉閉鎖與直式拉柄為設計,彈倉容量為五發,使用更為實用方便的橋夾。獨特的彈倉設計可以讓它快速的排除拋殼或是卡彈等故障,簡便少零件的設計也很容易對槍枝進行保養與維修。為了保護脆弱且暴露在上部的槍管,它的槍管被做的很厚,但是不會很重。它的扳機磅數相當輕,輕輕一扣就會擊發,也因此,它常被作為狙擊槍(搭配2.5倍的十字線光學瞄具)或狩獵步槍,於各種場合廣泛使用,還有許多客製款,配有精美的雕花、銘文跟特殊符合人體工學的槍托等等。多貝萊納步槍使用7.65mmX53的標準步槍彈藥,這種彈藥的表現相當優異,有效射程可達1000公尺,同時它也生產了使用希菲爾大陸相當流行的7.92mm彈藥版本,這型版本是外銷型,產量遠大於國內自用的版本。值得一提的是浦貝爾將國在925年獲得了多貝萊納的授權生產,開始自產並命名為"尼沙薩迪(字義為新秩序)",將國版的多貝萊納步槍由王聯技術軍官安東尼.夏斯波特斯基上尉(Antoine.Chassepotski)進行改造,原先使用7.65mmX53的克利斯提亞子彈(這種子彈是依賴進口),後來在918年後全部改為將國國產的6.5mmX68標準圓頭彈。並將直式的槍機拉柄改造成彎曲式,使用眾不同的扁條狀扳手球,表尺也使用了更容易製造的王聯式表尺,也增強了槍管的強度,儘管因此增加了槍枝的重量,並在槍管內鍍鉻。通槍條、槍口與準心也進行了改造,簡化成更容易生產製造的樣式,並延長了槍管的長度以增加射程。尼薩沙迪的精度相較之下不算高,但相當堅固,就算經過長時間的射擊也不會因槍管過熱導致槍栓槍機卡死,是很能經得起各種環境考驗的步槍。

多貝萊納步槍於914年開始服役,除了自軍外,它被賣給了南方鄰國沃德希提亞。因為造價便宜且保養方便,有相當多的數量賣給了浦貝爾將軍國、中希菲爾地區跟阿蒂堤雅諸國,用於武裝那些因應改革而新成立的部隊。多貝萊納步槍雖然老舊,但本身優秀的設計讓它具備優勢,直到現在仍不會落後,其使用者的評價都還蠻優異的,就像大多數的克利斯提亞外銷武器一樣,它受到了普遍的歡迎,並持續服役到現在,參與了各種大大小小的戰爭。



圖檔
槍枝重量:約4.3KG
使用彈藥:10mmX38 (10mm Be-R)
裝填彈數:10發彈倉(管狀彈倉)
操作方式:栓式槍機
班克特尼步槍的歷史相當悠久,它在賽恩貝格大公國服役的時間即將快要達到一個世紀,可以說是歷史最悠久但仍持續服役的武器之一。但在當時,班克特尼步槍可說是相當新穎的設計,它的曼莎妮亞籍設計師維特利.班克特尼(Vetterli.Benktroni)異想天開的結合王聯的管狀彈倉與帝國的旋轉閉鎖撞針槍設計,構成了使用管狀彈倉的後拉式栓式步槍。班克特尼步槍使用金屬瓶裝的短裝藥10mm圓頭彈(這種子彈介於手槍子彈跟步槍子彈之間),這種子彈的制止力相當高,彈道表現尚算穩定,但是射程不長。班克特尼步槍由槍身右側的滑槽填彈。裝填時須先將槍栓拉開使槍機後定空出膛室,並將十發子彈一發一發裝入槍身中的管狀彈倉,就像聯邦西部片的牛仔在裝填馬槍一樣帥氣,裝滿子彈後將槍機拉柄推回原位讓槍栓復位完成裝填與上膛,射擊時就像一般的栓式步槍一樣,拉動槍機拉柄,拋殼機構會將空彈殼自上方拋出,並將管狀彈倉內的子彈重新帶入槍膛。班克特尼步槍的操作相當簡單,它有點重,但相當堅固可靠,也不容易故障。班克特尼步槍有相當多的衍伸型,最為知名的就是920年代的運動狩獵型,這個型號被廣泛的運用在競賽、警用與狩獵。

班克特尼步槍在剛出現時,也被梅菲斯特帝國的部份邦國軍隊所採用,但在880年,它便被更先進的的帝國步槍所取代,但在賽恩貝格這樣和平的小國家,它卻能夠一直服役到現在,這是因為賽恩貝格的軍事預算所佔相當低,這個微型中立國的警察、防衛隊就像他們的父親、祖父一樣,三代都在使用相同的武器。它也曾經被廷卡諾、菲立特與斯維蒙等中希菲爾國家所使用過,在這些國家的一些小城鎮,仍能夠看到警察或是民間的狩獵者在使用這型特別的步槍。






【半自動步槍】



圖檔
槍枝重量:約5.2KG
使用彈藥:7.62mmX63 (.30 FMR)
裝填彈數:12發彈倉(橋夾)
操作方式:半自動槍機
蘭格特為全世界第一支採用為制式裝備的自動上膛步槍,這把槍在965年換發聯邦部隊前,進行過嚴格的測試,擊敗眾多競爭對手脫穎而出贏得了聯邦軍隊的合約。一般來說蘭格特可以算是當時代最為優秀的單兵武器,它相當的堅固耐用,結構簡單可靠且火力強大。蘭格特步槍採用了跟帝國德菲爾步槍相同的特殊彈倉設計,由兩個6發的單排橋夾片(或是M38的5發橋夾片),從槍身上方的裝彈口壓入,就跟裝填普通的栓式步槍一樣,整個倉室內可以容納總計12發的可觀彈藥量,裝填完畢後用力推動槍身右側的槍機橫桿即可完成上膛。它採導氣式原理運作,每一次的射擊,槍機便會藉由瓦斯動力後退,並同時進行拋殼,接著覆進回原位將下一發子彈上膛,射手便可以繼續進行連續射擊。蘭格特可以隨時裝填,只要拉開槍機橫桿填入子彈就行了,在任何情況下它都可以保持在最高的彈藥量。它是全世界半自動步槍唯一被大量生產並被列為制式配備的單兵武器,在之後也推出了卡賓型,但蘭格特的卡賓型不單只是縮短槍管而已,而是取消木製槍托換上附有軟墊降低衝擊力的摺疊托,並追加了射手握把。由於槍管較短,火藥燃燒不完全,槍口焰非常大,但它也非常輕,只有不到三公斤的重量,一開始是配給聯邦警察,之後駕駛兵、戰車兵、傳令、軍官跟士官也都紛紛將它納為正式配備,同時它也配發給飛行員作為自衛武器。

這是一把結合帝國雙橋夾設計以及聖克勞茲六發橋夾片概念的步槍,雖然被一些兵器專家認為是「舊式步槍陰影下的步槍」,但它一直被大量的使用,並持續生產各種版本供運動競技或是聯邦的盟友來使用。不過,這麼優秀的蘭格特,仍無法擺脫它卡殼跟在重量上的缺陷,士兵常抱怨蘭格特實在太過笨重。不過,蘭格特仍然是聯邦士兵心目中最好的步槍,而事實上也是如此。



圖檔
槍枝重量:3.4KG
使用彈藥:7.62mmX63 (.30 FMR)
裝填彈數:15發彈匣
操作方式:半自動槍機
在聯邦成立傘兵部隊後,就急需一款適合傘兵作戰的武器。因為蘭格特對傘兵來說太重、太長,不好攜帶,衝鋒槍雖然方便但是彈藥的消耗量太高,而卡賓型蘭格特雖然符合其需求但裝彈上較不方便,因此陸軍少校威廉斯.坎伯蘭(Williams.Cumberland,後轉調至傘兵,成為聯邦傘兵之父)變將卡賓型蘭格特進行改良,並獲得軍方採用而投產。坎伯蘭將蘭格特卡賓型進行改良,最大改進是廢棄橋夾裝填而是改以彈匣進行裝填,可一口氣發射15發子彈等,裝填時也只需要退下彈匣換上新彈匣即可,足以應付傘兵部隊的需求跟使用。最早的設計仍採用木質固定托,並能夠低射速全自動射擊以追求穩定度,但是在傘兵基層的反應下,最終還是改回半自動射擊(實際上全自動射擊會造成槍枝解體),並使用簡化版的金屬製摺疊槍托(摺疊方向與蘭格特卡賓型相反,是往右折)。由於造型輕便簡短,又火力強大,該槍獲得了"小熊"這樣可愛的暱稱。基本上它的操作方式非常簡單,接上彈匣拉動槍機開保險後即可射擊。該槍以短行程活塞導氣運作,射擊十分順暢,但是因為使用標準的步槍子彈,所以射擊時後座力偏高,不過聯邦士兵很快的就學會以抓緊槍背帶或以手臂環繞住槍身來穩住槍身,整體表現相當不錯,雖然它的有效交戰距離的極限大約只有200公尺,但這對傘兵已經足夠。

這款武器在965年開始只配備給聯邦的傘兵部隊使用,小熊很輕,將近三公斤的重量使的大多數的傘兵都非常喜愛這款武器,它也比較重,比起蘭格特卡賓型更能承受起強烈的撞擊跟不間斷的連續射擊,只是在連續射擊時,護木會非常燙,但這並不影響該傘兵槍在戰鬥中優異的表現。不管如何,它的輕便性還是受到官兵們的歡迎。



圖檔
槍枝重量:4.6KG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10發彈倉(橋夾)
操作方式:半自動槍機
漢密斯王國的步兵戰術理論一直以來就比較注重機槍,半自動步槍並未受到軍方的重視。964年與聯邦的大戰爆發後一年,體會到聯邦使用半自動步槍發揚強大火力的漢密斯王國才開始注意到半自動步槍這門領域並開始積極的研發,因為本身輕兵器科技的良好基礎,王國在965年末就由塔勒(Tahler)公司迅速設計出樣槍並經過軍方的測試批准投產,塔勒半自動步槍使用王國標準的7.92mmX57步槍彈,並以導氣式原理運作(槍口裝有環形導氣裝置),以火藥燃氣推動槍機釋放、後定、拋殼、上膛等一切動作。塔勒半自動步槍可以連續發射十發子彈,而因為設計仍沿用了舊型卡爾步槍的設計,裝填時需拉開槍機拉柄空出膛室,從槍身頂部的機匣裝填,裝填兩個5發裝的子彈橋夾,將槍機拉柄復位,其操作行為跟跟傳統的卡爾步槍相同,因此使用者的轉換訓練非常容易,任何使用過卡爾步槍的士兵都能夠熟練的使用它,但因為其槍機與機構被製造的相當精密,它屬於一種做工複雜且昂貴的武器,也因為結構複雜,所以它的半自動射擊結構容易造成故障,這時塔勒可以直接拉動槍基拉柄,手動拋殼與上彈,讓它以栓式步槍的方式,就像一般常見的卡爾步槍一樣。塔勒步槍的保險設計也參照了卡爾步槍的設計,只是加以簡化以一根彎曲的小鋼條代替,在實射時塔勒步槍偶爾會有膛壓過高的問題,但通常只是個案,它雖然是半自動步槍,但因為重,後座力不高,有效射程約為600公尺,但根據測試記錄,一個訓練有素的射手使用塔勒步槍通常可以命中400公尺外的人形靶,以半自動步槍而言,命中射程相當遠。而它在生產時會挑出精度較高的樣槍裝上導軌,以便裝上供狙擊手使用的光學瞄準鏡。

965年底在經過實測後,初產量5000把的塔勒半自動步槍進入王國軍隊前線服役,大多數的士兵對於它的高精度、槍聲小聲與槍口焰不大給予很高的評價,不過太重跟對於環境相當敏感卻受到了士兵們的詬病,而槍管前端的圓形導管也會因碰撞變形而影響槍枝運作,但大多數的王國士兵仍認為塔勒半自動步槍的火力比栓式的卡爾步槍要高出很多,在防守時是相當好的投射武力,而許多王國狙擊手也曾使用裝了1.5倍光學瞄具(也可以使用卡爾的4倍型瞄準鏡)的塔勒半自動步槍進行狙擊,因為它在射擊時比較不容易被發現,而且可以同時射擊多個目標,在一個槍法準確、反應靈敏且善於偽裝的王國狙擊專家中,塔勒半自動步槍可以說是最可怕的武器。



圖檔
槍枝重量:約4.5KG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10發彈匣
操作方式:半自動槍機
鑒於數場戰爭以及班級單位隨隊狙擊兵的經驗,帝國軍在968年開始發展能夠半自動射擊的步槍,可以說是比大多數的列強國都還要來的晚,但定位跟觀念也比較齊全。968年年中,帝都聖格奧爾格皇家開發局的薩默爾上校(Rubert.Antony.Sammer)設計的半自動步槍獲得帝國軍方的採用,開始生產服役,稱為薩默爾步槍。此槍的構造精細且複雜,採用短行程活塞的導氣式,射擊時藉由瓦斯壓力將槍機往後推,完成拋殼以及上彈等動作,它發射標準的7.92mmX57步槍彈,防火帽的設計能夠降低一點射擊時槍口的上揚度。由於設計原理優良且槍身機構倍製造的很精密,它的射擊精度高但十分沉重,有效射程大約是450至500公尺,以半自動步槍而言較短,但彈著密度相當高,甚至可以精準的命中人型靶的頭部。該槍由10發裝的金屬彈匣供彈,彈匣雖然可以拆卸,但平時裝填還是使用橋夾片,以傳統步槍的裝填方式自槍身上方壓入兩個橋夾片來進行裝填,這是為了節省彈匣的使用量(一個薩莫爾射手會攜帶三個十發裝的彈匣裝在左腰的彈藥包上,右腰彈藥包則使用傳統的步槍彈包,配有六個5發橋夾片。左右兩邊共計60發子彈)。以橋夾片裝填時,必須拉開整塊槍機,將橋夾片壓入敞開的彈倉(彈匣)內,在推回槍機完成裝彈,只有在緊急時才會以更換彈匣(按下彈匣前方的退彈扳片)的方式來裝填,因為士兵分配到的彈匣並不多,大多仍是得以橋夾裝填。薩墨爾步槍採用內藏式擊錘式擊發機構,因此射手只能透過槍機後方的凸針來判斷是否已經上膛(針凸出代表已上膛,若縮回去表示未上膛),較特殊的是該槍的手動保險設置於板機後方,這樣射手就可以以大拇指來完成開關保險的動作。該槍在製造時都會加上導軌,用來外掛特製的3.5倍的光學瞄準鏡,這種光學瞄準鏡附有遮光罩,能讓射手看得更清楚,還配有夜視功能,其瞄準用的T字線有螢光效果,且透過瞄準鏡中內建的距離換算表,受過訓練的射手可以直接快速換算目標的距離,這屬於相當先進的設計。而在969年開始進一步生產的薩默爾步槍被帝國軍方做了更大的改良,槍機結構做了許多簡化以利工廠大量生產,並取消了傳統木製槍托使用金屬製的折疊槍托以增強掩蔽性跟攜帶性(儘管射擊時的穩定度會大受影響),還增加了射擊握把以更加符合人體工學,這型薩默爾步槍性能與耐用性更為可靠。

薩默爾步槍在968年與969年開始配發給帝國軍的前線部隊,初產量約3500枝,大多是交給步槍班的精準射手與連部直屬狙擊兵使用,雖然它的射擊性能很優秀,但是因為精密製造的關係,在髒污環境下或缺乏保養就時常故障,彈匣跟槍機稍微吃土或是碰水就會導致上彈或拋殼不順(969年後生產的摺疊托型就比較沒有這種問題)。要保持該槍能夠運作順利就必須常常清理維修,這對疲憊的士兵來說是一個額外的負擔,因此它有變的越來越專業化的趨勢,大多數的基層士兵對它的評價不太高,寧可使用可靠性更高的德菲爾步槍,但是那些技術高超的射擊專家卻對它讚不絕口,曾有兩位隸屬於皇家禁衛獵兵營的帝國狙擊兵攜帶折疊型薩默爾狙擊槍在半夜潛進敵區,藉著夜色成功狙殺王聯高級軍官並安然返回的紀錄。

_________________
圖檔

Kurfürst von Sien


最後由 scheibe 於 2008年 12月 29日, 22:40 編輯,總共編輯了 29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各國輕火器展覽區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5月 2日, 22:07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0日, 23:35
文章: 683
來自: 帶刀浪人
圖檔
槍枝重量:約1.4KG
使用彈藥:9mmX19 (9mm Nile)/7.63mmX25 (7.63mm Schleise)/7.65mmX23 (7.65mm GesV)
裝填彈數:10發直式彈倉/20發直式彈倉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施萊瑟當初是在916年由施萊瑟兄弟(Josef und Fidel)設計出來的,918年時此槍最先被漢密斯王國軍方採購了15萬支(往後更追加了50萬支的訂單),並命名為施萊瑟自動手槍,成為王國軍方的制式武器。此槍採用短後座力方式作業,擊發時,後座力使得槍管兼滑套及槍機向後運動,此時槍膛仍然是在閉鎖狀態,接著滑套因為閉鎖榫固定而後退停止,再扣下板機,即可連續擊發。使用前制彈倉的施萊瑟手槍,可以單連發射擊,並以填彈條裝填10發或是20發的彈倉,王國軍曾嘗試使用40發裝的長彈倉,但是因為運作不夠順利而放棄。在握把後方,可以裝置特製的木製槍盒進行精準的射擊,有效射程達175公尺。

此槍被配發給傘兵、駕駛兵以及突擊部隊,在近距離時可以發揮強大的火力,而且它很好控制,很受王國士兵的歡迎。神州大陸的玄國在920年代購買過大量的施萊瑟供軍官使用,最後這型槍的生產版權被玄國買去,自行仿產後,也成為玄國軍官或是騎兵的主力配備。



圖檔
槍枝重量:1.19KG
使用彈藥:9mmX19 (9mm Nile)
裝填彈數:8發直式單排彈夾
射擊模式:半自動
尼爾算是當時世上性能最優秀的手槍,漢斯.尼爾(Hans.Nile)為漢密斯王國王家設計局的設計師,這把槍最早是專為王國高官所設計的,廣受上級好評之後,尼爾在國王的大力贊助下,很快的就被王國軍方採購為制式手槍。尼爾短小、實用,拉動槍身後方的金屬塊就可以上膛,它以簡單又穩定的反衝原理作來運作,一個簡單的裝置讓尼爾在惡劣的氣候下依然能保持在最佳狀態,在任何環境或是氣候下都能很順利的擊發。此外槍機行程短,射擊速度快,被認為是極為優秀的防身武器。當初為貴族軍官所設計的尼爾,最特殊的一點是可以更換握把上的貼片,如刻有各種圖騰或是飾物等特殊的樣型,這都是為了突顯貴族的特色。

尼爾在960年代後已經普遍的配發給王國軍官使用,它使用皮革製的硬殼槍套,不過也可以使用特製的木製長槍盒,另外木製槍盒也可以裝在握把上進行標準姿勢的射擊。它是人氣相當高且受歡迎的手槍,曾有相當數量被蔓沙尼亞跟王聯買去對付帝國軍。大戰爆發時,尼爾一直是許多聯邦官兵最喜愛的戰利品,他們樂於俘虜尼爾,並視它為軍人的武勳。




圖檔
槍枝重量:0.81KG
使用彈藥:9mmX18 (9mm Lia)
裝填彈數:8發直式單排彈夾
射擊模式:半自動
若是問這個世界上哪種手槍最具有收藏價值,答案肯定是梅菲斯特帝國的賽希莉雅手槍。這款由賽希莉雅.馮.法金漢(SeciLia.von.Falkenhayn)設計的手槍在帝國軍中服役已將近半世紀,儘管有點老舊,但它仍是帝國軍官最喜愛的一款手槍。莉雅手槍的構造複雜、精緻且造價昂貴,它的準確度高,也很容易控制,射擊的聲音清脆,外型美觀加上優秀的人體功學設計讓使用者握起來非常舒適,就像公主一樣是個夢幻高級又脆弱的武器。莉雅手槍採用管槍短與後座式工作原理,並配有容易瞄準的V形缺口式照門表尺,護弓稍微大了點,這是為了讓穿戴騎兵手套的人更方便使用。而它最獨特的一點是肘節式的閉鎖槍機,這讓莉雅手槍在射擊的時候,槍機會像毛毛蟲移動般的彎曲彈起進行拋殼,而這樣的設計讓它再開火時仍非常穩定,是個有效射程遠達40到50公尺的手槍,這對一般的手槍來說是難以辦到的。

同樣是王治國家的帝國,軍官們,尤其是貴族,非常喜歡這支造型漂亮手槍,手槍生產工廠曾接收過數量不多的特殊訂單(包含國外的私人使用者),即是在莉雅手槍上加以裝飾,如加上吊飾、刻上家徽、花紋或用其他昂貴金屬製作,來突顯使用者不凡的身分。希菲爾大戰爆發後,莉雅手槍一直是帝國軍官的標準配備,直到後期才被漸漸的被更便宜優秀的維諾手槍取代,但是它仍然繼續被死忠的愛好者所使用。



圖檔
槍枝重量:0.9KG
使用彈藥:9mmX18 (9mm Lia)
裝填彈數:8發直式單排彈夾
射擊模式:半自動
雖然莉雅手槍很輕便,也很適合射擊,但它的構造實在是太複雜,製造不易,並不適合於戰時使用,所以帝國軍在966年大戰爆發後,馬上就需要一種新的手槍來大量生產。新款手槍由藍寶石公司設計,命名為P66手槍,並冠上設計師維諾(Klaus.Werner)的名字為稱呼,它很快的就被開發跟製造出來,並開始配發給帝國的軍官、士官以及駕駛兵使用。維諾手槍吸收了奧特蘭手槍的設計靈感,使用先進的雙切邊式滑套退殼,並採用一種新的雙重制動裝置。這個裝置可以在裝上彈夾、豎起擊鐵後再放下。而在任何時候,你都可以迅速的扳起擊鐵並摳動扳機射擊。在緊急情況下,迅速開火比瞄準更重要,該槍僅須簡單的摳動扳機就可以完成豎起擊鐵和射出槍膛裏的子彈這一系列動作,而且構造簡單、不易故障、準確度高且堅固。

維諾在966年量產後,很快的就在各個戰場證實了比起莉雅手槍優異許多,它是款簡易又可靠的手槍,隨即衍伸出了許多針對特殊功能而修改的版本。雖然失去像莉雅手槍那種特殊的浪漫感,但是維諾手槍卻很快的贏得了在第一線作戰的帝國官兵的信任感。它在戰爭期間被大量的使用,成為帝國軍中最主要的防身武器,在戰後也開始外銷到許多國家。



圖檔
槍枝重量:約0.7KG
使用彈藥:10mmX25 (10mm Mars)
裝填彈數:5發轉輪(左輪)
射擊模式:扳機聯動
這把槍由著名設計師瓦席(Nicolai.Girov.Vasi)所設計,瓦席的原型槍早在880年代時就已經推出,並逐漸的衍伸改良。參加過雙王戰爭以及各種大大小小的戰役,是把歷經沙場的老槍。即使服役時間這麼長,但它仍是王聯軍官的制式配槍。它的裝填方式非常特別,採用中折式構造,以槍身底部的螺絲為軸,中折旋轉後轉輪底部的裝置會將空彈殼拉出,接著使用者再將完整一圈的5發圓彈夾塞入轉輪、再將槍管部位反折,整個過程不超過3秒,動作非常帥氣。後座力適中,彈道穩定,是把優秀的手槍。某方面來說,它跟帝國的莉雅手槍一樣出名,瓦席的設計本身就是為了突顯貴族身份,很多王聯貴族軍官的瓦席手槍都經過精細雕刻,刻上家徽、裝飾或是戀人的名字等是常常可見的。

966年參加希菲爾戰爭的王聯軍官們還在使用這把手槍,但是它的服役紀錄仍然非常優異。通常在瓦席手槍的握把下端會有個圓環上繫有短繩,以防止手槍在戰鬥中遺失(很典型的貴族手槍)。帝國的士兵喜好俘獲這把武器當作紀念品。在某些黑市中,瓦席手槍往往能賣到很好的價錢,尤其前主人是知名王聯貴族的話,價格更能翻上好幾倍。



圖檔
槍枝重量:約1KG
使用彈藥:10mmX25 (10mm Mars) / 6.35mmX16 (6.35mm SR)
裝填彈數:7發直式單排彈夾
射擊模式:半自動
2號手槍是在930年代王聯軍事改革時由軍械師米哈德.埃蒂斯托耶夫設計,用來取代舊式的1號轉輪手槍(儘管1號手槍還是深深的受到軍官與貴族階級的喜愛而持續服役)。毫無疑問的,這是一款極為成功的武器,它的構造簡單,以幾塊金屬沖壓製成的部件組合而成,在任何環境下都能正常的運作。2號手槍使用傳統的反衝作用原理運作,採雙擺動桿連動扳機,擊錘是內藏式的藏於槍身後部(射手可以透過槍身後方的一個小洞是否突起來判斷是否上膛)。保險被設計在握把右側扳機的上方,可以靠食指解除,只要解除保險即可射擊,有利於快速射擊,打光彈藥後滑套會後定,將空彈夾退出並裝填新彈夾使滑套覆進即可上膛待發。2號手槍使用10mm標準王聯手槍子彈,這種子彈被廣泛使用在王聯的各型手槍與衝鋒槍。2號手槍也有另一種使用6.35mm的版本,體積更小更輕,多被警察所使用或是最為高官們的貼身手槍。2號手槍的精度遠比1號手槍高很多,但跟ㄧ般的自動手槍相比還是差了一些,在射擊超過50公尺的目標子彈會飄的很嚴重,雖然2號手槍是款自動手槍但它卻跟轉輪手槍同樣堅固可靠,不太容易故障,而且握感相當舒適。

2號手槍在930年代中期開始配發給王聯軍官跟士官,它不像1號手槍那樣充滿浪漫受到貴族跟軍官們的喜愛,但為了符合戰鬥所做的設計卻讓它受到基層士官兵的喜愛,它不容易故障、備彈量高、裝填速度快、彈道穩定且能夠快速射擊,它的新式皮製槍套讓使用者更方便拔槍快速射擊,因此受到飛行員跟駕駛兵的喜愛,甚至更勝於衝鋒槍。在966年希菲爾大戰爆發時,2號手槍在王聯軍中的配發率已經超過七成。在戰爭爆發前,2號也被販售到海外,供那些王聯支持的政權或是盟國所使用。



圖檔
槍枝重量:1.3KG
使用彈藥:11.43mmx23 (.45 FMP)
裝填彈數:7發直式彈夾
射擊模式:半自動
工業大國沙諾和聯邦對於手槍的思維模式跟世界各國是完全不同的,幾乎每一位聯邦士兵都配發到手槍,對聯邦軍來說,手槍並不是如附加價值般的次要物品,而是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的主要武器。而溫頓手槍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所誕生出來的。它最初是給警用的,但是軍方很快的就發現軍隊很需要這種威力超強的手槍。溫頓使用著名的搖擺式鏈環裝置,當子彈射出槍囗後因後座力能使槍管順勢下頃而完成開鎖動作。它還擁有數目驚人的五道保險,除了原始的保險鈕跟擊鐵保險外、它在沒有握緊握把時是無法擊發的、沒有裝上彈夾時也無法擊發、槍口貼緊時也無法擊發(防止自殺),這讓使用溫頓的人感到非常安心。但溫頓也有若干問題,像是後座力過大使得此槍的準度一直很難控制。

960年代,與漢密斯王國的關係緊張後,溫頓的生產量漸漸大了起來。所有在960年後出場的溫頓都打上了Federal Government(聯邦政府配發品)的打印字樣。在大陸戰爭期間這把槍的表現非常優秀,並在之後支援給數個新興的民主國家,而它的設計師老溫頓博士(Dr. Marine.Weton)目前仍健康的活在世上。



圖檔
槍枝重量:0.5KG
使用彈藥:11.43mmx23 (.45 FMP)
裝填彈數:1發彈倉
射擊模式:單發裝填
在964年大戰爆發後,漢密斯王國揮軍入侵阿卡加跟索貝瑞爾,為了讓阿卡加跟索貝瑞爾兩個地區的地下組織跟游擊隊反抗漢密斯,聯邦戰略情報局局長高登弗里曼(Gordon.Freeman)向軍方提出了一個合作企畫案。也就是以空投或是偷運的方式散發武器給阿卡加跟索貝瑞爾地區的反王國份子,激起王國佔領區廣泛的抵抗活動,聯邦陸軍同意了這項計畫,並將研製工作交給陸軍的開發小組。不到兩個月,一款簡易的武器很快就被研發出來,並被情報局局長弗里曼命名為"自由人"。自由人手槍看起來就像一部低成本間諜電影裡的道具一樣,看起來相當的廉價(也確實廉價,造價約是2塊聯邦達勒),這種手槍連同圖文說明書(就算不識字也看得懂圖說)被裝在一個淡色的紙盒裡成箱成箱的空投到敵後。該槍在裝填時要將手把滑動後膛打開,把子彈塞進去後再合上,還要用手把擊鎚扳到待發狀態才能扣支扳機擊發。該槍一次只能射擊一發子彈(空投時紙盒內會附上10發手槍子彈),彈藥是聯邦手槍的標準彈藥,當初戰略情報局也曾考慮過9mmX19的子彈(這是王國軍普遍使用的口徑,在占領區內比較容易取得),但最後還是選擇聯邦.45子彈強大的殺傷力。自由人手槍每次發射後,都要打開後膛,然後以小木棍或是樹枝將空彈殼頂出槍管。握把裡面是空的,底板可以滑動,在握把裡面存放著額外的彈藥。由於這槍管製造得非常粗糙,也沒有膛線,精度非常差,因此可說它是上個世紀的滑膛手槍也不為過,實際上而言,自由人手槍反而比較像是一種近距離的刺殺工具。

在965年初之前,自由人解放手槍已經製被造了將近一百萬把,並且大規模的空投到了阿卡加跟索貝瑞爾等王國占領區內(也被走私進威尼西亞),供抵抗組織使用,但這種手槍的主要目的其實不在殺死王國士兵,而是在擊傷或擊斃王國兵後,搶奪他們的彈藥跟武器以壯大游擊隊跟抵抗組織的勢力。而就算這些東西落入了王國軍的手中也無關緊要,因為王國軍根本不可能會使用這種"手槍"來作戰。



圖檔
槍枝重量:約1.2KG
使用彈藥:9mmX19 (9mm WA)
裝填彈數:6發轉輪
射擊模式:半自動
以手槍來說,羅伯特927年式轉輪手槍來說稍微重了點,也大了點,可以射擊八發9mm19的標準子彈。它的構造非常簡單,是很傳統的轉輪手槍,但也因為這樣,它幾乎不會故障,很堅固耐用。然而它需要較強大的力量才能壓下板機,射速不怎麼快,不過雙動扳機扣力平滑,讓這把大口徑的轉輪手槍射擊精度很高。而因為設計時考慮過把用於狩獵,所以槍的尺寸非常大,也有槍管很長的樣式。

這把槍同時被聖克勞茲民主共和國的軍隊跟警察採用,軍用的打印為M27,警用的打印為P27。而這兩款的手槍性能相同,唯一的差別在於警用版在握把下方有圓環可以繫上繩子防止被歹徒搶槍。




圖檔
槍枝重量:約0.5KG
使用彈藥:7.65mmX17 (7.65mm FM)/9mmX18 (9mm Lia)/9mmX19 (9mm Nile)
裝填彈數:8發單排彈夾(標準型)/5發單排彈夾(緊緻型)
射擊模式:半自動
克利斯提亞王國一直是軍火出口大國,雖然現已經宣佈成為永久性的中立國,但是該國的軍火工業仍然非常發達,P30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操作簡單,保險鈕、 把手保險及彈匣保險共三道保險讓它上膛攜帶時仍非常安全,外型簡潔又漂亮,廣受歡迎。採用短後座、氣體反衝、特殊的閉鎖槍機來運作。它使用了7.65mmX17的專用子彈,這種子彈雖然制止力不足,但在穩定上表現良好,之後也有生產9mm標準手槍彈的版本供對外販售。而P30的緊緻型(P30k)相當適合女性跟小孩使用,緊緻版非常的輕、體積也很小,可以隨身攜帶,雖然裝彈數較少,但是很適合便衣刑警使用,在任何場合下都能靈活的射擊。

940年時P30已經生產了數十萬枝,武裝於為數不多的克利斯提亞王國軍以及外籍傭兵,如上述應市場的需求,P30有生產不同口徑的版本跟其他各種衍伸型,並被數十個國家使用。P30十分受到歡迎,不論是游擊隊、正規軍還是警察,甚至是恐怖份子都在使用它。




圖檔
槍枝重量:約0.8KG
使用彈藥:7.5mmX22 (7.5mm Leon-Emile)
裝填彈數:6發轉輪(右輪)
射擊模式:扳機聯動
這把轉輪手槍是由克利斯提亞王國的艾密爾(Leon.Emile)在920年時所設計的。這把槍最有名的特色是唯一採用瓦斯閉鎖設計的轉輪手槍。一般而言,轉輪手槍有個缺點,在轉輪裝置和槍管之間,都會有一段空隙以利轉輪順利運作,子彈擊發時要通過空隙,才能進入槍管,會大大降低子彈射出時的穩定性。而艾密爾的轉輪手槍在拉起擊鐵待擊時,轉輪會抵住槍管後部,等於是將槍膛與槍管連在一起,理論上射擊時不會有瓦斯外洩,可以增加手槍的穩定度。

雖然它的構造很簡單,瓦斯閉鎖的設計理念也很不錯,但是在當時的各大陸間並不流行,只有阿底亞帝國採購了這款手槍。對在熱帶地區的阿底亞軍隊來說,一款構造簡單又不容易故障的武器實在是太重要了。938年這把槍成為阿底亞軍官的主要配備,一直服役到980年代左右。



圖檔
槍枝重量:約0.9KG
使用彈藥:9mmX19 (9mm HP)
裝填彈數:13發直式雙排彈夾
射擊模式:半自動
胡林克籍的槍械設計師卡貝瑞博士(Dr. Hofmann.Kabery)跟溫頓博士(Dr. Marine.Weton)曾經是合作夥伴,溫頓手槍有三分之一是由卡貝瑞設計的,但是在929年時,兩人卻因為子彈口徑的選擇上出現了分歧,最後聯邦軍方採用溫頓的大口徑子彈(11.43mmX23)。於是卡貝瑞和溫頓拆夥,前往當時正處於內戰爆發前夕的威西尼亞共和國,並推銷他的樣槍。在簡短測試後威西尼亞保皇派很快的就採用了卡貝瑞的設計,這是一款運作方式跟溫頓手槍幾乎相同,但是使用9mmX19子彈的手槍,它可以快速射擊,是全世界第一把採用雙排併列彈夾的手槍,裝彈量高達13發,這在當代是一種創舉,日後的衝鋒槍、手槍都採用了這種彈夾設計。

卡貝瑞可以快速進行瞄準、射擊,且易於操控。高彈量的優勢讓它普遍受到士兵的歡迎,漢密斯王國、玄國和聖克勞茲民主共和國等許多使用9mmX19標準子彈的國家,都曾經採購過這款手槍。也有一小部份的聯邦部隊(海軍陸戰隊)也曾經使用過這款手槍。




圖檔
槍枝重量:約0.9KG
使用彈藥:10.9mmX24 (11mm Russo) / 8mmX22 (北-8mm)
裝填彈數:6發轉輪式彈倉
射擊模式:扳機聯動
北90式手槍由傳奇的納東槍械設計師北麒次郎設計,並由北銃製造所生產,北90式手槍最早做為納東騎兵的手槍,而它的誕生也象徵著納東皇國在小口徑武器上的自主性,但實際上,可以看出這把槍很大部分是參考自王聯舊式單動手槍的設計。它採用雙動式扳機以及中折式的設計,解開鎖鈕、握住槍管往下折便可將彈筒推出進行裝填,但北90式跟王聯手槍最大的差異是北90式手槍必須一發一發的退出空彈殼而不像王聯手槍可以通過一個槓桿平推結構將所有空彈殼一次拋出,這就導致了北90式手槍裝填速度極慢。而且由於扣動扳機所需的力量相當大,其發射速率相當低,準度也大為下降。一開始是使用王聯的10.9mm口徑子彈,但很快就被認為表現差強人意,於是日後改用了北島標準的8mmX22的子彈,彈道表現尚算優秀,也減低了射擊時的後座力。而且北90式結構簡單,造價便宜且對使用者來說十分容易上手(儘管要打得準並不容易),北90式的槍身被製造的十分堅固,在射擊時運作也相當順暢,也不像大多數的舊式手槍會受到潮濕天氣的影響。同時,北90式手槍在握把底部設有繩環,可讓騎兵或是警察繫繩使用,另外,它具備人體工學的握把其握感被認為相當舒適。

北90式手槍最早被配發給納東騎兵使用,在大量生產後,也被納東軍官以及警察所使用,它的射速太慢以及準確度太低是被人詬病的地方,但其耐用的可靠性也受人稱讚。雖然實際上大多數的納東軍人並不排斥這款手槍,但是他們更樂於購置性能更好的外國製手槍來使用,像是在與甲府的西南戰爭中,就很常在戰場寫真上見到納東軍官使用擄獲的甲府軍施萊瑟手槍(多為玄國提供給甲府軍所使用),因為施萊瑟手槍不論在火力、威力跟實用性上,確實都比北90式還優秀。



圖檔
槍枝重量:1.49KG
使用彈藥:11.1mmX25 (.44 Magnum)
裝填彈數:5發轉輪(左輪)
射擊模式:扳機聯動
Pentangle的意思是五角星,這個名字的由來是源於該槍的五發旋轉彈筒。設計初衷用於狩獵以及游牧期間的防盜,該槍尺寸非常大,使用13mm的超大口徑彈藥。五角星被用於軍事最早是在886年的一場內戰中,當時的五角星手槍是普雷斯坦貴族軍官的配備,而叛軍的士兵仍在使用長矛與土製火槍。890年代後,五角星手槍的產量漸漸大了起來,成為普雷斯坦聯合大公國南方各省軍隊的配槍。900年代後的五角星手槍生產質量雖然優良,但是表面處理實在是很粗操,讓人覺的它是一款過時的武器。它採雙動扳機,不需壓下擊鐵亦可射擊。使用11.1mmX25新式彈藥(國際間慣稱為".44 Magnum",但普雷斯坦人自稱為".33 OZ"),非常強悍。

它的後座力太大,雖然只要是稍有力氣的人經過訓練後也能控制住,但在急迫的槍戰中卻顯得有點麻煩。五角星手槍在922年開始大量裝備於普雷斯坦部隊中,因為構造簡單,連民間的鑄槍廠都可以製造,而且價格便宜,幾乎每個士兵都能擁有這把手槍,在當時,普雷斯坦軍隊是手槍配發量最高的一個國家。



圖檔
槍枝重量:約1.3KG
使用彈藥:7.62mmX25 (.30 Akasim)
裝填彈數:8發直式單排彈夾
射擊模式:半自動
阿卡辛(Akasim)在普雷斯坦語中的意思為"殺手",這讓很多人誤以為這是一把由特種部隊或是暗殺部隊所使用的武器。然而,這款武器在967年時大量配發給普雷斯坦中央軍,是相當普通的武器,阿卡辛被中央軍的士官以及軍官廣泛使用,它的槍身雖大,但卻不笨重,握在手中非常舒適。阿卡辛使用新規的7.62mm子彈,較小的口徑使它容易被射手控制,而且可以增加彈藥的攜帶量。採用簡單的自由後座式原理以及雙重制動裝置來運作,類似梅菲斯特帝國的維諾手槍,射擊時非常穩定,而且結構堅固可靠。值得注意的是,阿卡辛的槍管比一般的手槍還要長上許多,理論上有效射程能達到100公尺,但這也是它最大的缺點,前槍管雖然是鋼製,但是在經過一定強度的碰撞後會變形,導致無法射擊。另外阿卡辛有專為飛行員跟駕駛兵所設計的緊緻型,然而這個型號因為拋殼口變大反而比較容易進沙。

967年普雷斯坦中央軍開始大量備配阿卡辛手槍,雖然它是一款優秀的手槍,但是數量仍然不足。968年玄普戰爭爆發時,大多數的普雷斯坦中央軍官兵仍然在使用老舊的五角星手槍。雖然阿卡辛手槍在戰爭期間只有小量的在中央軍服役,但是它很快的被証實是一款非常可靠的武器。


圖檔
槍枝重量:0.72KG
使用彈藥:9mmX17 (9mm Capo)/9mmX18 (9mm Lia)
裝填彈數:8發直式單排彈夾
射擊模式:半自動
杜卡波手槍是款緊緻的手槍,由曼沙尼亞公國中階貴族出身的女性設計師貝蕾塔.唐.杜卡波伯爵(Graf - Beretta.Don.Ducapo)所設計,它是最早使用雙切邊式滑套設計的手槍,於滑套上方有一段很長的切囗,使得槍管從切囗部分顯露出來。這種設計,具有預防退殼不良的效果。這樣的設計給予了帝國軍開發966年型維諾手槍的靈感。至於扳機方面,杜卡波是採用傳統的單動式系統,彈夾也採用單排式的傳統設計,另外槍柄後下方設有彈匣釋放鈕,這也是後來維諾手槍所沿用的設計之一。該槍的保險設計較差,是貫穿下槍身的ㄑ字型手動保險,沒有字母或是圖案標明,如果使用者不太熟悉的話,可能會不知道該按下哪一邊的鈕來解除保險。彈夾底端帶勾的設計使得在退出彈夾時非常方便,另外杜卡波手槍有水平式反衝槍管的設計,命中率並不差,而且射擊時造成的後座力也很低,易於控制,是款性能不錯的手槍。

杜卡波手槍其實很早就被設計出來了,但是曼沙尼亞公國軍遲到962年才採購這款手槍,配發給軍官以及駕駛兵使用。這款手槍在967年戰爭時便已經被大量生產過,有非常多的曼沙尼亞官兵以及民防部隊在使用這款武器。帝國在佔領曼沙尼亞公國後,也持續生產改膛版(9mmX18 Lia)的杜卡波手槍供帝國軍來使用。



圖檔
槍枝重量:1KG
使用彈藥:11mmX17 (十厘米手炮彈) / 7.65mmX21 (央765)
裝填彈數:6發左輪(右輪)
射擊模式:扳機聯動
第一次灣岸戰爭後,央國軍隊從派遣的戰場調查員中收到了許多報告,發現了軍官近身防衛武器的重要性,雖然軍刀是軍官與貴族的象徵,但在槍砲的時代,單只軍刀是不夠保護軍官安全的,於是,央國軍方很快的提出了近戰防衛武器的需求,同時這也標註著央國開始軍火工業自主的一個開端。在挑選了幾款樣槍之後,選擇了大北工業生產的左輪手槍,下了兩萬把的訂單,命名為宣憲三十年式手槍。宣憲三十年式手槍採用了新式的聯動系統,也就是扣動扳機時槍身內部的裝置會連帶拉起擊錘,在扳機扣底後,內部裝置會釋放擊錘發射子彈,這代表了射手在射擊時可以不用扳起擊錘,達到快速射擊的目的。而它的裝填方式則是扳開槍身左側彈室後方的一小塊銀色板桿,扳開板桿並推動槍管左側的橫條將子彈一顆一顆的退出,並重新一顆一顆的裝入子彈,因此在裝填的時間會比較長,也比較麻煩。宣憲三十年式手槍的彈藥早期是使用11mmX17的大口徑子彈,但這種子彈的性能並不是很好,所以只被使用了一段時間,在910年以後宣憲三十年式手槍則改變使用新式的7.65mm手槍彈。

宣憲三十年式手槍比較重,但握感相當舒適,也很堅固,而且通常被製造的很精緻,它剛登場的年代便曾參與了在艾迪魯爆發的回歸戰爭,使用過的央國軍官對宣憲三十年式手槍有著相當高的評價,因此它被一直使用到現代,直到慢慢被樂民十二年新式手槍所淘汰。但宣憲三十年式手槍的生產量很大,仍有相當多的這型手槍由央國警察或是二線部隊(道州軍)所使用。


圖檔
槍枝重量:0.74KG
使用彈藥:7.65mmX21 (央765)
裝填彈數:9發直式單排彈夾/14發直式增量單排彈夾
射擊模式:半自動
因為舊式轉輪手槍比列強們在近代所採用自動滑套手槍還要落後,所以央國軍隊在930年代便設計了新式的滑套式自動手槍"樂民十二年新式手槍",樂民新式手槍的設計參考了克利斯提亞王國軍火外銷市場上很受歡迎的P30式手槍,它採用短後座跟氣體反衝式運作,而內藏式的擊錘讓騎兵在騎馬時不用擔心會誤觸而走火,同時它也跟P30一樣保留了三道可靠的保險裝置。該槍使用央國國造的7.65mmX21式子彈,這型尖頭子彈在此手槍上的表現相當優秀,後座力低且精準度極高,穿透力強但制止力就遜弱不少。它的握把底部設有槍繩環,貼片採用塑料跟摩擦顆粒設計,這使它的重量相對的降低,受到央國軍人們的歡迎。另外,它也可以裝上減音器跟增量彈夾,但是並不常見。

樂民新式手槍由於性能可靠、入手容易且價格便宜,在中希菲爾地區做為袖珍手槍跟暗殺手槍非常的暢銷。央國軍隊跟警察單位也大量的配發了此型手槍,此槍最為人知的紀錄,是在959年由一位狂熱的菲爾特教徒以一把抹掉製造編號,裝了增量彈夾跟減音器的樂民新式手槍連開十四槍刺殺了奧特蘭議會王國的第一公主,造成了世界性的震撼。



圖檔
槍枝重量:1.14KG
使用彈藥:9mmX23 (Golar)
裝填彈數:8發直式單排彈匣
射擊模式:半自動
薩爾梅特列聯合王國在920年代放棄了老舊傳統的轉輪式手槍,開始設計滑套式的自動手槍,新款手槍由阿斯特雷機構(Astraea)開發,並交給兵器製造局生產,槍枝以開發局命名。阿斯特雷手槍採反衝式原理運作,跟大多數的滑套手槍一樣,它採用擊錘發火的單動射擊機構。該槍的內部結構受到克利斯提亞P-30手槍的影響,採用了相同的閉鎖槍機跟內藏式擊錘,因此只要拉動滑套上膛就能夠進行射擊,結構簡單而且可靠。因為配置了強大的復進簧,它的後座力很高導致在連射時準確性不高。值得注意的是該槍並未設置其他的手動保險,而是在握把背部設置握把保險,只有在射手正確握持時,才能解脫阻鐵,讓槍枝得以擊發,另外還有一個跟P-30手槍一樣的自動保險的機構,也就是當滑套尚未完全閉鎖時,扳機連桿與阻鐵會被特殊的機構隔斷,這樣就能保證滑套復進不到位時槍彈不會被擊發。該槍除了發射潘國特殊的軍規9mmX23子彈,這種子彈被稱為哥拉彈或是潘國手槍彈,口徑較大制止力較強,彈匣釋放鈕設置於握把底部,向後扳動就能退下彈匣。它的扳機磅數較重,因此不適合做為競賽或精準射擊的手槍,但卻相當堅固可靠,而且不容易故障,也很容易維修。

阿斯特雷手槍在930年代進入潘國軍隊中服役,先配發給軍官以及飛行員使用,之後漸漸配發到下級士官之中取代轉輪手槍,因為特殊的外型,阿斯特雷手槍也被稱為"管子槍"或"雪茄手槍",940年代此槍增設了手動保險,在使用跟操作上讓射手變得更加安全。該槍除了供應給潘國士兵之外,也擁有一些海外買主,並針對買家所需而修改口徑,阿斯特雷手槍因為造價便宜、簡單可靠而受到眾多用戶的歡迎。而因為軍方沒有刻意管制,它在民間市場的出現率也相當高。



圖檔
槍枝重量:約0.7KG
使用彈藥:7.65mmX17 (7.65 FM) / 9mmX23 (9mm Golar)
裝填彈數:8發直式單排彈匣 / 7發直式彈匣
射擊模式:半自動
奧瑟萊斯手槍是950年代潘國針對警察所設計的小型手槍,以滿足便衣刑警等特工偵探人員的需求,它由潘國天才設計師阿爾帕特進行設計,由警署命名為奧瑟萊斯開始在第一兵工廠生產。它採用了許多先進的設計,如自由槍機、雙動發射機構、上膛指示器、撞針保險、碰撞保險與槍機不到位保險等,並大膽的將外露式擊錘與橫向按壓式退彈夾鈕等軍用戰鬥結構用在小型手槍上,使這款手槍不失小型手槍的輕巧精緻,又給人堅固可靠的感覺。它的握把貼片是以輕料的木片製成,可以替換(常被換成各種華麗的裝飾以提高價值)。槍身兩側都設有保險鈕,左右撇子都能夠使用,彈夾底部有一延伸體以便於射手抓握跟退出彈夾。該槍使用7.65mmX17子彈,這型子彈跟克利斯提亞的P30手槍彈相同,該型手槍嘗試過使用流行的9mmX19子彈,但發現效果並不理想,而且細小的握把並不適合,造成裝彈上的困難(彈夾會太緊)。在射擊時,奧瑟萊斯是非常舒適的,適當的人體工學加上較輕的扳機磅數,讓它能夠快速且穩定的射擊。除了7.65mm子彈外,奧瑟萊斯手槍也生產了一種可以發射潘國軍方標準9mmX23子彈的版本,這一型的版本握把較為肥大,並且使用電木握把而不是木頭握把,槍身體積也比較大一些,槍上打有聯合王國的軍方打印跟軍用序號,跟警用槍作為區分(警用槍只會有工廠的生產碼)。軍用型奧瑟萊斯的後座力較大,槍體太輕這讓它在連續射擊時非常不好瞄準。

奧瑟萊斯手槍推出之後,大受警方好評,並馬上就受到了各界青睞,在潘國它很快就被軍方所關注,成為高級軍官與政府要員的自衛武器。它還可以搭配滅音器配合特殊任務的使用,在960年代之後,它成為軍方最受歡迎的配槍,但因為構造複雜且採高規格用料,所以造價高昂,導致它的產量並不高,多為貴族軍官與政府的高階官員所使用。它也時常作為潘國軍方的禮物贈與外國貴賓與武官,成為非常受歡迎的武器。值得注意的事這把槍在流行文化中所占有的地位,漢密斯王國在960年代開拍、風靡國際的知名系列電影『諜報員700號』中的男主角就是使用這款手槍,一名紳士穿著合身帥氣的雙排扣西裝,拿著全黑烤漆及銀色刻印的小手槍,帥氣的射死壞蛋,讓不少電影迷驚喜欲狂,也讓奧瑟萊斯這把手槍從此聲名大噪。



圖檔
槍枝重量:0.9KG
使用彈藥:8mmX22 (北島式八釐米手槍彈)
裝填彈數:8發直式單排彈夾
射擊模式:半自動
蒼蘭軍在950年代以前,是沒有制式手槍的,軍官除了配置軍用的指揮刀之外,所使用的手槍都是購自外國,購買對象通常是王聯、聯邦、克利斯提亞或是普雷斯坦。為了講求統一以及國防自主,蒼蘭軍方在950年代開始自製手槍,這就是慶昀六十年式手槍的誕生。慶昀六十年式手槍的前身是慶昀式自裝槍、慶昀五二年式自動手槍、慶昀五十七年式手槍與慶昀五十八年式手槍,但這些都是不太成功只有小量服役的手槍(但是蒼蘭軍方仍然在使用)。960年,慶昀式手槍的改良案在轉交給知名設計師符賢後正式定型,命名為慶昀六十年式手槍,經過測試後開始大量生產服役。慶昀六十年式手槍使用了北島納東的8mmX22圓頭子彈,這型子彈的精度跟殺傷力非常高,有時甚至具有達姆彈的效果,但因為是圓頭彈的關係,穿透力較差。慶昀六十年式手槍在設計時,參考了漢密斯王國的尼爾手槍,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閉鎖卡鐵後端下落開鎖,拉動槍身後方的圓形鐵塊(槍機),即可完成上膛動作。該槍的握把跟瞄準線同樣根據人體工學而設計,讓射手從掏槍、握槍到瞄準射擊都能達到最快的反應速度。該槍的保險設計相當簡單,除了槍身左側的保險鈕之外,也多設計了一樣不裝上彈夾就無法擊發的保險,但這道保險卻不是很實用,有時會因為故障問題而走火。礙於蒼蘭本身的工業力,該槍最大的缺陷是撞針不夠堅硬與上彈不順。在多數的記錄中,慶昀六十年式手槍的撞針時常在長時間的射擊後斷裂而無法擊發,還有因為射擊造成的槍膛過熱,讓彈夾有時無法順利的上彈跟拋殼。這是這型手槍最大的問題,但它的精準度很高,有的記錄顯示它甚至能夠射擊一百公尺左右的目標,這對手槍來說是相當罕見的。

慶昀六十年式手槍在960年開始量產,全數交給蒼蘭軍官使用,少量的士官也配發了這型手槍。這型手槍也配發給戰車兵與飛行員以供自衛。大多數的使用者並不討厭這款武器,儘管它有一點點重(將近1KG),但至少它還是一款高效率的手槍,而且握起來算是順手。然而,大多數有錢的蒼蘭軍官還是會考慮購買外國手槍,畢竟外國手槍的品質還是比較好。



圖檔
槍枝重量:0.8KG
使用彈藥:8.5mmX25 (8.5mm Itnesilg)
裝填彈數:6發轉輪(右輪)
射擊模式:扳機聯動
這是浦貝爾將軍國一直使用到960年代的制式手槍,阿介斯手槍在918年由浦貝爾軍官烏聶吉(Itnesilg)設計,它的構造相當的簡單,所以幾乎不會故障,它採用簡易的聯動機構,扣動扳機會帶動轉輪彈倉與擊錘向後,將扳機扣到底將會釋放擊錘,然後擊發彈倉內的子彈。阿介斯手槍使用獨規的8.5mm彈藥,這已經是一種很老舊的子彈了,但在浦貝爾國內仍相當的受歡迎。該槍的保險鈕被設置在握把旁邊,這不是一個聰明的設計,因為使用者很容易就會誤觸到保險。在射擊完所有的子彈之後,必須轉動彈倉,然後透過設置在槍管下方的一個推桿來把空彈殼一發一發的退出來,裝填時也是將子彈一發一發的從槍身側面塞入彈倉,在更換子彈時可說是相當的費時。阿介斯手槍的握把是用相當堅固的木材來製造,底部設有一個橢圓形的槍繩環。它的設計相當的陽春,也因為單純簡單,它很容易被製造,也不會故障,是非常堅固的武器。

雖然這是一款誕生將近半個世紀的老手槍,但它仍是一款非常有效率跟受歡迎的武器,外國的購買者相當多(主要是中希菲爾或南希菲爾地區)。雖然浦貝爾將軍國對於手槍的配發也相當重視,但大多數的士兵只仍然使用步槍,手槍多是士官以及軍官的武器,它簡單可靠,不易故障,容易維修,是相當受到浦貝爾軍人信賴的武器,但真的太老舊了。鄰近浦貝爾的滂羅國曾大量購買此槍作為軍官的配備。



圖檔
槍枝重量:1.08KG
使用彈藥:7.62mmX25 (7.62mm ZaTa) / 11mm×17 (11mm Mallne)
裝填彈數:6發轉輪(左輪)
射擊模式:扳機聯動
瑪勒手槍是斯維蒙萊霍斯卡聯合王國所採用的一種舊式手槍,由萊霍斯卡的聖埃什特安-瑪勒武器製造廠製造,瑪勒武器製造廠歷史悠久,是斯維蒙地區最早的武器公司與工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它生產的武器一直都為斯維蒙軍方所採用。瑪勒手槍使用實心槍體的左輪手槍,它的彈巢為外擺式設計,在裝彈時射手需把彈巢向右方擺出,擺出後可查看各個膛室的剩彈量,亦可把彈殼倒出。裝填後,射手需把彈巢收回原位,再透過槍體右邊的鎖閂把它鎖定才算是完成完整的裝填動作。瑪勒手槍為一種使用實心槍體的聯動式左輪手槍,除此之外,位於槍體左邊的側板可被翻開,以方便用戶清潔和保養內部零件。這些內部零件均刻有數字,以令使用者能順序地將它們分解、拼裝。射手能夠拉下擊鎚然後再扣動板機以作單動式射擊,亦可直接的扣動板機作雙動式射擊。最早該槍被製造出來時,使用的是大口徑的11mm子彈,這種子彈被證實具有強大的殺傷力,但在950年代跟著王聯的腳步一起展開軍事改革後,它變換成使用新式的7.62mm手槍子彈。瑪勒是一款堅固、精確度高且品質精良的轉輪手槍,它同樣擁有轉輪手槍最大的賣點,幾乎不會故障且易於保養、訓練。

瑪勒手槍最早是配發給軍官做為防身武器使用,在產量擴大後,它也被分配給士官、駕駛兵與飛行員等使用。而在940年代開始,瑪勒手槍的產量已經超過35萬把,並且在持續增加。同時,它也被交給警務人員與國家憲兵作為配槍,被廣泛的使用於各種場合,包含犯罪。在950年代末,瑪勒手槍曾被販售到海外給予一些小國家或是供私人用戶所使用,但在960年開始它的產量開始降低,因為軍方正在考慮是否要採用半自動手槍。不過瑪勒手槍仍受到聯合王國軍官與士兵的喜愛,他們樂於使用這款轉輪手槍參加戰鬥。



圖檔
槍枝重量:1.2KG
使用彈藥:9mmX18 (9mm Lia)
裝填彈數:8發直式彈倉/12發直式增量彈倉
射擊模式:半自動
在漢密斯的施萊瑟自動手槍問世並成為世界上的當紅商品時,梅菲斯特帝國也決定跟著開發了新式手槍,雖然已經擁有莉亞手槍這樣的彈匣手槍,但因為造價太高,帝國也需要一種構造簡單而且造價低廉的新式手槍。新式手槍被稱為"本德(Bender)",由羅爾.本德槍械公司(Ral.Bender)設計開發,本德手槍模仿施萊瑟手槍使用固定式彈倉與填彈條,填彈條一次可以裝填8發子彈,帝國軍方捨棄了彈匣裝填的設計而採用填彈條設計這點令人匪夷所思,因為彈匣的裝填速度比填彈條快而且方便,不管如何,帝國軍方最終還是採用填彈條式的彈倉裝填機構。本德手槍的彈倉設計在握把處,比起它的藍本施萊瑟手槍前重後輕的重量配置要好得多。它採用短後座行程、滑套覆進與向上拋殼,在裝填子彈時,需將槍身左側的保險鈕往上扳關閉保險,再將滑套往後拉至後定,接著以填彈條裝填(滑套上有填彈條專用的凹槽),當然也可以一發一發的裝填,就與大多數的拴式步槍裝填方式相同。裝填完成後拉動將保險鈕往下扳變可使滑套復位並上膛。在射擊完所有子彈後,滑套也會後定住表示彈藥耗盡。該型手槍的底部設有固定式的金屬環以供使用者繫上槍繩,另外它也可以使用加量的12發直式金屬彈倉,也配有木製槍托充當槍盒使用。它發射9mmX18標準子彈,彈道表現平平但極為堅固,儘管偶爾會出現因為上彈不確實而卡殼的情況,但它易於拆解維修。使用的零件不多讓它的重量相對的輕一些,而且射手不需要經過太複雜的訓練就能熟練使用。

本德手槍在922年被設計出來後很快的就進入帝國軍中服役,並參加了雙王戰爭,展現出它的可靠性以及低價比。本德手槍一直持續服役到960年代被更優秀的維諾手槍取代,但仍有大量的本德手槍在帝國軍中服役,很多的帝國邦國以及殖民地部隊仍在生產跟使用這款手槍。它曾經出現過幾種口徑作為外銷槍械,阿蒂提亞、央國、斯維蒙與浦貝爾將國等國都是它的使用國,因為低廉的價格跟可靠的性能,它贏得許多海外訂單,即使在過了數十年,本德手槍仍是一款優秀的手槍。

_________________
圖檔

Kurfürst von Sien


最後由 scheibe 於 2008年 8月 20日, 16:16 編輯,總共編輯了 8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各國輕火器展覽區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5月 7日, 17:19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0日, 23:35
文章: 683
來自: 帶刀浪人
圖檔
槍枝重量:約9.4KG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200發金屬彈鏈
循環射速:90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920年代雙王戰爭結束後,梅菲斯特帝國清楚了解到自動武器在未來戰爭中的優勢,配備少量自動手槍以及重型水冷式機槍的帝國軍,輕易的擊潰了數倍王聯軍的衝鋒。戰後,帝國開始大力發展機槍,並製造出數重機槍,但是這些機槍都有一個通病,太重、太大,無法有效便利的轉換陣地,而輕機槍的火力持續性就不如預期,這對最早開始使用機槍伍這種編制概念的帝國軍來說是個無法突破瓶頸,在雙王戰爭與貿易戰爭後,帝國軍就跟大多數的國家一樣,採用重機槍與輕機槍兩者同時服役的情形(輕機槍多是進口自克利斯提亞,重機槍則是希拉姆的各種改型)。直到958年漢密斯的老雷文以及960年王聯的一號機槍登場後,通用機槍的才概念深深影響了帝國軍隊。震撼的帝國人模仿了王國人的設計,在961年開發出新型的多用途機槍。由陸軍工程部上校魯梅尼格博士(Dr. Heinz.Rummenigge)所領導的開發團隊設計出的這款機槍,從槍身左側進彈、右側排殼,該槍採用的沖壓料件很多(這在後來給漢密斯改良雷文的靈感),刻意的減少了重量,只擁有驚人的9.5公斤,然而它的結構精良且堅固可靠,射擊時穩定性也很好。另外它採用方形槍管護筒,並同時在四個結合面上設有加強筋,更為堅固。它的射速在機槍來說算是中規中矩,採用延遲反衝系統與開放式槍機,雖然它的槍管很長,但瓦斯依然燃燒的不完全,所以在槍口上裝置了特殊的防火帽增強瓦斯燃燒,使得槍口焰十分驚人,具有嚇阻的效果。由於射速高,槍管容易過熱毀損,該槍設計了能夠快速更換槍管的手柄裝置,讓射手更換炙熱的槍管時不需使用手套,只需將槍身右側的手柄拉開,一個彈簧機構就會將過熱的槍管自動退出,接著再將備用槍管塞入並將手柄推回去即可完成更換槍管的動作,大約只需要5至6秒的時間。另外此槍平常時使用雙腳架,而在作重機槍使用時,可以配用帶緩衝裝置的三腳架,三腳架重約10公斤,但是射擊時穩定性更好,而且可以作射向和火線的高低調節,腳架左側可裝光學瞄準具或紅外瞄具。另外它可以在槍身下方裝置一個可以連槍一起攜帶移動的連身200發彈箱(但在使用三腳架時則必須將彈箱卸下),這是跨時代的創舉,儘管裝上彈箱後,會顯的有點礙手礙腳的,但是對必須迅速更換陣地的機槍兵來說,這是一個非常貼心的設計。

魯梅尼格通用機槍被暱稱為梅尼根(Menigen),961年開始配發給帝國軍隊使用,在964年,推出了縮短槍以及使用伸縮托的短版(K型)供傘兵以及海軍步兵等單位使用,梅尼根機槍也安裝在車輛上或作為車長機槍使用,優異的性能受到帝國軍隊的喜愛。在966年大戰爆發後,它的可靠性與實用性受到一致的好評,它相當堅固且經得起環境考驗,無論在甚麼情況下都能發揮出優異的戰鬥力。



圖檔
槍枝重量:約11KG
使用彈藥:8mmX54 (8mm FT)
裝填彈數:30發直式進彈板
循環射速:50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雙王戰爭末期,王聯軍隊開始使用一種試驗性的輕型機槍來增強步兵的火力,這些機槍只有10多公斤,重量是重機槍的一半,在戰鬥中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因為比起笨重的重機槍,輕機槍能讓士兵在小型據點與進攻敵人的壕溝時提供即時性的火力,而且更方便移動,跟隨部隊推進(而帝國的作法則是將重機槍輕量化使用,但依然超過15公斤以上,相當笨重不實用)。在戰後的軍事改革中,王聯記取教訓,開始研發輕量化的輕機槍,KRS便是這樣的環境下誕生的產物。KRS由王聯的希斯托特赫(Siskhctoh)公司開發,獲得軍方的採用,於927年正式生產。KRS使用瓦斯導氣式原理運作,在槍身後方像步槍扳手球的槍機拉柄是最有特色的設計,射手可以藉由扳手球調整全自動與半自動射擊(上扳為半自動,下扳為全自動),該槍使用進彈版上彈,於左側推入進彈口上彈,拉動槍機拉柄復位完成上膛,射擊時槍膛內的機構會拉動進彈板,使其會往右移動,同時空彈殼於槍身右側排出,在所有子彈射擊殆盡後,跟隨射擊而完全移動至右側的進彈板會直接彈出,這時射手再裝填下一條進彈板即可繼續射擊。KRS發射王聯的標準8mm彈藥,射速不算高,這是為了配合進彈板的限制,8mm子彈在該槍的表現上尚且良好,有末端彈道易於下墜的問題。KRS有配備基本的雙腳架,也可以使用一種小型的三腳架(裝在槍管與導氣管下方),比較不占空間。KRS的木托也可以被替換成向下折疊至槍管下方的金屬托桿,這種托桿多用於裝甲車或是飛行載具上,另外KRS也可以使用一種不可調整的1.5倍光學瞄具,這其實只是望遠鏡而已。它的彈藥在裝入進彈板後會裝在木製彈藥箱內由裝填手與副射手攜帶。由於敞開的容納部與進彈板,KRS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尤其是進彈板特別容易因髒汙而進彈不順,它的木製槍托內藏有一瓶油壺,用來抹刷進彈板潤滑,增加進彈的順暢度。

KRS在927年正式量產後,在很長的時間內成為王聯軍隊的班用輕機槍,它被廣泛的運用在各種載具中,王聯的裝甲車輛與戰車的車用機槍都是使用KRS。在漫長的服役過程中,它也被對外販售,多是販售給王聯的盟國或是一些非帝國或漢密斯陣營的小國家,譬如說是浦貝爾將軍國,因此它有多種版本與多種口徑。KRS一直服役到960年代慢慢被更優秀的DPS機槍所取代,不過仍有大批的二線與民防部隊在使用它。KRS在海外獲得的評價並不算優良,但因為價格便宜所以仍持續有國家選擇它作為軍隊的制式裝備。在966大戰爆發後,大量庫存的KRS被發配給動員單位,投入對帝國的實戰。



圖檔
槍枝重量:7.67KG
使用彈藥:8mmX54 (8mm FT)
裝填彈數:100發布製彈鏈
循環射速:65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DPS是當時王聯軍以及聯合陣營所使用最廣泛的輕機槍,由迪格佳諾夫(Andrey.Fi.Missa.Degyaryov)設計,959年該槍便已經設計完成,跟漢密斯王國一樣採用了通用機槍的概念,在960年量產正式服役,並授予王聯式的編號1253,通稱為一號機槍或DPS機槍。DPS的重量大概是所有機槍中最輕的,雖然輕但卻很堅固,擁有兩根可摺疊的金屬腳架,採用導氣式原理運作,發射100發標準的8mm步槍子彈,子彈一發一發連串於特殊的帆布彈鏈(可重複使用)上,並從槍身左側進入機匣,裝填時必須先打開槍身上方的機夾蓋,裝置彈鏈於正確位置後後關上,最後拉動槍身右側的槍機拉柄完成上膛。一號機槍由左側進彈,槍身下方排出空彈殼。該槍的進彈口設有托彈板,增強上彈的順暢度,只要一名士兵就可以操作這挺機槍,但是托彈板的性能卻不太令人滿意,還是會有進彈不順的情形發生,但是這種問題很好排除,另外DPS設有前護木,可以讓士兵托起帶著跑甚至是托肩射擊。不過它最大的缺陷是無法更換的固定式槍管,常常在經過長時間的連續射擊後,槍管因過熱而自爆,戰時的趕工生產也造成機件簡化提高了故障率,在之後的版本才製作了可更換槍管的裝置,但大多數的DPS仍然是無法更換槍管。該槍的瞄準裝置由柱形準星和帶缺口型照門的弧形表尺組成。準星上下左右均能調整,兩側有護翼。表尺也有護翼。槍的表面寬大而平滑,不管弄得多髒,對射擊性能也不會有多大影響。由於它比較輕,射擊的精度並不算是非常高,而且射速稍微慢了一點,但王聯8mm標準步槍彈的表現依然優異,在300至400公尺相當平直。喇叭型的防火帽讓發射火光非常耀眼,爆音極大,具有十足的威脅性。一號機槍也能夠使用重型的三腳架擔當重機槍的任務,三腳架可搭配雙輪架,增強機動性,也可以裝在防空腳架上成為防空機槍。

DPS一號機槍在製造上很省時,而且造價低廉,適合大量生產,非常符合王聯的軍事需求,而且它非常堅固,即使是在冰天雪地或泥沼之中等極端環境下都能夠正常運作,可靠性跟堅韌性受軍隊所喜愛。960年代開始優先配發給萬王的直屬軍隊使用,很快的也配發到各個成員國的軍隊中,並被少量的出口到中希菲爾地區或海外,隨後也推出了一些延伸型(諸如加強防塵機構、清潔組、增長槍管、可拆式槍管或配置重管等等)。966年戰爭爆發時,王聯軍已經在大量使用這款機槍,此槍在戰鬥中表現不俗,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符合士兵的需求。該槍的數種型號在戰爭期間被大量的王聯士兵、游擊隊甚至民兵所廣泛使用,帝國軍隊也十分樂於擄獲這種武器使用。



圖檔
槍枝重量:10.9KG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250發金屬彈鏈/75發圓型彈鼓
循環射速:90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漢密斯王國在950年代以前,一直都沒有一款優秀的機槍在軍中服役,老舊的水冷式機槍已經無法在現代化的戰爭中生存,因此,漢密斯的王立造兵署便開始著眼於新型輕機關槍的開發工作,而這項開發計畫訂出的理想目標就是總重十五公斤的彈鏈式機槍。而王國最終憑藉著優秀的金屬冶煉和出眾的工業技術,成功在958年開發出淨重趨11公斤,優秀的多用途機槍"雷文"。雷文為了減輕重量而改以氣冷式設計,僅由一名士兵就可以攜帶(過去移動一挺機槍至少需要3名士兵)。因為射速高,使它在長時間的連續射擊下必須更換槍管,更換時只須將機匣與槍管套間的固定鎖打開,再將整個機匣旋轉即可取出槍管套內的槍管,非常迅速方便。而雷文的扳機護環內有一個雙半圓型的扳鈕,上半圓型為半自動模式(印有"E"字),而下半圓型設有按壓式保險的扳機則為全自動模式(印有"D"字)。

雷文雖然生產時間長,價格昂貴也容易故障,但它是王國軍964年大陸戰爭爆發以來最主要的支援武力,同時也是其戰車及車輛等的主要防空武器,而且它是全世界第一把導入多用途概念的機槍。除了陸軍用的標準型雷文外,也有推出專為傘兵設計的突擊型,突擊型除了縮短槍管外,增加了上提把以及摺疊金屬槍托(儘管這被認為不是一個成功的設計),突擊版的射速稍微慢一點,約是800rpm,但是對王國傘兵來說,這樣的循環射速已經非常足夠了。值得注意的是,玄國在過去曾經購買了過一批老雷文給中央的精銳部隊使用。



圖檔
槍枝重量:約11.7KG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250發金屬彈鏈/75發圓型彈鼓
循環射速:120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如果說全世界最優秀的機槍,乃至於影響世界的機槍設計走向,那非漢密斯王國的新雷文莫屬。在964年對聯邦的戰爭全面爆發後,王國軍漸漸的發現老雷文的許多缺點,如若干操作故障以及在惡劣氣候下卡彈等等情形發生,但是鑒於老雷文的優秀,王國只是在戰爭爆發後,草草推出簡化的雷文修改型。簡化版的雷文由庫爾特大腳公司(Kurt Großfuß AG)受造兵署委託開發,簡化版取消了單連發射擊裝置,槍管也不再使用製工複雜的圓形槍管散熱孔,改以方型槍管與大型的橢圓散熱孔取代,並採用滾軸式閉鎖系統以及大量的沖壓鉚件,大大地提高了武器的生產效率,老雷文生產工時需要160個小時,而新雷文只要75個工時左右,是老雷文的一半,而且成本更低。但沒想到這樣的設計卻因錯陽差的使雷文的性能大幅提升。新雷文採開放式槍機、短後座行程,循環射速達到驚人的1200rpm(大戰末期的某些版本更可以達到1500rpm),其射擊聲相當獨特,高射速使的槍聲以非常密集的波頻傳遞出去,過於連貫的音源使得個別的槍聲無法被區隔,因此在人類的耳中至少聽起來像是布匹被撕破的聲音,令人印象深刻,因為每槍的間隔極短,第一發的槍聲尚未結束就已經發出第二發槍聲。但也因為高射速,槍管會更快過熱,新雷文採取了更簡單的更換系統,從槍身側方拉開扳鈕,即可退出槍管進行更換(但槍管很燙,必須使用手套否則會燙傷),一個熟練的士兵可以在四秒鐘內完成更換槍管的動作,速度比起老雷文迅速許多。而且進彈系統也改良的非常成功,不再有上彈不順的問題發生。新雷文槍機拉柄在右側,是巨大的翹翹板式直扳手,裝填時須先將上機夾蓋打開,將彈鍊或是彈鼓安置上位,蓋下夾蓋,拉動拉柄完成上膛。新雷文使用7.92mmX57的標準子彈,供彈除了圓形彈股外,同樣可以使用金屬彈鍊,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新雷文都會使用彈鍊,他也可以使用跟老雷文一樣的三腳架成為重機槍,基本上它多數的配件都與老雷文共通。另外它採用了特殊的防火帽,發射時的聲光效果非常驚人,能夠發揮出非常巨大的嚇阻效果。王國軍方規定禁止將標準250發彈鏈一次打完,如果是50發彈鏈,一分鐘之內不得超過七條的射擊,以免槍管壽命大幅簡短,以及減少槍管過熱的問題。

由於新雷文的方形槍管,使它不適於作為戰車的輔助武器(如同軸機槍或車體機槍),它還是最常做為步兵的武器。新雷文的產量在965年後激增,大量的取代958年型的老雷文,在王國軍中迅速的服役,幾乎成為王國陸軍中最重要的支援火力,許多王國傘兵既羨慕又忌妒的看著陸軍使用新雷文,而他們自己仍只能使用舊式的老雷文。新雷文那極高的射速與獨特的射擊聲讓與之交戰的聯邦軍官兵恐懼地稱為"漢密斯電鋸"或是"約根的拉鍊(非常粗鄙的話,暗諷約根在拉拉鍊掏生殖器但是掏不著...)",聯邦軍隊甚至在新兵訓練時必須訂立專門的訓練課程來讓士兵克服對新雷文的恐懼。而王國士兵則簡單的稱呼新雷文為"骨鋸(Bonesaw)"或"撕布機(Zerrissentuch)"。新雷文深受所有軍隊的好評,王國軍隊喜愛它,聯邦軍隊也樂於俘獲它使用,另外它在965年戰況稍緩之時,曾被少量的出口至海外。被譽為次世代機槍的新雷文登場後,深深影響了往後一整個世代的機槍發展。



圖檔
槍枝重量:約9.6KG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20發直式彈夾/30直式彈夾
循環射速:55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貿易戰爭結束後,世界各國對於機槍這種新式武器有了更深一步的興趣,身為列強之一的漢密斯王國,為了將來可能的戰爭,很快的就投入了新式機槍的開發。相較於貿易戰爭跟雙王戰爭中大放異彩的重機槍,漢密斯人對於輕機槍顯示出更濃厚的興趣,因為在作戰期間,迅速的移動機槍跟上步兵還有戰線實在是太重要了,但是太重的機槍實在是難以移動,因此,為了跟重量妥協,輕機槍便誕生了。有趣的是,被稱為王國輕機槍之父的古盾伯爵(Graf Douglas.K.von.Gulden)在當初設計輕機槍只是因為出於無聊,伯爵本身是個相當富有的生意人(在當時可以算是王國數一數二的有錢人,他的另一個綽號"金幣伯爵"或許還比較廣為人知),對於機械跟打獵有著濃厚的興趣。總之,漢密斯的輕機槍就這麼在949年登場了,而且異常的優秀。它採用活塞長行程導氣式原理以及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運作,運作上相當順暢,可以選擇單發或連發射擊,從槍身上方裝彈,扣扳機時,槍機向前運動,槍身下方防塵片會同時向前彈開,以供空彈殼從槍身下方排出,在沒有擊發時,防塵片是關閉的以防止砂塵或是髒汙進入槍膛。由於彈夾在槍身上方中心線,因此瞄準具安裝於槍身左側。槍機拉柄位於槍身右側,在向後拉之後,進入上膛狀態,向前推回原位,射擊時,拉機柄並不隨槍機活動。它的腳架可根據要求伸縮。槍管上設有提把方便使用者提起移動與更換槍管。7.92mmX57的子彈表現相當優異,無論是精度、火力持續性還是彈道表現都令人驚艷。

古盾輕機槍在950年代大量的服役於王國軍中,擁有極優的評價跟服役紀錄,直到958年被新式的通用機槍雷文所淘汰。但因為庫存量龐大,而且價格低廉,它在964年大戰爆發後,還是持續的在王國軍中服役。而它在960年代開始到大戰爆發以前,被大量大批的販售至世界各國,尤其是在神州地區,古盾輕機槍是一款非常受歡迎的武器,因為它構造可靠、價格低廉又經得起戰場環境的考驗,而且受過簡單的訓練就能夠操作跟保養。



圖檔
槍枝重量:約11.89KG
使用彈藥:7.62mmX63 (.30 FMR)
裝填彈數:100發金屬彈鏈 / 200發金屬彈鏈
循環射速:50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在951年的一場演習中,沙諾和聯邦軍發現步兵班普遍使用的納克自動步槍,沒有辦法提供足夠且持續的火力支援,加上舊式重機槍的缺點過多,性能過於落後,已經無法負荷現代戰爭所需。在鑑於軍中缺乏普遍的缺乏排用以及車載型機槍的情況下,採用了由克羅埃斯公司(Compagnie du Koraz)所開發的新型機槍,因此被稱為克羅埃斯機槍。它使用瓦斯傳動,以及金屬連接環組成的彈帶給彈,透過槍匣左側的扳鈕,可以調整半自動與全自動射擊,它的槍機與機匣被製作的非常重,重量足以抵銷反作用力,雖然聯邦標準的步槍彈表現優異,但是仍然有彈道偏低的缺點,克羅埃斯廠商原本打算取消槍托,然而有鑑於槍體本身的設計,以及為了配合射擊姿勢跟減輕重量,所以設計了一個造型簡單但中間挖空的木製槍托。另外它無法快速的更換槍管(程序複雜,要更換槍管需先用工具將兩側鎖住槍管的裝置扳開才能進行拆卸更換),為了延長槍管的壽命克羅埃斯公司參照了王聯的作法,將槍管壁加厚,並額外鍍上一層鉻以減緩彈藥的腐蝕,循環射速也抑制在500發左右以降低膛壓,一般槍管壽命可維持在一萬兩千發左右。雖說克羅埃斯是重機槍,但若其實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其實已經具備了通用機槍的概念,但聯邦軍依然只是將它當成比較輕的重機槍使用,也沒有可以配合使用的重型三腳架。

克羅埃斯雖然射速慢,又很重。它的威力非常強大,發射噪音經常使操作者感到震耳欲聾,甚至暫時性的失聰,所以得到了"瘋殼(Mad Box)"的外號。防火帽的設計不良,巨大的槍口焰往往成為狙擊手的目標。但是它是一款可靠又堅固的機槍,幾乎不容易故障,而且上彈相當順暢,在戰爭期間仍提供了聯邦軍強大的火力支援。



圖檔
槍枝重量:約12KG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30發彈匣 / 25發彈匣 / 10發彈匣
循環射速:60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在與漢密斯王國開始合作後,玄國軍隊接受了現代化的軍事訓練,連武裝也一併現代化了,隨著國防工業的蓬勃發展,玄國開始不依賴外購而自行生產各式軍械,在長久的軍火自主過程中,於965年所誕生的明憲二十五年式機槍被認為是最為優秀的機槍。明憲二十五年式機槍由漢密斯顧問希奧多.史坦格男爵(Baron Theodor.von.Stange)與玄國工兵將軍劉啟耕所合作開發,明憲二十五年式是以漢密斯老雷文為參考藍本,因此有濃厚的漢密斯風格,但它確實是貨真價實的玄國國產貨。明憲二十五年式採用側進彈匣供彈設計,保險被設置於握把前方的推桿,只能夠全自動射擊。該槍的槍管被包覆在佈滿小洞的風冷槍管套中,並配備伸縮的雙腳架,槍機拉柄位於槍身右側,由左側裝填25發或30發裝的彎彈匣(還有一種少量生產供戰車使用的10發彈匣,裝填曳光彈),由右側拋殼(槍機在射擊時會後退覆進,以排出空彈殼),彈匣上有做防撞紋的加工,槍托被製造的相當簡易,因此也加裝了從槍機延伸的強化肋條,槍托上附有軟墊以減輕射手的負擔(該軟墊在969年為節省生產成本而取消)。該槍以短衝程後座作用式運作,發射7.92mmX57步槍彈,表現相當良好,以機槍而言,它的射速相當高,彈著分布差強人意。該槍曾經模仿漢密斯老雷文而開發75發裝的彈鼓與150發裝的雙彈鼓,但這些彈鼓因為上彈不順與許多問題最終只生產了幾百組便停產了,這些彈鼓最終被使用在飛行機的後座機槍或是轟炸機的防衛機槍上。明憲二十五年式繼承了老雷文的特性,對環境相當的敏感,它雖然在設計時已經被簡化以配合玄國的技術力量,但仍舊是精密產品,它在髒汙的環境下槍機時常受到影響而卡住,而且因為射速過高有容易過熱的傾向,但它又無法更換槍管,導致玄國軍方要求機槍手不能夠長時間的使用該槍進行連續射擊,也不能連續發射六條以上的彈匣,否則槍管會過熱導致彈藥炙發。

明憲二十五年式機槍在965年開始配發給玄國的精銳部隊水師陸勇與現代化的中央鎮台使用,也被裝備在車輛、戰車或是航空器上。因為製造過程較複雜,工廠的生產速度較慢,該槍在967年底才慢慢的能夠配發給其他二線與三線部隊。該槍在一線單位的評價非常優異,在二三線部隊的評價則不怎麼優良,這是因為它需要頻繁的維護與保養才能發揮實力,一線單位都是不斷接受訓練並且時常保養武器遵守槍械保養準則的精銳單位,而二三線的單位因為缺乏保養與射擊訓練,自然讓該槍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能。此槍趕上了968年爆發的玄普戰爭,受到玄國軍隊的青睞,儘管它時常受到環境的考驗,但士兵們仍信賴它願意使用它戰鬥。



圖檔
槍枝重量:約8KG
使用彈藥:7.35mmX52 (ME-735)
裝填彈數:30發彈倉式彈匣
循環射速:40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950年代的普雷斯坦聯合大公國,隨著精銳的中央軍的成立以及國防自主計畫的推行,不再外購武器的普雷斯坦軍方開始自產一款能夠在班排級作戰時提供支援的自動武器。原型槍在951年由光族裔的普雷斯坦設技師馮泉研發、製造出來,很快的通過測試獲得了採用。由普雷斯坦軍方命名為"奧圖加(Otuga)"輕機槍,於952年正式配發於普雷斯坦部隊。奧圖加輕機槍的結構非常簡單,槍機與性能可靠,生產要求不高,用很少的時間跟成本就能將它製造出來,採用金屬沖壓的奧圖加適合大量生產。它只能進行全自動射擊,採長行程運作,設有手動保險,槍機拉柄位於槍身右側,槍托內部被挖空,放置油壺與備用零件。而特別的是,奧圖加輕機槍採用的是彈倉式彈匣,簍空式的彈倉以一根插銷做軸心與槍身連接,固定於槍身右側的進彈口,裝填時將彈倉旋轉90度,這時彈倉開口會朝向射手,射手接著將整匣30發子彈(以橋夾方式裝成,附有握把)壓入彈倉,抽出空橋夾,最後將彈倉轉回槍身進彈口,拉動槍機拉柄完成裝填。該槍發射7.35mmX52標準步槍彈,彈盤平放在槍身的正上方,射擊時由槍身下方排出彈殼。因為彈倉的彈簧強性不夠,使用太久會有彈性疲乏無法上彈的狀況。它的槍管被製造的很厚以增強耐久度,槍管外罩上設有左右各8個共16個散熱孔,並搭配簡易的不可調雙腳架,該槍的射擊精度表現令人滿意,雖然射速較慢,但穩定性還不錯。只是它的簍空彈倉比較敏感,在環境較差的地方會造成故障,但故障很容易排除。而必須提到的一點是,因為它的彈倉是連在槍身上的,所以如果受損,那整枝槍就會因為無法裝填子彈而無法使用,因此機槍手通常會預備兩到三個備用彈倉,更換彈倉時必須用工具將插銷拆卸開來,這在戰鬥時會造成困擾,因此在後續的版本中,插銷被改良成快拆式。


奧圖加是款簡單又容易操作的輕機槍,它優先被大量的配發在普雷斯坦的中央軍,每個班一到兩挺,之後才逐漸的配發給非中央軍的其他部隊。雖然奧圖加輕機槍的射速緩慢,比重上前重後輕,即便它比較輕,但仍不太適合用於行動中或是進攻中的射擊,而且在普雷斯坦這樣幾乎都是風沙的地區,它的可靠性變得很差,後來推出了新式的封閉式彈倉後才有得到改善。它的槍背帶設計讓射手可以揹槍進行腰射。奧圖加在968年參加了玄普戰爭,在許多防守戰中被普軍廣泛使用,在面對玄國軍隊的人海戰術時,它較慢的射速跟30發彈匣較難應付大規模的衝鋒,火力發揚不足,儘管如此,奧圖加仍被普軍士兵稱作是"步兵剋星"。



圖檔
槍枝重量:約15KG
使用彈藥:7.62mmX63 (BBM12)
裝填彈數:47發圓盤彈匣 / 97發圓盤彈匣
循環射速:55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鑒於924年面對王聯陸戰的慘痛經驗,926年聖克勞茲國會通過一筆國防預算,以進行輕機槍的開發案,而這款名為LMG-27是最早被製作出來的成品,由知名的天才設計師路易.羅伯特進行設計,並在927年迅速的獲得採用,在聖克勞茲軍中服役。LMG-27機槍的設計概念受到"單兵攜帶式機槍"的影響,大幅減輕了機槍的淨重,也以更簡易的方式生產與製造。LMG-27可以由單人攜帶,槍機拉柄位在右側射手握把的上方,該槍使用裝有47發子彈的圓形彈盤自頂部供彈,彈盤採用中心固定式,開火時彈盤軸承轉動把子彈推入槍膛內,發射後空彈殼於槍身右側的拋殼口拋殼,除了47發彈匣之外,也有97發裝的大型圓盤彈匣,但因為很重,所以97發裝的彈匣多用於車輛、飛機或是船艦等載具上,也被安裝於碉堡類的防禦工事使用。LMG-27使用兩支簡易的腳架,可以向內折,該槍同時還設有前護木,供射手托肩射擊。LMG-27採用簡單的導氣式原理運作,雖然在惡劣環境下會造成故障(因為彈盤為半簍空式很容易積砂塵而卡彈),但運作還算順利,而該槍最顯著的特徵是那密布於槍管上的圓形散熱片,可以有效的散熱,這種設計是為了取代老舊的水冷式散熱,而且槍管被製造的很厚,減少過熱而膛炸的風險。該槍發射共和陣營常見的7.62mm步槍子彈,只能夠全自動射擊,但射擊彈道表現令人滿意。比較特別的是該槍的槍托普遍被認為設計不良,除了貼腮後會被後槍身擋住而難以瞄準外,由於槍托與槍身只由一片金屬與兩顆鉚釘所連接,其力量分散的角度設計不佳,難以承受巨大的後座力,導致該槍在長時間的射擊後鉚釘會鬆動最後槍托與後槍身分離或甚至斷裂,而且對射手的肩膀造成很大的負擔,結果士兵時常將槍托拆下來使用,無法抵肩導致射擊時的準確度變低。而該槍的射擊聲十分特別,就像是響尾蛇尾巴發出的嗄嗄聲,於是LMG-27便被士兵取了個十分貼切的渾名"響尾蛇"。

LMG-27便宜而被大量製造,在聖克勞茲的步兵部隊中一直服役到950年代才被LMG-52與LMG-53慢慢取代,但是裝甲車跟戰車等載具仍在配備這款舊型機槍。該槍也是聖克勞茲最常販售至海外的武器,有許多的國外用戶,例如曦國與普雷斯坦以及一些共和小國家,它可靠的射擊性能、容易上手與易於保養的優點在海外均能獲得不錯的評價而深受歡迎。值得注意的是,在969年灣岸戰爭爆發時,因為機槍的數量不夠,堆在倉庫裡的LMG-27便再次被配發給聖克勞茲軍隊。雖然說是輕機槍,但LMG-27的重量還是讓帶著它的士兵感到過於沉重,對966年以後的戰爭來說,LMG-27顯得實在有些過時,但多數軍事觀察家相信,它依然能在阿蒂提亞的戰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圖檔
槍枝重量:5.12KG
使用彈藥:7.62mmX63 (BBM12)
裝填彈數:6發彈倉 / 24發圓形彈鼓
循環射速:40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栓式直拉槍機
雖然LMG-27響尾蛇是款優秀的輕機槍,但在950年代已經過時,當其他列強都已經開始配備更優秀的機槍後,聖克勞茲軍隊也不得不追隨其腳步,而異想天開的布朗兄弟公司提出了全新的概念,造就成了一把或許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有特色也最為失敗的機槍,那就是LMG-52式機槍。LMG-52又稱作"蒙卓貢機槍",因生產工廠的所在地而得名。LMG-52的設計構想為一種全方位的使用概念,它以可以同時肩負步槍兵、半自動步槍支援兵與輕機槍的思維進行設計,也就是說在任何情況下、任何職位的士兵都可以使用此槍進行職務上的作戰,像是步槍與機槍的融合體。LMG-52採導氣式原理運作,具有自動上彈的功能,並透過機匣前方的調節鈕可以切換半自動與全自動射擊,同時也可以將槍機拉柄前方的突耳鎖死,改為栓式步槍的拉一打一方式射擊(直拉槍機步槍槍機迴轉式閉鎖),而栓式射擊被認為是當半自動與全自動故障下的一種備用射擊方案,這也是該槍在設計上最為特殊的地方。LMG-52發射7.62mm的全裝藥步槍子彈,配備24發裝的圓形彈鼓(無法隨時拆卸,必須透過工具拆卸)。它的裝填方式跟一般步槍相同,拉開槍身右側的拉柄,暢空槍身上部後由步槍的填彈條進行裝填,這種設計讓任何一位步槍兵都能夠幫機槍進行裝填,也就是說機槍兵的彈藥跟步槍兵是共通的,在戰鬥中可以隨時互換。這是一個很新穎的概念,但也因為這樣造成了它失敗的地方,首先,這種裝填方式過於緩慢,裝填手必須重複壓入四次填彈條才能將圓形彈鼓裝滿,比起直接更換彈匣還要來的慢,而為了應付這種問題聖克勞茲軍方的改良措施居然是降低該槍的射速,認為士兵不應該太浪費子彈。再來,因為複雜的半全自動切換栓式槍機等機構,它變得很容易故障,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而出毛病,必須小心呵護與保養,彈鼓雖然是先進的設計,但跟手槍或衝鋒槍彈鼓不一樣,全裝藥子彈在全自動的射擊下,很容易卡住造成上彈不順,結果士兵反而更常使用6發裝的直式彈倉,失去了機槍本身的用途。LMG-52搭配一組往後折的雙腳架,並可以上刺刀,因為它的重量也能夠讓它進行肉搏戰。LMG-52的製工複雜,而且造價比較昂貴,雖然它的精度還不錯,但實用性與原本的期待並不相符。

LMG-52在952年開始配發給聖克勞茲三軍部隊使用,得到了一致的惡評,連對武裝沒那麼要求的國民兵部隊都不願意使用這把槍,布朗兄弟公司甚至因此喪失了一批本來要交付給軍方的手槍訂單,導致業績慘跌。LMG-52很快的就在955被優秀更多的LMG-55取代了。聖克勞茲想將LMG-51傾銷至國外卻發現它的市場評價糟到連國外用戶都不敢買帳,但最後它還是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由於它命中率還算中等的特性,它被許多單位改造成狙擊槍使用,搭配兩倍的光學瞄準鏡,成為狙擊手的武器。對受較多訓練且勤於保養的狙擊手來說,LMG-52還算令人滿意。相信有些少量的LMG-52狙擊型最終有被少量投入第二次灣岸戰爭,但不太能找到它的實戰紀錄。而LMG-52機槍在灣岸戰爭中的實戰紀錄則是不令人感到意外的悲慘。



圖檔
槍枝重量:10.1KG
使用彈藥:7.62mmX63 (BBM12)
裝填彈數:20發直式進彈板
循環射速:55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由於LMG-52的失敗導致軍方怨聲載道,聖克勞茲軍方又在953年決議必須更換新式機槍,新式機槍改以招標的方式進行,不再單一承包給特定的廠商。令人感到有趣的是,最終卻還是由布朗兄弟公司的產品得標,讓審核軍事預算的國會不可置信,在一些聲稱軍方腐敗的議員堅持下,國會特別指派了一支調查小組,徹查布朗兄弟公司是否又以行賄的方式獲得軍方指名,而這調查前前後後持續了一年,最終證明布朗兄弟公司是清白的,為此布朗兄弟公司控告了那九名主導搜查國會議員並且勝訴,造成這九名議員辭職下台,這支槍才終於在955年上了工廠的生產線,LMG-55的造型洗鍊、機構簡單且容易操作,它採用氣體反衝式原理運作,槍管上設有大量的散熱片,它在槍身右側握把上方的位置可以選擇半自動與全自動射擊,槍機拉柄設置在槍身偏下的位置,行程比較短。它自槍身左側裝彈,使用外露式的進彈板,裝填方式特別,進彈用的托板是固定在槍身上的,裝填時,需將進彈板放在托板上並插入進彈口內,拉動槍機拉柄,即可完成上膛,射擊時進彈板會隨著子彈消耗而從槍身右側排出,無法在射擊中途抽出(除非後定住槍機拉柄才能將其抽出,但很麻煩)。LMG-55的射速提升至550rpm,拋殼口做了防塵蓋的設計,在上膛後會呈敞開狀態,平時則關閉。LMG-55運作蠻理想的,彈道穩定且準確,但是在某些連續射擊的情況下,槍機會有動力不足的問題,但這可以快速排除故障。比較令人詬病的是它沒有槍背帶環的設計,也沒有護木或握把使得在轉移時比較困難,士兵通常得抓著腳架來移動。LMG-55也被裝在裝甲車、飛機的後座機槍、戰車的同軸機槍或各種防禦工事上。

LMG-55的評價比LMG-52好太多了,它的裝填速度快且方便,而且運作非常順暢,彈道表現也相當不錯,在很多情況下它都能有很好的表現,但前線反應它那敞開的進彈板設計很容易受到風沙的影響而卡殼,它的槍托底板打開後有保養用的油壺等工具,需要在進彈板上油,但上了油又很容易被沙塵黏著,造成上彈不順,需要不斷的清理跟保養。LMG-55在955年開始大量配發給聖克勞茲軍隊,取代令人失望的LMG-52,並投入第二次灣岸戰爭,在戰爭具有不錯的表現。



圖檔
槍枝重量:約9KG
使用彈藥:7.5mmX54 (7.5mm SAL)
裝填彈數:30發彎彈匣/40發彎彈匣
循環射速:50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940年代,貿易戰爭後,潘國很快的就發現舊型的重機槍無法應付現代戰爭所需,陸軍急需一種可以跟隨步兵單位隨時移動的輕型機槍。該型新式輕機槍由砲兵工程師保羅.富洛爾上校設計的,並被軍方命名為費瑞輕機槍。它看起來像是一款放大數倍的衝鋒槍,並配有摺疊式的兩段伸縮腳架以及射擊前握把。該槍被製造的相當精緻,槍管上有8個大散熱孔為該槍最大的特徵,它無法更換槍管,設有射手握把,使射手在射擊時能夠以較輕鬆的姿勢進行射擊,可調整的表尺設置於槍身後半部,利於射手瞄準。費瑞以反衝式原理運作,循環射速約為500rpm,採側裝式進彈,自槍身右側裝填,使用雙排式的30發彎形彈匣(在950年代推出了40發裝的彈匣,並可以裝置於特製的腳架上成為重機槍),由右側的直握把式槍機拉柄向後拉上膛,拋殼口設置於上方,槍機後方看起來像突耳的圓桿是外露的槍機部件的一部分,會隨著射擊前後復進。費瑞的作工複雜,因此造價昂貴,但具備優異的性能,均能勝任多數的戰鬥任務,但也因為構造精細,它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在風沙、大雨或是泥濘的氣候下特別明顯。但作為交換,費瑞卻擁有的是極佳的精度與彈道表現,而且它的發射聲跟發射焰很大,具有十足的威嚇性。

940年代費瑞開始配發給潘國軍隊使用,由兩位士兵以及一名小組長進行操作,也被大量的使用在各種武裝載具中,也被運用於防禦工事的機槍塔或是飛機的後座機槍。它的評價令人滿意,但由於造價較高,產量較低,直到960年代它才普遍的出現在潘國三軍之中。費瑞對於環境的敏感性是被人詬病的原因,因為要排除故障需要花較多的時間,但它的精度與射速受到士兵的歡迎,在遠距離的交戰上,費瑞有著不凡的表現。



圖檔
槍枝重量:約9KG
使用彈藥:7.65mmX53 (7.65mm PWD) / 7.92mmX57 (7.92 Karl)
裝填彈數:20發彎彈匣/30發彎彈匣/40發彎彈匣
循環射速:45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雙王戰爭後,身為軍火輸出國的克利斯提亞王國便開始嘗試製造所謂的機步槍,最早的構思是一款讓騎兵能夠攜帶的輕型自動武器,因為使用傳統步槍的騎兵在鐵絲網與防禦陣地面前火力嚴重不足,慘遭屠殺。分解拆裝式的機步槍開發並不成功,就算將槍身拆解成三個部件仍會造成許多問題,最終開發案便胎死腹中。但在928年,希歐德.夏波伊.賽德溫(Theodor.Schouboe.Sadwen)防衛砲兵上尉(後晉升成少校)將該槍進行改良,引起克利斯提亞國境防衛隊的注意,最終被防衛軍採用成為制式輕機槍,命名為KP-1229,由瑞瑟克王太子公司(Co. K-Prinz Rexer)進行生產與販售。KP-1229採用槍管後座閉鎖機構,即槍管跟槍機在運作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連接,由機匣導板上的曲線槽控制槍機擺動,完成開閉鎖的動作。因為瞄準裝置仍設置於槍身正中央,故此將彎彈匣裝在槍身右上方,射擊時槍管會後座使受彈器旋轉,將彈匣內的子彈壓入進彈口,再由推彈桿推入子彈上膛,該槍由槍身下方拋殼,槍管上設有散熱環。該槍最大的特色是右側的槓桿式槍機拉柄,拉柄會隨著射擊前後擺動,它可選擇單連發,控制鈕位於槍身右側偏前段。另外此槍除了原本的兩腳架之外,還可以使用三角架做為重機槍之用,並配置了前握把供射手使用。該槍發射克利斯提亞王國標準的7.65mmX53標準步槍彈,經過測試後,該槍的性能與射擊經度超出預期的優秀,但是生產成本較高,這與它的公差要求小、結構複雜、製造精良有關。KP-1229可以使用20發、30發或是40發的彎形彈匣,40發裝的彈匣相當重,通常都在重型腳架上使用,儘管價格高昂,但它仍能收到許多海外訂單。在930年代,曼莎尼亞公國所生產的輕機槍"波耶納"就是仿造於KP-1229,因此遭到瑞瑟克王太子公司的控告,這場官司打了將近六年,最終雙方達成和解,曼沙尼亞支付部份權利金,獲得了生產權。曼沙尼亞生產的波耶納輕機槍做工較為簡單,可靠性較差一些,只能全自動射擊,使用喇叭口防火帽與長護木,槍管也有所增長,並增加射手握把,將準心移往左側讓彈匣至中於槍身中心線上,槍機拉柄也做了改造,但大同小異,彈匣原則上是與KP-1229通用,但往往會有公差需要修正。

KP-1229輕機槍的射擊精度高、性能可靠,而且不容易故障,在大多數的環境下都能正常的運作,許多國家都有購買此型機槍,它擁有許多口徑以及衍生型。KP-1229除了被裝置在三腳架上,也可以裝至於防空機槍或是車輛上,它被很多國家的空軍所採購,作為後座機槍或是觀測手的旋轉機槍使用,央國的水軍舟艇隊(海軍陸戰隊)也有採購此型機槍,而且使用40發裝的加量彈匣,曾經被運用在南方與浦貝爾將國的邊境衝突上,有趣的是,當時的將國軍隊也採購了KP-1229輕機槍,可見此槍在國際市場上的泛用度。無論如何,央將雙方都證實了這是一把相當優秀可靠的輕機槍。


圖檔
槍枝重量:8.89KG
使用彈藥:7.65mmX53 (7.65mm PWD) / 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25發直式彈匣
循環射速:45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在雙王戰爭與貿易戰爭後的940至950這個輕重機槍當道的年代,傳統軍火輸出大國克利斯提亞王國的天才設計師特斯拉(Rudolf.Holek.Tesla)在952年時開發出一款輕便又可以單兵攜帶的輕機槍,已取代舊式KP-1229型機槍。經過幾次的試驗型跟改良後,決定版於953年完成設計並開始生產,並由特斯拉的合作廠商克萊格斯佩普林斯工業公司(Co. Krieg-Peiprunliss)進行生產,稱為KP1253或特斯拉輕機槍,由軍方採購之後也對外販售。KP1253的運作原理為活塞長行程導氣式,槍機拉柄在右側,同時可由槍身右側的槓桿選擇鈕調整單發、連發射擊或保險,並由槍身上方裝填25發直式彈匣,具有空槍掛機功能及裝在有機匣防塵蓋,不能更換槍管。扣扳機時槍機會向前運動,槍身右方的拋殼蓋會同時向後彈開,以供空彈殼拋出(平時是關閉的,以防止沙塵進入)。而由於彈匣在槍身上方中心線,因此瞄準具安裝於槍身左側。KP1253設有兩個扳機,前扳機用於單發射擊,後扳機用於全自動。另外它的槍管設有很多散熱孔,槍口裝有喇叭狀的火帽,腳架可摺疊,槍身下方並裝有木頭護木,可以直接拿起進行肩射或是跑步。KP1253發射標準的7.65mmX53步槍子彈,表現相當良好,而且相當的堅固可靠,防塵與防土機構備設計的相當好。該槍的循環射速約450rpm,對輕機槍來說是合格的射速。由於不能更換槍管,隨槍附贈的說明書上面有提到建議不要連續射擊超過400次,否則必須讓該槍停止射擊十至十五分鐘來進行冷卻與散熱。而軍方的教範是在射擊100到125發子彈後可以短暫停頓約數十秒,然後再射擊,不停重複同樣的克制開火與短暫停止讓該槍可以保持性能穩定又不過熱,達到連續的火力發揚能力。

KP1253的結構簡單,運作可靠,在激烈的戰爭中和惡劣的環境下也不易損壞,使用上方便,也容易維護,射擊精度高,是相當受歡迎的武器。重要的是,它是經過簡單的射擊訓練就可以使用。KP1253除了裝備數量克利斯提亞防衛軍外,知名的克利斯提亞外籍僱傭兵也有使用,主要是大量販售給海外的國家使用,它的訂單數量一直居高不下,由於眾多的海外用戶,該槍生產過以下各種口徑:7.92mmX57(這大概是產量最龐大的外售版本,相當多使用7.92mm子彈的國家都有採用這把機槍,當中最大的買主是北方的梅菲斯特帝國軍隊)、7.62mmX63(聯邦曾短暫的採購過數百把)、7.35mmX52(普雷斯坦的一些邦國軍隊也曾將此槍列為正式配備)、7.5mmX55(威西尼亞王國軍隊採用)等等類型,而這些外購型基本上除了口徑之外都沒有甚麼太大的變化,譬如帝國版只是將下護木取消,而聯邦使用彎型彈匣等小改變,而不管是哪一種款式,它都深受好評。



圖檔
槍枝重量:約9.7KG
使用彈藥:8mmX56 (央-80)
裝填彈數:20發/30發彎式彈匣(940標準版)/150發布製彈鍊(943年版)
循環射速:45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央帝國對於自動武器的興趣一直都很濃厚,除了過去購入了希拉姆重機槍外,央國也嘗試著開發了幾款重機槍,但礙於技術力不足,這些重機槍都很不成功。930年代,各大列強陸續開始採用輕機槍,央國軍方也不落人後的跟緊上潮流,一開始透過外國購入(購入自克利斯提亞),之後便開始研究與仿產。在梅菲斯特帝國技術顧問的幫助之下,940年央國模仿克利斯提亞的輕機槍,開發出採用以導氣式工作原理運作、槍尾閉鎖栓擺動閉鎖、上方給彈下身拋殼設計的輕機槍,命名為宣憲三十二年式輕機槍,木製槍托底部的軟墊設計使得射手在射擊時肩膀不會感到太強的撞擊。在扳機護弓的右方,有一個板扭可以選擇全自動或是半自動射擊。槍管散熱環跟導氣管的下方設有握把,能夠讓射手進行肩射。943年時,該槍進行了改良,延伸出使用彈鍊的版本,布製彈鍊理論上可以無限延伸長度,但多是使用150發的彈鍊。彈鍊版是將上部的裝彈口改為左側彈鍊進彈的上機匣蓋,瞄準表尺也重新移到了槍身中線(原本是設置在槍身左側避免被彈匣擋住)。宣憲三十二年式輕機槍的彈道表現尚可,或許是因為使用舊式子彈的關係,它的後座力過大,而且有瓦斯燃燒不完全的問題,導致射程比較短些,但整體的運作上還算順暢,由於技術力不足,使用簡單的零件製造,減少了複雜的工程,比較不容易故障,但每把槍都具有公差,有些槍的狀況很好,有些則糟到令人反感,品質可說是各有好壞。而它的護弓設計的太小,在寒冷地區如果戴了手套就會造成困擾,導致射手必須將手套的食指給剪掉才行(日後推出的更新版加大了護弓才解決了問題),由於沒辦法更換槍管,所以模仿王聯在槍口內鍍鉻以增長槍管壽命。

宣憲三十二年式輕機槍除了在央國軍隊中服役外,在950年後也開始販售至世界各地,被稱為"宣憲式機槍",而輕機槍版本是央國對外販售數量最多的輕兵器之一,光是外國客戶訂製的口徑就多達6.5mm、7.5mm(還有分7.5mmX57跟7.5mmX54兩版)、7.62mm、8mm、7.7mm、7.92mm等多種口徑。雖然口徑不一,但該槍在海外的評價卻相當的不錯,它的機械性能相當可靠,易於保養且操作性佳,不過精度不高、長時間連續射擊時會造成過熱卡殼是個令人詬病的缺點。央國軍隊一直使用它直到960年代,被安裝在各種載具以及防禦工事中,直到現在仍在使用。



圖檔
槍枝重量:約8KG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20發半月形彈匣
循環射速:36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阿蒂提亞帝國開發輕型自動武器在940年代就已經開始,但是技術力的不足使他們困難重重,在950年代以前,阿蒂提亞人多對外採購機槍。儘管如此,努力向上的阿蒂提亞人還是在與梅菲斯特帝國的技術交流下習得了經驗,於951年開發出了第一款國產的輕機槍。此槍由阿蒂提亞工程師拉遮爾.瑪哈帝.阿南德設計,這位年僅32歲的年輕人或許可以被稱做是阿蒂提亞有史以來最傑出的工學跟機械學博士,當時的他在首都大學任教,在陸軍中尉薩吉.邦布爾(阿南德之姪)的邀請下,加入了軍方的機槍開發小組,設計出這款以"剎締利"(阿蒂提亞語的戰士之意)為名的輕機槍。該槍採用槍管長後座自動方式,可以看到它的槍機幾乎延伸到後托的位置,槍機頭回轉閉鎖機構,非常的輕且結構簡單,並設有散熱孔。由於槍管在整個後座過程中都有運作,這樣的設計讓機件運作質量較大,後座力較小。但是槍機在連射時會停止一段時間才復進,造成此槍的射速較低。槍機拉柄位於槍身右側,是與槍機獨立的直動式構件,槍機運動時會停留於前方位置,屬於較為特殊的設計。該槍發射世界上流行的7.92mm標準步槍子彈,它配用半月形的彈匣,彈匣可以拆換裝填,一名機槍兵身上通常會攜帶四個半月型彈匣。彈匣的右側面有兩個長孔,便於裝填時用手指拉下彈匣托彈板(但其實很容易被反彈的托彈板夾傷),也可觀察彈匣內的剩餘彈數,但這樣的設計讓彈匣容易受到髒淤物影響而故障,因此在957年後生產的版本便將那兩個彈匣孔刪除了。該槍扛在肩上進行標準射擊時有點重,所以後來阿蒂提亞人在槍管節套前端安裝兩根金屬腳架,腳架可以向前折疊。設計小組曾經提出將半月型彈匣改成一般的直式或彎式彈匣,但這最終並沒有成功。

剎締利這把槍雖然構造簡單,但還是有許多的設計問題在數次的戰鬥中反應出來,如槍管容易凹損,防污垢能力差,在較嚴苛的環境下容易故障。它的彈道表現還算不錯,或許是因為使用的子彈本身就能有十分不錯的表現的關係,而且它的射速較慢,能夠很穩定的將子彈打出去,一個合格的機槍手通常能夠在多發點放的射擊下命中數百公尺外的人形標靶,表現相當不錯。剎締利輕機槍在951年開始配發給阿蒂提亞軍隊,成為他們的班級標準配備,而且因為它相當便宜也易於生產,產量算是相對較大的,在960年代末期,它或許是在阿蒂提亞最常見的機槍。



圖檔
槍枝重量:約10KG
使用彈藥:7mmX54 (Shinnef)
裝填彈數:20發彎彈匣
循環射速:50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斯維蒙在930年代開始,也受到王聯軍事改革的影響,班用輕機槍的觀念已經成熟。在軍方高層的主導下,輕機槍的設計案由國內的各槍械小組進行設計投標,最終得標組贏得合約,統一由國內最大的祖爾坦汽車公司進行生產,也因此稱為祖爾坦輕機槍。祖爾坦輕機槍採以延遲反衝式設計,這在當時算是相當特殊的設計,當開火時內槍管和槍機一起後退,由於槍管的凹槽而令槍機滑動開鎖,然後槍管和槍機分開,槍機會完成退彈殼和重新上彈等動作,但此系統有時會有動力不足而無法退彈殼,但之後透過槍機與膛室的改良而有所改善,但槍管仍然有暴露在外部環境下吸附塵土和積碳而引致故障的狀況發生,而它的槍管是可拆式的,將它設計於槍管上的連身小握把旋轉45度,就可以將槍管抽出並更換新槍管。祖爾坦機槍使用20發裝的彎彈匣,彈匣的右側面挖有四個細長的小孔,可以讓射手確認彈匣內的殘彈數。槍機拉柄設計在右側,行程較短,因此射速與精度較高,空彈殼由槍身下方的滑槽彈出,該槍設計了舊型的雙扳機,前扳機用於半自動射擊,後扳機用於全自動射擊,因為使用上置彈匣,他的準心與表尺設計偏左,位在槍身左側。整體而言,精度很高,他的射速以當時的機槍來說不算快,因此也不容易過熱,但他的可靠性並不高,具有卡彈與在惡劣環境下故障的問題。

祖爾坦機槍在939年正式配發給聯合王國的軍隊,被優先配發給王都的親衛隊與菲立特、廷卡諾邊境的國境防衛軍,並在940年代中期完成全軍九成的配發。966年大戰爆發後,祖爾坦機槍在戰鬥中發揮了不凡的表現,但他的備彈數太少以及射速較慢一直是被士兵詬病的問題,二十發的彈匣無法有效的發揚投射火力,雖然基層官兵一直要求生產能夠裝填三十發甚至是五十發子彈的彈匣,但軍方卻仍未對這些聲音有所反應與改善。



圖檔
槍枝重量:約10.3KG
使用彈藥:7.7mmX58 (夏式七點七釐米彈)
裝填彈數:25發直式彈匣
循環射速:20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在920年代世界各國的戰爭中,機槍這種能夠大量殺傷人員的自動武器吸引了蒼蘭人的目光,蒼蘭軍方很快的在930年代初期提出了排用自動武器的開發要求。在聖克勞茲與聯邦顧問的意見提供下,著名的蒼蘭槍械設計師符賢便在軍方的委託下開發了新式的機槍,這型輕機槍被命名為清泉三十七年式。這款輕機槍是採以氣動式設計,可以看到槍管上有著螺紋狀的散熱片,並使用25發的直式彈匣,從槍身下方拋殼。因為是採取上方裝填(設有防塵蓋),所以此槍的瞄具被設置在槍身左側,也為了配合瞄具,該槍的槍托也自槍身的水平線稍微偏左,下槍身設有護木,可讓射手托肩射擊。清泉三十七年式輕機槍使用7.7mmX58的步槍彈,該子彈在此機槍上的表現算是良好,彈道能維持在約五百到六百公尺左右的穩定性,算是很優異的了,但射速卻慢的可憐。它設有可折疊式的腳架還有槍背帶(在槍管下方與槍托側面),但是因為構造複雜,它有著一些卡彈的問題,而且在惡劣的環境中有時會故障。它可以裝置不可調的2.5倍光學瞄準鏡,以增強射手的視野距離,但因為不可調整,所以效果有限。

清泉三十七年式機槍在940年代大批的武裝於蒼蘭陸軍,擔任排用機槍的任務,它曾經在蒼蘭與曦國之間的戰爭中登場過,並被士兵們證實是一款相當實用的武器。



圖檔
槍枝重量:約9.3KG
使用彈藥:7.5mmX54 (7.5mm SAL)
裝填彈數:47發圓形彈盤
循環射速:55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在蒼蘭與玄國相繼發展出國產輕機槍後,曦國軍方也在壓力之下展開了輕機槍的研發,由於受到潘國的軍事援助,曦國也在潘國技術人員的協助下開發出一款輕機槍,並命名為捷一式輕機槍(在曦國,步槍以戎字命名,機槍則以捷式為命名)。捷一式輕機槍的結構簡單,零件為切削加工,採用常見的導氣式原理與短行程運作,其閉鎖方式被稱為魚鰓式,此種閉鎖方式由潘國人發明,由於類似魚類呼吸而得名,特點是用兩個擋片,當撞針向前時擋片向外卡在機匣上閉鎖,當撞針向後時擋片收回,其複進簧套在活塞桿上,但因射擊頻繁過熱的話彈力會減弱而引致故障。該槍發射制式7.5mmX54子彈,並使用47發裝的圓形彈盤,裝填時需將子彈一發一發裝入彈盤而不能使用填彈片,較為麻煩,彈盤裡的子彈其彈尖向著圓心而彈底向著圓周,當上完彈後要上發條從而用發條的彈力上彈,自槍身上方進彈,下方拋殼。它的結構與做工都相當簡單可靠,發射時彈盤會隨著射擊進行順時針轉動,將子彈依序填入彈膛內。捷一式的射速相較之下比起蒼蘭與玄國的輕機槍較高,該槍只能全自動射擊,約為550rpm,這在其他列強國家只屬於普通水平,但在軍工產業不發達的神州,已經相當足夠,而550rpm只是理論射速,實際上的戰鬥射速約為300rpm左右。該槍的槍機拉柄位於右側,為槓桿式設計,只需向後拉槍機就會自動彈回完成上膛,射擊時槍機拉柄會呈翹翹板狀來回覆進。該槍細長的槍管上設有許多散熱片以及喇叭型的防火帽,並無法更換槍管。

捷一式機槍在954年開始配發給曦國軍隊使用,獲得還不錯的評價。它也被安裝在曦國的軍用飛機、船艦上作為防衛機槍使用,用途廣泛,漸漸取代各種外購的機槍成為曦國軍隊的主要火力。



圖檔
槍枝重量:9KG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20發直式彈匣
循環射速:50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在950年代以前,羅德維亞並不重視輕機槍,而是更注重重機槍的開發,輕機槍只從漢密斯王國進口了很少的數量,然而在953年進行的羅蘭演習中,羅德維亞才發現輕機槍對於小單位的戰術運用相當重要,除了把重機槍減輕重量外,羅德維亞也希望採購更多的輕機槍供部隊使用,然而,到了958年,梅茵蘭局勢逐漸惡化,很難持續購買到機槍,因此羅德維亞人決定自製。很快的,傑克.英斯汀特集團承接了這個工作,集團設計師英威爾.賴斯汀.漢姆.佛瑞特向軍方提交了一份設計圖與兩把樣槍,最終這個設計獲得了軍方的採用。佛瑞特輕機槍以聯邦的納克機槍為藍本,採導氣式原理運作,並設有護木供射手能夠進行肩射。它使用7.92mmX57的標準彈藥與20發裝的直彈匣。從下方以彈匣式進彈,槍機拉柄在槍身左側,並設有拉柄後定裝置與保險,槍身右側的拋殼口設有防塵罩,在射擊時需手動將防塵罩打開(這也是一道保險,在未開啟防塵蓋的情況下是無法射擊的),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彈匣與王國的古盾機槍是通用的,這是為了讓跟先前購買自王國的古盾機槍保持通用性的設計。佛瑞特的握把是以電木製成,但槍托與護木仍是以傳統的木頭製造,看起來相當厚實而堅固。它的腳架能夠進行調換,可以使用雙腳架或是重型的三腳架,它的單連發控制裝置與保險一同設置在槍身左側的一個恆桿,推動橫桿可以調整開關保險與單連發射擊。以輕機槍來說它的射速算快,但足以應付大多數的戰鬥場合。

佛瑞特在960年正式投產,礙於造價較高,它的生產量並不高,但在964年後因為梅茵藍大戰的爆發,它的產量變有所提升,出口給梅茵蘭的交戰國。佛瑞特是挺優秀的輕機槍,儘管它有點重,射擊時響亮的槍聲讓人困擾,但它相當的堅固,而且不容易故障。因為其泛用性與優異的性能,時常被裝置在車輛、飛機與船艦等載具上。雖然它服役的地區不多,但透過閱讀在梅茵蘭的戰鬥紀錄,可以觀察到這挺機槍受到使用者的喜愛。



圖檔
槍枝重量:9.2KG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 Karl)
裝填彈數:20發直式彈夾/30發直式彈夾
循環射速:400rpm or 70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950年代,一位無名的聯邦槍械設計師搭船來到了希菲爾,他在帝國推銷了幾張槍械藍圖卻吃了閉門羹,之後他來到了奧特蘭議會王國,他向當時的攝政公雷斯特公爵展示了設計,並宣稱他的設計是在當時最為優秀的輕機槍。在雷斯特公爵的好奇心之下獲准試製了幾把樣槍。雷斯特公爵在親自操作過樣品槍後大為滿意,公爵向軍方介紹了這位設計師,樣槍在軍方的測試下得到極高的評價,在雷斯特公爵的支持下,軍方簽下了這位默默無聞的聯邦設計師皮耶爾‧讓‧布雷爾,並將樣槍正式命名為"布雷爾機槍",投入工廠量產。布雷爾機槍的設計與聯邦的納克班用機槍十分相似,這是因為布雷爾曾經與約翰‧納克(聯邦納克班用機槍的設計者)共事過,兩人後因設計理念而分道揚鑣。布雷爾機槍承襲了納克機槍所有的優點並更加優化,結實堅固且彈道穩定,還可以調整射速,它使用帝國系的7.92mm子彈,使用20發裝的直式彈夾(或是30發直式彈夾),下護木獲得了改良,使士兵更能方便的使用它,也更適合進行架槍肩射,槍管上的許多圓形散熱孔讓該槍即使在高射速下,仍能持續發揚火力而不至於過熱。該槍的彈道表現相當優異,清脆的射擊聲與洗鍊的外型深受使用者的喜愛,而且跟大多數的輕機槍比起來,它也比較輕,使用者攜行的負擔並不會太大。

布雷爾機槍在955年正式配發至奧特蘭軍隊中,可是因為造價較高而產量較少,多由陸軍部隊所使用,其中以禁衛軍的配發比率最大。布雷爾機槍是一把很成功的輕武器,而它的成功也讓皮耶爾‧讓‧布雷爾獲得了奧特蘭議會騎士的頭銜。如今,布雷爾正在奧特蘭王立研究院服務,持續開發新式兵器。







**************************************************************************************







圖檔
槍枝重量:約64KG(搭配輪式射架)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300發布製彈鏈
循環射速:600rpm/15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893年,沒沒無聞的托蘭德籍設計師希拉姆(Mark.S.Hiram)在王聯內發明一款以火藥燃氣為動力的全自動武器,為世界第一把自動機槍。希拉姆藉由觀察步兵使用步槍時的靈感,開發出利用槍械射擊時子彈噴發的火藥氣體使槍完成開鎖、退殼、送彈、重新閉鎖等一系列動作的系統,在子彈發射的瞬間,槍機與槍管叩合,通過肘節機構進行開鎖,同時完成子彈拋殼,接著部分能量傳遞給機槍帶動供彈機構跟壓縮復進簧,此時第二發子彈會進入槍膛並完成閉鎖然後擊發,可以連續發射子彈。而希拉姆採用將300發子彈套在將近6公尺長的帆布彈帶上供彈,因此便能夠連續射擊300發子彈。理論上只要在槍管沒有過熱變形的情況下,該機槍可以發射無限的子彈。雖然帆布彈帶受潮後可靠性會變差,但這項發明仍可以在短時間發揮一般步槍所無法達到火力。

但是在當時的王聯,乃至於世界各國,都沒有人重視希拉姆的發明,甚至有人還曾經質疑過機槍只會浪費大量寶貴的子彈。到了897年,只有梅菲斯特帝國的道林親王(Prinz Daulin)購買了數百挺希拉姆的機槍武裝自己的部隊,並聘請希拉姆到帝國,期間發生槍管過熱的問題,接著發展出水冷式槍管,在厚重的槍管裡裝滿水,下端有一條細水管接著水箱或水桶,以便於一體循環。後來為擴大散熱面積,還在槍管加上褶皺。隨後帝國軍也在899年開始正式購入這款機槍做為連級配備。此槍在920年代的雙王戰爭大放異彩,讓全世界明白自動機槍的威力。道林親王曾說:「希拉姆機槍的出現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的確,自動機槍登上世界的舞台後,自希爾戰爭起所使用過的戰術是完全沒用了。該槍除了裝備帝國軍外,在920年代開始也販售給全世界,風行一時,許多國家仍持續使用到現在。







圖檔
槍枝重量:約48KG (含三角架)
使用彈藥:8mmX50 (.33 RSM) / 7.62mmX63 (.30 FMR)
裝填彈數:24發直式給彈盤 / 150發布製彈鏈
循環射速:45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920年雙王戰爭結束後,機槍的威力震撼了整個世界,各國無疑不立即研發機槍,身為近代崛起的列強沙諾和聯邦自然不落人後的展開了自動武器的開發。班傑明.柳(Benjamin.Liu),第四代央裔雷貝馮人,因素行不良被工科學校退學,他先後在鐘錶匠、鎖匠、修車行等地方上班,最終他與友人合創了巴克萊-赫奇克斯公司(Berkeley-Hotchkiss,日後簡稱BH公司),專職於機械設計。927年,班傑明跟隨潮流,向雷貝馮軍方提交了自動武器的設計案,卻遭到雷貝馮軍方的否決,但隨後索貝瑞爾便向他進行接洽,並採用他的設計案作為索貝瑞爾的軍用重機槍,正式命名為HMG28。這款機槍使用標準的8mmX50索貝瑞爾重型子彈,以導氣式原理運作,沒有設置專門的保險機構,將導氣管設計在槍管下方,並捨棄當時流行的水冷式而改用氣冷式(槍管上有五片散熱片),扳機為握把式,並在槍身後方設置環狀握把以利射手控制。而HMG28最特別的一點是使用了24發裝的金屬進彈盤於槍身左側進彈,並可以更換裝置變成使用金屬彈鍊,也就是說它可以使用進彈盤也可以使用彈鍊,該機槍可以安裝在雙輪車架上、三角架上或是定點防空腳架上,也可以被裝置於戰車上作為車長機槍。HMG28的優點在於結構相當簡單,零件數量少好維修好保養,在各種惡劣環境下的射擊可靠性也很不錯,而且精度相當高,但是槍管壽命與耐用性相較於同時期的帝國希拉姆重機槍要差上一些,因此它的循環射速較低,為的是避免過快的射速造成槍管過熱損壞。而因為HMG28規律的射擊聲,士兵們將它稱之為『啄木鳥』,因為它的射擊聲獨特,就像是啄木鳥在鑿樹所發出的聲音。

HMG28參加了930年代爆發的貿易戰爭,表現不斐,在殖民地的戰鬥中,一個聯邦軍陣地的兩挺HMG28在10日的圍城戰內射擊了15萬發子彈,擊退了王聯軍隊的進攻,在軍中獲得了極高的評價,聯邦各國也開始採購此型機槍,口徑也改為了聯邦軍通用的7.62mmX63標準子彈。貿易戰爭後,它在中梅茵蘭、神洲與希菲爾地區都有一些訂單與仿製品。HMG28在新型的克羅埃斯機槍問世之前,一直擔任著聯邦軍隊的主力機槍,甚至到964年開戰時,聯邦軍中都能見到其身影。而原本在聯邦沒沒無聞的BH公司也因為這款機槍的關係,成為聯邦的大型工業企業。在944年,啄木鳥成為該公司的品牌圖案而聞名。








圖檔
槍枝重量:約28KG
使用彈藥:12.7mmX99 (.50 BR)
裝填彈數:200發彈鏈
循環射速:55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921年時,聖克勞茲國會終於通過軍方對於機槍的開發案,而在939年時,羅伯特(John.B.Robert)設計出一款需要靠冷卻水來運作的重型機槍HMG-39,它的槍管看起來很大很粗,這是因為裡面裝滿冷卻水的關係。此型機槍在設計時很不被各界看好,但是在經過軍方測試過15挺後,證實了HMG-39那極為優異的設計。它具有強大威力、彈道平穩、堅固以及遠射程等優點。採用槍管短後座跟閉鎖卡鐵起落來運作讓它在連續射擊時非常穩定。還有該槍採用單程輸彈、雙程進彈的供彈機構,撥彈桿尾端的導柱卡入槍機頂部的曲線槽內,當槍機做反覆運動時,實現供彈動作。槍膛為鍍鉻合金,可提升槍管使用壽命及降低火藥之浸蝕。

這是一款非常成功的重型機槍,大概是聖克勞茲有史以來最優秀的一款武器,它雖然價格昂貴又笨重,但是卻能發揮出任何武器都無法取代的高威力。它的製造量比較少,大多配發在聖克勞茲的海軍以及陸軍之中,服役時間極長,服役紀錄也極為優秀,廣受士兵們的好評。











圖檔
槍枝重量:18.4KG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100發彈鏈/200發彈鏈
循環射速:500rpm/70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曼沙尼亞公國在960年代開始替換水冷式重機槍,但是軍方將開發重點放置於重機槍上,因為公國軍是以採取守勢為主的作戰,無需用到進攻性質的輕型機槍,因此在輕機槍的開發並無突破,單以外購製品充數。961年塔蘭托公司(Taranto)製造的重機槍獲得公國軍方的採用,於962年開始正式裝備公國軍,塔蘭托重機槍的結構簡單可靠,威力強。它以導氣式原理運作,採用中央零件閉鎖機構,槍管上設有加工過的散熱槽,並以彈鏈自槍身的右側進行供彈,只能全自動射擊。此槍通常結合重約17公斤的三腳架來構成堅固的防禦據點或是機槍巢。另外它也可以藉由板機握把旁的扳鈕調整兩種不同的射速(分別是500或700rpm),塔蘭托重機槍是可靠的自動武器,但是卻有著槍管過短導致於發射焰過大的問題,於是槍口的防火帽被設計成喇叭狀,增強瓦斯氣體燃燒的完全性。

塔蘭托重機槍是配發於排級規模以上的自動武器,射程相當遠且彈道平直,做為據點火力能夠發揮強悍的壓制效果,火力強大。另外該機槍也被裝置於曼沙尼亞公國軍的戰車、飛機或是各種載具上,塔蘭托機槍的服役紀錄一直都很優秀,在964年的梅茵蘭戰爭爆發後,它一直受到曼莎妮亞的各個單位所喜愛。




圖檔
槍枝重量:約56KG(含三腳架)
使用彈藥:7.7mmX58 (夏式七點七釐米彈)
裝填彈數:24發直式給彈盤 / 30發直式給彈盤
循環射速:33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蒼蘭軍在937年使用清泉十七年式輕機槍後,便加強了各單位配置機槍的要求,很快的,輕機槍已經無法滿足蒼蘭軍隊了,軍方很快的就注意到了必須擁有重機槍來擔任火力支援的腳色。952年,蒼蘭陸軍少校勝陸廷組織了設計小組研發了重型機槍。雖說是研發,但實際上勝陸廷的設計是參考了沙諾和聯邦索貝瑞爾的舊式機槍,並以昌隆五二年式命名。昌隆五二年式重機槍採導氣式原理運作,閉鎖動作由鉸接在槍機尾端面的閉鎖栓上下偏移來實現,冷卻方式為槍管上的螺紋狀散熱片,使用7.7mmX58的步槍子彈,以24發直式給彈盤或30發直式給彈盤供彈,只能進行連發發射。所謂的給彈盤,是指在槍身左側裝入一個鋼製(或鐵製)的金屬條,子彈一發發的排列夾在金屬條上,射擊時槍身內的特殊機構會將給彈盤向右推,推著給彈盤上的子彈進入槍膛,全部的子彈射擊完畢後,給彈盤會自槍身右側排出。昌隆五二年式重機槍在槍身後方設有兩個木製握把,扳機就是兩根握把正上方的按鈕,在射擊前先需接上給彈盤,然後拉動槍身右側的槍機拉柄完成上膛。該槍必須搭配三角架或是防空高射架,也可以使用2倍的光學瞄具進行遠程射擊。因為是重機槍,昌隆五二年式的射程相當遠,擁有約八百到一千公尺左右的有效射程。

昌隆五二年式重機槍在952年開始配發至蒼蘭軍中,重機槍在蒼蘭軍中不屬於排用或是班用機槍,是由約九名士兵組成"重機槍分隊",歸屬連部指揮。昌隆五二年式重機槍是一款相當優異的機槍,它有著高精度、穩定的彈道表現以及不易故障的可靠性,是相當受到歡迎的機槍,但士兵們時常反應射速不夠快,而且因為使用給彈盤的關係,使得火力發揚的持續性稍嫌不足,這是最大的缺陷。



圖檔
槍枝重量:約27KG(含三角架)
使用彈藥:7.92mmX57 (漢式七生九二釐米彈)
裝填彈數:250發布製彈帶
循環射速:40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玄武帝國在見識過雙王戰爭後,便跟上流行的向帝國大量採購了希拉姆重機槍,武裝玄國正規軍。到了930年代,玄國軍方卻對水冷式的重機槍希拉姆失去了興趣,軍方將注意力轉向新竄起的科技大國沙諾和聯邦,對其在926年開發出來的氣冷重機槍感到興趣,並向聯邦提出了生產權購買的企劃。雖然說正跟漢密斯展開密切的軍事合作中,但漢密斯並未干預玄國對聯邦機槍的購買案,因為當時聯邦與漢密斯也正處於和平的蜜月期。很快的,玄國以高價獲得了這款重機槍的生產權,命名為"興武三十年式重機槍"正式投產,該機槍的工作原理為在距離槍口約一小段距離的槍管下方開設有導氣孔跟肘狀式的連動桿,向後拉動連動桿即可完成上膛。槍彈擊發後,火藥燃氣經導氣孔衝擊位於上述所言之槍管下方的肘狀連動桿(其迴轉軸固定於槍管下方),讓槓桿式活塞向後下方旋轉,並通過與之連接的活塞連桿驅動槍機開鎖、後坐、復進(此時自布製彈帶抽上子彈進彈)、上膛,達到重複射擊的機會。興武三十年式重機槍在生產皆以完成改膛,使其能發射7.92mm的步槍彈,並搭配三角架使用(或是輪車,玄國軍隊多是使用輪車),槍身左側有個鐵鉤可掛上鐵製的彈藥箱。因為是氣冷式機槍,它的散熱方式是槍管上的數十個圓形散熱片,但是說真的,其散熱效果並不理想。興武三十年式重機槍相當的重,但這代表著射擊時穩定性也相當的高,至少在玄國軍方測試期間,它均能表現出不凡的集彈性。

在經過軍事交流團的簡單測評後,興武三十年式重機槍於932年開始在玄武帝國軍隊中服役,它多被裝置在輪車上以利移動,就像是小型的移動砲台。而因為散熱效果不彰,興武三十年式重機槍的產量並未大幅提升,玄國仍然向梅菲斯特帝國購買希拉姆水冷式重機槍為主力。



圖檔
槍枝重量:約42KG(含三角架)
使用彈藥:7.92mmX57 (漢式七生九二釐米彈)
裝填彈數:250發布製彈帶
循環射速:400rpm/80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920年代初期,聲名大噪的帝國希拉姆式重機槍已經在神州造成震撼,鏈鋸式的切割步兵方陣以對傳統守舊的神州軍隊造成越來越大的影響,為了對抗逐漸強大並配備帝國重機槍的玄國軍隊,潘緹納也開始研發自己的重機槍。它的設計者是位落魄的漢密斯男爵施瓦茲洛舍(Baron Andreas.Wilhelm.von.Schwarzlose),原本從事鐘錶生意的男爵因嗜賭而破產,變賣祖屋後流浪躲債,長期定居於克薩爾與潘緹納境內,最終受潘緹納軍方聘用為設計師,但也因此施瓦茲洛舍還清了賭債,甚至重新獲得了男爵的頭銜。這款由施瓦茲洛舍設計的重機槍其構造相當的簡單,同樣採水冷式冷卻槍管與延遲式導氣原理運作槍機覆進,以布製彈帶從右側進彈,值得注意的是它採用短行程反衝來降低槍壓與氣體燃燒的時間。它設有兩個握把(握把可以往下彎配合射手的姿勢),擊發鈕在兩個握把之間,握住把手以拇指輕輕往前推動扳機就可以噴出數以百計的子彈,同時它也可以搭配腳架使用,可做為陣地機槍、車用機槍與防空機槍,部分海防艇上也可以見到它的蹤跡,用途可說是相當廣泛。

這挺重機槍在戰爭中表現出驚人的可靠性,但他最為人詬病的是過熱,一旦過熱,上彈就會十分不順,甚至無法擊發。現在的潘緹納軍隊仍在使用這款機槍,該機槍的壽命可說是相當的長,而潘緹納的前殖民國如長晨、南天也還在使用這款武器。





圖檔
槍枝重量:約16KG
使用彈藥:7mmX54 (Shinnef)
裝填彈數:250發布製彈鍊
循環射速:475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維克托重機槍是梅菲斯特帝國希拉姆機槍的衍伸品,或許是眾多衍伸型中最為優秀的一種,與前者相比,維克托機槍體型較小、更輕、上彈更為順暢,它使用斯維蒙軍隊的7mmX54型標準子彈,並使用帆布製成的彈鍊,若是可以,彈鍊可以無限拉長射擊出無限的子彈,一如它的老祖宗希拉姆一樣,於雙王戰爭前就已開始生產。它的扳機是拇指推壓裝置,位於機匣後側的兩隻握把末端。為了避免在射擊中過熱,維克托機槍設計了可以快速更換的槍管包覆在冷凝罐(裝有4公升的冷卻水)之中。當初軍方經過測試,維克托機槍在連續發射3~4000發子彈後,冷凝罐水桶中的水就會達到沸點;此後,每發射約一千發子彈,就會蒸發約一公升的水。但是如果用一根橡膠管把水桶與冷凝罐連接起來,就可以令水重複循環使用。維克托機槍能長時間保持每分鐘500發的射速,具備相當的可靠性與火力發揚性。它的性能相當可靠,另外它的瞄準具十分特別。它使用金屬瞄準具,可以用於近距離或遠距離的射擊;構造是一種管形裝置,使用時,可用表尺對距離與風速進行判斷來輔助使用。

維克托機槍被大量安置於斯維蒙萊霍斯卡聯合王國的車輛、飛機、船隻與防禦工事上,評價相當優異,是非常成功的重機槍。它在966年大戰爆發前,曾經出口到其他海外國家,為聯合王國帶來一筆收入。維克托機槍曾經被薩瓦希米亞大公國購買並參與過956年的波札羅格戰爭,薩瓦希米亞軍隊創造了在一次戰鬥中的12小時內,以十挺維克托機槍發射了10萬發子彈的紀錄。在中希菲爾地區,維克托機槍或許是最受歡迎的重武器之一,王聯向聯合王國購買過它的生產權,生產8mm口徑的版本,並在966年爆發的大戰中大量使用。



圖檔
槍枝重量:23.8KG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100/200發彈鍊
循環射速:60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隨著希拉姆機槍的老舊,940年代末羅德維亞開始尋找一個可以取代希拉姆機槍的新式機槍,但因為遲遲沒有找到一個適合的重機槍,所以950年代初羅德維亞決定就希拉姆機槍改良繼續當重機槍使用,從隔壁德列塔尼亞買來他們新改造的希拉姆機槍,德列塔尼亞把希拉姆機槍輕量化當成通用機槍使用,羅德維亞也學習德列塔尼亞的手法來改造希拉姆,一樣採用後座作用式,即是利用把子彈彈出的後座力去完成退彈殼和從新上彈,槍口保護罩兼做消焰器,做出的改動包括更動槍匣;將冷卻水套筒的直徑減少,水容量也減少到;簡化槍口保護罩;加上了槍托和手槍型扳機以及腳架使用金屬瞄準具,可以用於近距離或遠距離的射擊,雖然在使用的時候減少冷卻水會更快讓槍管過熱無法射擊,在使用時羅德維亞步兵都得備好隨時可以冷卻槍管的東西在一旁,但是在羅德維亞軍決定取得新的重機槍年採用這個設計,雷溫克被大量配發到各個部隊,士兵會抱怨槍枝的重量過重跟後座力壓到肩窩十分不舒服,但是士兵也稱讚這把槍比之前的希拉姆機槍更加方便運用到各個地方,槍支運作也穩定出色,這把槍仍在羅德維亞買到雷文後繼續在軍中服役至今。

雷溫克跟希拉姆相同,可以搭配重裝三腳架與輪車使用,但更多的情況是它使用雙腳架,它的服役紀錄相當不錯,被使用在這種地方,包含飛機的機槍手、車載機槍等等,可說是相當的全能,直到現在仍能看到雷溫克在羅德維亞的三軍中服役,同時它也是唯一一把羅德維亞外銷過的武器,在960年代,法蘭妮大公國向羅德維亞訂購了一批雷溫克機槍共3500,這批機槍參加了日後的梅因藍大戰,現今能閱讀到的該槍相關戰鬥紀錄,都是來自於法蘭妮軍隊。

_________________
圖檔

Kurfürst von Sien


最後由 scheibe 於 2008年 11月 21日, 22:32 編輯,總共編輯了 26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各國輕火器展覽區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5月 14日, 22:01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0日, 23:35
文章: 683
來自: 帶刀浪人
圖檔
槍枝重量:約5KG
使用彈藥:7.92mmX33 (7.92 Sascha)
裝填彈數:30發彎彈夾
循環射速:60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966年希菲爾戰爭爆發後,而在許多的場合中(尤其是在北方的王聯戰區),有太多衝鋒槍的9mm子彈穿透力不足的例子發生,在這之後梅菲斯特帝國便開始尋求一款在中近距離進行全自動射擊時仍能保持穩定性的自動武器。標準的步槍子彈(7.92mmX57)對連射性武器來說後座力過大,在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精度,而且太重不方便士兵攜帶,攜帶的彈藥量也不多。於是,由薩沙(Matthias.K.Sascha)所領導的設計團隊便開發出了減少裝藥的7.92mmX33短藥筒子彈,接著在967年由數款測試槍中挑出了表現最優異的B型作為樣槍,由皇帝親自命名為"突擊步槍(Sturmgewehr)"開始大量生產。該突擊步槍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子彈擊發後的火藥氣體經由上方導出槍管,帶動槍機動作,完成拋彈殼與上膛。此槍可選擇單發、連發射擊模式,由容量30發子彈的弧形彈匣供彈。為了簡化生產,此槍大部分的零件都是以金屬沖壓製成。隡沙突擊步槍也有使用折疊槍托並縮短槍管長度的輕量型版本,專為帝國空降兵以及海軍步兵所使用。

這是世界上第一把突擊步槍,這樣一款設計概念新穎的武器於968年初的北方戰線首次亮相,投入實戰,在一次的小規模戰鬥中,配備著薩沙突擊步槍的帝國軍分隊,擊退了正在威力搜索的大量王聯軍,這款自動步槍很快的就得到了帝國士兵優異的評價。它的產量在968年中開始激增,配屬給士官以及突擊隊成員使用。



圖檔
槍枝重量:5.27KG
使用彈藥:7.92mmX33 (7.92 Sascha)
裝填彈數:30發彎彈夾
循環射速:70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967年開始,梅茵蘭大陸戰爭的發展逐漸對漢密斯王國不利,不安的王國高層一直希望有款能扭轉戰局的新型武器,但是戰況吃緊,完全有時間去開發新兵器,甚至是測試開廠生產。直到968年3月,在希菲爾的情報人員傳回了帝國軍新型突擊步槍的情報,優異的性能讓王國將領驚訝,他們向高層要求儘快開發此種類型的武器,或是乾脆直接向帝國外購配發給部隊使用。然而,當時的帝國也處於對王聯的猛烈戰爭中,根本不可能將寶貴的新型武器出售給別國,更別談提供設計圖和生產權了。帝國對此的態度一直都是很冷淡的拒絕,幸虧在王國外交官納策爾(F.Reinhardt.von.Natzer)的多方奔走下,帝國終於在968年7月同意販售其中一款未入選的試作品給王國,條件是除了設計圖的購買費用外,王國每生產一支槍,就必須支付給帝國一克朗(帝國貨幣)。這型槍以當時的王國外交官納策爾命名,於968年9月開始生產,採用了很多沖壓以及速成技巧,生產速度很快,但是王國仍憑著優秀的生產技術維持此槍的高品質,木製的護木、握把以及後拖使此槍較為堅固,雖然重了點,但是可以彌補高射速下的穩定性。此槍唯一的缺點是,散熱不太好,護木時常過熱燙手。

此槍在968年10月配發給王國軍時,戰爭已經進入尾聲,即使這樣一款優秀的武器,也無法扭轉惡劣的戰況,這把槍參予了968年底在漢密斯王都更格尼爾的戰鬥,這或許是它在大戰期間的最後一場戰鬥。此槍直到戰爭結束前仍然在生產,數量已經達到驚人的30萬支。



圖檔
槍枝重量:8.5KG
使用彈藥:7.62mmX63 (.30 FMR)
裝填彈數:20發直式彈夾/30發直式彈夾
循環射速:550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930年底,沙諾和聯邦明白到自動武器對於戰爭的影響,又鑒於自軍步兵班缺乏密集的火力。於是在944年招標一種定位於班用支援,可半自動或全自動射擊的自動武器,最後由設計師納克(John.Noc)的方案被聯邦軍方所採用,並在951年開始少量的生產配發在步兵班中。此槍採用導氣式原理,槍身用一整塊鋼加工而成,只有槍托是木製的,外觀上顯得粗況結實,槍機拉柄位於槍身左側。該槍可以搭配裝置於槍管附近的雙腳架以及30發加量彈夾(數量很少,效果不佳)進行陣地內的防禦戰鬥。半自動射擊時,該槍的有效射程約是500公尺,全自動射擊時,據說只有不到200公尺,但是它是一把威力極為強大,非常堅固可靠的武器。然而,重達8.5公斤的納克,對一般人來說實在是太重,通常都是身材壯碩的士兵才能靈活的使用它。

964年梅茵蘭大陸戰爭爆發時,納克的配發數量仍然很少,約是每個步兵班一把,它仍被定位在班用的支援機槍。戰爭期間有許多的壯碩聯邦官兵拆掉腳架,像是在使用衝鋒槍似的使用它,雖然重,但是卻在進攻或是防守時都極為有效。納克比起其它各型的聯邦衝鋒槍,更可以確實的擊倒敵兵,獲得了前線官兵高度的評價。



圖檔
槍枝重量:約4KG
使用彈藥:6.5mmX50 (A65)
裝填彈數:25發弧形彈夾
操作方式:半自動槍機/全自動
循環射速:600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王聯對單兵自動武器的興趣比起世界各國都還要來的早,早在920年代雙王戰爭期間,王聯就已經有試驗性的自動步槍參與了實戰,但因為設計概念不夠發達,服役紀錄都不算優良。950年代王聯軍事改革期間,王聯砲兵上尉費德洛夫(Aleksey.Stepan.E.Fedorov)向他的上級安德明斯基軍侯呈交了試驗槍,軍侯再親自試打過後,對試製槍明顯有了興趣,在軍侯的支援下,費德洛夫製造了數把樣槍交給軍方進行測試。軍方測試的結果是滿意的,但要求將子彈口徑改為6.5mm以降低後座力(同時也是消耗過剩的舊式6mm彈藥)。並正式命名為E-1270,E-1270以厚實的木頭作為堅固槍身,採用短後坐、後膛閉鎖與內抓拋殼設計,配有可拆卸的25發彈夾,並可以調整單連發射擊(調整鈕是槍身右上方一個簡單的推桿),槍身上設有三段式表呎跟護套保護的準心。該槍的火帽設計較為複雜,但更能抵消後座力,同時前端也可以上刺刀進行格鬥(刺刀是特殊刺刀跟傳統的王聯錐刺不同)。

被稱作史上第一把自動步槍的E-1270雖然在960年代開始生產配發給王聯軍隊,但是產量一直很少(或許是因為費用昂貴與全力生產新步槍的關係),E-1270多是交給特殊部隊與裝甲單位使用,966年大戰爆發後,該槍的產量才有逐漸升高的趨勢,但數量還是不足。E-1270的評價相當好,它的長度適中、射擊時很好控制、彈道穩定、射速快、子彈穿透力強,重量也較一般步槍還要輕,很受王聯士兵的喜愛。另外,E-1270也可以裝上1.5倍的狙擊鏡進行遠射,雖然射程不太長,但它優秀的性能與全自動的自衛火力很受孤身潛入前線的狙擊手歡迎。

_________________
圖檔

Kurfürst von Sien


最後由 scheibe 於 2008年 8月 12日, 18:25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各國輕火器展覽區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6月 4日, 23:59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0日, 23:35
文章: 683
來自: 帶刀浪人
圖檔
槍枝重量:約4.2KG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20發彎彈夾
循環射速:無
射擊模式:半自動
967年,梅茵蘭大陸戰爭已經接近末期,漢密斯王國國內工業生產能力在聯邦空軍的肆虐下,已經降到最低限度,但為了戰爭需要,王國軍仍開發了利用最少資源、最大程度提高生產效率的步槍。由王國的古斯奧羅夫公司(Gussuloff)負責生產,簡單的命名為沃斯蓋(VoSGe,意指國民突擊步槍)。沃斯蓋採用慣性閉鎖以及瓦斯氣體延遲,半自由槍機式原理運作,並採用圓筒形的護管包住圍槍管,增加其堅固性。發射時火藥燃氣通過導氣孔進入護管內,並啟動延遲槍機閉鎖作用。沃斯蓋設有一個簡單又粗操的前護木。在早期,王國曾經生產過一種裝彈20發的彎彈夾供卡爾步槍使用,但是結構並不太理想而被放棄。而在戰爭末期,這些被大量堆積在倉庫裡棄置不用的20發彈夾,被廣泛的運用到沃斯蓋國民突擊步槍上,沃斯蓋的彈夾無法拆卸,是被固定在槍身上的,裝填時必須拉開槍機,將子彈填入槍膛,但是因為它沒有辦法使用填彈片,所以必須一發發的裝入,裝滿二十發子彈往往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

這種簡單製造的武器在967年後開始配發給王國部隊或是城市的民防單位,雖然使用高威力的步槍子彈,但是射程短,準確性也不佳。沃斯蓋只能半自動射擊,據說如果射擊頻率太高槍身很有可能會散掉。與民兵一同駐防過的王國傘兵上尉尼貝龍根曾說:「這玩意不過就只能把子彈打出去而已。」



圖檔
槍枝重量:18.6KG
使用彈藥:13.2mmX92 (13.2mm Schlager)
裝填彈數:5發彈倉
循環射速:無
射擊模式:栓式手拉槍機
這款武器最早是在918年的漢密斯王國登場,由王國陸軍中校施拉格(Schlager)設計命名,為專門針對沙諾和聯邦的裝甲車輛所研發的反裝甲武器,同時也是全世界第一把用來反戰車的"步槍"。實際上,施拉格的確是款放大版的步槍,單單的巨大化與改用五發子彈彈倉裝填,手動上彈的動作,運作原理跟王國知名的卡爾步槍相當類似,數多年它經過不斷的改良,最後改以直拉式槍機拉柄設計在右方,並多設置了一款固定式的腳架。值得注意的是,13.2mmX92的施拉格子彈可以貫穿6至12mm厚的裝甲。不過它有著巨大的後座力,如果射手的射擊姿勢不夠標準,肩膀很有可能會因此導致撕裂傷或脫臼。

960年代前,施拉格一直是王國軍方信賴的反裝甲武器,然而在964年的戰爭爆發後,施拉格已經無法對付後重裝甲的聯邦戰車。而在966年,一位天才的王國貴族異想天開的將此槍裝上10倍的光學瞄具,使它搖身一變成為可以進行長距離狙擊的狙擊槍。雖然這個想法被部分王國官兵所支持,但是狙擊化的施拉格目前仍沒有任何服役紀錄,也無法得知道到底成效如何。



圖檔
槍枝重量:2.5KG
使用彈藥:30mm各式裝藥
裝填彈數:單發裝填
循環射速:無
射擊模式:後膛退彈
王國陸軍在使用信號彈作為各種戰術運用的手段,已經有超過五十年的歷史。為了要讓排長與班長能夠在缺乏無線電的攻勢步兵作戰中維持聯絡,因此大量生產了愛德文納造兵局原先為了騎兵巡守而設計的30mm信號手槍。這種信號手槍只能發射信號彈,採用槍身中折式裝填。此槍除了可以發射四十種以上的彩色信號彈以外,還可以發射照明彈、煙霧彈、閃光彈、催淚瓦斯彈、步槍榴彈、對戰車榴彈等等各式各樣的彈種,用途非常廣泛,因此在王國陸軍第一線步兵單位中廣為使用。

這種信號手槍在964年的戰爭初期由王國的軍官、士官以及偵查部隊使用,在無線電逐漸普及後,此槍大多被用來發射識別敵我的信號彈,以及煙霧照明等特殊功能。雖然它可以裝填炸藥跟金屬彈頭來對付裝甲單位,但是效果並不理想。



圖檔
槍枝重量:約4.9KG
使用彈藥:7.92mmX57 (7.92mm Karl)
裝填彈數:20發直式彈夾
循環射速:75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在964年向聯邦回敬的一場示威演習中,王國空軍發現了新式降下獵兵部隊有著嚴重的問題,現有的輕武器不能滿足空降作戰的需求,因此向造兵局提出了幾乎不可能實現的離譜性能(高威力、輕便短小能攜帶跳傘、堅固到應付肉搏戰、能發射槍榴彈、可選擇單連發射擊、在半自動射擊時能擁有狙擊槍的準確性)。為了解決空軍這種天方夜譚般的要求,里維爾.皮諾、威特.卡爾等著名的王國兵器設計師絞盡腦汁,終於在966年7月底提出了儘量接近空軍要求的設計圖,製造出數把試作的樣槍,在經過空軍部門的測試後,以沃爾芬(Wolfe)為名開始生產。沃爾芬在全自動射擊時採用開放式槍機,也就是說在發射前子彈並未進入槍膛,直到扣下扳機時槍機才將子彈向前推進槍膛同時擊發。另外此槍採左側裝填彈夾,也配備有折疊式的準心與照門,並且可以外加1.5倍的可拆式光學瞄具。但為顧及重量與強度的因素,該槍大量採用複合金屬壓製材質,無法耐受肉搏戰,這一點最後受到空軍當局的諒解。

沃爾芬的造價昂貴,結構複雜且生產不易,966年11月時生產的數量也才1000出頭,在空軍的強烈要求下,共計有數百把沃爾芬投入了在966年底的空降作戰。經過實際的戰鬥後,它被評價為一款專家級的優異武器,陸軍也曾經小量生產過另一種較短校小的版本供山岳獵兵使用,但隨著戰爭的進行,這種高級武器的使用跟生產都漸漸的減少了。



圖檔
槍枝重量:2.84KG
使用彈藥:9mmX19 (9mm Lia)
裝填彈數:10發直式彈夾/20發直式彈夾/30發直式彈夾
循環射速:無
射擊模式:半自動
儘管梅菲斯特帝國在960年代已經在使用克洛澤衝鋒槍,但是芙格茨博士(Dr. Rexim.F.Vogts)仍向帝國軍方推銷了自己的設計,但最後卻是由帝國警方所採用。這把槍作工非常的精細,採用精密鑄件來製造,非常堅固可靠。芙格茨採用氣體反衝原理運作,在最初生產的版本中,設有保險以及單連發裝置(射速約700rpm),但在964年11月的改良版中,帝國警方把這個單連發裝置給取消了,因為警察使用全自動射擊的武器很有可能會傷及民眾,而且這樣成本跟生產週期就能大幅的降低。在這次的改版中,芙格茨改用跟克洛澤一樣的鋼絲摺疊槍托,並將較為複雜的木製握把簡化,減輕了部份的重量。在彈夾倉的左側設有固定卡筍,壓下該卡筍便可退下彈夾,芙格茨在操作方式上跟克洛澤幾乎一樣,它也同樣使用後者的雙排並列彈夾(警用的大多是10發彈夾),可以交互使用,而兩款型號都可以裝上步槍刺刀進行肉搏戰。

芙格茨主要配發給帝國警察、海軍步兵以及憲兵使用,在966年希菲爾戰爭爆發後,該槍也開始配發給一般的帝國士兵使用,半自動射擊能控制射擊的精準性跟有效的節省彈藥,這使芙格茨頗受前線官兵的喜愛。帝國在964年生產過數千枝外銷鈑,最大的不同處在於取消了護木橫紋以及改用扇形金屬摺疊托。



圖檔
槍枝重量:約3KG
使用彈藥:40mm各式裝藥
裝填彈數:單發裝填
循環射速:無
射擊模式:後膛退彈
966年對王聯的戰爭爆發後,梅菲斯特帝國軍遍急需一種能讓單兵攜帶、能遠遠超出手擲射程從遠距離破壞碉堡或是機槍陣地用的輕小型火砲,帝國在967年開始進行"提高步兵拋射火力的武器"的研發計畫,最初研究人員研製了40mmX46的榴彈,但卻無法開發出可重複發射的版本,最後在藍寶石分公司的技術支援下才成功的開發出可以重複射擊,並能以士兵單發肩射的多用途擲彈筒,於969年正式服役。它以很簡單的單發射擊跟裝填來操作,並有著折開式的槍機設計,這表示把槍管後部打開後將榴彈裝入後再將槍管折回原處才能完成裝填。它有個明顯的保險裝置桿設置於槍身左側,向後拉即可解除保險射擊。而在護木底端有著一個軟墊(在戰爭後期已經取消),以吸收一些發射時產生的後座力。奇怪的是,這款武器並沒有被冠上任何設計師的名字,只是簡單的以"969年式多用途擲彈筒(通稱W69)"來命名。

W69被用來填補手榴彈和迫擊砲兩者攻擊距離之間空隙,它可以發射爆破用的高爆彈、人員殺傷彈、近距離殺傷的散彈、煙霧彈以及照明彈,雖然使用的彈種較少,但是卻都非常的實用。W69除了被一般帝國部隊廣泛使用外,也是突擊工兵最常也最喜歡使用的武器,它在經驗豐富的射手上,可以穩定的朝200公尺以外的目標射擊。唯一的缺點是,W69無法有效的擊毀敵軍的中型或重型戰車。



圖檔
槍枝重量:12.4KG
使用彈藥:14.5mmX114 (14.5mm Hoffen)
裝填彈數:單發裝填(兩側的彈藥盒共10發)
循環射速:無
射擊模式:手動射擊
帝國軍經過雙王戰爭的洗禮後,深刻的體會到戰車在未來的戰爭中是有多麼的重要。帝國除了開發採購新戰車外,也開始注意到該如何防範敵軍的戰車。936年帝國向王國採購數百把施拉格反戰車步槍,但很快的就發現數量不夠。950年代,帝國槍械設計師尼維德(Wilhelm.Nived)開發出一種使用金屬雙腳架,以單發裝填、採用滑動槍拴、並推動板機握把來完成退殼的大型反戰車槍,並在槍身兩側掛有彈藥盒,縮短裝填時間。此槍沒多久就獲得帝國軍方的採用,不過因為彈藥的問題,最後軍方是改為使用霍芬帝國男爵(Reichsfreiherr Hoffen)所設計的重尖彈。該槍在射擊時需壓下槍身後方的彈鈕,並塞入子彈,彈鈕會往上回彈,即完成閉鎖,此時就可扣下扳機射擊,退殼時只需要拉動握把,將握把往下前方折,即可帶動槍機內的裝置以自動彈出空彈殼。

此槍在956年成為帝國軍的連級正式配備,到了966年希菲爾戰爭爆發前夕,尼維德反戰車步槍已經成為帝國軍的排級裝備。但是戰爭爆發時戰防砲已經正式開始量產,尼維德反戰車步槍逐漸的被這些性能更優秀的火砲火取代,但是它還是能夠擊破輕重戰車的裝甲,因此仍持續的在帝國軍中服役。然而它的強大後座力總是讓士兵吃不消,很容易把肩膀毀掉,所以需要兩人輪流射擊。女性士兵尤其討厭它,野戰醫院裡已經有太多因為射擊尼維德反戰車槍而肩膀受傷的女兵了,戰場上的帝國士兵們往往得想出很多種方法來減低它的後座力。



圖檔
槍枝重量:約3.3KG
使用彈藥:7.62mmX25 (.30 Akasim)
裝填彈數:25發直式彈夾
循環射速:無
射擊模式:半自動
普雷斯坦聯合大公國在965年初向帝國購買過少量的芙格茨半自動衝鋒槍,裝備於大公的私人衛隊,普遍受到好評。在965年8月向帝國購得生產權後,普雷斯坦也開始量產芙格茨供普軍官兵使用。大體上來說,普雷斯坦版的芙格茨在運作方式上沒有什麼改變,只是普雷斯坦人將彈膛口徑改換成可以發射7.62mm阿卡辛子彈,並使用25發裝的直式彈夾。因為帝國本身所使用的問號型鋼絲摺疊槍托使用起來非常方便且堅固,所以普雷斯坦捨棄了外銷型的扇形托改採用帝國的原型摺疊托。

該槍在966年就已經開始在普雷斯坦大量生產,在967年時連同阿卡辛手槍一起配發到普國的中央軍,成為士官跟尖兵的標準配備。普雷斯坦芙格茨的射程比起9mm的帝國版還要遠的多,彈道也較為穩定,後座力雖然稍大了點,但並不會影響射手的連續射擊。



圖檔
槍枝重量:約3.6KG
使用彈藥:18.53mmX37(12 gauge)
裝填彈數:7發彈倉
循環射速:無
射擊模式:半自動
其實散彈槍問世的時間非常的早,早在770年代普雷斯坦人就曾經使用過滑膛前裝式的大口徑燧發槍,這就是散彈槍最早的雛形。850到890年代期間,這種前裝式燧發槍被貴族或是上流社會廣泛的應用於狩獵,後來威西尼亞人發展出一種包覆式子彈,內藏許多碎片或是鐵片,在擊發時擴大攻擊範圍,用以彌補越來越退步的射擊技術,散彈槍的設計概念也趨近於成熟。但是當時各國仍沉醉在後膛閉鎖的栓式步槍中,並沒有注意到這種殺傷力強大的武器。900年代初期,威西尼亞共和國跟費山自由城市的武裝警察配備了少數這款名為普莉絲(Police)的散彈槍,這些警察使用軟皮子彈來擊昏犯人。該槍從下方裝彈,射擊後拉動前方的管型護木即可從槍身右側退殼。堅固的金屬槍機有一對保護桿以避免在快速操作時扭曲變形,它也可以上刺刀進行肉搏戰。

在920年代開始,一些國家也相繼購買了普莉絲散彈槍來使用,其中購買數量最多的,是沙諾和聯邦陸軍。而蔓莎尼亞公國在962年購買了為數不少的普莉絲散彈槍給正規軍士兵使用,在室內以及陣地戰中此槍可以完全發揮強大的破壞力,使與之對抗的帝國士兵感到恐懼。



圖檔
槍枝重量:約17.3KG
使用彈藥:12.7mmX108 (12.7mm PR60)
裝填彈數:單發裝填
射擊模式:栓式手動槍機
循環射速:無
自從戰車問世後,王聯對於反戰車的方式,一直以來都是直接以戰車對抗之,講求『騎兵對抗騎兵』。直到960年代喀夏金(Evan.Kashchakin)步兵少將提出基層士兵都需要裝備反戰車武器的構想並辯倒戰車對抗派後,王聯才開始跟著列強發展步兵的反戰車武器。T1264是很簡單又實用的武器,很快的就被普遍裝備於王聯軍中。它的設計相當單純,單發裝填的機構讓它幾乎不會故障,槍托內設有一根粗彈簧來降低射手肩膀的負擔,槍口火帽制退器的優良設計也大幅減輕了後座力,它使用12.7mmX108的尖頭子彈,這種子彈是專門給戰鬥機跟機砲所使用的,徹甲能力相當驚人。T1264最特殊的是它的覆進模式,長後座力式的自動退膛系統在射擊時會因為氣體反衝而把槍機拉柄往後推,槍機會順著拉柄旁的滑槽退到最後方,然後從槍身下方排出空彈殼自動完成拋殼,此時再將子彈從槍體上方裝填,接著手動將槍機拉柄往前推回原位完成閉鎖,這很類似半自動的設計,只是沒有槍機復進簧,所以嚴格上來講既不是栓式也不是半自動,是很特殊但是很有效的設計,還有T1264幾乎不會故障,在任合情況下它都能有效開火。

T1264的產量很大,自964年以來就不斷的生產並武裝於王聯軍隊,王聯將兩名士兵編為一個裝甲獵殺小組,一人擔任射擊手,一人擔任裝填手。T1264的彈道筆直平穩,後座力不會太大也算易於控制,它能夠擊破任何一款帝國的輕中戰車。而由於它初速高、彈道穩定,更多王聯軍人慣於將它拿來做長距離的狙擊(也可以硬裝上八倍的光學瞄準鏡,但是數量很少),儘管T1264的槍口焰太大很容易讓他們暴露位置。產量極大的T1264在戰爭期間甚至能夠被帝國軍成箱成批的擄獲,由此可見數量相當驚人,帝國軍也常將它拿來對付原本的主人。



圖檔
槍枝重量:約18KG
使用彈藥:13.9mmX100 (.55 B)/12.7mmX99 (.50 BR)
裝填彈數:5發彈夾/10發彈夾
射擊模式:栓式手動槍機
循環射速:無
隨著漢密斯王國在960年代不斷增強的軍備,還有對威西尼亞的入侵,在宣傳影片跟戰地照片中,王國精銳的裝甲部隊給聯邦軍有著強烈的不安感。為了對抗王國裝甲部隊,聯邦軍的葛洛斯少校(John.H.R.Girls)設計了一款反戰車步槍,因為射擊時的爆音跟發射焰極大,因此贏得了『颱風男孩』的暱稱。M63-AT採用簡單的栓式手動槍機還有手槍式的握把,操作方式跟栓式步槍沒什麼分別,而進彈口在上方,以彈夾裝彈,彈夾裡裝有五發13.9mmX100的鋼質硬頭彈,這種子彈在對付輕裝甲的車輛非常的有效,然而彈夾的設計不良導致M63-AT容易卡彈,但這種故障很好排除,通常只要把彈夾拔下來重新裝一次就行了。M63-AT的槍托額外設有一個握把,那是在搬運時使用的(士兵能握著握把背著槍移動),另外槍托的設計太簡陋只有一塊皮革(或是橡膠墊),沒什麼緩衝力,槍口制退器也不太優良,導致此槍的後座力比想像中的還要來的大,射擊姿勢不良很容易導致肩膀受傷。

M63-AT在963開始生產,964年戰爭爆發後,大量的配發給前線的聯邦軍隊,跟大多數的反戰車槍一樣,它通常為兩人一組,M63-AT的高穿甲性與高初速均能擊破各種王國軍的輕型車輛,也能有效的拿來對付雕堡跟裝甲車,甚至能夠癱瘓王國的中型戰車。但它似乎並不被士兵喜愛,因為M63-AT在戰場上一直有著『用兩個肩膀來換取兩台戰車』的謠傳,意思是該槍射擊時會對肩膀造成傷害,而人類只有左右兩個肩膀能夠,因此只能擊破兩次戰車。另外,這型反戰車槍也被聖克勞茲軍隊所使用,廣泛的使用於第三次灣岸戰爭,儘管效果差強人意。



修正中 寫:
槍枝重量:約15KG
使用彈藥:75mm尖刺破甲彈/90mm鋼質錐破甲彈
裝填彈數:單發射擊
射擊模式:前裝射擊
循環射速:無
964年戰爭爆發後,漢密斯王國馬上就發現施拉格反戰車槍已經難以有效的擊破聯邦軍的輕戰車,只能攻擊觀測口、機槍座以及履帶等較為脆弱的部位,更別說是要對付令人恐懼的T-3了。王國軍感到迫切需要一種威力更大、並且可以在一定的安全距離外使用的單兵反戰車武器,軍方很快的找到了新方法,那就是"標槍式"反戰車火箭筒,雖然名為火箭筒,但它並不是用火藥發射,而是一根彈力相當強的彈簧,這是礙於資源不足所做出的妥協方案。其實標槍的本體就是一根空管子裡面塞了一個大彈簧,然後用彈簧把火箭彈"彈射"出去,標槍早期是使用75mm的破甲彈,日後換上了威力更大的90mm鋼質火箭彈。它的操作方式也相當簡單,首先將彈簧壓入砲管內,直到一個構造堅固的卡楯會發出"咖咑"的聲音將彈簧固定在待擊區,接著將火箭彈裝上,架好腳架設定好表呎,然後使勁扣下扳機(因為彈簧張力太強,需要很大的力氣來扣動扳機)完成發射。火箭彈受彈簧撞擊後彈射出去,離開砲管的彈體會張開尾翼保持穩定,表尺上標示著最遠射程為500公尺,但實際大概只有100到150公尺的有效距離。

標槍因為發射時沒有發射焰跟火箭彈尾焰,也可以在狹窄的空間內射擊,最重要的是它不會暴露射手的位置,這讓它在叢林跟住民地戰鬥中成了獵殺戰車的最佳利器。然而,因為裝填跟發射都相當費神費時,所以王國的老兵們常說:「你必須第一發就命中目標,因為你不會有第二次機會。」而也因為操作模式很像古代的弩,所以標槍也獲得了"漢密斯強弩(Hermes Armbrust)"的稱號,某方面來說,這個稱號遠比它的正式代號要來的貼切。




圖檔
槍枝重量:約50KG
使用彈藥:20mmX138 (20mmLathi.S)
裝填彈數:10發彈夾
射擊模式:半自動
循環射速:無
對於反戰車砲數量稀少的奧特蘭議會王國來說,面對蔓莎尼亞日益強大的戰車部隊感到憂心忡忡,王聯登陸的可能性也讓奧特蘭無法忽視。960年代,軍部在預算吃緊的情況下,仍必須制定出一套反戰車裝置,除了購入帝國舊式的8mm反戰車步槍外,奧特蘭也著手開發火力更強的反戰車槍來替代反戰車砲的不足。964年,王立研究院兵器局的外籍設計師拉提(Johannes.Amio.Lathi)所設計的半自動反戰車步槍雀屏中選,成為奧特蘭軍方的制式反戰車槍。拉提反戰車步槍採用了簡單可靠的導氣式原理運作,瓦斯推進與槍機覆進,並採槍側瞄具與上方彈夾供彈,裝填10發20mm的機砲用大口徑子彈,20mm子彈的破甲能力遠比帝國軍的14.5mm子彈還要來的優異。為了減輕後座力,拉提的槍口設有多重制退器,但是儘管如此後座力還是非常的大,同時它也使用了特殊的雪橇式腳架,這是為了在方便運輸與在山區使用,在平地時它可以更換成輪子進行拖行。它的握把左上方設有一個簡單的槓桿式保險裝置,也設有槍托護墊以防止射手的肩膀受傷。

拉提反戰車步槍在965年開始優先配發至奧特蘭的山地部隊,都是兩人一組來進行使用,分別為射手以及彈藥手,因為彈藥的攜帶較少,兩名士兵也會另外攜帶如手槍或是衝鋒槍來做防身或在彈藥用光時直接參與戰鬥,由於拉提的體積太大重量太重,它時常需要由牲畜來拖行。拉提反戰車槍在奧特蘭內戰爆發後,成為雙方的反戰車主力,儘管它對重戰車的效果不佳。而因為射程長與穩定的彈道,拉提也被廣泛的運用在防禦狙擊以及低空防衛上,效果甚至比反戰車還要理想。除了重之外,拉提唯一的缺點就是在較差的環境下容易卡殼。

_________________
圖檔

Kurfürst von Sien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各國輕火器展覽區
文章發表於 : 2009年 4月 21日, 20:50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0日, 23:35
文章: 683
來自: 帶刀浪人
圖檔
槍枝重量:約3.7KG
使用彈藥:9mmX19 (9mm Nile)
裝填彈數:32發直式彈夾
循環射速:75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最初漢密斯王國的軍務處造兵署對旗下各廠提出了衝鋒槍的開發要求,使用9mmx19的手槍子彈,具備輕機槍級的瞬間火力,體積與重量要能供傘兵,戰車兵與飛行員隨身攜帶的輕便。這樣的要求對當時仍以木材製作槍身本體的王國廠商(世界各國都是如此)極為嚴苛。最後,只有王國的天才女性槍械設計師皮諾(Livar.N.Pino)突破了上述的瓶頸,她的設計通過了一連串極為嚴格的測試後受到了採用。皮諾是全世界第一把採用全金屬衝壓模造生產的衝鋒槍,具有價格便宜,生產容易和操作簡單等優點。具備金屬製的摺疊槍托,射速快且火力強大(有部分王國士兵認為射速實在是太快了,32發子彈在3秒內就消耗殆盡),是中近距離戰鬥理想的武器。但是它的給彈唇跟保險設計就不是這麼的理想了,皮諾時常在受到撞擊時會使槍機彈回並走火射出子彈,雖然在961年推出的修正版改良了這個缺點。但是戰爭爆發後,大量生產的皮諾用料更為簡化,也因為使用材質上的若干問題,使得仍有走火的問題,除此之外捨棄木製槍身變成無法進行肉博戰也是一個缺憾。

皮諾的服役紀錄向來優秀,大多數的士兵都很樂於使用它來當主要武器,雖然要求改善(降低)射速的呼聲從未間斷,但是它旺盛的火力依然受到歡迎。皮諾是大陸戰爭中最出名也最創新的武器之一,時常出現在當代的照片跟影片之中,它幾乎成了王國士兵的代名詞,964年大戰爆發以來,它已經生產了超過500萬枝。



圖檔
槍枝重量:約4KG
使用彈藥:9mmX18 (9mm Lia)
裝填彈數:10發直式彈夾/20發直式彈夾/30發直式彈夾
循環射速:60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961年皮諾問世後,梅菲斯特帝國很快的就對金屬製的衝鋒槍(帝國人稱機關手槍)產生了興趣。跟漢密斯王國購買皮諾後,帝國也很快的進行開發屬於自己的金屬衝鋒槍。帝國的設計師溫斯克(Klaus.von.Wensik)在設計時修正了原版品的許多的缺點,最後他的修正版獲得帝國軍方的採用,由克洛澤公司命名,在962年開始進行量產。克洛澤衝鋒槍跟皮諾相同,以簡單的金屬沖壓製造,但是跟皮諾不同的是,克洛澤衝鋒槍採用的是製造更為簡易的鋼絲側摺型槍托,這種鋼絲摺托在射擊時反而較為穩定,但是卻更容易因撞擊而變形,同樣的也無法進行肉搏戰。此槍的循環射速每分鐘約600發,使用9mmX18的手槍彈藥,裝彈口設計為傾角,因此必須將彈夾斜著裝入,雖然這樣不利於快速更換彈夾,但是卻讓士兵在臥射時頗為方便,散熱裝置設在槍身前段普遍被認為非常成功,這種重心在前的設計大大的平穩了射擊時猛烈跳動的槍口,使得該衝鋒槍擁有較佳的穩定度。雖然傳出不少帝國士兵被燙傷的例子,但是這完全不影響克洛澤衝鋒槍在帝國軍中廣受歡迎的程度。在962年帝國換發新式衝鋒槍後,深感戰雲密布的廷卡諾人也迫切的需要新式的衝鋒槍來應付未來的戰爭所需,簡單易懂的,務實的廷卡諾人走上了幾年前新式步槍的選擇方案,挑選優秀的槍械進行仿製。很顯然的,王聯與帝國的衝鋒槍都是很不錯的選擇,而廷卡諾人因為後勤、政治與許多考量選擇了前者。廷卡諾政府透過帝國邦國達法蘭王國向帝國提供了一筆贊助金與金融業務,簽立合約向帝國購買了這款新式衝鋒槍的產權,這份合約包含日後若戰爭爆發,帝國所需槍械數量不足,廷卡諾必須提供產能給予帝國。962年式衝鋒槍的槍身結構完全複製克洛澤衝鋒槍,廷卡諾版的克洛澤衝鋒槍取消了槍前身的散熱裝置,改設置堅固的木質前握把以利握持,槍托放棄使用原版的摺疊托,採用固定式的木質槍托,握把也改為木質,這些變更使的槍枝變得更重,大約多了0.5公斤,增加了士兵運動時的負擔,但射擊時的穩定度卻因此而提高了。

966年希菲爾戰爭爆發時,已經有可觀數量的克洛澤衝鋒槍在帝國三軍中服役,並表現極為搶眼。在任何情況下,它都是一把極為可靠且信賴的武器,但是以衝鋒槍來說,克洛澤最大的問題是太重了,四公斤的重量讓很多女性士兵吃不消。



圖檔
槍枝重量:1.41KG
使用彈藥:9mmX18 (9mm Lia)/7.65mmX17 (9mm Skorpion)
裝填彈數:10發直式彈夾/20發直式彈夾/30發直式彈夾
循環射速:70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戈梅茲是少數幾個可以稱的上是全自動手槍的成功例子,尺寸上來說只比手槍大一些些,攜帶上極為方便,但也因為如此,大幅限制此槍在軍事上的用途。這把槍最早是專門為帝國法安全局的行動人員(通稱法安,帝國的秘密警察)所設計的,當時使用的是7.65mmX17的特殊子彈,但在戈梅茲開始大量生產給軍方使用後,這種7.65mm的子彈便被帝國軍隊放棄了,現在只有警方以及特殊單位在使用這種子彈。該槍槍口初速很低,使得它易於消音,對法安來說是非常適合的武器。戈梅茲靠著簡單的又普通的反衝原理運作,一般來說,這類型超輕型的自動武器有個一個通病,就是槍機太小太輕,導致於循環射速異常的高,其產生的後座力往往令人難以承受,不過戈梅茲卻藉由槍底的一組緩衝裝置可以將此問題勉強克服,精確射程的極限約50多公尺,而它的摺疊槍托也被帝國士兵笑稱是裝飾性質大於實用性的東西。

這樣神祕又嬌小的武器在967年時配發給帝國軍,主要交由帝國飛行員、駕駛兵跟偵查單位使用,對上述單位來說,擁有緊緻的小型武器,比性能來得重要。此槍的服役紀錄並不算非常理想。而一位曾使用過戈梅茲的帝國步兵軍官蓋爾芙斯特上尉(Merteiler.von.Gürforster)說:「對女孩子來說它的確很容易使用,但是我不認為它可以保障女孩們的生命安全。」當然,這是很主觀的說詞,或許飛行員或是戰車兵的說法會跟這位上尉不太一樣。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戈梅茲相當受到帝國女性士兵的喜愛。



圖檔
槍枝重量:4.22KG
使用彈藥:10mmX25 (10mm Mars)
裝填彈數:40發彎式彈夾/70發圓形彈鼓
循環射速:90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雙王戰爭結束後,王聯軍方重新開始確認步兵戰鬥的方式。在這場戰爭中,使用栓式步槍的王聯士兵被配備機槍以及自動手槍的帝國軍打的灰頭土臉。因此,王聯軍方得出了一個簡單的結論,要以小型的自動火器重新取回步兵戰鬥的主導權,很快的,許多衝鋒槍的企劃案紛紛提出,但都未被採用。後來被軍方使用一小段時間的1號衝鋒槍的(稱作PPM50)在950年登場,但只服役了很短的時間,直到960年由馬爾斯(P. Mars)男爵協助的王家兵器設計局才成功的設計出了一把可靠耐用且火力強大的衝鋒槍PPM60,它採用高彈量的圓形彈鼓或是彎曲型彈夾,並使用10mmX25的王聯手槍子彈。PPM60的循環射速相當高,是當時射速最快的衝鋒槍,全自動射擊時,槍口會有嚴重上揚的趨勢。為了延長槍管的壽命跟減少磨損,在製造這把槍時工廠在槍管跟槍膛內鍍鉻。而由於部隊的需求量極大,PPM60在生產時運用了相當多的焊接以及沖壓技巧,給人一種很廉價的感覺,不過它卻非常的可靠、精緻且堅固,是一把極為優異的自動武器。

PPM60的射擊選擇鈕位於護弓的扳機前方,向前後扳動即可切換單連發,在必要時可以單發點放射擊。希菲爾大戰爆發後,PPM60很快的就被證實在近距離時是一款極為優秀、殺傷力非常巨大的武器,幾乎所有的王聯戰鬥單位都在使用,連帝國士兵都樂於俘虜這型衝鋒槍來使用。戰爭爆發時,PPM60已經被生產超過1000萬枝,數量仍持續的再增加。



圖檔
槍枝重量:約3.6KG
使用彈藥:11.43mmX23 (.45 FMP)
裝填彈數:20發直式彈夾/30發直式彈夾
循環射速:35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這是沙諾和聯邦第一款設計用來給軍官或是駕駛兵使用的防身武器,附有下摺槍托,可以讓人用標準的瞄準姿勢射擊。從握把裝彈在當時是極為前衛的設計,這種設計大大的縮小了槍的體積卻不會影響槍管長度,槍身偏細看起來像水管,所以被謔稱為水管。雖然11.43mmX23(.45)聯邦手槍子彈非常具有威力,然而,這把槍的運作卻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糟糕。首先,你不管如何射擊,就算調整成點放射擊它的準確度也無法令士兵滿意,MP7被公認為只適合在極近距離防身用,有聯邦士兵甚至開玩笑的說MP7為什麼沒有刺刀座。

MP7的主要配發對象為聯邦軍官,所以又被嘲笑稱作官用毒藥,聯邦軍官寧可選擇使用可靠的手槍也不屑使用該槍。而最早配發到MP7的聯邦傘兵,他們在試用過後馬上就把它轉交給了海軍陸戰隊(應該說是用扔的),而海軍陸戰隊也不敢把這些毒藥槍拿去進行實戰,因此MP7大多是配發給聯邦二線部隊,如警備隊或是後勤部隊使用。


圖檔
槍枝重量:約4.8KG
使用彈藥:11.43mmX23 (.45 FMP)
裝填彈數:20發直式彈夾/30發直式彈夾/100發圓形彈鼓
循環射速:75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戰爭爆發後,聯邦很快的發現到MP7根本無法應付戰場需求,於是,聯邦很快的就找回過去一款設計優秀但因太昂貴而被軍方放棄的衝鋒槍M5A1,聯邦重新使用它並加以簡化改良供應量產,稱為M5A2。M5A2使用跟MP7相同的聯邦手槍子彈,擊倒性特強,並使用比較重的槍機,還有優秀的延遲反衝裝置,原先較複雜的罩門跟瞄具也取消了,這都是為了大量生產。儘管如此,M5A2還是太過笨重,體積也非常大,身材短小或是力氣不夠的人難以控制它,而射速的提高也增加槍口的震動度,使得使用者必須花更大了力氣去穩住槍身,就像要降伏一隻瘋狗(這個名詞很快的這就成了聯邦軍人的對M5A2的俏皮暱稱)。

M5A2在965年投入實戰,可是由於構造較為複雜,產量一直沒有顯著的提升。所以在配發上,是以一線的步兵單位優先。而它的30發彈夾、20發彈夾都非常的實用,但是100發彈鼓卻有著在髒污環境下卡彈的毛病,所以鮮少在戰場上看過聯邦軍人使用。雖然M5A2是如此的笨重難以攜帶,但無法否認的,它是一款值得信賴且威力強大的衝鋒槍。




圖檔
槍枝重量:約4.3KG
使用彈藥:9mmX19 (9mm WA)
裝填彈數:20發直式彈夾
循環射速:55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940年代各國開始相繼發展衝鋒槍後,聖克勞茲民主共和國很快的就跟上潮流,但是政府仍沉醉於重機槍所造成的勝利美酒之中,遲遲沒有批准衝鋒槍的開發計畫。最後在部分軍官以及設計師的自行研發下,被稱為HM51的聖克勞茲國產衝鋒槍(聖克勞茲人稱作手提機槍)便誕生了。因為開發經費上的不足,HM51的設計極為簡單,但很快的軍方就發現它是一把非常有效率的武器,而開始使用它。由槍身左側進行裝彈的HM51本身採用了非常簡單的反衝系統,配上一組復進彈簧,最特殊的設計是側裝彈口能以槍身為軸向上旋轉90度,變成拋殼口的護蓋,這對時常在南方酷熱氣候下作戰的聖克勞茲士兵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設計。另外HM51有一個設計頗粗操的前握把,在不需要使用的情況下它可以摺疊起來。

造價既便宜生產速度又快的HM51衝鋒槍在960到970年間已經被證實是非常成功的武器,除了聖克勞茲軍隊使用外,它也被販售給一些海外的買家,但是因為它的重量使的銷量始終無法高起來,絕大多數還是被聖克勞茲的士兵或是聖克勞茲所支持的友好政權所使用。




圖檔
槍枝重量:約3.7KG
使用彈藥:8mmX22 (北-8mm)
裝填彈數:30發直式彈夾
循環射速:45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納東皇國在維新之後,對於衝鋒槍等自動武器的開發十分迅速,除了從外國引進產品(主要是王聯)之外,國內也開始研發。這把衝鋒槍的原形是由傳奇設計師北麒次郎所建立的北銃製造所受天皇之命而設計出來,原先的王聯10mmX25子彈並不適合身材瘦矮的納東人,於是北麒次郎重新設計出小口徑的8mmX22子彈,經過測試後感到滿意。但是這把槍卻生不逢時,因為納東軍的高層對於此槍的興趣跟天皇同樣濃厚,軍方干涉了這把槍的設計,設計師北麒次郎原先的設計幾乎都遭到相當多的修改,然而此槍在納東軍方的堅持下卻越改越糟。最後命名為北88式衝鋒槍正式進入納東軍中服役。木質槍托搭配反衝式槍機,並使用下方進彈的雙排彈夾,製造時將槍管鍍鉻以降低磨損及幫助清理,可以明顯看出王聯風格的造槍方式。該槍最特殊的一點安裝上意謂不明的刺刀座,可以讓士兵裝上刺刀進行肉搏戰。

北88式為了節省彈藥,在設計上加入了降低射速的零件,這點使士兵時常抱怨北88式衝鋒槍無法發揮出應有的壓制火力。這款衝鋒槍在納東軍已服役了一段時間,在與甲府武國對戰的西南戰爭中,北88式衝鋒槍投入了實戰,而在一場著名的突襲中,很快的就被證實性能有待加強。



圖檔
槍枝重量:4.5KG
使用彈藥:9mmX18 (9mm Lia)
裝填彈數:30發直式彈夾
循環射速:50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MP-K1(斯賽辛)這款武器是梅菲斯特帝國的第一款衝鋒槍,這款衝鋒槍的設計概念最初是由威西尼亞人所提出的,再由克利斯提亞人改進,最後被帝國以及其盟國生產加以配備,稱為"斯賽辛衝鋒槍(Sieseshen)",並武裝於帝國軍中一段時間,直到被新型的衝鋒槍克洛澤所取代。MP-K1使用簡單的氣體反衝系統,運作上並無任何不良之處,它能夠選擇全自動或是半自動射擊,前扳機用於單發,後扳機用於連射。4.5公斤的重量讓使用者在射擊時尚且可以控制後座力。但它的後膛脆弱導致長時間射擊下會有變形的傾向。另外它在惡劣環境下的運作並不是很理想,沒有防塵罩的設計讓MP-K1的進彈口容易故障。雖然同樣是使用9mmX18的標準手槍子彈,但是MP-K1的彈夾卻不能跟克洛澤衝鋒槍共用,這也是讓帝國軍最後淘汰它的原因之一。

就整體而言,MP-K1是一把堅固的衝鋒槍,使用起來頗為順手,它到現在仍是克利斯提亞防衛軍的標準配備。帝國軍在966年後的大戰中也還在使用這款衝鋒槍,大多是發放給二線部隊以及警備單位使用,在對付游擊隊或是反抗組織時非常好用,因為木製槍托在必要時可充當木棍使用,具有肉搏戰的能力。現在仍有在持續生產MP-K1的只剩下克利斯提亞王國,它被精緻化,並以許多名義販售給世界各國。




圖檔
槍枝重量:約4.3KG
使用彈藥:9mmX18 (9mm Lia)
裝填彈數:30發直式彈夾
循環射速:60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965年阿蒂提亞帝國向梅菲斯特帝國購得了克洛澤衝鋒槍的生產權,在生產過數千枝阿底亞版的克洛澤後,阿蒂提亞人累計了足夠的經驗,開始發展國產的衝鋒槍,但說是發展,卻不過只是針對原型槍的幾個地方進行改良而已。現實的阿蒂提亞人礙於金屬礦產的不足,改以木頭代替槍身,這種作法讓槍變的比較重,但是卻堅固許多。底部較大的木製握把以及橫紋讓使用者可以抓緊槍枝。槍管也以簡單的方式製造,側摺型的鋼絲托完全沿襲帝國的設計,進彈口修改成垂直型以方便士兵裝填,彈夾容量為30發。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阿底亞人加置了單連發的設計(前扳機用於點放,後扳機用於連發),讓這把衝鋒槍搖身一變成為專家級的緊緻武器。

這把槍被命名為"伊薩(Isaac)",於967年正式於阿底亞軍中開始服役,伊薩是款十分有效率的武器,繼承了其原型槍的優秀性能,以及經修正過後的堅固優點,除了槍管較容易過熱外幾乎找不到任何缺點。可惜伊薩耗費的生產時間較長,只能以緩慢的速度配發於第一線的阿底亞部隊。



圖檔
槍枝重量:約3.8KG
使用彈藥:7.7mmX18 (7.7mm Dipola)
裝填彈數:35發直式彈夾
循環射速:68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此槍是蔓沙尼亞設計師艾科卡(Dio.Ponrif.Lacocca)在966年底設計出來的,當時的蔓沙尼亞公國一直沒有自產的衝鋒槍,只能大量進口王聯等外國的衝鋒槍,在966年帝國軍備逐漸增強時,蔓莎尼亞為了可能爆發的戰爭,需求一種快速生產且可靠的衝鋒槍。最後蔓莎尼亞以當時費沙多爾自治警所使用的芙格茨半自動衝鋒槍(帝國的外銷品)為藍本,取消折疊槍托,改以更為結實的全木槍身,而跟芙格茨一樣,該槍採用氣體反衝式原理運作,射擊時可以由槍機後方的方形扳鈕來控制單發或連發。使用超高彈量的35發雙排式彈夾,並使用獨特的7.7mmX18尖頭子彈,至於蔓莎尼亞為何會採用這種彈藥一直是個謎。

艾科卡很快的配發在蔓莎尼亞精銳的山岳部隊中,因為使用特製彈藥的關係,它無法跟蔓莎尼亞軍隊中的任何武器共用彈藥,非常難以取得補給。967年防衛帝國入侵的戰爭中,艾科卡被證實在近距離時穿透力十足,高射速使它的壓制效果非常很好。但是,彈藥的補充卻一直是公國軍的大麻煩,而它偏偏又是一款耗彈量極高的武器。



圖檔
槍枝重量:約3.2KG
使用彈藥:9mmX18 (9mm Lia)
裝填彈數:10發彈夾/20發彈夾
循環射速:55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奧特蘭軍在內戰爆發之前,所使用的衝鋒槍都是購自克利斯提亞王國或是梅菲斯特帝國,直到966年才開始自產衝鋒槍,羅德爾衝鋒槍是由羅德爾兄弟(Giandoso.Roder&Dogianso.Roder)兩人所研發出來的,兄弟兩人都是知名的工程師。羅德爾衝鋒槍使用反衝式系統,它的製造過程相當成熟且纖細,是十分出色的自動武器,但是它還是保有一些老式的設計,像是雙扳機(前扳機為單發射擊,後扳機為連發射擊)跟木製槍身,這可能是因為長期受到克利斯提亞武器所影響的關係。另外羅德爾衝鋒槍它的重量比想像中還要輕上許多,這是因為減少製作零件的原因,因此它很容易生產,價格也便宜,但是相對的,不正確的使用方式或是在較差的環境下操作就會使它造成故障。

羅德爾衝鋒槍的生產時機可說是恰到好處,967年底奧特蘭內戰爆發時,已有數萬枝此款衝鋒槍在奧特蘭軍中服役,它在內戰中被主教軍跟保王軍兩派廣泛的使用,並且得到了不算太差的評價,而且還在持續生產中。



圖檔
槍枝重量:約3.8KG
使用彈藥:7.65mmX21 (央765)
裝填彈數:35發彎式彈夾
循環射速:60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在962年帝國軍隊換裝了全金屬製的克洛澤衝鋒槍後,央國軍隊也開始考慮換裝一款全金屬製的衝鋒槍以淘汰舊式的斯賽辛衝鋒槍。央國軍隊對各大兵工廠開出了需求條件,全金屬、可上刺刀、射速達每分鐘五百發、構造簡單與操作便利為開發目標。最後衝鋒槍的開發案由漢都樓的王氏重工企業所中選,以"樂民六年式衝鋒槍"為名生產。樂民六年式衝鋒槍採自由槍機式運作原理,開膛待擊。大部分部件用鋼板沖壓、銲接、鉚接製成(握把使用了電木材質,最早是使用木頭但後來因製造麻煩廢除),原本希望設計摺疊槍托但後來為了配合上刺刀與搏擊等近戰設定而改用了木製槍托(但摺疊槍托仍生產了數百把作為試驗槍)。該衝鋒槍具有結構簡單、加工及操作方便等特點。保險裝置設於扳機護弓右側,使用裝有35發子彈的彎形金屬彈夾與L型翻轉式表尺。而最獨特的是該槍的槍口制退器設計,當槍槍枝發射,火藥的燃氣會衝擊到槍口處逆C形制退器的前壁,即可產生制退作用,同時亦可抑制槍口上跳,同時在槍口下方設置了刺刀座,可以直上標準步槍的長刺刀或是衝鋒槍專用的短刺刀。彈藥方面,央國軍隊沒有採用當時世界最流行的9mmX19子彈,反而是使用國產開發,口徑較弱,但是穿透力較佳的7.65mmX21子彈,其中一個原因是央國手槍也是使用這種口徑的子彈,這樣彈藥可以共通使用,不會造成後勤上的困難。由於槍身槍管較長,它在攜帶上或許沒那麼靈活方便,但卻擁有大多數衝鋒槍所沒有的長射程。運用得當,它甚至能夠射擊300公尺外的目標。

樂民六年式衝鋒槍在964年開始發配到央國軍隊中服役,多是由軍士官跟騎兵部隊所使用,駕駛兵、飛行員跟突擊工兵也有配發。在966年初時,該槍也開始配發給央帝國的附庸國部隊所使用,或賣至國外。關於此槍的實戰紀錄並不多,資料多是來自央國邊境的小型交火紀錄,也有少部分來自國外的私人用戶,以及阿蒂提亞地區的內戰。



圖檔
槍枝重量:約3.2KG
使用彈藥:8mmX22 (北島式八釐米手槍彈)
裝填彈數:30發側進直式彈夾
循環射速:55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這或許是槍械史上有史以來最醜的一把武器,但這或許也是全世界最便宜的武器(除了石頭跟竹槍之外)了。蒼蘭帝國在960年代不斷與曦國玄國惡化的外交關係中,猛然驚覺到了軍備的重要性,在看到曦國與玄國開始裝備衝鋒槍以及世界各地衝突的經驗之後,蒼蘭軍方在聖克勞茲軍事顧問的建議之下,才體會到了衝鋒槍的重要性,才開始慢吞吞研發起衝鋒槍(儘管當時在整個神洲,各國雖然採用,但仍都不太怎麼注重衝鋒槍)。為了跟上960年代大擴軍的腳步,蒼蘭人很快的設計出了一種極為便宜又簡單的衝鋒槍(蒼蘭人模仿聖克勞茲,稱之為手提機槍)。那便是天鳳三年式手提機槍,它採用簡單的構造設計、全槍以金屬沖壓、橫式彈匣、開放式槍機與導氣式原理運作,連槍托都是以簡單的金屬條沖壓鑄造,看似毫無美感跟人體工學的外型與很輕的重量卻讓這款衝鋒槍具有絕佳的靈活性。天鳳三年式手提機槍沒有任何的保險設計,因此很容易走火,也沒有任何複雜的瞄準配置,只是一個簡單的圓形罩門跟槍管前端的尖頭準心,構造簡單的槍機拉柄設置在槍身右側,在簡陋的槍管下方設置了雙腳架供陣地防衛使用。跟蒼蘭的國產手槍一樣,它使用8mm的北島式手槍子彈,射擊時的彈道表現不怎麼出色,彈著點相當分散,可說是毫無準度可言,而且它的彈夾設計不太好,給彈唇很容易因為碰撞而變形,導致彈夾不能順利上彈。但是,天鳳三年式手提機槍也是有優點的,那就是它的造價相當便宜,可說是便宜到像是不用錢似的,而且因為構造簡單也非常容易生產,也不容易故障(儘管很容易走火)。

天鳳三年式手提機槍在964年正式投入生產線,在短短一年間就生產了將近三萬把,迅速的武裝於蒼蘭軍中,它易於生產、造價便宜,得以大量配發到部隊中。很快的,天鳳三年式手提機槍便成了蒼蘭軍士官跟士兵的標準配備,也配發給突擊隊員還有海軍使用,甚至配發給戰車兵以及飛行員使用,是被蒼蘭軍隊廣泛使用的武器。十分有趣的一點是,蒼蘭雖然是最晚開始研究衝鋒槍的國家,但在967年玄普戰爭爆發前夕,蒼蘭部隊所擁有的衝鋒槍數量是全神州最多的。



圖檔
槍枝重量:約3.8KG
使用彈藥:11.43mmX23 (.45 FMP) / 10mmX25 (10mm Mars)
裝填彈數:10發直式彈夾/20發直式彈夾
循環射速:500rpm
射擊模式:半/全自動
阿倫耶共和國建國後,在政府親聯邦以及聯邦企業在共和國內廣設工廠的緣故,共和國軍的軍隊自然也是向聯邦看齊,學習聯邦軍的軍制、裝備跟武器,但是在訓練上,由於聯邦軍的教範是以平原戰為主要想定,對於雨林的作戰可說是一無所知,因此共和國軍只好找上自己國內那些獵人民族德瓦伊珀人協助建立起共和國軍的雨林作戰教範,而德瓦伊珀人在試用過現代武器之後,指出傳統步槍在雨林戰鬥中的劣勢,包括過長的長度、太慢的射擊速度等等,建議需要一種可以緊緻且高射速的武器,因此軍方想到了在當時還是新思想的武器:衝鋒槍。但是由於共和國當時還在從王聯步槍轉換到聯邦步槍的階段,而短時間內也對雨林作戰沒有太多需求,最重要的是聯邦沒有像樣的衝鋒槍可以引進,因此衝鋒槍的相關企劃就這樣暫時擱置了。960年代,由於聯邦與王國的關係緊張,共和國跟阿蒂提亞帝國的邊境也不時發生小規模的武裝交火,因此雙方對衝鋒槍的需求就這樣再次浮上檯面,但是由於聯邦自身現役的MP7衝鋒槍性能太過惡劣,M5A2衝鋒槍的價格過於昂貴且製造不易,因此共和國開始自己去翻聯邦的廢案垃圾桶,最後看上了由麥克威爾公司設計但是競標失敗的卡倫衝鋒槍。在共和國軍方跟麥克威爾公司接洽後,因為競標失敗而陷入財務危機的麥克威爾公司也帶著最後的希望來到阿倫耶,一開始阿倫耶軍方對於這把槍不利於惡劣環境操作與故障排除不易等缺點感到觀感不佳,而麥克威爾公司也因為這是最後機會而全力配合共和國的要求進行改進,如將槍機的作動從複雜的滾珠軸承式改成使用傳統的反衝後座式以提升了抗污性,並降低射速與加裝防火帽減低槍口跳動,最後將口徑改成共和國普遍使用的10mm手槍彈(同時也使用聯邦進口的11.43mmX23標準子彈)之後,以阿倫耶語中的傳統彎刀厄西為名的衝鋒槍誕生了。

而厄西衝鋒槍在服役後受到德瓦伊珀人與南方部隊的歡迎,它很輕,雖然射速不高但是已經足以對敵軍進行壓制,必要時也可以切換到半自動射擊進行精準射擊,但是傳統構型的槍托在叢林中依然有些不便,後來也因此有了折疊托並取消半自動射擊的突擊型,以及取消全自動射擊的警用型,厄西式的大量配發也使麥克威爾公司起死回生並成為共和國的主要軍火公司,促進了共和國本土槍械的發展。



圖檔
槍枝重量:約3.5KG
使用彈藥:7.62mmX25 (7.62mm ZaTa)
裝填彈數:25發直式彈夾
循環射速:60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在950年代,受到王聯軍事改革的影響,斯維蒙軍方也提出了新式衝鋒槍的需求,這個提案很快的就被軍方高層通過,衝鋒槍由知名的槍械設計師斯札潘.扎斯塔瓦(Stjepan.Zastava)設計,並由富洛普工業(這是一個斯維蒙的軍火公司)進行生產,進展可說是相當快速。它用大量的鋼材與車床技術製造,造價就像手工槍一樣昂貴,但也因為這樣,它的品質相當的好。富洛普衝鋒槍採用開放式的系統設計,使用瓦斯氣體反衝運作,運作良好,只能全自動射擊,但在全自動模式下,它顯得相當穩定,以衝鋒槍來說這是相當優秀的,它使用了7.62mmX25的手槍子彈,通常使用25發的直式彈夾。它的槍機拉柄跟許多衝鋒槍一樣,設置在槍身左側,並由右側拋殼。它的護木設計特殊,幾乎就像是一般長型步槍的包住整個下槍身,這也增加了它的重量。保險桿位在扳機護弓的前方,這被認為是一個失敗的設計,因為很容易在揹槍或是搬運的過程中誤觸。總歸來說,這是一把不錯的衝鋒槍,儘管設計以當時來說,過於老舊。

富洛普衝鋒槍在960年代推出了供騎兵使用的騎兵型,縮短了槍身並增加了一個握把,槍托也進行了改良。騎兵型比標準型輕了將近一公斤,在射擊時後座力較大,但因為短巧輕便,很受士兵的歡迎。它的產量不高,配發的數量有限,964年開始,騎兵型的產量才開始增大,但實際上一直無法讓全數單位配發完成。966年大戰爆發後,它被騎兵跟許多斯維蒙的精銳單位使用,有著不凡的表現,而敵人也很樂於擄獲它並使用它。






圖檔
槍枝重量:約4.3KG
使用彈藥:9mmX19 (9mm Nile)
裝填彈數:32發直式彈夾/50發圓形彈夾
循環射速:55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半自動
隨著羅德維亞新式騎兵步槍的開始研發,羅德維亞軍也決定設計一款騎兵的衝鋒槍。經過評估後,羅德維亞決定從原本從克利斯提亞買進的MP-K1(斯賽辛)作基礎來改造,羅德維亞本身就有採購斯賽辛衝鋒槍,對羅德維亞來說,只需要開零件的生產線,也不用修改訓練的方式。因此,從克利斯提亞買進斯賽辛衝鋒槍,並由傑克.英斯汀特集團(Jack-Einstinstact Co)生產的零組件進行改造,再配發給部隊。這種體系在963年得到軍方確立,改造版的衝鋒槍被稱做"桑特瑞"。桑特瑞繼承了斯賽辛的優點,並取消了雙扳機設計,改為設計在握把旁邊的按鈕來調控半自動或全自動射擊,為了改善後膛脆弱的問題也提升了部份結構,但然而在長時間射擊後依然會變形,但已經遠比原型耐用許多。採用了較輕的槍機後,射速也有所提升。並且槍管也進行了改制,採用了更簡易生產且堅固的方形槍管,彈夾的進彈口也進行了修改,可以使用漢密斯的皮諾彈夾,同時,羅德維亞也生產一種50發裝的圓形彈鼓,但是彈鼓因為有彈簧上彈力道不足的問題,因此較不受歡迎。

總歸而言,桑特瑞是把優秀的衝鋒槍,然而它依然繼承了羅德維亞武器一貫的毛病,如零件繁多、造價昂貴、作工費時等等,以一把改造的衝鋒槍來說,這倒是有點本末倒置。因此它的產量比較少,配發到部隊的數量相對較少,主要的多是交由騎兵部隊使用,羅德維亞多數的士兵仍是使用購買自克利斯提亞的斯賽辛與漢密斯的皮諾衝鋒槍。



圖檔
槍枝重量:4.39KG
使用彈藥:7.62mmX25
裝填彈數:32發彎彈夾/48發彎彈夾
循環射速:77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跟神州諸國相同,普雷斯坦對衝鋒槍一直興趣缺缺,大多數的軍人認為自動手槍或卡賓槍就能夠負擔出鋒槍的任務,在966年以前,普雷斯坦都沒有制式的衝鋒槍,只有阿拉巴斯坦邦的海軍陸戰隊與機降部隊曾經購買過外國製的衝鋒槍使用。在960年代,這些精銳部隊對需要衝鋒槍的呼聲越來越高,最終,在大公穆比杜拉的支持下(很大程度是這位大公自掏腰包),阿拉巴斯坦邦的軍事天才伊本納菲魯斯設計了一款衝鋒槍"毒螫"。毒螫的設計相當精緻,並參考了斯賽辛衝鋒槍設計,採用簡單的後座反衝原理,並在槍身左側的退殼口套了一個防塵蓋,自下方裝填,由上方拋殼。為了減少重量與零件汙損的故障可能,它並沒有半全自動切換裝置只能全自動射擊,保險也經過強化以保證安全性,其保險旋鈕如同步槍那樣安裝在槍機結構的尾端,能夠同時鎖住復進簧和撞針,減少意外走火的可能。毒螫的射速相當快,沒有經驗的射手很容易在幾分鐘內就打光身上所有的彈藥,它的扳機很獨特的設置在木製槍身與之結合,細小的散熱孔密布在槍管上,原本希望裝上刺刀座,但這個設計最終被取消了。毒螫使用兩種香蕉形彈夾,其中加大容量的48發彈夾最為特殊,乍看之下彈藥量相當驚人,帶給士兵驚人的投射火力與持續性,但實際上它的形狀並不好拿取,常常被彈夾包卡住,有經驗的士兵往往會把彈夾放在雜物包裡以方便拿取。毒螫另一個最為特殊的設計是為了讓突擊隊員擁有能夠摧毀軟據點的火力,而設置了側掛槍榴彈,這種槍榴彈裝置被命名為"布龍度",由普雷斯坦的手槍設計師埃卡特辛中校提出。布龍度的構造簡單,由35mm發射裝置與步槍槍機(槍機為王聯製品,普雷斯坦曾經購買過大批的王聯步槍)結構組成,發射時須先手動裝填空包彈,解除保險並拉動槍機下方的L型扳機發射,射程約是200公尺,布龍度毒螫大概生產了1000支。

總體來說,毒螫是相當優秀的武器,可靠、堅固且火力旺盛,唯一的缺點是彈夾彈簧太脆弱,士兵們常常反應要不是彈匣裝太多子彈卡住,就是彈簧失去彈力,長時間馱負大重量彈匣也會讓固定卡榫斷裂等等。故老練的士兵並不會把彈匣裝滿。毒螫在阿拉巴斯坦邦軍中相當受到歡迎,並在參與玄普戰爭中奪取兩洋運河的作戰中嶄露頭角獲得驚人優異的評價,玄國士兵也樂於俘虜使用它。毒螫是普雷斯坦士兵之間最受歡迎的武器,由於生產量很少,它經常在基地內失竊。玄普戰爭爆發後,為了供應前線所需,普雷斯坦推出了以全金屬沖壓的簡化型,稱為"鐵蠍"。鐵蠍生產了數萬把,但是由於運輸問題和後勤紙面作業的低效率性,只有很少量真正配發到前線士兵的手中。在玄普戰爭結束後,大量全新、未使用鐵蠍成了戰廢品,被轉賣給南方大陸各國的軍閥用來擴充他們的私人戰爭。



圖檔
槍枝重量:4.2KG
使用彈藥:10mmX25 (10mm Mars)
裝填彈數:20發直彈夾 / 30發直彈夾
循環射速:500rpm
射擊模式:全自動
浦貝爾人對衝鋒槍的興趣比任何國家都晚,這個古老的軍事政權在960年代經歷過數次與央國的邊境衝突才明白單兵自動武器的重要性,央國突擊兵配備衝鋒槍在邊境的交火中,常常打的只有手槍與步槍的浦貝爾士兵措手不及。很快的,在王聯軍事顧問的幫助下,浦貝爾軍隊開發了一款極為簡單的衝鋒槍與之抗衡,這行衝鋒槍被稱為"赫夏",在浦貝爾語的意思是"短劍",確實,它短小精悍的設計能給人造成這樣的印象。赫夏採用長行程與導氣式原理運作,槍機拉柄位於槍身左側,以一根衡桿代替。因為槍身短小,槍口下方延伸出一段長度作為瓦斯氣體導管(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槍管跟槍口)。為能有效散熱採用開膛待機方式,槍機通過機匣左側的拉機柄拉到後方位置卡在拉機柄槽尾端的卡槽內實現保險,但這樣的固定方式不夠安全,常常在意外受到震動時,拉柄會從卡槽中脫出,導致槍機向前運動擊發槍彈發生走火。它使用王聯的10mm子彈而不是用浦貝爾的國產子彈,並使用20發或30發的直式彈夾。它的木托相當堅固,為了減輕重量,槍管被安置於木托上整個暴露出來,槍管前段設有左右各三個散熱孔,沒有防火帽的設計讓這把槍的後座力相當大,在全自動射擊下難以掌握,但悲劇的是,它並沒有半自動模式,幸好它的射速不快,只能靠射手的經驗來彌補穩定性。整體而言,赫夏的性能反應在它的造價跟工時上。

赫夏在964年被配發給浦貝爾軍隊,但它的產量並沒有觀察家們想像中的那麼高,多被配給將王與將軍們的衛隊,以及在950年代新成立的將軍突擊隊。它的評價並不高,設計不良的保險導致走火與開放式槍機在沙塵環境下造成的卡彈故障頻傳,比起步槍跟手槍它更需要花時間去保養。但將軍突擊隊卻對赫夏愛不釋手,因為它能應付突擊隊的需求,在短時間內噴出大量的子彈壓制敵人---如果它不卡彈的話。

_________________
圖檔

Kurfürst von Sien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各國輕火器展覽區
文章發表於 : 2009年 10月 16日, 13:28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0日, 23:35
文章: 683
來自: 帶刀浪人
圖檔
總體重量:595g
火藥裝量:170g
延發時間:7秒
使用國家:漢密斯王國、法蘭妮大公國等
這是王國在924年所開發出來的手榴彈,採用摩擦點火的方式點燃導火索,最後引燃雷管爆炸。這款手榴彈最初是被設計用來給工兵單位使用,屬於爆破型手榴彈,但是在之後逐漸的被一般士兵所使用,最後成了王國三軍最通用的手榴彈。它擁有準確的引爆時間,引信的燃燒時間也是全世界最長,足足有7秒之久,這是因為裝設木柄可以丟很遠因此需要足夠飛行時間的關係,當然它的木柄是可以拆除的,戰爭期間時常可以看到王國士兵將六到七發拆卸的彈體綑綁在一起做成集束手榴彈,爆炸的威力十分驚人。它也擁有許多的功用,包含煙霧彈跟工兵連鎖爆破用,在任何環境下都能正常運作。

這是大戰期間王國軍最常使用的手榴彈,同樣它也被王國的友邦法蘭妮軍所使用。是非常受到王國士兵喜愛的手榴彈,它的知名度幾乎跟皮諾衝鋒槍一樣,任何人看到這型手榴彈都會把它跟王國軍聯想在一起。



圖檔
總體重量:690g
火藥裝量:250g
延發時間:3.2~4.2秒
使用國家:王聯與其衛星國、盟國,浦貝爾將國等
王聯對於手榴彈的開發並不落後,早在雙王戰爭期間王聯士兵就已經在使用裝藥驚人的大型手榴彈,在雙王戰爭結束後的930年,王聯在軍事改革期間也配備了新式的手榴彈。RG-1249(被通稱為"甭貝")同樣繼承了王聯傳統的風格,擁有非常驚人的裝藥量跟重量。甭貝看起來是款偏向於防禦的手榴彈,因為它很重而丟不遠,儘管不少壯碩的王聯士兵還是可以把它扔到三十公尺之外,但是甭貝的重量已經限制住其進攻的用途。它的爆炸範圍約為十五公尺,震撼性十足,是款殺傷力非常強大的手榴彈。

甭貝在942年正式進入王聯軍中服役,它很快的就在966年後對帝國的戰爭中獲得高度的評價,並取得了在各種手榴彈扔擲戰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圖檔
總體重量:310g
火藥裝量:100g
延發時間:5秒
使用國家:梅菲斯特帝國
帝國軍在966大戰爆發後,迅速的改良了先前失敗舊形手榴彈,新型的手榴彈採金屬沖壓製造,以全鋼製造,新式手榴彈的生產速度及快,而且也減輕了重量,但是裝藥量卻比之前多了將近一倍,這是因為彈體改成橢圓球型的關係。它的保險針、保險環跟保險握把都做過了修正,改進了上一代手榴彈易爆跟容易變形的缺陷,成為相當優秀的手榴彈。它有專用的帆布製手榴彈袋(三發裝),手榴彈袋可以套在士兵的皮帶上,攜帶方便。輕便的重量跟適當的爆炸範圍讓這款手榴彈成為帝國軍進攻用的手榴彈,當然它也是可以用來防守,只是在進攻時使用的效果更好。

這款手榴彈在967年後被大量的生產供帝國軍使用,而且從來沒有缺貨過。容易保養、輕巧易於丟擲且威力強悍的特性使得它受到廣大的歡迎,連女性士兵都能輕鬆的使用它。



圖檔
總體重量:600g
火藥裝量:60g
延發時間:約2.5~4秒
使用國家:納東皇國、梅菲斯特帝國
這是帝國早期在950年代左右所使用的手榴彈,它有若干的缺陷,因此在966年大戰爆發之後便被帝國軍淘汰掉了,之後它便被帝國在遠東的盟國納東皇國所採用。這款手榴彈以鐵片作為外殼,不會太輕也不會過重,強壯的人通常可以拋擲到30公尺之外,有效殺傷半徑約為15公尺,但是它的引信延發時間不一定,是個麻煩的問題,而且保險針的設計不夠堅固碰到撞擊容易變形,這是帝國軍淘汰它的主要原因。

這型手榴彈現在主要是被納東軍隊使用,納東軍除了使用向帝國外購來的之外,也使用他們自己本國仿產的版本,基本上兩款性能是相同的,而必須注意的是,仍有部分的帝國軍在使用這型手榴彈,不過絕大多數都是倉庫裡的庫存品。



圖檔
總體重量:771g
火藥裝量:126g
延發時間:約6秒
使用國家:蔓沙尼亞公國
這型手榴彈被稱做"網棍",因為彈體外型的刻痕像是鐵網而得名,網棍是蔓沙尼亞在950年代開發出來的著名反人員手榴彈,它於952年開始配備於蔓沙尼亞軍隊,RGD-33木柄手榴彈裝有大約130克的高爆炸藥,它連接著木柄可以丟很遠。網棍的操作方式特殊,引信一開始是跟彈體分離的(據說這是為了安全),在使用時必須將引信從上方裝入手榴彈後再丟出,而它的重量讓一般的士兵都能夠把它拋至20公尺以上,殺傷範圍據官方的數據能夠達到半徑20公尺,威力似乎頗強。網棍是一種極有效的防禦型手榴彈,內含的高爆炸要將外殼的金屬變為致命的高速飛行破片。

當帝國在967年入侵蔓沙尼亞公國後,網棍便被相當廣泛的使用在各個戰場中,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績。



圖檔
總體重量:450g
火藥裝量:70g
延發時間:約2~6秒
使用國家:甲府
這是甲府在947年開發化的手榴彈,被稱為47式手擲彈。它的使用方法蠻具有特色的,先將手榴彈朝下,拔出保險針,然後敲擊頂端的撞針來點火,此時手榴彈會冒出白煙表示引信已被引燃,這時在迅速的將手榴彈扔向目標。可惜的是甲府那糟糕的軍火工業根本沒辦法保障手榴彈的製造精度,它的引爆時間總是難以拿捏,不是提早爆炸就是過晚才爆炸,有時會被不怕死的敵軍撿起來丟回去。性能可說是十分糟糕,但是47式手榴彈還是持續的生產給甲府軍隊使用。

47式手榴彈唯一的優點是可以被拿來製作成詭雷,尤其是設置在地上的踏板式地雷,效果非常好,而且從沒有失敗過。因此甲府士兵常常說"我們拿著地雷向敵軍進攻",軍火專家也曾說47式手榴彈其實應該拿來當地雷才對。



圖檔
總體重量:635g
火藥裝量:57g
延發時間:約4~4.8秒
使用國家:聯邦
這是聯邦在戰爭期間最出名的手榴彈,它經過相當多次的改良,剛好在964年前趕上戰爭。它因為外型的關係而被戲稱為"鳳梨",外殼有著諸多十字型的刻痕,爆炸時爆炸的破片可以擴散到三十公尺外,基本的殺傷範圍也有十五公尺左右。鳳梨手榴彈最著名的是它的"捕鼠夾"點火裝置,操作時握住保險握把,拔出叉銷,在此時手榴彈的引信都未被點燃,是非常安全的,把叉銷插回去就可以恢復使用前的狀態。而在拔出叉銷丟擲出去後,保險握把會把擊捶彈簧彈開,擊捶會敲擊引信然後爆炸。

有經驗的聯邦士兵大多會用膠帶將鳳梨手榴彈的保險握把連同彈體一起纏住,因為他們知道這個保險握把跟叉銷的設計有點脆弱,若是遭到拉扯或是猛烈的撞擊,很有可能會彈開產生誤爆。

_________________
圖檔

Kurfürst von Sien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各國輕火器展覽區
文章發表於 : 2009年 10月 16日, 18:13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6月 11日, 10:00
文章: 1315
原来设定的央国步枪也实在是太囧了。
怎么也应该给玄武国的大多数陆军装备上汉阳造,给少数部队换发辽十三、中正式吧……
否则实在说不过去了。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各國輕火器展覽區
文章發表於 : 2009年 10月 16日, 18:41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0日, 23:35
文章: 683
來自: 帶刀浪人
勒貝爾很不錯啊,算是名槍呢 :lol:

附庸軍跟地方民兵應該還是用打單發的步槍吧

現在的玄國應該會有購買大量漢密斯兵器或是自產仿品吧,但是不可能全數配發

_________________
圖檔

Kurfürst von Sien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各國輕火器展覽區
文章發表於 : 2009年 10月 17日, 00:15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6月 11日, 10:00
文章: 1315
勒贝尔虽然是名枪,和汉阳造倒也算是一个世代的东西,而且法国人也一直有用到1936年。
但是那毕竟是前双王战争的技术水平了。可玄武国居然在940年代开发出这种东西来换装……玄武国的工程师们一直在闭门造车吗?
建议玄国920年代末开发此种步枪成功并换装主力部队。950年代开始换装更新式步枪(未完全),到玄普战争时期未完成。
还有,“工业力甚至超越苏联”的王联没有搞一点托卡列夫之类的半自动么?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各國輕火器展覽區
文章發表於 : 2009年 10月 17日, 00:34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0日, 23:35
文章: 683
來自: 帶刀浪人
玄國按照原先的設定,不算是個擅長造輕兵器的國家,他們的精力都拿去造船了。

勒貝爾改成在910~920年代使用是OK的,不過玄國應該會讓它服役很長的一段時間,甚至持續使用到玄普戰爭。

950年代玄國的步槍如果真有這玩意,肯定是未完全的,畢竟玄國的常備兵力是世界之冠,裝備的換發、人員訓練跟後勤調整都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到玄普戰爭時都尚未換發完全(不過精銳如海軍陸戰隊跟中央鎮台等部隊應該是已經更新完畢了)。


半自動步槍喔...王聯應該是沒有,有大概也只是沒有量產的試製品吧。王聯是把衝鋒槍當自動步槍在用(對於這點就不用太認真了)

我個人是不希望風硝的半自動步槍太過於氾濫,主要也是因為我個人對栓式步槍的偏好啦,我不想像"顫腸的挖耳雞你養"一樣,人人都拿自動武器對射,整個感覺就是很LOW...

_________________
圖檔

Kurfürst von Sien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各國輕火器展覽區
文章發表於 : 2009年 10月 18日, 19:10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6月 11日, 10:00
文章: 1315
战场挖颗雷就别提了吧……本朝都有人把它改成胶东军区游击队地雷战的故事了。那个东西实在是囧。
我草拟一个流程,希望有所帮助:
玄国在革新之初,主要是购买、仿制汉密斯的步枪,以淘汰之前主要从王联购入的燧发枪、前膛枪一类。
880年左右,玄武国研制成功第一型单发步枪,并迅速换装部队。此后,玄武国开始自行研制新型口径的子弹(7.62mmX62,玄77)和弹仓式步枪。
在当时朝气蓬勃的玄武国军工业看来,既然连铁甲舰和二十生火炮都能研制成功,那么一款步枪又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呢?到了910年,新的步枪很快被研制出来并且大量生产以配发部队了。和它同时进入玄武国陆军兵器库的还有910年型的轻机枪和重机枪。
但是遗憾的是910年式采用了很多草率的设计,以至于遭到了普遍的非议。最终,它在918年就停产了。那款不时卡壳的蹩脚轻机枪甚至更早就退出的部队,只有仿希拉姆的重机枪算是成功装备了全军。
924年,装备玄武国单发步枪的扶南军队在冲突中完败给装备了改进型莫德罗步枪(伪汉阳造?)的曦国军队。玄武国由此感到凭借880年型步枪着实已经落伍。因此不得不翻出910年型步枪进行再设计后以927年型步枪的名义配发部队。但是到930年—931年玄曦战争时期,大多数战时动员的玄武国官兵仍然手持880年型的老式步枪,因此在火力方面吃亏不小。
玄曦战争结束后,玄武国陆军终于普遍接受了927年型步枪,并慢慢让它换装了所有部队。此外,亦开发出其卡宾枪版——932年式骑枪等等。
到了940年代末,927年步枪被认为也已经过时。玄武国因此于950年代,一面小规模购入友好国家先进步枪(如威西尼亚王国的944年型步枪拉曼式),一面启动了新一代轻武器研发工程(同时启动的还有新式轻重机枪、冲锋枪乃至半自动步枪等等)。其成果就是958年研制成功的全新式短步枪。961年,该步枪开始与振武十二年式轻机枪一道换装部队,但是有910年式步枪的教训在前,保守的玄武国军界仍然对这种步枪抱有怀疑态度。一直到玄普战争爆发,新步枪也仅仅装备了少数单位的部队。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各國輕火器展覽區
文章發表於 : 2009年 10月 19日, 17:24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0日, 23:35
文章: 683
來自: 帶刀浪人
根據昨天玄國大神的說法

玄國軍的新式步槍應該是轉輪步槍,大概是柯特造的那種感覺吧...

_________________
圖檔

Kurfürst von Sien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各國輕火器展覽區
文章發表於 : 2009年 10月 20日, 17:30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6月 11日, 10:00
文章: 1315
不适合吧。转轮步枪的几个主要缺点:
1、转轮不适合大量生产、成本高。
2、重量较大。
3、由于结构的关系,不适合瞄准。
第一条和第二条直接与玄武国的国情(1、陆军规模大,常备军达三四百万人。2、人较梅因兰-希菲尔人为瘦弱)相抵触。因此我认为转轮步枪不适合玄武国。而且设定上来说,转轮兵器也是在普雷斯坦比较流行吧。
既然风硝世界反对YY的话,我就这样实话实说了。
同时出于怨念我请求上马伪SVT-40给水师陆勇们……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40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123  下一頁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1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搜尋:
前往 :  
cron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