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勒克赫侯國Fürstentum Selleche
國花:鬱金香
國歌:
「上神恩典」(Grace of Almighty)
「我們航行於七海之中」(We sail in the seven sea)。
首都:馬克倫堡(Macklenburg)
國家格言:生於海藍(Natus In Hyacintho)
代表色:海軍藍
【國旗】旗幟採取漢密斯系國家的規格,以象徵大海的海軍藍取代漢密斯的紅色。中央放置的馮.謝勒克赫的家徽核心是航海用具八分儀,象徵侯爵家過去、現在、未來都毋忘所擁有的一切都來自於大海。
【疆域】原始領域的直接有效統治領域範圍包含謝勒克赫群島(侯爵直轄領)位於地圖東北、本札亨島(Bewachen-漢密斯與「守望」,位於謝勒克赫群島東側)、德雷龐克特群島(Drehpunkt-漢密斯語「支點」,地處灣區正東方與謝勒克赫群島南西南,屬於航空交通中繼點)。
八二二年的血火灣會戰後,耶尼斯坦與謝勒克赫侯國和談會議時確認侯國擁有希爾提卡海灣地區的主權,「南方領土」即由希爾提卡灣區(鐵堡伯爵領、布爾堡伯爵領)與衛斯里特島組成,且獲得博奈爾教領讓渡部分主權而具有事實管領。
【建國者】安東妮.馮.謝勒克赫
Her Excellency The Crown Marquise Antoinette von Sellechberg
「有人稱呼她是冷血的狂人,也有人稱呼她是真正的愛國者。但毋庸置疑的,安東妮,我的母親,是歷代侯爵與達爾頓家族的子弟中,唯一可以稱得上是貴族,甚至是比漢密斯貴族還要更加像是貴族的貴族。」──米海爾三世.安東尼
本名安東妮.愛芬潔琳.蝶恩娜.達爾頓,於八零零年出生於白櫻樹莊園藍廳,米海爾一世與瑪格麗特夫人的女兒與唯一子嗣,十五歲時取代重病的父親以馬克倫堡女伯爵身份攝政。於米海爾一世退位後以十八芳齡繼位為謝勒克赫女侯爵,二十歲時片面宣告否定漢密斯統治權並自行加冕,被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侯國的建國者。不是達爾頓家族的始祖、不是擁有馮.謝勒克赫姓氏的第一人,然而卻是對整個侯國影響最深的人。
她是有著截然不同面相的人物,雖然將共和主義自侯國內連根拔起,卻又在戰爭結束後開始扶持以資產階級的民主。全殲進犯侯國在南方大陸領土的耶尼斯坦軍隊、將在戰爭中有過動搖與觀望的灣區部落斬草除根,大似搜捕屠殺共和國派異議份子等殘酷手段,不惜聲譽地撲殺任何試圖動搖她的統治權的人民,並以首開漢密斯系國家「白色恐怖」風氣之名而被列入史冊之中。
在離開歷史舞台前,她刻意消除了所有能夠透露出自己思路的文件,讓對她有興趣的研究者始終只能夠霧裡看花,無法釐清她的所作所為到底是為了自己、還是真如她所說的「國家至上」。
【國歌】侯國向未建立的侯爵領時期,國歌的概念並不存在於謝勒克赫人的想法之中;由於正式典禮多會選擇於第七日禮拜的禱告後舉行,而侯國十字教祈禱堂慣例上是以首任講堂牧師約翰.蘭西斯譜寫、講述水手蒙上神指派的主保天使引領而渡過海上萬象的聖詩「上神恩典」作為開場白,基於約定成俗,侯爵領的正式典禮便逐漸以這首聖詩作為開場白。
但由於「上神恩典」是以漢密斯語撰寫與演唱,在侯國建立時顯得有些政治立場不甚正確。基於擺脫成為漢密斯屬國的這種印象,安東妮.馮.謝勒克赫戴冠後雖然延續「上神恩典」,但她刻意要求在不以接待外賓為主的侯國對內各式官方場合中演奏表彰水手積極進取的勇氣與征服海洋的雄心壯志,曲風尚較為輕快、採用南梅茵蘭語譜寫而讓平民也能琅琅上口的進行曲「我們航行於七海之中」作為主要演奏的曲目,此兩曲目在835年通過的「禮樂法案」均被承認為國歌。
在目前侯國的全國性活動裡是以「上神恩典」作為開場樂,「我們航行於七海之中」作為禮成樂。
【元首】頭銜全稱「謝勒克赫群島希爾提卡灣區侯爵,博奈爾區主教、蒙海洋與水手主保天使祝祐之赤紅洋及大南洋島嶼保衛者」
謝勒克赫與希爾提卡灣區是前謝勒克赫侯爵領,片面否定漢密斯統治權後,安東妮.馮.謝勒克赫與其繼承者以「戴冠侯爵」(The Crown Marquis/Marquise)自稱,以彰顯國家元首之地位而不同於其他王制國家的同等級貴族,同時以「君亦因有信於民而立,非僅神所意而御」見解,將過往由十字教祈禱堂講堂牧師單獨主持戴冠的傳統改成與侯國君前會議擔任主席的國家法學博士共同主持。
九六七年時元首為佛雷德里克四世。
【語言】官定語言是漢密斯語與南梅茵蘭語(即聯邦語),但日常交談以後者為主。
貴族、中產階級與勞工,都會與鄉間居民,以及外來移民的用字、修詞與談話語氣都會有不同。
【國體】八二零年前名義上領袖為漢密斯王,實際統治謝勒克赫群島的歷代侯爵為實質統治者。片面宣告獨立後不再承認漢密斯王國對於領土有主權,以謝勒克赫侯爵成為國家元首。南方戰爭後被南普雷斯坦四邦共同承認是希爾提卡親王(Amir Syrtica),但歷代侯爵甚少使用此頭銜。
為了讓宣告侯國獨立的宣言獲得民意背書,謝勒克赫女侯爵安東妮招集領內各城市與地方代表集會被認為是議會正式建立的時刻。侯國很早就進入了由資產階級掌權的時代,卻始終在專制到立憲的過渡期裹足不前,但在安東妮閣下執政晚期起,權力便逐步釋放給了議會。
當前政治體制為內閣制,國會分別是由貴族議員組成的上院、以及容許平民直選代議者的下院。現時的國家內閣由下院多數黨或多數黨派聯盟領袖組織,名單經上院覆核後送侯爵簽字生效。
上院由侯爵指定終身議員就任,一位貴族議員代表一個市級或郡級地方行政單位發言,特性是低調與緘默;下院由依據人口與地理位置劃分的選區由國民選出,高調而且為人所知。九二一年的馬克倫堡協議取消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的財產限制,並容許希爾提卡灣區內,所有非謝勒克赫人居多數的城市與邊防軍管區外、由當地部落擁有的區域有權決議不違背侯國整體利益的法律-這套協議在阿爾卡蒂雅對普雷斯坦投降後被宣告時終止,直到普雷斯坦內戰結束。
在避免眾愚政治或暴民政治出現的考量下,除了稅收以外的任何涉及國家整體利益的議題都被規定必須由上下兩院一同處理。政治體制運作是採取絕對的體制內路線,任何過度激烈的改革卻是不被允許的。
【司法】侯國司法體制在世界上較為獨特,採取「推事法庭—郡/市法院—巡迴法院」此三級制,如果與世界其他國家相互比較,第一級的推事法庭最多只能處理懲罰輕微的微型案件。主要的訴訟多於郡/市法院審理,若有不服則只能上訴到巡迴法院,絕大多數案件就於巡迴法院終審。同時,侯國法律在遠西領地被宣告是一體適用,並無任何差別對待。
至於其他共和國家的具備「違憲審查」的最高法院,則因為始終認為民主將成為暴民的安東妮閣下堅持將法律的最終否決權保留、對於民選會議抱持著極其強烈的不信任感以及拒絕承認有任何人地位可以高於己身而不設,改由十五位資深法學博士組成的「君前會議」(Curia Regis)在法律頒布前執行審查,如果君前會議進行辯論後有超過半數之法學博士認定議會法律違反憲章精神,則侯爵將有權俱以廢棄議會通過的法律。但如果侯爵在法案上面簽字,除非議會通過撤銷或是修改法律的決議,否則該法律將持續維持法定效力,任何人都不得拒絕遵行。
雖說如是鐵律經過歷代參與君前會議的法政學者補充與解釋而俱全,但卻不能擺脫侯爵以「最終否決權」行使獨裁的陰影。相關爭議在馬克倫堡協議中,時任侯爵的安德烈閣下同意,往後法學博士的任命「將諮詢議會並對建議採取考量」中告終。
現今,除了重度刑罰(死刑與禁止被告主張人身保護令──即無限期囚禁)、特定刑事犯罪(叛國與顛覆罪、對君上家族行以言語侮辱或是多以用在處理公務員與議員貪瀆的不敬罪等)仍被侯爵保留最終裁定權外,法官裁判不需要呈遞侯爵簽字即可生效。唯判決有疑義的案件在經過君前會議成員多數同意後提請侯爵同意後發回更審。
【貴族】雖然絕大多數的特權均已經被取消,不過侯國仍然保持著貴族體系。但與其他國家的不同之處在於,並沒有榮譽貴族的封贈,且整個貴族體系實際上已經與議會政治融合在一起。
以貴族譜系來說,侯國最高地位的貴族是身為統治者的侯爵本人,因此不會有任何爵位超過這個品級。能夠位居伯爵地位者共有五人,包含等同儲君地位的馬克倫堡伯爵,德雷龐克特伯爵,擁有高級總督(Supreme Governor General)稱號的衛斯里特堡伯爵,各自擁有總督稱號並分別代表灣岸北區的鐵堡伯爵與南區的布爾堡伯爵。
人數相對較多的則是子爵與男爵,前者封地大多是侯國境內人口數較多的市級地方行政單位,後者則代表土地較為廣大的郡級地方行政單位。所有在名義上擁有封地的貴族均為世襲、且為議會上院的當然成員,必須代表其封地的利益發言。
非世襲貴族體系頭銜一律是上院勳爵(Lord of Parliament),為地方行政單位的另外一位代表。產生方式是由地方議會推薦後送侯爵任命,除非有明顯違法的情事或是紀錄,否則侯爵不拒絕指定、任命後若非自行辭卸職務則不予輕易解職。
【政黨】基於自安東妮閣下起的諸代侯爵對民主體制和代議政治抱持著強烈非難、否定與抵觸心理,侯國的政黨政治起步的很晚。即使處於成長過程,也常受到侯爵與上院的抑制與打壓。當前體制的形成約在920年的馬克倫堡協議過後不久才出現雛型,約莫於95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才基本底定。
但這並不表示政黨在侯國境內消失,由於各地方利益政策不同,地方利益取向性的政黨其實不算少數。但這些黨派即使有獲得允許立案,影響力很少能夠跨越行政區,也僅及於地方議會,大多被觀察家分為兩大政黨系統。
當前兩大全國性政黨是保守黨與工黨,以中產階級、商人為主的前者著重於減稅、減少政府干預企業措施、給予公民均等的機會。以勞動者和中下階層為主要支持者的後者則著重於增稅、保障勞工利益與進行財富再分配。由於侯爵強烈干涉全國對外取向性議題的慣例絲毫沒有減弱,因此兩黨的黨綱實際上都是放在國內相關事務上,但是在國防、外交等相關事務上面幾乎沒有任何歧異,最多只是預算分配有所異議。
對於這種情況,謝勒克赫人本身就有著「所謂的兩個政黨,不過是侯爵左右手上面的玩偶罷了」此一苛薄評語。
【人口】接近600萬(九六零年人口普查)
戶籍設置於有效統治範圍內的公民、準公民與平民
漢密斯裔在總人口數中的比例為八成強,主要分佈地帶為謝勒克赫群島、德雷龐克特島、衛斯里特島與灣區都市。早期侯國的民族誌作者會細分成王國系與雷貝馮系,不過在第十世紀的現代大多視為同一族群。但若要探究根源,侯國的貴族階級大多具有王國系的血源,而雷貝馮系則遍佈於公務員體系,服務、金融與造船產業。
比例居次的是灣區耶尼斯坦裔,大多從事侯國的農業與輕工業。傳統上仍舊以部落為中心,但較為西化的年輕一代則逐漸出現在灣岸區的城市內。
排行第三的是特瑞西瓦爾特裔,絕大多數是取道德茵斯堡自由邦、來自內政狀況不穩定的拉斯洛茵侯國。特瑞西瓦爾特裔絕大多數是從外籍志願部隊退役後歸化侯國。除了軍旅外,也是勞工階級的主要構成份子。
【出口】五金零件與各式船舶
【進口】本島或灣區不具備生產能力之原物料
【主要產業】民用船舶製造與修護、三角轉口貿易、客貨航運與金融產業(銀行、海事與船舶保險)
【貨幣】前漢密斯貨幣同盟的成員,故所發行法定貨幣單位名稱定為謝勒克赫帝納。輔幣單位是加里昂,1帝納與100加里昂等值。967年時的兌換比例,9謝勒克赫帝納兌換1聯邦達勒。
加里昂以硬幣形式發行,背面一律雕上侯國特有種的藍色鬱金香,「主保天使賜福與航行者」的梅茵蘭文刻在外環狀區域。由於法典規定加里昂不刻上面額,正面的各類型船舶的大小即代表該枚加里昂的價值。
當前流通的硬幣包含正面有著近海槳帆並用船硬幣(價值為一加里昂)、雙桅三角帆船硬幣(五加里昂)、三桅方形帆船硬幣及與其等值的普雷斯坦輕快船硬幣(十加里昂),以及三者等值的戰列艦硬幣、普雷斯坦巨型帆船硬幣與或是大型央朝帆船硬幣(二十五加里昂)。
謝勒克赫帝納僅發行紙幣,流通款式圖樣包含:正面為安東妮閣下,背面為戰列艦暨侯國海軍旗艦「崔斯坦」(一帝納)、首任財政大臣卡爾.傅利曼爵士與財政部大樓(五帝納)、灣區公牛部落於八二零年時的女酋長蔓鈴公主與希爾提卡海灣(十帝納)、首先探勘灣區的探險隊長傑克.勞爾.達爾頓與由其帶領的十二人騎士隊(二十五帝納)、安德烈一世閣下與議會所在的灰宮則是面額最大的紙鈔(一百帝納)。
【國防】侯國設有陸軍與海軍,日常事務由侯爵委託戰爭部負責管理。一旦宣佈戰爭體制時,侯爵即就任國家統帥,由參謀本部輔佐。
陸軍編制上總共有兩個體系,市民軍團(Citizens Military Corp,CMC)與邊防軍(Border Defense Force,BDF)。
市民軍團為侯國步兵部隊總稱,全部由侯國本土公民組成,成年男女接受密集訓練後全部編入預備役,每年接受軍事教育召集訓練,當侯爵發出動員令後自動向所屬營地報導。指揮機構由陸軍部與民防總部個別負責,當一般戰爭動員狀態發布時,前者為實戰指揮,後者則是主則後方的補給與治安維護。
侯國陸軍常設編制有連、營、團三級。連為基本戰術單位,營為基本編制單位。團則是有著侯國獨有的特殊名稱「郡團」「Shiregiment」,不以市或者郡等地方行政劃分而有差別,是一個城市的兵力總稱,規模端看該市人口,可能規模大道一個師、也有可能小到只有一個團;師則是名義上的單位編制,國防總動員狀態時則統一由參謀總部管轄。邊防軍則以軍事生涯為職業的侯國公民、接受招募的外籍志願者組成,一些不方便以預備役方式存在的部隊,如邊防團(Borderegiment,防守邊境的步兵團,但同時也有司法警察權,可以說是既軍且警的軍事組織)、運輸航空團、裝甲訓練團(編制名目為團,但下僅設戰車訓練營與裝甲車訓練營兩營)、空降團(編制名目為團,但下僅設傘兵營與偵照航空營)等專業部隊都由邊防軍管理。
當一般動員狀態發布,侯國全境即自動進入戒嚴狀態
侯國海軍全數是志願者組成,下設艦隊、陸戰隊與航空隊,編制包含三個艦隊。由於採取海上秩序採取軍警合一體制,因此侯國海軍有別於是其他國家,編制內有著眾多的小型巡察船,另外基於攻勢戰略需要,還有編成一隻棕水艦隊(T戰隊),目的就是在必要時可以直接溯溪而上,攻打耶尼斯坦沿著本塔寧河兩岸的戰略要地。
【情治機關】基於安全考量,侯國所有情治機關資訊不對外公開,唯一的蛛絲馬跡只能夠由經過刪改的非機密預算書中略知一二。
對外情報機關由戰爭部海外檔案局(AOF)與南方領土部經濟情報辦公室(OEI)組成基本上是毋庸置疑,前者不如後者是特別針對南普雷斯坦四邦的活動特別設立而有那麼樣的具有針對性。對內情治機關的組成則分成針對普通公民與準公民的保防與反間諜工作事由財政部國稅總局(DGR)與民防總部調查局(CDIS)、針對職業軍事人員的調查則是由兩個軍種的人事局第二科承擔,以及針對政府機關雇員的反間諜工作的審計廳調查局(AHI)。
【外交】建國史迄今不過一個半世紀的謝勒克赫侯國是一個很特別的國家。
作為漢密斯王國諸侯時期的侯國身處於王國政治核心圈之外,從未聽過他們在王國政壇上有任何的發言;除非觸犯到自己或是旗下民間商團的利益,否則不採取任何立場、不做出任何表態,即使如此,侯國在獨立前就是個可以在經濟與財政上,能夠以崛起不到百年的新秀貴族的身份與富有傳統的世家相互抗衡。在獨立後,也可以靠著厚實的金融實力擠身中等列強之隊伍。而靠著歷時兩年的南方戰爭,侯國的領土實際上是封鎖了南普雷斯坦四大邦國的海岸線,從而得以將對這些邦國的些許發言權備而不用。
國家格言是「穩定中追求進步」,雖然符合著侯國歷來的外交思想,但在革命戰爭時期之後才制定的。本來依附王國的國策,在革命戰爭前夕因為「國家至上」的宣言而產生根本性的變化。安東妮.馮.謝勒克赫證明了她的侯國會不計代價保證她的國家完整,無論是外部的敵人或是內部的反動份子,都是一視同仁的不留情面。
822年血火灣會戰是侯國最後一次對外用兵,從那之後就在也沒有與國外勢力進行武裝對抗,而是專心地開發著南方領地。隨著時間過去,侯國開始藉由自身地理位置而發展出來的商務與金融活動的觸角繼續往世界延伸。
「有人的地方就有賺錢的機會,有賺錢的機會的地方就會有謝勒克赫人」。
這句話固然可以說是謝勒克赫人的自嘲,但也是現實的寫照。
雖說侯國與主要強國都有著正式外交關係與商務往來並不值得意外,但侯國的對外交涉手腕在世界各個非強權國家中玩弄外交手段的箇中好手。美其名曰「靈活」、說難聽點就是「投機」;除了同時保持著與聯邦以及與王國之間的關係與貿易往來,但侯國也試圖維護自己的基調在不偏不倚之間保持著自己的信念、走著自己的道路。964年掀起的大戰,侯國沒有加入王國陣營,也不允許旗下的漢密斯後裔回歸王國,同時卻又堅持給予避入侯國領海的王國潛艇與工作船庇護。即使侯國官方也不諱言,給予王國船艦與人員「人道救援」是在大戰情況未明下的投機行為,至少在難以看出究竟是聯邦還是王國贏得戰爭前,謝勒克赫必須要保持一定的迴旋餘地。
這個局面是直到王國在蘭法茲發動「女王作戰」才結束,依照九六七年第一國是訓令,侯國關閉了在王國的使館,並宣佈不再給予王國海軍任何性質的補給,所有遭到聯邦追擊而避入侯國海域的漢密斯王國潛艇、工作船與船員係數遭到刑事扣留,並且遞解至聯邦以戰犯處理。雖說這破壞了首代戴冠侯爵安東妮訂下的中立不結盟國策,民眾與下議院都認同這是迫於外交壓力的無奈之舉。
這次的外交事件所影響的並不僅只是國家元首的更迭,隨之而來的阿爾卡蒂雅對普雷斯坦有條件降伏,更激起侯國上下的國家安全恐慌症,使得外交政策走向開始趨向較往常更具有-區域整合性,以及侵略性:促成拉絲洛因侯國與南方大陸的三個漢密斯系國家協助南普雷斯坦諸邦獨立(後促成親聯邦的「南方大陸自由貿易同盟」的成立)、介入斡旋亞納利斯坦與德茵斯堡的邊界紛爭等等。而這股情緒的最高峰則是出現在漢密斯與亞斯蘭多合眾國的戰爭中,侯國與漢密斯之間幾乎是沒有正式簽約的軍事同盟。特別是從這場戰爭後披露的文件顯示,雙元首曾訓令內閣首相與戰爭部,「一旦漢密斯戰局不利,必須立即啟動戰爭動員;若漢密斯承認敗北,將立即宣佈與亞斯蘭多進入全面性戰爭狀態,並要求在旁的軍事觀察部隊立刻發動攻擊」等秘密訓令可知。
【國力評比】謝勒克赫侯國的星等預定&申覆如下:
工業(平均值)
★☆☆☆☆手工業
冶金(對外採購)
☆☆☆☆☆石器時代
化學(沒有發展)
☆☆☆☆☆煉丹
物理(平均,僅只單獨注重氣象學)
☆☆☆☆☆四大元素說
航空(有水上戰鬥與飛行艇機製造能力)
★★☆☆☆單發戰鬥機
造船
★★☆☆☆巡洋艦
車輛(平均值)
★☆☆☆☆只能維修
軍火(授權生產)
★☆☆☆☆步槍
民生(本島基本可以到三,海灣區平均就落到一,就採平均的二,不過我稍微配的高一點)
★★☆☆☆貧窮落後吃得飽、部份有國民教育﹝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