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勢主義-Offensivism

攻勢主義社團專屬論壇
現在的時間是 2024年 3月 29日, 06:27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5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主題 :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
文章發表於 : 2014年 8月 25日, 06:10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0-前言)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我原本以為之前丟出來的兩個懶人包算是簡單的解釋了一下回教世界與以巴問題的一些根本矛盾所在,但最近看到了一個很天才的臉書專頁後,深刻的覺悟到這世上還是有很多理盲,每天在用超乎我想像的速度傳播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蠱惑更多不明究理的網民跟著起鬨吶喊。

所以我決定做一個解釋中東各方勢力糾葛複雜關係的懶人包,以免有的人真的相信這世界上所有的恐怖份子都是美帝國主義宣傳醜化下的犧牲者。雖然這個問題很複雜但旨在懶人,所以我也只好盡可能化繁為簡的解說。

圖檔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圖。

http://www.slate.com/blogs/the_world_/2014/07/17/the_middle_east_friendship_chart.html
這是2014年七月石板雜誌(SlateMagazine)資深記者製作的中東勢力交友(與樹敵)關係圖。為了讓大家搞清楚,所以我把各勢力的名稱也翻譯成了中文。

由左至右由上而下:蓋達、埃及、哈馬斯、真主黨、伊朗、伊拉克、伊斯蘭國(ISIS)、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土耳其、美國。

這些國家與勢力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跟某些勢力關係好關係差,我都會在接下來的詳解部份說明清楚。懶得看各章詳解的人直接翻到最後看結論就好,雖然我承認我的結論可能有些偏頗。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1-蓋達篇)
【蓋達組織】(活動區域/勢力範圍:遍及全球)(遜尼派)

蓋達(Al-Qaida),又稱基地組織或開打組織。他的前身是在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後,回教世界伊斯蘭諸國組織起來支援阿富汗對抗共產主義無神論的義勇軍,也就是塔利班(神學士)。當時是冷戰狀態,所以美國透過CIA給予塔利班資金上的支持,同時中國也因為珍寶島事件、中越戰爭導致的中蘇關係惡化,而給予塔利班武裝、訓練上的支持。

塔利班在對蘇聯的游擊戰中得到大量外國援助,累積起實戰經驗成為阿富汗第一大的軍閥並掌控中央政府,但蘇聯瓦解冷戰結束後來自美、中列強的支援就跟著停止。取而代之的是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資金援助,如同伊朗會支援真主黨、伊拉克支援PLO一樣,在阿拉伯國家中花錢養一個武裝派系充當自己的打手兼小弟,是相當常套的一種戰略手段。

不過,塔利班政府的行動開始走向偏激,包括89年阿富汗戰爭末期成立了以”世界伊斯蘭革命”為宗旨的蓋達組織。蓋達組織的目標是驅逐歐美蘇帝國主義在中東的統治,而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所以必須先推翻”受歐美蘇帝國主義遙控的傀儡政權”,也就是沙烏地阿拉伯、約旦、土耳其、埃及等世俗派的阿拉伯諸國現政府,成立”伊斯蘭教國政權”。

這導致了塔利班、蓋達與阿拉伯諸國間關係的急速惡化,同時塔利班政府以爆破巴米楊佛像、迫害國內非穆斯林的極端教義派政策更引發了國際的譴責,其立場迅速遭到了孤立。

在2001年911事件前夕,塔利班暗殺了阿富汗第二大軍閥北方聯盟的總帥馬肅德,隨即炸垮世貿雙子塔,美國開始發動反恐戰爭。

結果在美軍侵入阿富汗後三個月內塔利班政府就遭到摧毀,蓋達組織不得不化整為零,潛伏到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等地,並遭到美軍和阿拉伯諸國在地軍隊的攻勦,導致其元氣大傷。2011年蓋達領袖賓拉登遭美軍殺害,更使得蓋達的威信和影響力直線下墜,在此一動搖的狀態下,蓋達內部出現了妥協派與極端派的路線之爭。

妥協派認為,為了避免蓋達的覆滅,有必要修改目前”同所有歐美帝國主義及其附庸”鬥爭的政策,而有需要爭取這些帝國主義附庸───也就是阿拉伯諸國現有的政府支持以得到資金、武裝的援助。

另一方面,極端派則堅持應該要先推翻這些”歐美帝國主義傀儡政權”的絕不退讓路線,並且最後在無法同妥協派取得共識的情況下宣布出走。這些出走的極端派,就是現今的ISIS。

蓋達與埃及的關係:
蓋達組織視埃及軍政府為美帝國主義傀儡政權,因此支援穆斯林兄弟會等恐怖組織多次攻擊埃及軍政府,甚至嘗試在阿拉伯之春後的混亂從民主派手中奪取政府領導權但未能成功。在這之後埃及軍政府復辟再上台,自然是將蓋達與穆斯林兄弟會視為死敵。

蓋達與哈馬斯的關係:
蓋達組織雖然曾經與哈馬斯有共同的敵人───以色列,而且教派同屬遜尼系,但是兩個組織的政治目標卻大為不同。哈馬斯的目標是在加薩地區建立一個世俗的獨立巴勒斯坦國並消滅以色列,但是蓋達組織卻反對世俗政權而堅持建立伊斯蘭教國。政治上的分岐導致最終兩個組織還是分道揚鑣,未能更進一步的聯盟。

蓋達與真主黨的關係:
與哈馬斯相同,雖然敵人一樣是以色列,但是什葉派的黎巴嫩真主黨無法接受與遜尼派的蓋達組織站在聯合陣線這樣的關係。而且黎巴嫩真主黨正在逐漸解除武裝循民主選舉管道,在黎巴嫩國會內同基督教政黨組織聯合政府的方式掌握政權,從在野黨變成執政黨後,黎巴嫩真主黨也傾向溫和政策並與以色列妥協修復關係,隨後敘利亞內戰的爆發,令真主黨人很快就認識到蓋達與ISIS最終仍然是他們的敵人而非盟友。

蓋達與伊朗的關係:
蓋達與伊朗分屬遜尼與什葉這兩教派本來關係就不好,本來雖然有反美此一共同的敵人而且互不侵犯,但是敘利亞內戰嚴重的損害了蓋達與伊朗間的默契。

蓋達與伊拉克的關係:
現在的伊拉克是美國支持下成立的新政府,因此是蓋達的主要敵人。

蓋達與ISIS的關係:
ISIS作為從蓋達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的子組織,接收奪取了相當多原蓋達的資源,對蓋達而言是有力的競爭者和威脅。蓋達發言人已經明確表示過同ISIS徹底決裂,往後應該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蓋達與以色列的關係:
天敵。大概是像鋼彈UC派與種鋼派那樣的矛盾吧。

蓋達與巴勒斯坦的關係:
蓋達組織曾經公開宣稱巴勒斯坦現總統馬穆德阿拔斯是”賣國的美帝主義走狗伊斯蘭教敵”,而且鼓勵全天下穆斯林應該共而誅之。很難說是感情好的狀態。

蓋達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
雖然曾經是主要的金主…但是沙烏地阿拉伯不可能接受蓋達與ISIS這種”推翻美帝國主義傀儡現政權”的主張。特別是葉門、索馬利亞的極端份子活動,迫使沙烏地阿拉伯在這方面必須變臉與自己以前養的走狗對決。

蓋達與敘利亞的關係:
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在內戰中最主要的對手就是蓋達裡分裂出來的極端份子ISIS軍。關係不會好。

蓋達與土耳其的關係:
因為土耳其是世俗政府,所以蓋達也是死嗑土耳其好一陣子了。儘管土耳其相當的反對以色列但仍然傾向支持真主黨與哈馬斯等較溫和的組織,而非對自己有威脅的蓋達&ISIS。

蓋達與美國的關係:
雖然曾經是師徒,但現在是天敵。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2-哈馬斯篇)
【哈馬斯】(活動區域/勢力範圍:加薩走廊)(遜尼派)

哈馬斯為HAMAS,伊斯蘭抵抗運動的阿拉伯語縮寫頭文字之發音。他的前身是發源自埃及的一個伊斯蘭教派穆斯林兄弟會(以下簡稱穆兄會),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的援助,因此在巴勒斯坦人中產生了一批主張應該效法穆兄會的組織章程,以建立巴勒斯坦人獨立國家的活動家。

然而,穆斯林兄弟會向來主張以伊斯蘭教成為國教、創立奉行可蘭經為一切日常生活與政治指導核心的政教合一伊斯蘭教國政體,主張應以堅決的信仰不計一切代價的解決阿拉伯世界內外問題,因此在大多數阿拉伯國家被列為反政府的顛覆團體而遭到取締。效法穆兄會政策的哈馬斯也追隨其腳步,推出了以反以色列為主要訴求,並以消滅以色列國重新奪回巴勒斯坦人純淨的巴勒斯坦為號召展開的激進綱領。

大體來說哈馬斯的政策主張可以簡單條列如下:
1.不承認以色列為國家並拒絕與其進行任何形式的談判。
2.以武力收復巴勒斯坦(以色列)、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
3.建立巴勒斯坦民族的伊斯蘭教國。

毫無後顧之憂地哈馬斯採取對以色列強硬政策的主張成功贏得了渴望復仇的巴勒斯坦民眾支持,很快使哈馬斯成為相當有人氣的政黨。

…但這些主張,對於在大衛營協議後改走務實外交路線,一面爭取國際支持援助,致力於同以色列達成和平協定且以爭取有條件自治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而言,實在是相當扯後腿傷腦筋的麻煩製造者。由於擔憂哈馬斯的壯大,因此法塔赫企圖採取作票手段確保政權之事曝露,結果反而使得哈馬斯在2006年大選贏得了更多選票成為巴勒斯坦第一大黨。然而,由於哈馬斯缺乏實際執政經驗的內閣成員和人才,再加上多數西方國家視哈馬斯為恐怖組織、所以停止對根本缺乏自給自足經濟能力的巴勒斯坦而言至關重大的人道糧食援助,因此哈馬斯還是不得不與法塔赫暫時共組執政聯盟。

然而,這個哈馬斯-法塔赫聯合政府僅維持了一年的時間就宣告破局。在這一年期間裡哈馬斯成功透過外交談判的得到了伊朗、敘利亞的承認和支援後,而認為在伊斯蘭世界支持下無需再獲得來自西方世界與聯合國的援助,於是宣布重組一個純哈馬斯的內閣來排除法塔赫的勢力,法塔赫則宣布巴勒斯坦進入緊急狀態(戒嚴戡亂)的狀態來與哈馬斯對抗,結果是在2007年的加薩內戰中敗給了哈馬斯,在哈馬斯以武力排除了主和派的法塔赫以後,便開始對以色列發射火箭進行攻擊以兌現競選支票。此一結果是招來了2008年以色列軍武力入侵加薩的大規模報復反擊,導致哈馬斯高層幹部大量被以色列軍轟炸炸死而不得不進行停戰。

元氣大傷的哈馬斯在對以報復受挫後,在埃及的仲介下於2011年與法塔赫嘗試和解結束巴勒斯坦內戰,但就在這時,以利比亞的格達費被推翻為首,導致整個阿拉伯世界政治大風吹的阿拉伯之春風潮到來。埃及軍政府倒台使得哈馬斯得到了穆兄會主導的埃及新政府撐腰而立場更加穩固,但此一樂觀情勢使哈馬斯高層作出了致命的誤判。

即使敘利亞、伊朗是從軍事、經濟上支持哈馬斯的堅定後盾盟友,但是哈馬斯仍舊是與其母組織的穆兄會同樣屬於遜尼派,且支持伊斯蘭政教合一主義,與世俗主義且屬於什葉派的敘利亞、伊朗有所矛盾。因此在阿拉伯之春漫延到敘利亞並導致敘利亞內戰爆發後,哈馬斯選擇背叛了舊愛敘利亞,投向新歡埃及穆兄會的懷抱並發表了反敘利亞總統阿薩德之宣言,並支援敘利亞自由軍。由於哈馬斯對敘利亞翻臉的行動,伊朗也迅速警覺到哈馬斯的敵意而與之斷絕關係。

就算喪失了敘利亞、伊朗的支持,如果能得到埃及支援的話,相信哈馬斯還是可以仰仗著這個中東世界數一數二強國的撐腰,而放心的展開對以色列強硬政策維持民眾擁戴吧。於是哈馬斯開始毫無後顧之憂的,再度重啟了對以色列的火箭、迫擊砲攻擊。但問題是恰巧從這時起,埃及穆兄會組織的新政府由於無法收拾埃及國內的混亂情勢,對政經混亂感到憂心的民意轉向支持軍政府,而在2013年7月的埃及政變中由軍政府推翻了埃及穆兄會政權復辟。

埃及軍政府重新上台對緊抱穆兄會大腿的哈馬斯而言可說是天打雷劈的重擊,由於埃及軍政府將哈馬斯視作其政敵穆兄會的小弟,原先的盟友一夕間變成敵人,埃及軍政府拆毀了過去哈馬斯從加薩通往埃及邊界的密道,並為了防止哈馬斯盜取埃及邊防軍的軍火庫而封鎖邊界,並切斷了一切埃及對巴勒斯坦的援助。

哈馬斯慌亂的嘗試跟過去的老合作對象敘利亞接洽,但是擊潰了敘利亞反政府軍,並且逐步將ISIS部隊逐出海岸線逐往敘利亞內陸的阿薩德政權已經無法再信任這個曾經只因為教派不同就站到自己對立面的牆頭草而宣布斷絕關係。

就在此一叫天不應喚地不靈的絕境中,以色列由於三名少年被集體綁架撕票事件而獲得了武裝入侵巴勒斯坦報復的口實───而在黎巴嫩真主黨已經對以達成有條件和解、埃及新政府支持以色列共同攜手圍堵巴勒斯坦,使以色列備齊一切好牌無後顧之憂的絕望情勢下,四面楚歌的哈馬斯在2014年夏天面對他們創立以來最嚴酷的挑戰。

哈馬斯與埃及的關係:
天敵。由於哈馬斯支持埃及穆兄會的前政府,對埃及軍政府而言哈馬斯就等於穆兄會,是必須消滅的反政府叛亂集團,因此埃及軍隊在本回的以巴衝突中很可能成為壓垮哈馬斯的最後一根稻草。

哈馬斯與真主黨的關係:
雖然有著以色列這個共同敵人,也曾經一同接受敘利亞軍事顧問的支援與訓練,有著一同併肩戰鬥的革命情感───但是由於哈馬斯選擇同真主黨最大的盟友敘利亞分道揚鑣,因此真主黨也對哈馬斯別過臉去不再提供任何的支持。

哈馬斯與伊朗的關係:
由於在敘利亞內戰中選錯對話沒插好flag,所以哈馬斯已經無法繼續攻略伊朗學姐了。試著讀檔或改玩別的路線吧。

哈馬斯與ISIS的關係:
ISIS近日來不斷在加薩地區招兵買馬,但擔憂本來就很糟的局勢繼續惡化下去甚至讓別人誤會自己跟中東神坦王ISIS是一國的,所以哈馬斯的發言人公開表示”希望年輕人待在家中不要外出特別是到敘利亞”。

哈馬斯與以色列的關係:
黨綱上都說過了要推以色列下海的,怎麼想也很難做朋友。

哈馬斯跟巴解/法塔赫的關係:
政敵。特別是巴解/法塔赫有埃及軍政府和歐美的支持,所以令人嫉妒。儘管如此,哈馬斯仍然繼續嘗試把法塔赫拉回來組織新的聯合政府以嘗試爭取西方的支持。

哈馬斯跟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
雖然傳統上來說沙烏地王公一直是巴解與哈馬斯乃至真主黨這些反以色列集團的大金主…但因為穆斯林兄弟會也有打算在阿拉伯之春中顛覆沙烏地家統治創建伊斯蘭共和國的計畫,所以沙烏地宣布穆兄會是恐怖組織且切斷了對哈馬斯的支援。

哈馬斯跟敘利亞的關係:
想回去找已經被甩過一次的男朋友復合的八點檔連續劇女主角。建議還是讀檔重玩吧。

哈馬斯跟土耳其的關係:
還挺麻吉的,雖然土耳其對巴勒斯坦提供不了什麼幫助。

哈馬斯跟美國的關係:
美國認定哈馬斯是恐怖份子所以不考慮與之交涉。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3-真主黨篇)
【真主黨】(活動區域/勢力範圍:黎巴嫩南部)(什葉派)

由於1970年九月約旦內戰爆發,意圖顛覆約旦王政的陰謀敗露後PLO與巴勒斯坦人遭到強制驅逐出境,在那之後大量的巴勒斯坦人湧入了黎巴嫩南部,並和黎巴嫩本地人發生了爭水搶地等衝突而逐漸關係惡化,終於導致了黎巴嫩基督教右翼結社長槍黨、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間爆發的黎巴嫩內戰。黎巴嫩內戰由於以色列支持黎巴嫩政府、敘利亞支持巴勒斯坦人叛軍的介入而長期膠著化後,於1982年有一批信奉伊朗荷梅尼什葉派教義的伊斯蘭革命份子,鼓動南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難民組成真主黨,以推翻現有政府驅逐以色列駐黎巴嫩干涉部隊,支持敘利亞打贏黎巴嫩內戰並藉此建立伊斯蘭共和國的宗旨。

起初真主黨如同錫安主義者、PLO一樣是個實施超激進恐怖攻擊打響了名聲的暴力集團,包括自殺卡車攻擊美軍駐貝魯特維和部隊的軍營、爆破美國駐貝魯特大使館等等,甚至是襲擊聯合國部隊綁票官兵等無法無天行為而成為了國際公認的恐怖組織。然而,隨著荷梅尼的去世,伊朗宗教狂熱結束而重回世俗化路線,無限制的伊斯蘭革命輸出政策停止而導致真主黨無力再繼續維持這種無限制的恐怖攻擊。而且儘管在國際壓力下以色列駐軍從黎巴嫩被逼退,但敘利亞軍卻違反協議武裝佔據黎巴嫩多年實施軍事高壓統治,事實上變成了黎巴嫩遭到敘利亞侵佔的狀況。

改變了敘利亞軍管的契機是2005年黎巴嫩總理遭刺殺為契機,引起了黎巴嫩民眾憤怒要求敘利亞軍給個公道結束軍事佔領的雪松革命,到最後演變成敘利亞軍在國際壓力下結束對黎巴嫩的軍管統治而撤退。由於擔憂政局在雪松革命後演變成基督教政黨重新控制貝魯特中央政府的局面,所以真主黨開始對以色列發動一連串恐怖攻擊而導致了以色列大規模入侵報復嘗試引起國際注意,這就是2006年的以黎衝突。以黎衝突最後雖然以色列受國際譴責而撤軍,但元氣大傷的真主黨也稱不上討到了多少好處。

同時由於黎巴嫩內戰的長期化,慘烈的種族淨化與宗教屠殺,導致多達千萬人的黎巴嫩基督徒難民逃往海外,這意外的發展使得原本僅佔黎巴嫩人口約10%不到的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不知不覺間成為黎巴嫩約五成人口的多數民族。在意識到自己其實不必發動恐怖攻擊而能用更有利且不會被以色列報復的手段───民主選舉贏得政權的真主黨遂開始減少武裝活動,開辦學校、醫院並建設電視台與廣播局,以厚植民心的宣傳成功的贏得了南黎伊斯蘭教信徒的支持。此後真主黨仍然持續嘗試與敘利亞建立軍事同盟關係而與執政的基督教馬龍派意見不和,而在2008年發生了小規模的內戰───內戰結果最後以基督教政府的讓步與真主黨放下武器和解並組織聯合內閣,以讓出三分之一的內閣官員為條件,於是真主黨遂成為了”三月八日”執政聯盟的一份子而成為執政黨之一,可說是終於修成正果從恐怖份子身份洗白贏得了合法政權。

轉型成為黎巴嫩執政聯盟的成員後真主黨的激進成份逐漸消失,雖然口頭上仍對以色列強硬但實際上已經逐步修正方針為”對以保守親敘利亞”的務實路線,並以修復國內受戰災破壞的基礎建設為目標展開了各式各樣的公益活動,同時展開了國內油田的探測開挖工作而逐漸使在內戰中受重創的經濟走向正軌。

但就在這個時間點,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震撼使的中東各國被迫要在支持革命或堅決鎮壓的兩個陣營上選邊站。親敘利亞的三月八日聯盟最終選擇了支持阿薩德政府鎮壓敘利亞自由軍與遜尼派極端伊斯蘭份子───也就是蓋達、ISIS組成的敘利亞叛軍,成為了執政勢力的真主黨終究也決意選擇穩定的秩序而非混沌的變天,而派兵支持老盟友兼師傅的敘利亞渡過難關。至於這個決定究竟是會對真主黨帶來勝利或是沉重代價?這還需要時間的證明。

真主黨與埃及的關係:
埃及軍政府視真主黨為恐怖份子。不過、由於真主黨選邊站到現體制維持派的緣故所以未來這個評價有修正的可能性。

真主黨與伊朗的關係:
既是同樣信仰什葉派的教友,同時由於創建肇起就受伊朗何梅尼思想的指導與物資援助所致,直到今天真主黨都仍然視伊朗為他的精神導師而加以崇拜。也因為這樣的理由,在何梅尼死後伊朗走向正常開化國家的世俗化進程下,真主黨也很快搖身一變從宗教極端恐怖份子轉職成合法民主政黨,毫無轉換障礙。

真主黨與伊拉克的關係:
由於現在的伊拉克政府是什葉派執政,所以真主黨與伊拉克的關係從一開始就有不錯的加分,同時再加上伊拉克支持敘利亞鎮壓叛軍=是ISIS的敵人,所以伊拉克政府也積極促進與黎巴嫩當局這個敵人之敵人的合作關係。

真主黨與敘利亞的關係:
在黎巴嫩內戰時期,敘利亞是真主黨的最大助力,也是面對以色列壓倒性軍事能力時仍唯一能成為後盾的可靠大哥、親密戰友。因此真主黨決定選擇與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站在同一陣線對抗ISIS。

真主黨與ISIS的關係:
朋友的敵人、因此是敵人。除此之外什葉派跟遜尼派的信仰差異也是一個因素。

真主黨與以色列的關係:
雖然曾經是主要的敵人,但現在由於真主黨被納入黎巴嫩執政聯盟的團隊下組織聯合政府,縱使真主黨握有決議否決權卻也不可能跨過三八聯盟裡其他基督教、猶太教政黨獨斷行事,因此他的行動受到政治制約而無法對以色列再採取過激的動作。同時以色列將主要注意力轉向解決哈馬斯問題,真主黨則得面對強敵ISIS,雙方在不希望後院起火的共同思維下,以色列與真主黨的關係緩慢的修復中。

真主黨與巴勒斯坦的關係:
哈馬斯在敘利亞內戰中選擇支持反阿薩德派而導致真主黨同巴勒斯坦的關係決裂,真主黨也曾公開批評過巴勒斯坦的決斷是”短視近利”。

真主黨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
真主黨支持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模式的伊斯蘭革命輸出理念,因而遭沙烏地阿拉伯認定為反政府恐怖份子。

真主黨與土耳其的關係:
雖然土耳其是少數願意支援真主黨且不把他們看作恐怖份子的回教世俗共和國,但土耳其在敘利亞內戰中反對阿薩德政權的立場導致真主黨跟土耳其的關係有些尷尬。

真主黨與美國的關係:
因為曾經炸死好幾百名美國子弟兵的關係,美國直到今天都還是認定真主黨是恐怖份子。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4-ISIS篇)
【ISIS】(活動區域/勢力範圍:敘利亞東部、伊拉克北部)(遜尼派)

ISIS意為伊拉克與敘利亞伊斯蘭國之縮寫,先前也曾有ISIL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等異名,但所指是同一組織。

如蓋達篇中所述,ISIS為蓋達組織中出走的激進派所脫胎換骨而成,與阿富汗、巴基斯坦方面的蓋達溫和派不同,這些伊拉克境內的蓋達戰士反對同回教世界的親美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合作並接受其支援,同時甚至也反對與異端叛教的什葉派國家合作,例如雖然反美但屬於什葉派的伊朗與敘利亞,而認為應該以武力推動伊斯蘭世界總革命以驅逐歐美帝國主義,審判並制裁什葉異端,消滅阿拉伯世俗政權,以建設伊斯蘭政教合一國度,並奪回阿拔斯帝國時代的領土重回中世紀的阿拉伯輝煌狀態。

由於ISIS以極其暴力的行徑,包括毫不留情的爆破什葉派清真寺、虐殺異教徒老弱婦孺、進行種族清洗、使用生化武器與大規模的強姦、毒品買賣等暴行確保勢力,導致蓋達視該集團為毒蛇猛獸,為免遭其拖累影響形象而宣布與ISIS斷絕關係。

這是一個在最近幾年起才急速竄起的組織,ISIS與蓋達在分裂前共享同樣的發展前史,即使起初在伊拉克北部反抗美軍與伊拉克政府的游擊戰並不成功,但在同蓋達分道揚鑣後搭上阿拉伯之春的順風車,成功的透過網路社交媒體的力量號召起大量阿拉伯各地失業青年確保了大規模兵源,並在敘利亞內戰中成為反阿薩德政府軍的主要實力派。

然而,ISIS在敘利亞內戰中逐漸暴露出他們在伊拉克時期的暴行本色,包括在敘利亞境內進行宗教審判與種族清洗等,而遭到敘利亞民主派、反現政權派的自由反抗軍指責,於是敘利亞反抗軍內部發生了大規模的內鬨。這次內鬨導致敘利亞阿薩德政府軍成功的站穩腳步,並將叛軍驅逐出阿勒頗逐往敘利亞內陸,敘利亞民主自由派在前有政府軍後有ISIS的夾殺下迅速崩潰泡沫化,ISIS接收了其殘留下來的兵員、勢力範圍,並為了避開敘利亞政府軍追勦的鋒芒而退往伊拉克北部。

恰巧美國歐巴馬政權因為急於從伊拉克戰爭的泥沼中脫身而開始推動伊拉克撤軍計畫,將美軍主力部隊撤離伊拉克,並將坦克、直昇機、火砲等重裝備留下交給伊拉克政府軍使用。此時伊拉克政府由於什葉派總理馬利基的獨裁專政,他獨善什葉派將政府一手操弄的施政而受到伊拉克北部遜尼派百姓的厭惡,而使得北伊拉克地區迅速落入了ISIS武力的控制下。

伊拉克政府軍雖然嘗試組織討伐部隊擊退ISIS,但是由於士氣低落、經驗也嚴重不足,面對在敘利亞內戰期間累積了豐富經驗的ISIS部隊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北伊拉克的大城摩蘇爾淪陷,政府軍的武器庫遭到ISIS繳獲,大量美軍新銳裝備因此落入ISIS手中,使其實力大增。在伊拉克北部繳獲豐富武器彈藥,並透過襲擊銀行、滅絕異教徒等手段確保了資金後,ISIS總帥阿布•阿卜杜拉•拉希德•巴格達迪宣布加冕為伊斯蘭教世界的政教指導者哈里發(可以理解為皇帝、教皇),並改國號為IS大伊斯蘭國,以雄厚的戰力、資金開始南下進攻伊拉克並反擊敘利亞阿薩德政府軍。

儘管在廣大遜尼派群眾的支持下,IS有如死靈法師加持的混沌軍團一般滾雪球迅速增進實力,但是IS的快速竄起引發了周遭所有國家、勢力的危機感,其堪稱空前驚人的殘酷政策激起了世俗國家、王政國家、什葉派伊斯蘭國家、少數民族如庫德族、現政權利益集團如真主黨等所有阿拉伯勢力的反對,面對著阿拉伯世界百年來可能是最團結一致的反IS陣線,”重建哈里發阿拉伯世界帝國”的野望究竟會不會實現呢。

ISIS與蓋達的關係:
如前所述,蓋達認為ISIS過於殘暴,而ISIS認為蓋達過於溫和而雙方分道揚鑣。但對於蓋達而言ISIS也是它最有力的競爭者,ISIS的掘起可能意味著許多蓋達支持者將被其吸走而導致蓋達泡沫邊緣化,就這點來講可說是使蓋達陷入存亡危機的強敵。

ISIS與埃及的關係:
ISIS視埃及軍政府為美帝國主義在中東的打手而在開羅、西奈半島發動了多次恐怖攻擊,包括殺害埃及士兵強奪彈藥庫等等的恐怖行動層出不窮。同樣的,埃及軍政府也將此一敵對勢力視作恐怖組織而加以強力取締。

ISIS與伊拉克的關係:
對於在美國羽翼下被呵護了好幾年的伊拉克政府而言他們這下可真的是惹上大麻煩了,ISIS堪稱伊拉克新政府樹立以來最可怕而且殺人不眨眼的魔王級對手,伊拉克政要迅速清醒過來並將專橫的馬里基總理攆下台,組織新政府改革體制準備要面對ISIS的挑戰。而對ISIS而言,伊拉克不過就是復興大阿拉伯帝國夢的第一塊踏腳板,必先除之而後快。

ISIS與伊朗的關係:
伊朗是什葉派而ISIS是遜尼派,這句話就夠說明一切了。ISIS的立場基本上就是,攻受配對不可逆,伊朗必須死。

ISIS與以色列的關係:
與其他中東勢力一樣,以色列是大伊斯蘭國版圖上的一塊擋路石,但ISIS目前的重心還是放在消滅伊拉克與敘利亞現政府而暫時沒有跟以色列正面衝突。然而,近日的消息指出以色列摩薩德正在暗中支援慘遭ISIS粉碎的敘利亞民主派反抗軍重建軍力。對於以色列而言雖然不想支援敵人敘利亞對抗ISIS,但至少也不可能放任ISIS就這樣擴大勢力吧。

ISIS與巴勒斯坦的關係:
在ISIS未來的建國大綱中,並沒有打算留下一個巴勒斯坦獨立國家的生存空間。

ISIS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
根據ISIS發言人的說法,阿拉伯世界會軟弱不振是因為”伊斯蘭世界崇拜偶像、缺乏信仰、迷信異端教義失去方向”的結果,而此一偏差的禍首正是控制聖地麥加、麥地那的沙烏地阿拉伯───卡巴天房的崇拜正是這種偶像迷信的體現,因此ISIS揚言要摧毀一切聖墓聖地聖遺物,粉碎偶像崇拜主義回歸最基本的穆斯林信仰,他們也的確在佔領地用C4這麼做了。沙烏地家應該不會很樂見朝聖旅遊團停辦吧。

ISIS與敘利亞的關係:
敘利亞的阿薩德政府軍堪稱與ISIS作戰最久的一股勢力,甚至可以說ISIS就是茁壯成長於阿拉伯之春中對抗敘利亞的戰火裡。2013年敘利亞政府軍雖然一度贏得了優勢並將ISIS驅逐至敘利亞邊境,但在轉入伊拉克境內並且繳獲大量武器裝備使戰力加倍成長後,2014年夏起ISIS對敘利亞西部發動了兇猛的反擊。敘利亞政府在黎巴嫩真主黨盟軍的併肩支持下努力維持戰線,並且在取得了伊拉克政府的同意後,近日來也開始派遣敘利亞空軍飛機進入伊拉克上空展開對ISIS佔領區的轟炸。

ISIS與土耳其的關係:
這個基本教義派極端組織基本上徹底否定了土耳其模式的世俗伊斯蘭政府模式,並且監禁、殺害了大量伊拉克境內的土耳其人,這些駭人聽聞的暴行導致土耳其政府改變數十年來圍勦邊境庫德族叛軍的態度,以及反對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的立場───可以說土耳其政府為了防堵ISIS的滲透侵略,而開始有意給予庫德族有條件自治,以交換讓他們成為邊界對抗ISIS勢力的緩衝帶吧。

ISIS與美國的關係:
儘管歐巴馬上任以來美國一直很自制的嘗試迴避所有可能讓他們再度陷入另一場新戰爭泥沼的困境,包括利比亞、敘利亞與烏克蘭…但是ISIS的壯大終於使得美國再也無法坐視危機的升級而開始了對ISIS的轟炸。畢竟,不管美國轟不轟炸ISIS,可想而知的是他們也不可能跟美國作朋友。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5-埃及篇)
【埃及阿拉伯共和國】(活動區域/勢力範圍:埃及、西奈半島)(世俗主義/遜尼派)

儘管跟古埃及沒什麼太大關係,但在當今回教世界諸國中,埃及算是很早就走向開化發展之道的先進大國。本來埃及是被臣服於土耳其蘇丹的馬穆魯克奴隸騎兵統治的國度,但是在19世紀時鄂圖曼帝國派駐埃及的總督穆罕默德•阿里背叛土耳其,接受英國的策反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埃及王國並選擇親英政策,迅速地導入了西方工業設備與制度走向開化、現代化之道。在英國的庇護與刻意培植拉拔下,埃及王國長期保持著在中東地區屬一屬二的龐大常備軍戰力,儼然以英國的保護國與阿拉伯世界裡的英國代言人地位,傲視其他缺乏國際地位且沒有工業基礎的弱小國。

然而,1948年以色列的獨立戰爭導致埃及軍事上遭到擊潰,埃及國王法魯克一世的威望重挫,在民間開始質疑起王室統治的正當性同時,穆斯林兄弟會(以下簡稱穆兄會)透過恐怖攻擊更加重創了埃及政府威信、並且趁著人心惶惶之際迅速擴大了組織。王室面對內外壓力的挑戰已經顯得軟弱無力,於是富有野心的年輕埃及軍官納賽爾,及他的軍校學弟沙達特,組成了”自由軍官團”組織並提唱以”泛阿拉伯民族主義”對抗”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內部威脅和猶太復國主義的外部威脅,此一明確且振奮人心的組織迅速在埃及軍官、大學生等有識之士階層中普及,自由軍官團在1952年的政變中推翻了法魯克國王,成立埃及阿拉伯共和國軍政府。納賽爾起初擔任軍政府內政部長,隨即自任總統。

納賽爾與自由軍官團的設想是,為了擊敗強敵以色列而有必要團結全阿拉伯世界的人民,為了達到此一終極目標,就必須放下遜尼、什葉間的教派之爭,建設政教分離的現代文明社會,透過教育在一盤散沙的阿拉伯貧民百姓間培養起愛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宣揚阿拉伯民族的驕傲而促進未來的阿拉伯世界大聯合…不過在廢話這麼多之前,革命與改制都需要錢。為了獲得改革開化所需的龐大資金,納賽爾決定向英法貸款建造亞斯文大壩,並隨即宣布收回法國建造、英國持有的蘇伊士運河管理權,並威脅英法要是不乖乖就範就拒絕償還貸款。英法對埃及的挑戰不甘受辱而密謀聯合以色列一同進攻蘇伊士運河,爆發了第二次以阿戰爭───但是,由於美國反對殖民地宗主國重返殖民地行使帝國主義的堅定立場,受美國施壓的英法兩國最終被迫從蘇伊士撤軍,孤掌難鳴的以色列也只能放棄先前派遣空降部隊奪取的大量埃及領土後退,可以說納賽爾受了美國的人情而得以從英法以的挾擊危機中贏得外交勝利。

但大出美國意料之外,納賽爾隨後為了獲得能挑戰以色列的軍備而決定採取親蘇政策,因為恐懼蘇聯將會透過埃及將蘇伊士運河控制住,而對以色列加大了軍事援助的規模。納賽爾在蘇伊士危機後因為對英法帝國主義的強硬立場而贏得了阿拉伯世界人民的支持被視為民族英雄,並且以埃及為中心,與敘利亞、約旦、伊拉克結成了反以色列的汎阿拉伯聯合…納賽爾提出”不承認以色列”、”不與以色列交涉”、”不簽訂和約”、”絕不放棄拯救巴勒斯坦人”的四不政策,並在這樣的口號下持續準備對以出兵而大幅擴軍。

不過這種高姿態的準備動作也使得以色列提高了警覺,在綿密的諜報活動偵查下,埃及與阿拉伯聯盟對以出兵的軍事計畫遭到預先竊取,以色列面對阿拉伯諸國聯合包圍的局勢決心不惜揹上不宣而戰的污名也必須先發制人,於是爆發了1967年的六日戰爭。僅僅在六天之內,配備於前線各集結點的阿拉伯諸國大軍遇到以色列閃電攻擊而慘遭毀滅,埃及失去了蘇伊士運河以東的整個西奈半島領土,軍事上敗北不僅使阿拉伯聯盟因為敘利亞、約旦的退出而崩解,同時納瑟爾在民眾間的威信也跟著大跌。由於急著重建軍隊並挽回埃及在阿拉伯諸國間的威信,四處奔波跪求外援的納瑟爾因嚴重的壓力而使健康狀況越來越糟而幾乎使他決定辭職,但1970年黑色九月事件爆發,PLO陰謀顛覆約旦王室演變成約旦全面內戰的大混亂,為了出面收拾此一事態,納瑟爾決定延後退休出面調停PLO與約旦間的衝突───而他因為過度奔波的身心壓力而心臟病突發急死。

在納瑟爾死亡後,其副官兼副總統的老戰友沙達特接任總統之位,並立志實現納瑟爾的遺志:對以色列打一場勝仗以恢復西奈半島的失土。1973年,埃及與敘利亞聯手發動了贖罪日戰爭,透過巧妙設下的飛彈陣地擊破了以色列裝甲部隊與空軍這兩大王牌,使以色列遭受有史以來最慘重的軍事損失。然而,隨著以色列的動員完成,埃及軍的反攻也逐漸陷入膠著化,為了避免陰溝裡翻船遭遇到軍事失敗喪失談判籌碼,沙達特決定見好就收,同以色列進行停火和談。

沙達特的判斷是基於現實主義:長遠來看,埃及終究不可能跟世界最大貿易國,也是蘇伊士運河最大使用國的美國起衝突,親蘇政策只能得到用來戰爭的裝備而不可能得到經濟貿易上的好處,而埃及歷年來不斷窮兵黷武對以色列戰鬥的結果也已經使國力極端的疲弊。因此趁著美國調停,埃及國內也彌漫著收復失土的勝利氣氛而願意走下台階的好機會,簽署了大衛營協定結束了長年的以埃戰爭關係,沙達特也因此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然而───對於埃及以外的阿拉伯諸國卻覺得埃及片面對以色列停戰是放棄了汎阿拉伯民族主義的背叛行為,長久以來埃及軍政府的政敵穆兄會更趁機攻擊沙達特是伊斯蘭教的叛教者,在穆兄會的煽動下,一部份走宗教極端主義的埃及年輕軍官組織了暗殺行動,於1981年埃及的閱兵典禮上當著全世界媒體轉播的面前以手榴彈、衝鋒槍掃射刺殺了沙達特。

沙達特的遇刺導致埃及社會的分裂:支持社會安定改革西化的保守派、軍人、公務員與工商業者傾向支持軍政府;而支持穆兄會主張認為埃及應該民主化但重拾對以色列作戰聖戰的知識份子、神學家、遜尼派平民、鄉村百姓和下層勞動者則認為軍政府的統治是罔顧民意的獨裁統治。但不管怎麼樣,軍政府新領袖穆巴拉克繼承了沙達特從親蘇轉向親美的對以色列和平政策,致力於發展國內的民生經濟而成為阿拉伯世界的繁榮發達國家。

2011年,阿拉伯之春延燒埃及,穆巴拉克因為貪腐問題而遭到民眾抗議被迫下台,結束了穆巴拉克總統30年間的獨裁統治,以55%比45%得票的險勝選出了民主派、穆兄會共推的總統莫爾西為新領袖。然而因為缺乏執政經驗,再加上莫爾西熱衷於修改埃及憲法的政治工作而忽略民生經濟,同時修憲也由於民主派和穆兄會之間嚴重的政治路線分岐而屢遭杯葛陷於停頓,埃及的燃料、能源供應短缺導致常態化的分區停電,工廠無法運轉企業無法上班,社會的不安定導致觀光客下滑,民眾逐漸對於莫爾西汎政治化卻無視經濟的新政感到厭煩,轉而回頭支持軍方出面恢復社會秩序。

2013年七月,埃及軍方發動政變,推翻了人心離散的莫爾西總統組織臨時政府,並於2014年由陸軍元帥國防部長法塔塞西出任新總統。儘管他高達96%的得票被穆兄會指控為作票舞弊,但是埃及確實在軍方的鐵腕統治與世俗主義政策下逐漸重回秩序。同時,埃及得面對國內外越益不安的動亂情勢,作為中東世界的高度開發大國,握有軍事與經濟上的重要影響力,埃及的一舉一動也將影響到中東整個區域的平衡。

埃及與蓋達、ISIS的關係:
埃及政府主張政教分離政策,認定以宗教藉口謀奪政權的蓋達與其子組織ISIS為恐怖份子。

埃及與敘利亞的關係:
作為好幾次圍毆以色列的盟友,這兩國有很緊密的軍事合作關係,儘管敘利亞覺得埃及自己跑去跟以色列握手言歡真是太狡猾了,但是同為阿拉伯世界的世俗政教分離共和國,且都採取開發獨裁的發展方針,在政治方面可說是有志一同而走的很近。

埃及與伊拉克的關係:
畢竟同樣都是親美政府,形式上勉強可以算做盟友的盟友吧。

埃及與伊朗的關係:
世俗主義的埃及軍人對於何梅尼那一套伊朗伊斯蘭革命輸出理論非常的反感,同時埃及穆兄會是遜尼派所以也跟什葉派的伊朗人不對盤。也因此,埃及對於聽信伊朗那一套玩意兒的真主黨很是感冒。

埃及與巴勒斯坦的關係:
由於穆兄會是哈馬斯的師傅,埃及對巴勒斯坦的態度可以說就跟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態度差不多,甚至更不留情面。以色列還迫於國際壓力得負責供養加薩地區的巴勒斯坦人水電補給醫藥,埃及卻一點都沒有這方面的負擔。

埃及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
沙烏地阿拉伯雖然與埃及同為親美陣營,但在政治意識形態上有決定性的差別,對於推翻王政建立世俗共和國的埃及軍政府,始終都抱持著警戒的態度。同時沙烏地阿拉伯跟埃及都是有實力亦有野心競爭”阿拉伯盟主”地位的國家,對於彼此的動作感到相當在意。

埃及與土耳其的關係:
麻吉好伙伴,特別是都很討厭希臘人這一點心有靈犀。

埃及與美國的關係:
堅定的盟友與貿易伙伴。

中場休息時間
中東勢力關係雜談


雖然我一開始舉出了這張石板雜誌的記者整理圖做例子,但實際上不管是我個人的看法、海外網民與中東當地網民的看法,與這張圖多少都還是有點出入的。

舉例來說好了,敘利亞與埃及的關係在這張圖裡被列為敵人,因為埃及前總統莫爾西挺敘利亞反抗軍。然而我認為莫爾西已經被持相反意見的軍政府趕下台,那敘利亞跟埃及的關係除非發生什麼意外,那回歸傳統正軌只是遲早的事。

再舉一例來講,土耳其在這張圖裡被列為”與美國關係複雜”,但實際上土耳其是NATO的一員,是美軍出兵伊拉克的前線基地,與美國簽署有防衛協定,冷戰以來至今都是圍堵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最前線,同時土耳其也受惠於美國的軍事援助和貿易支持,如果要說美國跟土耳其不是盟友的話,那美國跟日本、美國跟南韓甚至都不算盟友了吧。

諸如此類的小差別不勝枚舉,所以我也得在中場時間補充說明一聲:我做的這個懶人包並不是完全照翻石板雜誌交叉關係圖的忠實原汁原味,而參雜了些許我個人的解讀與立場。

至於要怎麼觀察中東看似一團亂的局勢呢,其實方法是很簡單的,先簡單的用二分法把每個國家/勢力的特質標示出來。比方說:
遜尼/什葉派。(巴勒斯坦/伊朗)
世俗/宗教派。(土耳其/沙烏地)
民族主義派/汎阿拉伯主義派。(埃及/利比亞)
親美/反美派。(伊拉克/伊朗)
獨裁/民主派。(敘利亞/土耳其)
王政/共和派。(約旦/伊朗)
執政/在野派。(真主黨/長槍黨)

再根據這樣的立場比較,以上所列要素相同多則關係好,要素相異多則關係就算不糟也很難好。當然啦,這種大雜把的二分法不能很精確的表現出每一個勢力的複雜成份,就好像我個人是車輪黨黨員,但我的意識形態支持台灣獨立,政治、經濟上支持右派自由主義,但在軍事、外交上支持保守主義…這看似矛盾的成份是可能集合在同一個人身上的,國家與組織亦然,條件允許的話,遜尼派可能與什葉派合作,世俗主義有可能跟伊斯蘭主義結為同盟。就我個人的觀點,在這裡所評價的”勢力關係”是以該勢力的領導階層、首腦部為基準出發,並不包括該國該勢力支持者的立場。舉例來說埃及平民可能是對巴勒斯坦人抱持同情的,但是埃及軍政府卻不這麼想。在這種相互矛盾的情形時,會選擇以呈現有真正影響力的埃及軍政府立場而非埃及民眾的立場───況且究竟那是不是大多數埃及民眾的立場本身也有疑問,從政府的官方視角出發會比較準確一些。

好了,我究竟為什麼要說這麼多廢話,打這麼多字,而不是拿這些寶貴的時間去做我本來更想作的事,比方看新番、玩遊戲、抓些A片、打幾發槍、去海邊玩呢?

這是因為最近有朋友看到了一些臉書專頁推薦給我。
https://www.facebook.com/antiUSimperialism/timeline
【反戰更要反美帝】臉書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israelinjustice
【反以色列暴行】臉書頁面

雖然看到這樣的標題心裡大概就已經摸得著十之八九了,但點進去看了之後果然只能更為噴飯。我隨意抓幾則貼文出來賞析一下。

#####

[奧斯陸幻象]這篇文章寫於2013年4月,時為奧斯陸協定簽(1993)訂第20週年,作者回顧了在西方國際秩序安排下的奧斯陸協定,如何與美國、以色列、阿拉伯地區國家,以及無論是PLO(巴解組織)或是PA(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形成利益平台,深化、鞏固、維持了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控管與封鎖,並且製造出一批從中獲利的新資本家階級。進而,在這二十年中間,逐漸改變了巴勒斯坦的社會性質與階級結構,阻礙了巴勒斯坦民族運動鬥爭的發展。

最重要的是,恰恰是一種去脈絡、去階級觀的對於「和平」的國際人道呼籲,合理化了類似奧斯陸的「協商」,進而成為以色列實質「暴力」的共謀者與遮羞布。

PA從一開始就作為以色列的從屬,這二十年間更逐漸被納入以色列墾殖主義的利益共同體之中;看到這樣的結構,我們就不難理解與PA分隔而治的激進的哈馬斯政權之所以興起的社會基礎了。自然,最近這一波以色列對於巴勒斯坦的屠殺,就是以哈馬斯政權作為理由。

在譴責以色列、聲援巴勒斯坦的同時,必須更為謹慎的看待任何一種對於中東區域(以至於全世界各地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正在發動中的殘忍戰爭與海外軍事基地)進行「和平協商」的呼籲,因為其背後的國際秩序與利益安排,其實正是造成這種不對等殺戮的兇手。

而身在台灣的我們,千萬別再一廂情願地悲情地「誤會」自己是巴勒斯坦了。別忘了以色列背後的支持者美國,同樣也是自1950年以來給予台灣政府(國民黨以至於政黨輪替後的民進黨)大規模政治、經濟、軍事奧援,進而將台灣深深構陷於美日經濟體,以維持東亞冷戰分斷體系的幕後安排者。天下豈有白喝的美國奶呢?

#####

照這篇文章的意義,就是說PLO與以色列達成的和平協議是一個錯誤,因為巴勒斯坦政府(PA)的存在是為了替以色列與美國的帝國主義侵略作馬前卒,所以巴勒斯坦民眾要跟隨哈馬斯正義的旗幟下發動反帝國主義的聖戰。

但照現實常理來說,” 巴勒斯坦民族運動鬥爭”在沒有停火、沒有協議、沒有聯合國調停的狀態下,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呢?巴勒斯坦人民因為愛與勇氣打倒了以色列大魔王?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的夢話。先不論這種階級鬥爭理論是哪個世紀穿越來的腦洞殘留的前世記憶,現在已經是2014年了。連地球上最大的共產主義國家都不信共產主義那一套了。如果巴勒斯坦人因為和平而獲得財富與工作機會是”製造新資本家剝削階級”,那麼難道是要大家一起拿起步槍帶上手榴彈,在殘磚破瓦的巷弄中與以色列人進行民族存亡的殊死戰才是民族鬥爭運動嗎?就算真要武力鬥爭到底吧,巴勒斯坦人的後援在哪裡?你的軍費在哪裡?你的埃及與敘利亞兄弟在哪裡?他們什麼時候站到以色列那一邊去了?

即使如此,還是有人相信這樣不可思議的───我甚至難以理解它穿越時空三十年的布里茲涅夫時代用詞───的似是而非言論,按讚。

再來看一篇貼文。

#####

為何挺以色列的那群豬玀,這麼懂得玩弄道德標準,諸如『理性』、『客觀』、『中立』之類?

─────────────────────────────────────────

老師說不可以講台語,講台語就會處罰。這樣的事連續發生30年。

於是,家裡不說台語的朋友很喜歡老師,甘願聽老師的教誨,功課也就愈來愈好,考上了好的學校。

但家裡的人總是說台語的朋友,心裡很壓抑,不喜歡老師,也就不太想配合老師,轉而去跟一樣處境的同學們三五成群。

大家都長大了,那群不講台語的人變成了社會菁英,並成為社會裡主宰決策領域的人。而那群習慣講台語的則因學業上的限制,最高程度只能當到中級或基層主管,其餘大多數是小人物。

有一天,一個向來都在說台語的中階主管因為勞資糾紛,去跟總經理協調。這名空降的總經理過慣了菁英生活,怎麼懂要面對下級困難的中階主管真實需要。於是兩人開始爭論。

中階主管氣不過,爆一堆台語粗口。總經理用國語回嗆:你這種不講國語的老師都不喜歡了,還當什麼主管!

中階主管被解雇了,當他踏著沉重的腳步離開公司時,他遇到了另一個曾經跟他一起混的朋友,一樣滿臉愁容──原來同為天涯淪落人。兩人一起喝酒、訴苦,發現理由也一樣。

中階主管悲傷地接受了:原來講國語的人才能當主管、才能做大官。

─────────────────────────────────────────

上面這個故事我現在重新套用一次:

老師說不可以支持巴勒斯坦、說以色列是錯的,改考卷時永遠把支持巴勒斯坦的答案打叉叉。這樣的事連續發生30年。

於是,支持以色列的朋友很喜歡老師,甘願聽老師的教誨,功課也就愈來愈好,考上了好的學校。

但支持巴勒斯坦的朋友,心裡很壓抑,不喜歡老師,也就不太想配合老師,轉而去跟一樣處境的同學們三五成群。

大家都長大了,那群支持以色列的人變成了社會菁英,並成為社會裡主宰決策領域的人。而那群支持巴勒斯坦的則因學業上的限制,最高程度只能當到中級或基層主管,其餘大多數是小人物。

有一天,一個向來都支持巴勒斯坦的中階主管因為下屬得罪了以色列顧客,跟著被總經理修理(總經理說要解雇那個下屬)。總經理都跟挺以色列的走在一起,怎麼懂要面對下級情感的中階主管真實需要。於是兩人開始爭論。

中階主管氣不過,發飆了。總經理回嗆:你這種支持巴勒斯坦的連老師都說是錯的,還當什麼主管!

中階主管一起被解雇了,當他踏著沉重的腳步離開公司時,他遇到了另一個曾經跟他一起混的朋友,一樣滿臉愁容──原來同為天涯淪落人。兩人一起喝酒、訴苦,發現理由也一樣。

中階主管悲傷地接受了:原來支持以色列的人才能當主管、才能做大官。

─────────────────────────────────────────

似曾相識對不對?兩個故事聽起來一點違和感都沒有對不對?

原來,道德標準的定義,是利用操縱一個人對獲得肯定的需求來建立的。

#####

我不曉得為什麼,這篇旨在指責以色列的文章裡不曾出現過任何關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關係的事實敘述。用邏輯符號學來說,這一千餘字的故事裡,完全沒有以色列跟巴勒斯坦什麼關係。如同他所說的,”國語/台語”可以代換成任何東西,”車輪黨/番薯黨”、”本省人/外省人”、”共產主義/資本主義”、”和平主義/軍國主義”、”左派/右派”,以及”以色列/巴勒斯坦”。這個故事可以換成任何一組名詞而無違和感,因為這個故事從一開始就跟哪一方都不相干。

寫這篇文章的人搞不搞得清楚哈馬斯是伊斯蘭教哪一派系哪一宗?巴解接受過何國的訓練與支持?ISIS的前身是什麼組織?巴勒斯坦內部的政局更替變化?沒有,他什麼都沒講。

我並不理性也不客觀也毫無中立。但是,我的目標是以清晰的邏輯,重建一個明明白白的,關於中東局勢的論述架構,而不是拋出一些令人看完一頭霧水的煙霧彈。某種意義上,我不切實際的懷抱著一種使命感,覺得與其讓搞不清楚狀況的人繼續胡說八道下去,我寧可每天少打兩發浪費時間來打字。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6-伊朗篇)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活動區域/勢力範圍:波斯灣東岸)(什葉派)

伊朗古稱波斯,直到波斯薩珊王朝遭到阿拉伯帝國征服並強迫改宗伊斯蘭教為止,即使如此,伊斯蘭化之後的波斯地區仍然保持著強烈的自我個性,與阿拉伯其他地區有巨大差異。

在遜尼派國家居絕大多數的阿拉伯世界,伊朗是一個獨特的異數存在,有如在廣大遜尼之海中孤立的什葉之島。同時在人種上,波斯人佔去伊朗人口的絕大多數,與阿拉伯人有所不同,波斯語和阿拉伯語的語言差異等…各種條件綜合起來,若不是伊朗也信奉伊斯蘭教,正常來說是不會有人把伊朗看作”阿拉伯國家”對待的。

1925年,伊朗將軍禮薩汗發動政變驅逐國王推翻了卡扎爾王朝,建立了伊朗巴勒維王朝。由於19世紀以來俄國南下求取出海口,英國則謀畫獨佔中東石油並圍堵俄國的南下,在列強的”大博奕”中伊朗之獨立形勢顯得岌岌可危。為了避免被英、俄侵佔消滅,禮薩汗決定和地理位置上不接壤、而且也缺乏實力威脅伊朗的軸心國盟主德國建交,並在德國協助下推動國家的改革西化工業化。

然而伊朗與德國交往卻在二戰後給予同盟國絕佳的干涉口實,1941年6月德蘇開戰後,蘇聯成為同盟國陣營之一員,於是蘇聯與英國聯手出兵伊朗,受兩大列強挾擊下伊朗軍隊土崩瓦解,國王禮薩汗遭到流放,伊朗被英蘇兩國軍隊佔領。然而,慢了英蘇一步未能分享伊朗肥肉的美國有著更高明的策略。

1943年,美國主導的聯合國會議上宣布英蘇的佔領不合法,並將支持禮薩汗之子穆罕默德巴勒維繼任國王,美軍將代表聯合國出兵伊朗,保證巴勒維王子的合法性和英蘇撤軍。英國不想跟美國鬧翻而在獲得保證能分得伊朗石油開採權後,從善如流的退出伊朗。然而蘇聯卻心有不甘,在伊朗北部省份派遣共黨份子滲透嘗試扶立游擊隊,但伊朗政府軍有美式裝備、訓練支持,最終在伊朗軍壓倒性武力的勦共攻勢下,蘇聯被迫於1946年撤出伊朗北部,巴勒維國王成功地恢復了伊朗的一統與自主獨立地位。

受美國強力支持而成功上演王子復國記的巴勒維自然是不會忘記美國的恩情。巴勒維決心採取親美政策,設立民主議會並實施憲政,進行土地改革實施耕者有其田,推動兩性平權政策並鼓勵婦女投票,以及實施國民義務教育消除文盲。這些開支龐大的新政經費透過供應便宜的石油給英美諸國而甚至賺得有餘,足夠伊朗購入最先進精良的美製武器和機械設備,伊朗在石油經濟支撐的現代化改革後,迅速在美國扶植下成為中東最開明、進步且軍事力與經濟力雄厚的大國。

然而,由於巴勒維國王的改革政策激怒了伊朗社會的既得利益階級,土地改革使大地主、酋長與貴族喪失了財產,提高女性地位激怒了伊斯蘭教士,朝美國靠攏的資本主義政策也使社會下層貧民與共黨支持者不滿。

伊朗大神學家(阿亞圖拉)荷梅尼因為批評巴勒維王的”白色改革”而遭到審判並流放土耳其,但是直到1979年,伊朗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政府革命,巴勒維國王遭到推翻,於是伊朗人民歡天喜地的迎接荷梅尼歸國,建立以伊斯蘭宗教法為憲綱的伊斯蘭共和國政府。

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歡迎荷梅尼的伊斯蘭宗教反改革政策,特別是受西化恩惠的工商業者、都市居民與婦女。為了消除反對派的聲音並趁亂通過伊斯蘭憲法,荷梅尼派遣伊斯蘭教會學校的學生組成的暴動者佔領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成功地煽動起了美國人民仇伊及伊朗人民仇美情緒,從而製造了伊朗國內的團結氣氛。

在壓倒性的民意支持下,荷梅尼的倒行逆施正式起航。荷梅尼輕視經濟,主張”精神高於物質”,號召伊斯蘭世界一齊革命,推翻現有的王政或親美蘇政府建立伊斯蘭教義的伊斯蘭共和國政體,這使荷梅尼統治下的伊朗轉瞬間成為全阿拉伯世界的公敵。同時,荷梅尼因為擔憂國內的親美派反撲,特別是留美受過美式訓練的伊朗軍隊,而搶先一步展開了大整肅,伊朗軍隊裡七成的軍官遭到槍斃或流放,取而代之的是徒有宗教狂熱但毫無軍事經驗知識的革命衛隊。伊朗國內的少數宗教如基督教、猶太教也遭受毀滅性的打擊,數萬名宗教犯與政治犯未審即遭槍斃,在荷梅尼的恐怖政治下,反對派迅速地遭到蒸發。

伊朗的鄰國伊拉克眼見伊朗如此自廢武功,同時伊拉克獨裁者海珊也擔憂他的世俗派政府恐將遭到荷梅尼羶煽動的革命輸出而推翻,於是計畫先發制人,將伊朗的宗教狂熱扼殺於搖籃中,於1980年出兵伊朗。這就是兩伊戰爭。

儘管伊拉克的國力遠遜於伊朗,所使用的二流蘇式法式裝備也遠遜於伊朗的第一流美式裝備,但由於伊朗正規軍已經在大整肅中癱瘓,國家處於瘋狂的整肅風潮中而機能不全,伊拉克的入侵有如破竹之勢。然而荷梅尼成功的以宗教狂熱煽動起大批伊朗民兵參戰,伊朗的人海逐漸壓倒了伊拉克的坦克,甚至是出現了伊朗老弱婦孺高喊真主至大,奮不顧身衝向地雷區人肉除雷的駭人聽聞戰況。兩伊戰況陷於膠著,伊朗為了打破僵局而決定發射飛彈攻擊波斯灣出口何木斯海峽的所有油輪…結果這導致了全阿拉伯國家跟歐美蘇的介入,最終在全世界的制裁、經濟封鎖下,荷梅尼被迫接受聯合國調停。這六年的兩伊戰爭使伊朗民生經濟毀滅,國內赤貧線以下人口過半,數百萬難民流亡海外。

但是,荷梅尼於執政十年後的1989年去世,在他死後伊朗人彷彿從一場惡夢中醒來,覺悟到荷梅尼式伊斯蘭國的不切實際,甚至是荷梅尼生前指名為繼承人的頭號弟子拉夫桑賈尼,在繼任總統後也宣佈”經濟優先”,恢復自由市場經濟並推動工業化改革,重建戰後的破敗並嘗試與世界各國重修舊好。

隨後,伊朗歷代總統陸續恢復了巴勒維時代的政策,包括提高婦女地位、舉辦中東世界罕見的公平開放民主選舉,採行世俗化的宗教政策…雖然繞了一大圈,但21世紀的伊朗拜他龐大人口雄厚國力之賜,在世俗化政策的正確務實路線下又回到了阿拉伯大國之列。儘管美國仍對伊朗的核政策和與北韓、中、俄結交等行動感到厭惡而將其列入邪惡軸心,但是伊朗大致上在阿拉伯諸國中已經算是逐漸轉向世俗/溫和的政治立場。

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爆發並未對伊朗造成太多影響,因為伊朗大致上已經享有相當公平的民主自由選舉而無需爭取這些權利。然而造成爭議的是,伊朗究竟該幫哪一邊?反政府的革命勢力有可能建立起親伊朗的伊斯蘭共和國政體,這或許是擴大伊朗影響力並實現荷梅尼思想的好機會;然而革命也可能推翻世俗派政府擁戴一個好戰侵略的伊斯蘭基本教義政權…更糟的是可想而知這樣的基本教義政權通常會是遜尼派。

在伊朗政府還舉棋不定左右搖擺之際,ISIS的迅速壯大並進兵伊拉克,給伊朗帶來了強烈的危機感。伊朗決定出手幫助他們的什葉派弟兄───同時也是為了防止ISIS未來可能對自己動刀的唇亡齒寒之苦。

伊朗與蓋達、ISIS的關係:
基於反美的立場,伊朗一向認為蓋達是值得利用的好棋…但是除了放任蓋達的活動外,什葉派的伊朗其實也並沒有特別支持這個遜尼派團體的意思。然而,敘利亞內戰中蓋達與ISIS的活動使得伊朗與他們的關係迅速惡化,並最後導致伊朗決心出兵幫助伊拉克。不幫的話,ISIS主政的伊拉克遲早會再來第二次兩伊戰爭,摧毀伊朗重建至今的所有經濟成果。

伊朗與埃及的關係:
自從1979年巴勒維王朝倒台後,埃及軍政府就對於伊朗瘋狂的宗教政策感到厭惡而加入伊拉克主導的反伊朗包圍網中。儘管埃及在阿拉伯之春後短暫的換了一個穆兄會的莫爾西總統上台,但既然他現在又被攆下來了,那考慮到教派與政體的差異,埃及軍政府跟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關係果然好不了吧。

伊朗與巴勒斯坦的關係:
雖然伊朗是哈馬斯與巴解的重要金主,但自從敘利亞內戰爆發後,伊朗才認清到哈馬斯不是朋友而是敵人的事實。伊朗撤消了對哈馬斯的支援,令哈馬斯在2014年的以巴衝突中越感無力。

伊朗與真主黨的關係:
作為真主黨成立的精神導師和物質上的金主,雙方的密切關係是海誓山盟的。快去結婚吧你們!

伊朗與伊拉克的關係:
雙方有過兩伊戰爭的慘痛歷史,對彼此有著深仇大恨…但在美國入侵伊拉克推翻海珊幫伊朗報了大仇之後,伊朗政府發現美國倒也不是那麼討人厭的傢伙。新的伊拉克政府與伊朗同屬什葉派,而且意識形態相同,都傾向世俗政府市場經濟自由主義。這大概是幾百年來對伊朗而言最棒的一個鄰居,伊拉克如今有難,伊朗說什麼都不能讓他倒。

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
阿拉伯世界大家都討厭猶太人,猶太人也很討厭搞核彈的伊朗。伊拉克就在以色列隔壁因此以色列還能派飛機炸得掉伊拉克的核電廠,伊朗太遠炸不到,以色列只能哭哭。

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
遜尼派的沙烏地跟什葉派的伊朗本來就不對盤,政治上一個民主一個專制,就好像萌LOVE LIVE派的跟萌偶像大師派的槓上了一樣,雙方隔空嘴砲交火好不熱鬧。但是,在利益上倒是頗為一致的───他們都厭惡遜尼伊斯蘭極端教義派。

伊朗與敘利亞的關係:
敘利亞內戰期間伊朗給予了阿薩德大量的經援軍援,可說是敘利亞除了俄羅斯之外最有力的後盾。在這樣有情有義的盟友作後盾下,阿薩德也免不了要出面幫伊朗講幾句話報個人情。根本是小情侶放閃光啊。

伊朗與美國的關係:
雖然從1979年來一直反美…嗯,但真的是這樣嗎?伊朗幾乎所有的近代化改革都是繼承巴勒維路線朝美國看齊的西化改革。論經濟模式、政治制度,伊朗是中東世界最美式作風的國家,甚至是女孩子也不怎麼戴頭巾了。說到底根本就是嘴巴上反美、身體很老實的傲嬌系。至於這次ISIS問題上,會不會成為伊朗跟美國和解表現”嬌”那一面的契機…?大概要等下一個旗標立起來再說吧。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7-伊拉克篇)
【伊拉克共和國】(活動區域/勢力範圍:波斯灣北岸)(什葉派6遜尼派3基督教1)

伊拉克是中東世界擁有最悠久歷史的傳統大國。早在西元前四千年,甚至在中國的夏王朝(先商文化)誕生以前,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居民就在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兩條大河的地利之惠下,發展出先進的農耕水利技術,而建立了以烏魯克為首都的蘇美文明。伊拉克的國名據信就是由烏魯克此一城邦轉阿拉伯語發音而來。

在這之後又經過巴比倫帝國、亞述帝國與波斯帝國的統治,直到伊斯蘭教誕生之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迅速改信了伊斯蘭教,並由於其優勢的地理位置而迅速成為阿拉伯帝國的心臟部位,巴格達成為集結歐、亞兩洲知識與人貨的文化與貿易中心。然而,伴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崩解、土耳其人取而代之,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直到近代。可以說,地處四方要衝的伊拉克成份複雜、民族多元、宗教多樣,這也成為了它近代混亂的主要原因。

阿拉伯人並不甘願接受土耳其人的殖民統治而屢次起義反抗但都遭到鎮壓,迎來這樣轉機的是一次大戰爆發,土耳其加入德國主導的同盟國並與英國為敵,於是在1916年英國為了打倒土耳其而派遣了精通中東事務的特務,人稱”阿拉伯的勞倫斯”的T.E.勞倫斯上校前往中東地區,成功地說服帶有先知穆罕默德後裔血脈的哈希姆一族支持革命,訓練並組織起了哈希姆家的士兵發動阿拉伯大起義。

受英國的軍事支援,及勞倫斯的獨立擔保,哈希姆一族迅速佔領了今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約旦與伊拉克等大範圍的領土並擊退各地的土耳其駐軍,建立漢志王國。阿拉伯民族的獨立事業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之際,一次大戰卻在1918年伴隨著德意志帝國革命崩潰突然結束,英國不顧勞倫斯先前的擔保而食言毀約,依照與猶太人簽訂的貝爾福宣言,在凡爾賽和會上將敘利亞劃為法屬地,巴勒斯坦劃為英屬地。不滿此一安排的哈希姆家嘗試挑戰英國建構的中東新秩序,卻被英國另外扶植的沙烏地王家所成立的內志王國所擊潰,喪失了多數領土後,不得不與英國妥協,讓兩位哈希姆家的王子分別成為伊拉克國王與約旦國王。

哈希姆家的三王子費薩爾成為伊拉克國王後,與英國簽署了石油開採協議並獲得英國的經濟、軍事支援,得以在中東世界站穩腳步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王政。雖說哈希姆王家在雄厚的石油經濟支持下推動西化改革,但是作為一個非本地的”空降王族”,透過英國財閥控制的金權政治,又無視基層貧民的資本主義政策下,伊拉克底層貧民與一部份軍人、知識份子對王室統治漸感不滿。受法國大革命中雅各賓派的激進手段所感召,這批阿拉伯知識份子成立了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巴斯黨),目標是以最激進的手段促成阿拉伯的民族獨立,以樹立強兵富國的世俗獨裁專制政府。

同時受到埃及納賽爾的自由軍官團發動革命推翻國王建立軍政府的刺激,伊拉克國內的年輕軍官們很快的也效仿組成類似的組織,在一位庫德族青年軍官卡塞姆的指揮下發動了1958年的伊拉克革命,推翻了哈希姆王族的統治成立伊拉克共和國。卡塞姆嘗試在伊拉克建立一個多元包容的政府,但是結果是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復興黨人認為卡塞姆是對汎阿拉伯民族運動的背叛者,庫德族則因為遲遲未能實現獨立而喪失了對這位他們曾經認為是救星的新領導支持,共產黨人逐漸認為卡塞姆政權不可能成為蘇維埃的盟友。眾叛親離裡外不是人的卡塞姆最終在1963年被他的副官阿里夫謀殺。

卡塞姆政權垮台後,伊拉克軍司令阿里夫跟復興黨主席貝克爾分別出任伊拉克總統與總理,組織軍隊-復興黨聯合政府。但是阿里夫很快發現軍方的穩健理念復興黨的激進主張不可能相容,於是從此之後伊拉克政府陷入內鬥之爭,三年後阿里夫因為一場可疑的空難事故墜機身亡,接任總統的阿里夫之弟則被在五年後遭到貝克爾鬥垮。復興黨主席貝克爾於是在1968年成為伊拉克總統兼總理,宣布對美斷交並轉向親蘇政策。

基於前面幾屆政權都是被政變搞垮的教訓,貝克爾主導的復興黨政權對內採取高壓政策以杜絕叛亂。但是復興黨的高壓政策激起北伊拉克爭取自治的少數民族庫德人反對,伊朗巴勒維國王為了防堵伊拉克復興黨革命思想於是決定支持庫德獨立,於是爆發了伊拉克-庫德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庫德族遭到伊拉克軍隊殘酷鎮壓死傷慘重,同時薩達姆•海珊則在這次鎮壓中擔任指揮官而初露頭角。

在鎮壓庫德之亂後掌控軍權的海珊在1979年設局發動政變,將伊拉克總統貝克爾趕下台,並在復興黨內發動清洗鏟除異己,同時透過開挖石油的收入推動社會福利收買人心,以讓民眾支持他的政變。

不過海珊一上任就面對極為嚴峻的挑戰:鄰國伊朗發生革命,世俗的巴勒維王朝遭到宗教狂熱的荷梅尼政權取代。荷梅尼的宗教革命輸出政策嚴重的威脅民族與宗教成份複雜、且剛經過變天的伊拉克。對於尚未確立他政權正當性的海珊而言,不管荷梅尼是繼承巴勒維王朝支持庫德分離運動的立場,還是利用伊拉克境內居大多數的什葉派百姓進行宗教革命輸出也好,海珊政府都很可能在短期間之內土崩瓦解。

為了避免這種結果同時也為了轉移內部矛盾為外部壓力,促進國內各個派系一致團結對外,海珊上任不久後就在1980年發動兩伊戰爭,揮兵入侵伊朗。在伊朗宗教狂熱的抵抗下,伊拉克的入侵不但遭受挫敗甚至遭伊朗狂熱民兵反攻回伊拉克境內,海珊不得不使用生化毒氣才勉強遏止了伊朗狂信者的人海攻擊。儘管伊拉克的戰況不利且使用非人道武器,但由於伊朗的宗教狂熱和反世俗政府立場,再加上無差別攻擊公海船舶等惡搞行徑,使美、蘇、阿拉伯諸國站到伊拉克這一邊去,最終兩伊戰爭以對伊拉克有利但慘烈的調停結束作收。

兩伊戰爭中伊拉克未能取得領土或利益而勉強只能說是付出慘重傷亡贏得勝利,經濟上更因為伊朗的入侵和海上打擊導致石油出口收入銳減,龐大的六年戰爭軍費逼使伊拉克向阿拉伯諸國,特別是科威特借貸了大筆國債。兩伊戰爭並沒有使海珊政權的支持度好轉反而更為惡化,於是海珊被迫決定再次挺而走險賭第二把───這一次戰爭的對象,是伊拉克南方的鄰國科威特。

科威特是一次大戰後受英國扶植從伊拉克獨立的產油小國,與歐美關係良好,國小人寡以石油為主要產業。在兩伊戰爭中,親英美的科威特支持伊拉克打擊伊朗,以防堵宗教極端勢力擴散,因此慷慨貸予伊拉克龐大的戰債。然而,伊拉克在戰爭結束後遲遲不還款,使科威特決定提高油產量壓低油價,藉此打擊伊拉克的石油出口經濟迫使其同意償債。此外科威特近年來開採到的地下鑽井油田與伊拉克南部的油田之間可能有油脈相連結,因此伊拉克官方一直強烈抗議地下資源遭到科威特盜挖,要求舉行調查勘定地下國界,而與科威特有著嚴重的外交糾紛。

可以說,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將能一次解決債務問題並轉移國民對兩伊戰爭的不滿情緒,同時海珊過度樂觀的妄想只將目標限定在”驅逐英帝國主義者”的話,就不會得罪其最大的貿易對象美國,又能贏得在阿拉伯世界裡”對抗歐美帝國殖民主義者”的美名,甚至挾佔領科威特之聲勢取代埃及,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新盟主。在經過跟美國大使的幾次外交會晤後,由於美國表示希望伊科雙方克制但不想出動美軍介入的立場,海珊誤解了美國的意思是默許伊拉克出兵,於是揮兵消滅軍事力薄弱的科威特將其合併為伊拉克的一省。

海珊侵略科威特的行動引發了全球的震撼,特別是仰賴中東石油供應的歐、美、日均對全球第四大產油國的科威特被消滅而擔憂,伊拉克的下一個侵略對象會是誰?全球最大產油國的沙烏地阿拉伯?而中東諸國也對於海珊的擴軍政策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機感,於是在阿拉伯聯盟支持下,美國透過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組成聯合國軍出兵波斯灣,爆發了91年波灣戰爭。這場美國展現其新軍事科技的戰爭幾乎變成了對伊拉克軍單方面的壓倒性屠殺,伊拉克軍隊狼狽不堪地逃出科威特並幾乎損失殆盡。

波灣戰爭徹底敗北以後,阿拉伯諸國與聯合國對伊拉克實施的經濟制裁使它的食物、民生必須品發生短缺,伊拉克國內民眾對於海珊的窮兵黷武感到抱怨連連。基於擔憂自己的政權遭到反對者顛覆,海珊於是開始猜疑並對有可能與伊朗聯手推翻自己的庫德人跟什葉派進行鎮壓,只敢重用與伊朗關係不佳的遜尼派信徒,結果是逼使伊拉克南部境內佔六成的什葉派百姓和北部的庫德族對伊拉克政府越來越離心。

2003年,美國小布希政府在擊潰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之後將槍口指向下一個目標伊拉克。遭受美國十年封鎖、同時對內又殘酷鎮壓異己的海珊政權已經無力抵抗美國的壓倒性軍事力和內部的不滿聲浪。美軍很快的在伊拉克北部投下空降部隊,與當地庫德人聯手南下;同時主力部隊從南方進攻,受此兩面合圍挾擊,海珊與復興黨政權土崩瓦解,海珊本人也被活捉並被判死刑。

然而,美國推倒了海珊政權後事情並未因此好轉。在美國支持下成立的伊拉克新政府由什葉派教徒馬里基總理領導,聲稱要實現過去20年裡遭海珊打壓的”轉型正義”,馬里基打壓伊拉克國內北部居少數派的遜尼派與庫德族,並將過去曾在伊拉克政府、軍隊與復興黨中任職過的人列入黑名單,永不任用於伊拉克新政府。馬里基的政策逼迫許多放下武器、卻無法回到新伊拉克政府與軍隊中的伊拉克正規軍人、復興黨人為了填飽肚子,決定接受蓋達出錢的雇傭加入伊拉克反抗軍對抗美英佔領者。

儘管馬里基的政策製造了許多新的恐怖份子預備軍,但因為他一面倒的親美立場而被視為對美國而言可以接受的政府領導人。然而,在2013年ISIS壯大並入侵伊拉克北部以後狀況變的不再是這麼一回事…美國大使收到伊拉克政壇上許多政治人物的抱怨,他們認為馬里基的專橫態度、什葉派中心的差別政策正在使新伊拉克政府與美國的形象直墜谷底,間接助長了ISIS這種極端組織的擴大。當ISIS佔領了伊拉克北部大城摩蘇爾之後,2014年8月伊拉克政府內部決定把馬里基趕下台,將庫德族與遜尼派代表納入新政府中,舉行政治協商組成新的聯合政府。

但是,面對ISIS的大軍壓境,現在才開始走上整合之道的伊拉克政府來得及迎接這個挑戰嗎?

伊拉克與蓋達、ISIS的關係:
伊拉克政府作為美國扶植的對象,再加上本身是什葉派為多數,不論信仰、價值觀與實質利益都不可能接受遜尼派極端主義者的主張。同時ISIS已經揮兵進入伊拉克北部攻城掠地,現在伊拉克同ISIS只有他媽的戰了。

伊拉克與埃及的關係:
在穆兄會垮台軍政府復辟之後,伊拉克與埃及重拾他們的友誼,並一同站在挺美反極端派的立場上。

伊拉克與巴勒斯坦的關係:
儘管伊拉克人很討厭以色列,但他們沒辦法對巴勒斯坦乃至於哈馬斯這一類別人家的孩子喜歡的起來。再說,美國乾爹也不會准伊拉克政府在以巴局勢上攪局。

伊拉克與真主黨的關係:
相對於非親非故的哈馬斯來講,什葉派的真主黨是什葉派的伊朗的好學妹,那就自然也是什葉派的伊拉克的好姬友啦。不過在馬里基下台後,伊拉克作為”什葉派政府”的顏色可能會沖淡一些,但這不影響伊拉克還是什葉派佔過半的事實。

伊拉克與伊朗的關係:
同樣是什葉派同樣討厭以色列同樣與遜尼派極端宗教主義為敵。明明是不同爹娘生的但卻如此相近一定是上天的奇蹟!就這樣兩姐妹組成偶像團體一齊出道了…正經的說,幾天前的消息是伊朗把伊拉克被美國打爆時逃來的飛機還給了伊拉克,並且派坦克進伊拉克境內幫助伊拉克軍打IS了。關係如膠似漆啊。

伊拉克跟以色列的關係:
要算舊帳的話,伊拉克以前對以色列打過飛毛腿。要論新仇的話,最近摩薩德有送武器給庫德族。

伊拉克跟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
伊拉克政府指控卡達與沙烏地是ISIS跟哈馬斯背後的金主,沙烏地則表示你不但胡說八道而且自己就在生產恐怖份子。嗯,就算同樣親美果然內部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聲音啊。

伊拉克跟敘利亞的關係:
講到圍毆以色列的事絕對少不了他倆的老朋友。最近則是因為ISIS的關係,所以敘利亞空軍的飛機也開始飛去伊拉克境內助陣炸IS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伊拉克跟土耳其的關係:
本來土耳其就一直懷疑他境內的庫德族做亂是伊拉克人在把禍水往外推,而現在ISIS壯大之後土耳其開始把自己家裡的庫德族武裝起來讓伊拉克政府也感到很緊張。

伊拉克與美國的關係:
套一句伊頭鬼作講過的話,”我插過你屁眼所以我們一輩子都是朋友了”…就像二次大戰時美國插了日本兩下之後現在服服貼貼的像小老婆一樣,如今的伊拉克新政府也差不多是這麼一回事。話雖如此,這個被美國捅過一發的伊拉克新政府也並不是事事都照美國人的意思來就是了。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8-敘利亞篇)
【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活動區域/勢力範圍:地中海東岸)(遜尼派7什葉派2基督教1)

雖然早在西元前數千年就有文明的活動,但大致上敘利亞這個名字是直到2000年前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置敘利亞行省,才廣為人所知並沿用到今天的國名。從羅馬帝國統治下早期基督教的傳播開始,至羅馬帝國崩壞分裂為東西帝國時,基督教已經成為敘利亞地區大部份居民所信奉的主流宗教。

基督教在敘利亞地區紮根非常深,甚至是到伊斯蘭教創立、倭馬亞王朝在穆阿維葉統帥下定都於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的勢力都尚未完全覆蓋掉敘利亞本地土著的基督教信仰,乃至於到十字軍侵入中東後,在敘利亞地區建立了安條克王國,也仍然能招募到本地的基督教士兵。直到19、20世紀,才由於敘利亞不斷被捲入戰亂而使得基督教徒大量移出,穆斯林取而代之。

同時作為歐洲、阿拉伯、亞洲商人來往的交通要衝,敘利亞境內的穆斯林也是什麼奇端異派通通都有…其中最獨特的,莫過於明明是信奉唯一真主阿拉,卻導入了輪迴轉世與內功修煉等異教元素,還與基督教共用同樣節日如復活節、聖誕節的敘利亞特產大雜燴宗教:阿拉維派。由於鄂圖曼土耳其的宗教寬容政策,基督教、伊斯蘭教、與各種奇怪的異端才得以共存於大馬士革生活下去。

不過伴隨著一次大戰中鄂圖曼帝國與英國為敵,敘利亞行省也遭到哈西姆家指揮的漢志王國軍佔領,直到一戰結束後才由國聯移交給法國進行托管統治。由於一戰結束後,身為戰敗國的土耳其發生革命推翻鄂圖曼蘇丹改建共和國,土耳其新總統凱末爾拒簽凡爾賽和約,因此導致英法支援希臘出兵土耳其。但希臘軍隊遭到土耳其徹底擊敗,擔憂土耳其軍隊趁機奪回中東,因此法國派駐重兵進入敘利亞以防備土耳其。

法國起初將法屬敘利亞拆成幾個小省份:大黎巴嫩省、伊斯坎達爾省、大馬士格省、阿勒頗省、阿拉維自治領等小區域以方便進行殖民統治。然而法國在進入戰間期後由於財政困難、政治的混亂與內閣頻繁倒台,以致於根本不可能維持一個長期的殖民地政策,考慮到負擔困難於是考慮讓敘利亞獨立。敘利亞本地的士紳於是趁機跟法國進行獨立交涉,法國也就做個順水人情於1930年同意敘利亞獨立,1936年法敘條約簽字,敘利亞共和國建國-──當然,是以法國希望的方式。黎巴嫩透過獨立公投從敘利亞諸省份被分離出來,伊斯坎達爾分離出來為海泰獨立國(後併入土耳其),敘利亞諸省則合併為一個敘利亞共和國。敘利亞名義上獨立後,法國仍保有駐軍於敘利亞進內的權利,事實上等同於敘利亞的保護國關係。

不過1939年二戰爆發,隔年1940年法國就在閃擊戰中被德國打垮,維祺法國駐敘利亞的軍隊很快向英國投降,隨後敘利亞被自由法國接收。自由法國佔領軍恐懼敘利亞與當時打到北非的德國裡應外合,而解散了敘利亞的民選政府實施軍管戒嚴;這激起了敘利亞人強烈的反對,並上告聯合國控訴法國的暴行,最後在英美的仲介施壓下,法國決定於戰爭結束後的1946年徹底從敘利亞撤軍,給予其完全的獨立地位。

然而,才剛獨立沒多久,敘利亞就碰上了改變整個中東史的第一次以阿戰爭,也就是以色列獨立建國。敘利亞參加了圍堵以色列的阿拉伯諸國聯軍並遭遇慘烈的全面失敗,這次恥辱的敗北使敘利亞人渴望對以色列能報一箭之仇,走上親蘇路線而遭到親美的鄰國土耳其敵視,為了尋求伙伴而迅速同提唱汎阿拉伯主義的埃及總統納賽爾接近,於是在1958年埃及同敘利亞合邦組成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來對抗以色列。但是埃及主張這個邦聯的首都應該設在開羅,並以自我中心的態度指使敘利亞,使渴望自主的敘利亞人感到不受尊重,於是這個短暫的合邦計畫在三年後便宣告結束,敘利亞退出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而從此之後只剩下一個埃及再也沒人加入,埃及最後自討沒趣的取消了”聯合”這個字眼並把國名改回埃及阿拉伯共和國。

敘利亞人對於民主政府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碰壁又打不過以色列的現狀感到不滿,傳統的政治菁英逐漸喪失民眾的信賴而威望低落,趁著此一機會,敘利亞復興黨滲透到軍中的年輕軍官們發動政變,推翻了敘利亞政府奪取政權。這就是1963年的3月8日革命。

雖然我們在伊拉克篇中有稍微解釋過伊拉克復興黨並說明其思想概要,不過伊拉克復興黨是受敘利亞復興黨這個老祖宗的影響而創立…但後來又覺得敘利亞人實在太莫名其妙而分道揚鑣了,雙方的政治主張同樣都是建立獨裁專政來促進發展,但終極的政治目標則大不同,伊拉克復興黨的目標是創造汎阿拉伯的聯合國家,敘利亞復興黨則是獨善其身滿足於建立一個敘利亞民族國家就好。至於要說為什麼莫名其妙呢,是因為敘利亞復興黨的創黨人阿爾祖齊,是一位伊斯蘭教的異端阿拉維派信徒。非常有阿拉維式特色的,敘利亞復興黨嘗試揉合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民族主義為一個有阿拉伯特色的社會復興主義…儘管聽起來好像很自相矛盾,但敘利亞人成功辦到了。

其中,一位名叫哈菲茲•阿薩德的年輕敘利亞空軍飛官,在政變中成功控制了空軍部隊而受到復興黨幹部的重視,掘起成為黨內的實力派中堅。復興黨政府統治下的敘利亞在第三次中東戰爭,即六日戰爭中遭到以色列毫不留情的屠殺而且還丟掉了戈蘭高地,在這徹底敗北的慘況下,敘利亞政府分裂成希望立刻跟以色列報仇的激進派,與主張應當恢復國力等待機會再說的穩健派。阿薩德由於瞭解敘利亞軍事的殘破現況而作為穩健派首腦成功贏得了黨內多數人的支持,並趁著1970年約旦內戰爆發,指責政敵賈迪德將軍支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是玩火自焚行為,發動政變將其軟禁並對其支持者整肅,成功奪取了復興黨黨魁地位與敘利亞的政權。

由於當時的中東世界逐漸受穆斯林兄弟會、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伊朗伊斯蘭革命團體等鼓吹恐怖主義的極端集團滲透,阿薩德認定這些恐怖組織將會顛覆敘利亞政府而對國內多數的遜尼派教徒抱持著提防態度,於是為了確保政權的安定而逐漸開始將權力轉移到他親信的阿拉維派信徒,或是基本上跟伊斯蘭激進宗教思想沒關係的基督徒手中。

作為在整個敘利亞僅佔十分之一左右的少數派,阿拉維派信徒與基督徒本來就抱持著危機意識而比較重視教育跟理財,因此在敘利亞社會中是掌握經濟、傳媒、學術的菁英份子。這些金字塔頂端的少數派與阿薩德走在一起形成軍、政、經的鐵三角同盟關係,實行有利資本主義發展的世俗開發獨裁體制,組成了少數人壟斷敘利亞政治的長期獨裁局面。

儘管敘利亞佔多數的遜尼派教徒對此頗有怨言,但1973年阿薩德決定與埃及總統沙達特聯手發動贖罪日戰爭,派兵五個師進攻以色列兩個師,以1400輛坦克進攻以色列180輛坦克…由於對手是中東大魔王,結果是毫不意外地再度被打爆。儘管在戈蘭高地付出慘重犧牲,但敘利亞人在事後的談判中贏得了1974年美國在聯合國會議上對以色列施壓,使其同意放棄戈蘭高地撤軍,因此阿薩德也由於外交勝利奪回失土而稍微穩固了一點政權。

1976年黎巴嫩內戰爆發後,由於以色列支援基督教右派長槍黨攻擊巴勒斯坦人,使敘利亞擔憂以色列將會藉此將勢力侵入黎巴嫩直接威脅到敘利亞,於是也派兵支持黎巴嫩真主黨介入黎巴嫩內戰。以色列、敘利亞的介入導致這場在黎巴嫩的代理戰爭長期化,敘利亞的經濟也受沉重軍費壓迫而喘不過氣。

1980年兩伊戰爭的爆發更使得敘利亞在外交上越益孤立,敘利亞復興黨基於一貫的現實主義遠交近攻考慮,因為當時與伊拉克間有幼發拉底河的用水糾紛,而不惜與同為復興黨執政的伊拉克絕交,成為阿拉伯諸國中唯一對伊朗加以聲援的國家。儘管支持伊朗,但復興黨堅決反對宗教恐怖主義的世俗立場使敘利亞更加沒人愛,而以色列從黎巴嫩退兵後,敘利亞持續侵占黎巴嫩的行為導致國際一致譴責,美國也將跟北韓攜手作走私貿易的敘利亞視為反美、反以的獨裁國家加以敵視,甚至是蘇聯也認為敘利亞沒有打算實行共產主義,也無作為中東跳板的價值而減少了援助。

在各種內外壓力下敘利亞的活路越走越窄,老阿薩德將精力擺在培養下一代的繼承人上,但原先預定要繼承的長子巴西爾意外車禍身亡;於是老阿薩德不得不將其送去英國學醫的次子巴薩爾•阿薩德欽定為接班人。2000年老阿薩德去世,小阿薩德父死子繼,成為敘利亞的新任總統。

小阿薩德體弱多病(這是他立志學醫而非從政的原因),且缺乏軍事與政治背景,許多人認為他缺乏繼承其父業的能力;但一反這些不看好的預測,小阿薩德從上台起就放話要展開政治、經濟上的改革,以掃蕩貪腐為由對敘利亞復興黨元老展開整肅,組織了全員皆為40~50歲年齡且包括各種宗教派系的年輕內閣,並與遜尼派的第一夫人結婚,展現出希望和國內多數的遜尼派和解的努力。儘管被布希列為”邪惡軸心國家”而加以制裁,但事實上留英歸國的小阿薩德相當親英,並在2005年的雪松革命中壓制軍方鷹派將領的聲音成功實現了敘利亞從黎巴嫩撤兵的政策,且持續縮編軍隊的規模以改善財政狀況。

可是小阿薩德的改革直到2011年都還局限於反貪腐和縮減支出等皮毛,並無改變自老阿薩德以來40年復興黨獨裁政治的計畫,因此主張自由民主的反對派仍然在阿拉伯之春的風潮中嚴厲批評小阿薩德的作為了無新意,而小阿薩德則恐懼反對派中的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勢力,結果導致了敘利亞政府拒絕退讓強力派兵鎮壓,因此發展成2011~至今的敘利亞內戰。

敘利亞反抗軍集結了各式各樣的勢力,包括佔敘利亞國內過半的多數遜尼派宗教份子,主張應該實現民主選舉的自由軍,敘利亞東北邊境的少數民族庫德人,蓋達組織的敘利亞分部”努斯拉戰線”…等等。於此相對的,政府軍的主力是佔全國人口僅一成的極少數派系阿拉維派,及若干基督教徒,敘利亞正規軍的官兵大多數是阿拉維派,特別是把守敘以邊境戈蘭高地,實戰經驗豐富且裝備精良的第四裝甲師更是幾乎全員為阿拉維信徒。

反抗軍從全國各地揭竿而起,而敘利亞政府軍則退守大都市如大馬士革周遭的軍事基地。一時之間反抗軍幾乎控制了敘利亞全國八成以上的土地,節節退守的敘利亞政府軍被預料很快就會跟利比亞、突尼西亞一樣遭到推翻。然而,隨著時間流逝,小阿薩德”固守都市放棄鄉村”的據點防衛戰略逐漸使敘利亞政府佔得了上風,靈活的外交手腕也逐漸改變了敘利亞政府受國際孤立的情勢。

阿薩德政府打出”不與伊斯蘭極端派妥協”的旗號贏得了頭痛於境內車臣問題的俄國支持,因此成功確保了武器彈藥的支援。同時,過去在兩伊戰爭受國際孤立的伊朗也在此時前來報恩,對敘利亞提供了軍事上的支援。而在黎巴嫩內戰與以黎衝突中,受敘利亞支援甚多的黎巴嫩真主黨也決定派兵助陣,進入敘利亞境內支持阿薩德政府。甚至是連過去的死敵以色列,也給予阿薩德政府”不會趁火打劫”的正式外交保證,使敘以邊界的敘利亞守備隊能調回國內與反抗軍作戰。更加重要的是,在內戰爆發一開始所有會叛逃的軍隊都叛逃了之後,擔憂革命後遭到清算的阿拉維派、基督徒軍人都決定對敘利亞阿薩德政權效忠到底,因為他們投降後的命運肯定不會很好看。

與之相對的,反抗軍內部卻是各種雜音,也缺乏統一的指揮。蓋達/ISIS系統的努斯拉戰線在解放都市後立刻舉行宗教審判和種族清洗,引起其盟友敘利亞自由軍、庫德獨立戰線的不滿,因此在2013年爆發了嚴重的內部衝突。阿薩德抓緊此一良機,派兵北進一口氣攻陷反抗軍重鎮阿勒頗與霍姆斯。

2014年夏,敘利亞政府軍已經收復了國內大多數的土地,眼看內戰勝利在望。然而,意想不到的是ISIS在北伊拉克繳獲了大量美軍裝備且擴充兵力後,吸收了敘利亞反抗軍的殘部而變得更加壯大。IS軍對敘利亞發動兇猛的反攻,連下數城逼迫敘利亞政府軍再度後退,敘利亞內戰進入全新的局面。

敘利亞與蓋達、ISIS的關係:
在敘利亞內戰初期,努斯拉戰線就是敘利亞北部反抗阿薩德的主要武裝派系,而到了2014年的現在,ISIS更是敘利亞存亡的最大威脅所在。堪稱死敵。

敘利亞與埃及的關係:
儘管埃及在穆兄會的莫爾西總統執政時曾發表過反阿薩德的談話,但在軍政府回來之後雙方的態度正在好轉中。

敘利亞與巴勒斯坦的關係:
雖然基於可以反以色列的共同利害關係,敘利亞曾是哈馬斯的主要援助者,但哈馬斯公開表示支持敘利亞反抗軍,而將其在敘利亞境內的訓練營關閉遷至卡達。另一方面,巴勒斯坦政府也抗議敘利亞在內戰期間趁機攻擊巴勒斯坦難民營的行動…可以說關係越來越糟。

敘利亞與真主黨的關係:
在黎巴嫩內戰中,敘利亞好幾次奮不顧身出面為真主黨坦以色列這頭巨怪,現在面對ISIS的威脅,真主黨也決定要出來幫敘利亞助攻了。

敘利亞與伊朗的關係:
自從兩伊戰爭以來,因為討厭伊拉克而支持伊朗的敘利亞,一直是伊朗人心目中雪中送炭不離不棄的好姬友,雙方這三十年來的關係好到不能再好,因此伊朗也在敘利亞內戰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敘利亞與伊拉克的關係:
在海珊政權被推倒以後,敘利亞跟美國扶植的馬里基政府算是同樣都屬於什葉派(呃,雖然是有點怪怪的阿拉維宗),而且都反對遜尼派恐怖份子的坐大而享有同樣的政治立場。就算馬里基滾下台了,敘利亞還是很支持新的伊拉克政權,特別是在一齊打ISIS這件事上。

敘利亞與以色列的關係:
從以色列建國以來,敘利亞與以色列一直是站在敵對面上,被以色列電爆是敘利亞軍實戰經驗的光榮(?)勳章。地球上很少有軍隊能被電爆這麼多次還再度站得起來的。在近年的敘利亞內戰中,以色列也有越境趁機空襲過敘利亞境內的一些地方…但主要是炸以色列討厭的努斯拉戰線,也就是政府軍的敵人蓋達。同時以色列也願意在內戰中保持中立不趁亂入侵。雖然是敵人,但卻是談得來的敵人呢。

敘利亞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
在敘利亞內戰中,遜尼反抗軍的資金主要是透過沙烏地阿拉伯的遜尼派富商募款供應,而沙烏地阿拉伯也不禁止這樣的行動,令敘利亞非常頭痛。

敘利亞與土耳其的關係:
基於可以把庫德問題往外推的念頭,土耳其政府自內戰爆發後就反對敘利亞阿薩德政權,而且在敘利亞軍不小心誤擊了土耳其空軍的戰鬥機之後雙方關係更加惡劣。

敘利亞與美國的關係:
打從兩伊戰爭以來至今,敘利亞幾乎都是站在美國的反對者那一邊(不管有意無意),這讓美國政府看敘利亞的臉色自然是好不起來。甚至是現任的歐巴馬,也曾在敘利亞內戰爆發之初發表過阿薩德應該滾下台的談話…但,現在狀況改變了。敘利亞主動對美國放話,只要美國事先告知一聲,他並不介意美軍越境敘利亞空襲ISIS,或甚至直接出動陸上部隊進駐。哎唷,趁亂告白哦?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9-沙烏地阿拉伯篇)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國】
(活動區域/勢力範圍:波斯灣南岸,阿拉伯半島)
(遜尼派)

沙烏地家是18世紀初以內志為據點,在阿拉伯半島上從事貿易業而興旺的地方豪族,由於保有大量的財富和私軍,而成為內志地方遜尼派部落依賴的靠山。然而,對於當時佔領阿拉伯地區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而言,沙烏地一族這種地方割據勢力是很大的威脅,因此聯合了當地的另一豪族拉希德家派兵加以討伐。不過土耳其的討伐軍未能徹底殲滅沙烏地一族,使沙烏地家得以逃往科威特苟延殘喘,這反而使得阿拉伯當地人認為沙烏地家是抵抗土耳其外來統治的護教英雄而加以崇拜。

在一次大戰當時,鄂圖曼土耳其成為英國的敵人,於是英國也資助所有反土耳其的阿拉伯武裝派系發動叛亂。其中,沙烏地當家伊本紹德在英國支持下重返故土,趁機打倒了鄂圖曼帝國在阿拉伯世界的代言人拉希德酋長國,恢復了沙烏地先祖的故土而成立內志王國。

隨後在一次大戰結束後,另一個同樣是英國為對樣土耳其而支持哈希姆王家成立的阿拉伯國家漢志王國,因為反對讓猶太人於中東建國的貝爾福宣言而與英國舉兵相對抗,伊本紹德於是同英國總督府簽訂密約,與英軍聯手從背後挾擊漢志王國,使其崩潰遭到內志兼併。

在同時得到內志、漢志兩王國之王位,又佔有麥加、麥地那兩大聖城之後,再加上中東世界的殖民主英國之認可下,1927年英國與沙烏地家簽署協定認同其獨立建國,沙烏地家成為波斯灣沿岸最強大的阿拉伯統治者,伊本紹德國王決定自封蘇丹,改國號為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視自己為阿拉伯世界宗教與政治上的盟主。

…但即使是在伊本紹德佔有伊斯蘭教聖地得到宗教威望,又兼併了龐大領土獲得政治聲譽之後,1930年代當時的沙烏地阿拉伯仍然是個貧窮、落後、缺乏天然資源與經濟產業,也全無工業基礎的未開發國家。

1933年,美國標準石油公司前來請求沙烏地國王許可進行油田的探勘挖掘工作,並以每年繳交十分之一的盈利回饋給沙烏地王室,並成立沙烏地阿拉伯國營石油公司,讓沙烏地家入股持有五成股份等優惠條件說服沙烏地王同意了這項合作開發計畫。甚至連美國商人也意想不到的是,三年後標準石油在沙烏地境內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超級油礦。這逆轉了沙烏地阿拉伯貧窮落後的命運。

二次大戰龐大的軍事消耗、戰後的重建與1950”黃金年代”的嬰兒潮、消費好景氣帶動全球石油消耗的增加與油價上升,在經濟急速起飛的同時,沙烏地阿拉伯也開始面對急速突變的中東政局與世代交替的危機。1948年以色列獨立後,遜尼派伊斯蘭教徒佔絕大多數的沙烏地阿拉伯國民同情巴勒斯坦人的處境,而組織義勇軍參加阿拉伯諸國聯合軍助陣,卻遭遇到毀滅性的慘敗。不久之後埃及發生了納賽爾指揮自由軍官團推翻王政的世俗革命,這更令沙烏地王室感到緊張,於是決定實施更加保守的遜尼派瓦哈比宗基本教義政策,以爭取廣大遜尼派伊斯蘭教徒的支持,並出資贊助埃及軍隊的敵人穆斯林兄弟會,使他們認為沙烏地王室是伊斯蘭教的守護者而杜絕軍事叛亂的可能性。

伊本紹德於1953年因心臟病突發駕崩後,王太子兼宰相的紹德一世繼承王位。在蘇伊士運河危機(第二次中東戰爭)後,紹德一世對於埃及總統納賽爾成為阿拉伯人心目中抗美英雄的形象感到更加不安,於是決定聯合約旦、葉門、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亞等中東世界的王政國家,一齊對抗世俗共和革命勢力的擴張;並在1960年組成了石油輸出國OPEC組織,嘗試在經濟、政治上建立一個具有國際公信力的同盟組織以獲得外交威望。雖然紹德一世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與外交家,但同時也好色且沉迷於收集世界各地的美女進入後宮,擁有超過一百個子女而且生活極其奢華,他的行徑與緋聞使其惡名遠播,縱欲過度也嚴重損害了紹德一世的健康。王弟費瑟於是在國內神學家、保守派大臣的支持下,於1962年起擔任攝政輔佐王兄,1964年發動政變放逐了紹德一世,成為沙烏地阿拉伯的新國王。

儘管遜尼派宗教份子期待費瑟實施”正統的伊斯蘭基本教義政策”,然而費瑟卻一反他們的願望,繼承了王兄紹德的穩健路線,廢止了阿拉伯奴隸制度、設立女子學校與電視台,推動”五年經濟建設計畫”,並推動有限度的西化、現代化改革。這巨大的落差導致保守派對費瑟的強力反撲,費瑟的姪子海里德•賓•穆薩甚至在1966年率領一批遜尼派恐怖份子襲擊了利雅德國營電視台,嘗試阻止在沙烏地阿拉伯播送”邪惡的英美帝國主義之音”而遭到警衛開槍擊斃。

這次失敗的恐怖襲擊使費瑟警覺到沙烏地阿拉伯缺乏真正的軍事實力來對抗內外的挑戰,接下來北非利比亞王國遭到格達費軍事政變推翻,沙烏地南方的鄰國葉門發生內戰更增強了這種危機感。費瑟決定讓到目前為止還只有王室私軍程度的沙烏地建立現代化的陸海空西式三軍,並請求台灣派兵干涉南北葉門內戰以阻止共產黨和泛阿拉伯民族主義在阿拉伯半島的擴張。

費瑟西化、擴軍、強硬的執政風格使他在阿拉伯世界四方樹敵,甚至就連保守的沙烏地王室中也充滿了他的反對者。1975年,襲擊電視台事件主謀海里德的弟弟菲沙爾•賓•穆薩親王,在費瑟親自出面接見科威特使節團時拔出手槍擊斃了費瑟國王。菲沙爾•賓•穆薩作為毫無疑問的現行犯被判大逆罪,於首都利雅德街頭斬首示眾。

在費瑟駕崩後,其王弟哈立德宣布即王位,相對於費瑟而言,自幼接受伊斯蘭學校教育的哈立德是個虔誠保守的遜尼派穆斯林,算得上是比較能令保守派放心的人選。哈立德同意實行伊斯蘭式的宗教法庭而非西洋近代法制,限制婦女人權與保持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政治保守路線,同時卻繼承費瑟的經濟務實改革路線,實行第二期五年計畫改善了沙烏地阿拉伯的醫療、交通體系,並導入了完善的社會福利跟義務教育制度。

哈立德致力於改善與鄰國之間的領土糾紛重新畫界,並設立了波斯灣合作委員會,將阿聯酋、科威特、阿曼、卡達等波斯灣沿岸諸國整合進這個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領袖主導的區域統合組織,獲得了政治上的威望。

然而,1979年伊朗革命卻為哈立德的穩健外交路線投下了一顆震撼彈。什葉派主導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輸出政策威脅著每一個阿拉伯國家,其中荷梅尼特別點名親美西化的沙烏地阿拉伯,是阿拉伯世界的叛教者而必須加以鏟除。這年11月20日,一批荷梅尼主義者佔據麥加大清真寺,挾持寺內的僧侶與朝聖者並要求沙烏地家下台。伊斯蘭教世界的聖地遭到恐怖份子攻陷可說是史無前例地震撼了阿拉伯世界的大消息。

沙烏地阿拉伯出動大軍包圍清真寺嘗試拯救人質,但因為缺乏反恐作戰的經驗而死傷慘重未能成功,只好請求法國GIGN國家憲兵隊的幫助,搭配灌水與催淚瓦斯作第二次進攻才終於奪回了大清真寺。這次事件後,基於擔憂繼續遭到伊朗什葉派恐怖份子的攻擊,哈立德決定資助遜尼聖戰士集團進入阿富汗,一方面打著對抗蘇聯侵略阿富汗的聖戰旗號,其真正的目標是在阿富汗扶植一個遜尼派政權,以腹背挾擊伊朗根除後患。不久之後,哈立德於1982年同樣因為家族病的心臟病過世,王位由王弟法赫德繼承。

法赫德即位後整個阿拉伯與全球都面對了蘇聯解體與政治勢力大洗牌的新挑戰,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法赫德堅定的選擇一面倒親美並強力支持聯合國派兵攻打伊拉克,並允許美軍進駐沙烏地阿拉伯設立軍事基地。但法赫德的親美立場使許多阿拉伯人感到不滿,而即位時已經高齡60的法赫德也因為中風發作而失去執政能力,由王弟阿布杜拉任攝政直到2005年駕崩,阿布杜拉即位至今。

沙烏地阿拉伯的親美路線是使它能在動蕩不安的二十世紀裡站穩腳跟的基本國策,然而在經濟的現代化與政治的保守停滯兩個矛盾之間,面對著國內要求自由民主的什葉派與世俗派反政府團體,與支持王室的基本教義派遜尼瓦哈比保守主義兩股勢力,沙烏地王家步步為營的走一步算一步,嘗試保持天平兩端的平衡卻製造出更加對立尖銳的局勢。如今的沙烏地阿拉伯是全球最富裕已發達國家之列,卻沒有民主選舉也不允許婦女獨參政,實施落後的中世紀伊斯蘭教會法,國民享有世界最佳的社會福利,但卻連想上街看個電影乃至於嚼口香糖都會遭到伊斯蘭法庭的禁止;政府高唱著親美政策的同時,無數的遜尼極端基本教義派恐怖份子正是在沙烏地阿拉伯的資金贊助下,於沙烏地阿拉伯完成伊斯蘭教育,拿著沙烏地阿拉伯的武器投身於反美的伊斯蘭聖戰行列。

沙烏地阿拉伯與蓋達、ISIS的關係:
在阿富汗戰爭結束後,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中止對聖戰士的援助,只有沙烏地阿拉伯官方持續地供應塔利班政權資金,以扶植其壯大對抗伊朗什葉派的伊斯蘭共和國政權。然而,伊朗於荷梅尼死後宗教狂熱逐漸冷卻,反而是塔利班與蓋達逐漸壯大脫離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的掌控,即使如今沙烏地已經正式言明切斷與蓋達乃至於ISIS間的關係,卻仍然止不住這個計畫顛覆所有親美政權的反政府集團滾雪球式的增殖。相愛相殺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沙烏地阿拉伯與埃及的關係:
自納賽爾發動革命建立世俗的埃及共和國以來,沙烏地阿拉伯就一直視埃及共和主義者、汎阿拉伯主義者為最大的敵人。但是在穆兄會政府樹立之後各種令人失望的行徑下,沙烏地阿拉伯覺得他們還是無法接受莫爾西…而寧可資助過去的老對手,埃及軍政府重新上台。

沙烏地阿拉伯與巴勒斯坦的關係:
基於反以色列的共同立場,再加上同為遜尼派,沙烏地阿拉伯長期支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與後來更激進的哈馬斯。但是,沙烏地阿拉伯對哈馬斯的母體穆兄會宣布斷絕關係後,哈馬斯的立場就變的很尷尬了。

沙烏地阿拉伯與真主黨的關係:
基於遜尼與什葉派的宗教差異,長年以來沙烏地王室對於復興黨人的共和主義提防戒備,再加上沙烏地阿拉伯在敘利亞內戰中支持反抗軍,因此與敘利亞阿薩德政府的盟友真主黨關係自然不會好。

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的關係:
一個是遜尼派國家另一個是什葉派國家,一個是阿拉伯人另一個是波斯人,再加上伊朗派過恐怖份子來拆麥加大清真寺,沙烏地阿拉伯派過聖戰士騷擾伊朗的邊界,深仇大恨一時難了。近年來伊朗發展核武器更是嚴重威脅到沙烏地阿拉伯自居為波斯灣周邊阿拉伯諸國盟主的地位。

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拉克的關係:
伊拉克政府指控沙烏地阿拉伯是資助蓋達與ISIS最大的金主,沙烏地阿拉伯則對馬里基政府迫害遜尼派同胞感到非常不滿。但在伊拉克政府重組後,考慮到都是挺美的同一陣營,今後這狀況有好轉的可能。

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的關係:
沙烏地阿拉伯會支持一切願意反以色列的武裝集團,比如哈馬斯之類的;但同時沙烏地阿拉伯也歡迎以色列空軍派飛機過境去炸伊朗的核設施,有需要的話沙烏地空軍甚至表示能提供空中加油服務。以色列什麼的最討厭了!但、但如果是伊朗那件事的話,少了我果然是不行的呢!哼!

沙烏地阿拉伯與敘利亞的關係:
因為覺得阿拉維派是徹頭徹尾的邪端異教(不得不說,這個看法其實不算錯),所以沙烏地阿拉伯支持敘利亞反抗軍以推倒敘利亞阿薩德政權。

沙烏地阿拉伯與土耳其的關係:
儘管在敘利亞內戰議題上兩國關係一致看似都很討厭阿薩德,但長遠來說沙烏地阿拉伯無法接受土耳其式回教世俗主義的”離經叛道”,同時阿拉伯人將土耳其視作上一個世紀的壓迫者、殖民統治者而相當反感;土耳其人則認為沙烏地阿拉伯保守、僵化、過時且自大,雙方關係終究不可能好的起來。

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的關係:
從挖到第一桶石油開始,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間的紅線就不可避免地牽了起來,但是有多重人格中二病的沙烏地阿拉伯會一邊寫肉麻的要命的情書給美國,同時又在美國的座椅跟鞋子裡灑滿了大頭針。快逃啊美國,這傢伙是病嬌啊!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10-土耳其篇)
【土耳其共和國】
(活動區域/勢力範圍:安納托利亞半島、色雷斯地區)
(各類伊斯蘭宗教、東正教)

突厥人是活躍自中國西部到中亞、西亞之間廣大平原的一支遊牧民族。突厥部落彼此之間為牲畜或牧草地相互攻伐,敗北的戰俘則被賣給阿拉伯人作奴隸,於是在奴隸的主子阿拉伯人改信伊斯蘭教之後,這些突厥奴隸也就順其自然的跟著信了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帝國擴張至鼎盛狀態後,因為將興趣轉向文化、知識、藝術的追求而喪失了尚武性格的阿拉伯王公貴族,便傾向於使用這些突厥奴隸代替他們去打仗。而這些成長於馬背上並終身接受嚴格軍事訓練的突厥奴隸,有一天突然發現他們其實已經握有可以推翻奴隸主統治的實力…的那一瞬間,土耳其民族就誕生了。繼塞爾柱土耳其之後,鄂圖曼土耳其佔據了高加索至小亞細亞一帶的土地,並將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攻陷改名為伊斯坦堡,積極地向東歐、義大利發起水陸二路的進攻,自居為羅馬帝國正統的後繼者,使歐洲世界為之震動恐慌;同時又東進擊敗波斯佔領了埃及、阿拉伯、伊拉克,佔有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三大回教聖地,土耳其蘇丹兼哈里發,成為伊斯蘭教世界最強的統治者,締造伊斯蘭世界武功最強盛的黃金盛世。

從征服君士坦丁堡滅亡東羅馬帝國的穆罕默德二世”征服者法提赫”開始,鄂圖曼土耳其就有成為一個世界帝國的雄心壯志。蘇丹們積極地引進西歐先進科技和藝術文化,寬容的宗教政策容許伊斯蘭教的異端、天主教徒、東正教徒與猶太教徒只要乖乖繳稅就能平等地存在於帝國境內,米利特(自治特區)的理念保障少數民族與異端異教的生存權和平等權。然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16世紀蘇萊曼大帝駕崩後,因為一連串昏庸無能、沉迷女色的蘇丹統治而導致國力衰弱,喪失了對新科技的好奇心,不斷的對外戰爭導致國力疲弊,財政艱困使得土耳其帝國開始增加對米利特的課稅和壓迫,使帝國境內少數民族、異教信徒逐漸離心而受當時歐洲流行起來的民族主義影響,起身抵抗土耳其的統治而遭到更嚴酷的軍事鎮壓。

到了19世紀,土耳其已經在一連串對抗歐洲工業列強的戰爭中慘敗,被國際戲稱為近東病夫,對於希臘、巴爾幹、亞美尼亞、阿拉伯與庫德等地的民族獨立運動感到焦頭爛額。年輕的土耳其蘇丹馬哈茂德二世決定自強救國,開始推動坦志麥特改革,廢除改宗兵建設西化軍隊、引進工業設備並制定帝國憲法召開土耳其議會。馬哈茂德蘇丹在坦志麥特改革中決定取消米利特自治的文化多元主義方針,以胡蘿蔔與大棒的方式軟硬兼施地鑄造一個”大土耳其國族”之認同,包括推動土耳其國語運動,強制的義務性宗教學校課程,以迅速將帝國境內所有少數民族強迫統合。

不過土耳其此舉等於是更加倍嚴酷地在精神層面上壓迫國內少數民族,希臘得到西歐各國的同情而獨立,埃及則受英國的唆使而分離出去,亞美尼亞與巴爾幹的民族獨立運動則受到沙俄的支援。在1878年的俄土戰爭中土耳其被俄羅斯打爆後,聖司提反條約迫使土耳其帝國放棄了伊斯坦堡以外幾乎全部在東歐的領土,當時的蘇丹阿不丟哈米德二世為戰敗的恥辱感到震怒,於是放逐了宰相並廢止了坦志麥特帝國憲法,解散了”浪費預算的”鄂圖曼帝國海軍,並私心地認為戰爭會輸全都是因為亞美尼亞人私通俄羅斯的背叛行為,於是對亞美尼亞地區展開了血腥的大屠殺,土耳其的自強運動於是至此徹底失敗。

阿不丟哈米德二世嗜殺暴虐的統治使人心離散,不只是少數民族徹底對體制內的和平共存覺得失望,甚至就連土耳其人也對是否值得對蘇丹忠誠感到懷疑。在土耳其的西洋式新制陸軍中,受過歐美新式教育的青年軍官們在年輕將軍恩維爾帕夏的領導下,組織了土耳其青年黨,伙同那些被蘇丹迫害流亡海外的異議份子,發動1908年土耳其革命。這次革命推翻了阿不丟哈米德二世,迫使其繼任者穆罕默德五世同意恢復憲政、重開民主議會。土耳其青年黨狂熱地恢復坦志麥特時代的國族主義政策,一面壓迫國內少數民族一邊積極效法後進國心目中的偶像,由俾斯麥領導下從小國普魯士晉身列強的大德意志帝國,而走向親德路線。不過他們親德親的不是時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土耳其站到了德國的盟友這一邊,於是受到英法俄協約國的圍毆,土耳其邊境少數民族紛紛趁亂宣告獨立,迎接英法俄軍的入境。

在一連串敗北的悲報中,英法聯軍艦隊逼進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就在危急存亡之秋時土耳其守軍在加里波里擊退了英法聯軍登陸部隊,指揮這次防禦戰的指揮官凱末爾一躍成為土耳其的國民英雄。土耳其於1918年德國投降後也跟著決定投降,但是土耳其人在巴黎和會中被協約國要求交出伊斯坦堡與伊茲密爾,割讓帝國時代七成以上的領土,庫德與亞美尼亞獲得獨立,希臘恢復古希臘時代的領土,土耳其僅留下安納托利亞半島的三分之二貧瘠偏遠地區,國民大眾對此一苛刻的戰敗條約感到不可接受,於是聚集在戰爭英雄凱末爾的旗幟下,成立安卡拉政府與大國民議會,展開了抵抗戰敗命運的土耳其國民運動。希臘、英國、法國的聯合軍佔據色雷斯、並跨海登陸伊茲密爾嘗試勦滅凱末爾的安卡拉政府,結果卻被用兵如神的凱末爾通通擊潰。到了1922年凱末爾將希臘部隊殲滅於伊茲密爾並統一安納托利亞全境,覺悟到不可能在軍事上打贏安卡拉政府的英法決定承認凱末爾的主張,交出伊斯坦堡與伊茲密爾和色雷斯,土耳其收回了庫德族的控制區,並簽訂洛桑條約認可了凱末爾政權在國際社會的合法性。

凱末爾在成功保全領土完整並驅逐了外國佔領軍後,威望如日中天,挾百姓壓倒性民意的支持下,凱末爾大膽地廢黜了蘇丹制,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凱末爾認為伊斯蘭教保守勢力是妨害改革西化的最大障礙,土耳其民族的認同應該建立在突厥民族主義的地基上,而非阿拉伯民族的宗教認同上。因此他廢除了自16世紀來蘇丹兼任的哈里發頭銜,廢止了伊斯蘭宗教學校改行西洋的小中大學制,關閉宗教法庭,廢除阿拉伯文字改採羅馬字母拼寫土耳其語,禁止阿拉伯式的頭巾、帽子、面紗等服飾,推動男女平等。換作是在其他伊斯蘭國家,這種堪稱從根本徹底顛覆的改革是不可能會實現的,但拜凱末爾個人極高的威望之賜,土耳其在凱末爾15年的統治下就迅速完全的轉向西化、世俗化。

即使是在凱末爾死後,他的影響力仍然強烈,土耳其軍隊自視為”凱末爾的門徒”,以反對伊斯蘭教保守勢力的藉口實施一黨專政、政教分離、世俗西化的”凱末爾主義”,並不時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民主選出但帶有伊斯蘭色彩的政府。以最近的例子而言,由於1996年大選中贏得選舉的繁榮黨主張推動獨厚穆斯林的國民年金社會福利,並計畫恢復傳統伊斯蘭服飾跟支持巴勒斯坦建國等主張,而在1997年遭到土耳其軍隊政變推翻並宣布為非法組織加以取締。近年來伊斯蘭教但主張中間路線的溫和派政黨”正義與發展黨”贏得選舉成為執政黨,以新土耳其里拉取代通膨嚴重成為廢紙的舊里拉成功穩定了經濟,一方面立法嘗試限制過往軍人干政的政變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公開向大眾保證會堅持凱末爾路線,保持世俗的政教分離政策進行民主改革。

二次大戰結束之後,蘇聯的掘起刺激了土耳其人回想起過去俄土戰爭和一次大戰的恐怖經驗,於是土耳其選擇親美政策,加入NATO,在韓戰中派兵對抗北韓,接受美國的支援並允許美軍的核彈進駐土耳其瞄準蘇聯,並禁止蘇聯的軍艦(特別是航空母艦)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蘇聯為了對抗這個封鎖他黑海艦隊並與美國站同一邊的敵人,於是派遣軍事顧問並提供大量武器軍援給土耳其境內的庫德族,於是在1978年成立了社會主義庫德工人黨(PKK),他們支持蘇聯、信奉共產主義,目標是顛覆土耳其政府並創立一個獨立的社會主義庫德人國家。

庫德工人黨的出現使庫德民族獨立運動迅速轉變成跟土耳其軍警間的街頭戰爭,勢力最盛時庫德工人黨甚至前往親蘇的敘利亞與受敘利亞控制的黎巴嫩境內設立軍事基地,激烈的內戰使土耳其、庫德雙方死傷慘重仇恨加劇,但是蘇聯解體後的後冷戰時代狀況逐漸改善。蘇聯瓦解導致激進派的庫德工人黨喪失外界軍援,缺乏彈藥與武器同政府軍進行暴力抗爭;同時土耳其政府非常渴望加入歐盟,於是在庫德民族問題上願意採取比較寬大的讓步來改善他過去不大好看的人權紀錄,包括同意成立庫德語的廣播、電視頻道,准許合法地發行庫德語的報刊雜誌等,這些政策成功地削弱了庫德工人黨的支持者數目而增進了穩定。

不過2001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推翻海珊改變了這種平衡狀態,伊拉克戰爭的戰亂導致北部庫德難民的流亡,隨後樹立的伊拉克新政府的領導人馬里基對庫德族採取強硬態度,導致越來越多庫德人從北伊拉克越過邊界流亡至土耳其,這些新遷入的庫德人找不到工作但有著大量武器彈藥,這使得庫德工人黨又有了新的生力軍,逐漸恢復了活躍的反政府活動,土耳其軍警也跟著採取更強力的軍事行動,包括出動飛機、坦克轟炸來血腥鎮壓庫德激進份子。因為厭倦了庫德工人黨的武裝鬥爭路線,許多庫德族對政府軍放下武器繳械並嘗試組織一個政黨加入土耳其大國民議會裡,從體制內贏得庫德自治,而成立了庫德民主黨(BDP)來對抗庫德工人黨。

2012年,伴隨著阿拉伯之春的動亂、蓋達與ISIS勢力在中東地方的迅速增殖,土耳其政府決定轉變政策方向,將庫德族問題”往外推”以解決長年以來的內戰流血。土耳其政府在庫德民主黨的調停下與庫德工人黨停火,並”默許”土耳其境內的庫德武裝組織跨過國境前往伊拉克,這使得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自治區實力獲得更進一步的加強,成為土耳其對抗中東極端勢力的”緩衝區”。直到現在土耳其仍面對著亞美尼亞、賽浦路斯與庫德等民族問題,伊斯蘭教政黨則在軍隊的旁觀下小心翼翼的希望修補與中東諸國間的外交關係,但又不敢太過放手而越過了凱末爾主義的那條紅線。

土耳其與蓋達、ISIS的關係:
世俗主義且親美的土耳其認為蓋達組織是恐怖份子,其子組織的ISIS也是土耳其邊界上重大的威脅。

土耳其與埃及的關係:
傳統以來土耳其政府與世俗、親美的埃及軍政府共享同樣的政治立場,在以巴問題上也都是比較同情巴勒斯坦側的一路人。但是在埃及變天穆兄會上台組織政府後,同樣為伊斯蘭系政黨” 正義與發展黨”執政的現土耳其政府是第一個承認莫穆兄會莫爾西政權的國家,2013年的軍政府復辟多少是對雙方帶來有點尷尬的感覺。

土耳其與巴勒斯坦的關係:
土耳其一向比較挺巴勒斯坦這個同樣信伊斯蘭教的可憐小傢伙,而且也對哈馬斯提供了相當多的援助。甚至是為了從海上運輸物資給加薩,而遭到以色列直昇機攔截變成國際糾紛也在所不惜的程度。但是在2012年之後,土耳其卻中止了對加薩哈馬斯的支援並且同以色列接近修復關係,這或許也跟土耳其的中東政策轉向有關係。

土耳其與真主黨的關係:
因為在敘利亞內戰中土耳其支持反政府軍,儘管雙方還沒真的發生武裝衝突,但土耳其與真主黨的關係是相當緊繃的。

土耳其與伊朗的關係:
伊朗長期支援敘利亞的阿薩德政府,這與土耳其的對外政策是完全對立,而且伊斯蘭政府的意識形態同土耳其的世俗政策相去甚遠,同時在庫德問題上,土耳其也懷疑伊朗是縱容庫德武裝份子的靠山之一。

土耳其與伊拉克的關係:
土耳其認為後冷戰時代他的邊境庫德問題衝突加劇完全是因為伊拉克領導人馬里基的倒行逆施搞的禍,同時伊拉克政府也覺得土耳其”禍水往外推”的政策大幅增強了北伊庫德族勢力而威脅到了伊拉克中央政府。

土耳其與以色列的關係:
儘管土耳其執政黨因為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場,而與以色列多有摩擦,但現實來說以色列與土耳其有著密切的經貿往來,同時土耳其軍方與以色列有相當親密的關係,而形成了政府間緊張但底下互動密切的複雜情勢。

土耳其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
儘管同樣屬於親美陣營,而且也都討厭敘利亞的阿薩德,但土耳其即使是目前有史以來最伊斯蘭的正義發展黨政府,都仍然對於沙烏地阿拉伯慘不忍睹的中世紀伊斯蘭政教合一制度覺得難以接受。都已經21世紀了,還有人拿著單色液晶的GB邊走邊玩,那實在是蠻令人錯愕的一件事。

土耳其與敘利亞的關係:
打從冷戰開始土耳其就對於敘利亞這個親蘇而且又在他家隔壁堆了三四千輛坦克車的國家覺得很感冒,特別是庫德工人黨的武裝游擊隊也在蘇聯仲介下,在敘利亞境內蓋了很多訓練營,可以說敘利亞是庫德人左派游擊隊的大本營所在。這次敘利亞內戰爆發,讓土耳其覺得是一舉摧毀庫德工人黨老巢的良機而決定支持敘利亞反抗軍。

土耳其與美國的關係:
自冷戰以來,一直擔憂蘇聯南下的土耳其就成為了美國堅定的盟友,土耳其是NATO組織裡擁有第二大規模軍隊(第一是美國)的有力成員,並且使用美製的武器裝備,接受美式的訓練,而且土耳其境內有許多美國駐軍基地和美國核彈,甚至連美軍攻打阿富汗、伊拉克時,運輸機也是由美國飛歐洲經土耳其轉機再前往中東的。儘管在正義發展黨政府上台後實行世俗的伊斯蘭政策,但是面對普丁政權俄羅斯的復興,以及中東極端伊斯蘭勢力的興起,土耳其在未來勢必還是得依賴與美國之間的軍事同盟好一陣子。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11-以色列篇)
【以色列國】
(活動區域/勢力範圍:巴勒斯坦地區)
(猶太教居多數,及各種類少數宗教)

自從被羅馬帝國逐出故土巴勒斯坦之後,猶太人在世界各地展開了兩千年的流浪,他們獨特的宗教信仰、語言跟文字使猶太人備受猜忌欺壓歧視,只能從事被認為是卑鄙無恥的金融行業放貸借錢,但外在的壓迫使猶太人社群內更加凝聚形成一股無人能及的牢固民族認同,時常遭到放逐驅趕的經驗使猶太人隨時都準備收拾細軟跑路而比其他民族重視教育與儲蓄,就這樣缺乏不動產、田地的猶太人透過經商、從政,逐漸成為世界各國掌握政經大權的菁英份子。本來照理來說,猶太人就算沒有自己的國家,有錢有勢的他們也應該能活的相當愉快才對。

然而就算擁有了龐大的財富與崇高的學術地位,世界各國的猶太人仍感到強烈的不安全感,19世紀末法國爆發了一位名為德雷福的猶太裔軍官被指控為德國間諜的冤案,稍後德雷福事件成為震動歐美世界,即使許多證據都指出德雷福並非間諜,但法國軍方仍頑固地為了保護自己的尊嚴而堅持將他定罪,結果鬧到最後演變成法國內閣總辭、政壇整個大風吹的動搖國本醜聞。報導了德雷福事件的猶太人記者赫茲爾對歐美根深柢固的排猶主義與種族岐視感到絕望,於是開始鼓吹猶太人建國運動,他的主張引起了許多猶太人的共鳴,於是形成了名為”錫安主義”,也就是猶太人應該回歸”應許之地”的迦南,即今日的巴勒斯坦復國之政治信仰。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猶太人也都支持錫安主義。錫安主義的支持者主要以居住在法國、英國境內的猶太人為主,居住在東歐如德國、俄羅斯境內的猶太人族群卻認為猶太人的復國可以是在任何地方,並不見得非要在巴勒斯坦不可。左派思想的猶太人如共產主義的發明者馬克斯更認為只要建立起一個國際的共產主義國家,那麼去民族、去宗教、共產化之後就能造就一個所有人齊頭平等的新世界,因此並不存在猶太人建國的需求。

儘管如此,英國為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打倒德國、奧匈帝國與土耳其贏得勝利,仍然將腦筋動到了猶太人身上───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於1917年,接受了猶太人財閥世家羅斯柴爾德一族的遊説,發布貝爾福宣言,表明了英國將會同意戰爭結束推翻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中東的統治後,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的立場。同時,由於沙俄對猶太人的迫害日增,許多猶太人也加入了布爾什維克的反政府活動,包括結束了海外流亡在德國支持下回到俄國發動革命的共產黨人列寧,並成功地在十月革命中建立了共產政權。乍看之下,猶太人建國的理想在兩個方向同時開花結果,但一次大戰結束後局勢卻急轉直下。

英國對於阿拉伯人強力反對貝爾福宣言的抵抗感到憂心,於是收回前言限制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的移民申請,將巴勒斯坦列為英國托管領而不許猶太人建國;而1924年列寧去世後,史達林鬥垮了列寧的軍事顧問與副手同時也是猶太人的托洛斯基成為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將猶太人打壓為”白色的布爾喬亞富農”與”反動的國際共產主義”並將之整肅,大批俄國猶太人於是流亡美國。而在聚集著許多猶太人的德國,則認為共產主義者多半都是猶太人,造成德皇垮台流亡的工人暴動、水兵叛變都是共產黨人唆使,因此也爆發了強烈的排猶情緒並選出納粹黨政權。

1930~40年代猶太人同時被共產黨、納粹黨加以屠殺導致東歐猶太人不是流亡海外就是迅速走向絕滅凋零,對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感到絕望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復國的錫安主義似乎成了唯一的選項。於是殘餘的猶太人在二戰期間為了種族的生存而組織了志願兵支持同盟國對抗納粹德國,並取得最終的勝利,而東歐的流亡猶太人也成為猶太復國主義的堅定支持者。

二戰結束後猶太人遭受大滅絕的慘況使歐美諸國對猶太人處境感到同情,於是在聯合國大會上同意了錫安主義者在巴勒斯坦復國的要求。然而、猶太人復國將會排擠到巴勒斯坦當地的阿拉伯人,因此遭受到周圍所有阿拉伯國家的反對。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居住區內於是發生排巴勒斯坦人暴動、阿拉伯諸國則驅逐猶太人出境作為報復,雙方組織民兵彼此攻擊,乃至於襲擊英國駐軍試圖搶走武器。英國幾乎是落荒而逃的在廢棄了所有武器裝備後於1948年結束對巴勒斯坦的托管撤離駐軍,而猶太人立刻宣布以色列建國,而同時埃及、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和伊拉克五國聯軍開始攻打以色列,第一次中東戰爭,即以色列獨立戰爭就此開打。

相對於擁有戰車、飛機、十五萬正規部隊的阿拉伯諸國,缺乏武器裝備且只有三萬士兵的以色列被世界各國認為將會很快被消滅。然而以色列軍都是擁有經歷過二次大戰洗禮的老練士兵,相對的阿拉伯諸國的軍隊缺乏訓練與士氣,更缺乏的是近代戰爭的相關經驗。阿拉伯聯軍中居於主力的南線埃及、約旦部隊被以色列軍在耶路撒冷阻擊而遲滯,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的雜牌部隊則被游擊戰打垮在北線,錯失了在戰爭爆發的第一個月摧毀以色列的先機。隨後以色列趁著聯合國調停的一個月停火期間內,透過猶太人財閥的關係從東歐、法國進口了大批二戰殘留的舊裝備,在停火一個月期間內整建了裝甲與航空部隊,於聯合國停戰結束後在經驗豐富的士兵操縱下發動反擊摧毀埃及、約旦軍主力。原本以色列還計畫反攻西奈半島奪回”古所羅門帝國的版圖”,但以色列恐怖份子在這時刺殺了聯合國調停官,同時也是瑞典王子的伯納多特,國際輿論的壓力強烈地譴責以色列而使其外交形勢迅速遭到孤立。

以色列總理本古里昂意識到,這時候的以色列國內還有許多不聽政府號令、各行其事的猶太人極右翼民兵組織,若不先消滅、合併這些潛在的恐怖份子集團,那麼以色列就談不上作為一個國家而決定就此接受停戰。以色列國防軍取代了第一次以阿戰爭中的各路民兵派系,最終這些武裝組織都被繳械、消滅或著併入以色列國防軍中,完成了軍隊的國家化。

埃及革命推翻王政後,納賽爾率領的埃及軍政府決定收回蘇伊士運河控制權導致英、法兩國大為不滿,於是聯合以色列於1956年進攻埃及,被稱作第二次中東戰爭或蘇伊士危機。美國擔憂納賽爾被逼倒向蘇聯,而使共產主義勢力得以控制蘇伊士運河,因此對英法以三國進行經濟制裁,施加強烈的外交壓力,迫使英法聯軍撤退,以色列最終也孤掌難鳴撤軍。然而由於納賽爾最後還是選擇親蘇政策,並與敘利亞結成阿拉伯聯合,畏懼蘇聯從中東這塊缺口打破圍堵的美國,還是不得不給予以色列軍事援助。1967年埃及、敘利亞在蘇聯支持下整軍備武陳兵邊境,並驅逐了以埃之間的聯合國維和部隊,這引發以色列極端的危機感,而導致了以色列先發制人將埃及、敘利亞部隊消滅在集結區,結果是以色列在六天之內就以壓倒性的勝利之姿佔領了整個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與戈蘭高地,也因此被稱作第三次中東戰爭或六日戰爭。

然而,以色列的不宣而戰,派兵侵佔大片領土等卑鄙行徑導致了包括美國制裁在內世界各國的譴責與壓力。長期以來供應以色列武器的英法兩國,也在OPEC組織成立後受到阿拉伯諸國威脅調整油價的壓力而決定禁止對以軍售武器。同時以色列與埃及間隔著蘇伊士運河相互交火形成名為”消耗戰爭”的邊界衝突,直到1973年贖罪日戰爭之前蘇伊士運河都因為處於戰火籠罩下被迫關閉,商船必須繞行非洲而過,這更加導致以色列受全世界國家的批評而越形孤立。

在1970年代當時,由於實施種族隔離、與鄰近黑人諸國革命勢力對抗的白人至上主義政策而被驅逐出大英國協的南非,以及因為美國拉攏中共圍堵蘇聯而喪失聯合國會籍的台灣,及偷襲阿拉伯諸國遭到英法美制裁孤立的以色列,這三個國際公認的流氓國家於是組成了同盟關係,聯合研發各種武器並攜手進行核武研製工程,以色列於是從此走上了不假手美英法外援的國防自主化道路。

1973年贖罪日戰爭爆發前,以色列情報部”摩薩德”本來也得知了沙達特即將讓埃及軍隊反攻西奈半島的情報而建議總理梅爾夫人先發制人、不宣而戰摧毀埃及部隊。但是梅爾夫人擔憂會重演六日戰爭後以色列被全世界孤立的外交絕境而拒絕了此一提案,結果在埃及軍隊開始反攻之後,以色列自豪的戰車、空軍部隊遭到蘇聯製飛彈的重創,被打得措手不及。但是,以色列最後靠著全民皆兵的總動員體制,後備役部隊加入戰局後穩住戰線勉強獲得慘勝。這次代價昂貴的勝利卻使以色列在中東的形勢一口氣從谷底迎來轉機,埃及總統沙達特接受了大衛營協定,從以色列的敵人成為盟友,而以色列也將西奈半島交還埃及作為回報。

當時1970年代的恐怖份子活動猖獗也有助於改善以色列的國際地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旗下的武裝派系巴勒斯坦解放戰線PFLP,與當時國際知名的其他恐怖份子如德國赤軍、日本赤軍聯手,策畫了德航劫機事件、並在以色列台拉維夫機場掃射民眾等等,甚至是在1972年PLO激進派恐怖份子黑色九月在德國慕尼黑奧運上屠殺以色列代表團選手,導致國際間對於阿拉伯人與巴勒斯坦獨立運動的觀感迅速惡化;同時PLO對於約旦的政變未遂,導致約旦內戰並驅逐PLO出境,在埃及嘗試襲擊軍政府彈藥庫等行動更引發了阿拉伯諸國對PLO的厭惡,從而使以色列跟阿拉伯諸國逐漸化敵為友,並增強了武力鎮壓巴勒斯坦人的正當性。

1982年由於伊斯蘭教的PLO滲透入黎巴嫩帶來大量難民,到最後演變成基督教民兵跟巴勒斯坦民兵的內戰狀態,敘利亞政府決定派兵介入內戰以掌控黎巴嫩,而黎巴嫩南部的PLO民兵也對以色列進行火箭攻擊,並嘗試派出刺客暗殺以色列駐英大使未遂,結果是激怒了以色列並導致以色列軍隊以”加利利和平”之名入侵黎巴嫩,但以色列軍隊目擊在黎巴嫩境內他們所支援的基督教民兵屠殺巴勒斯坦人的慘狀而士氣低落,民眾間對於膠著化的內戰情勢升起厭戰情緒,同時國際上的壓力也使以色列政府最後決定撤離黎巴嫩。在國內,1987年的巴勒斯坦大起義更是直擊以色列的弱點,PLO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不必死人就能正面對抗以色列的戰法───那就是上街頭示威抗議而不是進行恐怖攻擊。

黎巴嫩內戰導致的厭戰情緒、對於國內巴勒斯坦人議題的同情,導致了以色列民間彌漫著一股渴望和平安定的呼聲,於是在1992年選出了主張和平的拉賓所率領的左翼工黨聯合政府,並於1993年與PLO領袖阿拉法特簽署了奧斯陸協定,以色列承認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於加薩、約旦河西岸兩區域的主權。然而,以色列國內的極右派團體認為拉賓此舉是賣國求諾貝爾和平獎,於是在1995年派出刺客暗殺了拉賓總理。同時,阿拉法特的法塔赫政權因為未能爭取到完全的獨立而僅僅是以色列承認自治,巴勒斯坦人民仍覺得被以色列駐軍監視的獨立不算完全的獨立,因此激進派的哈馬斯逐漸得到了民意支持而發動更多的恐怖攻擊。本以為奧斯陸協定將能帶來和平的以色列民眾感到失望,於是在1996年選出了極右派的以色列聯合黨(利庫德)代表納坦雅胡執政。納坦雅胡反對巴勒斯坦建國、不承認奧斯陸協定,並嚴酷鎮壓巴勒斯坦人的恐怖活動乃至於示威抗議。

納坦雅胡的鐵腕鎮壓有效的削減了恐怖活動數量,但諷刺的是,正是因為恐怖活動的減少,才使得以色列民眾再度傾向和平主義,民意又再度傾向給巴勒斯坦談判的機會,而在2000年選出了左翼工黨的巴拉克,使利庫德的納坦雅胡下台。巴拉克決定從黎巴嫩撤軍,並且接受美國柯林頓的仲介與阿拉法特會面,在這次2000年大衛營會議中以色列計畫讓步,給巴勒斯坦幾乎完全自治加薩走廊與約旦河西岸的權利。然而阿拉法特與他的法塔赫派系已經逐漸被新興的哈馬斯取代而喪失了對加薩地區的控制能力,因此無法保證即時停止對以色列的恐怖攻擊;而因為黎巴嫩撤軍已經承受了以色列國內相當大壓力的巴拉克,則堅持巴勒斯坦人必須解除武裝才能獨立自治。

談判破局後,阿拉法特為避免被哈馬斯取代而組織”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帶領不滿群眾對以色列進行示威抗議;這導致了以色列民眾對巴拉克的和平政策徹底失望,民意一口氣倒向鷹派選出戰爭英雄夏隆將軍為首的利庫德政府。儘管如此,熟悉以巴情勢的夏隆寧可受民眾的批評,仍堅定的推動加薩撤兵政策,改以圍牆和檢查哨的務實方式來控制加薩與約旦河西岸,並讓出更多自治權。這導致夏隆在極右派的利庫德黨內被孤立,於是夏隆乾脆脫黨組建中間政策的新派系前進黨,以在民眾間擁有高人氣的戰爭英雄光環持續推動他的中間路線。不過2006年事已高的夏隆中風後腦癱瘓喪失行為能力,改由其副手奧默特接手前進黨。隨後由真主黨發射火箭到以色列引爆的以黎衝突,2007年哈馬斯發動加薩內戰奪取了法塔赫對加薩的控制權,2008年哈馬斯開始從加薩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的火箭攻擊訴求獨立。

到此為止,以色列民眾對於醜聞纏身且無能處理上述這些以巴衝突的奧默特終於無法忍受,多數百姓開始傾向支持以武力手段消滅巴勒斯坦問題。前進黨政府在2009年的以色列國會大選中慘敗,極右派政黨利庫德捲土重來,納坦雅胡再度成為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主張擴張以色列屯墾區、收回巴勒斯坦自治權,但高唱強硬呼聲的納坦雅胡在2014年的以巴加薩衝突中最後決定接受埃及開出的停火條件與哈馬斯和談,這使得納坦雅胡的強人形象土崩瓦解,民調從開打前的80%腰斬剩三成。考慮到目前民眾憤怒的情形,恐怕就算納坦雅胡的政權垮台,短期間內以色列人還是會很快再選出一個右派總理推動強硬的巴勒斯坦政策。

以色列與蓋達、ISIS的關係:
雖然沒有直接的軍事衝突,但蓋達組織誓言驅逐的歐美帝國主義勢力之中自然是包括了以色列不會有錯,而且ISIS近日來急速壯大,而且也開始派遣募兵官進入加薩地區募集聖戰士,乃至於派出部隊前往黎巴嫩作戰等等,甚至是最近有消息傳出一位以色列籍的記者被IS綁票並斬首。因此納坦雅胡總理也說”與哈馬斯的停火是為了騰出手處理其他的中東問題”。這個”其他的問題”應該很難是指別的問題。

以色列與埃及的關係:
穆兄會政府垮台後軍政府上台,而埃及軍政府跟以色列的利害關係一致,雙方都很討厭穆兄會───以及穆兄會的徒弟哈馬斯。埃及在本次以巴加薩衝突上扮演著以色列忠實的幫兇,而且以色列作為主坦吸走了所有的國際仇恨值,對埃及而言真是借刀殺人不費吹灰之力的一樁好生意。

以色列與哈馬斯的關係:
利庫德黨否定巴勒斯坦自治,而哈馬斯也不認同以色列政府的合法性,雙方可說是毫無交集之處。剛達成的加薩停火協定,則被以色列軍方放話聲明”不知道會維持多久”,雙方的關係仍是劍拔弩張。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關係:
在利庫德的猶太人優先政策下,即使是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社群也遭受到相當的生存壓迫。但是考慮到以色列堅持由約旦河西岸的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組織巴勒斯坦政府,法塔赫必須仰賴以色列的支援才有辦法養活巴勒斯坦人乃至於從哈馬斯手裡取回政權,在這一點上來說是亦敵亦友的關係吧。

以色列與真主黨的關係:
雖說2006年的以黎衝突打的很大,而且以色列也認為真主黨是恐怖份子,但近幾年來雙方都不把對方當靶子打,真主黨執政團隊逐漸轉溫和,而且以色列在敘利亞內戰中也扮演著善意中立的角色,給黎巴嫩一個相對穩定的安全大後方。

以色列與伊朗的關係:
伊朗發展核武器就如同過去伊拉克發展核武器一樣,對猶太人而言都是生死存亡危機的危險訊號,必將除之而後快。同時伊朗在敘利亞內戰中支持阿薩德政府,以色列則支持自由軍,雙方拉幫結派的代理戰爭硝煙濃厚。

以色列與伊拉克的關係:
從以色列建國以來,挨阿拉伯人的打就少不了伊拉克。自然以色列也是不會忘記他的,所以派飛機炸了伊拉克的核設施。就算是射過飛毛腿的海珊倒台,一樣有美國的撐腰,但以色列對於伊拉克馬利基政府還是看不順眼,並且傾向支持伊拉克境內的庫德自治政府。

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
同樣親美,同樣反伊朗,儘管如此,雙方都仍然憎恨著彼此而且不時出言酸個對方兩句。

以色列與敘利亞的關係:
敘利亞內戰中,以色列支持反政府勢力讓阿薩德頗感憤怒,但反正雙方關係從一開始就從來沒好過所以沒差。

以色列與土耳其的關係:
土耳其抱著支持加薩巴勒斯坦人的立場,而與以色列雙方多有衝突。然而,以色列與土耳其同樣親美親西方,而且有著共通的敵人敘利亞,雙方軍隊有許多軍購跟協同訓練的計畫,政府關係糟但底下互動熱絡的很。

以色列與美國的關係:
在中東地區,以色列仍然是堅定支持著美國的重要盟友,而且可以預期的是它不會被阿拉伯之春的革命風潮推倒而值得長期投資,不用擔心明天一覺醒來友化為敵。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12-美國篇)
【美利堅合眾國】(活動區域/勢力範圍:遍及全球)(基督教為主)

美國並不是中東國家。嗯?就講完了啊,到底還能講些什麼呢?就算是以科普為主,在這個世界上不曾聽過美國這個國家的人應該是很稀罕的吧。那究竟為什麼,要把美國這個並不位於中東的國家列進這個中東勢力懶人包呢?也許最大的原因是,如今的美國是對中東局勢影響力最大的外來勢力。

但美國這種強大的影響力也並不是一朝一夕可及的,單以中東這個區域來講,甚至可以說美國的起步相當地晚,落後於大部份其他世界強權數十年。同時,美國也繼承了許多列強在中東地區的格局,並與其他列強的勢力有所衝突和對抗…而本篇主要講解的,將不會是美國這個國家的歷史,而是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對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變遷。

自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其國土由東部十三州開始不斷經過西部拓荒運動而西擴,到了19世紀末終於將領土擴張至太平洋。在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在戰爭期間為了快速運輸士兵而建造的鐵路將廣大的美洲東西兩岸連結在一起,巴拿馬運河的建成使美國軍艦、商船得以自由來往太平洋與大西洋,這個勃興的新銳強權正蓄勢待發踏上往全球的征途。

然而,這個時代的美國儘管正在從自掃門前雪的門羅主義轉向帝國主義,但很快美國人就發現地球上大多數的土地已經被人捷足先登了。與美國同樣是後發國的德國也困於這個問題,因為無法取得殖民地而跟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爆發了戰爭,而在一次大戰中遭到悲慘的擊敗。

因此,美國意識到使用武力強佔殖民地,正面挑戰英法強權並非明智的行為。相反的,美國應該在英法作黑臉威逼落後國家割地賠款時,扮演和事佬的白臉角色,以”各國利益一致”的門戶開放原則,成為後進國利益的代言人以贏得國際的支持。世界各個弱小落後國家如中國,後進國家如日本,乃至於中東世界的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他們得到美國在外交上的支持,得以免受英法不平等條約的單邊受惠貿易壓榨,而且能向美國借貸大筆貸款,透過美商外資的投資建設發展起本國的工業。

美國的投資、貸款當然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美國也從這樣的關係中得到他的經濟利益,但是對那些後進國來說,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缺乏常備軍隊的美國並不構成實質的威脅。比起能夠輕易派出十萬、二十萬遠征軍來懲罰不聽話國家的老列強英國來說,承平時代只有四、五萬軍隊的美國光是防衛自己的本土都作不到,根本不可能把遠征軍派到地球的另一邊去佔領另一個國家。可以說,後進國跟英法這種老牌列強合作是對自己有利亦有威脅的雙刃劍,但是跟美國這種新興列強合作則是有百利而無害的好生意。

在1920~30年代,英國殼牌(SHELL)石油公司、法國石油(CFP,今天的道達爾)等老牌企業幾乎完全壟斷了中東地區的石油生產,即使石油的價值隨著飛機、汽車、船隻的增加而水漲船高,但是英帝國卻在其勢力範圍的中東地區以極低的價格收購,產油國如伊拉克本地的政府、百姓是得不到利益的。

而當時美國雖然有標準石油公司(現代的雪佛龍)這種石油財團,但主要採掘的是以美國德州、加州本地的國產油為主,對豐富的中東石油資源是看得到吃不到,缺乏切入的踏腳板。於是美國一方面嘗試投資沙烏地阿拉伯這種當時還沒挖到石油的未開發處女地,並以比較有利於產油國在地人的合約來吸引合作對象,同時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反對英法的殖民帝國擴張政策,聲稱各國民族應該自決,建立獨立自主的國家───像這樣的新興國越多,美國才有作生意的機會而又不致於跟英法老列強開戰搶地盤。

二次大戰則將這種被動的局勢一口氣顛覆翻盤。美國打垮了納粹德國與日本帝國,同時又繼承了英、法兩殖民列強國勢衰弱留下的權力真空,成為與蘇聯並立的全球兩大超強之一…但是,1950年代,當時美國人自己並未認識到這個事實。二次大戰的結束被美國人認為是”消滅一切戰爭的戰爭”,數百萬軍隊復員解散回家,上百艘航空母艦報廢拆毀或作了魚礁,美國政治家相信未來會是數十年的和平,而非突如其來到來的冷戰。

就算是在國共內戰、韓戰與東西德分治之後,美蘇關係開始緊張,美國直到1950年代也都尚未對中東局勢作過什麼重大的影響,可以說美國沿用了數十年來一貫的經濟投資方式來增強對中東的影響力不曾改變。美國當時認為英國法國重返殖民地的努力,如派兵進駐埃及或是越南,乃至於嘗試扶植以色列建國這些都是一些不肯放棄舊日輝煌的小動作而嗤之以鼻,並沒有認識到這些地區新興政權的左傾化、國際主義化與共產化色彩,因此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即蘇伊士運河危機中決定支持埃及,譴責英、法、以色列。

蘇伊士運河危機事件可以說是一次關鍵性的轉折,美國的行動從此永遠地改變了中東局勢。英、法兩國驚訝於美國與他不站在同一陣線,也察覺到自己其實如果在美國不支持的條件下根本沒那個實力再玩殖民帝國主義這一套把戲,英法兩國的退兵讓全世界認知為美國從此取代了英法在中東的國際地位。讓美國料想不到的是,納瑟爾食髓知味,認為他既然可以聯美制英法,就可以再用同樣的手法聯蘇制美…英國基於經濟上的依賴被迫向美國委曲求全,而法國從此之後不再信任美國及北約,開始推動獨自路線的戴高樂主義。

埃及在蘇伊士危機後憑著納瑟爾的威望開始鼓吹泛阿拉伯主義,中東國家陸續推翻王政建立共和國,如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等國家採用了紅、黑、白色基調的三色旗以表示阿拉伯連合,他們的國旗也因此都長的很相像就是這個原因。對於蘇聯而言這是一個將影響力介入阿拉伯世界的大好機會,於是大力援助這些國家,包括提供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軍事顧問等,使得美國大為緊張,擔憂蘇伊士運河這樣的貿易、戰略要衝陷入蘇聯掌控的威脅,而於1950年代後期開始積極的介入中東政治扶植親美國家。到此為止,可以說美國繼承了英國19世紀與俄國的中東大博奕格局,成為美國與蘇聯在全世界進行的冷戰架構其中一幕舞台。

1960年代當時由於伊拉克、敘利亞、埃及同屬泛阿拉伯主義陣營,他們都親蘇、反美且跟以色列作戰,所以美國的中東政策是加強扶植這些泛阿拉伯國家的敵人───包括伊拉克的死敵伊朗,敘利亞的敵人土耳其,埃及的敵人以色列,來防堵親蘇勢力的擴張。但是親美的中東國家也並不是鐵板一塊,畢竟只要是阿拉伯人大概都不會喜歡猶太人的以色列,也不會喜歡波斯人的伊朗,與土耳其人這曾經的壓迫者。

同時美國對這些國家的經濟、軍事援助也在改變其生活模式,刺激這些親美中東國家的價值觀迅速走向西化,而在國內產生改革派、保守派的矛盾衝突使政局動蕩不安。美國擔憂親美現政權的垮台或倒向蘇聯,於是給予其政府高官大量賄賂資助收買,使現政權越來越腐敗墮落,從而更加引起了當地民眾的不滿。

1970年代可以說美國的中東政策面臨到一次翻天覆地的大轉向,反以色列聯合由於以埃達成和談而崩潰,泛阿拉伯主義的熱情退燒,伊朗革命導致親美的巴勒維王朝垮台與什葉派激進勢力的抬頭…以及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決定支持伊拉克來對抗伊朗荷梅尼政權,支持遜尼派瓦哈比宗的基地組織,消耗蘇聯在阿富汗的佔領軍以拖垮其國力。

這一著棋是極為高妙的策略,蘇聯在十年的阿富汗戰爭中陷入彷彿美國在越戰一般的泥沼,國力、經濟力消耗殆盡。然而,在這對抗蘇聯的過程中壯大的基地組織後來則發動了對美國的恐怖攻擊,以及形成了對中東影響甚大的ISIS組織,這都是當初無法預料的發展。

1980年代美蘇關係改善,美國中東政策上的重點逐漸轉移到以色列周邊如黎巴嫩、巴勒斯坦的問題,蘇聯已經無力再像過去一樣提供給PLO源源不絕的支援,喪失武力對抗後援的巴勒斯坦民族運動只能轉向街頭抗爭。而冷戰結束、蘇聯瓦解後,1991年波斯灣戰爭中透過血祭伊拉克這個祭品,更顯示了美國壓倒性的軍事實力與世界唯一超強的單極霸權成形,中東諸國就算不願意,對美國的關係也只能更加依賴。

2001年的911事件後,美國先後派兵攻打阿富汗、伊拉克,在為期十年的所謂反恐戰爭期間,消耗了莫大的精力與蓋達組織對抗。但是美國扶植的兩個新政府均不得人心,軍閥割據不聽政府號令的情形嚴重,如果真要說美國在中東出兵是為了石油之類的陰謀論,那美國一年要付出的額外七千億美金軍事開支也是伊拉克全國石油收入的20倍以上,更別說一滴油都擠不出來的阿富汗,可謂得不償失。

2008年上台執政至今的美國歐巴馬政權則困於經濟、財政上的壓力,希望急於結束在中東的戰事撤軍,而草率地開出了從伊拉克撤兵之競選支票,在現政權尚未穩固之際就決定退出伊拉克,其結果是使得已經元氣大傷的蓋達伊拉克分部死灰復燃,捲土重來後成為現今的ISIS。

在講完了美國在中東扮演的角色後,我們順帶來看一下世界其他主要國家與中東間的關係。

【俄羅斯聯邦】(活動區域/勢力範圍:歐亞大陸)(東正教為主)

俄羅斯對中東地區的進出相當的早。於18世紀葉卡傑琳娜女帝在位時,俄國便向西伯利亞、遠東、阿拉斯加大舉擴張領土,並沿途南行伸展他們在高加索、中亞、新疆、蒙古、滿州等地區的影響力。

俄羅斯南下的最主要動機是獲得溫暖且不會被封鎖的不凍港,由於聖彼得堡出海的波羅的海容易受到英國、普魯士的封鎖,而克里米亞半島上塞瓦斯托普出海的黑海則容易被土耳其封鎖,因此這些地方都不是最理想的海港地點。於是,18~19世紀間沙俄諸帝奉行此一南進政策,逐步吞滅了許多自成吉思汗的時代以來殘留的蒙古系中亞汗國,大大地擴張了俄羅斯的領土與勢力範圍。

但是俄羅斯的行動激起了海上殖民帝國的英國警覺,擔憂這個已經稱霸歐亞大陸的陸權強國也成為海上強權,因此英國開始有計畫的在各地布下障礙阻止俄羅斯的南進運動。例如面對沙俄勢力進入新疆,英國以介入西藏作為回應。當沙俄併吞了希瓦汗國,英國則決定派兵進攻阿富汗。當俄羅斯佔領了伊朗北部,英國就派軍進駐伊朗南部。這一連串的較勁被稱之為GREAT GAME,也就是國際政治上通稱的”大博奕”。英俄兩強有如在下西洋棋一樣,以地球為棋盤展開了以數百上千公里的國界為賭注的對局。

這場大博奕的戰線遠至太平洋與黑海間,日俄戰爭與克里米亞戰爭等大多數19世紀戰爭,都是這種英俄地緣政治戰略對抗的產物。但是在日俄戰爭結束後,沙俄逐漸感到與世界首強英國對抗的不利,而且又感受到德皇威廉二世對俄羅斯的敵視由於巴爾幹與外西凡尼亞問題而日漸加深;英國也基於有德國這個共通的敵人而需要拉攏法國、俄國的考量,而在1907年簽署了英法俄三國協約,成立了軍事互助的聯盟協約國,以對抗德奧義的同盟國。三國協約結成算是暫時使英俄對中東的地盤爭奪告一段落,但也只不過是有了共通敵人的中場休息而已。1917年共產黨推翻沙皇,蘇聯的建國使資本主義的英法美視共產蘇聯為敵人而展開了圍堵,英國為了控制高加索的巴庫油田扶植亞美尼亞民主政府,蘇聯則武力入侵亞美尼亞將之消滅建立了社會主義的亞美尼亞共黨政府;同時在蘇聯支援下阿富汗開始對英國發起聖戰,英國派兵入侵阿富汗反擊,英蘇之間的外交關係於是達到最糟的谷底。

大體上來說,1920~40年代之間的蘇聯中東政策也就僅只於固守沙俄時代勢力範圍的方針,並沒有很積極的進行革命輸出或著擴張的動作。1941年德國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歷史再度重演,英俄兩國再度為了對付德國這個共同敵人而放下大博奕賽局…但同樣的,這只不過是第二回合結束而第三回合敲響前的休息時間。1945年二戰還沒結束,蘇聯就開始往中亞阿富汗、伊朗方向增兵,這遭到了英美的強烈反對並挑起了冷戰時代的大博奕新回合。

在伊朗、阿富汗方面的棋子都遭英美阻截之後,蘇聯將目光轉向了巴勒斯坦周邊。蘇聯意識到猶太人的建國將會在中東世界造成劇烈的政治洗牌,而且也對於跟猶太人國家建立社會主義的聯盟感到頗有興趣,於是在巴勒斯坦分治、以色列建國的聯合國議決上,難得志同道合的與美國一起投了贊成票。蘇聯沒有預料到的是新生的以色列極端親英法同時遭到整個阿拉伯世界的群起反對,於是蘇聯很迅速的更換了自己的立場改為支持泛阿拉伯民族主義,看在蘇聯共黨的視角裡,納賽爾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與英法外資的國有化政策是”社會主義的”,而泛阿拉伯運動則是”國際主義的”,不管事實是不是如此總之蘇聯很一廂情願的相信挺埃及、敘利亞與伊拉克這些新建立的中東共和國家,就是擴張共產主義的勢力範圍與英美西方國家陣營對抗。

蘇聯大量的供應了這些阿拉伯新興國家先進且大量的武器裝備,提供軍事顧問並出公費支援阿拉伯軍官到蘇俄留學受訓,例如最先進的夜視紅外線,反艦飛彈,噴射機與T-55坦克…但是,蘇聯卻很失望的發現這些阿拉伯國家在面對以色列時總吃敗仗,而蘇聯不管再怎麼對阿拉伯諸國給予大量軍援,美國總有辦法給的比蘇聯更多更好。更要命的是,這些拿了蘇聯如此之多援助的阿拉伯國家事實上並沒有轉向共產主義───他們反英美、反西方,但並不代表他們就願意接受左派的社會主義政治哲學。汎阿拉伯主義很快退燒喪失號召力,這些阿拉伯新興共和國的領袖多半是視國家為個人私有物的獨裁者,對於華約盟友的行動毫無關心,拿著蘇聯製的武器朝同樣是”阿拉伯兄弟”的鄰國相互開火,只為了爭奪國境線附近一兩座水井的使用權。

1973年開始,因為以埃停火,埃及放棄親蘇政策而與美國、以色列修好,蘇聯喪失了在中東世界的著力點,將注意力轉移到阿富汗方面另起爐灶。阿富汗當時發生了推翻王政的革命並組成了一個親社會主義的共和國政府,於是蘇聯開始對阿富汗政府提供軍事與經濟的現代化援助。但蘇聯對於阿富汗共和國貪污腐敗又無能的新政權逐漸感到失望,於是採取了揠苗助長的急進謀略,於1978年發動政變推翻了阿富汗政府並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此一粗糙的手法任誰都看得出陰謀,很快引起中東世界諸國對蘇聯的強烈不信任,接下來美國、中國支援的回教反抗軍開始聚集到阿富汗對蘇聯佔領軍發動對蘇聯共黨無神論者的”聖戰”,而1979年伊朗革命爆發後,阿富汗的聖戰組織更得到了沙烏地阿拉伯遜尼派的支援而更加壯大。

為期10年的阿富汗戰爭使蘇聯軍死傷慘重,戰費債台高築而濱臨崩潰邊緣,而蘇聯也從1960年代在中東世界扮演的”反美帝主義之解放者”形象,變成1980年代中東人眼中的”邪惡紅色帝國、無神論教敵”狀態,俄羅斯從此成為了遜尼派瓦哈比宗聖戰士眼中的惡魔國度。此後蘇聯崩潰、葉爾欽時代的俄羅斯又長期經濟低迷,許多中亞、高加索地區南部的伊斯蘭教徒居多地區如車臣決定趁機驅逐境內的俄羅斯人實施種族淨化,趁亂宣布獨立。破產的俄羅斯連軍餉都發不出來,坦克沒有油料飛機沒有飛行員;而車臣獨立份子卻有伊斯蘭教聖戰份子的支援和經驗交流,於是俄羅斯付出慘重傷亡仍無法將車臣叛軍消滅,只得默認車臣獨立,是為第一次車臣戰爭。

但從1999年起,受葉爾欽總統提拔成為接班人的年輕新銳總理普丁決定以武力手段解決車臣問題,於是派兵進入車臣發動第二次車臣戰爭,車臣共和國被俄軍消滅垮台,其殘部在車臣反抗軍領袖巴薩耶夫指揮下轉入地下發動游擊戰,並策劃了2002年的莫斯科劇院事件、2004年的別斯蘭小學爆破事件。這些死傷慘重的恐怖攻擊使國際震驚,俄羅斯人的民族情緒更加凝聚,普丁獲得了莫大的支持率背書來鐵腕鎮壓中亞地區的少數民族和穆斯林。同時宛如前兩次因為德國導致英俄放下大博奕的歷史重演一般,俄羅斯也搭上了美國反恐戰爭的順風車,普丁成功說服了美國總統小布希同意”俄羅斯也是對付回教極端勢力的盟友”,贏得了美國的外交支持修補美俄關係,且將俄羅斯鎮壓國內的車臣分離運動獲取了正當大義名份。

…但就好比每一次中場休息結束後,俄羅斯與西方諸國都必然在中東、中亞問題上產生矛盾的歷史一樣;在反恐戰爭畫上句點,美國開始逐步由伊拉克、阿富汗撤軍的歐巴馬政權時代,美國暫時少了穆斯林聖戰士這個死對頭,俄羅斯與歐美西方國家的衝突再度浮上檯面,喬治亞戰爭、克里米亞與東烏克蘭衝突,當俄羅斯逐漸隨著這波東歐紛亂成為北約歐美各國眼中的頭號敵人時,普丁再度重施故技,指稱ISIS是現在全世界最大的公敵,美俄應當放下對於敘利亞政府的偏見,組織一個對回教基本教義派的聯合陣線將之圍堵殲滅在搖籃中。

誠然,塑造一個新的靶子給歐美打或許可以為經濟基盤尚不穩固的俄羅斯,在成為”俄國威脅論”的受害者前再爭取另一個十年的休養生息機會。不過論俄羅斯本身來說,面對國內越益嚴重的民族衝突、宗教衝突問題,一個可能成為國內反抗軍靠山之強大的中東激進宗教政權也是對他不會有任何好處的,因此必將ISIS除之而後快。

【聯合王國】(活動區域/勢力範圍:遍及全球)(英國國教為主)

英國是與俄羅斯進行了長年的大博奕棋局的對手,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幾乎每一個中東國家的近代史背後也都有英國操盤過的痕跡,以巴問題、印巴問題之類的糾紛多半也是英國人沒搞定(或刻意搞不定)留下來的爛攤子遺禍後世。前面幾篇已經解釋過了英俄大博奕到美蘇大博奕的時局變遷就不再多說,英國即使在二次大戰之後國力衰竭,不得不將直接的軍事影響力撤出中東,但是它間接的經濟、文化與外交影響力,即軟實力卻仍然深扎中東世界。

大多數中東國家的軍事制度都是效仿了當年的殖民主英國軍制,使用著英國式的軍裝、階級與口令操法,其政府組織、法令規章也基本沿襲英制。幾乎每一位阿拉伯王公貴族,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政治家,中東軍隊的將領都是留英歸國,這些中東國家的將領、政治人物甚至國家領導人對英國抱持著親切感,甚至是英國派駐這些國家的使節可能就是這些大人物在劍橋與牛津乃至桑赫斯特的同學師長。比方說卡達的歷代埃米爾都是留學英國,敘利亞的現任總統小阿薩德是留學英國,杜拜酋長兼現任阿聯酋副首長也是留學英國…因為族繁不及備載所以就不一一舉例,總的來說我們可以理解,由於英國放手讓中東諸國獨立的殖民地放任政策,所以這些英國的前殖民地直到今天都還是與殖民母國的英國保持著深厚關係,乃至於有些還是大英國協的成員。直至今日,英荷合資的皇家殼牌石油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的石化工業集團,在中東的市佔率則是第一,世界前五的石油公司中有兩家是英國的。

但是英國在蘇伊士運河危機後選擇與美國親善,而不是像法國那樣自立自強,從此之後一定程度上依賴著美國的軍事武力為英國資本在中東鋪路的結果,是使英國與美國的國家利益結為共同體,因此有許多仗不得不打,許多時候就算英國什麼事也沒作,他也會被理所當然的視為”美帝國主義同路人”而遭到攻擊。地小人寡的英國不似美國那樣資本雄厚,也導致它較容易在受到外在壓力時屈服轉換政策,例如美國敢冒著被OPEC制裁提高油價的後果也敢堅持軍援以色列,而英國則承受不起這種打擊所以急忙拋棄了以色列這個自己一手扶起來的小老弟,裝作沒事一樣的站到阿拉伯人那邊去。

儘管如此,容易轉變立場這點也就意味著對阿拉伯諸國而言,英國是個比美國好商量好講話的對象,而英國也由於累積大量對中東問題的研究,長年經營中東的人脈網路,所以比美國要更能瞭解掌握中東的複雜政局。但這不改英國性格很混球的事實。

【法蘭西共和國】(活動區域/勢力範圍:遍及全球)(基督教/天主教)

法國人對中東的熱情可以說是拿破崙帶起來的熱潮,自從這位英雄遠征埃及金字塔獲勝,掀起了一波”埃及熱”的研究風潮,大批法國科學家、藝術家、軍人與技術者前往中東世界,他們的野心逐漸從考古、觀光膨脹到完全征服控制,19世紀的法國於是將攫取海外殖民地作為國策,不願落於英國人後的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帝國。話雖如此…但是好地方都被英國佔走了,法國又缺乏一支夠強的海軍能夠常駐印度洋方面,所以法國在中東除了控制紅海出口的戰略要地吉布地以外,法國經營的重心還是比較擺在地中海岸的北非、敘利亞、黎巴嫩這部份。除此之外,法國人卓越的工程技術、領先奇拔的創意也使他們即使是在英國的勢力範圍內也能憑空創造出龐大的商機。例如說蘇伊士運河的建造,不但徹底改寫了海運路線與世界地圖,更使英國不得不與法國合股的方式來共享運河所有權,從此形成英法兩國共建殖民帝國的協作體制。

然而,也是因為如此,追求榮譽的法國與追求利益的英國在殖民地經營的方針上從一開始就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相對於英國委任總督府與當地菁英後就啥都不管的自由放任殖民地政策,法國人強迫殖民地的居民”開化”、”法語化”的同化政策不但造成更多開銷,而且也更激起當地人的不滿和憤怒。當英國人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中決定瀟灑離別不帶走一片雲彩之際,已經為殖民地付出大量心血的法國人卻沒辦法這麼拿得起放得下。對法國人而言,殖民地是一種國威榮耀更甚於利益得失。

美國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中”給法國背叛的一巴掌”對法國人而言是極大的精神衝擊,法國總統戴高樂從此不再信任美國、與美國控制的北約,決心自立自強走上不同於美蘇冷戰格局的第三條路,這就是戴高樂主義政策。法國人決心發展強大且不依賴美國援助的國產軍備,包括核能潛艇、氫彈與彈道飛彈,用來武裝一支自己的遠征軍控制他在地中海的殖民地如阿爾及利亞,並藉由核武的威懾力而使法國擁有在國際政治上跟美蘇兩大超強叫板的發言權。對於中東世界對抗美、蘇兩國的勢力並苦惱於怎麼選邊站的各國政治人物來說,戴高樂這麼中二…呃,帥氣的行為,真的是酷斃了,戴高樂主義成為中東諸國效法學習的對象,法國因此意外的在被埃及逐出蘇伊士運河後,幾年之內就以頗受歡迎的姿態回到了中東世界。

法國人會受中東歡迎除了他們敢於同美蘇超強大小聲的高姿態以外,更重要的是法國人作生意沒原則。法國可以對以色列賣戰車,又對埃及賣反戰車飛彈;賣給沙烏地阿拉伯戰機,又賣給伊拉克防空飛彈。不同於美、蘇通常會要求對方選邊站表明政治立場再軍援的作法,法國人搞軍售不太過問政治立場,只要有錢就什麼都敢賣,甚至是核子武器───伊拉克被以色列空襲炸掉的核反應爐就是由法國所承包建造,儘管法國人聲稱這是和平用途。甚至是最近法國人在歐洲面對俄烏衝突時,仍堅持履約把俄國訂造的軍艦賣出去。對於中東國家而言,如果你討厭美國人,又不想買到落後時代30年的三手俄製淘汰裝備,而且急需現貨增強自己的軍事籌碼,那法國奸…朋友會是最理想的選擇。

【中華人民共和國】(活動區域/勢力範圍:亞太地區)(無特定宗教)

早從清末開始,當中國還無人意識到時,中國就已經被捲入了英俄大博奕的棋局中,既是作為棋盤也被作為棋子。俄羅斯對於分離新疆的努力下足苦心,在1930年代,蒙古、新疆事實上已經從國民政府手中被分離出來,若非新疆王盛世才在二戰期間最終倒向國民政府,很可能今日的新疆地區會如同蒙古共和國一樣成為蘇聯扶立的獨立衛星國家。即使後來共產中國建國後與蘇聯有過一段短暫的蜜月時期,但是從韓戰爆發而蘇聯不直接參戰的那一瞬間起,中蘇兩國之間就種下了猜忌的種子。其後史達林死後赫魯雪夫發起了反史達林運動,擔憂個人崇拜路線遭到否定的毛澤東於是指稱蘇聯去史達林化是為”蘇修主義”,使中蘇兩個共產主義頭號大國關係陷入冰點。基本上中共自韓戰以後大多數的衝突、戰爭,包括中越戰爭、珍寶島衝突,乃至於國內的紅衛兵、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可以說其動機都是”消滅內外的蘇聯影響力”為著眼點而實施的政策。

當美國決定拋棄台灣、對中國建交之際,就決定了中國在新的大博奕賽局裡扮演的角色───新的一枚反俄國棋子,同時也是一位新玩家。中國支持著巴基斯坦來對抗印度,同時透過打擊越南來防範蘇聯勢力在中南半島的擴張,並為了牽制蘇聯的腳步而大力支援了在阿富汗的反蘇聯游擊武裝,其中亦包括了不少維吾爾人聖戰士與中國製的五六衝鋒槍。中國的軍火工業嘗試與蘇聯競爭市場,輸出比蘇聯更低端廉價的裝備,並打著不干涉內政問題的旗號支援中東諸國,成功地排除了一定程度的蘇聯影響力並確保了市場跟勢力範圍。

蘇聯崩潰之後,貧窮而軟弱的新生俄羅斯對中國不再構成威脅,中國更擔憂的是當自己處於坐二望一的位置之後,”中國威脅論”是否會使美國掉轉槍口朝向自己,因此不斷高呼著”和平掘起”的口號嘗試安撫其他國家的不安感;改革開放後的中國面對高速的經濟發展,而新疆地區的民族衝突由於大量漢人移民的遷入而越益加劇,中國決定以打擊東突厥斯坦恐怖份子的名目,加入到國際反恐戰爭的班車上,暫時得以作為美國的盟友避免被美國當成戰略假想敵實行圍堵,與俄羅斯一樣避開了浪頭多掙了幾年光陰。

然而,總的來說中國的意識形態與政治體制仍然與大多數中東國家格格不入。共產主義的無神論中國和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傳統國家難以溝通,就算避談政治問題,中國鎮壓維吾爾穆斯林,而沙烏地阿拉伯輸出神學生到新疆形成聖戰組織,土耳其則輸出泛突厥斯坦主義者鼓動維吾爾獨立,這些根本上的矛盾仍導致中國在中東缺乏可靠的盟友作踏腳板,也很難排除掉在地的美、俄傳統勢力取而代之。某種意義上來說,那些會買中國武器、請中國顧問的中東國家如巴基斯坦或伊朗,他們主要的動機並不是因為”覺得中國值得交往”,而是”俄羅斯不可信任”、”美國很危險”、”中國雖然惹人厭但是他沒有那個實力繞過半個地球來欺負我”如此透過刪去法推論得出的理所當然選項而已。就像為什麼冷戰時代阿爾巴尼亞結交中國一樣,蘇聯可以威脅到他,但中國明顯不可能拿他有什麼辦法可言。

不管怎麼說,中國在中東地區仍然只是過客,它的勢力範圍距離中東相當的遠,而且在可見的未來短期內也沒那個投射力量到中東的能力或意願。相對於在非洲地區採取大膽的戰略以確保勢力範圍,中國在中東的經營腳步仍然保守而謹慎。對中國而言,在中東政治問題上保持與美國一致的立場,更有助益於使美國默認中國的維吾爾問題處理方式,同時中國也不必自己冒險火中取粟,而能讓中國資本跟隨著美國大兵的腳步安全地進入中東。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13-結語)

說真的,這個作起來一點也不懶,恐怕讀起來也不會多懶的懶人包也差不多該到畫下尾聲的時候了。我不可能把中東的所有宗教、政治、文化、民族問題交代的詳細清楚,也不太可能無限制的把所有牽扯到的要素通通講完。到底作這個懶人包有什麼意義呢?我不太希望大家是把這個懶人包當作茶餘飯後的笑料看過就忘了,但也不希望大家很嚴肅地去看待這些東西,所以希望能實用的、輕鬆的在最後這部份作一些重點整理跟個人的發牢騷。

如5.5中場休息篇所講的,作這個懶人包的動機與方法很簡單,所用的材料也是選自網路上隨處可得的東西,我相信任何一個受過國民教育的識字現代人都有獲取這些資訊的能力。但單單只是獲取資訊是沒有意義的,沒有用的資訊就像垃圾一樣,不但無用甚至還佔空間礙事。刪去帶有明顯意識形態的、政治立場的材料,不先預設立場的,判斷什麼樣的資訊有用並加以整理,才能瞭解一個問題其本質是什麼,接著才是更進一步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我不打算寫到怎麼解決中東問題的方法,因為很顯然的有比我更聰明的人們也在想,但還沒找到方案。

我個人並不喜歡舉例譬喻,就像那個本省人跟外省人的故事,來譬喻以巴衝突的問題一樣,時空背景完全不同的東西如何類比,簡直可笑。但請各位容我在此舉例譬喻吧:有一個日本小說叫<奇諾之旅>…書中有一則短篇的政治寓言,大意是這樣子的。

旅行者來到A國觀光,並參觀了A國的歷史博物館。A國與B國是國力相當科技同等的世仇,雙方打了幾十年的戰爭,死傷無數不分勝負,到最後A國與B國達成和平協議,他們決定彼此不打仗了,改為打住隔壁的C族人出氣。A國、B國派出代表隊,以屠殺落後弱小的C族之人數多寡決定戰鬥的勝負,就像運動會計分一樣比賽,使AB兩國之間不必再有死傷慘重成千上萬的戰爭,僅以C族死幾十幾百人的小流血代替。旅行者雖對C族的人感到同情,但也不方便插手A國的家務事,瞭解了這些狀況後決定離去前往下一站。

但旅行者在離去時被C族的人攔下,C族表示要洗劫旅行者的財物並殺死他。

旅行者說,我不是A國人也不是B國人,與你們C族無冤無仇,何苦這樣對我?
C族人說,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太弱小,打不過A國人也打不過B國人,沒辦法報仇雪恨…所以才找上我們能有把握對付的人下手啊。
於是旅行者拔槍開火擊斃了一個C族人,其他人作鳥獸散,旅行者趁亂揚長而去。

這個故事用來譬喻今日以巴問題的話,雖然不盡精確,我想角色的分配上也是不言而喻的。AB兩國分別是以色列與埃及的話,C族就是巴勒斯坦,而旅行者可以是約旦也可以是黎巴嫩也可以是很多其他中東國家,乃至於以色列的老百姓。

AB兩國武力對C族人的壓迫、屠殺固然是不對的,但當C族人承認自己在武力上無法正面對抗A與B,卻又不肯採取其他變通手段而堅持武力報復的結果,就是這些弱小者決定去襲擊更弱小者而徹底喪失了自稱”無辜”的正當性。

約旦無情地流放了巴勒斯坦難民,但考慮到黑色九月作過的事情,那我們很難說哪一邊是對的。同樣的,雖然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採取的是壓迫與圍堵,但考慮到台拉維夫與耶路撒冷街頭的IED跟天上掉下來的火箭,就沒辦法判斷哪一邊是對的。畢竟,以剛剛那個故事來說,我覺得在手上有武器的情況下,面對想要謀財害命的對手,即使這個對手有一萬個可憐可悲的理由,恐怕也不會有人願意乖乖坐以待斃。我們不是像佛陀或耶穌那樣的聖人,也沒辦法作到捨身取義這麼高潔的行為,更何況要求別人滿足這種道德標準。

巴勒斯坦人可不可憐?當然可憐。但俗話說的好,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或著換句話說,高譚市裡沒有人是無辜的。單單只是覺得”好可憐哦”就決定死忠的支持其中一方,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這種人根本連問題是什麼的本質都沒發現,其方法也就根本不可能會是有用的手段。

這就好比說,”我們要保護鯨豚!”是很棒的主張,我舉雙手贊成。但如果被問”為什麼要保護鯨豚呢?”這一類問題時,”因為海豚很可愛、很聰明呀!”…這一類自我主觀的看法是完全沒有任何一絲說服力可言的。如果想說服你的資助者拿出錢來贊助這個活動,那至少應該試著作些圖表,引用一些數據,表明”保護鯨豚就是保護海洋的生態系與食物鏈,不但有助於漁產量而且長遠地說更能提供額外的賞鯨觀光經濟價值”等等具體的訴求。

當然,人是感性的生物,我想當大家看一部戲劇時,如果主角被反派從頭欺負到尾,而主角最後僅僅是原諒了反派而不是給他一點顏色瞧瞧,都會覺得心裡很悶。爽快、帥氣的打倒強大的對手,大逆轉翻盤贏得最後的勝利,這才像是英雄的行徑!…但正也因為是如此,所以像這樣的情節,只會出現在電影、動漫畫或遊戲裡。巴勒斯坦人抵抗以色列從1948年至今凡66年有了,以武力贏得的勝利一次也沒有,甚至是其他有戰車有飛機有國際承認的阿拉伯諸國也是一次都沒贏過。在這種情況下用火箭”起義”對抗以色列得到的後果,差不多就像被欺負的小孩子拿水鴛鴦跟衝天砲去攻擊一位重量級拳擊手一樣,也許那位拳擊手會被炸傷腳趾頭,但那位小朋友待會鐵定會被揍個半死。至於巴勒斯坦人冒險這麼作的勝利機率嘛,能不能湊個整數都還不曉得,按孫子兵法來說就是將帥無道一怒而命士卒蟻附城上,死傷無數的悲慘無計畫結果。

有些人指控聯合國、美國這些作警察的偏坦以色列,但以色列終究還是沒有真的一怒而出手扭斷巴勒斯坦的頸椎或打碎他脊樑,即使他有實力作得到這種事。況且以色列還付了巴勒斯坦住院的醫藥費,這次加薩停火後重建哈馬斯不必付一毛錢,雖然這筆錢裡一半是被以色列勒索的德國代墊的。

巴勒斯坦人唯一的勝利手段,就是不要去參加自己贏不了的比賽,特別是需要比蠻力的項目,比方武力抗爭。小孩子跟大人比賽舉重或摔角有勝算可言嗎?要比也是比珠算或著比彈鋼琴嘛。印度的甘地對英國、馬丁路德金恩對美國採取不合作非暴力的抗爭路線看似理想主義,其實經過深思熟慮,這是一種限制對手能出的招數的戰略手腕。只要不先動用暴力來抗爭,那麼對手就算想用暴力也得再三考慮,乃至於得限縮暴力的規模,比方從實彈降低標準到橡膠子彈,以免受國際的譴責。網路上常有人說,國際公約?日內瓦?海牙?誰管這些啊?但以我長年研究軍事的感覺來說,這些規定仍然有其存在的價值與必要。弱小的一方常會想著透過開啟新戰線、使用新戰術或投入新兵器的方式,一口器扭轉頹勢奇蹟翻盤。但是當強大的一方結束了震撼,從這種奇襲中甦醒,那結果會是強者以十倍、百倍的力量用同樣的方法”奉還”,而且強者完全有充份的理由這麼作,結果對弱者來說並不會比較好看。

好啦,以巴問題就先談到這裡。至於中東勢力的話,雖然很遺憾,不過部份網友提出的要望如【約旦】、【卡達】、【利比亞】、【印度】、【巴基斯坦】等,我就以後有機會分成別的主題再提,而不列入這個中東懶人包裡多講了。

為了讓大家對中東時局有更明確的瞭解,所以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份資料。

http://www.alarabiya.net/ar/arab-and-wo ... -2014.html
這是阿拉比亞電視台(沙烏地阿拉伯國營)的2014年十大阿拉伯軍事強國排行榜。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是限定在”阿拉伯”國家,所以土耳其人的土耳其、猶太人的以色列、波斯的伊朗這三個事實上中東的一二三軍事強國沒列進榜中。這多少也可以感覺到,沙烏地阿拉伯人是怎麼看待”阿拉伯”這個詞彙的涵蓋範圍與政治定義吧。

1.埃及
常備軍47萬人
後備軍48萬人
戰車4487輛
戰機863架
軍艦221艘(潛艇2艘)

因為擁有龐大的陸軍,以及先進的美製武器裝備,再加上是歷史上阿拉伯諸國與以色列作戰獲得的交換比最佳的,所以成為公認的阿拉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

2.沙烏地阿拉伯
常備軍23萬人
戰車1909輛
戰機977架
軍艦23艘

沙烏地阿拉伯人口不多,軍事上也是採取募兵制所以人數相當有限,但是沙烏地阿拉伯有錢所以買得起大量豪華先進的歐美製武器,特別是先進的軍用機。沙烏地阿拉伯空軍應該是阿拉伯世界最強且最大規模的空中武力。

3.敘利亞
常備軍30萬人
戰車4150輛
戰機695架
軍艦41艘

即使經過了3年的內戰消耗,但敘利亞政府軍仍是越戰越勇,得到了越來越高的評價。敘利亞政府軍只招募阿拉維派或基督教官兵入伍,因此兵源非常有限;但是相對的敘利亞軍隊的裝備高度機械化,而且也被證實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而得到了前三排名。

剩下4~10名的國家就不再多作個別解說只列出排名及兵力。

4.阿爾及利亞(13萬人)
5.阿聯酋(6萬5千人)
6.葉門(45萬人)【內戰中】
7.約旦(10萬人)
8.伊拉克(28萬人)【內戰中】
9.阿曼(6萬人)
10.科威特(1萬4千人)

在這個排名中可以感受到昔日世界第四大軍事強國(笑)伊拉克被美國打爆後墮落的有多快,部隊雖多但泰半是伊拉克安全部隊這種充其量就是武裝警察程度的輕步兵戰力,士氣低落訓練也不佳,因此得到的評價並不好。科威特、約旦、阿聯酋與阿曼雖然兵力較少,但以質素精良裝備先進而獲得了較佳的排行。葉門的話則是最近局勢很亂,政府也不能有效收拾情況,其軍隊很多是前一次內戰結束後整併的不同派系武力,很難看作是統一的一支國家化軍隊來看待。

最後,是一些簡單的常見Q&A問答,讀者可以把這一段視為總複習。

【Q:什葉派跟遜尼派是什麼?】
A:遜尼派是多數派、什葉派是少數派。全回教世界裡只有伊朗、伊拉克是什葉派的,其他全是遜尼派。很好懂吧?

【Q:為什麼以色列要欺負巴基斯坦?】
A:我想這問題就像加拿大跟墨西哥的國境關係如何一樣…不搞笑了,其實你想問的是巴勒斯坦。
巴基斯坦位於印度的左邊,他們不屬於中東而是屬於南亞國家的一部份。
巴勒斯坦位於地中海東岸,位於以色列與埃及之間。GOT IT?

【Q:其實以巴一切問題都是羅斯柴爾德財團的陰謀不是嗎?】
A:這一類陰謀論看得多了,我也只能夠呵呵了。人類個體即使有聰明絕頂之輩,但平均到國家人口的規模時行動一般都不會聰明到哪裡去,甚至可以說大多數國際政治必然是愚蠢的。羅斯柴爾德家也許催生了貝爾福宣言,也許成為了猶太人國家以色列的推手,但他們當時絕對料想不到英國人會延遲它二十年兌現,而且以色列接下來會被阿拉伯人圍毆六十年。關於網路陰謀論嘛,我套一句地球最聰明的人霍金博士的發言:考慮到美國過去的前科,你就會覺得美國不太可能扯出一個能瞞天過海的謊,因為他們這方面缺乏才能。

【Q:阿拉伯人全都是回教徒嗎?】
A:既是也並不是,例如黎巴嫩跟敘利亞就有很多基督徒,但這種狀態下他們就不會自稱是阿拉伯人了。廣義的阿拉伯民族如同中華民族,並不是血緣的而是語言、信仰上的一種共同體概念,如果你信伊斯蘭、能書寫並使用阿拉伯語,那基本就算是個阿拉伯人了,就算你皮膚是黑的或黃的也沒關係。但也有一部份觀點是堅持阿拉伯人必須出自阿拉伯半島,更甚至有認為唯遊牧民族貝都因人才是道地阿拉伯人的主張,這就是基於地緣、血緣上的一種狹義民族認定。

【Q:為什麼綠教徒這麼喜歡當恐怖份子?】
A:這個問題問的不是很好,這就像問說中國作的東西為什麼都會爆炸,台灣的食物為什麼全都參了地溝油一樣,是種太過含糊的問題。伊斯蘭教世界也是有土耳其這種很世俗的國家,就好像台灣就算食安風暴再怎麼慘烈,我們還是有安心安定的義美一樣。在我看來,與其說造就恐怖份子的因素是宗教,倒不如說是一種對阿拉伯世界500年來軟弱、受欺凌、貧窮、落後的不滿與自卑感的表現。宗教在這方面不過扮演著一種”同好會”的背景角色而已。土耳其能夠順利的推動世俗化、埃及能夠順利的對以色列和談接受大衛營協議,其背景都是”偉大的領袖贏得了一場漂亮的對外軍事勝利”。以色列建國前與建國之初也經常搞恐怖行動,但隨著國際地位的提升與國力的強化,近年來就收斂安份多了。一場對外戰爭的勝利、或著經濟上的成長、科技的重大發現、體育競賽勝出、國際政治上的地位提高這些,可以激勵民心士氣並形成一種明確的國家自豪意識,有這種自豪意識的人就比較不那麼傾向恐怖主義了。在半島電視台的訪問裡,就有提過他們分析近幾年恐怖份子集團的首腦人物共通背景特質,不訪作為一種參考。

1.出身富裕,接受過良好的教育
2.出身地通常是政治不自由的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利比亞)、或是最近剛遭逢到重大的軍事與政治挫敗(車臣、伊拉克)
3.信仰遜尼派瓦哈比宗,同情貧民,反對全球化,對時局現況不滿

【Q:為什麼ISIS要上傳割人頭的影片呢?這樣不是很殘忍嗎?不會把人嚇跑嗎?】
A:搞恐怖行動也是一門生意,他們總要賺錢的嘛。這一類聖戰集團其實就跟綠色和平組織之類的環保團體會拍攝他們碰碰船去妨害捕鯨或撞垮鑽油平台的影片一樣,事實上他們也經常一起被列入國際恐怖組織的黑名單裡…其經費的來源一般是募款得來。許多恐怖組織在劫持飛機、爆破大樓、刺殺特定人物後,都會發表犯罪聲明承認是自己所為。這樣子的行動就相當於以個人名義發行單曲專輯一樣,是一種宣傳獲得知名度的大好機會,對某國不爽或對現狀不滿的人們就會捐款給這個組織,希望他們能夠搞更大票的行動來噁心他們所不滿的對手。

…除此之外也歡迎更多臨時提問,來得及的話就會加進圖文版裡一一答覆。

那麼中東懶人包系列也就到此告一段落了。至於圖文版的部份,會在修正一些錯誤後,打包上傳到網路上。歡迎轉貼,請註明出處。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
文章發表於 : 2014年 9月 2日, 03:36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6月 11日, 10:00
文章: 1315
总书记啊,你赞成不赞成用阶级斗争方式来分析社会我不管(当然这个肯定不是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用词。因为阶级斗争是基佐时代就流行的历史学术语,巴林顿.摩尔之流虽然和共产主义八竿子打不着但也同样用这一套分析社会——比方说他认为资产阶级和地主勾结起来搞工业化就会演变为法西斯主义、跟农民合作就会变成共产主义什么的——当然我是绝不赞成)。不过有的事实不能不讲清楚啊。

比方说,“哈马斯要建立统一的世俗巴勒斯坦国”是什么东西啊?人哈马斯是穆兄会的分支,当然是要建立沙里亚法国家的啦。“统一世俗的巴勒斯坦国”过去是共产党人的主张,巴勒斯坦共产党改为以色列共产党承认以色列国家存在之后,成为人阵等巴勒斯坦世俗社会主义者的主张。今天这一主张已经没有多少人提了。实际上这个主张也已经行不通,因为与1940年代不同,现在多数以色列犹太人说希伯来语而不是阿拉伯语,跟阿拉伯人不管是穆斯林还是基督徒,都是难以交流的存在,可以说根本是不同民族了,建立“统一世俗的巴勒斯坦国”这样基于泛阿拉伯热情的东西当然就不可能存在了。这跟巴勒斯坦人能不能通过武装斗争战胜以色列一点关系都没有。

上面说了,哈马斯是埃及穆兄会(穆斯林兄弟会)在巴勒斯坦的分支机构。那么基地(盖达)和伊斯兰国(ISIS)之类是什么呢?答案是——比穆兄会系统更极端、更原教旨主义的瓦哈比-萨拉菲派。埃及萨拉菲派里有多名领袖都是从哈马斯里分裂出来的,基地组织的领袖扎瓦赫里更是穆兄会的叛徒(80年代他在埃及军政府的严刑拷打下背叛并出卖了自己的同志,出狱之后却以更极端的面目示人——嗯,这种戏码我们见多了啦)。所以,可想而知,哈马斯跟基地、伊斯兰国的关系都是比较差的。但是,不排除哈马斯内部比较激进的分子,会受到他们的影响。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
文章發表於 : 2014年 9月 4日, 01:55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感謝科普啦,這個系列完成時一併把該修正的部份也補上。

美國畢竟不是中東國家所以是不必從頭開始介紹的,順帶把五常流氓跟一些沒提到的中東勢力當作NPC角色簡述補足一下。

這個系列預計13回結束,12回是美國與諸海外勢力,13回是結語部份。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
文章發表於 : 2014年 9月 4日, 02:45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6月 11日, 10:00
文章: 1315
高總書紀 寫:
感謝科普啦,這個系列完成時一併把該修正的部份也補上。

美國畢竟不是中東國家所以是不必從頭開始介紹的,順帶把五常流氓跟一些沒提到的中東勢力當作NPC角色簡述補足一下。

這個系列預計13回結束,12回是美國與諸海外勢力,13回是結語部份。


中东的话,穆兄会是绕不开的。
虽然埃及总部被军政府再压制,但是突尼斯的分支机构还是最大党(10月份会有选举),利比亚最近夺取首都的黎波里的民兵武装背后也是穆兄会,叙利亚反对派(现在已经是四分五裂了)也有相当多是受穆兄会的影响。
另外,土耳其正发党在意识形态上也是穆兄会一脉的。

穆兄会可以说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起点了。基地、伊斯兰国什么的其实是接受了瓦哈比教义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
文章發表於 : 2014年 9月 8日, 21:33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我本來想用這一篇代替掉12美國篇的(爆)。

用萌屬性(?)區分每個國家與勢力的性質,簡化到真正三句講完秒懂。

也因為相當地簡化,所以多少會產生一點跟事實的偏差囉。


以色列【親美】【民主】【世俗】【猶太人】【猶太教】【不可攻略角色】
中東學園高中部令人聞風喪膽的風紀委員,同時也是學年成績連年居冠品學兼優的天才美
少女。但在中學部時代是以頑劣兇惡聲名遠播外校,人稱"西以南非東台"的三大不良少女
之首。興趣是霸凌巴勒斯坦出氣。

巴勒斯坦【反美】【民主】【阿拉伯人】【回教遜尼派】
中東學園高中部一年生。自從在開學第一天就被以色列轟出教室之後,就變的言語困難害
怕與人溝通,最近中二病發症分裂成兩種人格,被中東學園的學生們疏遠孤立。我會不受
歡迎怎麼想都是以色列的錯!

埃及【親美】【世俗】【阿拉伯人】【回教遜尼派】
中東學園高中部三年生,但其實已經留級很久了。本來跟以色列是死對頭而把彼此看成對
手但最後萌發了與勁敵間惺惺相惜的友情。對於巴勒斯坦老是跑來哭著求幫忙感到厭煩,
最近也開始掄拳頭K她了。

土耳其【親美】【民主】【世俗】【土耳其人】【回教遜尼派】
中東學園高中部二年生,由於品學兼優而且又不想跟以太妹學校聞名於世的中東學園這伙
人廝混在一起,而申請轉學到貴族女校的歐洲學園就讀。但申請遲遲沒能通過,所以偶爾
可以看到她尷尬地跑回來中東學校旁聽。

沙烏地阿拉伯【親美】【政教合一】【阿拉伯人】【回教遜尼派】
中東學園高中部二年生,家裡中了彩票突然間變成了億萬富翁的暴發戶,跟歐洲學園的貴
族小姐們擺闊比名牌不手軟,還併購了約旦同學的公司讓她流落街頭。口頭禪是"沒有石
油的話,就挖天然氣啊!"

伊朗【反美】【民主】【政教合一】【波斯人】【回教什葉派】
中東學園高中部二年生,去年剛轉學進來時為了吸引同學的注意而宣稱自己可以通靈跟使
用黑魔法,被當成中二病而疏遠。新的一學期開始後發現到這樣很蠢,決定拋棄過去的黑
歷史作正常人。但仍然不受歡迎。

伊拉克【親美】【世俗】【阿拉伯人】【回教什葉派】
中東學園高中部二年生,本來是中東學園知名的武鬥派不良少女,喜歡跟以色列和伊朗幹
架,直到去年底惹火了校外的飆車族被海扁一頓嚴重腦震盪,從此之後性格大變M體質覺
醒,變成對人百順百依的癡女。

敘利亞【反美】【世俗】【阿拉伯人】【回教阿拉維派】
中東學園高中部二年生,自從跟好姬友埃及分手後就精神不安定,有嚴重的被害妄想症,
喜歡在書包裡塞校外買來的空氣槍上學而老是跟以色列吵架。最近身上多了很多傷痕,據
說是跟校內一年級學妹們幹架導致的。

蓋達【反美】【政教合一】【阿拉伯人】【回教遜尼派】
中東學園高中部一年生,帶著妹妹ISIS一起上了中東學園後立志做大事,對每一個看到的
學生動手狂毆而成為全校的公敵,還惹到了校外的飆車族頭目被烙人圍毆成豬頭。雖然有
點被嚇到而停手,但卻因此跟妹妹鬧翻了。

ISIS【反美】【政教合一】【阿拉伯人】【回教遜尼派】
蓋達的雙胞胎妹妹,立志要做更大的事,目標稱霸中東學園,因此變本加厲的踢校內所有
社團的館。她書包裡的危險物品如空氣槍跟美工刀不斷增加,買這些東西的錢據說是用偷
福利社收銀機的錢墊的。

真主黨【反美】【民主】【世俗】【阿拉伯人】【回教什葉派】
中學時代是被黎巴嫩收養的孤兒,但後來行為偏差鬧起家庭革命,跟家中的姐姐們感情並
不好。直到最近父母雙亡上了高中進了學生會才變得比較成熟,一肩扛起家庭的重任還偶
爾跑去外地打工賺錢的苦勞少女。

美國【NPC】
校外的飆車族頭目,騎哈雷機車橫行街頭,有人瞪他一眼或著有手下來哭訴求救,就會烙
人去把對方海扁一頓的兇惡流氓,女朋友多到記不清名字的花心大蘿蔔。不過其實是個喜
歡網購宅物的家裡蹲,懶病一發作就不喜歡出門。真實身份是世界最有錢的年輕小開。

俄國【NPC】
開軍品店的年輕店長,由於混黑道的老爸欠債跑路所以年紀輕輕就揹負了天文數字的包袱
,窮到只剩裝備可賣,整個人變的很是滄桑。偶而會幹一些在後巷勒索保護費的外快黑工
,但大體來說只要不住在他隔壁就是個陽光好青年。

英國【DLC角色】
自命不凡的歐洲學園貴族小姐,常故意與同學們唱反調顯示自己的冷豔高貴。事實上真正
的原因是她在校外有個喜歡惹事生非的飆車族青梅竹馬,幹架時人手不足就會CALL英國來
湊人數。最近英國因此蹺課太多,學分很危險。

法國【DLC角色】
我行我素自我中心講話時會抬頭四十五度用鼻尖瞪人的沒落貴族千金。興趣是不分敵我的
賣傢伙給中東學園的人們看她們殺的你死我活,這樣子可以讓她感到一絲絲作上等人的優
越感。

中國【DLC角色】
家裡是開小吃店的廚娘,住的學區離中東很遠,雖然認識一個自稱很瞭解中東學園的朋友
巴鐵桿,但其實她根本沒在中東學園上過一天課。最近常有中東學園的太妹到她的店裡吃
霸王餐不付錢,搞的中國對這幫人很噁心決定掛上禁止中東人與狗進本店用餐的牌子。

德國【DLC角色】
德國是在歐洲學園最有錢結果被所有同學當提款機勒索的少女,她最近爆氣了當上學生會
長,海扁了所有跟她借錢不還的傢伙。德國唯獨在以色列面前抬不起頭來,據說是以色列
握有以前中學時代德國作過的黑歷史,一爆料就能讓德國被退學。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5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1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搜尋:
前往 :  
cron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