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勢主義-Offensivism

攻勢主義社團專屬論壇
現在的時間是 2024年 4月 28日, 05:37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51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上一頁  1234  下一頁
發表人 內容
 文章主題 : Re: Moe Axis vol.25翻譯備份
文章發表於 : 2012年 9月 13日, 15:51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世界
戰場實況聯線

您好,這裡是World Battlefield Satellite的主持,日比谷京子與播報員月島杏美。
今天我們坐在有些奢侈的豪華遊輪上,為您轉播世界各地戰場的最新實況。
這次的主題是1940年夏天,將介紹歐洲戰線方面德法戰場,以及中國戰場方面逐漸陷入了泥沼化...等各方面的狀況。

在大海上坐著豪華客輪作播報真棒~

偽裝巡洋艦亞特蘭提斯號
84頁

義大利入侵法國
86頁

不列顛空戰
88頁

零式艦上戰鬥機前往中國
90頁

***

L3超輕戰車(Tanktte)

義大利的CV3/33(CV=Carro Veloce,義大利語快速戰車之意)是以英國製的考登萊特MK.IV為基礎,加以參考設計而成的超輕戰車(迷你戰車),而之後就正式更名為L3/33了。主要武器為兩挺連裝機關槍,搭乘2名戰車兵的這種超輕戰車,以數量來說是二次大戰開戰時,義大利陸軍的最主力坦克。若包括改良型的L3/35、與配備一挺13.2mm重機槍的L3/38等衍生型號,總計系列各型車一共生產了2000~2500輛以上。

喂,那邊那艘船好好的為什麼會放下救生艇...
啊!那些人該不會是想要用救生艇逃走吧?!

L3/33超輕戰車

重量 3.15噸
引擎 菲亞特CV3-005液冷4缸汽油發動機
武裝 菲亞特35型或布列達38型8mm機槍x2
裝甲 前面14mm/側、後方8mm

***

從阿爾卑斯方面展開攻勢的義大利第四軍團旗下,某個摩托化師所屬的L3迷你戰車。雖然在義法戰線上投入了很多,但卻被反戰車地雷給阻止了攻勢。右方的山地兵搭乘著軍用腳踏車,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生產腳踏車給義大利軍的廠家,是直到今天都仍然是名牌自行車大廠的比安齊(Bianchi)公司。

*Bianchi---世界上首先發明兩個輪子一樣大的現代腳踏車"安全型"加以大量生產的廠商。

***


Battle of Britain
不列顛之戰

世紀性的航空大戰就要開打了!

1940年6月法國對德國投降、剩下英國單讀與德國進行對抗;但是5月起就任英國首相的溫斯頓.邱吉爾,駁回了國內所有對德講和的提議,拒絕了德國總統阿道夫.希特勒提出的和議要求。為了使這強硬態度的英國屈服,德軍於是對英國本土發動了總攻擊。

海峽上空的死鬥!英德航空戰

德國若要侵略英國的話,首先第一步便是要奪得制空權,為此而展開了以消滅英國空軍為目標的航空戰。這時,德國空軍為了對抗英國而一共集合了三個航空艦隊(相當於航空軍)總計2800架的飛機,就算只算戰鬥用的飛機也都有2000架以上,戰力遠遠凌駕於英國皇家空軍之上。7月10日,德國空軍展開了對英本土攻擊前的第一階段,也就是空襲所有在英倫海峽上航行的來往船舶。為了切斷海峽交通線與確保制海權,也為了引誘英國飛機出海保護己方船隊,而趁機予以殲滅,是一舉兩得的作戰。

德國空軍的俯衝轟炸機容克斯Ju-87斯圖卡,連日從法國起飛空襲船舶,對此英軍則派遣了霍克颶風式、超級馬林噴火式等戰鬥機攔截。護衛斯圖卡的梅賽施密特Bf-109戰鬥機則與皇家空軍戰機交手,展開了密集的空戰。7月16日,希特勒發布了元首訓令16號"海獅作戰",這使得德國方面的攻勢越益得到了兵力加強。到7月底為止,英國一共損失了包括驅逐艦三艘在內共4萬噸的船舶,而在空中則損失了77架戰鬥機。德國空軍則損失了超過英軍一倍以上的170架,特別是備受期待的斯圖卡曝露出不適合空戰的弱點而損失了很多架。然而,德國空軍把空戰限制在英倫海峽上空的誘敵戰術,大體上空戰的發展是越來越有利於德軍的優勢。在巨大壓力下猶如風中殘燭的英國,邱吉爾首相為了激勵民心士氣,而模仿法國戰役時法軍總司令魏剛將軍所說的"法國戰役(Battle of France)",稱呼這場航空決戰為"不列顛戰役(Battle of Britain)",表現出了鬥志昂揚的不屈模樣。

Adler!Angriff!
德國空軍的總攻擊

進入40年8月,德國空軍終於開始對英國本土發動了侵入。這時德國空軍的攻擊目標主要集中在英軍的空軍基地,以及對空警戒、管制的雷達基地。英軍為了迎戰德國空軍,而導入了使用無線電波進行偵測的預警系統,藉此來偵知德軍飛機侵入的地點位置,這些雷達站被英方以"特殊機能無線局"的隱蔽命名加以稱呼。其中特別是靠近英倫海峽南部的南英格蘭上空一帶,雷達站與飛機場遭受到德國轟炸機的連日猛攻,而上空也因此爆發了一連串英德之間的戰鬥機空戰。

接著在8月13日,德國空軍發動了大規模的攻勢"Adlerangriff(鷹之攻勢)"。13日至15日之間,德國空軍北從挪威、南至法國全面傾巢而出,組成了1700機以上的大編隊陣容侵入了英國上空。在這天裡,英國全土上空都成為了激烈的戰場,英國空軍被擊落了50架卻頑強反擊,擊墜了75架的德國飛機。德國由於超乎預料之外的重創,而稱呼這天為黑色星期四(Schwarze Donnerstag,與1929年經濟大恐慌的股市崩盤是同一天)。空戰進行了一個月之後,面對抵抗未見衰弱的英國,德國空軍總司令戈林決定轉換戰略方針。因為對於雷達站和飛機場的攻擊看起來沒有什麼成果,而決定更換攻擊的目標。

但是,諷刺的是德國空軍長期以來一直對機場與雷達站猛攻的消耗戰,其產生的效應到現在總算開花結果了。由於雷達站受到猛攻而來不及搶修恢復預警網,倖存雷達站之間的預警空隙越來越大,更多飛機場遭到了德軍的無預警突襲,而同時機場受攻擊也使得皇家空軍的飛機、人員之消耗,都達到了危險的紅線上。英國空軍戰鬥機隊司令休.道丁上將,瞭解到皇家空軍的組織度已經面臨到即將崩潰的臨界點,而不得不抱著悲壯的覺悟作出決定。道丁下令禁止同德軍進行消耗戰,並避免一次出動中隊規模以上的戰鬥機群;然而道丁的消極戰術卻遭受到了空軍內部與政府官僚的嚴厲批評,指出他小打小鬧的作法減低了攔截德機的戰果。道丁在各方面都陷入了絕境的立場。就這樣,英德雙方都抱著內部問題而迎來了最激烈的戰鬥,今後幾星期內就會決定英國的命運。

道尼爾Do-17

以郵務機作為原型開發出來的雙引擎輕轟炸機。因為具備高度的低空運動性與堅固機體等特徵,在波蘭與法國戰役都作為輕轟炸機而十分活躍。雖然在不列顛空戰初期擔任對英國空軍飛機場的空襲任務,也建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卻因為速度慢、自衛火力不足而損失慘重。

不列顛空戰時的雷達站與空軍基地分怖

不列顛空戰中,德國空軍於法國、比利時、荷蘭怖署了第二、第三航空艦隊(德制的航空軍),挪威方面則怖署了第五,一共三個航空艦隊的大兵力,集結了總計2800架軍機的龐大ˋ戰力。另一方面英國空軍則是處於不論戰鬥機或駕駛員都低於600人的劣勢,只得仰賴雷達為中心的早期預警系統,採取守株待兔等著德國空軍自投羅網的防禦戰。

***

侵入英國本土上空,對飛機場等重要的英國空軍據點展開猛攻的雙引擎輕轟炸機Do17小姐。她有著被稱作"飛行鉛筆"的細長機身作為特徵,也被稱為"田梗上頭的轟炸機",擁有極高的低空運動性,再加上機體堅固之特色,活用這兩項要素而成為了擅長低空突襲的機種。右側可以見到有一架Do17被英國阻塞氣球給陰到了。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Moe Axis vol.25翻譯備份
文章發表於 : 2012年 9月 16日, 20:52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日本海軍的新銳機出現!其名為零戰!

零式艦上戰鬥機、往大陸出動

中日戰爭已經進入了第四年,即使日本軍已經佔領了中國大陸沿岸,但中國依然頑強抵抗並退入內陸作戰。為了對抗此一情況,日軍航空隊因此得往內陸深處侵入,而與中國空軍發生了激烈的戰鬥。在這當中,日本海軍航空隊投入了期待已久的新銳戰鬥機。

日本軍、
發動史上最大的轟炸作戰!

隨著國府首都南京、與臨時首都漢口陸續淪陷,國府將首都機能移轉至四川省的重慶,擺出徹底抗戰的姿態繼續與日本軍戰鬥。對此,日本軍倘若要繼續追擊到大陸內地深處攻打重慶,則受限於後勤補給問題而十分困難,因此從昭和13年(1938年)起,展開了重慶轟炸希望令國府屈服。可是進入1940年之後,受到蘇聯軍事援助而使得中國空軍的實力大幅增強,甚至在開春之後展開了積極的空中反擊。從五月起中國空軍投入了屠波列夫SB-2轟炸機,對長江中游的都市如漢口等地所設置的日本海航基地進行轟炸,造成了日軍嚴重損害。為了要消滅此一日漸茁壯的威脅,日軍計畫對中國臨時首都、同時也是中國空軍重要基地的重慶、成都等地發動大規模的轟炸作戰。於是在昭和15年(1940)五月,日軍發動了第101號作戰。這個作戰將出動海軍支那派遣艦隊旗下的第二、第三連合航空隊為骨幹,再加上本土的第一連合航空隊、陸軍的重轟炸機部隊,這支日本軍史上空前大規模的航空部隊在漢口集結起來。這支部隊包括海軍的陸上攻擊機、艦上轟炸機、艦上攻擊機、艦上戰鬥機等共計約有三百架的陣容。

5月18日凌晨,轟炸首先由主力的陸上攻擊機隊在成都周邊的機場展開夜間轟炸打響了第一波。接下來日軍於5月下旬轉換為日間轟炸,並在6月下旬起開始擴大為攻擊市區的重慶大轟炸作戰。這波重慶大轟炸派出了超過單次一百架的大編隊,是當時世界史上空前規模的空中攻擊。

可是、漢口飛往重慶的距離長達750km,日本海軍當時的主力戰鬥機九六式艦戰續航力太短,因此轟炸任務中只有陸上攻擊機和重轟炸機能出動。幾番轟炸下來,日軍轟炸機遭到國軍寇蒂斯鷹式機、波利卡波夫I-15、I-16等戰鬥機的反覆攔截,遭受到了出乎意料之外的重創。第一線的轟炸機部隊不斷強烈要求軍方投入可以掩護轟炸機的長程戰鬥機,結果使得日本海軍決定提早投入了當時仍在試作開發階段的新銳機。

長驅直入!
向重慶出擊!

日本海軍於1939年為了取代老舊的九六式艦戰,而完成了後繼型的十二試艦上戰鬥機之試作品,並派往橫須賀航空隊進行各方面的實用化與修改測試工作。十二試艦戰擁有凌駕於舊款飛機的重武裝與強大爬升性能,且具備長續航力的優點,因此苦於陸上攻擊機隊損失慘重的海軍支那派遣艦隊司令部便希望能夠將此機盡快投入實戰。海軍高層為了安撫前線的不滿,而同意了這樣的要求,但是將還未進入量產的試作機投入實戰,乃是日本海軍成立至此前所未聞的狀況。

於7月21日,原先負責測試任務的橫須賀航空隊,派出了橫川保大尉、新藤三郎大尉指揮的兩個中隊合計15架十二式艦戰進駐漢口。在七月的空戰中,國府空軍開始逐步轉為採用於高度八千米埋伏突襲的戰術,受此威脅而越益感到緊張的轟炸機單位,對於期待已久的護航戰鬥機出現可說是感動之極。在三天之後的7月24日,十二試艦戰就被賦予了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一型的制式採用型號。

在8月19日,零式艦上戰鬥機、也就是人們所謂的零戰迎來了初陣的日子。橫山大尉率領12架零戰護航54架陸上攻擊機,前往重慶出擊。隔天、新藤大尉率領12架零戰再度出擊。但是、日本軍投入了新銳戰鬥機──這樣的情報已經被國府軍所掌握,於是讓戰鬥機部隊避免正面交戰而停止出擊。由此可見中國方面將零式戰鬥機視為一大威脅的謹慎態度。

零戰與國府戰機的對決於1940年8月的時間點還未能實現,但是日本海軍卻因為零戰高達1500km半徑往復的續航力,而對於重慶轟炸作戰越益感到信心十足。就這樣,於中國大陸戰場的航空戰即將迎來重大的轉機。

1940年夏天的中國戰線

在昭和12年(1937年)發生支那事變以來,日軍從華北往華中地方進攻,於1937年12月攻陷中國首都南京,1938年年10月攻陷武漢三鎮(隔著長江並立的漢口、武昌、漢陽之合稱)。但是中國國民黨政府逃往重慶,且持續進行對日抗戰。紅線是至1940年為止日軍的進出線。

進駐漢口的零戰隊、第十二航空隊的零戰一一型。在垂直尾翼上畫著本機駕駛員的28架擊墜戰果標示。

引擎  榮一二型(出力940匹馬力)
續航力 (正規)(掛副油箱)

在中國戰場的最前線,於漢口勇猛出擊的第十二航空隊之零戰一一型。為了追求運動性的極端設計、基本就是裸體姬。零戰隊於後來的1940年9月13日與國軍戰機發生了第一次空戰,在沒有損傷的情況下擊墜了27架(國軍側記錄是13架被擊落、11架受創),建立了輝煌的第一功。

P.100

第21回:步兵向來都是光腳的



瑞士傭兵
(15世紀初期款)
模特兒:矛妹

當時瑞士雇傭兵是超強的兵種,可說是軍事界的知名品牌。各國都搶著雇來打仗!

瑞士傭兵強大的秘訣就在於機動力!幾乎不穿什麼盔甲,並且以密集隊形移動來保護自己。因為配備的武器斧槍(Halberd、瑞士戟)威力強大,所以可以輕易劈開身穿板金盔甲的重裝兵。

腰配與斧槍同時發下去的副武器幹架劍



德意志傭兵是模仿當代最強的瑞士雇傭兵,而由神羅的麥西米連一世皇帝所創立的傭兵隊。

既非騎士又希望擺脫農民身份的傭兵們,因為錢多到沒地方花所以喜歡穿戴的花枝招展比較派頭美觀。不論是胸甲、軍服的裝飾,甚至是寧可不戴頭盔也要戴上有招搖羽毛的大帽子。

由中古邁向近世的過程中,戰爭有變得長期化、大規模化的傾向。因此步兵也變得需要進行長距離的行軍,也得在戰場上擺出更具靈活性的隊伍。

在這樣的趨勢下,步兵比起單純的重裝甲,反倒是要更重視機動性的要素。因此盔甲逐步走向輕量化,而腿部以下的盔甲就首先被拿掉了。

結論!!
下半身不需要什麼盔甲的啦?!

*注意!!
實際上士兵們真的有穿緊身褲襪哦!
Landsknecht
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雇傭兵
(15世紀末~16世紀)
模特兒:盾妹

以前曾經看過一個綜藝節目的活動,是讓藝人穿上日本具足和西洋甲冑,比賽跑步看誰比較快。

結果當然是日本具足贏得了壓倒性勝利…但是、這個比賽本身是毫無意義的假定!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西洋騎士盔甲本來就是以乘馬作為移動的手段,根本不是設計用來作長時間徒步戰鬥的!

當然西方世界當然也有適合步戰的盔甲呀!
這一次就來介紹近代歐洲的步兵用盔甲吧!

p.103

雖然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計畫機…
(有一大堆根本是光看圖紙就不可能飛得起來的那種)
但是我能介紹的也就僅限於一部份有確實資料的機體呢。
(光是要整理就麻煩)

那也只能集中焦點在其中一部份機體上了吧?唔~
就像是只看少數幾部深夜動畫的集中戰力狀態?
沒問題!

反正本來這個企劃就是用來消化多餘頁數的墊檔,隨時要對特定機體開個專題單元也都是可以的…

不過想到就覺得想介紹的機體還是很多。非常有趣哦!
總之這次先來介紹一些小捏他性質的東西吧!
(像是這傢伙)
(你知道嗎?)
(從以前到現在都很胡來呢)

第一單元:
道尼爾計畫機二選一

LSK
輕量垂直起降戰鬥機

這是道尼爾公司為了滿足低價、輕量、可VTOL(垂直起降)為目標而開發的密接支援用攻擊機方案。差不多在1970年代中期發表。

真是有夠德國!
乍看之下是雙引擎但實際是單引擎的內部配置

這裡是進氣口。作出一百八十度的扭轉和引擎接上。

內置一顆與機體方向前後逆向的單發渦噴引擎。

透過引擎排氣驅動的渦槳風扇推進器(三顆)
都預定能作推力偏向以實現VTOL。

(武裝配置什麼的都是個謎)

戰後的道尼爾公司…其實在VTOL研究機Do31E、或是小型教練攻擊機阿爾發等飛機的開發上,都相當的有名且活躍喔。

道尼爾匿蹤攻擊機研究計畫LA-2000

雷達天線內藏於機首
後方配備二次元噴嘴,當然也有向量推進能力。

因為機首周圍空間不足,所以雷達與相關的電子儀器塞在駕駛艙左側,起落架則要收往駕駛艙右側。

武器艙
因為是匿蹤機所以在機體中央配備了內藏式的武器酬載艙。這個容量大約可以攜帶4發AGM-65小牛飛彈,6發BL755集束炸彈的程度。

主翼前緣
雖然是次音速機,但是卻具備68度的大角度後掠翼,這是與F-117同樣考慮到匿蹤性與反射雷達波的設計。(F-117機翼後掠角為67.5度)

引擎
推力僅2.5噸程度的小發動機兩顆

正面
為了將截面積暴露降到最小程度(也為了安定機體飛行),所以將設備都集中配置在機首周邊

這是1986年當時的想像圖,甚至還有不明的匿蹤技術比方像是在機體外殼上使用了鋸齒狀處理之類的,但並沒有特別明示出來。實際上到底做出來是什麼樣子也很令人好奇。

除此之外本機主翼中央還有配備2發自衛用對空飛彈的掛點。

P103

該機還可以搭載龍捲風攻擊機專用的MW-1(Mehrzweckwaffe-1)集束炸彈艙一具。

老實說道尼爾匿蹤攻擊機方案的二等邊三角造型,感覺就像是美國海軍的A-12攻擊機(試作階段就開發中止)被前後拉長了的感覺。

第二單元

馬丁公司
美軍密接攻擊機方案
(1954年提案)

在主翼上配備向翼端方向伸出的連裝機槍。

為了極力縮小機體,而採用了臥式駕駛艙的設計。與德國Bv40同樣的思想。

在駕駛員兩腳上方的包包,是駕駛艙分離時的降落傘收納艙。

位於座艙正上方的駕駛艙進出口
彈射時,是直接將機首前端切斷分離的逃生艙式設計。

7.7mm機關槍x3(左右各三)
其他還有裝備火箭砲或大口徑機砲的武裝升級型提案。

設計概念是將機體製造徹底單純化的構造,考慮了整備便利性,是以低整體成本為最大賣點的實用點子。

至於翼端機槍的用途是?

能夠讓本機瞄準地面目標
以一點為中心進行迴旋掃射

*可以說是後來的AC-130砲艇機那樣子的先趨概念?之類的感覺。

第三單元
野馬魔改造
複合動力型
前掠翼戰鬥機

機首側引擎
換裝了4槳葉螺旋槳與新的渦輪增壓裝置

主翼(前掠翼)

當時是人類還沒有完全掌握前掠翼優缺點特性的時代,倘若真的實際製造的話大概會變一場災難…沒有實現還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啊?

機體後部

配備一顆渦噴發動機。噴嘴位於機尾下方的位置。
(像這樣的感覺)

這款野馬改是北美公司最早提出的一款噴射機方案。

但是最後北美公司轉為開發1946年初升空的XFJ-1(後來的海軍FJ-1暴怒式),以及為空軍所開發的F-86軍刀式。

如果有機會的話、再來向各位繼續介紹這一類感覺的機體吧…
有可能嗎?

總之請期待下集!

P.135

為了配合WBS的亞特蘭提斯號(84~85頁)的專題,我也要來辦個偽裝巡洋艦祭典啦!報國丸型是以徵用民間商船為前提而建造、屬日本海軍旗下的特設巡洋艦(=偽裝巡洋艦)。乍看之下似乎是海軍任意徵收討厭的民間企業船舶強加改造成軍用…但與這樣的印象相反,本文將介紹實際上從建造到改裝與運用的詳細過程。

我個人是沒有Cosplay的經驗,但是卻看過很多Cosplayer,特別是筆者我最喜歡大飽眼福滿面笑容了。前些日子參加了朋友的婚宴,包括本雜誌的執筆作者們的無數軍裝Coser闊步其中,又是另一種形式的令人想笑了。

回到主題上吧,以兵器和Cosplay結合來說,偽裝巡洋艦這個艦種,相信很多老讀者也都差不多略知一二了吧。一次世界大戰由德國海軍派出,偽裝成商船以利用輕敵大意之心,襲擊其他國家的商船…這根本就是海上美人計。乍看之下是成熟美女,睡過了之後才發覺是未成年的蘿莉而犯罪啦…!

雖然只是稍微聯想一下,但這次要介紹的是日本版,也就是名為特設巡洋艦的民間徵用艦。所謂徵用並不是說把民間船捉來調教,這點請特別注意喔。

…不過若說是商家之女在國家命令下應召從軍,將身(裝備)心(船員)都奉獻給軍隊,似乎這樣想也沒問題啊。呃,總之首先從優秀船舶建造助成施設這個制度開始講起吧。這是一個由國家補助船公司的造船費用,對此作為交換,會事先簽好合約,在戰時會徵用這些商船為特設艦艇的改裝平台。這些船舶與一般商船不同,是以轉為軍艦為前提進行建造所以有相關配備的船隻。也就是說,特設巡洋艦是長在民間,卻是由大有來頭的歐吉桑出錢養大的大小姐呢。想必一定是精通乘馬、弓道、薙刀等古流武術的女傑吧。魯介先生在上一頁所畫的報國丸小姐,就是這級日本特設巡洋艦的命名船。

說實話報國丸作為商船的時間很短,只不過出去跑過一次外洋航海就被捉去改裝成了軍艦。雖然並非溫室裡的花朵,但畢竟備受軍方關注,怕她出事而盡量用於近海的運輸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商船生活後,在太平洋戰爭開戰前夕,被改裝成了特設巡洋艦。作為偽裝巡洋艦的報國丸配備了相當的重武裝,不僅事對抗非武裝的商船隊手,考慮到火砲武器的配備量,報國丸甚至是擁有跟正規的輕巡洋艦足以匹敵的大火力。即使配備了魚雷發射管和水上飛機,但外觀看起來就跟一般的運輸船差不多。乍看之下是嬌生慣養的大小姐,可一把裙子掀起卻出現了驚人的大砲哥出現在眼前、在震驚之際就被無情地射了一臉!魯介先生的圖多麼有殺傷力!實在是有夠可怕的仙人跳啊。

同時,實際上報國丸上的船員也進行了穿上女裝的特別訓練,所以根本就是穿上裙子的偽娘兵團。對於被擊沉的獵物們來說,這份冥土的土產也未免太震撼了一點。

總而言之被改裝成特設巡洋艦的報國丸,肩負祖國命令而被派往紐西蘭北東方4500km的海域,與姐妹艦愛國丸一同在太平洋戰爭開戰前夕擺出陣勢,展開了通商破壞戰,寫下了帝國海軍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紀錄,可說是有其大膽的一面。可是她埋伏的位置果然是太偏僻了,待了兩個月也就只撈到兩艘船的戰果而已。在那之後就悄悄地溜回本土了。

後來的報國丸轉為擔任起補給潛水艇的任務也幹得不錯,可以說是個擅長料理與家事的才色兼備美女,這樣的聯想也很容易就能成立起來。可是、如此有魅力的她卻面臨了宿命的終結,遭到假裝投降的盟軍油槽船突襲而中彈。被砲彈打中了水上飛機的燃料庫、大爆炸;然後爆炸又波及到裝填好的魚雷發射管、魚雷誘爆則把彈藥庫裡的預備魚雷也跟著點爆,根本就是打麻將放槍爆死的壯烈慘況。結果本來應該是要陰人的她,卻被同樣的敵船給陰了,這樣的死法可真說是諷刺之極的結局。

民間商船的女明星,一開始在長距離遠洋航路上服務的報國丸。是個拿國家的補助金小心養大的大小姐。在軍方徵用之後,變成了裙子底下帶兵器的特設巡洋艦。同時、眼鏡的形狀參考了主桅的造型。

特設巡洋艦報國丸型

昭和12年(1937),日本設立了以有事時徵用民間船為前提的獎勵制度”優秀船舶建造助成施設”,並以大阪商船的名義開始建造三艘用於南非航線的報國丸型商船。報國丸於1940年6月15日完工,但卻不是開往南非而是於7月進行了神戶~大連間的處女航。

在那之後報國丸只跑了一次南非航線,就在1941年8月29日被海軍徵用,並改裝為特設巡洋艦。同時、二號艦的愛國丸於8月31日完工,但隔天就立刻被海軍徵用,根本沒機會作為商船航海。

改裝工程於10月底結束後,報國丸被編入連合艦隊直屬第24戰隊,開戰前被怖署在南太平洋方面。開戰後於12月13日就獵殺了第一個戰果,美國商船聖文森號(6210噸),但是在接下來兩個月裡卻只打沉了兩艘敵艦。回到本土之後,報國丸、愛國丸兩艦被編入第八潛水戰隊旗下,派往印度洋支援潛艇並順便協助運輸物資。在這一趟歸國時,原本配備的15cm砲被換裝成了跟其他5500噸型輕巡同款的14cm砲。

1942年5月報國王獨自出海展開通商破壞戰,得到了擊沉1艘、俘虜2艘敵艦的戰果。於11月11日前往新加坡外海時,報國丸遭遇到了一艘荷蘭籍油輪”奧登納”號。奧登納號偽裝成投降並接受日軍的停船命令,等到一靠近卻突然對報國丸開砲,這一砲引爆了報國丸艦上的武器裝備而造成大火災,還沒等到姐妹艦愛國丸趕到現場,就已經完全沉沒。

後來,同型姐妹艦的愛國丸於1944年2月在土魯克空襲被擊沉、護國丸則在同年11月遭到潛水艇的魚雷攻擊而沉沒。

停泊於新加坡實里達軍港中的特設巡洋艦報國丸

排水量 10348總噸
機關 三井B&W柴油機2座、2軸推進
速力 21.1節

P.136

汪兆銘(汪精衛)政權是日本在日華事變(中日戰爭)時,為了控制中國佔領地而樹立的傀儡政權。可是除此之外,究竟汪政權究竟是抱著什麼樣的理念、其中的內情又是如何,卻很少有人會去關心。這一次的主題要來介紹汪兆銘政府與其軍隊,也就是所謂的”不戰軍隊”南京政府軍的故事。

中日戰爭的和平工作與汪兆銘政權的誕生

1937年7月7日,在中國北京城外的蘆溝橋附近,日軍聲稱於夜間演習中受到了來自中國的槍擊,而引發了小規模的相互開火衝突,史稱蘆溝橋事變。雖然蘆溝橋當地的戰鬥在中日兩方的前線單位自行談判後暫時搓出了一個停火協議,但是中、日兩政府都繼續朝華北增兵,結果是陸續發生了類似的衝突(廊坊事件、廣安門事件)。到了八月,就發生了第二次上海事變(松滬會戰),到此為止中日兩國遂進入了全面戰爭狀態,這就是七七事變大致上的緣起。

當初日軍太過輕視國軍戰力,認為只要積極發動攻擊打垮中國民心士氣,便可以迅速結束戰爭。然而,主導國府的國民黨領袖蔣介石、與以延安作為據點的共產黨領袖毛澤東進行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擺出了徹底抗戰的姿態;找不到結束戰爭方式的日軍於是想要藉由攻擊首都促成談判,而陸續攻陷了南京、武漢,但這不過是讓國府把首都轉移到內陸的重慶,並採取以游擊戰消耗日軍的戰術,使戰鬥進入了泥沼化狀態。

因為戰事毫無進展,使日本產生了希望透過外交而非軍事手段締結和約的想法。由於當時中德之間有軍事顧問的密切合作關係,日本著眼於這一點而請求德國仲介來進行交涉和談(多特曼調停)。縱使中國這邊已經感到無力負擔長期化的消耗戰,而日本陸軍也希望盡快把兵力調回原本的對蘇聯戰線上;可是在交涉期間,日本對中國提出了太過嚴苛的不平等停戰條件,使得國府方面的態度越益強硬。最後由於交涉破裂,而由日本政府主動宣佈停止了和談。當時日本的近衛首相甚至說出了”再也不跟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談判”這樣絕的官方聲明,這使得中日兩國的外交關係完全斷絕,以外交手段結束中日戰爭成為了絕望的選項。

另一方面,到此為止日軍才開始考慮要把佔領中國這件事給既成事實化,為此而將國民黨內的親日勢力(主要是國民黨的過氣失意政客)交涉,邀請有意人士來成立傀儡政權。首先是1937年在北京,成立了以王克敏為首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並吸收了過去在河北省成立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接著又在1938年,在南京成立了以梁鴻志為首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成立這些政府的目標,都是為了扶植親日的地方軍閥並協助統治日本在中國的佔領地。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開始逐漸將注意力放到了汪兆銘這號人物身上。汪兆銘是有留日經驗的知日派政治家,在民國初年是孫文身邊的副手,並且在孫文去世時擔任了起草遺言等重要的工作。可是在那之後,汪兆銘與蔣介石為了爭奪國民黨的主導權,立場與方針不同的兩人在幾番衝突與協調後,汪於1938年11月同蔣決裂,並逃往越南河內。汪兆銘的口號是重視孫文思想,強調戰爭將破壞民生而主張同日本談和;這當然是與主張徹底抗戰的蔣介石是水火不容。

對日本來說汪兆銘的主和論實在是一個好藉口,如果利用他成立一個日本在中國佔領地的代理政權,就能促進日本佔領中國的既成事實化腳步,就算搞砸了以後也可以用來跟國民黨作為交涉的討價還價籌碼。於是汪兆銘在逃過國民黨派出的刺客追殺後,受日本支援而逃離河內,抵達上海。在那之後日本主持了將汪兆銘與王克敏、梁鴻志等傀儡政權頭目的會談,結果是將臨時政府、維新政府等諸傀儡政權統合起來,成立了汪兆銘的新政府。

1940年3月30日,汪兆銘於南京發表了國民政府成立的宣言,並自任代理主席(11月正式就任)。汪兆銘宣稱南京國民政府才是中國的正統政權,這也德到了日本、義大利、泰國和滿州國的承認;但是盟軍側的世界上其他國家並不承認這個偽政權。南京政府的口號是和平、反共、建國。

汪兆銘政權/南京政府的統治範圍,包括北起萬里長城南至廣東,主要是以中原一代的日本華中佔領區為主。國旗雖與重慶國府一樣是使用青天白日滿地紅,但是為了同國府軍加以區別,而掛上了寫有和平建國字樣的黃色三角旗。

南京政府的實情

如前所述,南京政府成立的目標是為了迅速結束中日戰爭實現早期和談。為此汪兆銘宣稱其政權可以取代蔣介石的重慶政府,代表中國與日本進行共存的外交談判。

為了強調正統性,南京政府不僅是進行了大量宣傳,且接收了舊政權的大量機關,造成了行政方面的肥大化。再加上汪兆銘的目標是盡可能向日本要求收回遭到奪取的中國主權,雖然是有些許成果可是距離真正的自主還是天差地別,而且也令日本軍方越來越不對汪政權抱持期待。隨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南京政府遲至1943年才對美宣戰,到此為止日本才稍微軟化了態度把汪政權視為自己人。

另一方面對內來說,南京政府也相當不得民心。原本中國民眾的反日感情就會隨著日本佔領而日益高漲,雖然是有少數人認同了南京政府維持民生至上的政治口號,但實際上汪政權光是要掌握民心不致垮台就已經費盡力氣了。南京政府也派出了軍隊實施所謂清鄉工作,協助日軍討伐游擊隊以恢復日佔區的治安,並希望以此作為交換日軍撤離佔領地的談判籌碼。雖說清鄉工作獲得了有效的成果,擴大了南京政府的實質控制範圍和稅收量,但是終極的使日軍撤離中國這點目標卻是始終未能達成。

隨著汪兆銘於1944年因舊傷復發而死,南京國民政府也因為喪失了核心人物而迅速喪失向心力,終於隨著日本的戰敗,南京政府也迅速地煙消雲散了。

南京政府軍的編成

南京政府控制下最大的軍事兵力,是其”國軍”,或稱南京政府軍(汪偽軍)。南京政府軍主要是以維持治安為目的而成立,在日軍的指導下編成、訓練了海陸兩軍。

南京政府的兵力源主要來自向日本投降的國軍部隊。在南京政府成立之初,由於國府陷入補給短缺的苦戰狀況,因此也有不少官兵投奔雖是傀儡政權但卻有充足補給可用的汪軍。除此之外也有直接把俘虜編入序列中的案例,像是1941年5月中日兩軍在黃河北岸進行的中條山會戰中,被日軍俘虜的35000名國軍官兵,便被引渡給南京政府編入了偽軍序列中。

南京政府軍也是有自己的海軍,但卻是被稱為南京海軍的小規模內河艦隊,包括從國府海軍繼承下來的擄獲艦艇、與日本提供的新造警備舟艇等裝備。此外南京政府其實還有一支航空教導隊,主要使用日本提供的教練機,試圖建立起自己的空中武力。

除了既存的南京政府軍、後來被俘編入的降兵,汪軍也吸收了既存的維新政府軍、臨時政府軍等其他傀儡政權的部隊。南京政府軍的武器也主要是利用從國軍方面擄獲的各式各樣裝備。除此之外、各省還有被稱為保安隊的民兵組織,主要用於治安維持與反游擊工作之用。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Moe Axis vol.25翻譯備份
文章發表於 : 2012年 9月 23日, 23:33 
離線

註冊時間: 2012年 7月 27日, 00:12
文章: 21
聽取了朋友的建議更改了字體
另外為了方便處裡檔案,影像壓縮了一點,大致上每一張都在500k以內

先改這一段
畢竟是同一章節
如果字體的反映良好,再開始修改剩下的部分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Moe Axis vol.25翻譯備份
文章發表於 : 2012年 10月 11日, 07:02 
離線

註冊時間: 2012年 7月 27日, 00:12
文章: 21
134因為是跟135有關
沒有一起放會覺得缺少了些什麼

137 跟138 則是還有沒翻完的部分
一起放上來應該比較好了解那些部分未結束

MC26的部分要準備開始了
但是在這之前也許會為了清理空間先把MC25的部分給清掉
一樣會把之前的字體換掉,做個總整理

但是在把MC25的部分清掉此之前問一下各位
MC25還有沒有其他有興趣的部分
130~133的戰術入門不看128跟129,似乎是頗營養的?
MC26除了本刊以外還附了一本現代軍武的小冊子(現代攻擊直升機)
那麼MC25介紹現代軍武(105~107)的部分有沒有人有興趣呢?

圖檔
圖檔


最後由 gaisuke 於 2012年 11月 3日, 23:26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Moe Axis vol.25翻譯備份
文章發表於 : 2012年 10月 30日, 19:33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汪兆銘也編成了他直屬的專有軍隊。這就是由設立在南京的軍事教育機關,軍官訓練團與軍士教導團的畢業生所組織的警衛軍。這批兵力向汪兆銘宣誓忠誠,相當於他的個人"親衛隊"。同時,在華北與華南地方,也誕生了名為綏靖軍的新部隊。這些綏靖軍比起直屬中央的軍事機構來說,更像是用來維持地方治安的警備部隊。

在1943年的時間點,南京政府軍的總兵力合計約40萬,並依以下的怖陣於全國各地展開。

警衛軍:首都南京
第一方面軍:華中
第二方面軍:華中北部
第一、第二集團軍:武漢
廣州綏靖軍:華南
蘇豫邊區綏靖軍:華北~華中
華北綏靖軍:華北

雖然南京政府軍手裡的戰力不算是什麼大兵力,但基本上除了與日本軍協同進行治安維持任務以外,其兵力也都算是多到綽綽有餘的地步了。

但這也是因為日軍對南京政府軍給予了"以質來說差到派不上用場的軍隊"之殘酷評價的緣故。而其主要原因,也是因為汪兆銘政權希望將南京政府軍作為一支"不戰之師"來對重慶政府擺出相對和平的姿態,並希望以此行動來促進國民黨軍的倒戈加入。

再加上與汪政權敵對的國民黨、共產黨,也都並不積極與汪偽部隊作戰。這倒不是由於認識到汪偽軍乃是一支本質上與自己並非敵對的"不戰之師",而是為了將來的國共內戰作準備,兩方都積極試圖將汪偽軍成建制地編入己方旗下而展開了策反工作。

在汪兆銘死後,南京政府內部陷入了激烈的權力鬥爭而喪失了一體性。旗下各部隊為了避免在戰後被冠上漢奸(日軍之協力者)之誹謗而各自行動分崩離析,南京政府軍也就隨著日本敗戰而煙消雲散了。

南京政府的最後

日本敗戰後、汪政權的主要成員均被國民黨逮捕,其中多數被審判為"漢奸"並處以死刑或無期徒刑。南京政府軍雖然也不是例外,但受審的成員僅限政權的中心人物,大多數將兵均免受到戰後清算的命運,而被編入了國民黨或共產黨軍,並參加了後來的國共內戰。在各式各樣諸方勢力的盤算下湊合起來的結果,南京政府軍或許就是在汪兆銘的期望下成為了一支"不戰之師",而逃過了戰後事實上相當於清算的"漢奸"審判也說不一定。

P.136

太平洋戰爭前夕的太平洋與中國形勢

1937年7月發生蘆溝橋事變後,日軍與國軍在華北地區進行著小規模的限定戰爭。雖然當初是採取了不擴大方針,但卻在8月發生了第二次上海事變,戰火於是擴大到華中地帶。面對國軍的反覆攻擊,日本撤回了不擴大方針並於1937年12月攻略南京,國民黨政府於是遷都至漢口(武漢)、又遷都至重慶持續進行抗戰。

P.137

南京政府軍現實版

汪政權的軍隊=南京政府軍(汪偽軍),其實際上就是以受日軍攻勢所窮的大量國民黨降兵所編成的部隊。1920年代中葉以後,國民黨得到了德國協助進行軍事現代化(中德合作),國軍無論部隊編制、武器、軍裝等各方面都模仿或採用了德國標準。因此畫中的南京政府軍(前國民黨軍)士兵便戴上了德式的鋼盔。

P.138

南京政府軍妄想版

雖然數量上看起來好像挺有模有樣的,但南京政府軍實際上卻是只能幹點治安維持任務程度的"不戰之師"。雖然這也是對於國民黨的和平政策之一環,但同樣地國共兩黨也都不將南京政府軍視為對手,而看做是戰後的內戰中可以拉攏到己方陣營的潛在盟友看待。也因為如此,南京政府娘看在家庭教師(軍事顧問)的德軍中尉包爾眼裡根本就是個家裡蹲NEET。


******

大特集
震電、烈風、
與日本的試作戰鬥機
"我很在意!"

在太平洋戰爭後半,盟軍在航空戰中,不論質與量兩方面都逐漸取得壓倒性優勢,日本陸海軍為使戰局好轉,而計畫、試作了許多種強力的戰鬥機。

這些救國戰鬥機雖然多半沒趕上世界大戰,但是其獨創的點子、先進的技術、還有來不及的悲劇性等等,都是令後世的我們著迷的存在。其中在遊戲、動畫或架空戰記中,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機體也不少。

這次要從有名的震電、烈風開始說起,並介紹陸海軍各式各樣的試作、計畫戰鬥機,將她們置換為威風凜凜又有點H的大和撫子加以解說!

香霍&森娜的
日本軍試作戰鬥機
入門!

二次大戰當時的日本是世界上幾個重要航空先進國之一,雖然不能否定基礎工業力與技術方面有遜於他國之處,但在大戰前與大戰期間生產了許多優秀的軍用機,則為不爭的事實。但在這樣的過程中,也是有因為大戰結束、就此在誕生前即夭折的各種戰鬥機。這裡就讓香霍與森娜一起介紹各種懷才不遇的試作、計畫戰鬥機的開發史吧。

大戰期間的海軍戰鬥機開發:
從艦戰、局戰、水戰到甲乙丙戰機

雖然大分類上叫作戰鬥機,但其實也是有因用途分成很多不同種類的存在,首先我們要概略敘述一下海軍戰鬥機的開發思想。

在二次大戰前至開戰,日本海軍的戰鬥機開發體系主要可以區分為三個系統。

一是艦上戰鬥機(艦戰)、
二是局地戰鬥機(局戰)、
三是水上戰鬥機(水戰)。

首先是艦上戰鬥機雖然是搭載到航空母艦上操作的,但因為擁有長程的續航力,所以也可以飛到航程內的陸上基地裡操作,因而也被稱作汎用戰鬥機(當然這是因結果導致的既成事實)。

相對於此局戰則是單純的陸上機,可是相對於尺寸受限的艦戰來說,局地戰鬥機可以配備大出力、大火力的機體,是用來擔任要地防衛用的攔截機。

如果要極端一點地說,艦戰就是運動性能優秀、以擊落敵戰鬥機為主要目的的機體,而局戰則是以攔截敵攻擊機為主要目的,這樣想就差不多了。還有,艦戰的工作也包括護航轟炸機、並擔任在敵區的制空任務等範疇。

水上戰鬥機則是裝備浮筒,可以在海面上起降的戰鬥機,性質上算是補足艦戰、局戰之間的輔助角色。

可是在太平洋戰爭開打後,這個體系也因戰況而出現了少許變化,首先是出現分為A戰與B戰兩種的新分類法。簡單來說呢,AB兩種戰機都是陸基飛機,而A戰是重視纏鬥的對戰鬥機用戰鬥機,B戰則是重視速度的對攻擊機用攔截機。

雖然在這個時期仍然是有艦戰、局戰的分法,而最被軍方關注的艦戰,事實上地位被A戰給取代了。這一部份理由是由於海軍用兵思想的變化所致,但更重要的是海軍喪失了大多數空母的現實條件,也使得海軍不得不重視起陸基戰機甚於艦載機了。實際上、在乙號作戰中(*),便是將艦載機移往陸上基地來執行作戰的。

*乙號作戰:在1943年4月,日本海軍從拉布爾、布因等基地派出軍機,對瓜達康納爾、新幾內亞與摩爾斯比港展開了大規模空襲的作戰。雖然動員了大量的空母艦載機群移往陸基機場參加任務,但卻沒什麼像樣的戰果。

後來在戰爭中盤的1943年8月19日制定了所謂"內令兵五九號"命令,公怖了海軍新的戰鬥機分類標準。在這套新分類中,戰鬥機被區分為甲乙丙三類,甲戰是對戰鬥機用、乙戰是對轟炸機用、丙戰則是夜間戰鬥機(夜戰)。換句話說、艦戰演變成A戰或甲戰,局戰則演變為B戰或乙戰,這樣思考是比較容易進入狀況的吧。但是,在開發時要求的性能,多少是有些微的差異存在,這點在研究時得特別注意。

舉例來說,甲戰相比於艦戰來說,並不特別需要去拼長距離續航的性能,而寧可犧牲航程也要重視速度與爬升性,以求對抗敵軍的主力戰鬥機。另一方面乙戰除了原有的重視爬升、火力、速度之傾向外,更加重視了高高度性能。這種變化是因為對於攔截敵轟炸機的任務需求,對於美軍投入的新型重轟(B-29)的對應措施。日本海軍在大戰中期以後的戰鬥機開發,大體上便是依著這種套路在進行著的。

對戰鬥機重視的烈風、陣風

首先就是以甲戰名義開發出來的烈風,性質上可以單純地想像成零戰的後繼機種就行了。

烈風是在1942年7月以"十七試艦戰"之名交由三菱開始開發的。可是當初海軍指定使用的中島製"譽"發動機的出力不足,使得本機無法達到預期中的性能。因此海軍傾向於中止烈風的開發工作,但開發小組換裝了三菱本家製造的MK.9發動機試飛後,顯示烈風擁有凌駕於紫電改之上的性能,而讓海軍又改心意決定制式採用烈風,而於1945年7月開始量產。然而、時間已經太遲,直到終戰的時間點都尚未完成一架量產機體。

還有與烈風同樣分類為甲戰,川西的陣風也同樣是因為受到引擎問題困擾的悲劇機體。陣風的前身十七式陸戰,由於它預定搭載的發動機MK.9B的性能不大好看,而於1943年1月決定中止開發。但是在那之後,又隨著譽引擎的實用化而再度重新開發。但是陣風隨著戰局惡化和海軍當局不斷修改要求而導致開發工作延宕,最終還是於1944年7月再次中止了開發。

擔任對轟炸機攔截任務的閃電、天雷、震電

接下來提到的是乙戰(局地戰鬥機),雖然也要講講閃電、天雷,但其中最有名的果然還是震電。昭和17年4月海軍在對三菱提出要求後製造的十七試局地戰鬥機,也就是閃電,其發動機後置、並以兩根支架支起尾翼的太過嶄新之設計,導致了海軍方面的大量批評聲浪。在那之後,總算是湊合出了試作機來,但卻因為發動機冷卻問題搞不定,而在1944年7月整頓開發體制時下令中止開發。

下一個是天雷,這是接在閃電之後開發的十八試局戰,是於1943年1月對中島飛行機下令開發的。基本設計是雙引擎的單座戰鬥機(雖然也是有複座型)、配備30mm、20mm機砲各兩門,以火力強大為最大賣點。可是在試飛時卻出現了譽發動機持續過熱的缺陷,而於1944年10月中止開發。

震電也是機體後置發動機的設計,但卻還加上了機首小前翼的嶄新設計,擁有幾乎是活塞飛機限界的高速,並配備有30mm機砲四門的最強火力而備受期待。震電是由空技廠的鶴野技術大尉之提案為發端,而由九州飛行機於1944年5月開始開發的,但在真正試飛之前就已經終戰了。

夜間戰鬥機電光、火箭機秋水、噴射機橘花

接下來談談夜間戰鬥機也就是丙戰的雙發機電光吧。由於使用二式陸上偵察機改裝而成的月光作為夜間戰鬥機頗有展獲,而於1943年6月對愛知航空機下達了開發專用夜戰機的訂單。可是在1945年6月、由於B-29的空襲使得試作一號機連著工場一起燒掉了,接著試作二號機疏散到鄉下的工場也跟著被命中燒掉,而使開發工作無疾而終。

除了以上三種類型的戰鬥機之外,接下來還要一起解說陸海軍共同開發的秋水與橘花兩款海軍試作機。

秋水是以德國Me-163為原型的火箭戰鬥機,最大預定速度超過900km/h,擁有遠超越活塞飛機等級的高速與強大爬升性能。由於軍方對秋水抱持非常大的期待,而罕見地變成了陸海軍合作於1944年7月開始了共同開發計畫。最後雖然以驚異的快速於1945年7月7日完成了試作機開始試飛,但一起飛本機就引擎熄火並墜毀了。

另一方面、橘花雖然是搭載了噴射引擎的機體,但當初卻是做為攻擊機而開發的。這與秋水差不多是同時期開始開發工程,也是參考德國的Me-262,但是機體形狀卻大有不同。海軍在開發到一半才想到要弄橘花的戰鬥機型來試試看,但原型機本身首飛已經是晚到了二戰落幕前夕的1945年8月7日,可以想見戰鬥機型要生出來只會拖的更晚而已吧。

P.008

靠大火力把B-29敲下來!

就用這重武裝把美國佬飛機全都殺光吧!
妳就沒想過彈倉一中彈就會大爆炸的問題嗎...

為了要對抗防禦力特高的美國飛機,大戰末期的日本陸海軍戰鬥機也都換上了20mm、30mm等大火力機關砲為標準裝備。這點可說是與德國戰鬥機同病相憐。

P.009

日本海軍的機體命名法則

香霍隊長!日本陸軍的機體用Ki-83啦、Ki-94之類的名稱區分起來是很簡明易懂啦,可是海軍的編號好複雜哦。像震電的全名叫"J7W1 十八試局地戰鬥機 震電"實在是又臭又長...而且根本不懂其中有什麼意思。

首先"J7W1"是一種略號,是用來表示該機的用途分類、生產商、與開發順序的記號。左邊數來第一個是該機的種類、第二個是該機是這種類的第幾架機型,第三個是表示生產商是誰、第四個則是表示生產型。分類舉例來說,A字首是艦上戰鬥機、J是陸上戰鬥機、S是夜間戰鬥機。製作商的話,M是三菱、N是中島、A是愛知、K是川西、W是九州飛行機(渡邊鐵工廠)。因此震電的J7W1呢,表示的是九州飛行機生產、海軍第七種陸上戰鬥機、第一型量產機的意思。

喔喔~。那麼十八試是什麼意思?

是指昭和18年度開始試作開發的意思。

那麼烈風啦、震電啦這些聽起來很酷炫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咧?

那是因為海軍發中二病...呃不,由於1943年8月起,海軍機的制式名稱都要使用聽來可以讓人精神一振的勇猛名字。在名字裡第二個字中有"風"字的是甲戰,有"電"字的是單引擎的乙戰,有"雷"字的是雙引擎或以上的乙戰,"光"字是丙戰,而"花"字則是特攻機。秋水因為是陸海軍共通開發所以是特例。

嘿~好帥哦,都取的好像什麼遊戲的必殺技一樣咧。

哎,別再說了...

危險的火箭機

香霍姐~這個圓滾滾的飛機飛的好快哦!

森森森森瑙!怎麼能把秋水的燃料提在水桶裡啊!

啊咧...好像停不下來咧~!

火箭戰鬥機秋水雖然預定可以發揮常識外的速度與爬升性,
但相對的代價是其燃料非常的危險,而且續航力也不到幾分鐘,是非常胡來的機體。




二次大戰期間的陸軍戰鬥機開發:
輕戰與重戰、近戰與遠戰

另一方面,陸軍的戰鬥機開發是怎麼一回事呢?

首先我們先從戰前來說,陸軍的戰機開發構想可以劃分為輕戰鬥機、重戰鬥機這兩個系統。輕戰的代表像是說九七式戰鬥機、或著是一式戰鬥機隼式(雖然嚴格的說來九七式並不算輕戰)。輕戰是重視纏鬥戰的對戰鬥機用機體,而重戰則是大火力、大出力並走一擊脫離戰術風格的機體。

陸軍在戰前並不怎麼考慮開發重戰鬥機,這是由於在諾門罕戰役中九七式戰鬥機的活躍,熟練的駕駛員操縱著迴旋性能優秀的機體獲得了良好交換率,而使得陸軍比較傾向支持輕巧的戰鬥機。但是更加實際的技術面問題是,陸軍手中根本沒有可以用來作重戰的大馬力發動機,這才是最關鍵的因素。因此在太平洋戰爭開戰當初陸軍手中並沒有實用化的重戰鬥機,結果就這麼用輕戰的一式戰充作主力打了很長一段時間。

可是引擎出力不足的輕戰不但難以改造成重武裝化,更糟的是連速度都追不太上日新月異的轟炸機了。雖然起初一式戰仗著長續航力而在開戰初期頗為活躍,但卻在太平洋戰場漸漸地失去了其活躍的空間。不過並不是沒有人想過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擔任開發工作的陸軍航空本部一向主張重戰才是戰鬥機本來的理想面貌,為此而希望獲得一款大馬力的發動機。

在那之後,由於2000匹馬力級發動機Ha45(譽)的實用化近在眼前,所以在1943年1月制定的陸軍航空兵器研究及試作方針(案)中,廢止了所謂的輕戰、重戰之分類,事實上在那之後所有開發的陸軍新戰鬥機都算是重戰了。於是,在分類上便創造了近距離戰鬥機(近戰)與遠距離戰鬥機(遠戰)這兩個新類型。

所謂近戰便是以對抗敵軍戰鬥機為目標的戰鬥機,或著是所謂攔截戰鬥機。另一方面、遠戰則是以護衛轟炸機的護航、制空用途之戰鬥機。雖然並沒有正式分類,但也有因用途而區分為制空戰鬥機、防空戰鬥機等分類,簡單想的話這兩者分別是對戰鬥機用、與對轟炸機用,這樣想就差不多了。

實驗性質的試作戰鬥機
Ki-64、Ki-88、Ki-108

那麼陸軍的試作機、計畫機的情況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按照開發年代順序,首先從Ki-64開始講起吧。搭載兩顆液冷發動機並前後配置的奇妙機體Ki-64,是於1939年由川崎開始開發的機體。可是,經過長年開發仍無取得什麼成果,隨著戰局的惡化而頓挫、最後到了終戰也什麼東西都沒生出來。

後來有人提出以Ki-64為基礎,將機首的發動機拆掉之後騰出空間裝備37mm機首砲的改裝案,於是在1942年7月開始了Ki-88的開發工作。由於大體流用了既存的機體設計所以在隔年6月便設計完畢、並在10月起開始建造試作機。可是就在剛開始建造試作機不久,由於軍方開始進行機種統合整理而對進度太慢的計畫下達了開發中止的命令。

講到類似的變種的話,滿州飛行機的Ki-98也是不可錯過的東西。雖然這東西當初開發時是戰鬥攻擊機,但是在更換發動機並裝上排氣渦輪增加裝置後就成為了高高度戰鬥機了。與閃電同樣,Ki-98是後置發動機的機體布局。Ki-98於1944年進入了建造試作機的準備工作,但同樣在這年10月在機統統合整理中被決定開發中止。

話說回來,當時不管陸海軍都對於從高度8000m以上飛來的B-29之襲擊感到十分頭痛。在空氣稀薄的高高度不僅是會使一般機體的性能迅速滑落,而且沒有配備渦輪增壓和加壓座艙的日本軍機也難以在這種狀況下長時間地戰鬥。由於發覺到這點問題所以陸軍在1943年4月對川崎下達了開發擁有加壓座艙的雙引擎高高度戰鬥機之指示。在這個開發計畫下,川崎以Ki-102雙引擎戰鬥機為基礎,於1944年7月完成了軍方要求的試作一號機。雖然這架Ki-108試作高高度戰鬥機是完工了,但是其地位卻僅只於實驗機而已,同時也在規畫性能更提升的Ki-108改之計畫,雖然Ki-108改於1945年3月進行了一次試飛,但隨後就因為空襲的關係而使機體燒燬了。

高性能的高高度戰鬥機:
Ki-87、Ki-94、Ki-83

而與Ki-108同樣是高高度戰鬥機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像是中島的Ki-87。當然也有說法指出它算是遠距離戰鬥機而非高高度戰鬥機的說法,但是它與競標對手的Ki-94同樣都受到陸軍當局指示,而配備了渦輪增壓設備改裝成了高高度戰鬥機。雖然中島廠方對此機體開發下足苦心,但是其開發工作卻一再延宕,試作一號機完成時已經是1945年2月,還沒進行過一次試飛就已經終戰了。

接著,雖然講到陸軍機會給人一種中島與川崎二分天下的印象,但是立川飛行機也是不能忘記的要角。立川雖然在隼的量產工作上輸掉了,但是卻致力於開發新型戰鬥機,並且提出了嶄新的設計方案,那就是高高度戰鬥機Ki-94I。雖說雙胴式的外觀與Ki-98有點既視感,但是其獨特之處在於渦輪增壓過後的發動機配置於機體前後,因此而成為了前後都有螺旋槳的機體。不過在設計審查的階段,由於軍方認為後方螺旋槳會妨害緊急逃生造成危險,基於這個理由而從競標中被刷掉了。

就這樣立川廠方開始重新檢討機體設計,於1944年2月開始開發其改良型。這就是尺寸巨大的單引擎戰鬥機Ki-94II,雖然完成了試作機卻來不及上天試飛。

********

翻譯再起動!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Moe Axis vol.25翻譯備份
文章發表於 : 2012年 10月 30日, 23:59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6月 11日, 10:00
文章: 1315
这漫画也太看得起汪主席了。

和平军之所以和平根本不是汪主席想和平,而是他们压根就是一堆军阀(特别是旧西北军军阀),汪无法指挥啊。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Moe Axis vol.25翻譯備份
文章發表於 : 2012年 10月 31日, 21:45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做出了修正:將所有的昭和年代修改為西元年代。(考慮到左岸或右岸都應該沒什麼人會去記天皇年號的問題)

致vanmor:大概是跟克羅埃西亞的切特尼克傀之類比較兇殘的傀儡軍比較起來才會得到此一結論吧,殺的兇自然戰後就會結仇的多...但大家都知道汪偽遲早會投降,所以一定程度上國共兩軍都是把汪偽當成是一個免維持費&可以定期補兵刷經驗值的對手看待,不會認真考慮去消滅他。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Moe Axis vol.25翻譯備份
文章發表於 : 2012年 10月 31日, 22:44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6月 11日, 10:00
文章: 1315
高總書紀 寫:
做出了修正:將所有的昭和年代修改為西元年代。(考慮到左岸或右岸都應該沒什麼人會去記天皇年號的問題)

致vanmor:大概是跟克羅埃西亞的切特尼克傀之類比較兇殘的傀儡軍比較起來才會得到此一結論吧,殺的兇自然戰後就會結仇的多...但大家都知道汪偽遲早會投降,所以一定程度上國共兩軍都是把汪偽當成是一個免維持費&可以定期補兵刷經驗值的對手看待,不會認真考慮去消滅他。

么……好吧。

不过克罗地亚的是乌斯塔沙啊,而且那个牵涉到民族仇杀的问题。

当然乌斯塔沙确实被科斯塔 纳季屠得很惨。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Moe Axis vol.25翻譯備份
文章發表於 : 2012年 11月 3日, 23:29 
離線

註冊時間: 2012年 7月 27日, 00:12
文章: 21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最後由 gaisuke 於 2012年 11月 16日, 22:07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Moe Axis vol.25翻譯備份
文章發表於 : 2012年 11月 6日, 21:14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如果講到為了護衛轟炸機而設計的遠距離戰鬥機之試作機,果然就非得提到擁有渦輪增壓設備的雙引擎戰機Ki-83了吧。軍方對三菱於1941年5月下達了開發Ki-83的試作命令,換句話說是在大戰爆發前就已經著手進行了。但是開發工作卻停滯不前,於1943年7月更改了要求性能,總算是在1944年10月完成了試作一號機。雖說在試飛中得到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卻沒來得及完工量產就終戰了。戰後美軍接收測試時,本機飛出了762km/h的好成績,總算是讓開發人員揚眉吐氣。

反艦攻擊用的戰鬥轟炸機Ki-119、
噴射戰鬥機Ki-201火龍

最後我們要提到的機體是Ki-119與Ki-201這兩款。Ki-119是被稱作戰鬥轟炸機的機體,是於1945年3月開始計畫,由川崎負責開發的案子。由於設計基礎是Ki-100五式戰鬥機,之所以選擇它來改造是並希望它能在轟炸敵艦後,也擁有與敵戰鬥機對抗的能力。但話又說回來,實際上就算完成了這大概也會被拿去當成特攻機使用吧。

Ki-201通稱火龍,則是十分神似德國Me-262的噴射戰鬥機。這是因為相對於海軍的橘花是攻擊機,陸軍的火龍則從一開始就當成戰鬥攻擊機來設計的緣故。可是火龍在設計圖紙階段就終戰了,性能也仍然有許多不明之處。

以上我們看過了陸海軍的試作/計畫戰鬥機方案,其中也有不少"倘若能量產這東西的話美軍根本就不算什..."之類沒能活躍令人感到可惜的機體。

但是冷靜下來思考潛在的國力、生產力之差,以及資源的有無等現實問題,就算真能夠克服萬難量產一兩種戰鬥機的話,大概也不會對戰爭的趨勢有太大的影響。雖然令人遺憾,不過戰術的勝利再怎麼累積也不可能逆轉戰略的劣勢...

P.012

日本海軍
三菱A7M
十七試艦上戰鬥機
烈風

追求強大的纏鬥戰性能、
零戰的正統後繼機

未完成的空中少女們
陸海軍試作戰鬥機列傳

這裡將要介紹在大戰期間試作、卻趕不上世界大戰的陸海軍七種代表性戰機,當然也會化身成有點色又有點凜然的美少女加以介紹囉!

受曲折的開發過程折磨、
傑作艦戰零式的後繼機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海軍的主力艦上戰鬥機零式的後繼機開發工作,早在1939年就開始了計畫。原本預定是要在1942年中以前完成飛行審查的工作,但當時三菱廠方正忙著進行二號零戰(零戰三二型)與十四試局戰(雷電)的設計工作而忙不開身,再加上新型艦戰所需的大馬力引擎還沒辦法實用化,結果也就無法發揮理想的性能,迫使開發計畫必須全面推遲。

1942年4月,軍方對三菱下達了十七試艦戰(烈風/A7M1)的試作命令,並且由航空本部開出了性能要求規格。海軍對新型機的要求,包括最高時速345節(639km/h)、爬升速度要在6分鐘內爬上高度6000m,武裝配備20mm砲兩門與13mm機槍兩門,空戰性能至少要不比二號零戰(三二型)遜色或是更好。

除了性能要求的問題之外,續航力與起降航艦的性能也在要求範圍內。為了搭載上2000匹馬力發動機,並且實現全速飛行30分鐘+463km/h的高速巡航五小時(戰鬥酬載下)的續航力,則必須搭載包括副油箱在內至少1570公升的燃料容積。這相當於零戰二二型的140%之多。

既然燃料搭載量要增加,那麼機體也一定會跟著大型化與變肥變重,為了能在雲龍型這種中型空母上起降,則必須盡可能壓縮滑行起飛距離。除了縮短起飛距離外,也考慮到強化纏鬥性能的需求,航空本部要求將翼負荷(機體重量除以主翼面積的比值)壓縮在150kg/平方公尺的範圍內,海軍航空技術廠(空技廠)更甚至希望壓到130kg/平方公尺,為此而選擇了大型的主翼怖局設計。

隨著海軍的方針轉換而哭哭、
倒楣的艦上戰鬥機烈風

烈風的細部設計總算於1942年底開始時,海軍卻在設計途中覺得陸基戰鬥機隊應該轉為目前的戰鬥機隊主力,而使得艦戰的開發、生產優先度都被往後挪了。再加上1944年春季,紫電改試飛後刷出了優秀的成績,結果烈風在試作機完成以前就已經成為海軍並不期待加以量產的多餘存在了。

然後在同年5月6日,烈風試作一號機試飛時,卻飛出了最高速度比零戰五二型還差、高度6000m之爬升花了九分多鐘的平庸成績。低成績的主要原因是譽引擎的運作限制和出力不足,但海軍還是於這年八月決定不採用烈風式。

從這時候,三菱提出了換裝自製Ha-43發動機並進行烈風的自主開發專案之要求,於1944年10月完工的A7M2改良型於1945年六月試飛,飆出了最高時速624km/h、高度6000m之爬升6分6秒的新記錄。見到此一成果的海軍於是將A7M2以"局地戰鬥機烈風一一型"之名制式採用,並允許三菱挪用零戰的材料與廠房進行生產。雖然在1945年7月開始了生產工作,但只從A7M1試作機改裝來了三架的程度,大戰就打完了。

還有,1944年2月在空技廠的主導下,有以烈風為基礎加裝斜射機槍的高高度攔截戰鬥機烈風改(A7M3-J)之計畫。烈風改配備了擁有渦輪增壓的MK.9系發動機,配備翼內4門與機背斜射2門20mm機關砲(未來將換裝為30mm砲六門),但這個計畫還在木製模型評估的階段就大戰結束了。

三菱A7M2烈風

身材傲人的三菱製大小姐
所以戰鬥的風格是女忍?!

局地戰鬥機 烈風

換引擎後得到了預定性能的烈風(A7M2),卻由於海軍決定集中生產紫電改擔任甲戰的工作,而迫使三菱只能用零戰的生產份量挪去求得烈風的生產許可。結果制式名稱也成為了"局地戰鬥機"烈風。三菱在終戰前夕作成的A7M2操作說明書標題上,也打著"A7M2試製烈風局地戰鬥機"這樣的字句。

胸部(燃料搭載量)

因為搭載了比零戰更大馬力的引擎,巡航速度變快而燃料消耗量也跟著增加等緣故,為了求得大續航力,而得增加燃料搭載量。翼內油箱與機體油箱擁有940公升容積,加上外掛副油箱630公升合計是1570公升,甚至是比美國海軍的F6F(機內946公升+副油箱568公升=合計1514公升)還多。可以說是擁有一雙傲人高峰的大姑娘。

引擎

A7M2比起A7M1的譽二二型(譽二一型加裝氣化機的性能提高版),最大的不同便是換裝了三菱製的Ha-43一一型發動機。Ha-43一一型擁有傲人的2200匹馬力升空出力,也是預定要給震電搭載的大馬力引擎,但直到終戰的階段都尚未進入量產化。就結果來說,不肯等待Ha-43而擔心烈風開發的進度落後的海軍,可說是做出了正確的判斷。

性格&體型

出自設計過零戰之手的三菱團隊,烈風完全有資格自稱是零戰的正統後繼者,是不折不扣的名門大小姐。可是在以高速戰鬥為常識的當代戰鬥機中,卻又重視纏鬥戰性能的這一點,就像是忍者一般的戰鬥風格吧。為了降低翼負荷而採用大面積主翼,因此會是手長腳長的模特兒身材。

襟翼

主翼折疊裝置

因為是艦上機,所以主翼也搭載了翼端折疊裝置,折翼時翼展與零戰同樣為11.0m寬。如此一來烈風便與零戰一樣可以在航空母艦上操作運用;但列風在試作時,日本海軍已經沒有空母機動部隊可以載飛機了,而且烈風的主翼有強度不足的問題,所以試作三號機以後也有預定改為將主翼折疊部改為可拆卸式的計畫。

主翼

為了提高運動性並縮短起降滑行距離,而使用了30.86平方公尺的大面積主翼。附帶一提,零戰五二型的主翼面積為21.30平方公尺、紫電改(二一型)為23.5平方公尺。內翼水平、外翼為7度上反角的設計。

發展型

烈風(A7M2)有一個性能改良型,就是配備一段三速增壓引擎(Ha-43五一型),非正式外號為"烈風三速"的機體。除此之外也有預計做為紫電改的後繼機之烈風改,搭載了中島Ha-44二一型(關於Ha-44引擎請參照29頁的二十式甲戰等計畫)。雖然是有搭載20mm翼內機砲六門的計畫,但也只限於計畫就告終了。

20mm機砲

當初的設計是配備20mm機砲兩門、13mm機槍兩門而已,但從試作六號機以後改為20mm機砲四門的配置。九九式二號20mm機砲四型,是包括了零戰五二甲型與紫電改都有裝備,太平洋戰爭後期的日本海軍戰鬥機標準機關砲。全長188.5cm、重量38kg、初速750m/s、射速約480rpm。

滑油冷卻器進氣口

A7M1搭載的譽引擎與A7M2搭載的Ha-43引擎比起來,Ha-43的引擎直徑較大,所以A7M2的滑油冷卻器便移到了進氣口機罩外側(下部)的位置。雖然這是辨識A7M1與A7M2的最大差別,但因為從來沒發現過搭載譽引擎的A7M1型照片,所以也沒有辨識的機會了...

擊墜宿敵的艦戰F6F地獄貓式!

經年累月的怨恨總算在今日得以昭雪!

喵呀呀呀呀~~~

零戰俯衝極限速度在三二型被限制在600km/h中段左右,五二甲型也撐出了740km/h的俯衝極速,但堅固的F6F地獄貓(F6F-5型)就算被咬尾,也可以仗著796.4km/h的驚人俯衝速度立刻逃脫。然而烈風(A7M2)卻擁有高達770.4km/h的俯衝速度,足以跟上F6F。再加上相對於F6F-5最高速度為612km/h,烈風擁有624.1km/h的速度優勢,而且翼負荷輕所以有更小的迴旋半徑,由此看來可以進行對等甚至更佔上風的戰鬥。

為了換裝引擎,A7M2正在換衣服...?!

為了今天的考試所以得換上新衣服才行...咦,你為什麼會在這種地方?!

海軍側與三菱設計團隊側,兩方對於烈風的引擎選擇有不同的主張。結果,三菱主張的Ha-43雖然能讓A7M2發揮十分滿足海軍要求的性能,可是Ha-43卻根本上不了量產軌道,更何況就算勉強量產搞不好也會變得跟譽引擎一樣是欠缺信賴性的破發動機,所以不能說是三菱完全正確。話說回來,由於烈風開發途中就殺出了紫電改這個程咬金,所以烈風早在誕生以前就成為了"沒人要的孩子"了...


P.016

日本海軍
中島J5N
十八試局地戰鬥機
天雷

為了日間迎擊大型重轟
而誕生的雙發單座高速局地戰鬥機

太平洋戰爭開戰以來,日本海軍就被四引擎重轟B-17搞得焦頭爛額,再加上得知美國正在開發更強力的長距離轟炸機B-29的消息就覺得頭痛。因此在1943年1月,海軍對中島飛行機下達了開發新型乙戰(對轟炸機迎擊用的戰鬥機)之命令。

同年四至五月海軍對新型機作出了性能要求指標,並定義她為用來迎擊大型轟炸機用的雙發單座戰鬥機。海軍重視的是速度、爬升性、火力等性能,訂定了高度6000m下需要有360節(667km/h)之最高速度、爬升性能為六分內爬升至6000m高、8分30秒以內爬升至8000m高、實用升限11000m、武裝為20mm與30mm機砲各兩門。

引擎選用緊致大出力的中島製譽二一型,以此為基礎開始設計。天雷設計時花了許多努力使機體能達到小型化,翼展14.40m、全長11.46m的尺寸,幾乎與烈風或是艦上攻擊機流星等單引擎機一樣嬌小。翼面積32平方公尺也與烈風差不多,單純計算兩機的翼面單位馬力比的話,天雷擁有兩倍左右的101.5匹馬力/每平方公尺(高度6100m的條件下)之紙面優勢,因此可以期待發揮其高速性。

但是為了滿足具備大火力與充實之防彈裝備等條件,天雷的重量幾乎與雙發夜間戰鬥機的月光一樣肥,翼負荷高達229.5kg/平方公尺,在日本飛機裡算是破記錄的高,因此令人不禁擔心起她運動性與起降性能低下的問題,而採用了主翼前緣、後緣都裝備襟翼的二重設計加以化解。

天雷的試作一號機於1944年6月20日完成,從計畫開始到飛上天只花了一年兩個月,可說是異常迅速。7月8日進行第一次試飛及反覆測試之後,試飛員雖對其操縱性不錯給予了很高評價,但其他性能卻沒能達到軍方的期待。最大速度只有596.3km/h至618.6km/h的水準,距離軍方要求值差了十萬八千里,而爬升到高度6000m要耗費八分鐘、實用升限也只有9000m,成績十分平凡。

造成如此令人遺憾的結果,原因包括重量過大、引擎錐罩與襟翼相關的異常共振、失速、與干涉阻力等問題,但果然最根本的毛病還是出在譽發動機上。譽二一型在試作運轉時過熱頻發,試飛時不只是根本操不出預計的約2000匹馬力之性能,事實上天雷試作機搭載的引擎平均大約少了25%左右的出力。

對引擎性能不足苦無對策,結果天雷在1945年2月完成試作六號機後便中止製造,其中五號與六號機改裝為複座化,搭載斜射機槍2~4挺,進行轉用為夜間戰鬥機的實驗測試。其中也有換裝二級二速增壓的譽四一型引擎之天雷改(J5N2)之計畫,但還沒實現就已經夭折了。

就算是天雷改善了其一切毛病發揮計畫值的性能也罷,從1945年3月起P-51D野馬式加入了B-29編隊裡實施隨伴護衛的工作;在那之後雙發單座戰鬥機天雷就已經不可能有任何活躍的機會存在了。

哇啊啊啊啊~
為、為什麼會震的這麼厲害啦~

發生鼻尖失速!

在主翼中間配備引擎與引擎罩尖的雙引擎(或多引擎)飛機,會由於飛行姿勢的變化等,在一定的條件下使引擎鼻尖的氣陸被攪亂,最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導致主翼上方的空氣剝離、因而喪失揚力導致失速墜機。這也就是所謂的鼻尖失速或造成安定性出問題的原因。天雷也在試飛時發生了上述的鼻尖失速,並因為異常共振等問題而妨害了性能的發揮。日本機中也有像川崎的Ki-45曾發生過鼻尖失速的問題,經設計改良後,成為了ki-45改(二式複戰屠龍)而順利完成的例子。

對B-29進行日間迎擊並擊墜!
(之類的妄想)

想要侵犯我神州皇土還早上千萬年!
吃我一發30mm砲嚐嚐厲害吧!

好,等有朝一日正式上場時就這麼做吧!

天雷是為了迎擊大型轟炸機,而以速度、爬升性與大火力為優先考量設計的機體。當初B-29對日展開本土轟炸的初期是使用日間高高度飛來,狙擊軍需工場等目標的精密轟炸戰術,在這無護航的時代倘若能讓天雷戰力化,就應該可以取得與其實力相應的戰果吧。(大概啦...)

日本海軍
九州J7W
十八試局地戰鬥機
震電

挑戰活塞機的極限
野心十足的前翼型迎擊戰鬥機

因為一位技術軍官的點子而誕生
高速、重武裝的後推式戰鬥機

海軍航空技術廠(空技廠)有位年輕的工程師兼飛行員鶴野正敬技術大尉(後升為少佐),在大戰爆發後便熱心提唱前翼型(鴨式/前尾翼式)怖局的戰鬥機。所謂前翼式是將主翼配備於機體後方,並改在機首配備小前翼(鴨翼)的機體形狀。大部份的情況下,前翼機會於機體尾部配置引擎,並將正常來說是牽引式怖局的螺旋槳移到相反的尾部推進式配置。

由於前翼機的前翼可以產生更多升力,減輕了主翼負擔使其翼面積得以縮小,並且也可以砍掉用來支撐尾翼的後段機身,因此有助於機體輕量化。同時機體後置螺旋槳提高了推進效率,拿掉引擎後機首可以變得更細長並抑制空氣阻力。武器也可以集中配置在機首,綜合以上條件的高速與大火力,正是最適合局地戰鬥機的構造。

至於缺點呢,則是在搭載氣冷引擎時有冷卻困難的麻煩,而且需要使用更長的主起落架,而駕駛員要跳機逃生之際更有被機尾螺旋槳撞上的危險。

空技廠最後認可了鶴野大尉的熱心,於1943年批准製造實物大的動力滑翔機MXY-6以進行驗證,並於同年九月完成了一號機。1944年一月鶴野大尉親自操作MXY-6進行試飛,確認其飛行特性,也證明了其安定性、操縱性並無問題。

此後海軍航空本部便對前翼型戰鬥機視為對抗B-29的法寶,而於1944年二月對九州飛行機下令試作,五月正式命名為十八式局地戰鬥機震電並開始製造。九州本身是授權生產的下游發包商,但要製造戰鬥機卻還是初挑戰。

震電的計畫中對性能的要求,是最大速度750km/h、爬升至8000m要在10分30秒以內,實用升限12000m、武裝為30mm機砲四門、並要求擁有相對應的防禦力和高高度飛行能力,其武裝配置以世界標準來說也算是罕見的大威力。

附帶一提震電原本並不在航空本部的實用機試製計畫範圍之內,最後是在空技廠的強烈推薦下才決定開發的。

異形的局戰首飛成功、
卻趕不上對B-29的戰鬥

對九州飛行機下令開始試作後,鶴野大尉便帶領其團隊以驚異的速度推動開發案,並於1945年6月完成了試作一號機。本機搭載的引擎是Ha-43四二型(2130匹馬力),螺旋槳是未曾有的六槳設計。機體淨重高達3.5噸算是相當重量級,但機體尺寸幾乎與零戰同樣嬌小,考慮到主翼甚至有後掠翼的設計可以期待撐出相當的高速。

七月底鶴野少佐(四月晉升)雖然嘗試挑戰本機首飛,但是卻因為螺旋槳打到地面而臨時中止。8月3日改由宮石義喬操縱士進行再試飛而成功,並在8月6日、8日都進行了升空實驗。可是隨後於8月15日就大戰結束,本機並沒有進行全力試驗性能的機會。

震電由其洗練之設計看來,假設進行全力測試的話,有很高的可能性會成為海軍最快的飛機。但是比起Ki-94這一類正常怖局的飛機而言,震電有引擎冷卻、起落架過長、或著是其他讓飛行員難以上手熟練的一堆問題,因此要達到實用化的階段想必得付出很高的人因成本。但不管怎麼說,本機革新的設計在世界上也得到了很高評價,在日本航空史上也算是擁有極高價值的戰鬥機設計,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九州J7W1震電

逆轉思考發揮超高性能!
天真浪漫的悲劇女主角

前翼

相當於一般飛機的水平尾翼,本機卻是以前尾翼或稱鴨翼的設計代替之。因為前緣厚、後緣平的設計所以也兼升降舵使用。一般飛機的水平尾翼是不會產生揚力的,但是前翼卻可以產生揚力,因此主翼得到前翼的彌補而可以適當地縮小。

30mm機砲

於1945年採用的五式30mm固定機銃一型乙,能夠一擊就給敵機致命創傷。裝彈數為一挺各60發。在駕駛艙前方的機首塞進了4門機砲與彈艙,射擊後的空彈莢會回收到機身內。

引擎

試作一號機的引擎是離陸出力2130匹馬力的三菱Ha-43四二型。Ha-43系引擎是為了專供後推機使用,而配備強制冷卻用風扇的發動機。引擎就直接裝在駕駛艙背後,用90cm長的延長軸驅動螺旋槳迴轉。雖然沒有配備排氣渦輪,但卻裝備有一段二速的機械式增壓裝置,預定能在8700m高度發揮1660匹馬力的性能。因為擔心引擎冷卻不足,所以在駕駛艙左右側開了兩道細長的開口作為冷卻用空氣的進氣道。

螺旋槳

選用異常有迫力的住友VDM油壓可變式六葉螺旋槳。直徑3.4m。其扭力非常地強,因此在四號、五號機以後預計要變更為長度增加50%的四葉螺旋槳。因為螺旋槳就在駕駛艙背後,擔心在飛行員跳機時會把人捲進去,所以設計了在變速箱裡安裝炸藥包,在緊急逃生時就先炸飛螺旋槳再跳機,不過試作一號機還沒有搭上這全套裝備。

側翼

相當於正常怖局飛機的垂直尾翼,在主翼後緣設置,高度約2.2m。側翼後緣也有裝上方向舵。

主翼

主翼設計為前緣傾斜角20度的後掠翼,翼斷面採用了東大航空研開發的LB系列層流翼。翼面積僅有烈風三分之二的20.5平方公尺,翼負荷達到215kg/平方公尺,可說是非常之重。由此可見本機是壓根兒不考慮纏鬥戰、專以高速一擊脫離戰術特化的專用戰鬥機。主翼後緣外側為輔助翼、內側則簡單地設置了襟翼。

機體

比起正常怖局飛機的機身後半幾乎就是中空的多餘部分來說,前翼機震電的機體前方塞滿機砲、中央是駕駛艙、後部則裝著引擎,毫無空隙地塞進滿滿的東西。也因此明明是淨重3.5噸(零戰五二型也才約2噸而已)的重量級機體,卻能夠小型化到與零戰相仿的體積,可以說是毫無贅肉的結實胴體。

起落裝置

起落架是由前輪一、後起落架二的前三點式設計。為了不讓螺旋槳吃土,所以前起落架高1.875m、後起落架高1.805m,可以說是非常地長、是異常高大的機體。這樣的起落架被設計者鶴野少佐取了個渾名為"鶴"型。

性格

未來風的造型、重武裝又超高速、叫人聽了著迷的機體名、因為一位技術軍官的熱情而誕生的來歷,身為如此多充滿魅力要素的集合體之震電,可說是幻之戰鬥機中女主角般的存在。個性開朗天真浪漫、沒有既存包袱思考自由灑脫,身材也相當凹凸有致的元氣姑娘。只是專注於高速衝入敵陣一擊脫離的戰術之故,所以性格大概是豬突猛進不拘小節的豪放女吧。

胸部/防彈

在海軍機之中震電擁有異常厚的重裝甲,這是為了穿梭在轟炸機的防禦火網中,而特別加強了機體前方的防禦,駕駛艙正面裝了厚達70mm的防彈玻璃,彈倉前方配備16mm厚的防彈鋼板。油箱(機體內400公升、左右主翼各200公升)也配備了22mm厚的防彈橡膠,並配備了自動滅火裝置。可以把攻擊都擋下來的歐派是多麼豐滿哇!

死庫水

畢竟總是一架海軍機,考慮到在海上迫降的情況而在機首裡塞進了一條救生艇。因為是無論何時都可以下海的機體所以穿著泳裝也是理所當然的。

擋風玻璃

座艙罩後部並非是與機體融合起來的流線型,而是直背型的。直背型比起多數日本戰鬥機使用的淚滴型座艙,雖然有壓低空氣阻力的效果,但是後方視野不好,可以說是不考慮纏鬥戰的震電專用的座艙。

以超高速與重武裝擊墜宿敵!

這下知道30mm機砲的威力了吧?!

震電採用了日本軍用機史上前所未見的特殊造型,所以倘若戰爭拖長導致本機真的服役,在實用化以前也會發生各式各樣的問題。就算克服這些問題、成功加以量產一定以上的數量,而且也能發揮紙面上的性能好了,純對B-29的攔截來說應該是能發揮很大的威力吧。靠著時速750km/h的高速擺脫護衛戰鬥機、靠著機首集中裝備的四挺30mm機砲來與B-29近身肉搏,即使是超級空中堡壘B-29也擋不住吧。

關於武裝方面,1943年的海軍局地戰鬥機性能標準約是30mm機砲1~2門、或是20mm機砲兩門;相對於此震電卻是一口氣塞進四門30mm機砲。震電作為一個搬運四挺30mm機砲的高速高空載台來說擁有一個很理想的造型,但相反地因為對轟炸機特化的設計,亦使得震電要對抗擁有同級或更優越速度的戰鬥機時,可想而知會陷入相當的苦戰吧。

因為屁股大惹得首度試飛中止...

震電於1945年7月下旬,由設計者的鶴野少佐親手操作飛上了天,但卻在升空前提高機首之際,讓機尾的螺旋槳打到地面而彎曲,導致這次首飛中止了。因為震電特異的機體形狀,所以這種狀況也算是可預期的意外。九州飛行機廠方緊急將機上作業練習機"白菊"的機輪拆下來換掉側翼下方的輔助輪,於8月3日平安無事達成了第一次成功的首飛。

還有,震電的引擎怖局也算是比較容易換裝噴射引擎的機體。雖然還沒有開始正式的計畫,但空技廠發動機部在震電試作時就已經有接到考慮換裝噴射引擎的指示。所考慮的搭載對象可能是石川島試作中的Ne-130(推力900kg),換裝後可預估達到最高778km/h的速度。話說回來日本噴射引擎的開發、量產兩方面都困難重重,就算戰爭拖久一點也有很高的可能性依然作不出來。這種換裝噴射引擎的震電雖然也有被人稱為"震電改",但事實上是根本沒制式名稱的。

附帶一提、本圖左側是局戰的前輩紫電改、右為雷電。

形狀不一樣真麻煩啊~
啊噠噠…一不小心就弄歪了呢
到底為什麼要把螺旋槳裝在後面呢?

日本陸海軍
三菱J8M(Ki-200)
十九式局地戰鬥機
秋水

擁有卓越的高速與高空性能
日本唯一一種火箭戰鬥機

拷貝自德國空軍的Me-163
陸海軍協同開發的火箭戰機

日本海軍對於德國空軍完成的火箭戰鬥機梅塞施密特Me-163、與噴射戰鬥機Mw262非常關注,於是透過駐德武官進行各種希望德方提供技術的交涉。結果,德國提供這兩機的機體、引擎資料甚至是材料相關資金,並計畫透過潛水艇運輸到日本來。執行這個任務的潛艇伊二九平安抵達新加坡後,設計圖等資料便空運回日本(但運輸材料與引擎實物的伊二九則在回日本途中被擊沉了)。

1944年7月20日海軍空技廠召開了研究會,決定著手開發以Me-163B為原型的火箭戰鬥機。開發工作異於常態地竟然是陸海軍合作開發,機體由海軍、引擎由陸軍各自負責,並且交給三菱進行設計工作。機體命名為秋水、海軍的代號為J8M1、陸軍的試作機番號為Ki-200。

秋水機體與原型的Me-163B同樣是無水平尾翼的無尾翼機,這是把主翼設計為附有後掠角的直線漸細翼,配合輔助翼來兼升降舵的構造。引擎是將兩種化學藥劑混合以產生燃燒瓦斯、產生推進力的火箭發動機KR-10(特呂二號)。這種推進方式是以氧化劑為燃料,並不需要從外界進氣作進行燃燒,所以機體不需要設計進氣口,也沒有會在空氣稀薄的高空降低出力的問題。

最高速度為高度一萬公尺時800km/h左右(也有900km/h以上的說法)、高度6000m的爬升僅需2分16秒、10000m爬升也只消3分30秒,是活塞機望塵莫及的高性能。可是缺點是續航時間短得可憐,在全力爬升至高度一萬公尺後,將只能維持600km/h的巡航3分6秒,而極速800km/h的引擎全開更是只能維持1分15秒而已。

秋水滑行升空之際,使用帶車輪的台車加上尾輪,在起飛後便拋棄台車。爬升後利用短暫的續航時限內發動攻擊、在那之後滑翔降落,以機腹的金屬製鐵橇迫降。

武器使用30mm固定機砲兩門,相較於Me-163B初期型的20mm機砲兩門要來得更加強化,因此翼展與主翼面積的尺寸也都成正比放大了。日本陸海軍當時還沒有統一空用機槍的口徑,所以秋水海軍型會使用海軍的五式30mm固定機砲一型,而陸軍型卻預定要搭載陸軍的Ho-155固定機關砲。

雖然在終戰之際首飛
但卻只在一次試飛後就墜機...

在與秋水的試作工程同步進行的,包括實驗滑行安全性與乘員訓練用的滑翔機。1944年12月完成了全木製及布製蒙皮的試製秋水輕滑翔機秋草(海軍名稱MXY8/陸軍名稱Ku-13),該月中旬用飛機牽引拉上天進行脫離~滑翔著陸的實驗並成功了。

於秋水完成前的1945年2月,海軍在橫須賀創設了配備秋水的第312航空隊。成功駕駛秋草執行滑翔實驗的試飛員犬塚豐彥大尉作為分隊長,也被配備到第312航空隊裡去。

秋水的試飛於1945年7月7日,在橫須賀追濱飛行場展開了。犬塚大尉操縱的秋水一號機在起飛後,於高度350m左右引擎熄火,並在滑翔降落途中失速墜毀。身負重傷的犬塚大尉在隔天凌晨便不治殉職了。

第二次的飛行實驗原本要在8月2日再度展開,但卻因為預定搭載的引擎發生爆炸事故而延期,就這樣迎來了終戰。陸軍也接收了一架試作機,但是卻完全沒作過一次飛行實驗。

秋水的改型中,也有把機體放大一圈、換裝特呂三號引擎、續航力延長的Ki-202之計畫。海軍則有砍掉一挺30mm機砲、把油箱容積增加的J8M2,但是只在紙面計畫就宣告結束了。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Moe Axis vol.25翻譯備份
文章發表於 : 2012年 11月 16日, 23:08 
離線

註冊時間: 2012年 7月 27日, 00:12
文章: 21
天雷的部分少掃了一頁
但是事務機已經拿去回收了....(眼神死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最後由 gaisuke 於 2012年 12月 1日, 12:28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Moe Axis vol.25翻譯備份
文章發表於 : 2012年 11月 19日, 09:06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森娜也搞得懂的?WWII航空用語集

嗚,本來以為噴射機就夠難了,但是活塞引擎機卻更難啊...特別是漢字好多。
嗯~森娜妳需要加壓比較濃的空氣才不會暈過去啊...

◆一擊脫離:仗著高速接近敵人、給予致命一擊後立刻閃人的戰法。
◆液冷引擎:也就是水冷引擎,是指靠冷卻液如水之類的東西循環,使引擎獲得散熱冷卻的引擎設計。優點是前方截面積小、空氣阻力小,但是卻有比氣冷引擎精密、所以也不耐中彈損害,有著比較高故障率的弱點。工業水準比較低的日本,便在液冷引擎的生產、整備這方面吃足苦頭。
◆Cowl:Cowling。整流罩,用來包覆住引擎的流線擋風。
◆增壓裝置:Supercharger。這是為了防止引擎在高高度因空氣稀薄導致出力低下的裝置,可以將空氣壓縮直接打進氣缸裡,直接提高引擎的燃燒效率。
◆纏鬥戰:戰鬥機相互展開迴旋機動為主要戰法的空戰模式。由於看起來像是相互追著彼此的尾巴,就像狗咬狗一樣,而被稱為Dog fight(狗鬥)。
◆可變矩螺旋槳:在飛行時,可以改變傾角以達到最佳飛行效率的螺旋槳。
◆機械式增壓:將引擎的一部份輸出直接用來驅動空氣壓縮機的增壓裝置,Mechanical Supercharger。
◆機槍/機關槍/機關砲:可以連續發射子彈的火器之總稱。日本海軍將40mm口徑以下的東西都叫作機槍,但陸軍是把口徑12.7mm以下的叫機槍、以上的叫機砲。
◆Ki番號:日本陸軍開發、計畫的機體所使用之番號。Ki是機體的機字發音之意。基本上Ki後頭接的數字越大,那就是越新型的機體準沒錯。
◆Canopy:擋風玻璃,駕駛艙上方覆蓋住的透明部份。
◆氣冷引擎:用空氣來冷卻引擎的設計。因為前方截面積較大所以有空氣阻力大的弱點,高高度性能會比較弱些,但卻也有著抗彈性高、不易故障的優點。日本軍用機幾乎全都是裝備氣冷式引擎,而氣缸排列也都是用放射線排列式的星型(*字型)的設計居多。
◆升降舵:Elevator。位於飛機水平尾翼後部的舵,可以用來控制飛機上下俯仰之用。
◆Spinner:包覆注螺旋槳前端結合部的流線型整流罩。
◆Slats:設置於主翼前緣的高揚力裝置。只要攻角增大、與主翼間的隙縫便會發生氣流作用,使揚力增加。
◆層流翼:比起一般的翼形而言,翼斷面的最厚部份位於接近弦張的中央重心位置,並向後逐漸收縮的造型。這種翼面設計有助於減少空氣阻力、提高速度。
◆雙發機:搭載兩顆引擎的飛機。
◆中間冷卻器:Inter-cooler。將增壓器壓縮後導致溫度上升的空氣加以冷卻的裝置。
◆定速螺旋槳:也稱為恆速螺旋槳,是一種可變螺旋槳的設計。這是為了使螺旋槳的迴轉速保持在一定範圍內,而會自動調節螺旋槳矩的裝置。
◆倒V型:將引擎的氣缸排列成從前方看來,有如英文字母V的倒立一般的形狀。
◆引擎艙:Nacelle。與整流罩意思相近,但包括整顆包住引擎機件部位的機殼範圍在內。
◆排氣渦輪增壓:Turbo-Charger。透過引擎排氣來轉動渦輪機,以其動力壓縮高密度空氣再用來供引擎燃燒的裝置。這可以將引擎排放的廢氣有效再利用,不會像普通的機械式增壓一樣浪費損失能量。
◆發動機:也就是引擎。日本引擎如Ha-45的型號,Ha就是指發動機的發字。
◆Pitch:螺旋槳的迎風角。
◆皮托管:用來測量飛機飛行中之速度的棒狀物。
◆風防:擋風玻璃的前端,用來保護駕駛員的部份。
◆襟翼:為了提高主翼揚力而設置的裝置,通常放在主翼後緣內側部份。
◆方向舵:Rudder,設置在垂直尾翼後方的舵,用來操縱飛機向左向右偏。
◆輔助翼:aileron,用來讓機體左右滾轉的可動翼,同常設在主翼後緣外側部份。
◆軸槳砲:Motor-Cannon,又稱為軸內機砲或軸內機槍。這是塞在V型或倒V型液冷引擎的兩排氣缸之間,在迴轉的螺旋槳軸心開一個中空的洞,讓飛機可以從螺旋槳軸內發射子彈的機槍或機砲設計。
◆加壓艙:為了防止在高空的空氣稀薄導致人類因為缺氧而思考力低落,而在駕駛艙內施以高氣密性的加工並加壓,使氣壓近於地表條件的設計。也稱為加壓天蓋。
◆翼負荷:機體重量除以主翼面積後得出的比值。一般來說、翼負荷小的機體迴轉半徑也小,比較適合纏鬥戰;相反地翼負荷大的機體則表示高速性優秀,適合打一擊脫離的戰法。
◆起飛出力:起飛之際發揮的引擎輸出,比引擎的最大輸出還要更高一些。
◆活塞發動機:在氣缸內注入燃料與空氣加以混合並燃燒,以燃燒的爆發力推動活塞進行往復運動而產生推進力的引擎。也被稱為活塞引擎。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Moe Axis vol.25翻譯備份
文章發表於 : 2012年 11月 26日, 07:52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http://myweb.hinet.net/home6/teder/MX-AXIS-25%20010.jpg

搭載Ha-45引擎的四式戰鬥機"疾風",是大戰後期日本陸軍的主力戰鬥機。這可以說是陸軍等待許久、真正本格的日本重戰機。

重戰...就是說速度快防禦力強大嘛。這跟日本海軍的局地戰鬥機不是一模一樣嗎?

嗯~局戰與重戰雖然同樣都重視速度與重武裝兩個要素,但重戰是以對戰鬥機的制空戰為主要任務。因此比起以攔截轟炸機為主任務的局戰來說,陸軍的重戰思想更接近萬能戰轟機的念頭。

http://myweb.hinet.net/home6/teder/MX-AXIS-25%20011.jpg

排氣渦輪增壓裝置的構造(圖版/田村萌雄)


1.從高空吸入稀薄的空氣
2.把稀薄空氣壓縮打進增壓器裡
3.空氣在這裡被增壓成三倍濃的壓縮空氣
4.通過中間冷卻器降溫
5.壓縮空氣冷卻下來
6.經升壓管打進發動機裡
發動機
7.引擎燃燒的排氣瓦斯
排氣筒
冷卻用氣流
8.用引擎廢氣轉動渦輪壓縮機
9.廢氣經排氣口排出機外

這就是以Ki-94為例子的排氣渦輪增壓裝置之構造。

噫~好複雜啊。要飛到高高的地方也真不簡單...

排氣瓦斯因為溫度很高,所以排氣渦槳的葉片就非得使用能耐高溫的特殊材質來打造不可。因為當時的日本很缺乏稀有金屬的關係,所以沒辦法製造出堪用的增壓裝置。

這就是Ki-94I的實物大模型,由此可以看出機體前後都有螺旋槳的構造。

嗚哦,長的還挺帥氣嘛。但這東西飛的起來嗎?

雖然是要預定試飛啦,但因為螺旋槳裝在後面很危險的理由而開發中止了...

用排氣渦輪使力量倍增?

對了對了,如果震電小姐有排氣渦輪這樣的裝備,就能飛到一萬公尺以上也OK啦!

搞搞搞什麼呀!別把令人討厭的東西硬塞過來!

森瑙妳也太胡搞了吧...

日本只有陸軍特別熱心於開發、配備能在一萬公尺高以上之高空發揮性能的排氣渦輪設備,但是實際上B-29到了大戰末期卻放棄了高高度優勢,改採中低空轟炸的戰術飛來日本而白費心機。

http://myweb.hinet.net/home6/teder/MX-AXIS-25%20012.jpg

終戰後的昭和20年十月,於三澤飛行場被美軍接收攝影的烈風試作四號機(改造為A7M2款式)的模樣。該機武裝被解除、螺旋槳也已經被拆下。

三菱A7M2局地戰鬥機 烈風一一型

翼展 14.0m
全長 11.04m
全高 4.23m
淨重 3,267kg
全備重量 4,719kg
最大速度 624.1km/h(高度5,760m時)
續航力 全速30分鐘(312km)+1960km(計副油箱)
武裝 九九式二號20mm機砲四型x2、三式13mm固定機槍x2(或九九式二號20mm機砲四型x4)
   30kg或60kg炸彈兩發
乘員 一名

皮托管
襟翼
螺旋槳
升降舵
水平安定板
20mm機砲
13mm機槍
層流翼
主翼折疊線
垂直安定板
方向舵
天蓋
擋風玻璃
引擎罩
滑油冷卻器進氣口

第二0三海軍航空隊
戰鬥三0三飛行隊
谷水竹雄上飛曹所搭乘的烈風
(A7M2、架空的塗裝)

http://myweb.hinet.net/home6/teder/MX-AXIS-25%20013.jpg

襟翼

擁有開縫式的主襟翼與分立式的空戰襟翼作為副翼兩個系統,因此被稱作"母子式襟翼"的設計。開縫式是指主翼與襟翼間留有空隙,而在主襟翼之下再設置另一對襟翼作為副翼。在切換為空戰襟翼時,本機的纏鬥性能就會大幅提高,被試飛員讚譽為"零戰再世"、"若有兩百架烈風便可期挽回戰局"等良好評價。

***

到此為止修正就結束了。

以下開始是新的部份。

***

三菱J8M1(Ki-200)秋水

乘著火箭的飛天蘿莉!
幼兒體型但卻喜歡放尿play...?!

性格

能發揮出活塞引擎機所不及的高速之元氣姑娘。只是要讓她活潑的動起來的話就得必要冒著漏尿的危險,稍微一不注意被這聖水噴到就會燙傷(或著最糟的情況下人會整個融掉)等恐怖的一面,想接近她大概需要相當程度的勇氣...續航力也很短,毫無體能可言。

體型

秋水那特異的機體形狀,是受Me-163的原型,無尾翼滑翔機DFS 39而來的影響,這反映了設計師亞力山大˙李比許博士的思想,透過縮短機體全長、減少表面空氣阻力,再加上無尾翼可以將風阻降到最低等優點。總而言之的說,秋水就是蘿莉體型啦!

引擎

Me-163搭載的是仿華特引擎,也就是HWK109-509A火箭發動機山寨而來的KR-10引擎。華特引擎是德國科學家海穆˙華特所發明,利用高濃度的過氧化氫分解時產生的水蒸氣和純氧來燃燒推進的外燃機。相較於德國原版的引擎有1700kg推力來看,日本的KR-10卻只有1500kg推力,明顯較為劣化。附帶一提,KR兩個字是"kusuli(藥劑)Rocket(火箭)"的縮寫。

台車

秋水為了在機艙內確保搭載足夠燃料的空間,所以並不使用正常飛機的伸縮式起落架,而是用附車輪的台車來起飛、再以機腹滑橇著陸迫降的方式來操作的。由於起飛後台車就會被切離拋棄、而本機以滑橇著陸後也無自走能力,需要用別的方法來回收機體。

著陸用橇

機體下方雖配備有可伸縮的滑橇用於降落,但卻與起落架不同,並沒有完善的緩衝設備之故,所以降落時會受到很大的衝擊。為此,需要降落在草地之類比較柔軟的跑道上。(相反的起飛時為了確保滑行安全,所以反而必須使用混凝土鋪裝的跑道)

日本刀

相對於局地戰鬥機是電與雷、噴射引擎機與火箭機則是花字輩的海軍航空本部之飛機命名法則來說,秋水算是完全的例外。秋水是日本刀的一種美稱,是來自於橫須賀航空隊百里原派遣隊的隊名"秋水隊"的由來。

五式30mm固定機砲一型

海軍型配備的是五式30mm機砲。相對於Me-163(B-1以後的型號)搭載的德製Mk.108 30mm機關砲來說(初速540m/s、發射速度650rpm),雖然日本機砲初速比較快但射速不到德國貨的一半,而且50發的彈藥量也太少。考慮到與敵軍重轟炸機交戰的時間不會超過1~3秒,再加上續航力有限所以不可能反覆攻擊等諸多條件,恐怕是很難給敵機命中彈傷害吧。

輔助翼

輔助翼是無尾翼機特有的、兼副翼與升降舵兩功能於一身的設計。透過操作駕駛艙內的操縱桿,可以同時牽動左右兩側輔助翼與升降舵,若要向別的軸進行機動才獨自使用輔助翼。

襟翼

起降用的襟翼是設置在主翼下方的開縫式設計。而主翼內側後緣的動翼則兼作起降襟翼使用,當起降時可以避免機體發生縱向的振動。

秋水與Me-163相比的變更之處

Me-163與秋水相比,秋水的機身尺寸較大但重量卻反而比較輕。相對於Me-163B的翼展9.3m、全長5.92m而言,秋水的翼展9.5m、全長6.05m可說是整整大了一圈。除此之外,秋水也沒配備Me-163特徵的機首用風力發電螺旋槳,而是收納了三式空一號無線電,機首周圍比德國原裝貨要胖。全備重量則是Me-163B的3,950kg遠勝於秋水的3,000kg。這是因為秋水沒裝防彈鋼板、機砲的裝彈數也比較少所造成的影響。

對B-29的編隊展開俯衝攻擊!

嗚呵~!我的獵物多到數不完呢!

相對於作戰高度9000~10000m高的B-29而言,秋水的火箭發動機全力飛行可以達到58m/s的爬升速度,在3分50秒以內抵達高度12000m。在那之後,等到發現B-29,便開始往下俯衝往敵機前上方或後上方,展開一擊脫離的突襲。由於戰鬥滯空時間最多只有三分鐘多一點,加上搜索敵人的話時間根本不夠用,所以整個攔截過程需要地面導引的緊密配合。戰鬥後耗盡燃料、就滑翔降落以橇板迫降著地。

會溶化人體?!
危險的化學藥劑燃料

啊...哎呀,又不小心漏出來了

秋水的火箭燃料是以高濃度(80%)的過氧化氫為主成份的甲液、與使用甲醇和氫化納調配而成的乙液。秋水的KR-10引擎便是透過將甲液與乙液,以100:36的比率注入燃燒室中產生化學反應,來產生其爆炸性的推力。但是這種化學藥劑對人體是非常有害的,特別是過氧化氫一但點火就容易爆炸,而強酸性質更是會使得接觸到的人體溶解。因此不論是飛行員或地勤,在操作、整備之際都不得不小心翼翼。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Moe Axis vol.25翻譯備份
文章發表於 : 2012年 12月 3日, 00:04 
離線

註冊時間: 2012年 7月 27日, 00:12
文章: 21
不知不覺間axis 27 就快要出了....(死
在買事務機之前大概沒有辦法把天雷那一頁補完
axis 26 不知道高仔拿到沒?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Moe Axis vol.25翻譯備份
文章發表於 : 2012年 12月 3日, 12:07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27...對不起,進度遠比我想像中落後啊。(眼神死)

26拿到了。不過25打算把戰術篇&一些零碎剩下的部份也翻完再開始26,畢竟要有始有終才像樣嘛。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51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上一頁  1234  下一頁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88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搜尋:
前往 :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