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勢主義-Offensivism

攻勢主義社團專屬論壇
現在的時間是 2024年 3月 28日, 17:29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3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主題 : 台灣人看待中美日三國的心態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6月 23日, 16:25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台灣人對中國的心態

不可諱言地,台灣文化事實上就是中華文化的移植拷貝版,從語言、文字、食、衣、住、思想、精神等各方面,無處看不到中國的影子存在。早期移民台灣的中國居民也一併帶來了儒家思想和中國文化,從而注定形塑了這座島上的居民重土地而非依靠海洋的大陸國家性格。

然而在這種看似相似度九成九的環境中,卻有著不少同中存異之處。若要一言交代,台灣人看待中國的心態就像是「想要從老古板父親的屋簷下逃家的少年」。

基於歷史上長期的分裂(1895~2008共113年,目前分裂狀態仍是現在進行式),甚至就連當年閩南系居民所講的閩南語都特化成有獨特詞彙和文法系統的台語了,更別說歷經長期混血與各個不同政權來來去去統治的台灣人到底是變成了什麼樣的東西(關於這一點,台灣內部並沒有明確的共識所以無從解釋起)。

由於國民黨時代對大陸的封鎖和宣傳,實際上等於斷絕了台灣與中國間接觸的任何管道,比起所謂的對抗意識,更多的部份應該是因為無從瞭解起所以不加理會的狀態。直到1987年台灣解嚴之後至今二十年,誤解的程度似乎是越益增加而沒有減少───兩岸彼此都得負起一點責任啦。

總體而言,台灣對於中國的心態可以粗略的分為兩種。過大評價的中國狂熱派、過低評價的反中國派(雖然實際上是以沒有意見的隨波逐流派佔絕大多數)。但普遍來講,多數台灣人對於中國的評價與看法包括了:專門製造黑心產品、商品全都很便宜、一群奸詐狡猾的傢伙、(比起台灣)缺乏自由等等刻板印象。

實際上,由於多數的台灣人並沒有與中國接觸的經驗,所以這些印象主要是以香港經驗的間接接觸所得來。實際去過中國的台灣人,多半的結論都是「是可以打交道作生意的對象、但並不會想要長住下去」。許多台灣返鄉探親的外省老兵,到最後的選擇也都是回到台灣並且慶幸自己當初是跟著國民黨一起逃過來。

附帶一提,至今絕大多數的大陸台商子女都是在台灣島內的學校受教育。而一度流行成為風潮的老年退休生活地,現在台灣老一輩的看法也是加拿大、泰國這些地方會比中國更好。

同樣使用中文,正體簡體字之間的差距不大成為台灣與中國在網路、影視、流行文化等各方面交流的管道基礎;中國地區的網民視台灣為「流行文化登陸的前哨站」,至今港台仍是對中國大陸地區的流行輸出地而非輸入地;而台灣地區的網民則視中國為「一切網路資源的龐大寶庫」,特別是許多免費的分享資源。在這方面而言,雙方皆蒙其利各此所需,倒是沒有太大的衝突。

但是台灣人與中國人在政治立場方面,卻經常出現許多針鋒相對的攻訐和對立。最明顯的部份,在於大多數台灣人對於中國堅持的一個中國政策,隨之引發的中國民族主義情緒和反台獨的各種活動表現出一致的反感與不滿,從而激起了反中國意識擴大化的效果。

多數的台灣人認為中國「蠻橫不講道理」、「毫無由來的自大」、「目無法紀」、「瞧不起人」可說是普遍表面化的不滿情緒;相對的,中國也認為台灣是「無理取鬧」、「受美日煽動」、「少部份台獨份子的激烈發言」所以未加認真重視這種隨著雙方接觸的頻率提高,而變得日益白熱化的反感。

其中,由於有了香港人在97回歸之後的經驗甘苦談,所以使得台灣對於與中國進一步的統合抱持著疑懼的保守立場。中國政府展現出來的保守、中央集權、一黨專政的中國式社會主義色彩,令大多數台灣人選擇保持距離,先對中國觀察一段時間再判斷下一步該怎麼走的立場。

台灣人對日本的心態

在歷史上,台灣曾經作為日本的殖民地長達五十年之久的時間。這段殖民的歷史對台灣人的民族性、思考模式與心態上都產生了難以磨滅的各種影響,其中也有許多部份一直殘留到了今天。

如果要簡單地用一句話加以總結的話,台灣看待日本的想法就像是「以師傅作為假想敵的徒弟」。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如果要說日本在台灣留下了什麼影響,我想最重要的就是一個民族岐異度遠較清代要小的統一台灣。在此之前閩系、客家系的移民,以及後山的山地部落原則上是不相往來甚至處於武力交戰的狀態,但因為日本人的強勢統治(一視同仁的二等國民政策),以及激烈的開山和鎮暴活動,從而形塑了一個具體的「台灣島民」集合體,並且結合成了(以戰前的日本人和戰後的國民黨)為共同假想敵的同一陣線。後來隨著國民黨的戰敗遷入台灣的外省人,最後也是隨著時間融入了這個台灣島民的集團意識裡,最終也沒有成功地將台灣島民轉換為大中華意識的一部份。

這個「台灣島民」的集體意識,看待日本的心態無疑是又敬又怕,但是又伺機而動希望加以挑戰的上位存在。即使是在台灣光復之後,這份複雜的心情仍然持續存在著。國民黨曾經與日本進行苦戰,創黨元老與抗戰期間的實力派人士大多也都是受日系教育出身的人士;另一方面台灣人也都經歷過被日本統治的集體記憶,在這方面無疑也有深遠影響。

台灣人對於日本的競爭心難以用蔣氏時代的所謂「仇日教育」一語帶過,實際上更多的部份是基於這種「希望贏過日本!」的心態與戰後教育的結合,所以形成了歷次棒球賽裡,中日對戰的盛況。就像大多數的殖民地居民一樣,台灣人多半對於統治自己的殖民國抱持著自卑與劣等的感情,並且產生一種崇拜日本製品的精神信仰(相較起國產品而言)。

舉個例子來說吧,台灣在地的小吃魯肉飯,或是外省帶來的麵食餃類等食物常被視為平價的庶民向料理;然而日本的庶民料理如拉麵、咖哩豬排、壽司等等食物在台灣卻被視為中高價位的餐館,地位甚至還高於歐美的牛排館與咖啡廳。

這也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在海外市場向來以「小型、平價、輕量化」為主打的日本製品,在台灣卻會被賦予「高級、精致、昂貴、典雅」等等與歐美不同的市場印象。

正是因為這種自卑與崇拜,台灣在各種方面都以日本作為學習的老師與希望超越的假想敵,因此會寄望於運動、藝術、文化等方面的軟實力能夠獲得殖民母國的肯定,從而建立起一種「總算贏過日本了!」的興奮感(這跟南美國家的足球狂熱頗有類似之處)。

相較起來,台灣這邊單純地認為中國大陸是敵人,而不是生意或運動上的競爭對手(事實上直到今天台海兩岸擅長的產業分野,也幾乎是完全錯開互無交集的);所以對於中國大陸的競爭心反倒沒有對抗日本般的激烈。(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解釋成,因為台灣人眼中只有日本這個對手,所以忽略了中國)

總括來說,台灣人相當熱衷於「贏過日本」這個行動本身的情緒性意義,而遠大於任何實質的報酬。料理比日本的更好吃、創作在日本發行日文版熱銷、球賽上由台灣贏過日本…諸如此類,某種意義上這也是處於叛逆期的弟子,對於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師傅權威的挑戰,並且以此作為一種自我肯定的成就感。(當然,這對日本人來講是不痛不癢,甚至根本未曾發現到的事情)

但因為日本是受到來自中國的儒家文化影響,而台灣又受到了日本的影響較多,再加上隨後大陸撤來的蔣氏政權統治,因此並未真正地成為一個海洋國家,甚至可以說連海島國家的心態都未曾建立。

日本人的統治也磨去了早期台灣島民的暴走性格和自由意識,並讓國民黨接收時的台灣是一個(相較起中國大陸)較有法治概念和逆來順受的低反抗度環境。不過,直到今天都可以看的出來,台灣在自由意識的詮釋上,遠比中國大陸或是日本都要來的更加靈活,民間的活躍程度也相當地高。在這種於法律漏洞邊緣游走的鑽隙之間,卻又能維持在東亞諸國中算是相當低的犯罪率,或許可以解釋成日本的嚴法管制、台灣人自身的靈活兩相綜合起來除以二的混血結果吧。

台灣人對美國的心態

如果要加以簡單的說明,美過對台灣來講就像是「強壯又蠻橫的大哥」。從國民黨撤來台灣之後,台灣就受到美國長期的支援供養和派兵駐紮,美式文化也在戰後長期影響著台灣,國民黨在遷台之後的政治、軍事等各種體制方面,也無不在朝向美國看齊為方向來進行修正。

某種意義上來說,台灣的民主化過程本身就可以說是一種「美國化」。台灣人並不會排斥這些金髮碧眼的老外,某種意義上甚至可說是非常歡迎這些掏錢大方,做生意照合約來的乖乖牌恩客───但對於美國政府方面就不盡然如此了。

多數的台灣人都認為,美國是個每次幫忙只幫一半,還會不時出手扯扯後腿的老大哥,真是不夠義氣。除此之外,多數人也承認美國大概算是國際上,台灣唯一的可靠後盾與盟友。這種矛盾的亦敵亦友複雜情緒,與看待日本那種亦師亦敵,或是看待中國的模糊不清有著根本上的差異。

相較起改革開放之後才開始引進國外作品的中國,台灣自從1960年代開始就陸續引進美式連續劇和電影,所以在行為模式與思考模式上受到這種美國文化的極大影響───典型的例子,像是說台灣十分盛行的個人主義主義,對於國家的公權力也有膽加以挑戰的自我獨立精神就可說是美式文化影響下的產物。

不過奇妙的是,雖然不管在哪個方面來講都是從美國輸入的文化創作最多,在創作方面,台灣人卻有意識的想要「去美國化」,朝向中國與日本式的創作風格靠攏。究竟為什麼會有這種傾向呢?

回顧1970年代,美國尼克森政府與中國建交之後,台灣地區的居民一度陷入了自己被拋棄的恐慌中;但在恐慌過去之後,還是照常過日子的情況下,社會上就開始瀰漫起一股「隱性反美」的情緒。由於現實上台灣的經濟是無法擺脫美國而活的,所以不可能像中日韓那樣進行大規模長時間的反美活動,但在島民的潛意識裡,多半都不能接受美國以自己為中心制定遊戲規則的態度,特別是以受到左派思想影響的學者階級最為反對。即使是極右台獨的學者,也寧可選擇靠攏日本而非靠攏美國。

但以一般市井小民的情況來說,其實民間除了這種精神上的反美之外,在其他方面倒是很誠實的。大多數台灣人對於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是樂觀其成,由於會受到影響的農漁民階層在台灣是少數份子,所以一般人的想法反而是贊成政府開放歐美的物產進口,以減輕物價高揚的經濟壓力。(至於對中國方面則牽涉到很複雜的政治立場問題,這點很難有共識)

若要講的清楚一點,也就是說韓國那種反對美國牛肉進口的遊行抗議很難出現在台灣。若是以經濟層面考慮的話,多數的台灣人仍選擇務實保守的路線。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台灣人看待中美日三國的心態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7月 3日, 13:06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6月 6日, 14:01
文章: 9
蛮中肯的
不知道台湾游暴增之后,会变成什么样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台灣人看待中美日三國的心態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7月 27日, 07:49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7月 27日, 07:20
文章: 1
不過許多台灣人對美國還抱有〝只要我出事,美國絕對在最後伸出手幫忙〞的愚昧幻想卻不知道該自己反省或改進。

可以適當反擊但不可過度極端挑釁的原則在台灣政府似乎每次都超過,美國應該也很苦惱為什麼台灣老出這種包讓它麻煩吧XD" 不過台灣也是美國清倉賺點零用錢的國家,只好罵一下又暫時丟在一邊不管。


對日本好像是矛盾的感覺,一方面崇拜日本的文化及物品又有些人仇視它(中國對日本也是這樣子很怪)。

每次一有衝突就說我們要抗日禁制該國物品,一沒事就還是照用。

的確有著奇異的對抗意識在,大概來台的國黨政府及人民灌輸意識還是有成效在……自卑也或許有吧。

政客只會鼓譟鄉民像去圍毆HIGH一下...新聞又撥超久(我寧可看中東那邊的情勢也不想看牠們鬧)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3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2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搜尋:
前往 :  
cron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