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勢主義-Offensivism

攻勢主義社團專屬論壇
現在的時間是 2024年 3月 28日, 19:05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2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主題 : 銀河硝煙───太空歌劇參與型企劃
文章發表於 : 2016年 8月 15日, 20:20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銀河硝煙───太空歌劇參與型企劃

【前史】


人類帝國───人類史上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個曾經統治過全人類種族版圖的單一主權存在。極盛時代的帝國疆域橫跨千秒差距以上,擁有上萬可居恆星系與有人行星,以及兆單位以上的人口。

雖然在建國之初擁有過艾瑞克森人的帝國此一稱呼,但在其發展擴大並消滅最後一個與之對抗的星際國家,達成了統一人類世界的創舉後,便改名為人類帝國,或著依我們時代人們慣用對其之通稱:第一帝國。

在人類為第一帝國所統一前,太空航行就算是有著超光速航法的幫助,都仍然顯得十分昂貴而漫長。星艦需要搭載龐大的反物質燃料來獲得龐大的能量,才能夠驅動超光速引擎跳躍到其他星系,否則便是要耗費數萬年的時間,以亞光速常規航行蹣跚漫步於通常空間內。但是,在人類世界統一後不久在可控制蟲洞方面的實用化技術進展,卻使得這樣的情形徹底被改變。

帝國開始在其疆域內大量建造蟲洞發生裝置,也就是星門系統,並用星門構成的網路將所有星系整合進人類世界的交通體系裡。此一星門網路的建立使得宇宙航行成本大幅縮減,即使是未搭載超光速設備的星艦也能輕易來往於各星系間,星際旅行、貿易和物流事業蓬勃發展,第一帝國統治下的人類社會進入了長期安定的黃金時代,在科研與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

然而,正如同人類歷史上的所有國家一樣,盛久必衰、合久必分。先進的人工智慧使得帝國將大多數日常工作交給機器代勞,頂尖的生化科技使得帝國子民可以用基因改造、更換肉體等方式不斷延壽,原本只存在於童話故事中的長生不老成為現實,卻是一場惡夢的開始。

帝國的皇太子糾集了一批支持者,率領艦隊來到邊疆舉兵,對抗以生物科技將壽命無限延長也無意退位的皇帝,這場將帝國一分為二的內戰造成的破壞規模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帝國的半數可居行星地表化作了廢土,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二,人類的文明也因此陷入了黑暗時代。

然而,在帝國的廢墟上,倖存者們逐漸恢復元氣,他們之中一部份人重新發現了星際航行的方法,運用帝國留下的遺物,搭建起自己的星艦並重新出發───去嘗試統治其他還沒來得及恢復的倒楣鬼並建立新的霸權。自帝國在內戰中崩潰以後,人類又歷經了約一千年的戰國時代,最終形成了兩個軍事集團彼此對立的局面。

其一是,由當年帝國皇太子率領的帝國艦隊後裔所建立的新人類帝國,或稱第二帝國。來自銀河邊陲的新帝國相信他們肩負著重振人類世界榮耀的偉大責任,並認為所有一切其他國家都是割據帝國領土的分裂主義勢力,而積極地向人類世界中央展開軍事侵略行動。另一方面,位於舊帝國中央已開發星域的數十個中小國家則對第二帝國的軍事侵略作出反擊:他們攜手共組為群星聯合,組織起一支聯合軍,成功地阻擋下了看似勢如破竹的第二帝國侵略狂潮。

在那之後,第二帝國與群星聯合之間的局勢持續緊張,全世界的人們都屏息以待著,究竟是誰會贏得銀河系的霸權?人類的歷史又將走向何方?銀河系歷史的下一頁,將會由你,這個世界的參與者來書寫。



圖檔
銀河系,概略局勢圖

【基礎世界觀:宇宙空間航行的技術限制】

由於宇宙的廣大,即使掌握了反物質燃料技術,取得了史上空前強力的推進動力之後,一般常規世界的物理仍然不可能突破光速,正常來說跨星系旅行是以幾百年至幾千幾萬年不等為單位的漫長航程。然而,超空間跳躍裝置卻打破了此一規則,即使需要消費龐大的能源,且佔用龐大的船體空間,但超空間躍遷航法技術使得人類在銀河系的擴張速度呈現飛躍增長,但也導致各星際國家林立相爭的局面。

第一帝國以武力統一所有人類世界國家後,在蟲洞技術上有所突破,遂著手建造星門網,將帝國疆域內所有星系聯結進此一龐大的交通網路之中。然而,這也導致了第一帝國的民間船舶不再需要搭載超空間引擎,僅以通常航行方式依存星門便可以實現低成本的星際航行。

因此、在第一帝國崩潰後,在人類已經普遍遺忘了超空間科技的現時間點,人類已知世界尚存的唯一一種星系間航行技術便是星門(蟲洞)科技。除了拾獲舊帝國時代的超空間引擎搭載艦以外,現有人類技術僅能建造無超光速能力、依存星門航行的星船星艦。

門主要有兩類:
1.舊帝國時代建立,被預設好出入口的一對一星門。
2.帝國崩潰後,由倖存者模仿帝國星門的規格,而建造出的星門艦。

星門站本身是一種扭曲重力造成空間裂縫的技術產物,因此無法建設的太過靠近恆星系中央與大質量天體一定範圍內,通常來說,星門站會建設在該恆星系的氣態行星公轉圈以外的、相對於恆星的拉格朗日點上。同樣的,星門艦也通常必須開至這個距離外才能安全地開啟星門。

舊帝國星門設施通常本身也就是一座反物質燃料工廠與超空間通訊站,且能較有效率地進行工作,可以長時間安定地維持星門的相通開放。

後世國家建立的星門船除了燃料有限之外,由於是以臨時蓋台的形式開啟某個關閉的門或某座標的奇異點,開啟的通路也較不穩定,無法長時間的運作,且開啟星門的時間相當短暫,之後就需要長時間的冷卻跟補給作業才能再恢復功能。


圖檔
一個做為範例的標準可居星系概念

【基礎世界觀:星系的自然條件與舊帝國遺產】

雖然第一帝國已經不復存在,但其在銀河系中留下的各種設施與痕跡卻是無法磨滅。舊帝國時代將其版圖依照星省-星系-行星的三級制模式建立行政區,只有少部份供帝國艦隊駐紮或著供作皇室御用的星系被畫為獨立直轄區而屬例外。

位於舊帝國版圖核心部位的星系普遍開發程度較高,地表上留下大量都市與人工構造物,乃至於軌道上有著星艦港和軌道電梯與地表相連結,一部份作為星省首都重點開發的星系,甚至會留下壯麗但已經失去動力的戴森環等巨大構造物。

多數帝國時代留存的基建設施都已經無法啟動或嚴重損毀,但是發掘拆解這些設備至今仍然是一項熱門的經濟產業與科研項目。

然而,這種已開發星系也就代表著其天然資源已經近乎枯竭,大多數自然生物資源被人工構造物所取代,而星球地下的礦藏也為了製造這些設施而被採掘一空,長遠來說倘若缺乏其他星系的供養可說是缺乏發展性的。

而在帝國的邊陲外緣,則有著較多的開發中或未開發星系,即使缺乏造船廠、星港和改造完成的可居星,但卻有著較多的礦物、生物等充沛的天然資源。

另一方面,雖然可居恆星系較有殖民與開發的價值,但是有著黑洞或著紅巨星等不適人類居住的天體條件的星系卻較容易採集到大量反物質跟能源,而有著資源生產的價值。比如說舊帝國的星際艦隊母港就通常設於鄰近黑洞的巨型反物質燃料工廠之空間站裡。



【基礎世界觀:人們的道德與價值觀】

作為矢志恢復第一帝國光榮的繼業者自居,新人類帝國,或稱第二帝國打著再度統一人類勢力的旗號,奉行侵略擴張政策,以不承認任何其他國家的強硬軍事路線高唱著進行曲。但是,第二帝國也希望記取第一帝國衰落的教訓,並將之歸咎於舊帝國過度依賴生化技術追求長生不死,以及濫用基因改造科技製造可供奴役跟賞玩的亞人種等「罪孽」。

整體來說,第二帝國相當排斥基因工程與生物科技,比起複製一個內臟加以替換,他們寧可使用成本更高且功能不見得比較好的機械製人工臟器。除此之外,第二帝國也岐視非純血地球人的亞人種,奉行種族淨化主義。第二帝國為了除去過去依賴亞人奴隸造成的「怠墮」惡習,也一併廢止了奴隸制度,鼓勵帝國臣民自食其力、發揮個人才智而非依靠他人的價值觀。

而作為對抗第二帝國的擴張而成立的群星聯合就比較缺乏價值觀或道德觀的一致性,但大體來說,群星聯合的各成員國較為尊重彼此的文化差異,對於奴隸制度和生化、基因科技有較高容忍度。

然而、較高的貧富差距和嚴重的階級對立,擁有多種族造成的摩擦頻繁和管理不易,以及對於舊帝國抱持著反感,於是也連帶對舊帝國統治階級的地球人有著不佳印象等情緒,則成為了聯合目前所抱持的諸多問題根源。

總的來說,第二帝國對於亞人種、人類以外的種族、生化技術與基因工程的容忍度較低。另一方面群星聯合雖然對其他文明的分岐有較高的容忍度,但聯合內部亦有不少國家對於舊帝國的遺產例如機器人、仿生人、第二帝國的藝術品和統治階層的純種人類等抱持著厭惡感。

圖檔
範例:舊帝國超空間艦艇與通常航行艦艇的尺寸差

圖檔
範例:舊帝國不同用途的艦艇的設計思路差異

【基礎世界觀:星艦的基本構型】

在銀河硝煙的世界觀中,由於各種科技和基礎建設的精進,使得星艦設計在第一帝國末期趨向於洗練化和最佳化。其後,即使在第一帝國崩解、進入第二帝國與群星聯合對抗的銀河戰國時代之千年動亂期,已知世界範圍內的造船技術事實上是大同小異。

首先,絕大多數的遠洋艦隻均使用反物質引擎驅動光子推進,作為動力源和推進方式。反物質引擎可以依你的喜好被稱作煙滅引擎、對消滅引擎,但基本概念都會是一樣的東西。

在這個時代,反物質捕捉、生成技術是非常廣為普及的星際文明基本知識,儘管通常只有在黑洞之類不適人居的星系裡才能大量取得反物質,但就算是在最尋常的可居星系裡也通常能製造出足以供應日常發電和星艦航行所需的量。

由於反物質在接觸正物質的同時便會煙滅並釋放出毀滅性的巨大能量,因此反物質燃料槽通常會是一具以超導技術隔絕的儲藏容器,置於船體最堅固最厚實裝甲所保護之下,一但該處遭到外力破壞,便可能導致足以炸沉全船的大爆炸。

船艦的輔機則可能包括核融合、光帆等出力較低的設備,盡管無法作為主機關使用,但作為維持反物質燃料槽的電磁超導狀態、和船艦怠速狀態下節約反物質燃料消耗的基礎所需,仍然是星艦中不可或缺的部份。

如果不必考慮遠距離航行,則也是有星系內使用的純光帆船或著各式火箭推進的小艇、穿梭機等星系內載具。

大體來說,這些星艦無論由小到大,都不像帝國時代的大型星艦一樣,擁有超空間航行的能力,而只能依存星門進行星系間旅行。

少數的例外,是在第一帝國崩潰後的新發明,星門艦。星門艦是後世人類對第一帝國星門遺跡的模仿與再創造產物,由於無法製造出成功的艦載超空間引擎,於是便將相對成熟且廣為人知的星門(蟲洞)跳躍技術加以發展,星門艦本身通常極為巨大,畢竟其本身即為一座帶有推進器與反物質發電機的星門,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建造,且比起傳統的固定式星門,星門船極不穩定、帶有跳躍失敗的風險、且耗能巨大,無法持續性的開啟星門。

然而,星門船也是人類目前唯一一種可以不透過舊帝國星門,進行星系外探索的實用方法。

此外,由於星門技術本身就是一種重力場控制科技,所以這個世界的太空船不必依賴離心力也能產生人工重力。但是重力只能被製造而無法被抵消───因此雖然可以使無重力變成1G標準重力,但卻無法使5G的加速減去4G令人比較不痛苦。

總的來說,只要你設計的星船符合以下原則:
1.使用已知的方法,如反物質、核脈衝、光帆或著化學火箭推進。
2.不具備自行跳入超空間的能力。
3.可以被現存已知的手段破壞、擊沉。

就大致上合乎標準了。



【基礎世界觀:星際戰爭的基本格局】

原則上、在第二帝國朝向舊帝國版圖的再征服運動受到聯合的反擊而挫敗之後,銀河硝煙的世界中雖無大規模的戰爭,但區域衝突、小規模的邊境摩擦頻傳。大體來說銀河硝煙的世界裡,參與者可以主動發起的戰爭類型一般是邊界衝突或著有限戰爭程度的規模。

在這種規模的星際戰爭中,通常是以星際艦隊的戰鬥為主軸,當其中一方的主力艦隊被消滅、或著無力再戰、無法阻止敵軍長驅直入攻擊其首都(通常是可居行星)與其星港、造船設施時,其政府就會考慮進行和談,甚至是不惜簽署屈辱的不平等條約,也要避免星港與軌道電梯等重要基礎建設遭到破壞,使得整個勢力的星際貿易、造船能力為之停滯數年。

最為常見的衝突形式,是以一艘星艦或若干艘彼此對峙、開火的模式展開的小規模星際戰鬥,這種戰爭一般發生在兩個勢力同時存在於一個恆星系裡,或著海盜與星系警備艦之間的追逐戰。這種戰鬥很少導致真正的沉船,因為通常在其中一方中彈受創時,受損的一方就會放棄交戰盡力逃出戰場,其結果通常是不具決定性的。

但是,當爆發了星際國家間的戰鬥,雙方聚集起百艘規模的艦隊時,主力艦隊便會嘗試攻陷對手的星門、朝向敵國的主要星港或首都行星開去,迫使敵軍艦隊主力前來迎擊而爆發主力決戰。

星艦之間的戰鬥,主流是在光秒距離上開始使用磁軌砲、電漿砲、粒子砲、雷射砲、飛彈等手段展開相互射擊,並逐漸拉近與敵軍之間的距離,或是佔據有利的戰術位置。

雷射(激光)砲是唯一能在這個距離上確實命中敵人的武器,但其威力十分有限,不足以造成真正致命性的傷害。

雖然彈速不及光速,但仍相當快的電漿砲有著強大的威力和濺射範圍效果,不論是收束集中的電漿束或著散彈攻擊都十分炫目且威力十足,但是面對有裝甲的敵艦時,其效果會大幅地減低。其衍生的武器類型也十分豐富,例如離子砲可以癱瘓敵艦的電子設備,而中子砲可以在避免毀傷敵船結構的前提下有效殺傷敵艦乘員,相比起只能用熱能使敵艦表層融化蒸發的雷射而言,有著豐富的功能性。

磁軌砲之類的動能武器可以在超遠距離上發起攻擊,但其緩慢的彈速使得敵人在著彈前有數百秒時間可以迴避或乾脆繞路,因此除非接近到近距離,否則大部份的時候都是在浪費彈藥。飛彈需要更長的加速時間才能加速到與磁軌砲相仿的水平,而且成本更昂貴,但是其導引能力使得它不再是一種射偏了就浪費彈藥的武器,而能確實地接近敵艦對其造成威脅。

而磁軌砲與飛彈作為實體彈兵器,其主流是高威力的反物質彈頭,或著較低成本的氫彈頭,能夠在擊中敵艦時或與敵艦擦身而過時產生巨大的爆炸或甚至是指向性彈幕,確實地將衝擊波打進敵船,造成表層與內部都十分嚴重的損害。

行星地表的戰鬥一般來講並非主流,或著該說,行星地表的戰鬥結果通常也會是擁有制宙權的一方取得壓倒性勝利的結果作收。另一方面來說,行星或殖民衛星的地面部隊通常是配備來對付地表居民的治安單位,或著換句話說,是設計成槍口朝向自己人的強制力執行機關,而非抵禦外敵入侵的軍隊。

因此可以說,這個世界很少有大規模的行星地上戰,大多數戰鬥都會在宇宙戰鬥分出勝負時就告終止。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行星地表的政府會選擇徹底抗戰拒絕和談,這種時候戰鬥就會以無差別的軌道轟炸繼續進行下去,直到行星地表的防禦設施、人口均被消滅到一定程度後,再實施登陸作戰進行佔領。雖然對無武裝的平民進行軌道轟炸被視為一種屠殺行為,但並沒有普遍的公約來約束所以真的作了也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儘管行星地表的戰鬥堪稱罕見,但是為了完整的奪取敵軍的星艦、空間站而展開接舷登陸則不是什麼稀奇的狀況:不論是海盜劫持民船,或著警備艦隊追捕海盜,一般也都是盡可能地在不擊沉對手的前提下設法侵入艦內、使其投降或無力化。

海盜、民間保全業者是登船戰方面的經驗老道專家,他們同時也十分瞭解如何活用非殺傷武器在最低限度的破壞劫船的技巧。另一方面來說,軍隊的陸戰隊雖然在裝備與戰力上更具優勢,但他們時常會不知節制的濫用火力,導致一些不必要的損壞與額外傷亡。

大體來說,小規模戰鬥時,星艦指揮官將更謹慎小心且避免造成敵我雙方的傷亡,其戰鬥原則通常會以俘虜、捕獲敵艦為最高目標。

而在大規模(比如成百上千艘)的艦隊決戰時,艦隊指揮官將會更注重於如何摧毀敵軍主力艦隊或著星港、空間站設施,為達到戰略目標,他將不計傷亡代價的盡可能對敵軍造成最大限度的破壞。



【基礎世界觀:經濟與物流】

一般來說一個擁有可居行星的恆星系內擁有的礦物元素之多,便已經足以供應上百億人口生活自給自足,而即使是銀河系中最高品質的鐵礦石,也不會比一般水平的鐵礦石要難以加工。同時,在第一帝國崩潰之後,價值觀的多岐化也使得已知世界不再存在統一的物質價值衡量基準,因此銀河系中實體貨物的貿易非常有限。

然而、星際貿易卻在某些項目上依然存在,且蓬勃發展。

最為人所矚目的產業是資訊信息等無形貨物的買賣,比如藝術作品的影像、電子遊戲或著立體電影的資料檔、或著銀河偶像團體的最新演唱會錄像等等,供作娛樂鑑賞、教育學習之用的資訊普遍被肯定其消費價值。儘管某些勢力會對於這些外來資訊抱持著警戒,比如設立邊境檢閱站或著乾脆全面禁止,但卻只不過是促成這些信息財在地下市場變得更加搶手而已。

反物質燃料輸送業亦為貨運物流的大宗。雖然一般民船所需的反物質燃料可以直接由各星系普遍存在的反物質燃料捕捉器獲得,但倘若需要大量製造供作軍艦搭載的反物質飛彈、反物質磁軌彈頭等消耗品的需求,就通常需要透過專門的反物質燃料工廠───通常來說是位於黑洞之類的不可居星系───並透過星門進行長距離的燃料輸送。

而看上不可居星系豐沛的礦物、燃料資源而設立的採礦基地和殖民衛星,其上所居住的居民也期望著來到真正的地面上進行休養或渡假。不論是定期的輪班、或著是一年乃至一生中難得一次的壯遊,星際旅遊在一定收入以上水平的階層中被認為是值得一試的人生大事。

除了派往低度開發星域的技師、採掘業者與其家屬外,同時也存在著希望到較高發展水平星域留學、深造、聖地朝拜的邊陲居民。於是也促成了這方面的人流輸送發展。

在部份治安欠佳的星域,宇宙海盜會嘗試劫取物資或擄人勒贖,但在真正繁忙的星際貿易航道上,他們會被強大的當地駐軍給逼退。同時大多數跑單幫的海盜也不太可能成功擊敗駐紮於各星門的重兵。

然而,少部份擁有龐大戰力的組織乃至於企業體,或著是在海盜業界中擁有高度聲望的領袖人物,就可能透過偽裝成宇宙海賊的方式對競爭對手的礦場或星系進行有系統的劫掠與破壞,這種大規模的組織性海盜行為就有可能徹底壓制星門周遭乃至於迫使星系守軍投降,任其上下其手。

總的來說,銀河硝煙的世界觀裡存在著三種主流的物流產業:
1.資訊買賣(情報、科技、工業製品、娛樂、藝術、文化、奢侈消費品)
2.反物質燃料輸送
3.人員輸送

單純的貨物比如天然氣或著鐵礦之類的星際貿易幾乎不存在,或是僅存在於單一恆星系內的內部地區性物流。



【基礎世界觀:教育與年齡】

由於醫療技術的進步發達,大多數疾病傷痛皆能以安全的方式進行治療,因此在銀河硝煙的世界觀中,已開發世界人類的普遍平均壽命已經達到100~130歲左右的水準。

然而,伴隨著人類壽命的增長,人類總體知識的累積卻也使得教育年限不斷提高,甚至在第一帝國前期一度有實施至40歲為止才終於能出社會就業的義務教育體制…!盡管在強大的基因工程與生物科技加持下,晚婚或不孕也不致於造成帝國人口維持上的危險,但是教育系統尾大不掉且花費日益增高的問題,卻也使得人們希望找到一個解決之道。

應運而生的發明,便是「學習機」。這是一種可以直接將知識轉譯成腦波的方式,在深層睡眠中植入使用者的小腦皮質成為永久記憶的機械裝置。學習機能確實的大幅縮短學校教育的學程、使一切的背誦或著死記都不再需要,相當於傳統舊制的小學六年教育份量之知識,可以在一個月以內以學習機全部植入腦內。

但學習機卻也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萬能機器。舉例來說,使用學習機通常會造成使用者某種程度的噁心、不適感,例如在使用一小時的學習機後,依各人體質條件不同,輕者從頭暈目眩,重者可能一整天都會呈現上吐下瀉的狀況,這種症狀通稱為暈學習機。

同時,學習機僅僅是植入機械式的認知與記憶,使用者雖然記住了這些知識,卻不見得真正能理解或著熟練運用這些被灌入腦中的知識。舉例來說,就算使用了學習機可以記住一架穿梭機上所有儀表與按鈕的功能,但使用者仍對於按下這個按鈕將導致怎麼樣的後果與反應缺乏真正的實感體驗。

為了配合學習機的出現,帝國的教育體制也跟著進行了修正,第一帝國後期的教育制度從原先的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碩士、博士等被改為六年制基礎學校、三年制實科學校、三年制帝國學院的三級體制。

考慮到給年記太小的幼童使用學習機可能將造成危險,所以六歲以後的兒童才會在基礎學校課程中使用到學習機,在此之前的幼教將著重於一般常識和團體生活協調的人格養成層面。而在十二歲結束兒童進入少年時期,一位從基礎學校畢業的學生應該已經在六年的學習機操作跟見學活動中,掌握了關於全銀河的基本生活所需之常識。

因此,他接下來就將會依照其個人的意願(也很大程度上會被其家長影響),選擇自己將來希望就職的方向並就讀相應的實科學校,比如希望掌握反物質學知識、成為發電廠或船舶技師的人就得前往理工實科學校,而希望成為藝術創作者的人則會前往藝文實科學校。實科學校的重點將會放在讓學生操作實技,例如實際進行宇宙空間的船外作業、或著操作分子切割刀進行雕塑創作等活動來驗證他們在基礎學校階段用學習機得到的一般常識,並將這些知識真正的透過動手作來與實際經驗結合,成為自己能掌握的真正技術。

在十五歲結束了實技學校的教育後,畢業生們都應該已經掌握了一門可以養活自己的專長,希望早點投入社會工作的人也許會在這裡開始就決定登上某艘商船擔任見習輪機士或著成為鑽探技師,開始投入自己理想的工作。

而希望繼續在該領域深造成為研究者與專家,或著該說還沒搞清楚自己人生方向,而希望跟家裡要錢再多混一陣子才出社會的人們則會繼續升入學院───說是比較自由但實際幾乎是放任不管的三年制學校。就讀者們將在這三年中被要求修履一定的學分並提交一份論文,足以證明自己在該領域的創新見解可以登入大師行列。

在第一帝國崩潰後,由於其廣泛且普遍的存在,學習機成為少數並沒有徹底被遺忘掉的舊帝國遺產之一,並且留存至今。雖然時隔千年,各國各勢力的教育制度也已經與舊帝國大為不同,但大抵來說,已開發星際文明的範圍內,正常人大約在15歲前後能完成職業教育,並在18歲前後能完成高等教育。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銀河硝煙───太空歌劇參與型企劃
文章發表於 : 2016年 10月 13日, 09:31 
離線

註冊時間: 2012年 9月 20日, 21:56
文章: 1
這個很有趣...還有什麼後續消息嗎?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2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0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搜尋:
前往 :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