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勢主義-Offensivism

攻勢主義社團專屬論壇
現在的時間是 2024年 3月 29日, 06:51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2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主題 : 高仔週報(9)【跟成吉思汗討論環保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文章發表於 : 2015年 4月 9日, 22:49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我一般是不太使用社交軟體或社群網站的,雖然說很久以前就註冊了FB,但是卻很少在這上頭發文,一般來說朋友也不會透過這個來找我。不過基於網路上越來越多人想聯絡我卻不知道我的聯絡方式,所以還是決定將FB帳號復活,並且用來當作我堆積文章、整理創作庫存跟發布個人消息的集中地(主要是我也懶得去架或維護Blog…)。

那麼,作為FB恢復活動的值得紀念日子,也為了讓自己以後稍微有些更新FB的拿得出手材料跟動力,來定期寫些東西吧。因為預計至少一星期更新一次所以姑且命名為<高仔週報>這種光聽起來就沒什麼主題性的名稱。

那麼作為<高仔週報>的第一個星期開始連載專題,究竟要寫些什麼呢…就以我這一周裡跟朋友聊天時講到的東西稍微整理一下寫成文章吧。

台灣人喜歡跟風。不只是曾經流行過的蛋塔泡沫,或著是福島核災、復興航空事故、食安問題、軍中問題、以巴衝突或著其他新聞都一樣,只要最近有什麼話題,台灣人就會自動變成什麼問題的專家似的,我認識的人們都在高談闊論著自己的看法。

在美國諷刺電影<洋蔥新聞(The Onion Movie)>中有個這樣的橋段。某個地球上不知在哪裡的遙遠國度名叫遠得要死斯坦,發生了內戰…而美國大學生們為了支持遠得要死斯坦的人民,而舉行了罷課抗議活動。

大學生領袖上台發言道:遠得要死斯坦的年輕人們被利益薰心的政客與軍閥操縱,在戰場上為了不屬於他們的戰爭而流血…我們聲援遠得要死斯坦人民,立即恢復和平!不要戰爭,和平萬歲!演說結束,全場學生一致叫好拍手。

而就跟電影拍攝了這個橋段所要諷刺的意思差不多,這些根本對遠得要死斯坦或著它為什麼爆發內戰沒什麼瞭解的大學生,提出了空洞的訴求,在自我感覺良好的道德光環下滿足地結束了活動,而那場發生在遙遠國家的內戰,則完全沒有任何結束的跡象。

「世界上只有一種善,即為知識。世界上唯一的一種惡,就是無知。」
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曾這麼說。

我並沒有說這一類跟風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它只是幾乎沒有意義而已。基本上,如果能藉由跟風的潮流,去深入瞭解一個自己以前不曾知曉的議題那當然是非常好的事,知識畢竟是永遠不會嫌多。但如果也僅僅是三分鐘熱度或著自我滿足就好的話,那麼它所能給你留下的益處,大概就只有在泡妹子時多個兩句可以聊天展現正義感與同情心的材料,僅此而已。與刻意為之的惡意不同,這種不負責任的好意通常是無上限的,所以才可怕。

很多人也許根本不知道受限於對災區的輸送能力有限,許多捐助給受災區的愛心物資將會在災區之外堆積如山到過期為止,在媒體停止報導後,過了一年、兩年,又是否還有些許注意力還願意去關注真正重要的重建進度?或著是說你僅僅滿足於事發當時劃撥了1000塊給捐款帳戶,或著在一份連署書上簽字就覺得有參與到心滿意足了呢?

在這個交通方便資訊發達的年代,不僅僅是很多人放棄了自己實地去走一遍花點錢幫助有需要的人的想法,將之簡化成按讚捐款之類委託給其他人作的活動;同時甚至連自己去搜集、整理一些資料的念頭都懶,而寧可相信一個可能不比自己早知道這個議題的人所作的懶人包。說真的,如果你連關心一個議題所願意花的時間或思考都懶得出,那你為什麼還要強求自己去關心這個懶得調查的議題呢?

這是一個只要你知道關鍵字,在網路上輸入tag就能搜尋到無窮盡資料而不必出門一步的資訊時代。但資訊時代並不代表著知識的隨手可得,面對大量的資訊之海裡流竄的各式有用無用、正確或不正確的資訊,沒有經過適當的篩選整理是不可能成為知識的。而懶得自己去作篩選整理的人,僅僅接收來自他人之手的加工完成品,這種放棄思考的行為實際上無異於成為一個現代版的文盲2.0。

好吧,為了避免把話題扯的太遠,還是該給這份不大嚴謹的隨口胡說八道之週報畫下一個尾聲。有的人會說,去瞭解更多又怎麼樣,你還不是除了嘴砲以外沒能對問題的核心幫上什麼忙嗎?也許現階段真的是這樣。但你如果能夠瞭解遠得要死斯坦的民族問題,衝突的原因,聯合國不願插手的理由,以及周邊國家複雜的思緒與政治問題,對這些相關要素有個基本理解的概念,那你也許會選擇把捐款付給NGO無國界醫師團而不是紅十字會,因為他們可能在這種時候比較幫得上忙。

最後就是,當你有能力改變大環境做出真正的幫助時,你如果對這個議題做過研究有過瞭解,那你也許可以把他們真正需要的資源投在刀口上好解決問題。當然這前提是你已經是個人生的溫拿而非魯蛇了。


2015/4/9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高仔週報(2)【大本營發表】
文章發表於 : 2015年 4月 16日, 01:44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高仔週報(2)【大本營發表】

不知不覺間一個禮拜的時間就過去了。這24小時過完之前非得擠出點什麼東西不然就沒辦法維持每周更新FB了…儘管覺得好懶好麻煩但還是決定寫點東西。

網際網路猶如資訊的大海。過去可能就算跑圖書館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相關的資料,甚至是也不曉得這本書被借走了沒有的時代,想要瞭解自己想知道的資訊實在是難如登天,僅僅是在這十幾年內,如今甚至是全本掃瞄或key in上線的電子書籍化工程就已經使得資訊傳播的更加便利───但如同我之前說過的,資訊並不等於知識。

因為首先第一步,我們根本無從得知資訊本身是否正確,倘若資訊不正確或是有部份瑕疵,那麼接下來整理歸納出的知識也很難會是正確的東西。不曉得是不是義務教育通常過度的追求正確答案唯一解,導致人們的思考模式偏向於二分法式的簡答型;又或著是在大學教育時沒有培養起學術研究的基本邏輯歸納演譯能力…總之,人們很樂於去接受一個簡化版本的解釋,而不是去多面的推敲思考,究竟自己接觸到的資訊是否真實。

隨意舉個例子來說,維基百科。是的,學生做報告都愛ctrl+c、ctrl+v的大把大把轉貼的維基百科…但維基百科上的東西有些條目編寫的很不錯,有某些條目的可信度則大約是跟偽基百科差不多等級的程度。

舉例來說像是這個條目。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89% ... B%E5%8B%95
【光州民主化運動】

這是發生在1980年5月18日的南韓光州之軍隊鎮壓示威民眾之白色恐怖事件…反正今天我的主題不是要討論光州事件本身,所以我們只要對它有個概括瞭解跟知道有這個條目存在就好了,便宜解釋的話,台灣人可以將之直觀的看作是南韓版的二二八或著南韓版的美麗島事件。

我個人並不懂韓文。所以就以我個人能閱讀的中文、英文、日文版維基頁面來進行交叉比對吧,結果會得出令人驚訝的落差。

首先來看中文條目的部份。中文條目是敘述了背景、經過與善後處理、後續影響的方式。然而,光僅僅是在條目開頭右列的表格中所列出的死傷者數,便已經和善後處理、撫恤金發配的人數有著巨大的落差。而比對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內容更是可以差距大到令人懷疑我們到底看的是不是同一條目。

中文維基表格的敘述:傷亡2000人以上
中文維基後文對補償金的條目:政府發表死者數191、平反後認定的受害者數(含死與傷)4362人
日文維基:政府發表死者數170、平反後認定的死者數240、傷者5019
英文維基:政府發表死者數178、失蹤76、負傷3515
#另有陰謀論認為死傷上看兩千

這樣錯綜複雜的數字其實已經足夠勾引起我們的好奇心,到底誰才是真的?實際上這些數字每一個都是真的,因為引用的都是同一份資料,不過是翻譯時各自的理解不同造成的誤差。特別是中文維基部份不分軍、民死傷,將人次與任數混淆,又不知怎麼回事硬是引用了英文維基中有註明存疑的一段描述套進去,結果就變成了混血奇美拉的狀態。

倘若再讓我們攤開條目細節來看可以發現更令人吃驚的內容,那就是非常明顯的情緒性及演義文學式的煽動性寫作痕跡。

例如說相當強烈地吸引了我目光的一段文字。

【5月18日在光州,韓國陸軍第7空降旅的第33營、35營在天亮前進駐全南大學、朝鮮大學,1500名學生在校門口與空降部隊發生衝突,軍方展開武力鎮壓行動,傘兵自半空中尚未著地即持自動武器朝地面掃射群眾,幾十名群眾死亡。】

首先,基於軍事上的常識,我很明確的知道「傘兵在半空中邊降落邊掃射地面」這種事是不可能發生的。這差不多就像是在說「有人憋氣了72小時游泳渡過台灣海峽」一樣,是純屬於物理上不可能跨越科學之壁的那種不可能。

再者,既然都明確的指出了是哪個單位、有多少名學生,但死傷數字卻如此含混不清,就甚為可疑。實際參考比對英文、日文維基,18日這天發生了1500名學生的示威遊行是事實,空降部隊於該日乘卡車進駐學生作為基地的全大大學與朝鮮大學,拘捕了400餘名學生並造成80多人輕重傷。並無任何「傘兵從天而降對地掃射」諸如此類的不靠譜描述。

然後是接下來的條目。

【19日封鎖光州,陸軍第11空降旅緊急調往光州增援,市民使用鐵棍和點燃的酒瓶對抗空降隊,派遣軍以暴力還擊,脫去學生衣服,將學生倒吊等等。目睹暴行的中學生、市民也開始加入示威行列。不論小孩、孕婦、老人,都被軍人屠殺。】

這一段敘述前半基本上與日文維基對19日的描述相符合(陸軍第十一空挺旅団が急派される。デモの主体は市民に変わり、角材、鉄パイプ、火炎瓶などを使用して対抗),但接下來的描述卻不論在英文或日文維基中皆不見蹤影,估計又是一段演義文學創作,出處不明。

【20日凌晨,第3空降旅所屬的3個營從漢城出發,南下光州。白天,20萬以上市民參加抗爭,幾百輛公共汽車、計程車帶頭衝破軍隊的防線。與此同時,電臺一直沒有報導「光州事件」,市民對此十分憤怒,到電臺縱火。軍人開始用槍、火焰噴射器鎮壓民眾。】

差不多到這一段我們就已經看得出條目寫作者的慣用手法了:基本上前半句抄日文維基相同的內容(群集は20万人以上に膨れ上がり、対峙した軍・警察は3万人、(戒厳軍の声明を伝えていた)MBC光州文化放送の社屋がデモ隊によって放火された。バスやタクシーを倒してバリケードを築くなど、陸軍部隊との市街戦の様相を呈した),而且還有翻譯錯誤的部份,然後後半段是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槍和火燄放射器這種匪夷所思之內容。

接下來在英、日文維基都視為光州事件重大轉折點的21日,光州市民決定掠奪退伍軍人處跟警察局的武器庫,用舊式的M1卡賓槍和M1格蘭德步槍等韓戰庫存裝備武裝對抗軍警,全斗煥決定真正准許用實彈武力鎮壓的這一天,中文維基條目也不負所望的,做出了它一貫精彩的表現。

【21日,一個青年站在坦克車上揮舞國旗,高呼「光州萬歲」,市民圍在一起唱國歌,可是這青年最後被軍隊槍殺。抗爭隊伍獲得軍隊的武器,開始武裝,並佔領了全羅南道廳。】

直接出現了一個其他條目裡完全看不到半點蛛絲馬跡存在的事件,真的要是有這麼戲劇性的畫面,為什麼沒有留下照片、錄影或著最起碼的傳說或著紀念這名青年的活動。光州事件又不是天安門,在南韓都已經平反這麼多年了,當年被關進去吃牢飯的人後來都當上南韓總統了,很難置信這麼重大的場面或人物不會被紀念。

這個描寫手法淡化了抗議民眾放棄和平抗爭,開始尋求公然的以武力對抗政府而使衝突升級的責任,將讀者的心態轉化為對「無辜受難民眾」的同情心。就算民眾有權行使公民抵抗權來對抗政府的白色恐怖,那也應當理解為一場失敗的革命,而不是像這樣彷彿被描述成政府單方面對民眾施暴的一面倒描述。

像這種夾帶著私人立場、觀感的材料倘若沒有被多方面檢視過,而被某個被老師要求做這個作業的學生ctrl+c、ctrl+v的框起來作了報告,搞不好就會認為這種鬼扯淡的內容就是「真實」了。

日文通稱一件扯淡、離譜、不合理的消息為「大本營發表」。這是由於二次大戰時期,舊日本軍的最高司令部「大本營」,經常對國內民眾發布假捷報、假新聞以激勵士氣的緣故,例如歷史上有名的幾場大敗仗如中途島、瓜達康納爾與緬甸戰役都被大本營發表為「大勝利」,久而久之變成了日本人用來嘲諷官員或著企業發布假消息或著太唬爛消息的一種成語。

可怕的是,假如我們只接收單方面的資訊,就像二次大戰時無法離開日本列島的日本百姓一樣,搞不好就真的會相信這種大本營發表也說不定。不過,只要能夠多方面的接收資訊比對至少兩種類以上而且最好立場截然不同的消息源…那麼,通常就可以比較出比較靠譜的真相了。

1944年10月,日美兩國海軍在台灣東部海域發生了連續好幾天的激戰,在大戰幾番過後,日本大本營發表「擊沉美軍航空母艦19艘」的「大勝利」捷報。可實際上呢,美國海軍在這一仗只損失了大約100架飛機而連船都沒有沉一艘。美國艦隊司令截聽到了日本大本營的捷報廣播,於是開玩笑地向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拍發電報:「本艦隊已全部被擊沉於海底,現在殘部正全速向東京撤退中。」

就用這樣的故事為這不成文脈的週紀作個收尾吧。

2015/4/16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高仔週報(3)【常識與非常識】
文章發表於 : 2015年 4月 23日, 00:04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高仔週報(3)【常識與非常識】

上個禮拜,我在週記中用了傘兵從空中朝地面開火此一不可能的敘述,作為破解維基百科條目中錯誤描述的一個證據。那麼,我究竟又是如何能夠認為「傘兵從空中朝地面開火」為不可能呢?這樣的「不可能」是否能作為證據呢?

在這裡講一個故事吧。1858年時,還未當上美國總統的林肯作為律師,為一位被指控為殺人犯的案子進行辯護。面對聲稱親眼見到了被告在夜裡行兇殺人場面的目擊者證言,曾經在老家的農場作農夫多年的林肯卻是取出了農民曆,指出當天的月光應不足以讓人識別出殺人犯的身份,活用「常識認知」推翻了「證言」,此案不僅僅是使林肯在美國一戰成名,更改寫了之後司法判案的歷史。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許多報導、聽到許多傳言、目睹許多數字。但是,在這其中有多少是我們真正瞭解過而不是囫圇吞棗的吃下去呢?

假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聽到有人吹噓「我可以從台灣一憋氣,就潛下水不換氣游到美國」,想必是會毫無疑問的視此人為騙人或瘋子吧。但奇怪的是,見到網路上聲稱福島核電廠發生核爆、或著是聲稱自己認識馬總統陳總統李總統所以可以幫你關說的神秘人,乃至於推銷可以無痛減肥怪藥的廣告時,卻會選擇相信呢。

以一般通常人而言,對於抽像資訊的缺乏理解是導致這種認知落差的最大障礙吧。對市井百姓來說,「政府一年歲入1.7兆新台幣」這樣的數字是非常遙遠且難以想像的抽像概念,別說是兆了連億恐怕都沒多少人見過那是什麼樣子。坦白講一億新台幣或著一兆新台幣,在缺乏概念的人腦海裡都是差不多的抽像數字。

不過就像我們可以用一顆蛋多少錢乃至一斤豬肉多少錢來比較物價的便宜與高漲之間的差異一樣,這種時候拿出一些具像物來換算就會比較好懂了。一架最新型的阿帕契直昇機價值約9~10億新台幣,一艘全新的神盾驅逐艦大約價值500~600億新台幣,台灣高鐵的總工程建設費用大約4800億元。盡管這種簡化方式也沒辦法真正的透徹瞭解,或許也可能產生一些理解上的誤差,但大抵上有了「政府一年收了可以蓋三條高鐵的稅」之基本概念後,接著要再討論這麼大的數字也就比較容易有現實感。

───也因此,有了這樣的數字概念之後,我們就比較有可能在聽到某些敘述時,甚至不必特別去考慮就可以即刻斷定「這是假的」。例如說有人聲稱他能用一架一千萬元的價格將直昇機賣給你…稍微對業界行情有點概念的話就能立刻反應過來這個數字根本不可能,大有問題。這就跟看到特別便宜的名牌包、或著特別便宜的食材一樣,會立即的產生警覺與提防。

網路謠言大多也都屬於這一類,甚至只要稍微對原子能的基礎有一些國高中理化課程度的瞭解,然後稍微調查一下幅射線的強度與量度名詞後,就會發覺很多胡扯淡真的是令人看不下去。

當然、還有一類謊言是並不用具體的數字或單位,而以感情的訴求作為重點強調的「說故事」,或著用我的說法,「演義文章」。這一類謊話雖不知說的人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但大體上展開的方式是很雷同的:「從我的朋友那裡聽來」、「其實我親戚在相關的地方上班」、「只有我知道的政府隱瞞大家的內情」、「眾人皆不知唯有我關心」,然後是非常誇張的,訴諸於感情的打動人心之內容。

「受放射線所害的孩子們過半都罹患了白血症」
「無防備的醫院遭到轟炸,老弱婦孺死傷無數」
「手無寸鐵之百姓遭到了軍隊殘酷的屠殺」

像是這一類混雜著來源不明的含混資訊與感情論的東西,不知哪來的「過半」、「許多」、「八成以上」統計,以及根本是放棄治療的「無數」、「難以想像」、「慘不忍睹」等廢話連篇。像這一類的謠言實在是最可惡的了,因為容易騙人上當,而且你還很難去具體的反駁拆穿它(因為從一開始就沒有立論可言,想要反論也有困難啊)。

這種時候我們就要借用一下林肯老兄的智慧了,面對這種不知哪來的演義文章胡說八道,就要用「不證亦自明」的公理常識來予以破解。

去看看GO PRO微型攝影機拍下的畫面就能得知,傘兵從天而降之際雙手得緊握傘繩控制方向,根本無暇從背後拿出槍來對地掃射。要是從跳出機門時就拿著槍,那要不是在引張帶開傘繩後被槍打斷下巴而死、就是槍在開傘的瞬間被吹飛吧。更根本的是直接去問問當過傘兵的朋友就知道這可不可能。更在那之前的問題是讓傘兵跳傘在市區上空根本是腦袋有問題吧?高壓電線與樓房高低差可不是穿鐵漢裝就能搞定的麻煩…

也不僅僅是把我上一周吐嘈光州事件條目的事情做一個自圓其說而已。如果真的對一件事有興趣,就應該不只是跟風而是以跟風為契機去深入瞭解,建立屬於自己的觀點與認知,接著才能在這個議題上看穿那些胡說八道的演義作家所發之廢文的真面目。

2015/4/23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高仔週報(2)【大本營發表】
文章發表於 : 2015年 4月 30日, 14:10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高仔週報(4)【擺脫了規則之後的事(part A)】

因為經常會被人問起一些關於軍事或國際政治的話題,因此有一些問題也是被重覆的問了好幾遍而被問得煩了,所以今後這個系列的文章就花點時間來回答一些發問、投書或著我在別的地方跟人聊天的問題吧。

「國際法不過都是大國列強為了方便操縱世界設計的利己遊戲規則」
「如果世界各國都能放下武器就能世界和平了」
「───這麼簡單的必勝方法為什麼都大家都笨到沒人想出來呢」

諸如此類的問題,而恰巧這三個看似毫不相關的問題,今天就來一口氣簡單地回答好了。(雖說如此我還是打算分成三個星期的份量寫)

首先關於第一個問題。國際法也好憲法也好刑法民法也好,時不時的總可以聽到這一類的抱怨之聲吧。犯罪的人沒有得到應得的懲治,無罪的人遭到了冤枉,法律都是一些被知法玩法的人利用的遊戲規則…這一類的抱怨聲似乎是自從有法存在以來,就沒有消失過的問題。

那話又說回來,「法」這種東西並非自然的產物。它是完完全全的人造物,是一種根據社會習俗、倫理道德逐漸演化而成,並由君主或著握有神權、軍權、金權的有力者保證其有效性的一種約定。生活在「法」的束縛之中絕非人類的自然狀態。那什麼是自然狀態呢?

十七世紀的英國學者霍布斯在其書中曾寫道,所謂的自然狀態,就是「萬人對萬人的戰爭(war of all men against all men)」。這世界上所有人都是自私的,就算有不那麼自私的,好歹至少也是對自己的所屬集團如家庭或部落利己的。

人生存就必須要資源,那麼掠奪他人資源的話自己就能活的更滋潤一些。懷抱著這種自私心的人類將會永無休止的與大自然、與同類鬥爭著,意圖確保足夠使自己生存的最低限度資源並且終日活在無法安心入睡的極度緊張不安環境裡。

也可以說,所謂的自然狀態,那不會是上古理想鄉桃花源式的清淨無為世界,而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世界。強者會欺凌弱者,但強者也會擔心晚上閉上眼睛睡覺時被弱者割開自己的喉嚨-──法律,或著在它有這個名字以前的習俗或著傳統,乃至道德規範與宗教教條,便是為了讓不論強者弱者,都可以安心地闔眼睡過一晚,而不必擔心被睡自己隔壁的傢伙割斷喉嚨而創造的遊戲規則。

弱者顯然無法靠自己的力量保證這個規則的運行,並且在有強者破壞它時挺身而出,懲罰破壞遊戲規則的強者。於是弱者們將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某些強者身上,聯手托付自己的未來與安全保障給某個強者,希望他來保證遊戲規則的可信度,以及實行違反遊戲規則後相應的懲罰。

最早的「統治者」、「統治階級」就這樣誕生了。弱小的村子將希望寄托給城主,版圖不大的城主向君主獻上進貢,希望用忠誠換取武力的保護…社會於是一層一層地向上延伸,最於建立了國家,以及超國家的團體和超國家的國際秩序。

也可以說,法的誕生與社會的誕生一樣是建構在社會契約的「參與者授權」之社會契約的基礎上,而國際法的誕生與落實也只不過是把這種日常法律的規模尺度跟著升級了。

大體來說國際法與一般習慣約法有相似的形成過程,自西發利亞和約以後,不論是維也納體系或著凡爾賽體系也好,其架構是確立在「正統性」此一傳統概念上。發動戰爭必須要有「收回歷史版圖」或著「聲稱繼承權、主權」這一類的正統性,否則平白無故發動戰爭乃至於滅人國併其土,都會被視為嚴重地冒犯了國際慣例,並且遭到列國的鄙夷與批判。

對真正有實力的國家而言這些國際法體系的存在顯然是很礙手礙腳的,自從國際法形成以後,就設下了列強國在版圖上的擴張極限,要合併被打敗的戰敗國而不引起外國的反對圍剿幾乎是不可能的;列強國就算打倒了一個敵國,但也不可能將之合併而只能扶立一個親己方的傀儡政權後讓戰敗敵國恢復獨立,無法將佔領地化為自己核心領土的一部份。但為什麼這些有實力的列強國也願意遵守國際法呢?最主要的理由是國際法提供了一個比較可能用便宜手段搓掉國際紛爭的平台。

「外國大使在我國進行諜報活動」
「我國商人遭外國指控走私毒品而被捕並判死刑」
「我國漁船遭到了外國海軍的誤擊」

這一類的小紛爭在沒有國際法這個慣例可循的情況下,勢必會演變成兩國間為了解決糾紛而進行的討價還價,而討價還價演變成漫天喊價的話(比如說為了自國漁船被誤擊而要求對方廢除其海軍),戰爭就很容易因此爆發。舉例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便是由於奧匈帝國皇太子夫婦遭塞爾維亞人暗殺後,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提出了極度不平等的外交要求,使賽爾維亞無法接受而演變成戰爭。

因為皇儲在外國土地上遇刺致死這種事在近代史上沒有先例(大津事件也許算最接近但沒有成真的案例),所以奧匈對塞爾維亞也提出了沒有先例的漫天喊價要求,塞爾維亞基於國格拒絕接受,其結果是奧匈帝國為了維護威望而宣佈開戰。要是有發生過這類糾紛的前例,那是不是就會建立一個處理這種遇刺事件的標準程序,必須要按照這個先例的上限來提出要求,而避免了過於漫天喊價的可能性呢?也許並不是百分之百的,但擦槍走火的機率肯定會因此下降。

西方兵家克勞塞維茲云:「戰爭是政治的延伸。」對列強而言,要是能夠不發動戰爭就可以達成政治的目標,那老實說少有人會想要再白白打一場仗的。因此國際法的存在,可以讓這些列強國以比較低風險、高確率的方式處理糾紛,並且可以避免發動戰爭造成己方的損失與國際的不滿,就能遂行己方所欲之政治目的,基於這些利多,所以列強國也基本有遵守國際法行事的意願(在一般事務上)。

在這之後就轉換話題到第二個問題上吧。

2015/4/30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高仔週報(4)【擺脫了規則之後的事(part A)】
文章發表於 : 2015年 5月 6日, 20:02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高仔週報(5)【擺脫了規則之後的事(part B)】

這一周來把「如果世界各國都能放下武器就能世界和平了」這個普遍而經常出現的理論加以論證一番。

首先在上一周我也講過了「大同世界」打從一開始就並不存在,人類社會最自然原初的形式便是「叢林法則」主宰的,人類無分強弱大小都活的不開心不安全的世界。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假設,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達成了協議,銷毀了所有兵器甚至是以殺人為目的的致死性武器…在這樣的狀態下,是否真的有可能達成世界和平呢?答案幾乎是否定的。

其最重要的理由便是,即使國與國之間可以放下武器,但國家內部的人們卻不見得會放下武器。

近代德國政治學者馬克斯˙韋伯曾如此定義政府:「在其領土範圍內,可以合法地壟斷暴力的行使之存在」。是的,民眾之所以信任政府,願意納稅給國家,便是因為相信國家權力的存在可以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不受暴力的侵犯,為此國家必須設置國有的暴力集團,以國家暴力做為懲罰破壞規則者的強制力核心。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一個放棄了國家暴力的政府將無法強制違法者乖乖就範受法律制裁,更無法保衛在其國土內外的本國百姓不受傷害。實際按常理來說,一個沒有辦法保證自國百姓安全的政府,很快就將被民眾唾棄嫌惡,而喪失實際統治的能力和法理統治的主權正當性了吧。

就最極端的狀況來說,倘若這世界上有完全廢止了武裝的國家,那只要有人組成了數十名手持菜刀的武裝集團,便可以很快地推翻該國政府建立新的政權吧。

當然了,這個世界上是有國家沒有軍隊,但並不表示這些沒有軍隊的國家就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舉例來說哥斯大黎加雖然沒有常備軍,但是一方面哥斯大黎加卻保有非常強大的「武裝警察」,事實上即等於該國的國防力量,另一方面哥斯大黎加也與美國簽署了協防條約,允許哥斯大黎加有變時讓美軍進駐。這種放棄整備軍隊的國家,大多數都是以某種形式放棄或委任了一部份主權,將國防的工作交給鄰國或盟國負責(如列支敦士登和安道爾),要不然就是保有名義上不是軍隊但事實上是軍隊的國防力(如自衛隊、國防軍、國家警察、邊境守備隊…)。

實際上,過去也存在有真的沒有國防力量的國家之例子,如以觀光勝地聞名的馬爾地夫。然而正是由於沒有軍隊也沒有足夠的治安武力,於1988年時發生了斯里蘭卡游擊隊「泰米爾之虎」只派遣了一百名不到的士兵潛入馬爾地夫發動政變,就幾乎將該國完全佔領的事件。不過由於鄰國印度應馬爾地夫的求救,緊急派傘兵乘運輸機飛抵該國驅逐游擊隊,才成功地保全了馬爾地夫的獨立。在那之後,馬爾地夫於是也從警隊中選拔部份人員,組成了馬爾地夫的國防軍。

另一方面來說國對國放下武器的話,所將面臨到的最具體困境,便是在政治、外交上欠缺足夠的強制力和談判籌碼可用於交涉了吧。

「戰爭是政治的延伸」,但反過來說,「政治需要軍事力量作為後盾」。其實就算不是軍事力也無所謂,總之國家必須掌握有某種可以使他人被迫屈從的力量,不論是文化的、經濟的、乃至於軍事的,足以施壓造成對方認真考慮是否接受己方的提案,乃至於交涉達成後是否願意誠心遵守條約,在各方面而言能使外國願意考慮我國意見的籌碼可供運用。

不過在各式各樣的交涉籌碼中,軍事行動可說是一種比較有彈性而且能直接明確表示自國意志的政治手段。

以經濟制裁或著文化抵制來說,一方面這種封鎖行為短時間之內不可能產生明顯的效果,另一方面來說這種封鎖抵制需要兩國間的交流比重夠高才可能造成實質的影響,而且還可能會影響到本國經濟的發展並引發民眾的反感;倘若兩國間原本就呈現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下,交流互動本就不多,憑軟實力也很難給對手造成什麼實質的困擾。

相對的,保有軍事力量可以作為政治交涉的重要籌碼,即便不真正開戰而只是建立一支強大武備與鄰國對峙,不僅可以起到威懾敵國使其放棄軍事冒險的效果,必要時僅僅是用派兵就能宣示國家意志,也可以用裁軍縮武作為讓步的手段。

舉例來說,當美國於土耳其配備了核彈瞄準蘇聯時,蘇聯則將核彈運往古巴作為回應,於是美國派出軍艦前往古巴封鎖,阻止蘇聯艦隊將核彈配備到古巴,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古巴危機。儘管造成了軍事的緊張,但最後兩大國並未因此動武,反而是蘇聯以願意撤回艦隊與核彈的讓步,交換到了美國也同意裁撤放在土耳其的核武的善意。

倘若國與國間不明確地以武力表示自身的意志、希望以及交涉的最後底限,明確地告知對方要是超過這條線我就要不惜戰爭,則外交的會議桌上將會變成毫不考慮對方感受的漫天大喊價。若是一方放棄了武力那還好說,交涉也不必就將直接變成有武力的一方將無武力的一方暴打一頓,強迫對方接受了己方條件的一面倒局面。要是兩方都放棄了武器,則兩個國家間的爭議將永遠沒辦法化解,就算簽訂了一時的條約,也沒有手段可以監督或強制對方遵行,所有的國際條約都會變得缺乏保證和公信力可言───就好像一個國家有法院有法官而沒有警察和檢查官一樣,在根本捉不到犯人也無法起訴的狀況下,法律訂的再完善都不可能會有用吧。

就這層意義上來說,放棄武力可以說就是放棄了規則唯一的保證。下一期的內容將對這個拉哩拉雜的話題作一個總結。

2015/5/6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高仔週報(5)【擺脫了規則之後的事(part B)】
文章發表於 : 2015年 5月 13日, 00:45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高仔週報(6)【擺脫了規則之後的事(part C)】

今天要來談談的是「這麼簡單的必勝方法為什麼都大家都笨到沒人想出來呢」,也就是三連不相干問題中的最後一個。

看動畫也好、看電影也好、或著日常生活中各種時候也好,總是有一些人喜歡吐嘈劇中人或他人的智商,並且提出某個很好很強大的辦法,主張沒有想到這個方法的人真是愚蠢,藉此來表現自己的優越感。

…但倘若這個方法早就已經被想過,只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採用的話呢?從歷史上的航空母艦也好,架空世界裡如鋼彈與MS也好,乃至於抽像的理論如超限戰也好───總算要進入破題的「擺脫了規則之後的事」之部份了呢。

我們先前討論過了,國際條約或是限武公約之類的形成如同人類社會的法律,是逐漸因習慣、共識、正統性等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最大公約數,並由諸多中小國委任給列強國,使其具備仲裁與懲罰違約者之權限的體系。在這樣的既存體系下,想必是會形成強者恆強的穩定狀態,列強國將不必花費太多心力在對付中小國身上,而可以專注於內部發展強化自身實力吧。

於此同時,比列強而言稍弱的後進國卻受限於這個體系的限制,被迫得在列強國擅長且經驗豐富的擂台上戰鬥,後進國若想在同一個比賽項目上追上列強國,就好比一個新進的拳擊手要挑戰世界冠軍的拳王一樣,不經過相當的練習累積實力是難如登天的。

那麼,如果不比強者擅長的項目呢?假若發明一個全新的比賽方式,全世界只有我自己一個人知道規則的新遊戲,然後用這個新遊戲去挑戰強者將之打敗的話,後進的我也能自稱是世界第一了───這其實就是超限戰的基本概念。

舉例來說好了,以航空母艦戰勝大艦巨砲主義,靠坦克打破塹壕戰,諸如此類在「對手沒想到的方向開闢新戰場」的作法,都可以說是打破規則、創建新規則的超限戰範疇。

然而,現實世界裡,卻並非每一個領先者都完全沒有想過可能有人發明新遊戲的問題。實際上,領先者本身或許就有打算過推出新的遊戲規則───不過經過一番衡量得失後,他最終選擇了放棄的情況。也有相當稀少的,領先者決定大膽地推出新遊戲規則…卻使得自己也喪失了既有已累積起來的優勢。

歷史上,18、19世紀之際,由於蒸汽機的發明,世界各國的海軍莫不努力將舊有的風帆軍艦更換為蒸汽動力的鐵甲艦,而身為當時世界首強的日不落國英國,自然是列國之中保有數量最龐大之蒸汽鐵甲艦的海上強國。不過英國海軍大臣邱吉爾與海軍部長費雪並不滿足於這個現況,他們計畫推出一種採用新式渦輪引擎,配備大口徑主砲,具備火力、速度、防禦三項完美優勢的新時代標準戰艦,於是無畏號戰艦就這樣誕生於世。世界上各國海軍莫不被英國的新式戰艦震撼,紛紛模仿英國的設計思想,從此世界進入了無畏艦時代,也是大艦巨砲主義的年代…

但就在英國完成了這樣一個大刀闊斧的革新之際,卻也是等同於自己使海軍武庫中的上百艘蒸汽鐵甲艦,一口氣淪為浪費維持費的無用老舊廢鐵。於此同時,幾乎沒有海軍基礎或舊包袱的後進國德國決定大舉建造無畏艦,很快的就建造起無畏艦艘數僅次英國高居世界第二的公海艦隊,來跟老牌的英國海軍叫板爭第一。

雖然德國與英國的爭霸最終是告失敗的,但卻使得位居第三的美國魚翁得利,一次大戰結束後很快超德趕英,成為了日不落國的後繼者。究竟英國放棄自己的既存優勢,去追求新突破的決定是對是錯呢?許多強者也許正是基於這個原因,而對開創新規則這件事抱持著戒心。

同樣的,就算是後進挑戰者開創了新規則…但新的規則無法彌補實力的差距,僅僅是利用思想上的先進性製造了一個領先者感到陌生的新領域而已。當領先者回過神來,後進者就會發現自己得在新的戰線上面對領先者壓倒性優勢的反擊───例如當日本在1941年攻擊珍珠港時手中有十艘航空母艦,但在1945年美軍開始登陸沖繩準備攻打日本本土時,手頭上的航空母艦已經超過了一百艘。鋼彈世界裡吉翁軍使用了MS此一新兵器帶給聯邦軍沉重打擊,但是隨後聯邦軍製造出自己的MS後,用更多的數量淹沒了吉翁軍,並且贏得了一年戰爭。

指責某些公約規則是「大國列強為了自己的利益所設」之說法並沒有錯,他們確實是為了保護大國本身的利益,並以更低的代價(也就是少發動昂貴的戰爭)來確保國際局勢符合自己的胃口而設下這樣的規則。但是,反過來思考,取消了公約與規則停辦舊比賽後,弱者就能在新擂台上用戰勝強者嗎…?不管怎麼想都是被揍得更慘的機率要更大吧。縱使取消舊制能得到一時三刻的些許奇襲優勢,但在這樣的快樂時光結束後,要面對的就是強者使用百倍力道的以牙還牙。

也許,打破陳規的新方法並不是「笨到沒人想出來」,而是因為「大家沒笨到不考慮後果」而已。

2015/5/13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高仔週報(6)【擺脫了規則之後的事(part C)】
文章發表於 : 2015年 5月 19日, 20:53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高仔週報(7)【CD大法好耶,真是好】

台灣的經濟產業在過往的一個世紀裡能夠三級跳,從產甘蔗與白米的農業社會轉型為服務業社會,在這期間代工產業的貢獻可說是居功甚偉。然而,作為承接大廠訂單的中間商而言,代工業者得努力尋求成本的降低也是增大利潤的最主要途徑…這或許也導致了Cost Down(降低成本,以下簡稱CD)這個思想在台灣社會民心,從當權者到基層之間普遍的流行。

CD並非沒有什麼不好,在不增加額外投資的前提下,縮減支出的節流政策可以確實地減少赤字…但就像想治好感冒不能只靠吃藥一樣,即便吃了再怎麼神奇的特效藥,只要病人還在淋雨吹風出門勞動工作,那這樣根本無從談起抵抗力的恢復或著身體的健康。

或許是由於過去行之有效的緣故,所以不論企業老闆、政府首長、乃至於市井小民,都對於CD大法是崇敬有加,打從心裡信靠這世間唯一的真神。這種凡事講省錢的CD大法基本教義派就這樣成為了台灣最大的主流信仰───也同時扼殺了產業轉型的許多可能性。

CD大法的精神就是對生活中所有東西,從你吃的飯、穿的衣服、投資的計畫、雇的員工到採購的原材料都要先計較一下:「這玩意兒值這麼多錢嗎?」

省錢到底的鐵公雞性格使我們不是很在乎吃粗茶淡飯,也對食物的產地跟是否安全並非很在意,大多數人購物的時候,在意的是這東西特價打了幾折而不是有沒有食品添加物。企業主與政府高官們對於冒險或著突破缺乏信心,比起開展不確定的新計畫來開源,他們寧願選擇裁減現有人事廠房等方式來節流。

當然還有一個最令我在意的現象就是,在台灣,許多無形的、難以量化衡量的智慧創作,在這個CD大法的聖地遭到了嚴重低估價值的結果。我自己有畫些圖,也認識很多畫的比我好上百倍的繪師、設計師友人,他們接到客戶的委託或上級的任務,開始對某一個題材,也許是地方政府的吉祥物,或著是節慶的代言角色,乃至於老字號商標的舊酒新瓶翻新。

當他們使盡渾身解數,畫出角色的三面圖,從上百個方案中選擇出自己認為最有自信的圖騰,憑著一股藝術家的匠氣創作出匠心獨道的創造性設計───來到最後一關時,審核他們作品的CD異端審判官卻會作出無情的判決。

「這玩意兒值這麼多錢嗎?」
「只是隨便撇幾個線,這種東西幾分鐘也畫得出來」
「乾脆我自己畫都比你畫的好吧」

這些CD教徒可能並沒有考慮到,為了能交出一張在幾分鐘內就撇得出來的簡潔設計,那些設計師們花費了一輩子的時間在累積、沉澱與練習。那些無形的成本或著難以估量的成本,在CD教義中可算是「無價」的部份,理所當然的精簡掉了。

一張圖只值新台幣一千元的這種賤價大甩賣在台灣時有可聞,而且是完全的將所有權從作者手中轉讓出去,老闆與大官們為了自己揀了便宜而沾沾自喜,殊不知他們覺得省了鈔票的同時,設計人員們也省下了他們的匠氣,交出一些簡單描圖或著抄襲而成的拷貝塗鴉交差,相似的程度可說將來某天吃了國際官司也不奇怪。

話又說回來,CD大法盛行如今,我們的政府與企業卻在高唱文化創意產業,這實在是很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文創產業的精神就是從產品本身創造額外附加價值的無中生有,倘若主持這些計畫、投資這些產業的人本人就不相信那些額外附加價值值幾個錢的話,他們難道又覺得這樣做出來的東西能從顧客手中騙得到幾個錢嗎?

2015/5/19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高仔週報(7)【CD大法好耶,真是好】
文章發表於 : 2015年 5月 27日, 19:16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高仔週報(8)【秘密武器與不秘密武器】

做為一個軍宅,在軍宅的圈子裡多少也是會聽到各式各樣的話題,其中一個很熱門的話題類型便是某些可以逆轉戰局的超兵器假如成真的話…比如陸上戰艦P1500或著納粹核武,諸如此類的議論,以及那些已經被造出來的秘密武器比如戰艦大和或著鼠式戰車能不能有比歷史上表現的更好的戰果…今天就用大和級戰艦的存在是否有意義來當作主題吧。

作為人類史上最大的戰鬥艦───滿載排水達到七萬兩千噸的大和級一共建造了三艘,扣除掉其中改裝成航空母艦的么艦信濃,餘下大和、武藏兩艘建成了戰艦的形態。配備了舉世無雙的巨大46公分口徑三連裝共九門主砲,足以稱之為鋼鐵的浮城。

不過大和級一艘要價1930年代當時的2億日圓,考慮到當時日本一年的GDP也就才七八百億日圓左右,這兩艘戰艦的造價就直接吃掉了國民生產力的二十分之一左右。而且這些超級戰艦在太平洋戰爭之中,幾乎是沒發揮什麼路用的,既沒有留下擊沉敵艦的記錄,也沒有擊落很多敵機或逆轉戰果,武藏與大和兩艘巨艦就分別沉沒於菲律賓與沖繩,死在了美軍航空母艦的艦載機群手下,因此也被批判為浪費錢的無用大白象。

當然啦,後世的我們當然是可以事後諸葛的說,大艦巨砲主義遲早會被航空母艦給取代,拿建造戰艦大和的錢可以多造幾百架飛機之類的,但我卻不這麼想。

在此個人提出另一種觀點───大和級本來有機會,即使一砲未開卻也能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性武器,但卻因為使用的方法不對而與這個機會擦身而過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二次大戰爆發前的世界。為了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個列強國家軍備競賽引發擦槍走火,所以各國有識之士提議應當簽下限武公約,而當時在航空母艦還未受重視之際,最為強力的武器便是戰艦,於是也就成為了首要加以限制的武器。根據華盛頓海軍公約,各國應當以一定的比率限制持有戰艦的噸位,且在滿足這個噸位額度後就不得再建造新的戰艦。

在當時,日本趕工完成了長門、陸奧兩艘裝備40公分主砲的四萬噸巨型超無畏戰艦,使美英兩國也跟著建造了三艘科羅拉多級超無畏艦、兩艘納爾遜級超無畏艦加以抗衡,在很長一段期間內,直到二戰爆發前夕海軍公約失效為止,這七艘戰艦都作為世界最強的軍艦而被稱作Big7。

長門與陸奧這兩艘比大和稍早也稍小的無畏巨艦下場也是很悲慘的,在二次大戰中的表現甚至是比大和武藏更沒有存在感:陸奧莫名其妙的停在港口裡卻發生彈藥庫自爆事故沉船,長門則是沒被拉出去打過幾仗的泊在港裡等到戰爭結束,被美軍牽去比基尼環礁作了核試爆的靶艦。

然而,就算在實戰中一砲未發,這兩艘幾乎沒幹什麼事的戰艦卻仍然是很好的履行了她們最重要的職責並且值回票價了───那就是成為國防嚇阻力量的一部份,甚至還成為了足以上國際政治談判台,被承認可以作為外交籌碼運用的棋子。假如日本喊出裁軍裁戰艦的口號,那當日本裁掉長門陸奧時,英美也就不得不跟著裁花好大錢造起的納爾遜與科羅拉多作為交換。

比起在國際世界知名度極高的長門、陸奧兩艦,大和的建造卻是秘而不宣的最高等級保防機密。日本為了死守秘密武器的情報好給假想敵美國造成奇襲效果,甚至是連自己人都騙,將46公分砲的正式型號命名為40公分砲,在造船廠周圍架起擋板,嚴禁報章雜誌新聞媒體的採訪…英美諸國雖然知道日本在建造戰艦,卻也以為是與長門、陸奧同等級的舊型船罷了…

然而將大和戰艦視作一種秘密武器秘而不宣的嚴密保防措施,這才是使大和到死為止都沒能像長門一樣發揮戰略意義的根本原因。

二次大戰爆發之初,還沒有人會認為戰艦已經是老掉牙的東西,其功能已經被飛機所取代,這種種的後見之明都還得花上很多人命的犧牲來加以證明。倘若兩條超級巨艦的存在公諸於世並且加以大肆報導,或許會跟納粹德國的戰艦俾斯麥、鐵必制一樣,發揮出格外顯眼的存在感,甚至不需要真正作戰而只要偶而作作樣子離開港灣出海巡視一下,就可以引發整個大西洋上英國皇家海軍艦隊的調度大地震,成為單艦就足以牽制敵國半個海軍戰力的有用好棋。

更甚者,倘若是在戰爭爆發之前兩艦尚未建成之際就報導正在建造超大戰艦的消息,還沒下水的戰艦也能給敵國造成壓力,迫使敵國投資軍費採取對抗手段,同時在談判桌上爭取到更多的討價還價空間。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建軍的同時凸顯己方軍備的存在感,以透明化的方式宣示軍力,這種不秘密而為全世界所知曉其存在的武器,反而更能發揮出在其真正戰力之上的無形外交戰略價值。

最終,戰艦大和並未成為可以阻止日本步上戰爭之路的堤防,也未能成為牽制美軍進擊的路障,更不曾如日本海軍所設想的那樣成為逆轉戰局的秘密武器,就這樣幾乎無人知曉地,毫無意義地沉沒於太平洋的深海中。

孫子兵法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最次攻城…雖說是西元前的兵書,但也顯示出了戰略大局出發的用兵觀點下,有時候保密過頭或許也並非好事。比起百戰不殆,真正的高明在於不戰而屈人之兵,不透過實際的用兵就能用軍事力量成為談判的籌碼來完成政治目的。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高仔週報(8)【秘密武器與不秘密武器】
文章發表於 : 2015年 6月 3日, 15:58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高仔週報(9)【跟成吉思汗討論環保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使用了輕小說常見的落落長標題其實只是我的惡趣味而已。好啦,這一周到底是要來討論些什麼話題呢?恰巧最近很多人在討論黑箱課綱或著史觀的問題,那今天就來講些我個人對於史觀的見解吧。

何謂史觀?即對歷史的解讀觀點不同,而造成的差異。雖然對於歷史系的人來說可能是早就已經聽到煩的基本,但在「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大前提下,歷史的事實本來就會隨時被後世的現代人加以解讀跟利用,進而被現代的眼光與方法檢視而成為當代史。這並不是什麼壞事,隨科技的進步,治史方法與工具也是日新又新,例如說考古學與鑑識科學的進步使我們如今能夠確切辨認古墓中陪葬物的年代,可以從古人的遺體中發現千百年前曾活過的人其實也苦於蛀牙與痔瘡等難言之隱。

但另一方面來說,為了替現代的政治行為獲取行動上的正當性,過度的濫用現代的標準來檢視甚至欠缺同理心地曲解歷史, 這種行為就很難稱得上是合乎史學精神的作為了。

現代人可能很難想像許多在我們的時代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東西,例如說洲際客機、實況轉播、網際網路,在僅僅一甲子前都還是尚未普及的存在,甚至要說現代人的道德觀念諸如人權、自由、法治成為普世認同的價值也是不到幾百年的歷史而已。

在欠缺這種對時代的同理心的情況下,就容易出現一些聳動而不負責任的翻案史觀───舉例來說好了,前一陣子網路上盛傳一篇文章,是說成吉思汗創建蒙古帝國,消滅了當時歐亞大陸上約五分之一的人口,減少了大量的碳排放,帶有其血統的基因廣布約三分之一人類…姑且先不論實際情況是怎麼樣好了,考慮到成吉思汗的時代並沒有京都議定書或著是全球暖化之類的背景,他老人家大概也沒有聽說過什麼是碳排放,想當然爾更是壓根沒想過殺人減碳排放這事甘他什麼關係了。

那麼像成吉思汗這樣殺人如麻、屠城無數的侵略者,他的行為又是否能被後世用種族清洗(Genocide)這樣的標準去衡量或定罪呢?一方面在他的時代顯然種族或民族這一類的觀念都還尚未成為流行的概念。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考慮到在競逐蒙古統治者的眾多有力候補人選中,成吉思汗的競敵扎木合是個會把人丟進鍋裡活煮的食人魔時,那似乎把人爽快俐落處死而不多加折磨的鐵木真───成吉思汗便成為了當時客觀相對條件下,蒙古人所認可的「仁君」。

蒙古人是個會把「將敵人包在麻布袋裡用馬蹄踩死」這樣的刑罰當作「只有值得尊敬對手才值得起的尊貴死法」之民族,本來你也就很難跟這樣標準的人用現代的人權價值觀去討論人命的價值。甚至於說,關於「什麼是人」的判斷基準從一開始就不一樣,女性獲得跟男性平等的政治權力也才僅僅不到一百年的歷史而已。

我個人很喜歡幸村誠的<海盜戰記(Vinland Saga)>這本漫畫。不同於時下流行鼓吹著汗水、勝利、友情,強調著不殺與化敵為友這種現代價值觀的日式少年漫畫,這部漫畫描述中世紀北歐維京海盜的時代是刻畫入木三分,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將維京人的精神生活層面也相當忠實地呈現出來。

信仰孔武有力、能征善戰之北歐眾神的維京人們,並不吃西歐基督徒「神愛世人」那一套愛與和平的調調,在維京人的世界觀裡,殺人是如同呼吸喝水一樣稀鬆平常的事而不被在乎,然而偷竊、罵髒話之類看起來雞毛蒜皮大的小事,卻可能會是損害到維京人珍視之個人榮譽的罪大惡極行為。於是維京人能夠放下殺親之仇與過去的敵人握手,卻可以為了被指責行竊而與拜把兄弟進行生死決鬥直到其中一方倒下為止。

漫畫作者的幸村誠也在後記裡坦誠他並不喜歡這些粗暴的維京人,大體上整部漫畫的基調就如同中世紀實際發生的事,嗜血的維京人們逐漸受到了西歐基督教精神的感召而被同化並放下了武器…但是這個過程極其緩慢,且並非以一種後世穿越的唐突方式莽撞地描寫。這並非透過一個高唱著人權精神的穿越者對維京人訓斥說教一番後,令他們改過自新之類的幼稚方式,而是透過男主角的復仇失敗、從戰士淪落為奴隸,見證過維京人社會裡最頂與最底的種種景象後,毅然立志使自己擺脫過去,走向新生活的轉變。

扯得或許也是有些遠了。不過,在距今60~70年前的地球,不論是台灣、中國、日本都與我們今天所知的狀態相差甚遠。日本並非經濟大國或動漫大國,而是像現代北韓一樣窮兵黷武的先軍政治國家;中國並未被共產黨統治,但也很難說國民黨就是中國的統治者;台灣人的概念與我們今天所知的台灣人也不太一樣,從士紳階級與工農階級的差距比現代要大得更多,至少那年頭我很確定台灣還沒有臭豆腐、牛肉麵或著雞排珍奶。

在討論「什麼東西是課本裡沒告訴過我的歷史」之前,也許更應該思考的是,「跟古人討論一個他根本沒聽過的概念」這件事究竟有什麼意義吧。


2015/6/3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高仔週報(9)【跟成吉思汗討論環保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文章發表於 : 2015年 6月 24日, 20:01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高仔週報(10)【我熱到不想寫東西所以來曬貓】

如題,因為懶得想週報要寫什麼,那就貼貓吧。

圖檔

小海

一歲大公貓,黑白相間,得名自覆蓋頭部的黑色花紋似瀏海。特徵是愚蠢+喜歡挑釁班班。比較不怕生。


圖檔

班班

一歲大公貓,班紋迷彩。平常不叫但打架時叫得特別大聲,一但有人靠近就逃得無影無蹤。

圖檔

天氣太熱,貓都融化了,整天貼在地板上降溫。

圖檔

喜歡跟人搶椅子坐,屁股一離開位置就會跳上來佔位。

圖檔

躲在椅子下有陰影的地方...這樣有比較涼快嗎?


圖檔

整天都在睡。

好了這期就這樣混過一週吧...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高仔週報(9)【跟成吉思汗討論環保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文章發表於 : 2015年 6月 24日, 20:01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高仔週報(11)【謊言的藝術】

黑箱課綱抗議到近日為止,伴隨著越來越多真相浮出水面,當指控與事實間的差距攤開之後,顯然又再一次地是個重演督割案。以此為契機,來聊聊一些過去曾經存在的這種架空歷史傳說吧。

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曾有此名言:「謊言說一百遍,就會變成事實。」



在我們所知的歷史中,確實發生過很多如戈培爾的說法,真相遭到了大量宣傳粉飾過的架空故事所遮掩,反而被人所遺忘的狀況。即使是在史學界已有定論的翻案,在大眾間卻可能並非廣為人知的常識。

例如說,在法國大革命中命喪斷頭台下的瑪麗安東妮皇后曾有過一句謎言:「沒麵包可吃的話,就吃蛋糕啊!」據說她因此招致了法國人民的民怨,而東方世界也因為這個故事頗能跟晉惠帝的「何不食肉靡」相映襯而廣為人知。但是隨著近年來的考證進步,現在幾乎可以斷定在革命前的法國並未流傳著這一類的故事,皇后也從未公開說過這樣冷嘲熱諷的話,反倒是革命政府將安東妮皇后砍頭後,才開始出現了這樣的流言…換言之,幾乎可以確定是當時面對保王黨與共和派的傾軋,外有反法聯盟內有派系鬥爭的法國新政府,為了將處決安東妮的行為加以正當化,而編造了這樣膾炙人口的傳說。

另一個類似的故事大概就是「最後一課」了吧。傳說中法國亞爾薩斯、洛林於普法戰爭後被併入德意志帝國,於是被迫割讓給德國的法語老師含淚向明天起就要變成德國人的佔領地小孩們上最後一堂法語課…但是事實上,亞洛二省本身從中世紀開始居住的人口就以德語系居多,乃至於省會大城史特拉斯堡這個名字也完全是德語發音的拼法。居住在德法邊界上的亞洛居民本身多數是以德語為母語,同時也會講法語,像「最後一課」這樣子令人熱淚縱橫的戲劇性場面是根本不可能存在過的。這其實也是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基於復仇主義而創造的眾多政治宣傳之一。

其他例如像是波蘭騎兵向德國坦克衝鋒、國民黨的八百萬美械大軍、乃至於近代一點在波斯灣戰爭中搶走了科威特嬰兒的伊拉克共和衛隊等等…像這一類的捏造宣傳,似乎因為符合大眾的口胃與獵奇心理,所以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的,成為了持續被現代人記憶下去的歷史樣貌。僅僅是一小撮人的史學界之討論,也已經根本沒辦法顛覆大眾的集體記憶了。

伴隨著科技進步,記錄與傳播資訊的手段更加發達多元,原本有人樂觀地預測在這個人人都可以成為歷史記錄者的時代,真相將更不受遮掩地自由流通;但事實卻是我們迷失在廣大且難分真假的資訊之海中,對真實與虛構半信半疑地看待,在人們喪失了對新聞與政府發表的信賴之後,便將信心轉往那些更不靠譜且來源不明、由匿名者所發布轉貼的小道消息上。

也許,戈培爾如果來到現代,他會改變他的說法:「謊言說一百種,就不會有人知道事實。」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高仔週報(9)【跟成吉思汗討論環保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文章發表於 : 2015年 6月 24日, 20:02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高仔週報(12)【要慶幸自己沒早生個一百年】

時間是很有趣的東西,它可以沖淡仇恨,或著讓仇恨升級為不理性的世代偏見,也可以讓沒有活在當時的人們,對當時的一些事物發起了霧裡看花的矇矓美與憧憬。新納粹也好,新左派也好,大正浪漫也好,清末民初或著幕末動亂,諸如此類的時代背景都是看似浪漫或吸引人,但實際上要我穿越回去那肯定是八百個不願意的。這還用說嗎,在那年頭人要活下來可是地獄難度啊,而且是沒辦法存檔讀檔得一次通關的鐵人模式。



一次大戰至今已有100年,而二次大戰也已經至今有70年,要活過這兩個浩劫那是多麼困難的任務啊,更何況兩場大戰之間還有西班牙流感和經濟大恐慌,一次是消滅人類以千萬人計的大瘟疫,一次是把全球十數億人捲入的全面社會大動亂。

但是,最讓人髮指的果然還是直到現在,仍然有很多對過去抱著浪漫想像的人們,對過去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想進行翻案跟粉飾。懷古趣味不是突然出現的思潮,文藝復興運動或著古文運動都是歷史上知名的,以復古為口號推動假托的一種改革形式。但是,單純因為覺得日式巴洛克建築比包浩斯風的現代建築好看所以應該保留不予拆除;或著是因為看到照片上廣闊的田園風景就嫌棄現代的都市化,這種心態則只是因為這麼想的人你不曾活在當下,不需要面對過去的人們生活在這種環境裡所承受的一切問題。

覺得納粹軍服酷炫,認為現在的政府無能所以也需要一個希特勒或史達林來改造國家,覺得日治時代建築宏偉有氣勢,覺得白色恐怖時代社會比較安定,乃至於認為毛主席的時代就沒有貪腐問題…這種種迷思的出現與所有懷古趣味一樣,是一種對現實不滿投射的指桑罵槐,但如果要真的回到過去那果然還是免了吧。

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在其自傳中提過這麼一則往事。作為大學生的他於二次大戰期間被徵召入陸軍擔任戰車軍官,駐守東北後幾年返國擔任戰車學校教官,負責指揮一個坦克小隊來保衛帝都東京。在大本營的陸軍參謀來發表防衛計畫時,司馬因為看到戰車隊從營區出發需要穿過東京至橫濱的人口密集區,而對參謀提出了以下的疑問。



「我們戰車連隊(團)在美軍登陸的同時,肩負的任務是南下並殲敵於灘頭。可是敵人登陸的話,東京的避難民會拉著家產帶著拖車攜老帶幼地北上逃難,道路交通的混雜是可以預期的,本連隊八十輛中戰車,碰到這種狀況恐怕還沒進戰場就要卡在路上跟難民一起被敵軍幹掉了。碰到這種狀況該如何是好?」

來自大本營的參謀少佐以理所當然的表情作出了回答:「那你就碾過去啊。」

對自己的國民與老百姓都如此了,面對這樣的政府我實在沒信心能在那年頭活下去,這已經是無關建築美觀或著武士精神有無的問題,而是在那之前更根本的基礎生存權的問題了。納粹德國也好,二戰日本也好,戒嚴時代的國民黨也好,三面紅旗時代的共產黨也好。我們會懷念過去,只是因為我們有幸活在當下。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2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3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搜尋:
前往 :  
cron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