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勢主義-Offensivism

攻勢主義社團專屬論壇
現在的時間是 2024年 4月 28日, 18:18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329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上一頁  1 ... 77787980818283 ... 89  下一頁
發表人 內容
 文章主題 :
文章發表於 : 2013年 11月 18日, 20:11 
離線

註冊時間: 2009年 1月 11日, 19:22
文章: 959
biassus未詳各設定──

【卿家世系】
望氏城山氏/由於不是王家,稱「閣」
802-840 豐聰月衍設任卿 清孝(元.槻閣)
841-876 豐聰高滿設任卿 慶孝(元.若閣)
877-886 豐聰多羽設任卿 齊孝(元.朝閣)
887-916 豐聰伊部設任卿 紳孝(元.勢閣)
917-943 豐聰彦尊設任卿 經孝(元.麻閣)
944- 今任設任卿 和孝(元.沛閣)



【政府組成】
※設任府內總務廳
府內總務大臣:石崎盛哉
※設任卿屬廳
總合事務廳、聯絡廳、民族文化教育廳、閣內產業廳、閣內事務廳

☆總督府(Uheri da Kadalara-Yamun/Sotokufu):
鶴島設任總督:徐介寅
※機務佈政群僚會
總務第一尚書:葉澄棠
思想意識委員會主席:安項旬
治察廳.尚書:吳秉檠
經濟廳.尚書:柏賁涵、中井淳彥
司法廳.尚書:紀敬榮
內務廳.尚書:高彗明、阪上治一
☆聯合議會──知議最高委員會.主席:何廣誠/民族事務合議委員:柳原敬輝/鶴島元老席:18席/鶴島眾議席:65席/特殊貢獻賜席:不超過10席



【地籍劃分】
鶴島藩的地籍制度沒有跟祖國珀明制度合一,一級行政區為:阿久羅京、今泉縣郡(主島北)、安泉縣郡(主島南)、南高山高級地區(南方列島),由這4者組成。鶴島「王國地區」保有阿久羅京的內城區、寶野區,和5個不相連的直轄社郡。



【現況與發展】
如果只從一些經濟數據,看珀明在鶴島的經濟經營,會很難瞭解到鶴島的經濟自由程度,其實不低。雖然珀明在鶴島的國有企業規定,珀明本國的資本總額必須保有其半數,政府得隨時使用國有鐵路、土地及其它物品等。「祖國資本」的公司每半年收繳股款、募集公司債、事業計畫、預決算以及關於會計和營業的規章,都要經過珀明本國政府審查批准。但實際上,真正由珀明官方或珀資公司控制的企業,其實也只佔17%。同時鶴島的國務內閣,時常任命鶴島本地人擔任經濟相關官員,並不能說珀明本國對鶴島,有太過度的經濟掠奪。雖然說,珀明每屆國務內閣所設立的「生產力計劃委員會」,被一些激進派的鶴島民族主義者斥為「經濟警察」,但是實際上,「生產力計劃委員會」並沒有被警界、司法界體系的人馬壟斷、掌握,相關的法規研習課程,只是珀明本土的學術機構,在進行必要的支援。

鶴島軍方也不是在珀明軍事顧問的主導下,做成抉策,並且反覆由珀明本國審查。雖然照軍隊組成比例,或人事任命的相關資料來看,鶴島軍實際上就是珀明的屬地師團,可是在人事晉升上,沒有父權主義下的「年資任免辦法」,並不會讓珀明本國軍官,在鶴島軍中,毫無功蹟、只是留任一定年資後,就直接升官。而且珀明給予鶴島軍方一個特別的「任免懇談制」,每10年鶴島軍方可以就自己內部組成,向珀明祖國要求撤換不適任的高級軍官,或修改相關法令、制度。雖然說,珀明官員普遍的我族中心主義心態,會讓他們在面對鶴島及上司時,僅止展現「必要的禮貌」,並且會越級向安秋籍祖國上司,呈請相關的審查和批准。但是在鶴島總督府的官方命令中,並不會將祖國民族建立為「核心民族」,至少在表面上取消這樣的差別意識。實際上,珀明官方鼓勵鶴島籍官員,在不同行政部門間進行歷練。一般的鶴島籍官僚,也承認流轉制對於健全自身能力的必要性。但是同樣的,激進派的鶴島民族主義者指責,官員流轉制是珀明帶來的「卑鄙的部門不忠文化」、「企圖拆散鶴民族的團結」。不過由於鶴島民間的民主化,完全是珀明官方的成就,因此一般人民,常常抱著「愛恨二義性」,看待祖國對鶴島的統治。



溫婉,身材纖細,說話輕聲細語,極腰長髮,並有著非常敏銳的政治觀察力與頭腦。

蘭莘瑾稙

大致上,由於畲雒要扶植第一批新生工業
所以必須在「沒有資本」的情況下,大量開發人力資源
也就是,畬雒必須提高工商人口的僱用率

但是畲雒要讓非農部門自然增值
就必須要壓低社會發展的社會資本
但同時,又要避免工商利率過高的風險
所以有相應的中央銀行管理策略

總之,原本勞動人口和農業部門的缺口
由九重來填補

簡單講就是工農畲雒、農業九重的策略
大概要比國協經委會早形成
大概940左右

九重的人際關係是,
適當年齡的同民族成員,
就可以建立擬親緣關係。

以不能視事的理由退位。實際上的理由是內議廢除乙字庫的決議觸犯神容,柏延弘乾脆把國家丟給孤兒寡母,捲款跑去玄武。

其實就是因為國家特小,在本來就很小規模的四府制度下,讓官員兼任它府職位,減少不必要的人事成本。地方官也向他們下放監察權,建立宗親、近屬貴族的藩鎮。這個新國家使用的是縮編後的朝鮮─越南混合制。

平濟京(Necin-ala-tusangga Gemun)

盡智佐成王道(Gunin husun be wacihiyame baturu bodogon be tucibume di doro de aisilame mutebuhebi)。Gurun gisun

「久崇」國號的使用是很晚近的事,是神國半島「廣義戰國」情勢發展的產物,一直到700年代以後,「平濟裕禮」被神州劉朝確立為抵抗珀明整合戰爭的前哨站,遂以天子的屏藩「九重」的諧音,向「平濟裕禮」下賜了「久崇」國號。

久崇與珀明出自同一個民族、同一個文化,但是基於日後的情勢發展,在史觀上與珀明產生根本的分歧。久崇不承認實元吉國和宏艮吉國為安秋民族歷史的第一雙正統,它把歷史起源追溯到更早的「柴苑神話」,以傳說中的「陸始新國」做為神國開碁的第1個國家主體。久崇史觀的正統順序為:陸始新國(始祖開國)→康緒吉國(北陸共同體)→御宮汗國(律令制開始)→舒淵汗國→松葉汗國→厚儀王國(松葉遺民正統)→岡京裕禮→平濟裕禮、久崇。久崇是正統安秋的第8個歷史主體。

在9__年歐陽氏獲得赫農克王冠後,他們接手的卻是一個一切都在轉軌中的落後國家。在離開了汗國王政後,赫農克在很短的時間內採用了共和制度做為過渡體制,權力的分配和組織相當混亂,舉例來說,做為共和體制的基本指標──新的代議立法機關擁有多少權限?使用哪種法系?(克薩爾法、舊神州法、新神州法?)如果是依照汗國的處境和習慣,要不要制憲?因為地籍制度混亂,各級立法.司法機構間的權力關係是什麼?議政要不要合一?立法機關審議財政的權限到哪裡?有沒有直接的財政權?因為在神州文化圈內,所有的問題都要等到王政復興再來做總結,過渡共和時期的赫農克就有一天沒一天的政爭下去,各種國內勢力都想在確定實施王政前,達成對自己有利的既定狀態。

由於國家獲得了突然的獨立,本來就是主體民族的赫農克人,在面對帝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浪潮中,也開始檢討本國國家性格、國家意志和民族特殊性的問題。共同主義是從全光教神學中脫胎而來的,它指出人類精神聚合的特殊性,使人們會脫離利己主義,尋求普遍道德的統一,它提倡以赫農克民族為單位的愛國主義,進行忘我的凝聚;提倡反物質與反金錢,崇尚王政領導下的公平經濟。共同主義並不特別和西汗國國道哲學歧異,但是它確立了道德實踐的主體只有赫農克民族,所以它需要輔助學說進行去克薩爾的包裝。赫農克人提出「實踐.聚合.人民」的概念(部份受到特瑞希瓦爾特哲學的影響),這是從歷史哲學本位出發的民族主義哲學,這種哲學認為,明神進入歷史展現了「至高」的形象,並且透過具智光明使展現贖罪與拯救的可能性,無窮無盡的人類性格,只有透過無私的集合才能體現;而它有別於克薩爾國道哲學的是,克薩爾哲學只體現了國家所實踐的意志,但是其驅動國家的力量是「面對黑暗的不可逾越」,歷史不應該是被黑暗的力量、或是逃避黑暗的力量來決定,而是因為人類身體裡的光明因子所決定的:集體的至樂與至苦,這種東西在帶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前進,這種前進只能透過集體實踐來完成。赫農克人並不特別認為自己是明神的選民,但是認為自我民族在獨立的同時,已經做好向末世前進的淨洗了,可茲證明的就是,赫農克法學剃除了克薩爾決斷論的「骯髒元素」,赫農克人在唯意志的同時,採取了道德優先原則。實做上,因為立足於這種法學概念,就把原本是外洋法學的自然神學概念調和了。

不過,雖然國家思想帶有一種:公正的改變舊秩序的狂熱,但是事實畢竟是經濟和生產關係決定的──人永遠都活在結構中。因為不可能實施絕對的平均經濟,所以經濟政策要採行宏觀穩定的策略。但是直到歐陽氏入主赫農克,赫農克都無法建立一種制度結構來形成規則、約束行為,因為這個國家根本就建立不起近代產權制度,所以推動近代化(例如建立民族工商)對應的企業單位,根本就建立不起來──有沒有資本可供運用都還不是主要問題。整體來說,赫農克除了人工的打草、擠奶之外,水利跟飼草料生產點等等,都還停留在原始公社合作的等級;因為大部份的人民都在追求具體溫飽,做為生產資料的種畜、母畜之類的,只能進行公有合作,或是向勢戶貸得,這樣兼營原始農業的種籽、耕具就要抵押,久而久之又回到草芥依附清望的舊模式,並沒有比汗國統監時代有所改善,一般人反而失去從軍立功的晉身機會(新國家也沒有錢辦軍隊)。國家即使有心放貸補助,還是只能向舊貴族或外國銀行借錢,這對頗有民族自尊心的赫農克人來說,是不可以選擇的方案。而且即使政府一時週轉有錢,也有很多經濟模型算不到的問題,比方說草原茫茫,找不到遊牧民,又缺乏警力或文職人員追蹤、聯繫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國家也辦不成國民教育,等等。而即使國家想輔助有限的殷實人家,集合起來衝刺建立民族產業,也要面對很多非制度性的問題,比方說赫農克人的單位歸屬性強、沒有身家背景的人就依附在所屬單位下活動,又因此造成人際關係的依賴性太強,凡事沾親帶故、黨同伐異;赫農克人的文化保守性也強,對新制度、新技術擺露出厭惡的態度,面對新局勢又想以不變應萬變,等等。

總之,赫農克本來就是在國際局勢下妥協出來的國家單位,雖然很多人對它賦予了新願景,但是沒有人知道,維持這個國家建制的真正理由是什麼,只是因為任何鄰國──特瑞希瓦爾特、玄武、古倫麥底──佔有這塊土地,於法於理都說不太過去,赫農克就這麼突兀的存在了。歐陽氏接手的這個國家,距離它實質意義的自立更生,還有很長、很長、很長的路要走。赫農克也是這個星球上,少數的國家能力不配掛星的尷尬國家。

早期阿勒壇地區的手工業者,多半是隨軍匠役退下後成家的半自由民,由於手藝世代相傳,手工業逐步被這些匠役的後人壟斷;特瑞希瓦爾特開放阿勒壇接受移民後,也有許多北神州部族成為本地手工業者。

運輸事業被一種「館家」控制,他們在沿河沿海的地方設置水站,繼承好幾百年前就開創的貿易線。陸運事業上,最大的「館家」擁有800架牛車,商業學徒也很多。

阿勒壇的農業人口有限,而且耕地面積小,3000戶也就僅耕種3600頃的農地。農業地區的人口增長相對快速,約為千分之1.6。由於農業戶動產穩定,許多差賦都向農戶強索,導致遷入農村的志願人口越來越少。由於牧業人口進入農村常常發生衝突,有些地區在農牧業交界帶設置「黑地」,封鎖雙方的往來。農業的最終產出仍少,具種具牛400的話,租米也僅產出400石。

阿勒壇設置的縣級當局就稱為設治委員會,隨著國家推廣教育,政府所在地紛紛成立了專科學校。政府大力宣導邊區移民,藉此徵收巨大的押荒錢;墾務通常不經過正式檔許可,熟地也常常加收取代錢。阿勒壇獨立之後,由於財政不足,丈放土地的政策常被神州方面杯葛,以免人口的遽時出入滋生問題。

南方格言:在你的光明中遇見我們共同的光明(Kàdge öfabiuh schlàvy älätene àtchàjıh, té kàpé uschah älätene ve le lé)。Kiusjàsé-eš, Schàlävàjé soliué-geààkisah ve keläjàšuh(庫錫亞敘茲語.夏列瓦耶左岸方言)
北方格言:人類的財富是自己的敵人,長存的是太陽與星辰(Yagi erur yalnukun neni tavar, azun kuni yulduzi tuthi tugar)。Eski Khözörkapmasha

六個和碩王家為:
一 Pàediiu övé Àfàkeläkinne 佩第郁.阿法克列勤,外交
二 Fijılıkıs övé Àntchuısömme 費葉勒克斯.安初鄂森,北面國政
三 Fiulgeinne övé İjodàmiuš 孚爾經.由達穆史,南面國政
四 Unäsijes övé Geilgeinnàlijé 烏內錫葉斯.吉爾經納利耶,東面軍事
五 Vàncij övé Fiuàlàkuij 房啟.孚亞萊圭,南面軍事
六 Titàomiune-Kolävousé övé Bàxisulé 堤道明科列沃協.柏希斯勒,西面軍事

從這裡前往現今的潘緹那列國國域,其中的這一部份的古北支潘緹那就留在河谷線上繁衍生息,與在地的南部亞斯特齊坎各部融合神聖魔法王國(梅達利恩)擴張時,古王國軍曾經以征服者的身份進入到古斯齊維斯河谷地區君臨,給同源的民族兄弟帶來了農耕與城市文明。梅茵蘭曆200年以後,御宮汗國(克薩爾大一統時代的汗國)瓦解,中部亞斯特齊坎族的左翼三部從北神州返歸東方故土,由於找不到根據地,南下到古斯齊維斯河谷地區,其中部份地區與現在的庫錫亞敘茲重疊。亞斯特齊坎族與克薩爾系軍閥控制的城邦展開激戰,加上神聖魔法王國的守點防衛,開啟本國的「北境戰國」時代。梅茵蘭曆330年左右,克薩爾繼承人戰國中的敗部汗國拓什布和堤穆爾塔錫(Tolobukhtimurtashij),趁著神聖魔法王國對法蘭妮、神州兩線攻略的勞師之際,南下侵略,河谷部族與克薩爾各部、亞斯特齊坎各部經過20餘年的奮戰,將神聖魔法王國勢力逐出,「北境戰國」進入新階段。後御宮汗國復興後,大一統汗國為了追捕逃脫的圖和只商博爾罕內德(Tukhazhilaanborkhanid)等七部,開始對整個庫錫亞敘茲地區用兵,庫錫亞敘茲境內的各邦國重新向大一統汗國稱臣,以世選制度和共識決制度,選出本國的代表性邦君。到了梅茵蘭曆350年以後,庫錫亞敘茲地區從大一統汗國那裡取得庫錫亞敘茲王爵的稱號,從此、庫錫亞敘茲做為一個國家的概念形成了。梅茵蘭曆422年,庫錫亞敘茲從北方和哲卡麥人的烏爾卡爾弘內德(Urukarkhunid)汗國獨立出來(和哲卡麥諸國是大一統克薩爾汗國的直接繼承國),建立主權國家。

庫錫亞敘茲在現在的南部建國以後,始終因為歷史問題,與北方和哲卡麥各汗國為敵,其中對抗最久的是約勒齊薩儀德(Yurukisaid, 408-567)。庫錫亞敘茲建國初期實施共識選王制,後來、來自東方維訥瓦什(Vinniıvàsch)流域的色裕斯部(Säiuss)的帕盧錫央王家在薛希凡堡(S. el Schesifàne)被選為庫錫亞敘茲王,國王齊呂鄂斯1世(1é. Ciliuıs Kàsiövilé)為了建立穩固王權,並改善對和哲卡麥各汗國的友好關係,在梅茵蘭曆436年宣佈皈依全光教,著手一連串壓抑藩權的改革。此後歷代庫錫亞敘茲王族都是帕盧錫央家的後裔,號稱萬世一系。

梅茵蘭曆500-700年是國際競爭時期。庫錫亞敘茲王國由於「身體國家論」,實施「分院制」,將王室拆成6大王家,擁有各自的克錫格(分院禁衛軍)軍和領地藩軍,6個王家互相支援,向外擴張領地,因此與德列塔尼亞系、和哲卡麥系、潘緹那系各國交戰。最終、本時期佔領並統一整個和哲卡麥地區。但是對德列塔尼亞,庫錫亞敘茲.克薩爾人節節敗退又反攻失敗。對西方,在與戶錫弘格卓、古倫麥底反目後,許多征服而來的領土也得而復失,併入現在的古倫麥底國境。

由於國際競爭的挫敗,庫錫亞敘茲著手變動一連串的舊中央汗國制度(也就是現實伊兒汗國的制度,此略)。首先是建立常備守備營,為了應付對鄰國的戰爭,庫錫亞敘茲在國內邊境設置了大量的城砦、防塔,甚至在東南邊境的岩山上開鑿了謝爾卡維聖岩城(類似卡帕多起亞)。每格守備營的規模約為700人,或是抽調守備據點10分之1的成年男性編營,配置類似震天雷的土砲,補役官員兼任在地警備長官,再編組守備神職和守備醫師隊。由於推行良好,這個制度被推廣到國內各地,成為常設的行政機構,660年代以後取消了全國全部的城市自治權,設立城政參政會附屬在守備長官之下,除了法律顧問官員與住民民事協調人外,守備長官處理一切行政、治安事務。由於這種軍國化的制度,大量女性從家務中被趕到農田上勞作,男人則被迫加入國軍,只有在繳納高昂金錢之後才能免役,從650-750年代,免役錢猛漲了8倍,逃離兵役、傜役的人丁被逮捕後會成為奴隸。

由於守備常備制導致生產活動的消極,750年代以後已經不可能將這種制度當做常態來實施,因此政府改而推行〈領邦農牧地重劃〉,重建地域共同體,裁撤冗軍。事實上,8世紀以後的人口增加導致農村自律體系鬆弛,國家要面對的不確定人口更多,6個世紀前的舊克薩爾法制已經不可能實施。8世紀以後王權衰弱,佩劍貴族紛紛被袍貴族取代,領邦社會的統治壓力增強,誓約制度形同虛設,國家傾向將農民的問題,交給農民自己去解決,國家只介入必要的控制還有稅收上。血緣蔭官制改成勤務經驗晉升制,最後王家分院制也取消了。8世紀末期,國家與政區的關係變得更像伙伴關係,國家對地方只有直轄上級會議和地方戰爭會議,其它的民事、保安權利,都被地方劃為自己的權利範圍,國家派出的中央官員只能做為理事長官管理各地官員會議,地方上的本土公族還設有自己的權力機構。這種政治制度一直到840年代才又糾正回來。

衰弱的時代結束後,重新穩定局勢的庫錫亞敘茲,面對的是急遽變遷的世界局勢,各列強權力格局洗牌,新帝國主義刺激國家必需開始新的自強建設。梅茵蘭曆843年,現今的特維特.瓦泰里耶王家(仍稱佩第郁王家)脫穎而出,主導國內制度改革,建立更穩定的一門世襲制和現代政治制度,外國勢力對本國的影響才慢慢消退。加上庫錫亞敘茲的各鄰國,受到世界級列強的擴張影響,紛紛將資源調回本國自強;庫錫亞敘茲由於地理優勢,沒有被世界級列強和鄰國影響,因此反而在發展軌道上呈現比較自主的格局。對外方面,庫錫亞敘茲的強國心態非常明顯,從解密史料看來,庫錫亞敘茲最高權力機構安全委員會,在整個9-10世紀中密議過12次開戰動議,企圖收回東南、西北兩面的歷史失土,而且軍方在886和912年確實完成過運輸準備;財政部門在870-890年代的資金調度證明了這個跡象,庫錫亞敘茲準備向德列塔尼亞和古倫麥底開戰,只是都在「複數確認」機制下,沒有安全過關。安全委員會事實上被其它權力機構孤立起來,在9-10世紀的大多數時期鬱鬱不得志。

9-10世紀,庫錫亞敘茲從鄰國招徠了大量農業志願人口,進行農業與總體經濟模組的發展戰略,933年以前的農業徵收分成先驅農地和普及農地,給予不同的退稅機制,本時期,多肥與深耕農法獲得落實,折算日光照射面積成為當時的一門科學,國內農業教科書廣泛吸收國外先進農法。國家在累積一定資金後,轉向少品栽培間作制,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從農產品完成生產,到進入販賣場所的環節,庫錫亞敘茲以國家力量建立了普遍的垂直統合經營模式,其控制手段是利用銀行預借款和有價證券,控制農業會社資產營運方向,並且在民間落實指定消費制。在整個過程中,國家是無所不在的,即使在國家能力最弱的情況下,政府也能夠落實供給整備計劃,以硬性「防穀」控制農業生產走向,封閉外資入侵的管道。透過將貨幣系統分為對外貨幣和直接洋銀,庫錫亞敘茲以銀貨試作為藉口,相當程度的和世界經濟區隔開來。

9世紀的庫錫亞敘茲有兩大文明鬥爭。在國內,知識份子發起了古文書運動,要將古代證書寫本的格式與文法落實到現代標準語上,對使用宮廷標準語的王室造成威信打擊,同時文化效應也促使和哲卡麥人萌生語言民族的概念,造成現代化統合的很多問題。對外鬥爭是庫錫亞敘茲與德列塔尼亞的歷史問題,6世紀國際戰爭中,庫錫亞敘茲曾經殺戮了大量德列塔尼亞籍平民,造成外交來往的創傷記憶,對9世紀以後的平行關造成無法彌補的裂痕。同時,各個克薩爾國家的歷史認識問題也成為主題,在新的國際關係中影響克薩爾國家之間的關係。

【法學】
國家最高聯合法學會議勘定法律淵源:
《明經正詮》(全光教義釋書)
日希白.丹克爾.生呂卡吉克,《聖.圖內亞斯.夏律楓昂彥以來的思想史與因明實證》
渠倍呂卡斯6世(主編),《國家哲學原理》
嘉穆.齊里維.赫斯維,《從聖.圖內亞斯到濟斯圖卡內.維克里時代的通制與裁判事例》
《亞杜萊希比希格經集論國萃要─也里亞斯圖格路格.卻別鄂斯錫吉台注本》

特定民族特定時期的法學,可以連結到該民族的精神性和政治性支配。法學上、這些人奉行秩序論和決斷論。具體秩序不是抽象、空泛的秩序,而是必定連結到特定國家與人民,法規只是秩序的成份和手段,各孤立的法規無法加總創造秩序。一般規則是從「法的實質」中衍生的,不是「法的實質」本身,團體中具體存在的內部秩序,先於法規制定而存在,例如立法者要對「家庭」這個具體制度立法,就必須先接受內在於「家庭」的具體秩序觀,否則就揚棄了「家庭」制度本身。所有概念源自於其所屬的秩序,從該秩序的內蘊中產出,為了該秩序而生。

決斷論植基的是「決定」本身,如同規範論所植基的規範,是一種獨立的法來源。抽象的規範無法導出具體的決定,所以「決定」不是來自規範的適用,而是從內在秩序或預設秩序中產生(有時是無中生有),具有個人性決定其形式的獨斷。決斷論是在一個個人性的決定中,貫徹政治處境中被正確認識到的良法(能證最善)。法律規範次第形成之前,就先存在了一個根本的決定,而法律秩序建立在主權者的決定,在這主權者決定之前的世界,是自然狀態(洪荒)。使主權者做出決定的預設秩序,被認為應該做「純粹法學」的處理,以確保實證性和正當性,一些原則如衡量、經濟性、道德性、安定性,可預測性等,都從哲學的「能證最善」原則推導而來。於是、決斷論還是保有自然法的根本精神,只是合法性體系的建立,表現的是以立法者意志為依歸的決定。誠然,決斷論藉由將「一瞬間」功能化,蘊涵有錯失建立在大型政治運作之上的實然狀態的危險,因此唯有以辯證方式詮釋主權的意涵,才能超越決斷論法學思維本身的缺失。而,法實證論,僅被認為是結合決斷論思維和法律思維的綜合體。

法律研究中的法,不脫「法規」、「具體秩序與形塑」、「決定」三種面貌,所以任何法律源頭,只會是規範、決定、具體秩序,並由此導出政治支配的正當性。決斷論對規範論的批評在於「秩序」本身,當規範無法具體展現在失序處境中,規範仍是抽象有效的,規範本身並不關心失序狀態如何解決,於是規範從具體處境中抽離而出,超越意志,犯罪行為中性化:外在於個別事實存在的規範「始終有效」,從規範論法學本身角度來看,守序、失序沒有差別。由此,規範成為非個人性的正義化身,最終並非執行「法治」,而是推導出「法律國」的誕生。「法律國」的癥結在於,「法律國」下的法,應該蘊涵有最高、非人性的具體秩序,然而規範論思維如果要貫徹,規範就只能自我證成,最高規範不能變質為規範以外的權威。由此、規範本身是抽象的,規範的適用也是規範。問題來了,服從法律而獨立審判的法官,並不是抽象的代表著法律,而是在「制度」環節中將「秩序」落實到具體處境中,產生規範效力。所以法律適用過程中的原則,並非事先蘊涵於抽象規範,而仍是在當時獨斷,所以規範論最終無法在事實上自我證成,終究自欺欺人。



【國道哲學】
「國道哲學」思想是10世紀以後,庫錫亞敘茲的有識者們,為了建立自然人法權,還有建立現代國家認同,所提出的一種典範政治哲學。「國道哲學」對人類的假設和論證與正教神聖會議教義有很大的出入,但是一直以來,並沒有公開與宗教信仰決裂,反而成為與全光宗教並行的另一種「傳統」,類似現代社會主義與儒學的關係。

「國道哲學」認為,泛神即無神、泛靈即無靈,用來取代「靈」的、形容一種特殊存在的本質的詞彙是「意志」。肉體可以分割,而意志不能分割。人性就是宇宙的理法,也就是一切原則的原則:道。「道」無所不存、無所不包、無所不統,它不會分割自己的一部份給一個獨立的生命,使這個獨立的生命產生自己的理念與理性,從而在根本上違背「道」。道是唯一,一是全部。世界由具備物理性質的物體所組成,抽象意味的靈魂根本不存在。「道」統攝、包含了所有理念,是一切原則的原則。理念存有,則蘊藏在實際存有中,需要透過意志去掌握理解。意志有終始,依附於實際存在,但意志不同於理念,而是意志由主體投射出去,再將理念收回主體。不過、不能因為不同主體意志領略到的理念不同,就否認理念的存有,理念是包覆在「道」裡的,雖然「道」深不可測,有限意志也無法完全掌握「道」,但是主體之間在辯證後,會達到「能證最真」的「通道和諧」,至少它作用在當下的實際存有上是最有效的。意志不同於靈魂,靈魂是其他民族的概念。

人是社會的主人,是決定一切的主要因素,這意味著人是世界和他自己命運的主人,在改造世界的命運中起著決定作用。人是社會性的存在,有覺悟、創造性和意識,覺悟、創造性和意識是社會的、歷史的發展和形成的。人在社會聯繫中指導著自己的生活和活動,並只有透過社會關係才能存在和達到目的。社會做為一個實體,背後必然有一個相互辯證的結構,即事物的本質或實相並不存在於現實,本體上的現實是矛盾的結構,只有經由不斷否定現實,才能顯露變遷發展的潛在可能。然而任何功利與生產性質的社會,都必須在同質性基礎上建立交換的功能,順暢人的社會聯繫(人是社會的主人,會主觀決定順暢社會聯繫生存下去)。異質性是在同質性建立之際同時生出的(矛盾統一體),於是只有透過一個至高領導,展開對異質物的驅逐,才能盡人義、遂天道。當然、同質性的出現,意味受抑方的同時出現,但不需刻意意識,因為這是在「盡義遂道」的過程中無意識發生的。(如果生來貧賤,不需刻意意識自己的卑下,盡本份努力生活就好)在社會關係、在社會政治的生命體中,王室建立秩序,賜予人政治的生命。人民應當無條件忠誠團結在國王周圍。只有不斷清除雜念,忠孝勤王,做爲「人」才能逐步完美,最終達到「同道」的境界,在那個層次上獲得生命永恆的價值。神祇與世界的出現先後無人能知,所以真理是浮動的,是因應人的生存條件變化而變化的,只能依照能證最真的公允善良原則處世。公善原則順從生存而來,君民合體的實踐才能守護公善原則不墜。對立面可能的進步主義,應依公善原則,就對立面進行善的抽繹,這就是成立特定機構吸收民意反射的理由。可以推知,這些人近乎無神論,而王家有擬神化的地位。對於自然現象,傳統說法認為所有存在都有意志,但只有人是社會的主人,雖然以順應自然做為「同道」的實踐,但若必須改變(順暢與自然的聯繫生存下去),只有人能改變人自身和自然的意志(人道同宇宙之道,在王室領導下,依能證最善原則,集體變與不變)。人死後有魂魄,是意志脫離承載物質的暫時狀態,如果能善轉化,魂魄意志會回到天地(還真),從此不存在。就像濕物會乾,水的意志無由消失,魂魄意志當然也會無由消失。如果水意志消失有理由,問題也是人提出的,人必能解答這個問題,因為人是社會的主人。當魂魄不潔,不能還真,會成為既不能上順道理,亦不能下害人間的不必要的存在。

「道」孕自然,或說自然是理解「道」的永恆工具,所以與自然和諧、順應自然而生活,是人生的目標,這也是人類與生俱來授受的意志所決定的。宇宙整體,更精確的說是「道」的活動的知識,提供了關於每個個體事物必須如何運作的知識。每個人必須遵從「道」,按照自然規律而生活,例如人們必須順從國家的法律,按照國家的法律而生活。每個人平靜的接受他在事務系統中的位置,完成他必然的目的。命定理性是能證最善原則,所有美德是知識的形式,沒有人能夠沒有知識而有美德。苦惱、恐懼、欲望、快樂等,屬於非理性的衝動意念。能夠捨棄情念,擁有堅定理性意志的人,就是理想的人。與美德相伴的生活是達到順應自然(同道)、「聖情感」、自我滿足。「聖情感」就是捨棄情念,對激動、歡悅、悲傷、焦慮,達到淡漠的平靜狀態,是對心理和物理干擾的超脫。但主要不是動機戰勝情感,而是一個「成為完美的人」這樣更強烈的「聖情感」,戰勝了苦樂。不過、在順應自然而生的前提下,對性愛是開放的。最終的境界是,不依賴任何他人而生存,滿足物質與情感需要的狀態。



【政治哲學─9世紀以後的論述:】
如果說民主的本質是個體的權利應該首先和最大化的被尊重,當個體之間產生深刻的衝突時,卻只能透過強制手段來解決。也就是說,個體自由並不是導致民主的條件。而且人權是透過法制來維持的,接受人權就等於是反對個人主義。「人」在達亞齊烏斯(Dàjjàciwus)那裡不僅是生物性的概念,主要是人倫的制定者透過統治機制、教授給民眾的:社會與群體關係,使人成為了人。人類因為普遍具有仁義禮智的潛能,所以能夠完善自我,但是這並不能構成具有道德的整體,能夠提供集體的良好物質與精神生活的,終究只有國家,所以才說國家是神聖性在人類世界的實現。

在政治權利的落實上,身體國家的政治諫議權當然是落在國家檢察部門的身上,但是當一般人向他們提出這樣的要求時,一般人已經在公開批評時間當下的思想流派了。但是文化來自於宮廷(見愛爾卡德範斯(Elkàtàefàns)《宮廷文化》),社會並沒有防止文化退化的能力。其結果就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講法,不僅讓一般評論家自我受限,而且在期望檢察官員制約王權的努力上,也成為廉價的論述。

人類的群體沒有能力靠自己去墮落,只有統治者錯誤的啟蒙會造成集體錯誤,這樣看起來,菁英是人類邪惡的最初原因,問題是克制菁英錯誤所想要建立的無政府狀態並不是自發的,而是聖王領導的社區制度,所以終究,只有統治階級能對統治階級新陳代謝,所以權力的互相制衡只有在統治階級內互相制衡才有意義。

正義是透過愛,出現、表發在信仰的行為上,這種愛選擇了自己,也把自己餽贈出去,同時人們看似理性的行為,其實也只是有距離的激情,但是這樣的愛可能會走到自利的途徑上,所以它與正義也可能是有距離的。自利的愛只是一種手段,意識的目的就無疾而終了,這樣的意識就只是謊言,沒有超越自我的創造,所以必須透過某種方式保持對生命的誠實。

精神的、自我的意志應該要知道自己的來源,才能在自身的行動中保持清醒和正直,讓必然和偶然的關係表現在自我超越中,這樣就導引出意志的權力。普遍的道德有必然的起源和終點,個別性的意志不可能在道德的過程中一以貫之的孤獨,往回走的路只是虛無主義,否認了起源和產生,所以應該要向前做出瞬間的決斷。同時,意志權力的表達,在於不受到其它意志權力的杯葛,所以只有讓權力制約權力,才能達到道德的交集。權力的後退不是後退,權力的讓渡不是無意義的讓渡,意志的運動只能最終有向毀滅,只有用權力反省自身才能得到救贖,並在權力的饋贈中達到人對人的依賴性的產生,世界才有了愛,也才有了正義,也才讓世界成為世界。(見君克徹斯(Geinkıtchıs)《只有寧靜是不可能的》)

《權力分野》的作者達沙勒同卡斯(Dàsàlätönkàs)提出立法的王權主義,他認為最大的不自由是終身沒有自由的一天的奴隸狀態,要讓個體加入「正義的群體」,成為國家社會的一部份,用立法主義防範自由的過大泛濫,建立一種基於法律的自由;尤其是,最大的自由還包括「正義的群體」──國家,如何與每個個體交往的自由。「民主」真正的定義應該是包含所有人在內的共同統治,不是透過個人外表上的平等達到「群體的不當專橫」。人類天生的差異就決定了人的不平等狀態,比身體財產更可怕的不平等是人格的不平等。平等是人為的狀態,只能透過人為的均勢達成平等,也就是運用權力制衡權力,在既定狀態下運用最少的社會資源達成權力均勢。另外,結果的平等也會削弱人類的競爭動力,所以只能透過強者保護弱者的博愛政治達成賢善治理。所以,如何使每個個人得到「完成道德的工具」,只能透過一個賢建的制高點組織規劃,使每個個人在完成使命的過程中得到最終最後的自由,因為自由的行為來自於自主能力,一個人只有在完成使命之後,才能在道德的群體中得到自主能力,也才有了自由。個人在群體中獲得自由的能力,是在制度的安排下完成的,所以制度和秩序,才是自由的先決條件。



【國體政治】
相當於在西汗國(古倫麥底,祖大汗國)改革克薩爾法並實行「君民合體」制的同時,中央汗國也進行了官制洋化的改革,以期能更有效的抽調國家資源進行動員,時間大約是900-910年代。基於大正統主義,中央汗國確定要將所有政治設計俱以國王為中心,確保聖王善政的實施。另一個主要原則是確保民族的優越性,以具體制度確定庫錫亞敘茲及和哲卡麥.克薩爾高於東邊的敘利也利.克薩爾和西邊的古倫麥底人,例如在中央汗國擔任公務員,必須要熟習庫錫亞敘茲及和哲卡麥語,並在中央汗國境內居住超過15年,等等。

國王直接參與政治運作,不以立憲內閣做為緩衝保護國王,邏輯上要貫徹所有臣民對國王的忠誠罔止無誤。國王享有直接的仲裁權和緊急權,並且可以以停止議會運作的方式,確保任何行政職位不受議會的彈劾、侵犯,貫徹上令下達的意志。國王直接管理為他設置的諮詢機構,例如國家安全會議、人權會議,等等;另外並直轄一個掩耳蓋目的安全委員會(essemé-soišté kommité, ulttiq qawipsizdik komiteti),做為樞機幕僚和最高軍機機制。

國王任命「執政」,組成政府,所以命令雖然由國王下達,具體政治過失要由執政來負責,並在必要時去職;但是相對的,如果國王矢志保護他的執政大臣,可以用停止或解散議會的方式達成。執政的執政團隊不具正式名稱,因為政府編組會按照局勢做隨時的變化,特定部門按照實際需求升降(1級委員會─2級委員會……),俗稱仍是「內閣」。

地方政府分為各個「歐布力斯」(öblis, oblys(tar),州、省),其首長「阿其穆」是根據執政對國王的呈請,予以任命的,國王也有權直接任命各級阿其穆。如果遇到舊王駕崩,各級阿其穆必須立即停權,等待新的任命。地方政府有對應的地方級議會(吉爾嘉、馬斯里赫特),可以經過適當程序影響和罷免阿其穆。阿其穆可以薦任隸屬他的下一級阿其穆(邏輯:省長任命縣長),一級一級往下支配。地方的馬斯里赫特具有地方預算的批准權,通常備有一個研究委員會研擬各式法條法令,也為具體實行提案。

議會分成理論上的兩院制,第二院是「約克洛萊庫萊斯」(julklolé kulàš,聯合議會,相當於上院,庫萊斯也就是古代語的庫里爾台),其中36席中的絕大多數,是各個歐布力斯依據舉孝舉賢原則派到中央的,剩下來的4-6席由國王指定。第二院主席還是由國王提名,所以是依據有歧視原則在實施的。第一院是「庫里斯卡維內」(kuliskàviné,馬日利斯、參政議會),66席中的49席按人口比例產生,剩下的17席按政黨得票比例原則產生。實際上中央汗國沒有政黨,不過特定一屆派閥在連署關就會逐漸形成,還是可以進行分配。庫里斯卡維內具有實際的國際條約批准權,算是難能可貴。

做為國家三權之一的法務各部門,為了便於國王的利用,拆成多頭多部,以便權衡。計有:最高司法委員會、司法鑑定委員會、法律制定委員會(類似憲法法院)、最高檢察委員會,各組織由約克洛萊庫萊斯推薦、選舉,最後也是由國王親自主持。法院體系採三級三審制,另外有軍事法庭。

具體來說,由於各種民主建制還是以國王的意志產生的,例如約克洛萊庫萊斯的議席由地方上派,但是地方首長又由國王親自確認,國王仍然繞過程序掌握全部的立法權;各級司法官員由約克洛萊庫萊斯決定,所以司法權也全數歸於國王。實際上,中央汗國仍然是君主專制國家,只是廢除表面上具體的封建制度罷了。

承前所述,庫錫亞敘茲在「衰弱的時代」(約700-800)經常發生王位虛懸。起而爭奪王位的有力貴族,在克薩爾式的份地封建制(中央主持的浮動賜祿封建)下,常常變更其封建主的名份和領地,領地被當做爭奪王位的籌碼,頻繁的變易、轉封、轉贈,與舊領主有血緣關係的國內外各階層人仕,由於獲得庫錫亞敘茲國內的封建名份,也大量參與這個時期的博奕,最終、擁有強力後盾的外國貴族滲透到庫錫亞敘茲貴族的裙帶關係中,獲得了爭奪王位的名份,也造成僭偽王室和割據政權的出現。

6世紀以來,由於商品.貨幣關係的成長,契約地主從農民那裡奪走的收成,較前面3個世紀相比,有實質的增加,政府以現金進行徵收,迫使農民在農作物採收前就將農作物預賣給放貸機構。由於庫錫亞敘茲在660年代以後推行全國範圍的守備制度,大部份城市已經面臨兵源和人口的飽和,因此當農民在鄉村生活無以為繼時,由於城市也已經無法吸收逃亡人口,於是逼使農村逃亡人口揭竿起義。對這場動亂給予精神指導的力量是新興宗教「聖王塔希爾宗」(sànssàtàhile),「聖王宗」的教義認為所有天啟宗教都只是導向最終天堂的過程,人類的理性靈魂可以決定人類的去向。「聖王宗」起義吸引廣大貧苦民眾,到「指定地」追隨「御使」,農民從封地逃出,或是趕走自己的領主,在庫錫亞敘茲南部結成數個萬人據點。由於清勦起義的戰略出了差錯,在王家分院制下、已經被其它王家孤立,難以立足的筆頭王家:韓維真(Kenvijessene)王家成員,被「聖王宗」教徒在王家份地屠殺,倖存的孤獨國王楚古別科3世(3é. Tchkväkah)也在703年駕崩,造成王位虛懸。

於是,擁有繼統次序的5個王家便分裂成3個政權:東方的克錫克爾錫格勒(Kesikelsekiulé)王家、中南部的博和達佐采(Poqhedàssıcsàe)王家、西方的額古禮敘什(Ekıliutchisdele)王家;國家北面的亞杜萊希王公們也形同獨立,以利益為盤算,遙遙的選擇性支持南方的某支王家。割據三方的三個王家,由於南方庫錫亞敘茲本部已經殘破不堪,紛紛北伐,尋求更具有克薩爾血性的部族加入自己的陣營。但是,要僱用這些北方部族必須要有錢,所以割據王公們,一方面頻瀕出擊其它割據領地強徵貢品,一方面就是向外國貴族借錢。

庫錫亞敘茲的貴族們為了爭奪高低不等的職位,無不以擴大經濟基礎的方式來牟利。當時有一種公共採購的權利是下放給封領貴族的,以低價買進物資再進行統配,實際上是附加稅。在一個歐布力斯,每年採購的葡萄酒量為6000噸。中央王室的織造委員會為軍事需要提供了很多現金,使得每次出征的顧用兵力(包括後勤)可以達到1萬-3萬人的規模。透過制訂武器繼承法,許多農民被強迫成為潛在兵源,免役權利被包租給地方貴族,中央可以透過貴族的再上供獲得鉅額財富,但同時也讓有勢力的貴族能夠辦置私軍;由於貴族可能會效忠王位鬥爭中的某一方,因此這種情況對中央來說並非只有負面影響。土地稅大概每2-3年才向農牧民開徵,但是徵收的標準是農具持有數量和犁隊組成數量,形成一種累進稅制,某種程度上也算公平,但是農民常常必須面對中央貴族與地方貴族的2次徵收,是一種任意稅,不需要通過地方領袖會議的同意。動產稅以村莊、營地為單位結收,常常以罰金的方式強迫農牧民繳納。這個時期也開始向全光僧侶收稅。總之當時的財政情況迫使人門必須在苛捐或起義戰鬥中尋找活路。由於稅收權利下放給地方貴族,使得貴族能再將這種權利抵押給外國貴族換取貸款和援軍,使得外國勢力對庫錫亞敘茲的滲透益彰。當時庫錫亞敘茲的進口、出口就已經都要徵稅,出口稅也被抵押給潘緹那貴族,進口稅則越訂越低,滿足當時孔急的國內物資需求。

【外交(960s)】
庫錫亞敘茲位處於王立聯合、漢密斯與神州帝國三大勢力的交接處,從一開始就必須在三方力量的互搏下謹慎的平衡各強國利益,以基本地緣條件預防大國採取強制性措施,這始終是庫錫亞敘茲外交與戰略的主軸。

漢密斯在法拉軍事政府主政之後,逐漸顯現更加務實的外交立場(對庫錫亞敘茲而言),漢密斯在梅茵蘭地區的籌劃,更客觀的評估自身能力,摒棄不必要的張揚,調整對中央梅茵蘭的外交戰略。漢密斯不再將中央梅茵蘭做為整體來看待,解構而務實的處理各種雙邊關係。漢密斯的外交可以概括為「資源外交」,以某種程度的以物易物促進對中央梅茵蘭多邊關係的和諧和提升。漢密斯同盟結構本身,必須隨著漢密斯在全球力量上的分配來發展,競爭性政治不必帶到中央梅茵蘭地區來實現。

神州帝國受到本身30年戰爭的影響,從內梅茵蘭大陸的縱深中撤退,也出現與漢密斯從陌生到聯合的演變。為了避免新生的帝國以領土要求為誘餌,打通與漢密斯的領土聯絡,庫錫亞敘茲勢在西南外交上不能鬆懈。為了維護本國利益,庫錫亞敘茲必須充份利用「第三強」──也就是王立聯合對「漢.神」的矛盾,使漢密斯綏靖西境的信念與王立聯合和神州帝國達成妥協。

(庫錫亞敘茲位於漢密斯的「緩衝地帶」之外,參考:「討論區首頁 » 王立圖書集團 » 環球防衛雜誌:風硝超戰略各國國防戰略想定設定區」)

庫錫亞敘茲首先透過親近力量已經稀釋的王立聯合,尋求經濟安定與地位的提升,在多邊關係中儘量爭取到參與協調的機會,增加國際影響力;以主動的態度計劃開發地區資源,發展多元雙邊合作,與卡斯特蘭薩及德列塔尼亞進行對話。面對卡斯特蘭薩與德列塔尼亞空間範圍上的勢力尷尬,拿捏此消彼長的關係進行有限的表態,而適度的模糊戰略也是保證自身安全的必要。

德列塔尼亞─中央汗國因為文化背景脈絡不同,而且歷史上有尷尬,互相猜忌是必然的。雖然說,不信任不代表「互賴」程度低,因為同屬權力地位上的地區性次級國家,基於交往需要,還有大國不相與搞平行國關的悲哀,中央汗國主觀上亟欲與整個梅茵蘭地區國家交好。梅茵蘭諸國對克薩爾系國家的戒心卻都相當重,德列塔尼亞與古倫麥底不存在任何外交關係,德列塔尼亞與庫錫亞敘茲間的陸路交通僅准許取得許可之貨運車輛進出,但自952年後便無新增之許可。以德列塔尼亞為例,對克薩爾冷淡是最符合利益的做法。中央汗國對其它梅茵蘭國家並無領土要求,中央汗國其實非常想和德列塔尼亞進一步拓展外交關係,吸引「德資」來生產力廉價的中央汗國投資,但是在「等價交換」的外交思維影響下,中央汗國與德列塔尼亞還是互相給予很多非制度性的壁壘。

庫錫亞敘茲倚重出口拉動經濟成長,但長期逆差,於是努力實現產品出口的多樣化。但是由於庫錫亞敘茲排斥外資進入國內私有企業,外資的流入仍在緩慢減少,使得國內失業問題也不能很好的解決。

基本上庫錫亞敘茲尚未「回歸」中央梅茵蘭,與卡斯特蘭薩與德列塔尼亞只有定期的中階官員會晤,但卻與古倫麥底(西汗國)進行了一些關係計劃。

先進文化的第一波流入:人類文明歷經採集、狩獵,出現了原始農耕,然後才是選擇高機動力的動物一起移動,也就是遊牧。其初,在央北還有國野之分的地方,因為優勢生產力對野人的壓迫,野人採取遊牧型態進入現在的儀旭汗國(西汗國)。央北野人氣運不長,被儀旭當地的森林民族消滅,但是他們的器什和生活型態,卻深深影響了土著民族,這就是克薩爾文化的外來的第一個源頭。

侵略之芽: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相互挑戰與反應,是近代以前世界史上的重要課題,騎馬技術發明以來,分佈在草原的遊牧民族,憑著騎射的優勢,一直是農耕社會頭痛的敵人。是什麼促使遊牧民族侵襲農耕社會?遊牧民族的經濟生活建立在逐水草而居之上,與牧場畜牧制不同,高度仰賴自然年景,年景不好,需要掠奪以溫飽,年景太好,需要向農耕社會強迫傾銷普遍貶值的財富。長期氣候變遷因素反而不能成定論,因為每逢災異,遊牧民族實力衰退,他們習慣躲起來,而不是打出去;但是氣候暖化時,擴張的可能性是有增加的。多種動物的遊牧方式,使遊牧民族自給自足,沒有對內交換的必要,卻有對外交換的需求。對外交換的內容主要是農產品,其它有工藝品等等,如絹織品,都些都必須以交換或掠奪的方式取得。掠奪是重要的「生產」方式,它是一種自然的無償輸入,掠奪的目標有家畜、人口、物資,前兩者是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正規互市難以取得,部族長且透過分配戰利品完成權力儀式。以武力為後盾的貿易是變相掠奪,對屬國強徵貢賦更是制度性掠奪。對外征服可以進行內部組織強化,是氏族社會進步到部族社會、進步到帝國的必經之路,軍事化、永恒化和階級化則是組織強化的副產品。部族長如果不執行組織功能,遊牧社會容易退回部族林立的狀態。心理上,君權神授或神格君主觀念,使遊牧民族不自覺應該臣服它國,甚至應該建立世界帝國。「當一群人成為空間的一部份時,群體會將此空間轉變成自己的意象,同時群體也會屈服或順應與之相對抗的具體事物,群體會自限於自身所界定的框架,外界環境的意象與群體本身所維持穩定的關係便成為群體自己的理念」,但是草原上缺乏空間的界定物,集體記憶裡的空間格局開放無邊,這些都降低了遊牧民族在別人的土地上活動的內在挫折、矛盾。

從中間統一:現今所謂的克薩爾國家,在歷史上,從央國北部到王國北部,分散著數以幾十計的部盟制「國家」,比較重要的有,央北的狩野汗國、現今中汗國東南部的琴歌汗國、現今東汗國的月谷汗國。其中琴歌族的後國,在與布基族等半農牧制梅茵蘭國家的互動中,起滅過幾次城市文明,每次琴歌城市的衰敗,都與中部國家的混亂、物流阻難有關;反之,若是中部國家繁榮,或是琴歌族能控轄中部國家,琴歌族城市就會興盛。在反覆的折退與前進中,從琴歌城市中累積出遊牧民族國家,數量組織原則和數字管理原則的革新、居中馭外的成熟,提供了思想上建立一統國家的準備;火力革命(煤炭的使用)造成在鋼鐵等方面的手工藝進步,卻在另方面也造成內部生產關係的矛盾。終於從自我掙扎中,「無意識」的在體系結構中轉移內部的磨擦,向外侵略了。起頭的就是中央克薩爾.烏爾多斯堤琴氏(Ürüg-ini-Ürdostigin, Ürdostigid,北嶺:U’erdesencicite,央:御宮貴)。克薩爾在紀元元年前後形成了統一汗國:帖木爾布斯.烏爾多斯堤琴汗國(御宮汗國),入主北央國,分封汗王。還為了消耗原央國的新附軍,派他們登陸北島(0-70)。但是內圈農牧區克薩爾的西、中、東部有著各自的利益,國家法律沒辦法在事實上壓制地方性的能動發展。統一過程中的西方貴族被賦予了很大的權力,國家想要對西部擴大富基的努力,都促使著西部反射在論述上發展出主體的思想觀。國家內部發展關係裡面,一切公行的越來越深度的與土地制度結合(國家化的必然弊病),導出階級和階層的矛盾。秩序的(文化的)法律.制度與民族精神產生落差,民族精神不斷的從具體的、流動的、建構的共同體中流出,「人民的」意識與當時建制不斷的衝突,從人民中間─由顯要領導,出現重建法律.政制和諧的合理嘗試。雖然說克薩爾哲學是對汗室忠誠罔止,但是百姓對合罕汗以下的藩部王公的反抗就愈演愈烈。加上央國中興,從外部介入,加速了克薩爾問題的升溫,終至使統一克薩爾在200年前後就崩裂成七國─「繼承人戰國」時代。國家被「反進步」的分解成孤單的形式,然後在不固定的辯證中,上層建築和菁英對經驗世界發動了隱喻性的「回歸永恆」的改造,紀元300年前後,烏爾多斯堤琴的後裔短暫統一諸克薩爾──又是從中間統一,這一次擊敗了漢密斯人,讓漢密斯人南下消滅梅茵蘭帝國。巨權機器之輪無法向前運轉,在機會窗口前又無能為力,青色之火─克薩爾遂黯淡下來,時為400年前後,進入「哲學戰國」時代。

「戰爭」決定西汗國的歷史轉折。一開始,古代戶錫弘格卓所在的初倫博洛略爾丹中南部,並不像環海區一樣分成具有疆域意識的領土王國。城是中心政治單位,城邦間的互隸隨時勢波動,或者納洋奧雲比列格和塞杭別圖罕邊區王公選派中意的領主控制數城。戶錫弘格卓的祖先布立斯吉.維齊爾是出身帕納塔克(它賓拓列種邦)的徹倫帖木爾種(cherentemürid)人,原本是孤微的禮官,臨危陣斬暴起軍首領發跡,歷任三莊主司。當時蘇切德內城主努爾努德納去世,少子弒兄自立,兄方姻族向帕納塔克請兵合討,維齊爾從軍出征立功,被任命為耆長,東往帕納捷農德爾任客將。帕納捷農德爾領主每次指使維齊爾攻略,許以新城主職,每次都沒兌現。這時合爾齊烏納根汗任命的西南領主趕走了幾個徹倫帖木爾城主,其中有維齊爾的姻親,維齊爾就稟報帕納捷農德爾領主,往更東方打天下。維齊爾邀來為數1600、1500的援軍先行攻陷正南的薩里舒克,自己的主力6000人迫使敵軍轉打消耗戰,偷襲維齊爾的補給線。維齊爾裝做向艾納烏索爾特撤退,一夜秘密運動到敵營附近,第一波奇襲先讓前鋒深入敵陣,佯裝不援,清晨第二波用騎兵預備隊斜線衝鋒,全殲敵軍20000。維齊爾取得內策薩爾克為基地,之後他誘使艾納烏索爾特社城叛變,奇襲塞德諾坦,逼降納勒沙德,控制艾納梅格西部大半。維齊爾去世後,其子布立斯吉.巴圖泰繼任,克服初期叛亂後,大舉行國,受邀將部眾和財富遷往西方的徹倫帖木爾城邦──達希蘇楞.桑里克。當時一併西遷的里泰寧卡沙、諾勒索斯兩個干合察部成為骨幹力量,是比較特別的現象。這一時期,與土地結合的強力領主制發展起來,在兵農分離狀態下,保護與隸屬的身份秩序形成,但還不畸形。桑里克的興起是外來軍事集團模式,統治階級有很深的合議制傳統,後來就鑲嵌入東方議會制度。原有的白宗、黑宗薩伊勒(聖裔)迷信被鐵腕制服。經濟活動不活躍,錢幣在國內不鑄造,供給不穩定,實物交易風行。博勒額蘇爾和納桑瓦齊爾地區,陸續因爭界和繼承戰爭併入桑里克,成立了戶錫弘格卓。由於租稅改制、客卿政策和十五等事功爵制等的推行,國家發達起來。戶錫弘格卓雖有重新向東方深入拓殖的政策,目的是取得馬產地和戰略前緣,但實際發展顛倒,從西側順時針擴張。艾斯.蘇別葉克平原戰爭中,戶錫弘格卓和亞杜萊希合謀,分得德斯格爾達希。

傳統哲學認為,權力源生於人與人相處的關係之中,是人際關係必然落差的表現與應用。權力制約人的身體與外部思維,掌理權力的卻是靈魂。靈魂所以能掌理權力,是因為人的本性就是宇宙的理法。既然人的本性是宇宙的理法,那麼人只要能除去煩惱、明心見性就能自我管理,但這不就與權力落差的實情相悖?於是有人說,要能脫離受生理制約的狀態是有程度高低之別的,要達到最高的層級,只有被選中的血統才行,他們就是薩伊勒,是秩序和倫理的指導者。但是反對者說,如果秩序前定,薩伊勒就不需要行聖跡、去做為、去改變天命。反對者指責,改造肉體以達更高的格位違背了「秩序」,也不切實際。天命的確前定,否則不會有人生於清寒、生於豪門,人們要做的,是在汗室的領導下,做神喜歡的事,認真活下去。汗室非神,但授命領導眾人。

北部原為名為恩和葉克特古斯的國家。鄂勒和和蘭平原在海洋正南,古屬古恩和葉克特古斯,4世紀中被明干布爾勒吉征服,後暫歸鄂里和布爾勒吉統治。462年奈根特奈發生動亂,人民擺脫赫齊博爾科統治,擁立古恩和葉克特古斯汗族恩希克.鄂日特獨立。480年代一度被布和德勒格爾達希軍隊佔領。5世紀末遷都至亦森額斯門格,汗國局勢相對穩定,但在493年復被布和德勒格爾達希征服,498年恢復獨立。吉亞堤1世(522-543在位)即位之初,納桑亦爾吉斯人兩次來劫,被殲滅。542年,汗子烏勒罕門格.卡所發動叛亂,汗被廢,開啟30年的王族內訌及與周鄰激烈鬥爭。朝樂吉亞即位後結束亂局,與其子吉亞堤(2世,583-587在位)多次侵入布和德勒格爾達希。601年赫齊博爾科被赫梁額里和汗拓勒恩和森征服,他死後,亦森額斯門格協助舊赫齊博爾科汗族登位,但內亂日甚,風波反噬亦森額斯門格。623年起,烏訥根.卓力格圖家系掌握亦森額斯門格實權,644年,卓力格圖家系的吉亞堤(5世,644-656在位)廢除古恩和葉克特古斯汗族自立。吉亞堤6世(657-672在位)時政治清明,國力獲得累積。這時在西方,繼承古恩和葉克特古斯正統的合爾齊額爾敦衰弱,布和德勒格爾達希和博科鄂里和爭相扶持傀儡。亦森額斯門格趁亂發展,併發連鎖效應─征服a地引發b不滿,征服b地引發c不滿─終能節節獲勝,兼併博科戶圖和、蘇白曼德勒圖。納仁陶亞1世(706-725在位)時統一鄂勒和和蘭。700年代,新興的葉克鄂斯坦攻滅鄂斯坦鄂斯吉,世仇布和德勒格爾達希得葉克鄂斯坦支持,併吞恩和圖伏森。亦森額斯門格和布和德勒格爾達希終於在759年攤牌決戰,僵持中,布軍因為後軍陣形出現空隙,遭亦軍一舉反攻致勝,北路亦軍深入鄂斯坦鄂斯吉,大破葉克鄂斯坦援軍,折返與南路軍合圍布和德勒格爾達希,半年後布軍降。艾斯.蘇別葉克平原戰爭後被亞杜萊希奪去希錫馬加立德、末勞斯額爾德內、亦森額斯門格。祖地被奪,改國名稱恩和葉克特古斯「復國」。但是布和德勒格爾達希、合爾齊額爾敦相繼獨立,各國旋被戶錫弘格卓併吞。

國域西部,近代分為20大藩王領地,名義上屬南宗王達希巴斯巴爾宗王、北宗王明德亞麥爾宗王,統治者的正當性來自兩宗王共同賦予。以後明德亞麥爾宗王權力被舍伏旦啟瑁格侵奪,719年,舍伏旦啟瑁格庸主策維斯同格勒格1世次後,亞納爾報啟瑁格2世與其兄斯圖諾敏索隆格爭位。斯圖諾敏索隆格得到明德亞麥爾宗王的支持,他和亞納爾報啟瑁格先後以汗王身份,派出自己身邊的達希同東格家系成員爭奪西部允達爾百加邦迪藩王。亞納爾報啟瑁格的人在途中被捕殺,斯圖諾敏索隆格派出的百仰拜斯聯在東藩王領地即位,趁亂統一允達爾百加邦迪,反叛明德亞麥爾宗王,所以有後來明德亞麥爾宗王南征的事。加策格特拉維甲汗王、門德恩和塞杭家系和達希同東格家系轄下草原14藩打敗明德亞麥爾宗王,版圖劇變,亞納爾報啟瑁格承認事實,授予治權。722年,西部草原被5家瓜分,在沒有達希巴斯巴爾宗王和明德亞麥爾宗王同意的情況下,招開會議討論勢力劃分,依疊床架屋的事實,裁為5大藩王領地,事實上不再受舊宗王家指揮。728年,百仰拜斯聯的兒子埃列布列伏斯聯背盟南侵道爾基圖勳巴特,造成日後的長期問題;同時亞納爾報啟瑁格解決舍伏旦啟瑁格汗位問題,騰出手來對付西南叛王,在恩博德百初倫領地以南屯田、設官、駐軍。舍伏旦啟瑁格的恩和圖亞斯和1世擊敗加策格特拉維甲,允達爾百加邦迪軍乘機佔領允達爾策新大部份,自行冊封其藩王。蘭都蘭烏努爾策格各邦自顧不暇,無力干預,765年允達爾百加邦迪改稱塞杭啟瑁德啟爾汗國,後來兼併5個藩王領地,廢達希巴斯巴爾宗王,綏服大百策伊杭。舍伏旦啟瑁格和塞杭啟瑁德啟爾兩汗國在戶錫弘格卓發動的「干察亞平定」戰中銳氣大減,最後在道格松道爾吉家系發動的聯動戰爭中與東方結下樑子,舍伏旦啟瑁格和塞杭啟瑁德啟爾兩汗國又不能彼此合作,最終被古倫麥底伐罪攻破,蘭都蘭烏努爾策格區的其它小汗國也就分別投降。

哲學戰國以後的基本情況還是以組織能力決定勝負。封建與圈層等級體系下,低一級權力層次對上級或上兩級層次臣服與貢賦,高層次對下級政權承認、封賜、給予安全與獨立的承諾與保護,主城與其它主城、社城間有隸屬關係,集中成許多同心圓。掠奪性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為核心的物質性權力是第一位的,相互聯繫的經濟、軍事實力增減決定豪城的興衰,霸權透過富國強兵加以實現,「人」的因素(如道德和管理能力)佔重要地位。戶錫弘格卓取得優勢後,經歷了內部國家武士分時分地的發展,以國家力量培養的內侍衛逐漸變成正常、習慣的組織,在「干察亞平定」的時間,因為財政支出惡化,使得汗庭在新征服區恢復了莊社的組織,將不得志的中央武士分封出去,這些重振的武士相當重視紀律和封建法度,結果在別斯古台加立德會戰,戶錫弘格卓汗庭中了亞立雲加爾加斯家系的緩兵之計,並失去腹里貴族的支持。繼戶錫弘格卓自身崛起之後,興起第二波「軍黨算豪強」的潮流,管理之爭使封建家系內部出現權力爭奪,成為必須解決的歷史進程問題。道格松道爾吉家系自820年代趁亂崛起,在經歷鄂希和圖斯加之戰、佩哲札次勒斯之戰後,進行汗政復古(指御宮汗國)的國家化改革,底定神州北方的局勢。847年古倫麥底建國,而這時來自東方列強的新挑戰又出現了。

西汗國過去之所以一直沒有完全邁向濕潤型國家式的租稅基礎,主要是統治階級擔心階級封閉的破壞還有國家穩定性的考量,為了因應生產方式和自然地理造成的首要型城市國家風格,納貢制才能維持生產據點和既有權力關係,這樣也就和封建主義與軍事化管理綁在一起,這也是比較有效率的管理方式。可是這種體制沒有顧全人的向上流動性,軍監行法合一的人治主義結構會面臨週期性崩壞,當菁英集體意識到外來力量加劇的威脅,最終會選擇自我改變去適應生態環境。由於歷史上透過外部積累轉移內部風險的作法,都會面臨身份的科層節制與晉升,還有總體利源邊際遞減的長期慢性危機,在缺乏單一性抽象思考的意識型態支柱支撐下,克薩爾歷史很容易形成在民族主義與種族.部落主義之間擺蕩無前的翹板型發展,因此古倫麥底建國後就致力朝向借鑑傳統濕潤型國家進行改革。為了避免統治與財政承包的世襲化,解決因為經濟交換和宗教信仰造成的那可爾依附主義,總結哲學戰國以來的種種思想交鋒與二重君主制,古倫麥底將祀權收歸國有,將舊的宗教人員考選收任為公務員,禁止移錫制度,綁在定居點上管理種籽、倉窖、農具,提供教育與醫療服務等等,同時做為地方僚佐協調民政,用這些配套誘導平民在祭祀圈內學習農業國家的生活方式。

這樣也就將一切意義的解釋權收歸國有,形成統一的國道哲學,它特別強調「鏡世界」理論,督導人們避免乘數惡效應,而人類生於凡間受苦、與物質惡並存,目的是贖還因為自己的靈墮落,下降人間的罪惡,開拓以人為本和忠君勤汗的概念。人是世界和他自己命運的主人,在改造世界的命運中起著決定作用,人的覺悟、創造性和意識是社會的、歷史的發展和形成的。任何功利與生產性質的社會,都必須在同質性基礎上建立交換的功能,順暢人的社會聯繫,異質性是在同質性建立之際同時生出的(矛盾統一體),於是只有透過一個至高領導,展開對異質物的驅逐,才能盡人義、遂天道,在社會關係、在社會政治的生命體中,汗室建立秩序,賜予人政治的生命,人民應當無條件忠誠團結在君汗周圍,只有不斷清除雜念,忠孝勤汗,做爲「人」才能逐步完美,最終達到「同道」的境界,在那個層次上獲得生命永恆的價值。政治上採取「能證最真」的公允善良原則,法學上奉行秩序論和決斷論。

簡單來說,西汗國主張妥善利用周邊神州國家「成熟化」過程中,在邊緣地帶留下的「軟區域」,包括時間的、空間的活動區域。西汗國基於世界主義,已經反省反神州或反東方情緒對於國家認同的真正價值,還是不是有意義的,相對的,它正在轉向將國家視為祖父民族和神州社會共同的一部份。這個概念來自現實世界的學者Jean-Marc F. Blanchard(Maritime Issues in Asia: The problem of Adolescence):

人們經常描述的國家,是即將成為國際社會的正式成員、正處於探索自我,或打斷與祖國的關係之際。慣例上,成長階段被理解為童年和成年之間的一個階段。這是一個巨大變化的時期,會出現迅速、有時候是不均衡的成長。此外、成長階段會放棄舊身份的部分或全部,而獲得新的認同。在這個階段,成長階段者學習如何處理成人的任務,發展經濟獨立。這些變化和它們所產生的壓力,導致成長階段者的行為「怪異」。這些變化還會促使成長階段者,採取不協調方式的行動,尋求團體同儕關係可給予其身份的認同。最後,這些變化促使成長階段者去守衛自己的領域,並高度注視該狀態。

成長階段可以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思維方式,即使國家沒有經過青春期,不需經歷既定的發展階段。比如:人口成長的結果,國家經過快速與不平衡的增長時期。此外,領導者或國內政治制度的改變、舊同儕關係的崩塌,或者是傳統的與世界互動的方式的失敗,會致使一個國家放棄原有的,並接受新的民族認同。另外、一些國家往往採取不協調的方式的行動,因為他們缺乏控制自己整體的能力。

這些不良後果,包括了對資源的激烈追求、新身份的追求與舊身份的保護、對其宣稱邊界的熱烈辯護,以及不協調的行為等。成長階段的國家,需要資源來滿足本國人民的消費需求,並供應本身要求輸入的工業和軍事,以實現其目標。此外,成長階段的國家,渴望獲得貿易和投資機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國家財富。最後,它們迫切需要創造就業機會的活動,以促進經濟成長。這些需求給予成長階段的國家強大的動力,去推動和捍衛資源豐富的空間、確保促進商業投資的地區,以及保護支助就業的大片領土和海洋。

成長階段的國家不確定其身份,因此它們拒絕接受目前的身份,而是再次強調傳統的身份,有鑑於國家的身分認同,常常是除了「我們感」之外,還有「這裡感」,它很可能會大力捍衛它所控制的地區、努力獲取構成身份一部分的非控制空間,或是要求一些自我認同感不可或缺的地區。國家主體只有不完整的控制權。比方說,國家的中心可能沒有完整的命令權力,成長階段的國家缺乏對於整體完全命令的權力,有可能給予一些分支某些優惠,以方便控制其它部分。這種國家也表現出:領導人將努力建立其人民對自身的支持,以獲得可用於政治鬥爭的資源。一種常見的建立民眾支持的方式是提供經濟物品。由於這種交付取決於:能否以合理的「價格」獲得資源和就業機會,所以成長階段的國家傾向於要求或捍衛有經濟價值的地區。

汗國對王聯的外交理論,基本上是以王聯在時間點上,表現為「修正主義」或「維持現狀」來判斷的。維持現狀的政策,目標在於維持權力分配,因為它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一個維持現狀政策是相對於任何「兩個以上的國家之間權力關係的逆轉」,例如國家地位下降的情況:A從一級國家下降為二級國家,而B則提升到A之前保有的卓越地位。然而,些微的調整,為當事國留下完整的相對權力地位,這與維持現狀的政策完全相容。

權力轉移理論將維持現狀國家定義為「已參與設計遊戲規則的國家」,這些國家能從規則中獲益。「挑戰者」(例如修正主義國家)則想要「在國際社會中擁有新位置」,以符合其權力地位。修正主義國家對於它在系統中的位置表現出普遍不滿的情緒,它們具有改寫國家間運作規則的渴望。但是,在實際上支配國際關係的是什麼「規則」,這些規則是否被廣泛的接受,或是一個國家如何知道規則。也不清楚要用什麼來確定指標:例如從一個國家領導的角度,他如何看待他的國家在國際系統中的位置。

修正主義國家的價值觀是覬覦比目前所擁有的還要多…它們採用武力改變現狀,並擴大它們的價值。不過、目前還不清楚維持現狀國家的構成要件,除了現存的權力等級(與威望,假設這些內容是相同的),還包括有沒有特定時間點的問題。其它判準像是,首先、國家領導人如何依據相關特定規則來行動,好比說利用國家間的外交、安全機構,以及國際經濟機構等場合。第二、國家領導人如何依據全球或區域權力分配來行動?第三、他們如何依據有關的聲望等級來行動?修正主義國家會力求從根本上改變這三個組成部份。如果不這樣做,會很難界定什麼是修正主義國家或非現狀國家。

瀞帝國與鐵山國的關係,並沒有很明確的定義。依據寰海戰爭後瀞帝國與鐵山國陸續簽訂的「三個基本條約」:〈瀞帝國與鐵山國共同防禦協定〉(914)、〈瀞帝國與鐵山國外交關係協定〉(917)、〈瀞帝國與鐵山國特殊法律關係互助條約〉(922),瀞帝國與鐵山國為「指導」與「指導接受」的角色。在瀞帝國與鐵山國的特殊關係中,瀞帝國所簽訂的國際條約,除非另有規定,一搬直接要求鐵山國將該條約轉換為其國內法一併適用。透過一般國際國家,主要是南天與長晨的承認,瀞帝國在國際場合代表鐵山國,使鐵山國成為不完整的國際法人與國際法主體。在實際運作中,瀞帝國保留對鐵山國立法的否決權,鐵山國的國內立法在生效前必須報備瀞帝國,瀞帝國的意願在鐵山國立法程序中會決定鐵山國法案能不能通過。

鐵山國在立國之初採取了君主制國家的兩院制。在鐵山國與瀞帝國簽署「三個基本條約」後,鐵山國的第二院改為「聯合參議院」,聯合參議院原有的45席議員,必須與瀞帝國選派的20席「聯合議員」共同議事,瀞屬「聯合議員」中的15席擁有2張票,另外5席為瀞帝國貴族,或瀞帝國集賢閣推選的海外席,這5席「聯合議員」有3張票,所以來自瀞帝國的20席「聯合議員」如果全員到齊並投完應有票數,也有45張票,與鐵山國本國聯合參議院議員打平。

聯合參議院的組成總共為65席。瀞帝國代表總席位為20,包括5名瀞帝國貴族或瀞帝國集賢閣推選的海外席。鐵山本國的45席,包括宗室.世爵4席、重要高級事務官、法官或卸任政務官6席、碩學5席,地方郡、界官僚選派赴任10席,其它20席民選,但是民選聯合參議院議員需要學歷認證,擁有長晨或瀞帝國舊功名,或後來通過「國家級參議學能鑑定考試」的人,才具備這樣的資格。

鐵山仁示直轄的兩個「內司」擁有禮儀上的地位,也就是內玉門司,主管禮儀上的審復、寶印管理、外秩.流外官考課;內秘事司,主管禮儀上的草令、出令、郊祀、冊文、復奏、考帳等。內玉門司和內秘事司可以參與聯合參議院的議事,但是不享有投票權。內玉門司、內秘事司,連同不具備與聯合參議院共同議事的內國史司、內神農司、內宗人司,五個內司組成典禮都司,附屬於仁示本人。

長晨依據務實主義的考量認為,大範圍陸海交錯的特色,使擴展本國成為區域強權是不可能的,而它國企圖延伸其國力到其它鄰國,也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同時它們必須恆常的保有各種技術兵種,因此、現階段不可能有區域國家達成建設全方位近代軍力的目標,區域均勢才是寰海地區經常性的國際社會結構,長晨也只需要配備相應的國交策略。

在950年代以後,長晨本身安全化的強烈程度反而趨降,在民族國家層次和領土所有權層次上,衝突的可能性是歷史性的,但是要得到區域強國的安全承諾,並不需要將威脅嚴重化,以換取北方鄰國的支持與團結。整個長晨不屬於任何複合體的一部份,長晨只需要保證在經濟上和軍事上,沒有能驟然改變現有結構的替代方案。

在歷史發展中持續存在的因素是,瀞帝國做為北南方大陸的遺產代表國,應該視為外在威脅還是區域的一部份?而阿托恩和普雷斯坦又意味著什麼?長晨是南瀞帝國與北曦帝國較弱的鄰域複合區,關係上的模糊反而弱化了晴族做為名義民族的特殊性和自尊心,一旦區域性的協調機制解體,對陸與海的控制就會給予陸峽區域消極的影響。960年代國際主義的式微使西寰海區域內部的各別集權與分權也出現搖擺,導致各國利益傾向於直接利益的形塑,帶來彼此之間更多潛藏的對立危機。很奇怪的是,任何寰海國家的主要政策都不是與南瀞和北曦保持同盟關係,也不是發展直接的對抗政策,但是一旦與大國建立「正常關係」就意味著被干涉的可能。

黃嚴島前線座落在寰海東西的交軸線上,在連結兩個大陸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西北寰海的南部和北部在漁業上是統一的,但是在地緣政治上是完全分裂的,不能視為同一個地區來加以看待。對曦國而言,南部領土的可能分離始終困擾著帝國,而朱.玄已經在奪取它的北方部份,但是出於帝國自尊心,曦國不可能採取牽就長晨的政策,這使得長晨在北疆的行動自由更少。

另外、水上人可能以非冠名的少數民族身份主張分離,因此與水上人建立共同防禦的默契是必要的。寰海區域的外交並非由經濟邏輯所推動,瀞帝國與地區其它國家的目標一直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然而同時,也就是因為寰海區域在神州經濟的邊緣化,促成各方更企圖合作的理由。鑑於其它寰海國家的社會是分裂的(如東萊),市場機制的運作對寰海區域的國際問題反而是不利的,如果隔離任何一國對寰海區域的實在參與,寰海做為一個整體的意義又是什麼?

寰海各國的軍費開支一直在增加,職業軍隊的政治影響是很嚴重的問題,包括一國行政部門對國防政策控制獨立性的問題,而軍事政策的改變與國內政策的趨向息息相關,低度緊張使軍方向邊緣或核心兩個方向,在不同國家發生不同的變化,琅堇存在著的軍閥政治,與曦帝國義王軍事政權的誕生,都是這方面的警訊。社會發展的安全化意味著空間和社會的邊緣化是國家生存的主要威脅,當社會安全成為附屬於國家安全的內層因素,能不能執行國際間更重大的應變措施就顯得更具疑問性。

在4世紀以前的長晨軍事,還保留不可思議的遇事國門任戎制,平時號稱全民皆兵,戰時卻能做有限的動員。受王國中央統制的君子軍人數約在6000人左右,大部份也都是中央精壯,從「我族昆第、國子」中進行招募,很少外黨(外鄉)成員。另外據記載,君子軍還包括做為特殊兵種的地道衛和可能是水軍的乘舟衛,軍人來源是各地「敦兵」招募而來,戰鬥力不詳。君子軍實戰中可能也運用阿托恩的2人戰車,有記載說「晴人頓弩為車,兵甲既具,輕死奮然」。

◇地理環境總論
具體的討論東彬國的國土組成,是由東北部的信州地區、西北部的義州地區、中部的和州地區、和南部的平州群島地區所組成。義州地區遍佈著由半深湖亞相、淺湖亞相、濱湖亞相、湖泊三角洲亞相所構成的含鉀平原群,厚度大,整體地勢東深西淺,由於滷水沒有淡化與氣候上的清涼,水體環境整體優氧化,但是平原群多鈣質、雲質泥岩,土壤透水性低,肥沃度也低。信州地區雖然是厚土區,但也多為風化玄武岩,地形抬升雖然使土壤排水性較義州地區好,但是由於紅土化作用頻繁,土壤雖富鋁質,不算肥沃。和州地區的玄武溢流、灰沙風化區多赤鐵,植被亦茂盛,為本區贏得「鐵樹之國」的名聲;同時受到盛行風調節,氣候溫和,然而同時,部份區域地層是一系列斷陷,一次棱角狀的粗粒岩相孤地,決定了本區自然災害時期飽受季節性土石流的侵害,在人為改造自然環境以前,和州地區基本上也是各遊牧民族過腳的暫時營地。平州群島地區受西風強勢氣流的影響,加上周邊海域的氣壓差,大氣環流在2-3月及6-8月兩次到達峰值,使其西側海象極不穩定。

◇從傳說出發
原始勝叡氏族因為嫻熟一些手工藝,在吞併原始勝叡氏族的各個部族國家中,原始勝叡氏族成為一種特殊的種姓或奴隸階層,他們並不像許多一次性作物奴隸一樣遭受嚴格的勞役,但是做為一種類民族的存在,「原始勝叡」成為一個更開放也更封閉的階層,一方面原始勝叡氏族吸納各種外族奴隸集團為新成員,另一方面,原始勝叡氏族卻也被限制居住地和職業選擇,套牢在土地上為封建主勞作。做為被統治民族,原始勝叡氏族留下為數相當的民俗性質的記載,像是每個勝叡人家有各自的家神,在各地村落中每家家神有按日輪值守護村莊的情況,男子成年剃髮,開始有資格為家族進行占卜,在房屋中樑立上自己的祈禱繩。婦人會將小木牌沈入水中,決定行房的日期,如果「炮不以時」,會導致河水泛濫的報應。有狗崇拜的習俗,祭祀的禮器是銅鼓,人居茅屋大概每10-17年會重建,但是狗舍卻必須年年新造。以天神名義起誓的村落間盟約普遍存在,在村落範圍的勢力交接處,會立下象徵性的立誓門。

一直到克薩爾時代,被封在和平兩州地區的卡拉岡王朝,透過再組織成為南方平原上的第一個領主制封建社會,透過著名的「國里設城法」,勝叡集團被打散到不同的封地上,執行更重更嚴苛的勞務,在每個「50里城」周圍,通常有300-1200不等的勝叡人從事重勞動。社會成員業務的多元化,反而促成勝叡人對彼此認同感加深。同時也因為勝叡集團的再擴大,許多勝叡人雖然身為奴隸,卻身居領主朝廷中的重要職位。於是、勝叡民族做為西北神州的早開化先進民族,開始了走向獨立自主的旅程──。

方和592-611 弘宗仁聖格王
延光612-618 懿宗文明格王
本初619-633 熙宗懿孝格王
光和634-651 顯宗敦孝格王
延康652-670 肅宗孝寧格王
神上671-693 定宗正肅格王
先熙694-717 光宗純孝格王
嘉禾718-727 睿宗明達格王
天冊728-746 文宗莊敬格王
天紀747-775 美宗仁峻格王
太寧776-788 元宗神毅格王
端康789-803 豐宗宣孝格王
天瑞804-817 裕宗孝和格王
初和818-835 純宗孝徽格王
宣平836-855 正宗孝範格王
大武856-881 明宗神德格王 謇
壽徽882-899 憲宗孝顯格王 懃
弘始900-919 嘉宗穆順格王 瓚
長樂920-945 神宗慶壽格王 峘
延平946- 今任格王 竑

東彬雖然位處北地,卻是一年四季都會開花的國家,人民的感情也很豐富,甚至有點激烈。東彬青瓷和白瓷稱為「東勝秘色」。東彬的土產「瓷餅」,餅皮是以麵粉及麥芽搓成,餡料是瓜糖、吉餅、芝麻及瓜子仁。

【經濟發展】
自從東彬頻頻收復信、義兩州地區並獲得成功之後,就建立了武裝移民的一些基本原則,例如府民家口5丁以上而田不到3頃的家庭,乃至於15丁以上田不到10頃的家庭,通常由政府撥給「新疆」置產20頃的特許,而原鄉地則通融本鄉長相、松山公族冒名侵佔當做利益交換。由於往信、義兩州地區的移民在原籍多為少地無地的貧民,為了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儘快投入生產,政府通常有租給農具、耕牛的扶持政策。然而整個信、義兩州地區地區多為鹽鹼或近山貧瘠的土地,土地在10-15年之間拋荒時有所聞,近海3-10里的土地,加上不堪取水的山地丘陵,在整個信、義兩州地區地區佔了44%,儘管在近山地區推廣新引進的耐瘠作物,由於山田的石質特性,畝產仍然不高,也很難再開發和再利用;圍湖田則有淤沙鹽化的困擾,也阻礙了水利事業的發達,仍然不能救急。在很多時候,國家從長相、松山本部發給信、義兩州地區農民的賑濟糧還高過信、義兩州地區接下來2-3年的所得,形成惡性循環。相較於信、義兩州地區,長相、松山本部的農產經濟較為穩定,而且在較早的時候就進一步跨度到商品農業,不僅有豐富的蕎麥、粟等純糧食作物,油桐、苧麻、煙草的種植也很興盛,而在商品農業的基礎上,長相、松山本部形成宗門制度,社會階級分化,宗門透過商捐、官捐、民捐取得過家特許的身份,進一步深化了貴族制社會的基石。

近代生產結構方面,莊佃制度在近代已經減少,但是東彬各地仍然盛行各式各樣的地租方式,勞役地租有相應的地主追捕權,有實物租、分成租,等等。許多農民在搭配貨幣租和押租的同時被加倍剝削,加上現代溫帶栽培業需要花費的資金甚鉅,政府又需要興辦工商業和銀行,需要基礎產業累積資金,所以輔導富農組成各種農業聯合,並協助流浪農民就業,等等。300萬銀兩以上的農墾企業給予另外的補助,僱傭人數在100人以上的再累進加貼,全力集中股份、資金來衝刺經濟。所以僅在930-960年代,開墾畝數就上飆到400萬,安置了幾乎全部的40萬流浪農民,又、雖然嚴格來說,所有的農業聯合都入不敷出,但是在政府輔助下,也逐漸出現信譽企業,對於引進小型機具耕作還是有成效。商品農業在經濟恐慌後反而上探到11%,而且逐漸往農業聯合形式再集中。值得注意的是,大部份國民仍然不能滿足本身生產需要,驟然上飆的經濟農業,相當程度也擠壓掉能從事手工生產的勞動力,大部份的糧食農業也還是以自耕小土地為主力,集約的糧食農業在960年代後基本瓦解。新的生產關係也還是跟舊封建的身份關係結合起來,而且由於自然經濟分解不充份,商品經濟發展不完全,舊貴族透過投資新事業、關說買通、掌握市場流向與訊息等等,還是保持著絕對優勢地位。因為社會分工不完全,每個個人掌握的資源還是以實物做流通,也就是貨幣化緩慢,所以總體資源的流通、調動也就緩慢不彰,人民基本生活花費中能節約的款項被隱含在家庭開銷中計算,沒有辦法分出來儲蓄,恩格爾系數普遍落在55-58%,屬於典型貧困的情況。商品抵達專業市場(各種實在或抽象的「距離」)的能量不足,負債經營模式導致小資本還是以互助或黑錢莊,或家族集資的方式進行,因為滿足人民需求的速度快;而國家儲蓄部門僅成為貴族的理財工具。



【外交與戰略】
◇實務外交理論
東彬的外交理論有很多流派,但是主要是受到沙諾和的柏堤艾墨學派(school of Bertealmer,主要學者有 Peter Dilonhughe),和王聯學者西西爾多費耶夫(Sesiodolfiev)的影響,揉合兩種元素,形成自己的東彬流派。實力外交主義者認為外交策略必須在國內意見統一的情況下達成。面對國際共和主義的興起,東彬實力外交主義認為,新興民主國家抉策程序緩慢,但是理性程度較高,必須使用「連續談判」原則「向前壓」,爭取本國最高利益。社會互動主義者認為,分佈在各國的各國外交官自成團體,也就自成一個外交體系,外務人員之間的和諧可以改變外交的結果。社會互動主義者也重視世界法律的實踐,因此關注自然法在外交原則上的運用,所以社會互動主義者又分為自然法學派和君主利益學派。

東彬的國際政治理論在國內較為統一,面對跨國價值的復興,東彬國際政治學者主張「古道復興」,各國菁英的共同價值觀應該要能在實做上協調各國利益,貴族風範式的自律外交比較容易在王政國家實現,因此新興民主主義和基進民族主義國家,是國際政治的現狀挑戰者,是不穩定因素,必須審慎應對。東彬國際政治重視大國協調主義,認為只有權力才能制衡權力。但是在另一方面,東彬又認為國家權力與國家責任應該協調統一,世界主要國家的物質條件和社會特性,決定了大國想要維持的,就是有利於大國本身的世界秩序,實際上就是國際等級體系,大國必須成為有責任的大國,才能確保世界秩序的多極穩定。然而,集體防衛仍然必須在有利於本國利益的情況下參與,本國的生存是至上不容剝奪的。

◇10世紀前期實務外交的執行
東彬自930年代開始,重新確立了「以神州帝國為基石」的主軸外交策略,但是玄武方面對此並不太熱心,東彬在玄武的戰略縱深上被列為「次要邊緣」,也就是說,東彬並不被認為是比「主要邊緣」的珀明來的重要,而且無論在領土規模、資源總量和經濟規模上來說,珀明都是神州圈內的前5強國,在玄武亟需珀明監視北島衝突的固定格局下,東彬的利益就被淡視處理,以換取珀明對神州總體戰略的支持。

東彬出於長遠利益的考慮,很希望在特定處境中支援玄武不足的人力或資源部份,以換取可能的回報,主要是玄武可能的安全保護。因此在整個930-940年代,東彬都以和玄武簽訂同盟條約為方向,加緊與玄武的接觸,企圖用制度化的力量,建構玄武「客觀的西進觀點」,並壓制經濟力量不斷上升的世仇珀明。但是在同盟條約簽訂以前,玄武與東彬的交往已出現不對稱的跡象。

950年代,東彬與珀明爆發白河洲島事件,東彬海軍在白河洲和能遠洲被珀明閃電殲滅,東彬在申請玄武仲裁之前就通過動員,但被玄武方面以能遠洲駐軍不具備有效權力的理由,禁止東彬邀請任何一方軍事支援的可能性。東彬於是主張行使單邊自衛,在國內輿論下東彬一定要「獲得有尊嚴的結果」,但是尋被玄武方面以集體自衛的理由阻止。東彬陸軍在957年強行登陸南白河洲的可羅岩,珀明不戰自退,東彬體面的結束外交紛爭,但是與玄武的關係降到玄武建國以來的低點。而且當時白河洲島上有2名持有珀明許可文件的王聯籍科學家,遭到東彬方面的扣押,珀明以國籍問題提請玄武進行調解,使東彬的外交立場更難堪。

950-960年代的國際不景氣,使東彬的國際金融鑲嵌更深,東彬對於封閉國家的憂慮感提升,於是透過特別管道向玄武「請罪」。960年代東彬確立了新的多樣化外交策略,經營傳統鄰國的民間來往,利用和平氣氛挽救經濟孤立。

東彬外務官僚認為,外交關係是存在於不同政治單元之間無法擺脫、切實需要的要素,為了維護外交關係,需要建立一個約定的框架或行為規範來保障關係間的有序行為,做為上述意義的外交,實質上就是一個談判體系。因此在平等原則上實現多方文件的法制化,始終是洋化改革以後,東彬外交體系的目標。

閔清洋的文章,引起東彬當時政壇的熱烈討論。然而,從事實上來說,東彬當時的各個政黨政綱,雖然對國家方向進行了嘔心瀝血的討論和檢討,然而東彬各政黨與國家人民經營自己生活的渺小期望,實際上存在著落差。東彬的政治設計,其實有助於格王加強獨裁,只是政治改制以後的格王們不那麼做。東彬政治改制以後,910-950年代的國家官員中,有3分之2是舊社會的菁英。以後見之明來看,發生在945年的政治危機,雖然是上層菁英間的鬥爭,但是整個東彬社會,還是累積了相當的總合矛盾。

945年夏天神宗薨御,使年僅23歲的上世孫朴竑御極,在今任格王都還沒有與兩派大臣溝通的情況下,支持姜岷深的少壯派軍人,擅自出兵包圍了國家議會,問題就爆發了。

(中略)

946年春天的對峙局面,使王室改革派與議會改革派互相指責對手方不願意改革。議會改革派不斷的升級危機,但是南山京方面,對南方兩道的軍民衝突完全無法處理……

(中略)

946年冬天,王室改革派與議會改革派在全國的5個地方爆發實質內戰;王室內部對於要不要「御內革命」,也就是將格王朴竑廢退,也爆發內鬨。只有南山京京內保持奇怪的和平。與東彬有地緣關係的珀明反對任何意義的改革,要求廢除尹殊禜內閣,將狀態推回945年,甲府則提出,如果不對東彬國軍做出約制,神州國家不應該排除軍事反應準備。由於珀明在940年政變時,東彬曾經背刺珀明,佔領彬珀爭議島嶼中的穎宛、梓棟兩島,珀明故意在等東彬自己把事情鬧到更大,甲府就是知道珀明涼著看戲,才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提請宗主國玄國,將事態儘快終了。947年春,玄國終於出兵東彬……

燚瑞戰爭

荀氏王朝時期,今上河行政區一帶存在土司管制下的少數民族,燚國與瑞淵少數民族,在語言文化上存在著親緣性,例如某些共同的山川雷雨民間信仰。上河行政區因取消土司制度的政策在建國初期時做得不夠全面,令失去正當法律認受性的各土司,還是有一定力量的地方勢力。

930年代,瑞淵當局引進聯邦資本開設「西部礦業公司」,因收買土地開設礦山等事業而與上河舊土司勢力發生矛盾。因此、在西山民變中大部份上河土司支持反段林政權的變民軍。變民軍被聯邦支持的瑞淵軍平定後,瑞淵當局在上河實行了改土歸流。

這之後,上河行政區的大部份地區長期處於瑞淵國軍的軍事管制和「西部礦業公司」企政合一式的治理模式之下,少數民族部落組織趨於解體,逐步落入社會底層並遭到來自各方面的歧視。在這種情況下,當地出現了要求分離的民族主義情緒。

另一方面,鄰國燚國亦有積極利用這一情緒。除通過投資、傳教等模式對瑞淵西部少數民族聚居區進行滲透之外,燚國亦利用瑞淵教育不發達、少數民族在文化上尤受歧視的特點,積極招攬瑞淵少數民族留學生,為其提供助學貸款和獎學金,包括給予瑞淵少數民族在燚國的開學輔助金,可以隨學資歷逐年提高25%;通過用燚語命題的畢業考試的留學生,可以取得某些燚國職業學校的文憑,等等。由於瑞淵少數民族在宗教、語言、文化、習俗各方面與燚國較為接近,再加上這些措施的吸引,燚國在相當的時間裡,在瑞淵少數民族中培養了大批親燚精英。當然、這種贊助活動的積極意義不只是贊助個別知識份子,也是希望培養全部瑞淵少數民族對燚國的向心力。

據某薩瓦希米亞學者後來在964年的不完全統計,上河地區某縣的執業醫生中,六成以上畢業自燚國的衛生學校,而在本國接受教育的較少。該縣醫師公會也「長期接受來自燚國的捐款」,並在事實上成為民族主義份子的據點。

對分離主義日益滋長的現實,955年上台擔任瑞淵總理的洋系黨黨魁劉定亦有所察覺。他一方面取消了對燚國文憑和執業資格的認可,並竭力掐斷來自燚國的資金流;一方面在國內興辦教育和福利,並嘗試提高少數民族的社會地位。然而,他在958年不幸去世。之後上台的袁昱登總理一方面加大了對少數民族民族主義勢力的打壓力度,一方面卻不願在改善上河地區教育和民生的專案上投資(表面上的原因,是他聽從了雷貝馮留學歸國的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和憲的告誡,認為這些投資只會被本國效率低下而又貪污腐化的官僚機構浪費掉,而不能起到任何作用)。結果其高壓統治反而引發當地少數民族的不滿。

962年夏天,來自上河地區的民意代表和各少民民族主義組織,向瑞淵中央政府要求金援,迫使瑞淵表面的增加原先設立用以協助地方債務的鉅額基金。由於燚國與瑞淵少數民族的親緣性,燚國對瑞淵少數民族釋出了過份熱心的主動關懷。同年9月,燚國國家最高協商會議的參政組主任委員訪問瑞淵,要求簽訂為期15年的〈交叉點經貿互助協定〉,針對燚瑞貿易,在瑞淵國內不同地區適用不同的匯率和進出口配額。雖然燚國與瑞淵間的貿易,並不占彼此比重的大多數,但這也是燚國直接將矛頭指向援助瑞淵境內少數民族的具體辦法。

雖然袁昱登政權被迫突然加大了對上河地區的財政投入,但由於缺乏規劃的行政配套措施,再加上粗劣的公務員行政能力,以及無所不在的貪污腐敗,反而激起強烈的民族矛盾。962—964年在上河地區持續發生數百人傷亡的少數民族暴亂事件。

在這種情況下,瑞淵少數民族的民族主義活動家開始呼籲燚國,支援燚國「人道組織及個別人仕」對上河地區進行「活動」,避免數個彼此仇視的民族團體控制局勢,認為瑞淵民族間的和平「依靠國際社會的貢獻」。

964年3月15日,「西部礦業公司」麾下某礦山的少數民族礦工與南央人礦警發生糾紛,導致數人死亡。由於當局處理不當,這一事件終於演變成大規模的暴亂,史稱「三一五起義」。領導暴亂的親燚精英組織起民族分離主義組織——「大安定協會」,集合各股民族叛亂(起義)軍的力量,在瑞淵境內進行更有組織的武裝戰鬥活動。

起義(暴亂)軍攻陷多處礦山和居民點,期間出現了民族仇殺的慘劇。而瑞淵當局也迅速反應過來,投入重兵進剿。雖然瑞淵國軍先後被擊敗了數次,但在一年多激戰後最終迫使少數民族軍退入山區展開遊擊戰爭。在此期間,瑞淵當局及其支持下的民團,對少數民族社區進行了更加殘酷的報復。據不完全統計,在這次內戰中大約有3萬平民(包括大量婦孺)死亡,其中被少數民族軍殺害者約4000人,其他均為當局殺害。

由於起義之初進展十分順利,還發生了瑞淵方夏鵝山岸邊炮臺及奉江一帶失守的重大事件,燚國領導層在「大安定協會」指導部(此時正流亡于燚國)的誤導下匆忙作出了誤判,於964年7月間承認「大安定協會」為「叛亂團體」,給予相當的財政支持,不久又進一步追認「大安定協會」為「交戰團體」,提升其法律地位,高調支持「大安定協會」追求上河行政區「高度自治」的訴求,並出頭表示「願意在瑞淵各民族間擔任文化協調者」云云。然而,在瑞淵軍政當局看來,這等於是「干涉內政」級的挑釁行為,因此在964年9月以後,瑞淵不僅發起文宣攻勢,抗議燚國「不負責任的行為」;當時瑞淵還取消了燚國訪問瑞淵足球隊的住行免費待遇,也果然引起兩國民眾更大的關注。

燚國方面強調,燚國與瑞淵境內的南域民族關係是人文的而不是政治的問題,燚國不追求在政治上完全介入或合併瑞淵國內的民族地區,但是基於民族與宗教文化的考量,「僅是」希望瑞淵能讓燚國擔任文化協調者的積極角色。但這種解釋顯然不為瑞淵接受,結果雙方邊境緊張升高。

在民間方面,燚國與瑞淵對彼此部份地區還沒結束業務的民間融資,都進行了有目的跨國作梗挑釁,使得962—966年跨國訴訟激增。結果反過來又引起瑞淵方面更強硬的制裁,最終升級到凍結燚國在瑞淵資產、遣返部份燚籍僑民的地步。到966年初,兩國的邦交正式宣告破裂了。

務實地說起來,瑞淵方面並不是沒有和平解決爭端的努力,由於少數民族反抗軍在奉京戰役失利,瑞淵官方965年8月採取了某種範圍內見好就收的作法,在萍陞樓商討停戰及有條件投降事宜。會議中,由於瑞淵官方下放了談判條件,雙方最終達成土司可以續任終身縣長,並獲得一定程度自治權的協議。部份少數民族地區就此向瑞淵中央投降,從而使燚國干涉瑞淵內政的正當性削弱,身份尷尬。可是,仍然有一定人數的少數民族反抗軍撤入燚國,繼續投入「自治建國」的運動。

兩國間的邦交徹底破裂後,騎虎難下的燚國當局為鞏固自身地位,轉嫁因兩國斷交而引起的國內矛盾(資產被凍結、僑民被遣返等引起國民不滿),遂將錯就錯,在國內加大反瑞淵宣傳,並在邊境山區為瑞淵少數民族軍提供訓練場和補給營。

燚國為此在自己國內進行了大規模的反瑞宣傳,官方並單方面的向瑞淵的少數民族菁英提高政治庇護的人數。屢屢遭到以燚國境內基地為根據地的少數民族軍恐怖襲擊的瑞淵方面,亦不甘示弱,多次派遣飛機甚至部隊,以當時還有爭議的「緊追權」名義「追剿匪徒」,侵入燚國境內12公里縱深的山區、草場,以摧毀少數民族軍的營地,這也才是瑞淵趁機肅清少數民族武裝的真正辦法。

對於瑞淵「進出」燚國,南希菲爾國際輿論譁然,燚國政府宣稱燚國已經進入「准戰時狀態」,在必要的時候,將對偏離一般航道影響燚國領空安全的瑞淵航空器開火。相對的,瑞淵國軍在「追剿匪徒」行動中引發的誤炸燚國平民、誤擊燚國邊防軍的事件也屢見不鮮,南希菲爾諸國輿論更囂塵上。

感到事態升級的燚國當局,在國內外壓力下只得選擇一條道走到黑,於966年7月宣佈不排除實施切實的「主體自衛權」,包括「實施可能的最壞措施」。966年9月11日,燚國陸軍的45毫米高射炮擊落了一架越境實施「掃蕩任務」的瑞淵轟炸機,生俘飛行員兩名。同年底,據稱是在浦貝爾將國的首肯下,燚國的瑞誦華鴻(Lasionos e HH.)內閣拒絕了瑞淵通過央國發出的「人質交換」請求,對被俘飛行員徑行秘密偵訊與調查,事後才片面判處其無期徒刑並佈告之。


最後由 biassus 於 2014年 3月 1日, 21:15 編輯,總共編輯了 11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通用曆967年諸國國情設定開放討論串"
文章發表於 : 2013年 11月 19日, 00:11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0日, 23:35
文章: 683
來自: 帶刀浪人
vanmor 寫:
biassus君辛苦了,已根据新爱尔松尼亚历史修正了萨瓦希米亚历史。

布尔萨城寨的全名就是布尔萨,不需要冠以“克萨尔”。


艾爾松尼亞現在主權未確定,建議V兄先不用急著改

_________________
圖檔

Kurfürst von Sien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文章發表於 : 2013年 11月 19日, 00:24 
離線

註冊時間: 2009年 1月 11日, 19:22
文章: 959
是、本帖目前是企劃備案。給大家添麻煩了。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通用曆967年諸國國情設定開放討論串"
文章發表於 : 2013年 11月 24日, 16:38 
離線
頭像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日, 21:54
文章: 239
西寧王國五島国申請設定權轉移,由高仔ncyc擔任新的設定者進行設定的合理調整。

西克薩爾汗國已大致整理完畢,隨時可以進行設定權轉移,申請調整為待認領國家,未有人認領前暫時沿用【國別史】蒼狼末裔:西克薩爾汗國討論串。

曦帝國持續整理中……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通用曆967年諸國國情設定開放討論串"
文章發表於 : 2013年 11月 24日, 18:34 
離線

註冊時間: 2012年 12月 20日, 01:23
文章: 58
农林业

夔国土面积约80.9万平方公里,用于粮食作物种植的耕地约为2300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北部金碧泽和南部雒水三角洲。粮食和畜产品自给有余。夔国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燕麦、小麦、土豆、甜菜。畜牧业主要包括奶牛、肉牛、牦牛、生猪和家禽的饲养。
此外,夔国的林业非常发达,全国总面积的70%都是森林。因此伐木业是夔国经济的最大支柱。名贵木材有丝柏、黑松、云杉、银杉、水杉、金丝楠、胡桃木、鱼梁木等。夔国的木材被广泛用于制造船舶、制炭、制焦油、造纸、家具制造,是夔国主要出口产业。夔国独有的金丝楠在神州文化圈中享有盛誉,金丝楠木木质坚硬,不会变形,极难腐烂,顺纹理切开的板材会有金密色光泽,与银杉并称木中金银。由于金丝楠生产缓慢,产量少而广受追捧。能有一具金丝楠棺木就已经是地方富户梦寐以求的归宿。而金丝楠材建成的厅堂只有王侯贵胄才有可能拥有。史上夔国曾经向王联、汉密斯、玄等三国赠送了金丝楠制成的大殿。
此外夔国的渔业也在经济中占有一定份额,尤其在捕鲸上收获颇丰。

工业

夔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包括木材加工业、无线电、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生物、能源等。夔国矿产资源中铜铁较多,有少量的锌、银、钴、镍等金属矿物。铜、锌、钴等矿藏主要分布在神壁高原上的昆马。夔国铜储量约12000万吨,含铜量高达2~4%。铁矿主要分布在建昌郡和北地郡。位于夔国北部金碧泽地区的抚远金矿在950年正式开采,该金矿年产量约为1000公斤,同时,夔国北地郡春山县的金矿于967年秋季开采,届时夔国将有6座金矿,黄金年总产量将达7000公斤。夔国拥有丰富的泥炭和近海油田资源,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约40亿吨。矿业部门就业人数约占总劳动人口4.8%。

能源电力

夔国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有石油、木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水能等,966年夔国能源的生产量为155639兆焦耳,夔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463846兆焦耳。能源供给基本实现自给自足。966年夔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比965年增加10%,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泥炭的消费,比965年增加了31%。在夔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占自产能源的比重为22.2%。


制造业

森林工业

据夔国林业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966年全年夔国纸张和纸板产量为3130万吨,比965年减少近4%,纸浆产量为1870万吨,与前一年持平。锯材和胶合板产量分别为3000万立方米和近300万立方米。965年,夔国森林工业出口总额中的75%为纸浆、纸张和纸板。夔国森工产品主要出口到国协国家,出口到国协国家的森工产品占夔国森工产品出口总额的40%。

机械制造业

机械制造业主要产品包括农业和林业机械、造纸机、电梯、起重设备、破冰船、船用设备等的制造。966年夔国机械制造业产值约占GDP的7.7%。夔国机械制造业领域的知名企业有木棉军工集团(夔国王室资产,夔国最大重工设备及军工设备制造商)、通天会社(夔国最大电梯制造商)、景海船舶工业联合会社(夔国最大的船用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组制造商之一)、五丁设备会社(夔国最大的起重机制造商)。

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主要包括石油化工产品、纸化工产品、塑料及橡胶制品、涂料等的生产。966年化学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约为11.8%。夔国化工行业的知名企业有玄阳集团和霓裳会社。

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主要包括肉制品、奶制品、酒类、饮料、烟草、点心等食品的生产。2011年夔国食品工业的产值占GDP总值的比重约为6%。夔国食品工业讲究高品质、安全健康。

无线电通讯业

966年通讯业产值约占夔国GDP的7.4%,其产品和服务出口量较大。信风通讯社是夔国通讯行业的旗舰企业,主要生产各型通讯设备及大型无线电设施业务承包。

服务业

交通运输

955年夔国交通运输省宣布,夔国实现了元和帝遗命中的铁道郡通计划。夔国八郡铁道全面竣工,由于汉神路西北延长线(夔玄路)的修造,目前夔国任何一郡都能直通玄国和汉密斯首都和部分主要都市。目前正在夔国高速公路县通计划实施中。截止966年夔国共有机场148个。夔国共有航线约70条,其中国际航线60条左右。雒京·桐山空港是第一大机场。

管道运输

截止965年夔国有输油管道1894公里。

水运

夔国水运运输系统由海运、通航运河、河流以及许多相互连接的湖泊组成,水运总体极为发达。

通讯

夔国拥有电话座机约30万部左右,这是由于夔国依照元和帝依照,对通讯业实施补贴,使得民众能以较低的价格装设电话和使用电话。


最後由 伊藤薄餅 於 2013年 11月 25日, 14:53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通用曆967年諸國國情設定開放討論串"
文章發表於 : 2013年 11月 24日, 19:06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6月 11日, 10:00
文章: 1315
伊藤薄餅 寫:
农林业

看不下去了,你这是30年代的三流国家吗?

台湾至今只有机场56个,高速公路1000公里。
而台湾的人口跟贵国差不多(2300万vs3000万),虽说贵国土地面积较大。

600万部电话机的普及率更是不可思议。

输气管道在我们这个位面是1950年代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你这个基建计划如果真的上马,不出3年就是大跃进的后果。
因为我们可以核算一下你的农业基础(我倒是不知道贵国已经改名帝国了,真列强了?)。
80.9万平方公里,15%的耕地,那就相当于12万平方公里=18000万亩。
人均耕地只有6亩,劳均耕地30亩的样子(按贵国农业劳动力占比30%计算)。这就注定贵国无法采用大农场制度进行运作(美国的劳均耕地是800—900亩),换句话说贵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注定是有限的(顺便,贵国国力评比中工业是2星,根本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机械工业,更别提农业机械化了)。
另一方面,按贵国纬度计算,人均粮食拥有量不能低于200公斤/年,如果要支撑工业化必须要300公斤/年。
由此可知,贵国年均粮食产量必须在600万吨以上(因为你自给自足甚至略有出口么!),一般要达到1000万吨。
但是贵国的农业劳动人口只有600万左右,换言之每人年均生产粮食1吨以上……这个劳动生产率简直跟现在的日本差不多,跟前文产生深刻的矛盾。
结论是必须农业人口比例,同时砍掉大量基本建设。

否则我申请文滕派遣人道主义救援队予以支援。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通用曆967年諸國國情設定開放討論串"
文章發表於 : 2013年 12月 4日, 01:42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3
文章: 449
【南方斯托與南方布圖】
由於貿易戰爭的失敗,使王聯在南方大陸的殖民地盡皆獨立;不過出人意料之外的,雖然這些王聯殖民地已全數獨立,但在王聯的努力之下卻使這些前殖民地國家大多數仍然與王聯保持密切關係、仍舊處於王聯的勢力範圍之中。於是自945年開始,這些南方大陸的前王聯殖民地國家在王聯主導之下,進行了初步的政經合作並發行了共同貨幣:南方斯托與南方布圖。

南方斯托與南方布圖間的兌換和王聯斯托與王聯布圖間的關係一樣,都是1南方斯托可兌換100南方布圖;而南方斯托則與王聯斯托進行掛鉤,目前南方斯托與王聯斯托的匯率是100:1。南方斯托與南方布圖由南方大陸中央銀行發行,此銀行總部設於戈蘭柯邦聯首都米哈伊爾大公港。


目前使用南方斯托與南方布圖的國家應該有聖安地列斯、戈蘭柯、拉斯洛茵、穆里謝卡與安廈科﹝可能只有安臣部份使用。﹞共五國。用匯率表的寫法大概就是:
1南方斯托= 100南方布圖
南方斯托:王聯斯托 => 1:0.01
南方斯托:新台幣 => 1:1.5
南方布圖:新台幣 => 1:0.015


反正基本上是我突然有了靈感想說可以來搞共同貨幣才在經過討論之後掰出來的東西,參考是西非法郎、中非法郎和東加勒比元。

_________________
室內空調,你是人類的救星、革命的發明、民族的燈塔、文明的長城!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通用曆967年諸國國情設定開放討論串"
文章發表於 : 2013年 12月 8日, 13:28 
離線

註冊時間: 2012年 8月 15日, 13:56
文章: 696
最近聽了藍班熊的意見,想加重公家政治,把幕府一段從歷史中清除,並把公家政治的影響擴至現代。

引言回覆:
神國時代
古代輝月的「神國時代」,其實就是安秋神國系的「首領制國家」,與北島古中原國系的「軍團制國家」的結合與解散的過程,整片實訪海峽向南延伸都是輝月古神國的水路場站,大部份使用到「王聯睥睨」時期。翔淵京軍區就是核心區,五京制是西部安秋制度的孩子,輝月古神國與西邊的古中原國、東邊的安秋古神國,都有複雜的戰略博奕。」

輝月古神國採用了「紫誓幢」、「近閭支」分封制,也就是「軍團制國家」的實際作法,輝月古神國所特有的等級城池制度,就是為了在必要的時候,能退到下一個防線繼續打,地籍制度隨著軍區調整不斷重劃,出現了京軍區─小京軍區─州軍區的措施,中央「大王寮」派出各種「大使者」跟地方單位做聯繫,輝月古神國「大王」本身就是最強的軍閥,聯繫和分封其它軍閥。

奴隸也是可以分封和移動的,所以才有「部曲」跟「部民」。原始社會很怕技藝失傳,人幫助人才能活下去。

輝月古神國是封建制社會,不是奴隸制社會。參見安秋神國側的《遍見西南島人諸式目》第15條:「奴隸不是奴隸主贍養的,大王負責指定奴隸的債務給封建貴族。封建貴族的下一代享有對奴隸下一代的債權,但是封建貴族的身份跟等級是大王決定的,封建貴族只有終身制。土地也是大王所有的」。在輝月古神國,最高領導的權力和掌握軍隊的權力真的很重要。

安秋史料對於輝月古神國的歷史總結在《金地島人繫彙》:「西島兵德和合,久治長安,配德天地、齊明日月,千百悅以孥來,萊芥仰而遂刑,諸島近者聚為群,群分爭也必大,而後有兵有德,然不獨在關河之險,若惟亦在懿德莫京」。

中原輝月戰爭裡,中原國方的總大將的長女,被派往嫁予先前密謀合作進行叛變的「神國」國王外甥,「神國」新王下令格殺舊王族及支持舊王族的軍閥並改國名為輝月王國,自此舊王族血脈盡斷。為了穩固新生的王權,重新制定官制,限定官僚和將領只能由和王族有血緣關係者擔當,並立令令明除今上的子裔外,所有文武的每下一代,只能擔任和上一代相同或低於他的職位。另外亦參考北島、珀明的貴族制度,重編「神國」的貴族制度,令貴族身份能夠依功過升降,此外每個貴族的家主一死,家格階級就會有機會被降級,怎至降至失去貴族身份,假若貴族失去貴族身份,原獲分封的的土地也會遭到完全的沒收,說真那句,「神國」的官制和貴族制度其實就是銅板的兩面,互相緊緊相連、相通。這種制度使得王得以緊握權力(最少權力集中了不少),而任官職者,亦每每為了防止後裔擔任的官職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大都盡力辦事以求立功,使有生之年內能不斷晉升,他們也專注培訓下一代的教育,以確保下一代也具有足夠才能得以立功升遷,使避免家格下滑。與此同時,北島的文化也開始大舉進入,隨著「神國」的官僚及血親統治化,來自北島的文化來得越來越多和急速,並且逐漸取代原有的文化乃至文字。

在此近百年之後,中原國內亂,輝月大王乘勢脫離北島方面的政治影響力,並認為自己身為輝月姬的神裔,該用更尊貴的名號──「月皇」,建號「輝月皇國」,此尊此名直到現在依然。

律令革新
幾十多年後,為圓光月皇在位,圓光月皇雖只是一個平庸好酒之人,但在位其間風調雨順,且也沒有聴信奸佞,所以在位其間大致平穩,不過因沒有子嗣一事,所以晚年時煩惱於繼承人問題,不過最終他以一個奇特的方法來選取繼承人。

在晚年時的一次月見節賞月期間,對其三名姪子表示只要誰喝得最多碗酒,便可得到這顆夜明珠。最後最大的那名姪子喝得最多,不個已經醉倒,最細的那名則認為自己一定不及兩名兄長,所以完全沒有喝過,而乘下的那一名姪子則只喝下自己酒量可及的量。事後圓光月皇依約把夜明珠賜給最大的那名姪子。

不過其實這是圓光月皇對三名姪子的試驗,圓光月皇認為最大的那名姪子不能看出自己的能耐,且野心過大,如由他繼承,終會使輝月勞民傷財。最細的那名則被圓光月皇認為過於懦弱、不敢嘗試,他繼承的話會使皇權衰弱。不過圓光月皇認為第二大的那名姪子,深知自己能耐,且收放自如,也勇於在能耐之內嘗試,是最適合的繼承人,終於在數年後,圓光月皇於死前命那名姪子為下任月皇,時為583年。

但其實自皇國建立之初起,由於輝月古神國遺民的部民歸屬問題,皇國與安秋容氏政權的關係一直十分惡劣。所以在睿明月皇登基第二年,即584年,容氏政權向當時幕津的東南部發動了關鍵性的進攻。584~587年的輝月.容氏政權戰爭分為陸、海戰兩部份,首先是發生在楠田中部的會戰,此地的防人府守將長野增盛,想藉著消滅瑗山城容氏政權的餘威北上企圖收復失土,卻在中途遭容氏政權軍三面圍攻伏撃。長野增盛驚嚇得大叫一聲:「這是敵之罠!」後命令馬上撤退,實際上頓時混亂的輝月軍早就倉倉皇皇地撤退中。

由於輝月軍的士兵出征只能帶齊數天的乾糧,後續補給全憑民夫的輪調,因此沒有辦法持久作戰。容氏政權方面的軍事補給沒有留下歷史資料,但海上優勢為容氏政權所掌握,不過石溝歧會戰之後緊接著發生的南瓶浦海戰,意味著輝月皇國曾有奪回制海權的必要性。純以海軍實力而言,輝月海軍的規模和裝備持有優勢,容氏政權為此用了最簡單的方法應戰──火攻,容氏政權海軍只出動十餘艘輕式了鳥戰船,剩下的全數為輕型火船。雖最後被火攻殲滅的佔輝月艦隊不到半數,但輝月方水軍誤判形勢,將主力撤回白狐島保全戰力,容氏政權軍於是掌握了石丈山東面的制海權。

輝月軍在石丈山東南部的梄原、智野兩地只有各設一所防人府,容氏政權軍的將領第五玠採取「殲小急趨」的策略,即上岸後就專挑小型據點進攻,打完就跑,遇到較大規模的會戰則視察後按計畫逃脫。因輝月軍必須集中在某個點上等待容氏政權軍主動挑釁,被差調的人力物力、往往是準備打5-8個月的堅守戰,但容氏政權軍就是不打持久型據點。隨著幕津前線鄉野的資源被集中到防人府,容氏政權軍就去收編投降村砦,防人府自然被包圍起來。

當戰爭拖到586年冬時,皇月京派遣使者探題瀧川久彥把最後的戰力撤到荼川防線,瀧川久彥到達時見大勢以去,只好紮營和容氏政權軍對峙到587年夏,以交換戰歿將領的骨灰為條件,簡單的議和了。輝月對石丈山200餘年的統治劃下句點,諷刺的是,在此次戰爭中有莫大功勞的容氏政權軍將領第五玠因功高震主,被以貪污的罪名流放到黃嚴島,後來卒年不詳。

不過這埸輝月與容氏政權的戰爭把防人制的缺點顯露無為,看出防人制缺點的睿明月皇決定取消防人制的同時改善原有的律令制。在官制改革方面,睿明月皇於太政官之下設左、右大臣相互制衡,其後又於晚年看出律令制中的班田制之弊端,因以改為容許有限度買賣,另設監田部防止過大的兼併外,取消認為多餘的「調」及免除農民幫忙朝廷搬運。雖然不可稱為完美,但此一系列改革使輝月國力大致提升,使稱「睿明改革」。

衘所時代
不過不知是否因推行「睿明改革」的睿明月皇太強大,使得接下來的幾任月皇也顯得碌碌無為,皇權更自後川山月皇於623年去逝後開始衰弱。後川山月皇生前所信任的太政大臣二條實美(此時左、右大臣已被二條實美兼任)以扶助幼帝之名進行攝政,其後幼帝病亡,二條氏便於同年(629年)推舉同族的皇后為女帝以穩固其權勢。二條氏籍著和女帝的關係,逐把朝延官職一一納入族人手中,另外因為武家三家:橘家、鷹司家和草笛家與二條氏關係良好,所以不成威愶。因此二條氏此時已幾乎完全取代朝廷,所以行政核心便移到二條氏的宅邸,並起名為大衘所,所以又稱為衘所時代(629年~649年)。

二十多年後女帝病重,多名衘醫也治不好,所謂病急亂投醫,只好開始向外尋找良醫、病方。此時的二條實美想起了一名精通偏方醫術的遠親──知蛇瀧一,二條實美於是請他醫治女帝,其後瀧一果然醫治好了女帝,只此瀧一深得女帝寵信。因後來二人來往甚密,而且瀧一五官深邃,是當時著名的美男子,更懂得房中之術,所以有傳二人有曖昧之事,但不論如何,現在瀧一是一下子踏入權力核心了。

本來已因親族一一病亡而走下坡的二條氏因為瀧一的迅速崛起而更顯衰弱,現在已如瀧一傀儡的女帝,更在其的煽動之下指名二條實美為朝敵,既失去女帝作為後盾,又因為被指名為朝敵的二條實美,在久病纏身的情況下一想到二條氏未來前路茫茫,病情便立即急轉直下,終於年近九十的二條實美於649年病逝。

二條氏衰落後,知蛇瀧一在女帝支持下任職太政大臣一職。女帝去世後,知蛇瀧一繼續扶助年幼的新君上明月皇(有傳是女帝與瀧一的私生子),並且於上明月皇成年後,逐漸淡出政壇,下野隱居,自此大權重歸月皇。另外,這段知蛇瀧一與女帝的流言至到他隱居的歷史,亦成了後世小說家的題材。

半島之戰
石之野.石丈山戰役之後,輝月皇國(新)因失去了原屬輝月古神國之部份土地而十分不滿。但因輝月由於外交、內部問題,短時間內不能有所動作。

輝月皇國在「睿明改革」與二條實美的「御所時代」時期,東方容氏政權已因內鬨而崩塌,新興的海陵農氏政權在吞併周遭勢力後,與藏京真旬國分庭抗禮。珀明政權(即海陵農氏政權)在「王子之亂」後,已作好跟輝月皇國死鬥的準備。

649年二條實美病逝,知蛇瀧一成功使大權重臨月皇,但因不利流言及朝中有些對知蛇瀧一不滿的勢力,讓知蛇瀧一決定要對東方(珀明)發動一場戰爭,以樹立威信。

這場戰爭中,由於安秋各城邦間的利害關係已經陷得太深,對輝月重覆性的單調攻勢算計雖多、卻沒有作為,而且即使是珀明朝廷的正規軍,不論在質還是量方面介劣於輝月,以騎兵自豪的安秋各軍反而落入被動狀態,調度所需的機動性不及輝月軍,交鋒又不敵輝月軍的方列陣型等等。由於珀明與另一勢力方面的交戰結束,珀明軍主力終於能調往輝月方面肅清本國的叛亂。安秋貴族聯盟獨立對抗輝月、珀明的前景已漸渺亡,輝月軍挾帶優勢展開談判,最終同意輝月方面奪回原屬輝月古神國之部份土地中的部份地區,輝月軍與珀明軍各自交換叛亂貴族領袖,將國界推回睿明月皇時期的狀態,依協議各自「統一」,史稱「半島之戰」。

王聯睥睨
皇國在和潘緹那王國的貿易中,已得知在遙遠的西方存在着一個名為王聯的殖民帝國,使皇國國內出現了一股聲音,這把聲音提倡皇國自身應組建洋式軍隊防止成為下一個王聯殖民地!這把由朝臣、洋學家──大槻見方所領導的聲音很快就成為朝廷內的主流聲音,於是在朝廷的主導下,請了自古就與皇國有貿易關係的潘緹那王國的軍官作為建立洋式軍隊的顧問。

終於到了令皇國沉淪的那一年的一月一日深夜,素有「黑色詩篇」之稱的王聯艦隊,航到輝月皇國,早在清晨已收到消息的皇國軍隊,巳早在預計的王聯登陸地點──西前設防完備,但怎料「黑色詩篇」居然中途脫離預計路線,蹺過南領再北上於皇國首都──皇月京登陸發動進攻,原先已因集中兵力防守西前而變得空虛的首都,現在更遭此突襲,因此很快便被破城,史稱「元旦之變」。現在王聯軍因不廢吹呼之力便攻入皇國首都,變得驕傲鬆散起來。

幾週後,皇國各地守軍趕回皇月京勤皇,王聯頓時遭到反包圍,期間亦傳來潘國艦隊正在趕來救援消息,大槻見方見王聯軍顯得焦急起來,便提議王聯可以在皇國內開設租界及願意引入王聯的顧問,只要王聯現在願意談和,焦急的王聯軍見計畫在皇國圖利的目標已算達到,於是開始和輝月皇國展開談判。

此後開始了由王聯、潘國等國的資金和顧問所促成的現代化過程。

神洲的朱國自869年起,告別了長久的和平,步入了內戰時期,皇國在這段名為「神洲三十年內戰」的時期靠著出口生絲及依靠引入的外國資金累積資本,為日後發展工業鋪設了基礎,也乘着「神洲三十年內戰」,以此為理由發展軍力。

輝月重昇
自915年起,朝廷因為繼承人問題,開始變得軟弱,欲增加王聯對輝月皇國影響力的王聯顧問,在經過一輪手段後,居然聯合了鷹司家、草笛家及一些貴族成功推舉了和鷹司家有血緣關係的女性成為女帝,王聯顧問及所聯合的貴族所組成的勢力(史稱「殿中眾亅)自此操縱了朝政。

930年代,王聯於貿易戰爭戰敗,不可一世的黑色詩篇艦隊遭到毀滅性的消滅,使眾多王聯殖民地、附庸國出現革命或脫離,包括北島的納東,納東皇國脫離王聯殖民地之列的運動,激起了輝月皇國出現反對以王聯作後盾的殿中眾的戰爭。

原本只有少量王聯駐軍的租界,因貿易戰爭而被抽走絕大部分兵力,所以王聯顧問很快就遭到驅逐,失去後盾的殿中眾見到連自己的軍隊也開始反對其統治,於是決定議降,自此月皇重新領導輝月皇國的歷史走向。另外,朝廷對鷹司家、草笛家及有關貴族議降一事上,以剝奪貴族身份或降低家格作結,並以在反殿中眾戰爭中,有較大戰功的安倍家、石原家,取代鷹司家、草笛家這兩個武家貴族。

次年,為了取代女帝而臨忙即位的宇治月皇深知自己在人望、才能等方面也不及原反殿中眾軍領導──百靜川宮輝久親王,於是讓位給輝久,是為北武月皇。曾赴王國留學的北武月皇(雖然時間不長),制定輝月皇國憲法,把輝月皇國拉入君主立憲國之列,並且靠著在「神洲三十年內戰」時累積的資本,推行殖產興業,這一系列北武月皇任內的改革史稱「北武維新」。

為此補充了的歷史

引言回覆:
縱使在930年代參考漢密斯王國的憲法完成了自身的憲法,憲法中規明內閣總理大臣及其內閣,只需向月皇和朝廷負責而已,月皇和朝廷始終掌握著政治實權,另外內閣總理大臣亦不是由國民或議會選出,而是由月皇直接委任誕生的,月皇之下的朝廷則由貴族所把持,而且實際上,內閣總理大臣及其內閣成員亦由貴族擔當。由身為在職成年男子的國民所選出的民選議會唯一的作用是--作為法律條文成立、修改及廢除必需通過的關卡之一,立法大概是輝月皇國政治架構、制度中唯一較為民主的領域吧。順帶一提,假如議會通過了的話,接著只需月皇簽署確認,該法律條文便正式成立、修改或廢除成功。

引言回覆:
因為輝月皇國自古的官制及貴族制度,使軍隊獲得經過良好培訓的高質素將領,而且他們重視功過與榮耀,使他們大都士氣高揚。但戰爭總不可能天天發生,長久的和平及周遭的穩定,使皇國的軍隊面臨一個重大的問題──要怎樣避免在和平時期,因為缺乏立功機會,使貴族為防止家格下滑,不選擇擔任將領,以至將領不足的局面呢?最終被稱為輝月史上最庸庸無能的月皇--細川宮月皇決定把現任家主為軍隊將領的三家貴族:橘家、鷹司家和草笛家(前三武家)劃為武家貴族,特許它們擔任將領可以不受官制及貴族制度影響。雖然這使將領不愁缺乏了,但它也使軍隊在三家長期獨佔軍隊要職及和平安穩的情怳下,逐漸變得形式化。

縱使軍隊到了近代,在北武月皇任內進行過了大幅度改革,但因後三武家(橘家、安倍家和石原家)仍在軍隊中具有莫大的影響力,也因周邊的和平穩定,軍中的高級職位依然淪為貴族的囊中物,任人為親。另外長久的和平也使得世界軍事的新思維,難以進入這批過慣了安逸日子的高級軍官的腦中,可以說輝月皇國的軍事力量仍停留在雙王戰爭時期亦不為過。

幸運的是,這種種弊病故然因長久的和平以生,但也因此沒有出現很大的實際問題,不過必須注意,這些弊病同時亦因此沒有得到發現而獲得改正。可以預見,輝月皇國一旦遇上戰事,這些弊病便會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地一一浮現。

還有政治及軍事設定

以上是初步構思及設定,仍需討論來修改。

_________________
俾斯麥暨鐵十字點圖公司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文章發表於 : 2013年 12月 22日, 13:06 
離線

註冊時間: 2009年 1月 11日, 19:22
文章: 959
甲府方面:
642年,岩州藩遭受上条大名上条成政的進攻,豐登信彥領兵親征,擊破了上条家引以為豪的鐵砲部隊,最後上条成政開城投降,領地大幅縮水。

輝月方面:
649年二條實美病逝,知蛇瀧一成功使大權重臨月皇,但因不利流言及朝中有些對知蛇瀧一不滿的勢力,讓知蛇瀧一決定要對東方珀明發動一場戰爭,以樹立威信。

珀明方面:
興正620-647 穆宗文明羲王 景希╱貞熙648-662 戴宗道璽羲王 景嘉。



是不是能策劃一場,有潘緹那王國參與的「後長氏政權戰爭」,引發甲輝珀三國爭戰?

【簡史(續)】
◇元代令政的紛擾
先是、珀明太宗四和王之一的親軍昂邦章京太啟百常(後來雅尊文毅大君)發動政變殺死左和王景忻並幽禁父親,擁立嫡出的四弟景孝為羲王,後來元和王系的宣懿支持景希打倒百常和嫡系景寧後,宣懿懼怕有人仿效自己的作為,因此削弱了公室們的權力,而大量引任外樣公士主掌中樞大權,從此公室們大多食祿而已。在開國「元代」第一時期,元祖景崎的子孫(舊貴族)把持朝政,與「新附東黨」對立,「新附東黨」與鐵暨留氏合作,建立開國初期的省台骨幹,「新附南黨」與舊貴族合作。由於太宗朝的房闈秘諜,親軍昂邦章京太啟百常與世宗元子和王景忻所屬的母系家系展開了鬥爭(生母不同)。

太宗親臣留曜真集團崩潰,開國元勳除了楊氏和葉氏被分封到東邊辜明地區與天濟王國決戰,朝京王廷被神陵農氏和海陵農氏把持。世宗羲王景孝由於荒淫,遷都新朝京,拆毀雁城房舍。首都整頓事件引發三王子後代容宣懿(過繼)所象徵的舊容氏西部貴族反撲。由於體統問題和不必要的意識型態鬥爭,海陵農氏對安秋神道的保護淪為泛濫。由後宮政治引發的「令政確立」的制度化鬥爭,也迫使諸王家事實上形同分裂,使新的珀明政權面對復興中的輝月皇國,顯得非常紊亂無能。

石之野.石丈山戰役之後,輝月皇國(新)失去了輝月古神國所屬的秋屬彰明道,十分不滿。但是輝月由於月形、松間、初春三藩的歸屬問題,與甲府皇國也無法達成一致,期間又出現稱為「瀛炍皇國」的寺井隆弘偽探題叛亂。輝月皇國在「睿明改革」與二條實美「大御所時代」時期,東方安秋民族容氏政權聯盟已經因為內鬨而崩塌,新興的海陵農氏──珀明政權在「王子之亂」後,義和範加太啟容元綱把持珀明朝政到珀明穆宗時期,珀明上下緩慢的才走向團結一致,才做好跟輝月皇國死鬥的準備。在神國半島西北的「後長氏政權」──長氏玳矣國聯盟中,由於北士山城長氏頒佈了《均往利害條約》的農地法案,造成沿邊農民堡寨以500人、500人的規模逃亡,促成棠寶山城長氏向北士山城長氏趁機開戰。棠寶山城長氏為了籌措戰爭費用,將領民招待商旅所必須的管理稅「駐坊稅」提高了半釐,造成棠寶山長氏領地內部的動亂,他們與北士山長氏領民合流,建立了「賓慈淵政權」,向海陵農氏政權(珀明)求援,並以劬祗宗(一種混合三藏教的安秋神道)的名義虐殺一些信仰北島神道的安秋人。

情結不明段落。

甲府軍退保北島本島以後,偌大的宇垣.長明地區,成為海陵農氏政權(珀明)發展東方國界的天塹。兩朝地區的農業資源是誘使「經略郡國」、「邊郡國」內附的重要資源,在餓蜉遍地的戰亂時代,與海陵農氏政權兩朝中央有人脈依附的郡國、國道,往往成為自然歸併珀明王國的單元。在650-680年代的神國.安秋半島,圍繞著世門起家方式,而出現了所謂「仕計勢第」與「商計勢第」的差別,也就是以經文和武道,或是以經文和商道來維持家族的分別,投效海陵農氏政權的外道世門也在自然競爭中有了家格差別。觀元朝(700-714)的右對如中內史星延勗曾經說到:「只要士氣、武藝、裝備、糧餉都不成問題,根本沒有東方的安秋國家能壓制珀明,因為外洋槍炮根本損折率太高,在不以火器定成敗的情況下,沒有東方國家耗得過海陵農氏政權(珀明)的雄本」。

在差不多的時期,輝月方面,失去女帝為後盾的三家,和與之友好的二條氏衰落,輝月太政大臣知蛇瀧一確立了新的月皇權,在知蛇瀧一的盤算中,海陵農氏政權(珀明)在與甲府皇國的鬥爭中,持續修築了拱近山渠和安定了昂邦章京太啟百常次下的第二代人脈,海陵農氏政權外姓的經略官和富賈因為有貢獻卻不能分享政治資源,對於朝京中央並不那麼滿意,知蛇瀧一認為有必要在太宗王家容宣懿還有可能與戴宗羲王景嘉鬥爭時,再戰一場。同時在輝月皇國朝廷中,因不利流言及朝中對知蛇瀧一不滿的勢力,讓知蛇瀧一決定要對東方發動一場戰爭以樹立威信。

在與甲府、輝月軍的戰鬥中,海陵農氏政權的戰法是好幾列長弓和長戟兵搭配,讓長弓兵放箭後慢慢往回撤,次列次列的長戟兵慢慢濃縮成4-6列陣型,等甲府軍或輝月軍衝鋒時,再開道把安秋重騎兵向前壓。為了防備以弓道取勝的甲府軍,海陵農氏政權還演變出環型盾牌防衛術,當甲府長槍兵進入安秋雜牌陣中,安秋兵再放棄盾牌以柳葉長刀決勝負。至於說輝月皇國的鶴翼陣型美美的進攻時,海陵農氏政權軍有一種「炸陣」法常在平原上用,也就是3-3-9人圓型編隊點燃火藥後迅速後撤,等北島方陣前進時,會錯愕到不知道怎麼進攻,安秋長弓兵就開始放箭。安秋兵大概都以2000人為一個梯隊,在城池決戰前會2股3股的摸到北島軍前線伏擊──但是那實際上是有計劃的撤退,有的時候會發生甲府軍或輝月軍衝進空城,安秋兵已經分隊跑光的不明情形。

這輝月.珀明戰爭中,由於安秋各城邦間的利害關係已經陷得太深,對輝月重覆性的單調攻勢算計雖多、卻沒有作為,興正朝(620-647)初期的珀明朝廷軍,不論在質還是量方面都劣於輝月,以騎兵自豪的安秋各軍反而落入被動狀態,調度所需的機動性不及輝月軍,交鋒又不敵輝月軍的方列陣型等等。由於珀明與天濟方面的交戰告一段落,珀明軍主力終於能調往輝珀交界方面肅清本國的叛亂。交界帶安秋貴族聯盟獨立對抗輝月、珀明的前景已漸渺亡,輝月軍挾帶優勢展開談判,最終同意輝月方面奪回原屬輝月古神國之部份土地中的部份地區,輝月軍與珀明軍各自交換叛亂貴族領袖,將國界推回睿明月皇時期的狀態,依協議各自「統一」,輝月方面將它稱為「半島之戰」。

情結不明段落。

在珀明與東方最強天濟王國的戰鬥中,和德天濟的寅峴舞杜四司衍馬斥(節度使)晁局仲儀擅自保衛了從珀明南部撤退的項侯英興煦、尹侯遼,還有以流寇身份做亂南珀明的星芒軍大將箱嶢,珀明方面宣稱寅州司和峴州司的領土「舊為西國之有」,向和德天濟發起進攻。具體說來,和德天濟中央朝廷對它北方的各司贊都知(類似漢代刺史)、衍馬斥(節度使)雖然有禮儀上的冊封權,但是其實各司贊都知、衍馬斥,時常處在互相私戰的情況,也有各自的合縱連橫。珀明參將楊潛用與鎬筧旻寧四司衍馬斥鮑千誠結盟,從國西內海發起水陸協同的正面突破,攻破晁局仲儀的湖防,速戰速決攻陷天濟所屬的北原各道。和德王將軍徐局穎(孝寶侯)召徠了國西內海各台司的援軍,採取長距離作戰策略,以精銳部隊快速反攻,後勤部門分批分路分速度的「分波」策略,趕走楊潛用的部份佔領軍,因此除了北原東北各司無法奪回,尚能保有國西內海週邊的領土。第一次天濟王朝的「禦珀守衛戰爭」的內容大部份記載在〈果曜襄侯碑〉當中。

珀明康宗羲王即位之初,就已經擬定平定策略,但是珀明西方的戰事,使康宗羲王必須傾全力解決西方問題。和德天濟錯判局勢,認為珀明無暇南顧,發兵懲罰先前投靠珀明的鎬、筧各司,和國西內海各郡的叛國郡國,抄滅12個邑落。康宗羲王派兵迎接向珀明逃亡的各台司貴族,天濟軍在混亂中進攻珀明所屬的尉奇鞍城,斬珀明守將孝裕慶、星皖。康宗羲王震怒,在西方戰事告一段落之後,向和德天濟也發起懲罰性的戰爭。

珀明軍隊南下後,迅速攻陷從鎬州司到寅州司的廣大領土,並宣稱天濟「作欽苑之法,窮困生民」(天濟實施的農業政策,反而使國民窮困),要求天濟各台司路人民投降。天濟將軍徐局濃視(孝嘉侯)出征,採取聲東擊西的策略,把珀明兵力吸引到東邊,在國西內海設下重兵防守。珀明發現上當,在國西內海趕緊徵召在地流兵,徐局濃視聯合麗正江週邊的移動郡國,切斷珀明南部到國西內海的道路,採取挑選據點「虛圍」的方法,讓珀明各路南征軍,彼此不能互相聯繫。此後珀明軍與天濟軍大約對峙了2-3年,包括有三陽部郡國聯合擊敗了天濟的收復軍;珀明為了讓自己的佔領地互相聯繫,反而攻打已經臣服珀明的肖初邦侯衍乾睿,逼使衍乾睿和經晉侯衍邦岡回頭向天濟王主求援,天濟軍反而收復筧州司的事。珀明軍與天濟軍對峙6年之後,由於天濟「北敵(岡京裕禮)復擾邊」,康宗羲王「懲治內兇、圖治歷載」,把對江後屹代王國的決戰留到以後處理,在通用紀元707年攻破真丹各台司,天濟王國滅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文章發表於 : 2014年 1月 4日, 00:03 
離線

註冊時間: 2009年 1月 11日, 19:22
文章: 959
聖安地列斯合邦以後,珀明看上聖安地列斯的地理區位與農牧條件,將己國優良品種:丹海牛(韓牛)、江後馬(三河馬重血馬混)、生武馬(錫尼河馬重血馬混),引入聖安地列斯,直接在聖安地列斯投資農場,並轉讓飼養技術、種牛種馬。

一、〈聖安地列斯與珀明關於畜牧及文化、科學的互惠協定〉(952),珀明主要投資農業區位較好的特蘭斯巴爾,所以971革命之後未受太大影響。二、隨後珀明與聖安地列斯又就擴大貿易互動,簽署了〈聖安地列斯與珀明關於特許口岸的互惠協定〉(956),珀明與聖安地列斯交換「特許口岸」(一國限定的自由港),主要是免徵關稅和不需經海關人員檢查。珀明的北鞠口港交換聖安地列斯.特蘭斯巴爾的特許口岸。

對珀明的好處是:丹海牛的飼養價格太貴,在聖安地列斯投資可以將生產成本壓低,對珀明是有利的。珀明也可以再把小麥圈往本國北境常牧帶推進,幫助珀明的糧食出口經濟。對聖安地列斯的好處是,聖安地列斯獲得外來投資並深化畜牧業的發展,而且也可以自行蓄養珀明物種再外銷許多國家。兩條約生效後,珀明低價向聖安地列斯輸出瓷器,還有建材與書本用紙,協助聖安地列斯普及教育的文化業的發展。

珀明移民在聖安地列斯落戶,不再把資金套留在珀明,而是真正的聖安地列斯集個體戶,珀明農牧人員分處南北半球,使相同農產品不會在同一個檔期對衝,反而可以互補。在醫學領域,聖安地列斯草藥學與珀明草藥學交流、互補。

958-965年,第一批珀明移民2萬餘人,和各種牛羊馬隻在聖安地列斯落戶。珀明移民成立了陶瓷工坊、紙工坊,刺繡與飾品作坊、酒坊等等,生產青瓷、白瓷、倒絞織等等。珀明技工中也有甲府裔跟克薩爾裔的珀明人,另外有珀明人經營餐飲業。另外960年代有70餘名留學生到聖安地列斯學習歷史、天文。

卡梅哈群島首府外圈安秋珀明人聚居的小城──海蒂昂(Khediyyan)人口3.5萬,市區面積15多平方公里。南東部蒼藍洋襯托著這座白色的城市,顯得別有風情,市區海濱大道寬闊筆直,兩旁生長著茂密的熱帶樹木、花草,城市有悠哉的步調。

海蒂昂市內街道上到處栽有鐵木和睡蓮,還有一種「雨之樹」,一種傍晚樹葉吸收水份,直到太陽東升後,葉子伸展,水就像雨滴似地灑給樹下的植物。

古代的海蒂昂做為貿易城邦,大量進口了來自北方的陶、瓷,並輸出木頭、海豹牙、貝殼與鐵礦至其它地區。市區的城堡為古代海洋文明興建的要塞,外觀簡窳,甚至可以稱為醜陋,型制也不宏偉,但是堡內裝潢別緻,別有洞天。宮內除辦公室外,通體貼滿不同幾何圖形的玻璃鏡片,天花板也如水晶般閃爍其光,檀香木辦公桌和密織羊毛地毯是宮內基本款,內樓建築外部貼上白色大理石,內部則用更為昂貴的雪花石裝點每一處。

海蒂昂週邊的幾條河水,在每年2、3月時經常處於乾枯無水的狀態,但在其它季節帶來的水量,仍提供了海蒂昂地區足夠的灌溉用水,得以種植甘蔗、棉花與香蕉之類的作物。

海蒂昂外海的維爾斯邦島(Jazira-e-Versban(哈札特語))是富有特殊情趣的地區,維爾斯邦島一年分乾濕兩季,最佳造訪季節為5月到10月的乾季。維爾斯邦島隨處隨叢有如綠色椰菜的蕈形島嶼及沙白水清的海洋,任何一處角落都隨時散發著純淨無污染的氣息。維爾斯邦島的北方有儒艮聚居的活力水道,一欉欉軸孔珊瑚及大到驚訝的桌面珊瑚,浮游其間宛如置身在花海中。需仰賴共生藻類行光合作用的伴生水母,每當陽光直射時,成千上萬的伴生水母外型晶瑩剔透,觸摸起來像果凍般柔嫩令人愛憐,而且牠們是無毒的。

維爾斯邦島上的卡爾卡爾(Kar-karo)湖,湖底沈積著乳白色的泥,使湖水看起來帶有牛奶色。湖水泥擁有豐富的礦物質、鹽份、少量的硫磺,塗抹全身,等乾了之後清洗乾淨,留下薄薄的一層油脂,正好為日曬後的肌膚做一次深層保養,皮膚頓時光滑無比。陽光過度的直射,使維爾斯邦島西南方被紅樹林包圍的部份,水溫常在35-40℃左右,珊瑚礁石之間高低起伏,漲潮時能遊進去的小凹,到了退潮時又不能巡行,宛若神的謎宮。

處於文化交流帶的維爾斯邦島上,可以看到改風的樓宇廳閣、綠樹紅瓦,海邊隨處可見各種八角五層花岡岩石塔,雖歷經滄桑,仍然文獻可稽。鬼斧神工的礁石奇趣天成,令人遐思萬千。維爾斯邦島的居民用梔子花頸圈溫柔地圈住幸福,但是身上穿著改良式的安秋裰子,他們一旦褪下袍子,又是天體與海豚共游,深潛在純淨的盡藍中。梅茵蘭曆950年代以來,流行在栓船的地方,弄小小一塊玻璃碼頭。

維爾斯邦島當地食材需靠進口,但是蒜蓉蒸龍蝦、燒味海參,卻是當地住民餐餐飧飧的桌上常餚。在維爾斯邦島上,隨時可以以步行的方式踏著碎石舖成的天然步道,穿越片片原始副熱帶叢林,孜孜不倦的鳥囀及蟲鳴,好似歡迎進入叢林的人們準備慶典。也許您也會悄悄的告訴自己:我會再回來──。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通用曆967年諸國國情設定開放討論串"
文章發表於 : 2014年 1月 5日, 00:26 
離線

註冊時間: 2012年 12月 20日, 01:23
文章: 58
夔國國別史之近代部分
夔國近代史
夔國在蒼蘭建立之前,大致都採取了北守南進的戰略。自古以來就對北面的神州大統一王朝持恭順的態勢。在歷朝歷代都遣使朝貢之餘,還自稱『外藩』,並極力謀求與北朝皇室聯姻。同時又在北面九處軍事要地設立九鎮,並用長城鋒燧相連,用以守備北邊。

在南面則對西南神州的眾多豪族採取蠶食態勢。在蒼蘭建立之後,夔國國境基本固化。南進策略隨之轉化為對蒼蘭親善態度,同時在南面又增設南邊九鎮用於防禦蒼蘭,被稱為『南九邊防線』。

由於處於北朝『神州大統一王朝』和南朝『蒼蘭』的夾縫之中,為了保證國祚綿長,疆土不失,夔景競帝在9世紀初就開始與沙諾和聯邦、漢密斯王國、特瑞希瓦爾特王聯勢力接觸。

在從迷航的王聯商船上看到近代火器的強大威力之後,夔景競帝下達了史稱『景競開國敕令』的開國綱領。夔國人也開始將目光轉向遙遠的東方世界,並在心懷戒備的情況下,從東洋人,特別是傳教士處學習東洋的槍砲製造、物理、化學、外語等知識。

此時,東洋宗教也隨著傳教士的進入而開始滲透夔國的精神領域,這種情況很快引起了夔國皇室的關注,但景競帝並未採取措施。憂心國本動搖的夔國文武官員在太和十二年夏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在清涼殿前發動了史稱『大叩階』的政治事件。直接將洋教禁止信徒祭祀祖先等不合人倫大義的問題擺到景競帝面前。事情已經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但此時的景競帝清醒的認識到,禁止外國人傳教會激怒列強,極有可能造成洋人入寇的藉口,於是景競帝下達嚴厲敕令,勒令國民不能信仰洋教,但不禁止洋人傳教,如此圓滑的解決方式成功的安撫了各方。同時景競帝分別聘請了沙諾和、王聯、漢密斯三國教師教育諸位王子和年幼王族,以此來安撫正在學習東洋學的國民。夔國王太子勝憫仁也成為當時神州少數能精通三種列強語言的王儲。

王太子22歲時,開始了王聯的留學生活,主修軍事,輔修法學,畢業後曾在王聯軍中服役。夔景競帝駕崩後,35歲的王太子勝憫仁即位,即夔彰武帝。

彰武帝在位時,聯邦與蒼蘭發生了星光戰爭,北朝朱國京師也遭到王聯砲擊。彰武帝青年時的留學見聞和發生在身邊的兩次戰爭都堅定了『開國是夔自強圖存之唯一途徑』的信念。

在星光戰爭一個月後,聯邦逼迫夔國簽署了《沙夔條約》,規定聯邦人在獲得簽證後可自由進入夔國內地、享有治外法權、聯邦可在夔國沿海七處通商口岸設立租界並可在兩京及必要城市設立使領館。為了延續列強在夔國內三足鼎立的局勢,夔國先後主動與王聯和漢密斯簽署了類似條約。

對內,彰武帝開始改組政府機構並為各政府機構聘請外國顧問、廢除家奴制、廢除非處決肉刑、資助身為十字教信徒的教育家巴從道建立東洋義塾(東洋義塾大學前身)、派遣諸皇子親王前往各列強國留學考察、將海陸兩軍從兵部分離,建立海陸兩軍元帥府,同時開辦海陸軍校。

彰武三十三年夏八月彰武帝在象郡比景縣視察夏糧收穫情況時,心臟病發作,駕崩,享年68歲。

隨著漢密斯在朱國和聯邦在蒼蘭的殖民行動愈演愈烈,夔泰和帝被迫與兩國簽訂了第二次沙夔和沙漢條約,規定兩國在夔國全境享有領事裁判權,兩國商品關稅不得超過3%。此後王聯、帝國都與夔國簽署了類似條約。面對沙諾和聯邦咄咄逼人的態度,泰和帝在紛亂的時局中,看中了漢密斯人,通過給予漢密斯商人銅、煤等礦產的開採權、在重要經濟部門重用漢密斯顧問以建立健全國內工業體系的方式換取了漢密斯對夔獨立地位的保護。這種行為導致了聯邦的反彈,在聯邦的操縱下,蒼蘭與夔在邊界上的衝突日益激烈,雙方軍警及百姓都頻繁的越境燒殺綁架對方國民。激烈的邊境衝突最後導致沙諾和聯邦的七艘軍艦陳兵夔國近海,而漢密斯在此時表示不願因夔國而與聯邦失和。於是,泰和帝只能答應對蒼蘭割讓南海郡的廣信、高要、蠶台三縣,並賠款100萬貫,還將帶隊越境軍官罷職。但在不久後的918年,十六州戰爭爆發。夔國在給玄國提供了一切能提供的便利,並派兵將尚未交割的三縣奪回,賠款也不了了之。

漢密斯與聯邦在戰後為了避免擦槍走火,於是簽署了中南密約,約定兩國都保證夔國的獨立地位,以為兩國勢力在西神州的緩衝區。在密約的保護下,夔國經濟迅速發展。


最後由 伊藤薄餅 於 2014年 1月 5日, 13:26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文章發表於 : 2014年 1月 5日, 01:21 
離線

註冊時間: 2009年 1月 11日, 19:22
文章: 959
編目目的消失,內容移除。


最後由 biassus 於 2014年 3月 7日, 17:18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通用曆967年諸國國情設定開放討論串"
文章發表於 : 2014年 1月 5日, 08:11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0日, 23:35
文章: 683
來自: 帶刀浪人
在近代"對內稱帝,對外稱王"已經是不太可能了我覺得

_________________
圖檔

Kurfürst von Sien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通用曆967年諸國國情設定開放討論串"
文章發表於 : 2014年 1月 5日, 13:25 
離線

註冊時間: 2012年 12月 20日, 01:23
文章: 58
scheibe 寫:
在近代"對內稱帝,對外稱王"已經是不太可能了我覺得
那就直接稱帝好了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通用曆967年諸國國情設定開放討論串"
文章發表於 : 2014年 1月 5日, 22:29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0日, 23:35
文章: 683
來自: 帶刀浪人
直接稱帝個人是無意見,但總覺得會被蒼蘭跟北朝輪暴....

_________________
圖檔

Kurfürst von Sien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329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上一頁  1 ... 77787980818283 ... 89  下一頁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57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搜尋:
前往 :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