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勢主義-Offensivism
http://offensivism.com/phpBB2/

【國別史】牢不可破的同盟?:格里琛(尚未正式確認)
http://offensivism.com/phpBB2/viewtopic.php?f=11&t=1253
1 頁 (共 1 頁)

發表人:  scheibe [ 2016年 4月 29日, 09:24 ]
文章主題 :  【國別史】牢不可破的同盟?:格里琛(尚未正式確認)

先行暫存部份,開放諸城邦給各位追加設定

====================亂來的分隔線========================
國  花:無
國  歌:無
首  都:無
國家格言:團結一致
國家代表色:無

國際地位:附庸國



【領土範圍】





【簡史】
數千年前,格里琛的古代史是由殺戮與征服所編織而成,在過去這個地區(廣義而言,格里琛的範圍也包含了現在將國領土的許多部份以及部份阿蒂提亞東南部)共有數百個部落與城邦,這些勢力互相攻伐,在經過長久的混沌之後,格里琛只剩下幾個強大的城邦得以續存,他們分別是:

努皮迪拉(位於南大陸的沿海城市,多次與阿蒂提亞交手,騎兵部隊相當強大)
史巴克圖(軍事城邦,以尚武著稱,軍隊被譽為是格里琛最強)
米奈娃(重視文化發展,善於戰略與外交的城邦)
費比歐(重視宗教以及神廟的城邦)
馬諾斯(海軍較為強大的海島城邦)
瓦爾瓦羅酋長國(富裕、重視奴隸制度的城邦,戰爭時部隊總是以奴隸兵為主力)
羅多克共和國(重視商業的明鏡沿海城邦,首都的經濟發展非常高)

這些城邦國家因為擁有各自的獨特文化,因此互相結盟、交戰,使格里琛地區迎來了長久的戰亂。約紀元前600到700年,史巴克圖領袖史勘科林斯在菲尼平原會戰上擊敗米奈娃與努皮迪拉聯軍,後,統一了整個格里琛地區,並抵禦了阿蒂提亞的入侵,建立了大格里琛王國。在史勘科林斯家族治下,大格里琛王國享有了近200年的和平,而且透過征服以及貿易,文化與經濟得以重新高度發展,令其成為一個富裕的國家,但在史勘科林斯家族覆亡、史巴克圖為了王位繼承權而爆發政爭後,大格里琛王國的根基開始鬆動,不服史巴克圖的城邦相繼反叛,格里琛再次回到內戰紛亂的時代。

世界曆約200年,格里琛北方的遊牧民族浦貝爾人開始崛起,被人稱為火焰之鞭(將國人稱統一者)的浦貝爾將王杜巴克一世憑著強大的軍勢入侵格里琛,輕而易舉的擊敗了奴隸兵組成的瓦爾瓦羅,並將瓦爾瓦羅徹底劫掠納入其控制之下。瓦爾瓦羅的滅亡激起了格里琛諸邦的危機意識,各邦停下紛爭,共同組成了城邦評議會來對抗將國的入侵,這個城邦評議會就是日後格里琛邦國的原型基礎。

雖然抵禦將國是各城邦的共識,但在誰出任主帥、出兵多少、以如何的方式抵抗以及在哪戰鬥等等,評議會產生了歧見,最終評議會選出了米奈娃平民出身、高傲的軍事強人弗拉米尼斯來擔任主帥,弗拉米尼斯帶領各城邦聯軍共約十萬人,幾乎是格里琛全數精兵出戰。雖然弗拉米尼斯是個軍事強人,但他光是要協調城邦聯軍不分裂就已經分身乏術,導致他變得過於小心謹慎,失去了戰略上的主動權。而杜巴克一世卻充分利用了城邦聯軍的這項弱點,設伏於諾特拉美多湖的行軍路徑上。

弗拉米尼斯的十萬大軍沿著道路前進,隊列拉長至數公里,受到了將王兩萬精銳的突擊,雖然弗拉米尼斯奮力應戰,但諾特拉美多湖會戰卻是一場一面倒的屠殺,總計有七萬多名格里琛聯軍戰死或被戰線推入湖中溺死,兩萬五千名士兵成為俘虜淪為將國的奴隸,弗拉米尼斯戰鬥中被殺,首級被懸插在將國的戰旗上,只有不到一千名格里琛士兵得以逃脫戰場倖免。

諾特拉美多湖會戰後,格里琛徹底崩潰,羅多克率先倒戈至將國,其他城邦不是被征服就是跟著投降,最後只剩下史巴克圖以及米奈娃還在頑抗。但這兩個傳統城邦卻在阿斯塔魯會戰跟巴提卡森林會戰被將國徹底打敗,最終臣服於將國之下。

將國的統治持續了兩百多年,平心而論,將國統治帶來了比起內戰更多的穩定,但大大小小反抗將國的叛亂也不曾消失。在世界曆四世紀末五世紀初,希菲爾人為了明鏡內海的貿易權組成了十字軍,與將國展開交戰,這些十字軍入侵格里琛,拉攏那些不滿將國的格里琛人,建立了十字軍國家,並扶植城邦做為衛星國,引進了封建制度以及希菲爾文化,但因為宗教信仰的差異,希菲爾人與格里琛人始終無法互相認同,這些衛星城邦或十字軍國家,最終都在六世紀被捲土重來的將國所消滅,格里琛的各個城邦再次成為將國的附庸地。

直至九世紀,格里琛人都在不斷反抗將國的統治,爭取獨立,但最後都遭受到了失敗以及將國殘酷的報復,長年的戰亂也讓格里琛的發展停滯不前,過去輝煌的文明早已成了過眼雲煙,變成一個極為落後的地區。久經戰亂後,部份格里琛城邦也開始選擇與將國進行合作,獲得利益與特權,漸漸的形成將國與城邦之間的互利共生局面,而隨著將國的現代化,這些邦國也同樣分享到現代化的果實,但大多數的格里琛人直到960年代,仍繼續選擇仇恨,誓言脫離將國的統治。



【國體政治】
國家領袖與政治體制:
並無實際上的國家領袖,格里琛是一個城邦聯合體,所有城邦議事都由一個百人評議會(或稱城邦評議會)來決定,評議會會長由各城邦選舉而出,實際上並無實權。

發表人:  scheibe [ 2016年 5月 18日, 13:43 ]
文章主題 :  Re: 【國別史】牢不可破的同盟?:格里琛(尚未正式確認)

【格里琛內戰備忘】

以下皆可討論修改


965或966年最大也最強的城邦史巴克圖有了強人領袖上台,發表大格里琛思想。聖克勞茲在背後扶植,希望透過史巴克圖擴大影響灣岸跟寶瓶海峽的影響力,將國向聖克勞茲抗議但未有效果

967年史巴克圖意圖建立統一的格里琛,與其他依附將國的格里琛城邦產生衝突,由於第三次灣岸戰爭的爆發,將國把駐紮於各城邦的軍隊撤回派往灣岸地區警戒,失去軍隊維持秩序的格里琛很快就由史巴克圖發起了武裝的統一行動,各城邦的抵抗很快就讓情況演變成了內戰,而且將國無力干涉(王聯礙於跟帝國的大戰而無法干預,央國也跟著放話說如果將國鎮壓,就不惜干涉護僑,導致將國只能有限度的提供支援給反對史巴克圖的城邦)

內戰各城邦或許有各自支持的勢力,有自立抵抗,也有受將國跟列強支援的(但都是有限度的,派遣軍事顧問、提供金錢與輕兵器等),互相結盟或是因為利益跟史巴克圖結盟

內戰的規模並不像大規模的戰事那麼龐大(因為史巴克圖跟各城邦科技力太低,沒辦法生產重砲飛機戰車,只能生產槍械跟子彈,因此戰爭只被限制在步兵戰,火砲戰車戰機都是稀有品種),打打停停,小規模衝突不斷,或許也會有種族清洗

970年世界大戰差不多結束後,格里琛內戰沒有停緩的趨勢,於是將國求助亞斯特洛公約出手,公約軍自將國登陸展開維和干涉(但身為史巴克圖支持者的聖國大力反對)

發表人:  繪品 [ 2016年 5月 19日, 18:38 ]
文章主題 :  Re: 【國別史】牢不可破的同盟?:格里琛(尚未正式確認)

關於內戰的部分,我其實覺得如果要維持格里琛是將國附庸的設定,那就不太適合讓公約軍介入吧,否則以將國區強的立場就太慘了,在我的想法附庸國也算是宗主國的勢力範圍甚至是被視為本土的延伸,直接同意他國介入很傷威信吧,尤其是軍事介入。除非將國準備完全土耳其化?(南希菲爾病夫的意味)T_T

至於其他列強的介入,我想應該就沒辦法上檯面如正式派軍作戰,而是檯面下依靠軍事顧問或是走私軍火來支持吧,頂多有志願兵?

發表人:  繪品 [ 2016年 5月 20日, 20:24 ]
文章主題 :  Re: 【國別史】牢不可破的同盟?:格里琛(尚未正式確認)

關於格里琛我有一些想法,給摔伯參考看看。

格里琛我預想還是保持為將國的附庸,內戰爆發的開端一樣是史巴克圖反逆,只是爆發的原因是各邦長期不合,可以說是因為宗教、種族或是城邦議會上長期資源分配的不公等等。總之雖然是內戰,但是一開始都向將國投訴對方的不是,其實沒有要脫離將國勢力圈的意思。

但是隨著將國處置讓雙方都不滿意,而內戰也逐漸泥沼化,導致對將國的不滿擴大,這才衍生出後期有的城邦打算脫離將國的發展。這時候將國才開始大力支援還願意留在將國體系內的城邦,而聖國則暗中支援想脫離的城邦,製造混亂讓將國無力干涉灣岸的聖阿戰爭。

紛爭大約爆發於965年,隔年由邊境糾紛擴大為武裝衝突後正式爆發內戰,到了967年初時將國調停宣告失敗,隨後開始武裝干涉,不料因為各種原因低估了史巴克圖的意志與軍力,導致第一次派遣軍失敗,隨後由史巴克圖發起分裂的開端。

聖國大概也是同年與史巴克圖私下接觸,然後開始提供物資軍火。接著灣岸戰爭爆發,聖國的海陸主力幾乎都跑到了將國明鏡海一側讓將國心生警戒,所以也把主力往西調遣部署,加上又要對央國側警戒,便無力騰出手來全力干涉格里琛,只好放著讓內戰泥沼化。但我想將國應該也不會允許其他國家介入,而是靜待世界局勢的發展,例如當將國意識到聖國在阿國也陷入泥沼,就會轉身去處理格里琛了(當然這是我們有神視角,967年時的將國就是得防著聖國)。

至於內戰最後怎麼了,大概就是雙分都精疲力竭後又被將國重新掌握了,至於是要多給自治權的摸頭或是派大軍征服的處理方式都行吧。

1 頁 (共 1 頁)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http://www.phpb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