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勢主義-Offensivism

攻勢主義社團專屬論壇
現在的時間是 2024年 3月 29日, 04:39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4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主題 : 【官方設定區】王立航太科學教育館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4月 2日, 19:45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入館需知簡章】

本區是儲放風硝世界的架空飛行器之圖像與設定文章之用,大體上本區的展覽物都是屬於公開創作範疇,歡迎有興趣者引用圖文再創作,也歡迎其他自創架空兵器者於此處跟貼。

只是,本館尚不接受過於異想或荒誕無稽的展品出展,此點請多加包涵。

圖檔
空白六維圖。

六維圖將機體性能簡單量化之後繪製成直觀的能力圖表,當然實際上會取平均/最佳性能表現從優,並無精確的比較意義,只用來大略地介紹不容易靠文字說明的機體可能操縱特性。

Roll:滾轉速度,一單位對應每秒滾轉率45度。
Ceiling:升限,一單位對應海拔兩千五百公尺。
Acceleration:加速度,加到極速所需要的時間(漸減值)。無特定量化。
Circling:水平運動性,海拔兩千五百公尺水平盤旋一周需要的時間(漸減值)無特定量化。
Climb:垂直運動性,垂直最大爬升速率,一單位對應每分鐘三百公尺。
Speed:最大平飛速,一單位對應每小時一百五十公里。

更新內容:
2008/4/10:追加玄國、梅菲斯特、王聯展覽館。追加一部份舊論壇的飛行機設定文章。
2008/4/11:追加王國J-230、Ri90;帝國BF-65;央國JW-5與JW-11。
2008/4/12:追加帝國Ks-20/23;追加聯邦P-52。
2008/4/20:追加聯邦P-66。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漢密斯王國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4月 2日, 19:54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漢密斯王國展覽館



漢密斯的近代航空史

漢密斯王國是世界上最初對航太科學這門領域投以關愛眼光的國家,由於部份愛好飛行的貴族與富豪大力贊助與推動,王國早在900年代初期,便已經將大型的飛行船投入到商業性的航班活動之中,並且累積了豐富的航空經驗與知識。

然而隨著沙諾和聯邦的成員國諾威齊亞發明了飛機之後,王國頓時便成為了被拋在時代後方的落後者,儘管拼了命地追趕聯邦突飛猛進的科研腳步,但是仍在製造提供飛機使用的高出力引擎此一領域上有著先天不利的劣勢。

為了在引擎輸出較小的條件下飛出比聯邦飛機同等或更快的速度,王國製的飛機有著體型較小、使用液冷式引擎、有著流線造型等一貫特色;但是此種對飛機精密加工的生產方式,也造成了產品單價的提高,造成產量的下降與維修的不便。

王國的航太工業界在940年代與聯邦進行合作之後,得以克服工業能力上的障礙,壓低飛行器的製造單價,並且為王國與其同盟國群帶來了一段航空業的黃金發展時期。

但好景不常,經濟危機和隨後的大陸戰爭,使得民間航空業在戰爭影響下幾乎停擺。但是由於對高性能軍用機的大量需求,刺激了王國航太產業在生產的量與創意的質方面發生躍進式變化,在大戰結束前,便已經將渦輪噴射推進引擎投入實戰運用了。

進入戰後時代之後,王國的貴族財閥和國營企業集團解體,分散成一堆小公司的王國航太產業界經過短暫的混亂與併購收買之後,目前仍是以世界一流的航太大國身份名聞國際。

######

圖檔
王國空軍J-24G 日間戰鬥攻擊機「匕首」

圖檔

全長:8.6m
翼展:11.2m
淨重:1550kg/2240kg
動力:Jumo-55DR液冷V型12氣缸,輸出820匹馬力
速度:398km/h
航程:1200km
武裝:7.92mmMGx4、SC50炸彈x6

王國空軍在Ri-90服役之前的950年代主力戰鬥機,能投擲6枚50kg的小炸彈,在雙翼機之中算是結構頗為堅固,有俯衝能力。引擎使用當時罕見的液冷直列式,設計之初是重視爬升與俯衝性能,偏泛用向的戰鬥攻擊機。

此機大部份在958年之後就開始陸續退役,或是轉為二線的練習機,也有少數的教導中隊因為王國空軍的戰力空缺,而在懲罰戰役中頂替渡鴉式上陣。

J-24也是王國空軍援助其附庸和同盟的主力機款之一,到了960年代仍算是主力戰機之一;即使是在戰後的地區性衝突中,仍有許多戰場可以看得到它的蹤跡。

######


圖檔

圖檔
漢密斯王國空軍戰鬥機J-70「短劍」/J-71「刺劍」

全長:9.55m
翼展:12.0m
全高:3.75m
淨重:1,870kg/2,750kg
乘員數:1
動力:JUMO-958V12-MS5x1,1024hp
最大速度:506km/h
航程:1600km
武裝:7.92mmMGx6(機鼻2機翼4)
或20mmMKx2(翼根)、7.92mmMGx2(機鼻)
酬載:100kgx2(兩翼下)

王國空軍的960年主力戰鬥機競標案中,與Ri-90競爭到最後一輪決選而落敗的機體。

由於約根政變後急速增加軍費投資的政策,因此王國空軍趁著預算充足而提出了960年制式戰鬥機選型計畫,此一計畫由於預計至少將會採購1200架的訂單規模,再加上後續的耗材、零件與改良合約之利益,於是成為各家航空廠商均希望爭取到的激烈標案。

優莫製作所提出的競標方案J-70「短劍」基於雙翼機J-24「匕首」、高肩翼機J-35「彎刀」所獲得的成功,沿用其機身基本布局設計,加以低單翼化、機身與機翼金屬化的發展型。然而,優莫最初提交的一號試作機卻是保持著固定起落架、開放式座艙,除了機動性優越以外其他各方面的性能均極為平庸的機體。因此J-70的1號試作機提交後,優莫製作所還遭到了王國空軍之警告,要是再不認真做出像樣的成果來,就不能保證能讓該機參加下一輪競標。

為了不在審查階段就遭到王國空軍的淘汰而退出選型競標,優莫製作所讓該機換上當時自家最好的1,024匹馬力V12發動機,並且延長機身、拉長機翼、多處構造減重輕量化、減少空氣阻力、大幅翻修其細節與造型,到了J-70V-12號試作機時,由於改動幅度過大乾脆賦予了新型號名以示區別,成為了造型上與原先大異其趣的J-71「刺劍(Rapier)」。

J-71相較於Ri-90而言擁有更大的翼面積和低翼負荷,巨大的垂直尾翼給予它優良的水平轉向性,即使大量使用了較為沉重的木頭與金屬結構而非輕巧的航空杜拉鋁,但大翼面積產生之浮力卻足以抵消此問題綽綽有餘,同時厚而大面積的翅膀也得以容納更多燃油而延伸了航程。而在火力、爬升性能等方面也展現出與Ri-90在伯仲之間的傑出成績。儘管在各方面表現出優秀的綜合性能,在模擬戰中也以參加競標機行列中纏鬥性能最優秀的王者之姿大出風頭,但其圓弧形的優美流線造型卻成為了它在最終審查中被擊敗的致命傷。

過於複雜的曲面造型機翼、機身難以大量生產,不像從一開始就有考慮到工業生產製程的Ri-90,可以將機體切割為七個模塊分別製造後再加以總成拼裝,大幅減少了成本。沿用自J-24以來的帆布、木料與鋼管結構亦造成了強度上的隱憂,更甚至在試飛中出現了在俯衝到達650km/h速度時機身前後段解體分離的空難事故,此一在俯衝能力與高速性能表現上的重大缺陷,導致了J-71刺劍式還是在最終決選時的評分以些微之差飲恨敗北,喪失了王國空軍的960年制式單座日間戰鬥機合約。

然而並不是所有國家的空軍都像漢密斯王國這樣執著於俯衝性能,一部份國家認為傳統的水平迴旋纏鬥能力還是相當重要的,再加上漢密斯王國的「最新制式武器不得出售」的軍火銷售政策,反而是J-70/71這款競標落敗機得以不受限制地出口,成為相當受歡迎的外銷特技機、競速機、戰鬥機。




######

圖檔
王國空軍J-230 大型戰略運輸機「巨鯨」

全長:34.2m
翼展:62.4m
重量:29,880kg/52,500kg
動力:Jumo-D67E氣冷星型10氣缸,輸出1500匹馬力x4
速度:270km/h
航程:1000km
武裝:7.92mmMGx10~18

為了滿足空軍讓降下獵兵也能投入裝甲部隊的需求,王國的優莫公司將過去遭到廢案否決的重滑翔機構型加以修改,裝上六顆1500匹馬力級出力的JD-67E發動機,使其能夠自行起降。

在設計之初原本是滑翔機的構型,為此而使用了木質的機身結構,導致了容易起火和結構脆弱等問題。但由於極佳的氣動浮揚比與非常寬的翼展,提供了機身巨大的升力,因此成為一架能夠載運200名兵員、20噸以下的貨物或是一輛戰車的大型運輸機。

王國空軍在968年正式配備時,是當時世界最大的飛機。但是由於大陸戰爭接近末期,因此到終戰為止都沒有擔任過大規模的空降行動,直到戰後才發揮它作為空中貨櫃車的絕佳價值,而在運輸機上設置大型卸裝貨艙門也成為戰後世代運輸機的效法對象。

######

圖檔

圖檔
王國空軍Ri-90 單座日間戰鬥機「游隼」

LSF:搭載1500hp引擎、於959年飛出了646km/h世界最速紀錄的無武裝競速機,Ri-90的原型。
Ri-90A1:配備1175hp引擎的初期量產型。搭載了兩挺7.92mm機關槍,因火力不足而轉作為轉換訓練用的教練機。
Ri-90A2:以A型為基礎修改而成的雙座教練機。因為是訓練用的機體所以沒有搭載裝甲板。
Ri-90B/C/D/E:因應軍方的各種要求進行各種強化火力、裝甲、機動性相關測試的技術驗證機系列。都只有少量生產。
Ri-90F1:962年秋季起開始量產、配備的主要生產型。機翼厚度與造型經過改良調整,於機翼上搭載了2門20mm機關砲,改用1250hp的V12液冷噴射注油發動機,可靠性提升且增強了對負G的抗性。
Ri-90F2:因應榭黎斯的訂單而以F1為基礎修改而成的熱帶型。機首下方追加了一個巨大的散熱器腫囊是其最大特徵。
Ri-90F3:964年春季起開始量產,可以搭載副油箱或250kg炸彈一顆的戰鬥轟炸機型。大部份的F1型都也在前線接受了改裝為F3型的工程。
Ri-90F4:增加了兩個可掛載附油箱、30mm機關砲囊、或是100kg炸彈一顆的翼下掛點。
Ri-90F5:最後一架使用V12液冷引擎的型號,升級為1480hp出力,與之對應的是翼下掛點增加為4個的更大酬載量。但機動性下降了很多。
Ri-90T:以F1為基礎修改而成的海軍艦上戰鬥機型,7.92mm機槍2門被更換成13.2mm重機槍,增強了機體結構以應付著艦勾衝擊。雖然有各式各樣的改型可是海軍並沒有給予制式化的名稱。
Ri-90G:配備了與JW-99同款的1750hp引擎、機身延長、結構簡化的放大改良型。與JW-99競標965年過渡戰鬥機方案失敗的敗部復活產物。

圖檔
全長:9.0m
翼展:10.0m
淨重:2130kg/3100kg
動力:WV-1500K液冷V型12氣缸,輸出1175匹馬力
速度:593km/h
航程:900km
武裝:7.92mmMGx2、20mmMGx2

Ri-90蛻變自莉塔設計局在958年推出的輕型競速機計畫(LSF),原本這是為了打破雷貝馮水上競速飛機「電光號」的605km/h的世界最速紀錄,而打造的一款實驗機,而LSF也成功達成了此一使命。因此LSF計畫機本身的構型非常簡潔輕量化,曾被王國試飛員形容成「除了座椅和引擎之外一無所有的賽車」。

不過,LSF卻隨著約根政變,王國空軍結束了與聯邦間的「縮軍期假日」之後,而被趕鴨子上架地從960年起開始量產配備,以Ri-90的編號成為王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

因為本身是競速機的設計,擁有非常優異的飛行性能,特別在爬升率和最高速度方面,即使在加裝了防彈鋼板和武裝等呆重後使得性能較原型有所下降,在開發當時仍是世界第一。然而因為Ri-90的機身過於緊致嬌小,導致了武裝的貧弱和航程的短小,很快就達到了其性能升級的極限,成為在實戰中運用的重大缺陷。

作為王國空軍生產數量最大的主力戰鬥機,在戰爭期間進行了多次的性能提升與設計修改,因此初期型與後期型雖然外觀相似,但在實際上有著非常巨大的性能差距。在戰爭結束後Ri-90很快就從王國空軍中被淘汰了,但在世界上仍然被其他國家使用到980年代才完全消聲匿跡。

Ri-90T"海游隼"

原本漢密斯王國海軍在950年代發展大型正規航空母艦之初,曾經受到當時流行的"萬能艦載機學派"影響,基於減輕後勤壓力的需求而打算發展一種可以兼具戰鬥、轟炸、偵查任務的三用艦載機,但是根據此一思想而研製開發的洛黎士設計局Lo-54"魚狗"式艦上三用機的性能,卻實在是非常的令人失望。於是王國海軍遂要求一款高性能的艦上戰鬥機,用以取代性能相當令人不滿意的Lo-54"魚狗"式。

雖說Ri-90"游隼"式本來是純粹的陸基戰鬥機,而沒有考慮到艦上操作的設計,但是因為Ri-90系列的尺寸本來就小而緊致,又兼具高速、高爬升率、起降跑道短的特性,相當適於採用封閉機庫空間有限的王國航空母艦操作。

於是,在當時最新型的量產型號Ri-90F1的基礎上,莉塔設計局依照海軍的要求,加裝了機尾著艦勾並設計了折疊式翅膀,加大了油箱容量並將7.92mm機槍2門被更換成13.2mm重機槍,配合原有的20mm機關砲兩門的火力,可說是Ri-90家族中最重武裝的機體。經過這番改裝過後的Ri-90T"海游隼"很快被王國海軍航空隊制式採用為艦載機加以量產。

可是在海游隼正式量產進入航空母艦上服役之後,此機帶有的陸上機血統過於純正的事實,又再度的暴露出來了。莉塔設計局缺乏設計艦上機的經驗,游隼式的機體強度又過於脆弱,於是在海軍航空隊操作Ri-90T"海游隼"時,屢次發生著艦時一咬住尾勾,機體就前後被拆成兩截的嚴重毀損情況。當時,在王國海軍航空母艦希謝爾王后號上,整整兩個中隊共計32架的"海游隼",在一個月的操作後竟然就摔得只剩下了10架不到的可動機。

海軍飛行員們紛紛揶揄這個降落起來簡直就像是在玩命的"海游隼"是"驚聲尖叫斷頭台",為了挽回聲譽,莉塔設計局連忙對後續的T型機進行了加強機身結構與著艦勾的設計。雖然後期生產的型號已使此一"首尾分家"的慘況大幅減少,但是過重的結構也拖累了"海游隼"的速度,並使得它喪失短場起降之特性,延長了起飛滑行距離而變得很容易落入海中。

儘管有著種種先天不良與後天失調的致命弱點,但是"海游隼"仍然作為王國海軍航空隊的主力艦上戰鬥機,於大戰前期活躍著。儘管相對於聯邦海軍的F52與F63等艦上戰鬥機有著不適合海上操作的弱點,但與之交換而來的是遠遠凌駕於聯邦艦上戰鬥機的優異機動性、爬升率、加速性等空戰性能。在海軍航空隊開始導入JW-99T作為新的艦載機後,也有許多海航飛行員表示JW-99T過長的機鼻令他們相當不習慣,因此比較起來還是寧可駕駛熟悉的"驚聲尖叫斷頭台"的懷念聲音。

Ri-90F2"南方游隼"

因應榭黎斯王國的作戰需求,而以F1為基礎修改而成的熱帶型。962年底榭黎斯王國提出了希望向漢密斯王國採購的軍購清單,其中一項包括了適合榭黎斯環境的單發單座戰鬥機。雖然榭黎斯王國曾經很在乎"戰鬥機必須可以水陸兩用"此一需求,但是在海軍航空隊成立以後,海空兩軍飛行部隊的分野日漸明確化,而陸基定翼飛機相較於水上機的性能差距也迅速拉開都是不爭的事實。

作為軍事思想的轉換,榭黎斯王國空軍於是採購一款搆得上列強水準的低單翼單座單引擎戰鬥機,以對應普雷斯坦加強軍備和阿慕德娜組建空軍的威脅。榭黎斯王國提出的要求包括最好盡可能長的航程,空戰巡邏半徑不得少於750km,以及要擁有適於高濕度、高熱與多風砂的惡劣環境下操作的能力。

儘管Ri-90大概是當時榭黎斯唯一的選擇,但是基於漢密斯王國海空兩軍的操作經驗都顯示出,Ri-90並不是一款非常容易操作維護的戰鬥機,因此榭黎斯軍方對於是否該向傳統供給者的母國漢密斯採購新戰機也頗有疑問。莉塔設計局視Ri-90榭黎斯出口型為洗刷其名聲的雪恥戰良機,於是允諾特別為榭黎斯軍方量身訂作一款適合南方大陸操作的Ri-90出口改良型,這也就是Ri-90F2"南方游隼"。

以F1為基礎修改而成的Ri-90F2進行了熱帶化的諸多調整,包括使用更粗壯的起落架適應惡劣地形起降,進氣道上使用了三層濾淨裝置以杜絕進砂問題,外觀上則以機首下方追加一個巨大的散熱器腫囊是其最大特徵。對於Ri-90家族傳統上一貫"短腿"的評價也透過新銳裝備:可拋棄式副油箱的導入而獲得了解決。為榭黎斯出口而製造的副油箱模組,後來也在964年被引進漢密斯王國空軍,成為了F3型。

963年6月左右,Ri-90F2原型機經過榭黎斯軍方的測試後被評價為完全符合其需求,於是由榭黎斯王國下達了訂造200架之訂單、其中100架需在榭黎斯本土設廠製造,並取得了漢密斯王國的授權生產許可與全面的藍圖技術轉移。榭黎斯軍方後來在Ri-90F2的基礎上又進行了種種修改,保存了相當大量狀況良好的南方遊隼式,甚至有餘力向周邊的漢密斯系殖民地進行軍火輸出。附帶一提,在980年代漢密斯王國與沙諾和聯邦合作拍攝一部空戰片時,由於漢密斯王國本土已經找不到堪用的Ri-90式實機,結果居然是向榭黎斯王國逆向進口了Ri-90F2,將其用於攝影之中作為道具機。此後榭黎斯空軍的Ri-90F2也持續服役到980年代才陸續退役。

Ri-90G"超級游隼"

基於Ri-90家族基礎設計本來就是基於輕型競速機而來,受限機體尺寸而在開戰以後越益感到吃力,對此王國空軍提出了65年過渡戰鬥機計畫的開發案,形成了優莫-威伯斯聯合設計局(JW)對抗莉塔設計局(Ri)的對決。於960年輸掉王國空軍主力戰鬥機競標案的優莫設計局在那之後經過許多掙扎與陣痛,最終與威伯斯工業集團航空動力部門合併而重組為一聯合單位,獲得了有力的航空發動機製造商加盟下,擁有強力引擎的JW-99在各方面的評比均遠遠凌駕於莉塔設計局當時最新的遊隼改型Ri-90F5。

莉塔設計局不甘心就此敗北,於是趕在競標決選前的兩個月向威伯斯航空動力訂造與JW-99同款的WV-1750A型V16液冷發動機,期待以此一當時王國空軍最強大的發動機使Ri-90浴火重生。因為1750A型發動機實在是非常大的緣故,為此Ri-90的機體也幾乎重新設計過而拉長放大,翼面積、總長度、重量與外觀都與原始版大異其趣,武裝也採用了20mmx4門的重武裝配置。換裝了1750A發動機的Ri-90改版被定型為G型,莉塔設計局對其的命名為"超級游隼"。

但是Ri-90G"超級游隼"趕鴨子上架的結果仍然是在競標中苦吞敗北,不論是爬升、極速、加速性等方面均被JW-99"飛燕"式遠遠拋在腦後,原本輕巧、高機動、擅長滾轉等特性也因為機體的巨大化而喪失了,因此成為了樣樣通樣樣鬆的機體。

儘管在競標中挫敗,但由於JW-99的生產廠房一直挨聯邦軍炸彈而遲遲提不高生產量的緣故,威伯斯工廠裡累積了大量堆積如山的1750A發動機卻無機可裝;Ri-90G"超級游隼"遂以"JW-99代用機"的角色而在966年春季也開始被同步生產配備到空軍部隊中。隨著JW-99的製造工廠遷至聯邦轟炸機炸不到的安法爾之後,966年10月起進入穩定的量產體制,而Ri-90G"超級游隼"也在生產14個月後宣告終止生產。

前線的王國空軍飛行員對Ri-90G"超級游隼"的評價相當兩極,飛習慣了Ri-90的老飛行員對它並不喜歡,他們總是喜歡挖苦G型是"超級肥隼",以嘲笑它過度巨大化而導致的機動力下降之特性。但若是有一定天份的駕駛員,一但熟悉它高翼負荷且垂直機動性強的特徵,則Ri-90G也仍然會是相當有威脅性的空中殺手。

Ri-90F2S"寰海遊隼"

對神州出口向的Ri-90。約莫在963年,基於對榭黎斯王國出口型的Ri-90F2"南方遊隼"獲得了成功,也標誌著漢密斯王國打破了"新銳武器不外銷"的既有政策,使Ri-90型戰機的出口實質解禁了。在當時新一代戰鬥機雲征的開發陷入嚴重進度落後狀態的玄國與其他神州國協國家而言,"引進漢密斯現貨"似乎變成了一個頗為直覺的理所當然選項,這帶來的是總訂量超越2000架以上的龐大商機。

但已經在緊鑼密鼓備戰中的漢密斯王國自然是無剩餘產能去滿足神州國家的訂單需求,但又不想因此暴露開戰計畫,於是遂有了一個折衷的解決之道---將這些原本向漢密斯王國提出的訂單,轉交給已經完成了技術和生產線轉移的榭黎斯,由這個王國的南方表親來代為滿足其要求。儘管是有些又喜又驚,但榭黎斯王立飛機製造廠(SFW)還是毅然接下了這個挑戰。

當時玄國主要的期望是藉由引進Ri-90的改型藉以替代開發停滯不前的"雲征"式戰機,因此在964年以前對於該型機的細節作出了許多要求,可說是主導了這個出口型方案的主要客戶存在。既然是"雲征"的替代案,那顯然性能當然是不能遜色於它的,這使得榭黎斯王國以本國配備的F2型為基礎進行改裝,從漢密斯引進了F5型使用的WV-1500S增壓發動機,使引擎輸出大幅提升到1480匹馬力。但就在玄國軍方接收並試飛了這架F2+型後的隔天,雲征原型一號機成功升空的消息使得玄國對於引進榭黎斯製三手Ri-90的興趣全失,對於這個外銷計畫已經投入了鉅額經費擴建廠房並進行深入研究的榭黎斯而言,可謂是天降橫禍的衝擊。

既然契約都是已經結了總不好取消,玄國最後勉強同意由榭黎斯購買100架F2+型南方遊隼來彌補其損失的補償方案,但這筆錢大概也剛好只夠SFW維持收支平衡而已---這時候是出手異常闊綽的小國西寧扭轉了整個外銷方案的走向。

意識到就算玄國成功開發出新型機,那大概本國也不會有機會很快列裝的現實,嘗過P級裝甲艦撿到寶經驗的西寧軍方,這次決定再冒險賭一把:與榭黎斯王國簽約成為合作開發伙伴,希望收購這批還沒開始生產的F2+型,並增加產量至250架,約略等於五個滿編的戰鬥機大隊,也等於西寧全國戰鬥機與戰鬥轟炸機總數之和。

獲得金主資助的SFW廠方為了表示感激與誠意,於是給予了西寧軍方主導此一出口型方案的權限,由於西寧軍方上一款配備的戰機是擲火的緣故,對於擲火在熱帶低空地區操縱的許多經驗,使西寧飛行員相對重視低空纏鬥性、視野範圍與對抗濕熱惡劣環境的妥善率。

基於西寧軍方的要求,榭黎斯遂對原有的Ri-90設計圖進行了大膽的改動,除了保留WV-1500S增壓發動機之外,因應出力的增大而使用了比原有的南方遊隼F2型更大的散熱器,重新設計過的防塵進氣口,並使用了氣泡式的全罩式座艙,大幅改善了原有的視野。

這些改動除了令西寧出口版Ri-90擁有了家族機史上最特異的造型之外,更使得榭黎斯軍方也開始心動起來:低空性能與妥善率不正是他們長期以來一直在戰鬥機上追求的要素嗎?因此出口計畫持續到一半,榭黎斯空軍也提出了追加訂單,希望能夠為本國空軍也生產250架出口型,以汰換掉國內還沒退光的舊式水上戰鬥機...

最後,這款代號為"寰海遊隼"的Ri-90F2S於966年初開始於西寧軍隊列裝服役時,玄國這邊甚至都還連第一個雲征式的中隊都沒能編成,玄國陸軍航空隊這時候才回頭後悔地想要排隊購買他們原先看上的備胎機,西寧人的冒險押注又贏得了勝利。由於遠離受戰火波及的漢密斯而相對中立,榭黎斯此後持續生產了1100架前後的Ri-90F2S"寰海遊隼",予神州地區、南方大陸各個國家與本國空軍使用。雖然總產量是遠不如多達3萬架以上的Ri-90本家系列,但是由於出口對象多為幾十架程度少量訂購的弱小國空軍,因此若論使用國數目的話,榭黎斯三手版本的Ri-90F2S"寰海遊隼"卻壓倒了其元祖系列,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外銷機之一。

######

圖檔
王國空軍PZ-54雙座重驅逐機「梟」
全長:14.25m
翼展:16.7m
淨重:5240kg/9700kg
動力:Petzen-V8A5液冷V型8氣缸,輸出1280匹馬力x2
速度:598km/h(A型)704km/h(F型)
航程:2000km
武裝:20mmMGx4(同步2翼根2)
7.92mm雙聯裝MGx1(後座旋轉式)或
   20mmMG雙聯裝斜射機背砲(N型裝備)

王國空軍在「960年主力雙發驅逐機案」中提出了與同年度的主力單發戰鬥機案互補的需求,希望有一款能搭配短程輕型戰鬥機Ri-90遊隼式的長程重驅逐機,負責掩護轟炸機深入敵境執行任務為主要任務。培曾設計局所提出的設計受到王國空軍的青睞,這就是在961年進入量產作業的PZ-54梟式。

PZ-54有許多部份繼承了其前身───未被王國軍採用的PB-50高速轟炸機之設計,但將尺寸縮小並加強了裝甲,並設置了自封油箱和滅火裝置,以保證它在伴隨轟炸機進行任務時擁有足夠的防禦力以面對防空砲火和攔截機等各種威脅。

原本空軍高層對於擁有高速性能、火力強大、航程十足的PZ-54抱持著極高的期望,但是實戰中PZ-54卻由於其迴旋能力實在太糟、根本無法與單發戰鬥機相抗衡,成為了一款反倒還需要額外的戰鬥機護航的「驅逐機」。這種令人挫折的狀況令空軍在965年底就決定不再繼續建造生產新的PZ-54,但是這種情況卻隨著聯邦軍的轟炸機開始活躍而有所改變。

在火力強大裝甲堅固的聯邦轟炸機面前,讓體積龐大的雙發驅逐機進行日間攔截任務固然是不折不扣的自殺行為,但在夜間憑仗著梟式強大火力和酬載能力,則足以在加掛雷達後裝備、斜射機槍而成為絕佳的夜間戰鬥機───PZ-54N夜梟式。

######

圖檔
王國空軍JW-99單座日間戰鬥機「飛燕」

圖檔

全長:11.2m
翼展:10.7m
淨重:3750kg/5030kg
動力:WV-1750A液冷V型16氣缸,輸出1750匹馬力/一級增壓2000匹馬力
速度:677km/h(A型)704km/h(F型)
航程:850km/1200km(加掛外油箱)
武裝:30mmMK-IV式槳軸機砲x1
20mmMGx4(同步2翼根2)

在「王國空軍960年主力單發戰鬥機案」與空軍支持的莉塔設計局競爭後,落敗的艾賽蒂爾.優莫與她的公司並未放棄開發單發重戰鬥機的構想,並和威伯斯工業集團合作,為下一次機會的到來而轉往進行J-72渡鴉式俯衝轟炸機的改良案。

就在這段期間,大陸戰爭的爆發使得Ri-90投入了實戰,雖然在戰爭初期有相當優秀的戰果,但是在965年中期的泥沼拉鋸戰中,逐漸暴露出了航程不足、無法兼任對地攻擊任務、以及不適宜擔任護航任務等弱點。而原先作為彌補Ri-90弱點的PZ-54式雙發驅逐機,則因為表現實在太糟而根本無法勝任長途重戰鬥機的任務。

於是,在莉塔設計局來得及提出其改良方案彌補Ri-90的問題前,威伯斯集團就向空軍積極推銷優莫的重單發戰機設計,並獲得了空軍的認同,批准此一「過渡戰鬥機」的生產計畫。然而、戰況在965年底有了巨大的改變,聯邦軍的大膽戰略性反擊迫使王國軍縮退戰線,威西尼亞與王國本土開始遭受到聯邦戰略轟炸機的直接威脅。

因此在正式投產前,空軍緊急要求這款「過渡戰鬥機」必須要能擁有10000m以上的實用升限、良好的爬升性、600km/h以上的速度、和足以對抗聯邦四發重轟炸機的火力。優莫公司對於這種突然的要求雖然頭痛,但也只得將原本預計作為一款前線重戰機的原方案變更設計、放棄優莫製作所擅長的氣冷式引擎,改採當時威伯斯集團最新開發的倒V型16氣缸WV-1750A液冷發動機,這就是稍後性能震驚聯邦軍的JW-99「飛燕」式戰機。

原本是由於渡鴉式搭載翼下37mm機關砲對抗戰車的良好表現,以及前線攻擊機飛行員希望能把機砲置於更容易瞄準的機身中線上之回應,JW-99搭載有置於機身內部、裝彈量50發的30mm大口徑機關砲用於對地攻擊;經過設計變更後,這門主砲被良好地埋藏在外形流線的整流罩下,只在機首開了一個不起眼的砲孔,用於對付聯邦軍的轟炸機。

預定在機首搭載6挺7.92mm同步機槍的計畫則被修改為4挺20mm機砲,位置也變更為兩挺在機鼻、兩挺置於主翼根部的設計。這種全機砲配置的作法雖然給予JW-99極為驚人的火力,但是卻也使得攜彈量極端地不足,往往飛行員只要扣緊扳機不出七秒就能消耗完所有機上彈藥,全武器齊射時還會因為巨大的後座力而使速度驟降。

但是相較於要跟敵機追尾慢慢磨上一段時間才能將之擊落的Ri-90來說,飛行員們顯然更加熱愛這種一擊粉碎的巨大威力,特別當對手是巨大堅固的轟炸機時。

優莫公司在JW-99上加入了許多富有創意的實驗性配備,例如自動駕駛裝置、簡易的液壓動力舵、外掛式機腹油箱、短跑道降落用的選掛減速傘等等。然而,這些希望JW-99能成為一架「適合新手飛行員入門的前線戰機」之用心,卻很諷刺地因為JW-99的價格變高而使生產量偏低,成為了增加呆重惹來老練飛行員抱怨的累贅。過長的機首和後方防彈鋼板等配置,也使她經常被批評視界不良,特別是在起降時容易發生危險,這對於一直想要避免Ri-90輪距過短發生起降意外的優莫公司而言,可說是意料之外的大失策。

但整體而言,對於一架出現在966年初、而且是世界第一架擁有700km/h級時速性能的高速重戰鬥攻擊機而言,JW-99無疑創造了一個歷史性的指標。

######

圖檔

王國空軍J-72A/D/G系列 日間雙座俯衝轟炸機「渡鴉」

全長:11.5m
翼展:15.25m
機高:3.9m
淨重:2750kg/6800kg(初期型)
最大航速:390km/h(初期型)
俯衝速度:579km/h(初期型)
巡航速度:288km/h(初期型)
動力:Jumo 211A系列空冷式發動機、950匹馬力/A
   Webors-959N-L空冷發動機、1200匹馬力/BC
   Jumo211J系列空冷發動機、1350匹馬力/DEFG
續航半徑:600km/1000km(翼稍油箱設置後)
武器:翼下7.92mmMGx4、尾座7.92mmMGx2
酬載:翼下四個250kg掛點、機腹兩個500kg掛點/A
   翼下八個100kg掛點、機腹一個1700kg掛點/BD
   翼下兩個500kg掛點、機腹兩個500kg掛點/CEFG

於九四五年時,位於聯邦境內日涅瓦的標準飛機製造公司推出了一款木製機身、金屬骨架結構的雙翼特技飛機S-8「號手」式。這一型飛機因為出人意料之外的堅固,以及極佳的低速領域操控性,而成為國際間許多特技飛行員的最愛。

王國空軍少校艾莉卡.烏黛特是一位蘭法茲工科大學工業研究所博士畢的高學歷女性軍官,從小就嚮往飛行的她,以王國空軍內部首屈一指的研發與企劃者身份大放異彩。在烏黛特赴聯邦擔任駐外使節武官期間,曾經看過S-8型機在展覽會上進行大膽的俯衝飛行,到距離地面幾乎撞上的位置才拉起來的驚險特技,博得觀眾的一致喝采。在那之後,烏黛特少校就致力於研究俯衝在未來航空戰術中的潛力。

九四七年時,烏黛特於升中校時購入一架中古的S-8型機,她親自坐上並且進行多次俯衝飛行,以摸索瞭解俯衝飛行的特性。在經過兩百餘架次的飛行後,這一架 S-8由於金屬骨架的疲勞問題而發生空中解體;烏黛特本人從近兩百公尺以上的高度隨飛機墜落到地面,卻大難不死,但是身負一百餘處粉碎性骨折的重傷。

在這次的事故與騷動後,烏黛特被空軍調回國內復健並休養,就連她本人也一度對俯衝攻擊理論心灰意冷,在事後的報告書中寫道:「在獲得進一步的技術突破前,俯衝攻擊勢必無法在戰場上實用化」。

九四八年中旬烏黛特復役後,卻接到來自空軍本部的升遷任命書,這份任命打算將烏黛特拔擢為上校,並讓她接掌王國空軍技術總監之職務。精力旺盛的烏黛特很快就接掌了空軍技術本部(簡稱空技廠)的主導權,並且將她的野心:俯衝轟炸機的概念予以具現化。

在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空技廠的氣動研究小組得到初步的結論。

以950年當代的材料科學技術水平而言,飛機俯衝的速度必須要能抑制在500~550公里之下,否則機身將會解體。在500公里左右的高速領域下,仍然能保有必須水準以上的操縱性。為了避免遭受到敵機的六點鐘位置攻擊,必須要縮短爬升的時間。機身必須強固,並能搭載夠大的炸彈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在確定俯衝轟炸機要求的技術規格之後,空技廠向民間釋出這一年半以來的研究資料與技術上的突破成果,並且公開發怖招標。空軍預估,在完成後約將採購新式轟炸機300架,編成三個俯衝轟炸機聯隊與一個訓練用的教導大隊。

優莫動力與引擎製作所、莉塔設計局、佐立克設計局、威伯斯工業集團等王國航空工業大廠均興致勃勃地投入試作機的開發,在經過初步的審查後,最後由威伯斯集團的We-29和優莫公司的J-72進入最後一輪,進行最終的競標評選。

We-29的外形較為洗練精致,採用內收式的起落架,搭載1200hp出力的液冷式引擎,能夠保有370km/h的驚人巡航速度,平飛速度可以超過450km/h,相當於950年代時世界第一線主力戰鬥機的平均速度水準。然而,載彈較少和俯衝時速度過快是其缺憾之處。

J-72就顯的粗獷的多:不可收回的巨大起落架、950hp出力的優莫公司商用運輸機211A系列大型空冷發動機,角度顯得相當奇特的逆鷗翼與修長的機尾,粗壯而結實的機身,由於都是使用相當成熟的舊技術,因此具備極高的可靠度和極低之維修時數。而且,優莫公司在青年科學家海爾.胡伯的協助下,裝置了可以對彈道、俯衝角、拉起機首時機作出最佳化修正的簡易計算機,大幅提高了J-72作為俯衝轟炸機的實用機能。然而速度和爬升過慢是其最大致命傷。

原本空軍高層心屬帶有近代金屬低單翼戰鬥機般美感的We-29,但是在九五四年五月烏黛特本人親自執行試飛後,空軍高層的觀感發生了決定性的改變。

烏黛特駕駛的J-72笨拙地盤旋,耗費了十分鐘時間爬升到五千公尺高度後,從一覽無雲的晴空中俯衝而下,最後在計算機的協助下,於900公尺高度拉起機頭。然而,在烏黛特駕駛We-29在數分鐘內以驚人速度直衝雲宵後,在俯衝時卻因為速度太快,減速板失效,飛機失控的狀況下,烏黛特打開座艙跳傘,但被垂尾撞傷,We-29的試作機全毀,烏黛特則斷了六根肋骨,造成全身122處骨折和多處內臟傷。

雖然人稱「食屍鬼烏黛特」的空技總監在短暫兩個月的休養後即完全康復,但是這次事件的結果,使得空軍決意採用J-72「渡鴉」作為王國空軍的主力短程戰術轟炸機。翌年,九五五年五月,空軍宣佈採購三百二十架優莫公司之J-72,揭開了王國俯衝轟炸機部隊的濫觴。

因為王國的工業能力有限,尤其是航空機引擎產量更是特別不足,所以建造四發或雙發的重轟炸機顯然無法在短期間內整建出有效的打擊武力。單發動機的J-72 適時地出現,用低廉的價格和極短時間就能大量生產的特性令空軍和國會都十分滿意,在九六一年之前,王國空軍就採購了1400架J-72,整建了十個俯衝轟炸機聯隊和四個教導大隊、一個戰術實驗大隊,並且曾組成實驗部隊,投入法蘭妮紛爭中作戰,獲致極大的成功。

在約根.法拉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後,王國積極地走向擴軍之路。由於J-72已是服役許久的中古機,為了要提升其性能,因此在與威西尼亞開戰前夕,王國空軍委託威伯斯工業集團生產了2000顆1200hp級發動機,為每一架J-72執行壽限提升的改良。

與聯邦開戰時,王國空軍已經生產了3880架J-72系列攻擊機,在序盤的閃電戰中給予缺乏空優掩護的聯邦地面部隊極大的恐慌。但在聯邦逐漸站穩腳步之後,速度緩慢又老舊過時的J-72就遭到了聯邦戰鬥轟炸機的猛烈打擊。

優莫公司提出了第三期的渡鴉改良計畫,其打算為J-72裝置新型的1350hp級引擎,強化翼下掛點的酬載能力,並且在機翼下裝置兩挺37mm的大口徑戰車砲。「破甲者/ Panzerknacker」九六五年於索別瑞爾境內初試啼聲,在西南會戰與皮塞克戰車戰中,僅是五個實驗中隊48架,就創下擊破超過600輛戰車的巨大戰果。

由於後繼機的開發遲遲沒有下文,所以J-72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將會繼續使用到大戰結束為止。

######

圖檔
J-72T艦上轟炸/攻擊機 "海鴉"

在海軍假日結束後匆促進行的一系列陸基機上航空母艦嘗試中,王國海軍實在是踩了不少地雷,在Lo-54三用艦載機"魚狗"、In-57艦上攻擊機"信天翁"與Ri-60T"海遊隼"的震撼之後,王國海軍幾乎因為艦載機方面的性能令人絕望,而打算停掉所有大型航空母艦的建造工程,並思考把它們改造成巡洋戰艦的可行性。但是其中也偶有令人驚豔的機體:例如J-72渡鴉式俯衝轟炸機的海軍艦載型"海鴉"式。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海鴉式的出現拯救了王國海軍航空母艦的命運也不為過。

本來陸基型J-72就有應海軍岸基飛行部隊的要求,而進行搭載對艦穿甲炸彈與魚雷的掛載實驗,這項實驗選用了J-72各種型號中,動力最強、擁有最大酬載能力的D型機來進行。結果不論是掛載王國海軍制式的800kg對艦穿甲延發引信炸彈、或是765kg對艦魚雷,都難不倒擁有強大酬載能力的J-72。假使不考慮著艦與起飛的安全性,憑J-72D的酬載甚至可以在機腹選配一個適配器以裝備兩枚空載魚雷,或是1800kg反碉堡炸彈。

海軍航空隊很快注意到J-72艦載化的潛力而向優莫設計局提出了要求書,不過希望不要再像先前陸機上艦的Ri-60T"海遊隼"那樣,有嚴重的著艦安全性問題。優莫設計局接下這份邀請後,決定將J-72系列機招牌的"自動俯衝轟炸-拉升系統"加以改造,製造出一個半自動的"航艦起落操縱系統"以減少飛行員的操縱失誤造成之意外。同時,考慮到海上操作的維修難度,也為了多少縮短一點機鼻增加前下方視野,而使用了早期型J-72B曾用過的威伯斯星冷九氣缸發動機。經過許多與海軍軍方代表的討論之後,最終決定採用機腹一個1800kg掛點、翼下四個100kg掛點的D型機酬載方案為基準,此一艦載型方案被定名為J-72T"海鴉"式

963年春起王國海軍航空隊開始逐步接收換裝J-72T,原本飛行員們對於要駕駛這架前所未有的大型機在航空母艦上起降頗感疑慮,但在實際操縱過後,這樣的憂心也全都轉眼間煙消雲散了。原本用於對地俯衝轟炸所開的前下方窺視窗、與用來標定俯衝角度的擋風玻璃量角器成為降落航艦時最佳的輔助工具,而只要拉動手柄啟動"半自動航艦起落裝置",本機就會自動維持在三點著陸的高攻角狀態並鎖死襟翼,擁有極佳低空低速域機動性的J-72T成為了王國航空母艦上事故率最低的安全紀錄王。雖然一架要佔去兩架戰鬥機的機庫空間,但是可以折起後向後折疊的機翼設計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這種困擾,而且強大的掛載能力令J-72T可以勝任俯衝轟炸機或魚雷轟炸機的任一種角色,裝載副油箱之後也可以用來進行長距離偵查,成功扮演了王國航空母艦上的"多用途機"角色。

雖然在965、966年以後,J-72T很明顯的因為速度太慢與引擎動力不足而逐漸成為被聯邦海軍戰鬥機獵殺的活靶,但基於它優良的操縱與維護面性能,可靠且高精度的命中率與多用途性,即使在可以扛起攻擊機任務的JW-99T海燕式登場後,J-72T海鴉都還是繼續在王國航空母艦或岸基海軍航空團裡服役,持續戰鬥到了終戰日的到來。

######

圖檔

######

圖檔
PZ-57"蜂雀"式輕轟炸機

全長:13.15m
翼展:20.0m
淨重:11,200kg/14,500kg
動力:Petzen-V8A5液冷V型8氣缸,輸出1450匹馬力x2
速度:570km/h(極速,無酬載)432km/h(3000kg酬載巡航)
航程:2100km(3000kg酬載)
武裝:20mm槍座x2
   彈艙內2000kg
   翼下、機腹1000kg
   魚雷x2
乘員:3人(駕駛、轟炸瞄準手兼機首砲手;領航員兼後座砲手)

在950年代,伴隨著航空用發動機的高出力化,轟炸機設計理論也出現了一個新的走向:倘若能夠有飛的比戰鬥機更快的轟炸機,那麼這種高速轟炸機不就能節約下防空機槍、裝甲的重量,也不需要護航戰鬥機伴隨了嗎?

此一思想很快在世界各國的空軍中流行起來,而率先嘗試把這個新觀念導入漢密斯王國的廠家,是以製造雙引擎飛機為長項的培曾設計局。然而、培曾設計局最初於954年提出的設計方案PB-50高速轟炸機,雖然擁有高達502km/h的極速,但是卻只有少得可憐的500kg炸彈搭載量,作為一架雙引擎轟炸機來說,這顯然是無法被王國空軍所接受的。

在經過PB-50高速轟炸機的挫敗後,培曾設計局並沒有對高速轟炸機的此一構想放棄希望,並繼續在性能上求精進改良。培曾設計局的思考是將"高速轟炸機"的概念分割為兩個不同的部份:有對地掃射、密接支援能力的護航驅逐機;以及與之搭配、能進行淺角度俯衝轟炸的輕型高速轟炸機。如此一來,具備俯衝攻擊能力的輕轟炸機就能以俯衝轟炸的高命中率,略為彌補載彈量不足的缺陷了。儘管如此,增強了發動機輸出功率後,PZ-57的載彈量以它的尺寸來說也不算是太差:機腹彈艙內2000kg、翼下四個250kg掛點合共三噸酬載能力。

培曾設計局的投入得到了回報,漢密斯王國空軍在959年約根法拉政府上台後展開了大規模的擴編與裝備汰換,因此培曾設計局提案的"護航驅逐機"與"輕高速轟炸機"兩個方案都雙雙獲得了採用,這產生的結果便是PZ-54梟式、與PZ-57蜂雀式的制式量產。大致上由於流用了同一條生產線上的剩餘零件,與大量PB-50原型機的設計,因此PZ-54和PZ-57在外型上有不少相似之處,這包括了同樣的引擎、同樣的機翼與機身布局、與同樣的起落架配置等方面的類似。但最主要的差別還是為了謀取良好的對地攻擊視野,PZ-57"蜂雀"式使用了全玻璃包覆式的座艙罩,以及較利於低空機動的傳統十字型單垂尾翼。

在設計上,PZ-57做為一架轟炸機最異色的部份就在於它採用了相當緊緻的乘員配置,全機僅有3名機組員:駕駛、導航員兼後座機槍手、投彈員兼機鼻機槍手。沒有機尾與機腹槍手的理由,是因為對於它高達570km/h高速巡航能力的絕對自信---但這樣的自信,在開戰後不久很快就被聯邦戰鬥機出乎意料之外的高性能給打碎了一地。基於後下方防空火力的不足,PZ-57很快被迫降低它的作業高度,改以低空高速侵入水平投彈的模式發動攻擊,如此一來便使得它的投彈命中率急激低落,喪失了原本的"雙引擎俯衝轟炸機"之特色。不過由於它良好的座艙視野頗獲駕駛員好評,在966年以後PZ-57活用此一特色,強化了引擎輸出之後成為了低空戰術偵察機與對地攻擊機,重新確立了自己的新定位後,持續生產並服役到了終戰。

除此之外、漢密斯海軍航空隊亦有採購一批PZ-57的對艦攻擊型號,因為可以在機腹彈艙內攜行2枚反艦魚雷的強大攻擊力,成為各個海軍航空隊單位廣泛配備的反艦/海上巡邏機。


######

圖檔
PZ-61A「阿爾皮卡」式重轟炸機(落選)
PZ-61M「海神」式巡邏哨戒機


全長:25.5m
翼展:32.0m
淨重:17,800kg/28,400kg
動力:Petzen-V8A1液冷V型8氣缸,輸出1150匹馬力x4
速度:395km/h(極速)287km/h(4000kg酬載巡航)
航程:3000km(2000kg炸彈酬載時)1800km(4000kg炸彈酬載時)
武裝:20mm槍座x2
   7.92mm槍座x4
   炸彈、酬載物4000kg
乘員:8人(駕駛、副駕駛;領航員、轟炸手、無線電員與機械士,以上四人兼機槍手,兩名專職砲手)

在競標空軍的四發重轟計畫失利後,培曾設計局不願放棄此一投入大量時間和人力物力開發而成的設計方案,因此嘗試著將PZ-61改裝成運輸機型、攻擊機型、甚至是空中母艦型等等異想天開的方案。

不過,最後空軍始終沒再對培曾的PZ-61方案表示過任何關心,最後接納了這款幾近被扔進垃圾桶裡的設計方案的救星,則是培曾設計局先前從來沒有合作經驗過的漢密斯王國王家海軍航空隊。

海軍方面雖然傳統上慣於運用飛行艇作為長距離的巡邏、反艦攻擊等任務之用,但進入960年代後,海軍開始感覺到舊式飛行艇如榭黎斯製的海潮式不論在速度、防禦面上都不足以面對新時代的高強度戰場,再加上雷達科技的進步,所以海軍決定採用一款航程夠長且速度夠快的陸基飛機,以汰換海軍航空隊中的水上攻擊機、水上哨戒機部隊的老式大型機種。

擁有直挺挺雪茄型機身的PZ-61雖然其貌不揚,但卻完美地符合海軍的希望:高速、長航程、而且相當堅固耐用。即使性能上略有不足於同為四發機的Ri-62,但是海軍在使用過Ri-60T海遊隼後,已經對莉塔設計局的東西能否適應惡劣的海上操作感到大表懷疑。這就是PZ-61雀屏中選的理由。

這架正統的四發轟炸機找到了它的新歸宿,也忠實地扮演著北海天空盤旋著的「狼群召喚者」,而且獲得了前線部隊的廣泛讚美,最後甚至也得到了空軍的側目。但縱使PZ-61能夠從醜小鴨蛻變成為天鵝,也無助於扭轉王國在大陸戰爭末期的劣勢。


######

圖檔
王國空軍KF-62水上偵查機「蠅」

全長:8.32m
翼展:9.4m
淨重:1630kg/2250kg
動力:Petzen-V8A5液冷V型8氣缸,輸出1280匹馬力
速度:632km/h
航程:1200km(+500km)
武裝:7.92mm機槍x2+50kg炸彈x4or副油箱

由於嚮導驅逐艦「S」級和潛水巡邏艦「VIIF」級的設計,王國海軍期望能夠縮小水上偵察機的尺寸,以達到在有限空間內搭載更多艦載機的目標,而在960年初發布了競標試作的規格書。希望達成的技術目標如下:

*起飛時翼展與全長可控制在10m內
*能盡可能折疊者尤佳
*重量不可超過4噸
*續航力1000km
*要能擺脫聯邦軍艦上戰鬥機與水上偵察機的攻擊(時速560km/h+)
*具備良好的觀測與偵查能力

這些條件對於加掛了浮筒後的水上飛機而言,無疑是相當艱困的挑戰。而且水上偵察機與主力用的戰鬥機或轟炸機不同,總採購架數不多,就算海軍全部的艦艇一口氣換裝頂多也只會有三四百架的訂單,因此王國國內各家大廠對於此一新機徵求案顯得興趣缺缺。

但是,位於漢密斯海畔的小廠商柯奧爾飛行器公司(KF)卻對此展現出了積極的行動。向來以製造水上機與飛行艇為長項的柯奧爾社,自從為王國設計了水上雷擊機/運輸機KF-56後就一直未受軍方青睞,長久以來僅能供應民間水上機或外銷為主,而柯奧爾公司如此自信的理由,在於他們有個可以把尺寸壓縮到軍方要求標準的迷你水上機方案。

KF-955是柯奧爾公司所設計,主要用於觀光與練習飛行用,為了減少耗油量而建造成總重僅有一噸,頂置引擎,長度與翼展皆只有八公尺的小型水上機。因為其特徵的圓弧造型和大型座艙蓋,而被使用者親密地稱作「飛行泡泡」。

柯奧爾公司計畫以此為基礎,來作為他們挑戰軍用機訂單的墊腳石。柯奧爾公司與培曾設計局取得了授權,使用了PZ-54驅逐機的同款引擎授權,然後圍繞在這個引擎周邊思考如何將它套進飛行泡泡的機身上。

為了達到軍方要求的高速性,同時也為了爭取良好視野,安裝引擎的位置由機背移到了機尾。罕見的發動機後推式設計雖會造成散熱上的困擾,但對於操作空域主要為中低空且引擎轉速偏低的水上偵察機而言不算特別嚴重的問題,況且礙於機身容積有限的問題,燃料會比引擎過熱前更早用完。為節約燃料並延伸航程,該機採用了較短的翅膀,並在機身骨架上打孔以徹底輕量化。為了方便從機庫的零件狀態組裝成飛機,設計時就特別考慮到如何將全機零件拆解後塞進一輛一噸半卡車空間的便利性。

偵察觀測性能方面,則採用了曲面玻璃環繞正面機首180度半球的方式以提高視野能見度,並依軍方對空母艦載偵察機的標準為參考,保留了能搭載3人的直列式座艙空間。

於是,完成後的柯奧爾偵察機方案在961年中旬參加了競標,準備萬全的柯奧爾社擊敗了漫不經心的大廠們,贏得了海軍的青睞。隨後在一連串的密集測試中,海軍試飛員對其良好的全周視野和操作性表示了強烈讚賞,並建議柯奧爾社可以加大翼面積以避免本機很容易發生的爬升時失速問題。

被軍方制式採用後,該型偵察機被以KF-62「蠅」式機的名稱量產化,成為王國海軍在大戰期間的主力偵察機。雖然有著脆弱且不堪一擊的問題,但優異的高速性能使蠅式能夠擺脫大戰中期以前多數的艦上戰鬥機乃至陸基戰鬥機的追擊,且投影面積小也有利於它迴避敵機的槍彈。實戰中亦有飛行員指出H型尾翼很好地為引擎擋住了左右兩側飛來的敵火,增加了生存性。

易於拆裝的特色則使王國艦上偵察機的搭載數大為增加,從零件狀態變成可以起飛的偵察機只需要10名整備員勞動30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不論是收納或緊急出動都很方便。

然而缺點也還是有的,後推式設計使得後座乘員(主要是通訊士)受到40度左右高熱煎熬,有人表示「像是在洗兩個小時的桑拿浴」的感覺;同時也給逃生跳傘帶來了困難。因此,從N型開始追加了將座艙底部炸開的緊急逃生裝置,讓飛行員與後座乘員直接從地板逃生開傘。

本機除了作為水上偵察機的雙座型外,也另外製造了三座夜間型的N型,反潛特化型的P型等衍生型號。雖然性能在大戰末期逐漸老朽化,但仍然在搭載雷達與電波干擾器後,繼續在王國海軍航空隊中活躍地飛行到終戰。


####

圖檔
Ne-15偵察機直昇機「蜂」式

(A-6型)
翼展:6.5m(主旋翼)
淨重:703kg/1020kg
動力:威伯斯V型排列6氣缸液冷式汽油發動機,輸出160匹馬力
速度:170km/h
航程:180km~450km(加掛油箱)
武裝:
150公升副油箱x2
水雷4顆
信號彈發射器

(H-2型)
翼展:8.0m(主旋翼)
淨重:823kg/1350kg
動力:威伯斯V型排列8氣缸液冷式汽油發動機,輸出245匹馬力
速度:150km/h
航程:150km~400km(加掛油箱)
武裝:
150公升副油箱x2
擔架兩具含傷員
100kg裝物資箱x2
吊掛200kg物資

與今日對於直昇機業界大手老字號廠牌的印象不同,大戰期間的Ne字頭,在王國航空業者之間,代表的是一種茶餘飯後的笑料與戲謔之泉源。Ne是奈麗絲.亞伯特.富克工作室登記於王國航空署的頭文字,這間小小的手工飛機製造廠向來以其天馬行空和離經叛道的異常設計聞名於世───其中一個有名的傳說是,奈麗絲工作室從未打造過一款傳統怖局的定翼飛機。

也許更加有名的是,奈麗絲工作室曾在958年的索別瑞爾工業大博覽會上展示他們的傑作:拍翅機「蠅」式,盡管這架拍翅機能夠飛的起來已經是教人嘆為觀止的技術結晶,但最後沒有任何一個買家採購拍翅機的生產版權。也有笑話戲稱,倘若奈麗絲不是這麼沉迷於異型飛機而是專注於開發定翼機的話,他們很快就可以打造出神奇的外星飛行器。

然而,在眾多躺在工作室紙堆中的設計圖中,卻有一樣設計吸引了王國海軍的注意───那就是從央國獨具匠心的旋翼混合機「翠鳥」得到了啟發,以小型廉價化和完全垂直起降為目標展開研究的輕旋翼機「蜂」式。對於王國海軍來說,由於海上偵查任務的艦載特殊需求,他們對於小型旋翼機的興趣,更勝於已經掌握了成熟滑翔機和輕航機技術的空軍。

於是,從960年開始,王國海軍開始投資在奈麗絲的輕旋翼機計畫上,來自軍方的金援使的原本停頓在縮尺模型階段的原型蜂,開始脫胎換骨成真正的直昇機,差不多在961年年初時,奈麗絲工作室就已經完成了試作一號機。

不過,由於旋翼機的這個領域是全新的嘗試,從模型移轉到原型機階段的蜂式因為旋翼扭力的物理問題,而發生了一連串的墜機事故。雖然出事的都是縮尺機而無人傷亡,但是縮尺機的事故似乎預告了單旋翼機是當今科學不可能駕馭的危險載具,也無法作為正規的軍用機實用化。

但奈麗絲並未就此放棄,經過三年期間的計畫冷凍與停飛檢討,這次她在小型旋翼機試作四號上提出了極為新奇的同軸異槳系統:將兩片長度相異、傾斜角亦不同的螺旋槳安裝在同一個驅動軸上,透過改變旋翼的傾斜角,就能抵消旋翼的扭力,還能替代掉機首的二號引擎,並彌補一部份機尾方向舵的機能。

同軸異槳系統使得單發動機驅動的載人旋翼機瞬間成為伸手可及的現實,由於少掉一顆引擎使重量得以大幅削減,因此僅使用輕戰車級的發動機就可能讓直昇機起飛,接下來在整個965年裡透過密集的試飛,確立了旋翼機的操縱方式和技術規範,並在966年初敲定標準規格,正式制式化並開始少量生產。

王國海軍制式採用的Ne-15A「雄蜂」式,乃奈麗絲的小型旋翼機試作四號稍加修改後加以量產的機型,淨重700kg、載荷300kg、最大起飛重量剛好壓制在一噸以內,符合海軍之需求。

不過這種嬌小的體型雖然方便作為艦上機運用,但卻也同時帶來了只能搭載一人、且續航力過短等問題,早期試作型甚至沒有多餘的空間搭載無線電。

因此海軍型的Ne-15A系列後續改良都朝向強化酬載性能的目標推進,透過提升引擎性能和機身其它部位的更輕量化,最後Ne-15A6起總算能夠加裝無線電裝置和大型副油箱,滿足了王國海軍的基本要求。海軍型的蜂式機從966年夏季開始裝載到各型巡洋艦、偽裝工作艦與大型航洋潛艦VII型改上,作為偵搜直昇機運用,不過因為技術上的複雜度,只有少數王國潛艦接受了艦載直升機的改裝。在蜂式機的成功後,海軍兵器研究所更積極地進行用過即丟式的輕直昇機「蟻」式的開發,計畫以飛行前組合/船艦拖曳式的半水上機方式來運作,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相較起海軍版本的A系列,稍後同樣有採購Ne-15A早期型的王國空軍倒對航程沒有太多的抱怨,畢竟光是能在前線地上靠油罐車補給的戰術彈性這點,就足以保證幾乎無限延長續航力了,空軍比較希望的是把這種直昇機真正的大型化,使它能成為搭載2人的雙座機。

這就催生了通稱為教練機版的Ne-15H型「工蜂」,它能搭載兩名乘員,並負載無線電與400kg等級的額外酬載。為了因應機體的擴大,旋翼的尺寸也延長了,並使用出力高達兩倍馬力的新引擎,可以說幾乎是重新設計過的機體。

Ne-15H在僅考慮最大起飛重量的情況下,最多可以攜行兩張擔架床在兩翼,或是吊掛200kg的物資進行運輸,自967年春季之後在王國空軍各地的前線機場和對地支援觀察群等單位中,扮演救護機和觀測機的角色活躍著。終戰前夕,王國海軍與空軍一共生產了130架的蜂式機,其中約50架因為各種機械故障或是意外事故而損失。

空軍雖然有考慮過在Ne-15A/H上加掛武裝成為一種小型的對地攻擊機,但是實際上因為奈麗絲式同軸異槳系統在俯衝時不易控制、還有酬載過小等問題,使的武裝型蜂式機的概念很快胎死腹中,追根究底起來,總重僅約一噸上下、沒有裝甲也沒有火力的蜂式機實在不是一款適合對地攻擊的武裝載台。

王國空軍與海軍都視Ne-15蜂式機為一種機密武器,加上它天生的脆弱性,鮮少在戰場最前線運用,因此那極少數的聯邦軍目擊報告,也就被聯邦高層當成了前線官兵咖啡喝太多的幻視個案來處理。

直到967年冬季,聯邦軍在掃蕩王國海軍潛艇時才連船帶機的俘獲了完整的一架蜂式機,在送回後方測試後,聯邦軍對其優異性能與垂直起降之特性感到震驚,遂注意到旋翼機之軍事用途,並緊急召集技術人員進行逆向工程。

雖然一度遭遇了同軸異槳這個複雜的技術瓶頸問題,但聯邦軍技術人員構思出了更簡單實用的發明:尾旋翼來抵消扭矩差的困擾,從此確立了日後直昇機的標準構型。然而聯邦軍的直昇機終究未能趕上實戰,第一架試作機展開測試飛行的日子正好趕上969年初的終戰儀式。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沙諾和聯邦展覽館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4月 2日, 20:19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沙諾和聯邦展覽館

沙諾和聯邦航空史

由諾威齊亞的尚恩.唐諾(Jean Donald),在920年10月11日首次將裝載動力引擎的人類史上第一架飛機飛上天那一刻起,便宣告了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

是的,發明人類史上最初的飛機之榮耀,是屬於沙諾和聯邦專屬的。在這方面作為先驅者與開拓者的聯邦,由於阿爾皮卡山脈對陸上交通的阻撓,因此對於發展可以飛越山脈的飛行器有著相當程度的狂熱。

以先進成熟的工業技術自豪的聯邦,在940年代就揭開了大量載客運輸的商業航空時代序幕。由於制定了共通的零件規格、降低飛機的生產與維持成本,種種努力使得搭乘飛機旅行的門檻日益下降到一般民眾可以接受的程度。

與漢密斯王國之間爆發的大陸戰爭,則是成為對於聯邦工業能力和航太產業界技術的一次試煉;在這場試煉中,以穩定的品質和優秀的生產性勝出的聯邦,無疑是透過最有說服力的方式證明其世界第一的優異航太技術。

直至今日,聯邦仍在航空產業這方面有著執牛耳的領導地位,並為世界各國所效法學習。

圖檔
聯邦空軍P-52系列 日間戰鬥機/教練機「革命家」

圖檔

全長:8.2m
翼展:9.6m
淨重:2250kg/3280kg
動力:NI-850D氣冷星型9氣缸,輸出850匹馬力
速度:420km/h
航程:750km
武裝:12.7mmMGx2

當時聯邦空軍計劃引進一款可靠、便宜、能大量配備於前線的制空戰鬥機,並要求有靈活的纏鬥性能和高加速性,雷貝馮的北島工業在950年代開始投入此案,以成熟的技術和穩健的思想進行設計,於是就誕生了這款P-52「革命家」式末代雙翼單座戰鬥機。

作為雙翼飛機,P-52罕見的擁有全罩式座艙與加壓設備,因此能夠對應三萬呎高度的空戰,提升了整體結構的強度,同時又擁有相當充裕的推力和速度,機上搭載的兩挺點五零口徑機關槍,則是提供了非常充分的火力。此外,P-52的飛行特性非常安定,如果交給老練的飛行員操縱,許多第一世代的低單翼戰鬥機甚至無法與設計成熟的P-52抗衡。

雖然說作為「最優秀雙翼戰鬥機」之名對P-52而言當之無愧,但在與漢密斯王國之間的戰爭爆發後,聯邦加快換裝P-61瘋狗式的腳步,P-52也就逐步淘汰轉為外銷向與支援盟國用的機體。在南方大陸與中梅茵蘭地區,此機的活躍身影仍持續了十數年以上。

圖檔
聯邦空軍P-61A 日間單座戰鬥機「瘋狗」

圖檔

全長:8.85m
翼展:10.5m
淨重:2892kg/3980kg
速度:568km/h
動力:SR-950-14氣冷式星型14氣缸發動機x1、推力1325匹馬力
航程:1200km(+350km)
基礎武裝:7.62mm MGX6
掛載:127mm火箭彈x6
   75加侖輔助油箱
   兩翼250 lb 炸彈X2或機腹500lb炸彈X1

在950年代末期,意識到全金屬低單翼戰機時代到來的聯邦,決定開發一款能夠淘汰現有的「革命家」雙翼戰鬥機,結構堅固性能可靠的新型戰機。在大陸戰爭開打之前,受到空權至上論影響的聯邦空軍,採取了極端的「全攻擊主義」組織型態,也就是不生產任何的專職攻擊機、以航程長、重裝甲的多用途戰鬥攻擊機一肩挑起護航、制空、對地打擊等所有任務,好讓轟炸機能直接攻擊敵國本土的生產設施。

P-61從原型機開始就是為了戰爭而存在。所有型號的P-61都有耐損壞、結構堅固、駕駛簡單的特性,可以在王國軍判定不能起降的區域開闢前線野戰機場。P-61A型擁有一顆淨輸1325匹馬力的強大心臟,十四顆汽缸燃燒著瘋狗那沸騰的血液,而同期的Ri-90 E卻只有一顆不足1200馬力的液冷發動機。
即使擁有強勁的推力,P-61A的重甲與大油箱仍然拖累了這頭猛犬。即使塞進了一個580公升的油箱,P-61A依然只有一千兩百公里的續航力──這個數字令王國稱羨,但對轟炸機派的聯邦空軍高層來說可是遠遠的不足。

在戰爭早期,P-61A體現了那身為聯邦戰爭機器的高強度。瘋狗無論是直線加速或爬升都不出色,水平迴旋也僅僅險勝Ri-90。平時聯邦空軍還可以憑藉著厚重的裝甲和可靠的氣冷發動機,在三千公尺以下的高度和敵軍狗戰。

每當護航任務,便成了P-61飛行員的惡夢:在五千公尺以上,氣冷發動機變得非常不可靠,這時裝有20mm機砲的Ri-90F就會把瘋狗釘的滿頭包。在戰爭中後期,P-61A大部分都被派去執行對地掃蕩任務。

聯邦空軍P-61F 日間單座戰鬥機「狂犬」

圖檔

全長:9.15m
翼展:11.37m
淨重:2581kg/4120kg
速度:632km
動力:SR-960-14氣冷式星型14氣缸發動機x1、推力1490匹馬力
航程:1200km(+600km)
基礎武裝:12.7mmMGx4
掛載:150加侖輔助油箱
   機腹1000lb炸彈X1

在王國軍確立能量戰術後,Ri-90每每從高高度對P-61發動俯衝攻擊。雖然P-61很適合俯衝加速,但若是跟著Ri-90進入俯衝就會導致發動機斷油,必須先滾轉一百八十度進入正G後才能追擊,錯失了許多攻擊機會。

在飛行員間一片惡評的P-61A只好升級以面臨挑戰。由於缺乏噴射注油技術,滿腹餿主意的聯邦航空器設計家乾脆提議把重心往內集中,藉由長機翼的大力矩加快飛機滾轉──這造就了日後P-61F的剪刀神話。原本聯邦高層打算把裝甲給拆光增加續航力,達到了驚人的2400km。謝天謝地在他們夢想中的P-61E Escort Figter變成天空中燃燒的掃把以後,這一型飛機並沒有進入量產。

雖然不像王國軍那樣有革命性的引擎升級,靠著減輕不必要的重量(這些削減的重量主要來自更薄的機翼、黑心座艙和後機身。)和一顆一級兩速的機械增壓器,P-61F在六千公尺能夠飛出632km的高速。缺點是除了不像前輩可以吃子彈,兩翼也不能掛載重物,對地能力大幅跌落。

P-61F雖然尚不足以和王國最新式的JW-99抗衡,但已經小幅領先Ri-90。聯邦總是有囤積新銳武器的壞習慣,單單在九六五年七月,王國軍損失的戰鬥機居然超過上半年的總合!除了將戰機折損從9:5降到6:5以外,P-61F更是奠定秋季大規模攻勢與戰略轟炸的重要推手。

繼P-61F帶來的振奮戰果,聯邦更準備推出搭載2000匹馬力發動機、配備兩級三速增壓器的重型戰鬥機P-61H「地獄犬」。但在高層已經決定生產更新式的戰鬥機P-66後,P-61H只生產了不足一百架便關閉了生產線。

圖檔
聯邦空軍P-62重護航防空戰鬥機「刺蝟」
全長:10.42m
翼展:12.6m
淨重:4012kg/6100kg
速度:528km/
動力:SR-960-14氣冷式星型14氣缸發動機x1、推力1490匹馬力
航程:2000km

基礎武裝(A型):
12.7mmMGx2
12.7mmMG迴轉式四聯裝槍塔

基礎武裝(B型):
12.7mmMGx4
12.7mmMG迴轉式四聯裝槍塔
12.7mmMG機腹垂下槍塔

在P-61制式採用之後,西南重工航空事業部的設計師提出了一個新穎的戰鬥機構想,以作為彌補P-61用來護衛轟炸機時性能不足之缺憾的機種。

考慮到一般戰鬥機多數將機槍機砲等武裝集中於前部,但是在護航任務中若要將機首指向敵機,則護航機必然不能與轟炸機維持飛行編隊,若要積極地迎擊敵機則必然會使轟炸機陷入無人保護的危險中。

於是、在後座裝置迴轉式機槍塔的P-62「刺蝟」就此誕生了。迴轉式機槍座在轟炸機與攻擊機的發展史上並不是稀奇的東西,但若是要作為空戰中的主力武器那可就成了航空史上的頭一遭。

P-62使用了SR-950這顆延續自P-61的傑作發動機作為心臟,但是P-62使用的R-3型,是輸出1490匹馬力的強化版本。主要武裝除了機首搭載的12.7mm軸槳機關槍兩門之外,當然就是作為其最大特徵的四聯裝12.7mm旋轉式槍座。

由於不必考慮掛載炸彈之類多餘的累贅,如此強大的動力能夠全部用於支撐飛機本身,因此P-62擁有以超過四噸重的重戰鬥機而言非常驚人的560km/h速度,和2000km左右的航程。比起護航方面稍嫌不足的P-61,專為護航任務所打造的P-62可說是令聯邦轟炸機部隊將官們更加滿足的選擇。

於是滿載著聯邦空軍的期待,P-62開始進入量產,在964年十月開戰前夕已經編制了三十八個中隊、約2000架的規模。然而、它在與王國開戰之後的表現卻是悲劇性的。

雖說開戰頭幾天有不少王國的Ri-90在與P-62遭遇時,因為習慣而從它的尾部展開攻擊而被擊落,令聯邦空軍為之士氣大振;但隨後幾星期內發生的事卻令聯邦軍再也笑不出來:王國空軍開始改採低空攻擊P-62無防備的機腹、或是乾脆從正面進行對頭攻擊的戰術。

P-62運動性明顯較小巧的Ri-90低劣得多,即使躲過了第一擊,也會很快發現Ri-90再度佔據了有利的正確位置發動攻擊;至於後座的旋轉式機槍塔,威力卻沒有想像中要來得大───大多數後座機槍手總是抱怨,因為不知道前座飛行員會怎麼開而很難在高相對速度的激烈空戰中射擊敵機;前座的飛行員則是指出了一但保持平飛讓機槍手射擊,那在空戰中又會有如鴨子般成為唾手可得的目標。

基於對上述抱怨的回應,西南航空部提出了P-62B型的改良案───增強機首火力至四門12.7mm、並加裝了垂下機腹槍塔的B型。

增加第三名乘員與垂下槍座使得P-62B的速度變得更慢,運動性也下降了,然而實戰經驗卻證明了P-62B的改良嘗試不過是使得第三名機組:機腹槍塔操作員時常成為鬼故事中的主角───在高速俯衝與小半徑迴轉時,倘若沒有收回機腹槍塔,則槍塔與機身分離的機率非常高。而另一個壞消息則是垂下槍塔經常放下去之後就因電路故障而收不起來了。

到了965年時聯邦空軍的所有飛行員,已經視P-62為一種瘟疫蛇蠍般的存在,幾乎沒有部隊願意接收這種笨重緩慢的飛機;於是在那之後退入二線,幾乎都轉作教練機使用。

然而在965年夏季的塞德威攻防戰中,面對王國空軍日以繼夜的猛烈夜間轟炸,P-62卻又以聯邦空軍陣中唯一稱職的夜間戰鬥機身份,在塞德威防空戰裡大大地活躍,令P-62免於提早退役的命運,轉以夜間戰鬥機與對地攻擊機的身份繼續戰鬥。


圖檔
聯邦空軍P-65 日間單座戰鬥機「天譴」

圖檔

全長:10.25m
翼展:12.7m
淨重:4100kg/6450kg
速度:674km/h
動力:NI-2000A氣冷星型18氣缸,出力2000匹馬力
航程:1040km(+250km)
武裝:12.7mmMGx6
   127mm火箭彈x12

P-65的前身是聯邦海軍艦上戰鬥機開發案的落選設計,這款主打「泛用性」的機種是以取代航空母艦上的俯衝轟炸機和戰鬥機為目標而開發,但是這個念頭並沒有得到海軍的青睞,而其從轟炸機轉用而來的2000匹馬力引擎造就出其巨大機首,也使得試飛員對於其惡劣的前方視野和起降困難度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如果將它放到陸地上的話,起降帶來的麻煩問題就顯得不那麼重要,而其巨大的引擎出力帶來的高速性、酬載能力則成為了一大利多。於是在大陸戰爭開打後不久,P-65就以成為聯邦對漢密斯王國侵略者降下審判之鎚的目標而開始制式量產,命名為「天譴」式。

在聯邦空軍的主力戰鬥機之中,P-65天譴式是垂直機動性.爬升速度最優秀的機種,它擁有每分鐘1157公尺的聯邦第一爬升性能,這個數字直到稍後的P-66雷霆式,都未能打破這個驚人紀錄。在直線加速的性能方面,它也成為聯邦空軍在開戰初期,唯一能跟王國空軍Ri-90平等地抗衡的機種,水平迴旋率更是遠超過這個假想敵;而對聯邦軍方的高官而言,它巨大的酬載能力和額外的轟炸火力,使它成為非常經濟實惠的多用途機種選擇。

但是天譴本身帶有的許多問題也隨著它投入戰場的數量增加而暴露出來:低速時舵面操縱性急遽鈍化(特別在俯衝轟炸時)、非常不安定的滾轉性、還有難以改出失速狀態而聞名的死亡螺旋。這架高性能戰機很快就搏得了前線空軍飛官們對它冠以「少尉殺手」、「菜鳥屠宰場」的惡名,顯然地P-65天譴式並非一架易於上手的戰機。不過即使在P-66推出之後,還是有許多老練王牌鍾心於這架手感獨特、性能卓絕的傑作機,P-65也持續地在大陸戰爭中活躍到終戰為止。


圖檔
聯邦空軍P-66A/B/D系列 日間單座戰鬥機「雷霆」

圖檔

全長:9.8m
翼展:12m
淨重:3210kg/5580kg
速度:712km/h
動力:NIHI-LCI65-WizardVII型液冷式直列V型12氣缸發動機x1、推力1700匹馬力
航程:2500km(+750km)
武裝:12.7mmMGx6
   127mm火箭彈x10

在與王國之間的戰事越益白熱化後,聯邦空軍強烈要求一款能夠主宰戰場的高性能單座日間戰鬥機。由於九六六年當時王國空軍已有時速700km級的Ri-90G型和 JW-99等優異的戰鬥機服役,所以令聯邦空軍的P-65天譴或是P-61瘋狗式等一線戰鬥機陷入苦戰。同時,缺乏高性能長距離護航機的聯邦重轟炸機部隊,也在轟 炸任務中損失慘重。

為了要一舉開發出能夠符合聯邦制空需求的下一世代主力單座戰鬥機,聯邦方面提出的開發要目,包括700公里以上的平飛極速、2000公里級航程、10000公尺以上的升限,能配合重轟炸機機執行轟炸任務,能夠執行對地對空的攻擊任務、如果可能的話希望是單發動機的戰鬥機,而且希望一至兩年內能夠完成量產與實戰配備。

一般來說戰鬥機從提出計劃到大量生產,至少需要三至四年以上的時間,而聯邦各大航空機製造公司也都認為這項計劃只能利用現有的機體作載台加以改良,實在不可能在時限內達到軍方的要求。但是,一起突發事件卻改變了這個結果。

王國的法蘭妮裔航空工程師雪倫.貝克爾博士攜帶她個人的研究資料和各種設計圖紙,於九六五年四月流亡托蘭德,並向聯邦提出政治庇護的要求。最後,雷貝馮政府同意以提供 名王國被俘將官作交換條件,自托蘭德引渡了貝克爾博士。在貝克爾博士所帶進聯邦的設計圖紙中,有一份被稱為623戰鬥機開發案的草圖,有著非常流線形的機身與層流翼面構造,並且把滑油液冷裝置移到機腹,讓機翼可以搭載更多的燃油,延伸續航力。

其開發計劃啟動時間是在開戰初期,已經完成了最基本的風洞測試和藍圖,但最後因為節節敗退的王國軍缺乏長距離戰鬥機的需求,而被王國空軍戰鬥機總監部擱置。這份623開發計劃只需要一顆1500匹馬力級以上、在高空也能順利運作的強力引擎,理論上就能滿足聯邦空軍的新式制空戰鬥機開發案的性能要求。

於是,雷貝馮NIHI公司立刻招聘貝克爾博士,重啟623戰鬥機開發案,並且以貝克爾博士和NIHI的阿斯特拉朗工作室為核心,展開一連串技術評估與設計修改。由於是利用幾乎已經完成一半的設計案作基礎,所以第一架原型機很快於一百天內完成,在九六五年年底飛上了天空。之後的測試飛行過程相當順利,在決定最終引擎選擇為一千七百匹馬力的巫師七型直列V型十二氣缸發動機後,在九六六年一月十日,進行了第一次在 聯邦軍方官員面前的試飛。

結果,原型機在當天打破了全聯邦的最快飛行紀錄、爬升高度紀錄、單發戰鬥機的續航紀錄。據P-66日間單座制空戰鬥機的制式化與量產,就這麼敲定了。

因緣際會地,這架流著王國與法蘭妮血統的戰鬥機搭載著當時第一流的聯邦發動機,投入了戰場。在最初投入戰場的A型裡,就憑藉著高速和靈敏的優勢,創 造出了不少位聯邦空軍的王牌飛行員。在後續的B型又針對前線地勤所抱怨的氣化機和引擎液冷裝置作了簡化修改,但直到E型才正式確定量產標準───採取視野極佳的大型泡狀座艙罩,並且設置油管防火自動閉線裝置。

由於聯邦空軍逐漸奪取了日間的絕對制空權,所以裝甲並不算特別出色的P-66在空優任務之餘,也隨即轉入護航或是對地攻擊任務,在較為後期型的型號,甚至可以看到翅膀上有六個小型掛架的改造型號。P-66在各種高度、速域下的運動性表現都極為優秀,同時具備極易上手的操縱性,成為孕育出無數聯邦王牌飛行員的一代傑作機。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王立航太科學教育館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4月 10日, 15:56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梅菲斯特帝國展覽館

圖檔

梅菲斯特航空發展史

帝國開始發展航空算是相當晚的事,在雙王戰爭之後,梅菲斯特帝國的皇室對於工業發展以國家力量給予資助,透過保護政策與關稅壁壘,在國內建立起了基礎的重工體系,而航太工業也在這一時期在帝國發芽生長。

以政府和軍隊的需要為前提,帝國的航空事業在國營公司與空軍的羽翼下擁有穩固的發展基盤,因此得以開闢對其他航空業者而言沒有利潤的航線,或是設計出思想前衛新潮的機體,成為異軍突起的航太後進國家。

由於火箭科學的進步,梅菲斯特帝國在戰後便以發展高速、高空的攔截機為主要得意之處;並且開發了世界上最早的超音速客機。雖然說帝國的航空業至今仍保留許多王政與專制體系下的固陋習性,但是在安全性與可靠度方面也受到世界各國的肯定。

圖檔
帝國空軍Gr-2 戰鬥機「逆妖」

全長:8.12m
翼展:10.13m
淨重:1580kg/2100kg
動力:RS35液冷倒V型排列10氣缸,輸出700匹馬力
速度:365km/h
航程:750km
武裝:7.92mmMGx2

GR是「帝國航空事業合作社」的縮寫,也是在梅菲斯特飛機早期發展史上,推動飛機國造最有力的單位。梅菲斯特帝國陸軍空騎兵改制為空軍後,提出了一款高性能纏鬥戰機的需求,作為帝國空軍第一款制式化配備的戰鬥機而且要考慮到可靠性的問題,過去用帆布和鐵絲拼成的Gr-1繪妖式顯然已經不敷使用。

而Gr-2就是在現有的技術基礎上,緊急把各種零組件拼湊起來得出的產物。航空事業合作社使用了藍寶石公司製造的液冷引擎搭配上環形散熱筒,使用了大量的輕合金支架和強化蒙皮,令Gr-2成為當代雙翼戰機中的重量級選手;出乎意料之外地,帝國軍飛行員對於速度慢、噸位也大一號的逆妖式很能得心應手,這得歸功於強固的機體結構和低失速速度令她成為一款很容易上手的戰鬥機,比較起雙王戰爭期間屢屢發生意外的Gr-1繪妖式那種高手向飛機來說,Gr-2顯然更像一款可用的兵器而非藝術品。

航空事業合作社在950年推出了帝國末代雙翼戰鬥機Gr-2之後,隨即便在帝國官方的主導下出售了航空製造部門給藍寶石公司,並與帝國國航合併;從此之後就從歷史上消聲匿跡,完成了階段性的使命。至於其傑作Gr-2直到961年才因為Ks-23劍妖式投產而功成身退,轉作二線擔任教練機、偵察機之用。


圖檔
帝國空軍Ks-20/23 單座日間戰鬥機「劍妖」

全長:8.5m
翼展:9.4m
淨重:2070kg/2580kg
動力:Be-55DX液冷倒V型12氣缸,輸出1150匹馬力
速度:668km/h
航程:1100km~1800km(加掛副油箱)
武裝:7.92mmMGx4
   7.92mmMGx2、20mmMGx2(K型配備)


952年後,帝國空軍高層開始慢慢注意到單翼機的重要性,在帝國空軍弗里格上校的強烈遊說下,空軍開始對外招標單翼戰鬥機的開發,但過分的開出了飛行性能之極速達700km/h,續航距離1000km以上的天外規格;這對於當時的帝國航太業界來說簡直是難如登天的挑戰。

雖然在955年由貝歐格航空工業取得了招標。但是貝毆格的開發主任托利倫博士堅決認為空軍的要求太過於嚴苛而拒絕進行研發,而副主任蕾娜博士卻認為可以嘗試看看。兩人因為爭吵而決裂,最後蕾娜爭取到公司的支持開始了新型戰機的開發,原型機Ks-20在957年被製造出來。送往位於海爾尼希的試驗場進行測試,嬌小瘦長的機型成了全場人員以及空軍試飛員的焦點。

在測試過後Ks-20只有約630km/h左右的極速算是差強人意,而1100km的最大航程以及操作容易的成果讓空軍測試人員非常滿意,對貝歐格公司發出了20架的訂單。

Ks-20在服役後許多問題很快的便浮現出來,首先因為帝國在初期並沒有防凍冷卻液這種東西,而Ks-20又是使用液冷式的引擎。這造成Ks- 20在爬上高空後或是到了冬季性能便變的非常的差。直到963年防凍液的出現終於解決了液冷引擎的問題,Ks-20又再度吸引帝國空軍的目光,而蕾娜博士也陣這個時候推出Ks-20的改良版Ks-23,將機體變大變寬使飛行員更為舒適,整流罩也做了修改使其更為流暢,以及修正了原先起落架時常故障的問題。

爾後空軍高層正式將Ks-23命名為「劍妖」,開始向貝毆格公司下單製造。Ks-23在拆除武裝後開始擔任教練機的工作,但在戰爭爆發後卻重新武裝(機鼻兩側各兩艇機槍)交由帝國空軍使用,因為操作容易仍得以持續再帝國空軍中服役。

劍妖在設計上以速度作為主要考量,蕾娜博士利用高翼荷載撐出高速。機身移除了所有不必要的部件,並大膽的採用翼面散熱設計,將引擎散熱器裝設在機翼內部。同期的競速機中,沒有任何戰鬥機的起步加速能夠超越劍妖,它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最高速度。劍妖主要的缺點是三個軸向的舵面反應遲鈍,而且失速速度偏高。劍妖發起攻擊時是迅速而致命的,帝國飛行員擅長利用高速對王聯戰鬥機進行奇襲,同時劍妖的高加速性也保證了飛行員很容易可以脫離敵機的追擊。

圖檔
帝國空軍BF-64 單座重驅逐機「藍狐」

全長:12.4m
翼展:14.7m
淨重:4,700kg/7,950kg
動力:RS44液冷倒V型配置12氣缸,輸出1480匹馬力x2
速 度:630km/h
航程:1800km
武裝:7.92mm機關槍x4,20mm機關砲x2(初期型)/20mmx4(後期型)

BF-64「藍狐」式是帝國空軍唯一採用的雙發戰鬥機。由於誕生的曲折命運,所擔負的使命,以及在戰場上交鋒的對手等理由,BF-64常被拿來與其勁敵Tit-12迅電式高速轟炸機作為對比。但是打從誕生之初,BF-64所被賦予的使命就並非作為高速轟炸機,而是一架純種的長程戰鬥機,或該用帝國空軍的說法:驅逐機。

帝國空軍從開戰初期就飽受戰機航程不足的問題所困擾。在967年底部隊開始大量配發可拋副油箱前,帝國的主力單引擎戰機如劍妖和銀月,都只具備1000km前後的航程,這在曼沙尼亞的作戰尚不構成問題,但在廣大的東方戰線與明鏡海戰線上,就成了一個極大的致命傷。

雖然王聯空軍的戰鬥機同樣短腿,但是王聯有大量的四引擎與雙引擎轟炸機,以及用來援護長程轟炸機部隊的空中母艦,凡此種種原因都迫使帝國空軍去思索解決方案。

其中,不論是配備帝國版的空中母艦或是開發副油箱都是曠日廢時的工作,於是使用一款擔任過渡任務的長程戰鬥機就成為必要之事了。這就是964年制式配備的重驅逐機BF-64「藍狐」。

從採用年號來看它並不是一款非常新銳的戰機,但在配備之前它曾被當作帝國空軍未來的希望看待,而投入了多方面的高度技術。像是對應高空環境戰鬥的一級一速機械增壓發動機,新式的純氧加壓座艙,提高射擊精度的反射式瞄準鏡等設備。

雖然說具備雙發機中第一流的空戰性能,不過寄望任何一款雙引擎戰機能夠發揮日間戰鬥機的戰力顯然都是過大的期待。BF-64亦不例外,縱使他們上了兩顆手中最好的千五百匹馬力引擎,但BF-64的速度仍只有達到舊式機劍妖後期型的水準,空戰機動性也較處劣勢,花費大把造價得到的結果只有較高的升限與較良好的爬升性能而已。

因此藍寶石公司自知問題而很快轉投入BF-65銀月的開發,BF-64的量產被嚴重地推遲,在與王聯正式開戰前僅生產了不足200架作為長途偵察機運用,但是希菲爾戰爭的開打改變了這一切。如前所述,帝國需要長程戰鬥機,而BF-64是帝國空軍手裡最現成的一個選擇,於是開戰後才緊急展開了大量生產。

在967年以後帝國空軍開始大量導入了副油箱後空防洞開的問題總算永遠地根絕了,在此之後BF-64並未立刻失去舞台,而是改裝成機砲型與夜戰型,活用其大火力與堅固的優點用於對地攻擊之用,直到終戰。


圖檔

圖檔
帝國空軍BF-65 單座日間戰鬥機「銀月」

全長:10.5m
翼展:12.6m
淨重:2780kg/4800kg
動力:RS46液冷倒V型配置12氣缸,輸出1800匹馬力
速度:657km/h(正常狀態)~700km/h(氧化氮加速後)
航程:1000km~1500km(加掛副油箱)
武裝:7.92mmMGx2、20mmMGx2(A~F型配備)
   20mmMGx4(G型配備)

梅菲斯特帝國空軍在966年為了因應王聯陣營越來越龐大的轟炸機威脅,又感於Ks-23「劍妖」的性能已經被壓榨到極限,為此向國內的各家廠商提出了高空高速重型攔截機的開發競標案。貝歐格航空工業以Ks-23為藍本,推出了站在其概念延伸線上的放大加強型Ks-100「風妖」;但是其競爭者藍寶石公司則費盡苦心,設計出全新概念的BF-65「銀月」與之抗衡。

BF-65配備了藍寶石公司改良自先前合作過的王國優莫公司製液冷發動機;除此之外還配置了帝國戰機中最早的氧化氮增壓裝置,能夠瞬間提高50km/h以上的最大速度。最初的原形機並沒有機腹的進氣冷卻口,但後來發現在啟動氧化氮增壓裝置後會導致引擎過熱,所以才在機腹設置了冷卻口。

因為有高於Ks-100的推力作為後盾,因此BF-65以機體堅固、耐用、可靠性而聞名,同時在垂直運動的爬升與俯衝性能方面表現優異,在與王聯的戰爭期間為帝國空軍創造了許多空戰王牌。雖然銀月在高速飛行時有舵面操縱不易、翻滾與迴旋反應遲緩等不利纏鬥的缺陷,同時因為前機身過長影響視線導致降落事故頻傳,但還是受到帝國飛行員的歡迎,並且為它的長鼻子親暱的取名為「皮諾丘」。

圖檔
帝國空軍BF-67A 高空偵察機「慧星」

全長:13.2m
翼展:14.9m
淨重:5400kg/9900kg
動力:WS-1050-B2渦扇發動機,推力1050kg x2
速度:740km/h
航程:1200km
武裝:7.92mmMGx2、20mmMGx2(A~F型配備)
   20mmMGx4(G型配備)

菲斯特帝國空軍從967年起,由於王聯進一步地強化整健了防空體系和前線空軍的建制,使得帝國空軍的偵察機或轟炸機無法再像開戰初期那樣,如入無人之境般地長驅直入了。王聯地面部隊與海軍的大規模運動往往也伴隨著綿密的航空掩護,使得帝國軍在地面作戰中屢次遭受戰術性的意外奇襲,卻苦無反制之道。

雖然空軍試著投入拆除裝甲的BF-65R強行偵查機來進行偵照任務,但王聯空軍也投入了時速達到700km/h級的新型攔截機,極低的生還率和照相膠卷過短等問題,迫使空軍還是提出了開發新型高速長途偵察機的需求;藍寶石公司於是著手設計一款雙引擎的大型高速偵察機BF-66。

但是藍寶石公司很快地發現到現有的帝國製活塞發動機技術已經接近極限,幾乎無法滿足這種要令雙發機種超越700km/h速度之壁的需求,而考慮到航程問題的話,使用火箭推進則是不可能的選擇。

最後的轉機是帝國從漢密斯王國引進了威伯斯公爵工廠的WS系渦扇噴射發動機,藍寶石公司在掌握其技術後,於968年二月起為BF-66換裝1050公斤推力的大型化版本WS-B2引擎後,成功地在試飛中打破了700km/h,創下帝國軍雙發重型機的新紀錄。這款噴射動力化的BF-66於是更名為BF-67A,並送上了生產線。

相較於對戰鬥機部隊對於換裝噴射動力興趣缺缺的情況,帝國空軍轟炸機司令部的將官受到BF-67A成功的鼓舞,於968年末開始實際在戰場上投入轟炸機型的BF-67B型,然而身為單座機的BF-67B在轟炸的精準度卻十分不理想,與當初空軍所期望的「閃擊轟炸機」有著巨大的落差,這方面的問題直到引擎推力再升級、雙座化並搭載導引炸彈「莉采兒」的67C型於970年研發後才獲得解決。

圖檔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最後由 高總書紀 於 2010年 8月 16日, 11:15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王立航太科學教育館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4月 10日, 16:00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玄武帝國展覽館

玄國航空史

對玄國而言,雖然武烈帝時代就已經引進了飛行船與飛機,但航空事業的發展是在明憲帝年間才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相較於武烈年間外購飛機作為單純的皇室與軍用交通載具而言,明憲四年開始,玄國開始以主動積極的態度接洽漢密斯的廠商,並在技術指導和授權生產等方面交涉,並且取得非常可觀的成績。

玄國的航太工業發展模式是由政府資金挹注下,讓震旦工業集團在佔有壟斷權的情形下進行特許生產的特殊政策。這種官民合資的獨佔體制雖然成功地在短時間之內讓玄國的航空工業上了軌道,但是卻形成了封閉體系與缺乏競爭力等問題。

為了克服這種原地踏步的情況,玄國在950年代末期開始高薪聘用外籍技師,並且仿傚王國與聯邦成立了設計局之間的競爭體制,開放民間自由投資與成立民航事業,隨後便迎來了968年爆發的玄普戰爭。

玄普戰爭的結果,促成了玄國國產飛機的加速量產配備,並且讓玄國的航太工業得以站上世界列強一級的地位,為戰後的開花結果預備了最好的肥料。


玄國軍用機的命名準則


以不使用數字為番號,並大量採用方塊字名稱而聞名的玄國軍隊,就連武器的命名都非常的具有自己流的特色。由於玄國的兩支航空武力───陸軍航空隊和水師航空隊是從不同體系建立起來的,因此在命名準則上也採用了相異的標準。但為求與交流技術的漢密斯顧問團溝通,還是會照世界慣例安上機體型號。

陸軍航空隊的制式機種,依順次是先年號、後用途、尾接改良的用途或次型號。舉例來說,明憲四年式運輸機「飛鳶」丁五型,在簡寫中就會短縮為MS4(明憲四年)Y(運輸機)DV(丁五型),暱稱則音譯或乾脆省略不提。

水師飛行隊的則又是另一套系統,雖然用方塊字寫起來都是一樣的構造,但是機體型號的簡寫字母拼法卻與陸軍有著天差地別。例如明憲七年式多用途攻擊機「策雷」,就會被簡寫為A(攻擊機)7(年號)Z(策雷的製造商「震旦重工」之編號)。

因此,同款的飛機同時被海軍與陸軍採用的話,可能會出現一機雙號的特殊情形。例如明憲六年式驅逐機「擲火」,陸軍型被編為MS6Q,水師型則被稱作Z6Z,在各方面而言都會造成不便與混亂,雖然有人提出過統一命名準則的意見,但至今尚未獲得共識。

######

玄國陸軍航空隊
MS4Y明憲四年式運輸機「飛鳶」


全長:18.9m
翼展:30.5m
淨重:6220kg/9800kg
動力:Jumo 952-E23W氣冷星型12氣缸,輸出982匹馬力x2
速度:265km/h
航程:1000km
武裝:7.92mmMGx2
   1200kg炸彈/航空魚雷一枚

明憲四年(950年),玄國派往漢密斯王國的軍事考察團向優莫設計局表達了採購J-90系列運輸機的興趣,而優莫公司著眼於廣大的玄國與西方市場商機,遂讓玄國軍方享有完全的採購優先權與追加權。

經過約半年的磋商後,最終優莫設計局同意出售J-90/3m Ge的圖紙,並授權玄國自行生產;此外還包括了320架J-90/3m的現機與零件,並派遣公司專員赴玄國協助設立廠房和投資中心,合約總交易值超過四萬萬圓(約20億帝納),消息傳出後震驚全世界航空業界。

將 J-90/3m制式化之後,玄國陸軍航空隊將其命名為振武十一年式運載機「飛鳶」。由於玄國陸軍航空隊處於一切都剛起步的狀態,所以對十一年式運載機進行 了極大規模的改造作業以因應玄國的航空戰術需求,原本在王國單純作為運輸機使用的J-90家系卻在玄國蛻變成了轟炸、攻擊、巡邏、運輸幾乎無所不能的萬用 機。

鑑於國產中程轟炸機開發計畫的停滯不前,而軍方對於空中攻擊力量的需求又聲聲疾呼;因此決定將「飛鳶」式改造成可擔負起戰術轟炸和魚雷攻擊任務的陸上攻擊機,以擔任新式戰術轟炸機量產前的過渡機種,因此在正式量產型號中把機首造型作了修正改良。

######

圖檔

圖檔
玄國水師航空隊
A7Z明憲七年式多用途攻擊機「策雷」


全長:12.1m
翼展:14.5m
淨重:2350kg/3700kg
動力:震旦重工「七星」氣冷星型發動機,輸出775匹馬力
速度:198km/h
航程:850km
武裝:7.92mmMGx1(後座)
   900kg炸彈/航空魚雷一枚


由於海疆漫長,來自北方的特瑞希瓦爾特王聯之威脅又長期揮之不去,因此玄國傳統上總是將最強力的水師艦隊怖署於北方國境。但是王聯在貿易戰爭中的一蹶不振使得玄國永遠地擺脫了這種危機,但海戰新紀元的到來則使得玄國水師產生了新的危機感。

其中最明確的震撼莫過於傳統的魚雷戰思想,受到戰艦的超長距離砲戰粉碎一事。原以近岸防禦和艦隊決戰為主要建軍思想的玄國水師,決心徹底進行艦隊與戰術方面的調整───但由於明憲帝對於壓抑軍事預算的明確態度,使得水師提督府方面無法大刀闊斧地進行全面改革,只得先從比較省錢的幾個路線去投資經費。

其中一條路線就是「讓魚雷能夠射得比砲彈更快更遠」。既然魚雷艇無法接近戰艦的話、那就使用別的載具來投擲魚雷,因為當時的列強諸國已經在著手將魚雷裝上大型轟炸機以用於反艦,因此飛機顯然會是理想的魚雷載具。然而對於MS-4「飛鳶」這種雙發飛機用於反艦任務的嘗試,雖然勉強足以勝任但性能卻不甚理想,對預算有限的玄國水師而言也嚴重欠缺經濟性,因此水師方面還是提出了「開發輕型空投魚雷與單發魚雷機」的要求。

而這個構想的結果,於是就導致了魚雷攻擊機「策雷」式的發展。單發魚雷攻擊機的概念並非沒人作過,而是在金屬低單翼飛機已經逐漸成為主流的950年代,要再重新設計一款雙翼單發攻擊機實在是晚得有點令人錯愕。然而使用傳統的蒙皮布料製造,卻也有著技術成熟而成本低廉的巨大優勢。

玄國人是有幾個類似的可參考對象,但能獲得藍圖加以研究的選擇實在不多,漢密斯王國的PZ-43哨戒轟炸機勉強可以作為參考的對象,但它掛的東西是浮筒與五百公斤的炸彈,而不是一噸重以上的航空魚雷。基於能使用的發動機貨色可能都不會超過一千匹馬力,設計師們採取了加大機身擴張翼面積的處理方案,於是造就了策雷式在單引擎雙翼機之中算得上是特別龐大的巨體。

然而結果證明了這個路線是務實的:從設計發案到採用量產,第一架量產型的「策雷」趕在953年就推出了工廠,並在稍後幾年內用它便宜的價格迅速地填滿了每一個水師攻擊機中隊。而低速性與高升力的特性亦使得策雷式成為一種極佳的艦上機方案,因而在955年與聖克勞茲的蘭寧飛行器公司合作,將玄國的策雷式改裝為艦載攻擊機。這種改型也很快地逆輸入了玄國本身,作為輕空母艦上的偵察機來運用。

由於後繼的單發攻擊機難產而雙發與四發的重攻擊機數量欠乏,因此策雷式一直到了十二年後的967年都仍維持在現役狀態。在玄普戰爭爆發的時間點,世界各國已經普遍使用時速是600公里級的戰鬥機,500公里時速級的攻擊機與艦上戰鬥機,相較起來不到200 公里的策雷式根本慢到無法想像它會出現在戰場上。普雷斯坦艦隊防空砲的前置量設定往往錯過策雷式而灑落在完全不對的空域,而普雷斯坦攔截機在追擊低空低速的策雷式時,則很容易因為失速而墜毀;慢到極點的策雷式竟因此而成為玄國水師航空隊之頭號功臣、普雷斯坦則缺乏有效對抗的手段,將策雷式視為最難纏的對手。

策雷式除作魚雷機使用外,也曾加上浮筒改裝為水上攻擊機、水上偵查機。因為構造強固簡單好維修,在水氣特重的寰海週邊地帶能保持很高的妥善率 和機件可信度,因此獲得基層官兵的佳評。 在玄國軍方引進雷達之後,水師提督府就一直很努力的想要把雷達應用在艦隊防空與警戒管制上,因為策雷的機身碩大,又有大容量高載重之優勢,而被選中作為機載雷達的載台;結果又延長最後幾年了這款長壽機的使用期限。

######

圖檔
玄國陸軍航空隊戰鬥機「擲火」式

全長:7.5m(甲型)
翼展:9.8m
淨重:1230kg/1660kg
動力:震旦重工「七星」氣冷星型發動機,輸出775匹馬力(一式甲型)
   Jumo-55DR液冷V型12氣缸,輸出820匹馬力(二式甲型)
   震旦重工「黃道」氣冷12氣缸發動機,輸出900匹馬力(三式甲型)
速度:345km/h(一式甲型)
   402km/h(二式甲型)
   395km/h(三式甲型)
航程:550km(一式甲型)
   960km(一式丙型)
武裝:7.92mmMGx2(甲型)
   13.2mmMGx2(丙型)
   250kg炸彈/400公升油箱(選掛)

玄國國產軍用飛機的發展史就與大多數其他玄國國造武器一樣,有相似的近代背景:在興武年間起步並大力發展,隨即在明憲年間的縮軍減支下失速減緩。玄國第一款自主國造戰鬥機「擲火」式便是此一定律的最佳例證。

由於貿易戰爭與雙王戰爭期間,飛機這種新兵器的大放異彩,使得各國軍方都開始關注軍用飛機的未來潛力與發展性。窮兵黷武的興武帝對航空軍備的加強甚為關注,玄國在原先以飛行船為核心構成的水師航空隊之外,另創設了以飛機為主力的陸軍航空隊,透過大量對外軍購,數年之內就擴大到了擁有三百架飛機規模的龐大編制。但光是如此尚不能滿足興武帝的渴望,除了採購外國飛機之外,擁有國產國造飛機才是滿足皇帝的個人成就感,與神州人民強烈自尊心的最佳解藥。

因此,在940年代初期一批玄國的菁英被動員起來,玄國最大的民營行號震旦集團成立了飛行器與發動機製造部門,從漢密斯、沙諾和與梅菲斯特留學歸國的學者們被集合起來成立京兆大學堂航空科學研究所(京大航研),作為工業後進國的玄國於皇帝支持下,砸入源源不絕的預算,以雄厚財力與國本作為克服一切障礙的原動力,迅速整建起國產航空器的研發與製造環境。

在預算基本無上限的優厚條件下,許多天馬行空的國造飛機設計案被提出。以玄國北部民俗信仰中出現的神祇為命名的「擲火」式,在概念機時期檢討過約200個大異其趣的方案,其中甚至包括了雙引擎重戰鬥機式、全金屬單葉式、全翼無尾舵式、鴨翼怖局式等當時看來十分激進前衛的設計。不過太子黨政變、興武帝失勢並駕崩後,這一切都大幅改觀了。新皇帝明憲帝是非常講求功利的實用主義者,他大幅節約軍事開銷之際,也希望盡可能減少其他政府部門的支出,並撤裁不必要的研發單位以省下開支。經過約3年的紙上摸索、風洞測試卻仍無具體結果的「擲火」開發方案成為了樽節計畫下的待宰肥羊,於是京大航研開始狗急跳牆,急忙在半年內擠出一份現實可行的設計案提交出去,由震旦航空器與發動機公司進行實尺寸驗證試作機的製造與測試工作。

京大航研的擲火192方案,是保守而將就現實無奈的綜合產物。原預定搭載24氣缸V型液冷發動機而預留的巨大機首將座艙向後擠壓,實際上卻只搭載了星形9氣缸發動機而使得機體看起來相當短小且重心不平衡。使用了先進的自動滅火設備與定速螺旋槳等設備,但是卻同時是兼具開放式座艙、固定起落架與雙翼半帆布鋼骨結構等落後技術的四不像。但反過來說,正是因為這種保守又兼具前向野心的方案,才為這架玄國第一架的國產機贏得了不可思議的成功。

擲火總體來說雖有前下方視野惡劣、爬升能力差、重量過度集中於機首側導致起降容易發生事故等弱點,且火力薄弱(初期型配置7.92mm機槍x2),酬載能力有限且航程不足,但是水平迴旋能力、滾轉率與機頭瞬間指向力相當優秀,機體結構堅固,能承受400km/h的俯衝速度不致解體所以適合急俯衝攻擊,150~200km/h的低速域飛行性能穩定不易失速,整體表現來說相當易於菜鳥飛行員上手,擁有當時世界級水準的纏鬥戰能力。

於948年試飛成功並開始量產化的「擲火」由於生產所需技術門檻低、價格便宜且可靠耐用,因此被以玄國為首的神州國協大多數成員國軍方制式採用。由於使用國與生產機數眾多,因此對於擲火式的改良呼聲也就不停增大,這個鴨子趕上架的急就章產物竟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可說是大出震旦工業與京大航研的意料之外,隨後十年期間對於擲火的升級改良,也成為了玄國航空業界最大的輸出項目,這大概是連設計者都感到始料未及的吧。

在最初期的固定起落架機型「擲火」一式甲型後,於950年推出了可收回起落架的「擲火」一式乙型。隨後推出的「擲火」一式丙型則是在乙型的基礎上擴大了機腹油箱容量、實現了航程加倍與追加機腹、翼下炸彈掛點的戰鬥攻擊機型,為擲火家族中產量最大的暢銷款。一式丁型為配備了浮筒的水上戰鬥機型。

955年玄國向漢密斯購進新式V12液冷引擎的圖紙,於是有了配備液冷發動機的「擲火」二式家族誕生,玄國飛官慣稱為「長擲火」。雖然可靠度比起舊型機的一式家族要差些,但機身變的更流線型且速度、爬升和運動性都獲得了改善。

隨著世界各國航空裝備的進步,加上高速轟炸機主義的蓬勃發展,950年代後期的雙翼戰鬥機已經感到越來越力不從心,甚至是要追上當時的轟炸機、乃至爬升到轟炸機的巡航高度都感到十分吃力。直接面對南疆蒼蘭帝國、曦帝國等外敵威脅的國協南部成員昊王國軍方開始提出強烈的訴求,希望能夠配備一款新式金屬單翼攔截機來對抗日益增大的敵對國轟炸機威脅。

在這樣的聲浪下,最根本的治本之策是直接研發新戰機,但是由於明憲帝執政期間長期壓低研發預算妨害了本國研究機構的擴大,導致許多優秀人才外流到國外,要將這些玄國留置海外的人才召回重建研發體系需要莫大的時間與金錢成本,就算從外國引進人才也需要時間加以磨合,因此在這樣的空窗期推出一款全金屬單翼近代戰鬥機量產前的過渡機種,便成為了當務之急。於是在960年,已經服役12年的擲火式家族遂再添一位從頭到腳經過大幅翻新的新成員,「擲火」三式甲型,或稱「新擲火」。

「擲火」三甲是在一丙的基礎上換裝更強力的星型12氣缸發動機,擴大機身容積與油箱容量,增加配備13.2mm重機槍一門強化前射火力,更改為金屬單翼並擴大翼面積,翅膀下追加小型炸彈與火箭彈、機砲莢艙掛點,並將座艙改為密閉加壓式、改用反射紅點式瞄具取代傳統瞄具的改良型。考慮到全機改動設計處達到七百點以上,幾乎可以視為新機款而非普通的改款而已。

「新擲火」很快獲得了所有曾操作過「擲火」的國協成員國再次青睞,許多國家採購全新生產的「新擲火」來替代國內老化的「舊擲火」機隊,也有的國家財政拮据,便改以只採購改裝套件的模式,將國內的「擲火」機隊翻修改裝為「新擲火」標準的折衷方法。儘管「新擲火」經過全面翻修已非吳下阿蒙,但是在玄普戰爭中,已經服役20年的「擲火」家族面對最新銳的普雷斯坦與蒼蘭空軍戰機仍感到力不從心,因此玄普戰爭也就成為了「擲火」這匹老戰馬的絕響之戰,戰爭期間與戰後逐步退役讓步給新登場的「馳電」、「雲征」等新型機。

######

圖檔
玄國陸軍航空隊
MS17Q明憲十七年式重驅逐機「馳電」


圖檔

全長:8.9m
翼展:10.2m
淨重3050kg/4600kg
動力:震旦重工「星環」甲型氣冷9氣缸發動機,輸出1450匹馬力
速度:513km/h
航程:600km
武裝:20mmMGx2


由於經濟恐慌和裁軍政策,陸軍航空隊方面對於戰力的老舊化始終抱怨連連,特別是當列強各國都已經陸續採用金屬低單翼戰機的時間點,這種危機感就隨時日越益強烈。在進入世界各地都戰雲密怖的960年代後,明憲帝才放寬標準,允許投注預算給軍方進行新一波的戰力整建與現代化。而過去許多僅是停留在紙上設計的試作機計畫就有了進入實際測試乃至量產服役的機會。

因為沒那個本錢去搞萬能無敵通用機,玄國陸軍航空隊打的如意算盤是同步開發輕、重兩種空優戰鬥機,其中輕型強調迴旋能力與纏鬥性,而重型則強調裝甲與火力。雖然重型機當初有考慮過參考漢密斯的驅逐機採用雙引擎設計,但後來還是基於成本節約的方針而傾向單引擎搞定。由於負責製造的工廠對於全金屬結構的製造流程尚未完全掌握之故,因此採取了大量木質材料與凝膠填充材,混合部份金屬蒙皮與骨架的獨特方式來打造機身。

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即使並非全金屬結構,但「馳電」仍然透過直接在機身內安裝鋼製防彈板的方式,而具備了相當程度的耐彈性能,除此之外也配備有自封油箱和厚重的防彈玻璃,是罕見地在生存性方面,積極地對保護駕駛員進行了貼心考慮的玄國國產機。

然而馳電也有著它的致命傷:由於開發時參考的對象是Ri-90,設計到一半又因為液冷發動機的難產而臨時改裝上國產的氣冷引擎,因此導致了操縱鈍重和易於打轉失速等性能欠陷,同時它也繼承了漢密斯飛機一慣的兩起落架過於接近,因此容易在起降時摔毀的弱點。厚重的防彈板與機砲彈藥也吃掉了大量的機身空間並製造了呆重,拖慢了馳電的速度並讓它成為一架航程數據很淒慘的短腿機。

不過在昭儀三年登場的馳電改乙型中,這些弱點都獲得了改進。木質的機身改以全金屬製造工序生產,也安裝上了可與列強比肩的新型增壓發動機,翼下加掛了可攜行副油箱或炸彈的掛架,並導入了新式的自動空戰襟翼等嶄新的概念,在空戰性能方面有了更高的提升。不過起落架的問題依然沒有任何解決對策就是了。

在玄普開戰之際,主要在前線戰鬥的機種都仍是有欠陷的馳電甲型,或是更古老的擲火式戰機。馳電乙型直到玄普戰爭中後盤,才開始大規模的換裝到玄國的航空部隊中服役,但因為欠缺換裝訓練的時間,導致了許多新機因為飛行員不熟悉其飛行特性而造成的無謂損失。但不管怎麼說,因為火力強大和生存性高,馳電式仍是玄國飛行員在整場玄普戰爭中給予最高讚譽的傑作機。

######

圖檔
玄國陸軍航空隊
ZY2Q昭儀二年式驅逐機「雲征」


圖檔

全長:9.3m
翼展:10.2m
淨重2600kg/3200kg
動力:神州工業「織女」甲一號液冷V型12氣缸發動機,輸出1500匹馬力
速度:587km/h
航程:800km
武裝:20mmMGx1
7.92mmMGx2

雖說是與重單引擎戰機「馳電」同步開發的機種,但是「雲征」式卻晚了它的姐妹機三年登場。身為玄國陸軍航空隊寄予厚望的純種輕戰機,並被寄望能夠發揮它與馳電生來互補的優異空戰性能。但就很多意義上來說,「雲征」背叛了開發者,背叛了陸軍航空隊的期望,也背叛了等待它的飛行員;成為了一個與當初開發時,完全不同意義的突變種。

無視了裝甲與輕武裝,乃至木質機殼的積極輕量化減重作業,一切努力都是為了令「雲征」能夠在等到仿漢密斯的一千五百匹馬力液冷發動機完成國產化後,能讓它成為玄國天空上沒有其它人能比肩齊飛的最速王者。

設計與氣冷型實驗機的試飛工作均十分順利,雲征式不斷飆出讓馳電相形見絀的美妙數據。不過漫長等待的結果,卻是在它裝上了國產化的新引擎後,立刻在試飛中發生空中解體的事件。之後解體事故不斷頻發,設計師們才總算重新體認到他們在輕量化這檔子事上走火入魔深入太多了。不斷調整設計的結果,使「雲征」式變得越來越堅固,性能很快遠離當初的計畫值,到最後能夠穩定地當作一種量產機送進部隊時,不但已經花掉了較多的時間,而且表現實在比「馳電」好不了太多───也許唯一的差別在爬升率,雖然當時沒有將領對這點有感覺。

原本已經因為開發牛步和交機緩慢,形同被玄國陸航全面放棄的「雲征」式,卻因為玄普戰爭的爆發,而以「玄國唯一夠格的高空戰鬥機」身份再度見到了一絲希望。雖然不是最好的但卻是唯一的選擇,結果「雲征」式被趕鴨子上架地送進了玄普戰場,對付來自普雷斯坦的可怖對手───薩姆雷II型。

戰爭是最好的技術與文化交流,「雲征」式付出慘重傷亡,以血的學費逐步解決它設計上的細節缺陷,並隨著玄國的基礎技術提升而不斷升級最好的新引擎與新科技,對抗普雷斯坦的高空戰鬥,已經成為了意氣之爭而不是軍事對決;在這樣的背景下,雲征式成為了一種試驗各種新技術的載台與改裝機,雖然總體數量不多,但是擁有眾多改良衍生型號的「雲征」式成為了玄國航空部隊的神話,但也有人說它給玄軍造成的後勤負擔,可能遠比對普雷斯坦造成的威脅要大多了。

有一位玄國飛行員形容:「倘若馳電是耕牛的話,那麼雲征就像是賽馬了。」因為整體的造型和推重比等條件都比馳電要好多了,因此雲征在增肥後還是可以稱得上是玄國第一流的高空戰鬥機,即使它的表現比起列強同期機種的水準還是差了一截,航程雖比馳電長但又比普雷斯坦多數的軍機要短,而結構上也僅只於滿足了高速飛行與俯衝不解體的最低限,不能期待它有太多的防禦力。相較於對飛行性能的讚譽,多數與普雷斯坦空軍交手過的玄國飛行員都稱雲征為「有塗裝的折紙飛機」,其原因恐怕就是出自於中彈後就容易空中解體的差勁結構性。


#####

圖檔
玄國陸航隊 OO十四年式 前線觀測機 "翠鳥"


玄國在引進各航空先進國的機種同時,也藉由購買授權方式進行裝配,以取得製造飛機的能力。而在
累積一定的經驗後,躍躍欲試的玄國航空界,在諮詢過陸軍與海軍的中低階軍官意見後,設計出了無
武裝的前線觀測機"翠鳥"。

當時受訪的玄國陸軍軍官們一致提出的重點:前線永遠沒有夠長的跑道。這也是各國的前線觀測機都
被要求具備的短場起降能力。可是要在險惡的山區或茂密的叢林中開闢出夠長的跑道,對於還沒全面
機械化的玄國工兵部隊來說,有時根本是不可能的。而水師的軍官們則提出更過分的意見:希望能夠
在小型艦艇上起降...這種需求就連聘來的外籍顧問都大叫不可能,可是沒有經驗的玄國設計人員卻意
外的得到答案,那就是沙諾和聯邦的民間運動機種,也就是旋翼機。

旋翼機是以擎驅動的獨立於大型旋翼系統外,機首的螺旋槳產生推進力。而旋翼機不需要機翼,藉
大型旋翼的氣流維持自由旋轉,以產生將飛機維持在空中的升力。這種飛機飛行時通常阻力比較大,
速度也較慢,但是飛行的安全性高,不會出現失速現象。而且要是在空中發生引擎故障時,還可以藉
旋翼自旋滑翔降落。另外旋翼機對跑道需求也很短,熟練的飛行員甚至能在快速航行中的小型艦艇
甲板上起降。於是有了答案後的玄國設計人員,便使用仿製自王國的液冷式引擎,搭配向聯邦採購來
的大型旋翼,用自製的機身製造出了"翠鳥"。

"翠鳥"的機身屬於金屬機身,因為它要載運兩名乘員(最多可以擠進四人),還要有160公斤物資的載運
能力。機翼雖然不是"翠鳥"必須的部分,但是那組機翼提供了額外的穩定性和升力,也提高了巡航速
度。讓"翠鳥"可以達到較高的巡航高度和具有更穩定的短場起降控制能力。粗壯的大型起落架,則讓
"翠鳥"在惡劣的野外跑道上也能安全起降。雖然"翠鳥"的航距不像大型機能飛那樣遠,但是藉由優越
的短場起降能力,"翠鳥"可以在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進行運補與維修。

所以不管是前線觀測到炮兵標定任務,緊急命令的傳達還是物資載運等任務,"翠鳥"都能勝任。但是
最喜愛"翠鳥"的,還是玄國的高階軍官們,尤其是那種不喜歡坐在後面等戰報傳回來的前線型指揮官


雖然"翠鳥"沒有任何武裝,但是"翠鳥"小巧的機身與刁鑽的低空運動性,還有那隨時能運用的短場起
降能力,都能輕易躲掉普雷斯坦戰鬥機的攔截。所以"翠鳥"就成了在普雷斯坦的絕對制空圈下,唯一
能讓普雷斯坦空軍丟臉的機種。(因為就連戰損的"翠鳥",也大多是被普雷斯坦的地面炮火所擊落。)

"翠鳥"除了玄國陸軍與水師陸戰隊有使用外,另外沙諾和聯邦陸軍也有購入數架"翠鳥",供其特種戰
術單位研究使用。根據目擊者指出,沙諾和聯邦的特種戰術單位在"翠鳥"的機身與機翼連接處裝設了
安全帶,以一次載運四名武裝士兵的方式進行特種作戰演習。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王立航太科學教育館
文章發表於 : 2008年 4月 10日, 16:48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特瑞希瓦爾特王國聯盟展覽館

王聯航空史

以特瑞希瓦爾特王國為首組織而成的王聯陣營,最初發展航空工業的契機是來自喜好飛行的大貴族投資。最初並沒有計畫要發展航太工業的王聯,卻走上了成為世界一流的航空大國之路。

最初雜亂無章各自為政的航空產業界,在王室頒布了「航空行政法」之後,逐漸統合成以官方資助的設計局開發各型飛機、再轉包給各大貴族旗下工廠生產製造的官營航太工業體系。雖然說缺乏競爭與市場機制的結果,使得許多被政府制式採用的機型性能與價效比存疑,但不可否認的是王聯對設計師的大力支持,促成了許多優秀名機種的誕生。

由於國土的廣大,王聯偏好發展大型、多引擎的重型飛機。甚至在空軍武力發展的草創期,還出現了「轟炸機至上主義」的學說,並對日後雙發與四發機的誕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指標性作用。


圖檔

圖檔

圖檔
王聯空軍戰鬥機Fvt-1/2/3「伊卡」

圖檔

Fvt-3
全長:6.13m
翼展:9.00m
淨重:1490kg/1900kg
速度:525km/h
動力:氣冷式星型10氣缸發動機x1、推力1100匹馬力
航程:400km

基礎武裝:
機首20mm Cannon X2
  8mm MG X2
翼面8mm MG X2

「伊卡」系列戰鬥機可說是王聯空軍代名詞的名機。自941年開始服役的Fvt-1「老伊卡」最早是為了打敗帝國軍的Gr-1「繪妖」式三翼機而開發的雙翼戰鬥機,但卻沒有趕上參戰,是錯過了戰場的傑作機。

然而擁有極佳迴旋性能和優異低速運動性的Fvt-1在同期戰鬥機中,是相當出色的佼佼者,在世界各地的航空展中以特技機的身份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目光,因此有非常漂亮的外銷成績。之後,以搭載到航空母艦上為前提,增強了機體結構並更換引擎、武裝從一挺機槍升級到兩挺機槍,並能夠掛載炸彈的艦載改良型Fvt-2,也同樣受到國內外的廣大歡迎。

隨著時間流逝,950年代晚期時王聯也察覺到了金屬單翼機的潮流,於是在新世代戰機誕生前,開始著手進行伊卡的改造升級計畫,那就是低單翼化的Fvt-3「新伊卡」,或著是「伊卡III」。雖然說是落後於時代的設計,但是低廉的採購價格、維護保養簡單容易、對跑道需求低而且起飛距離短等種種優點,使的Fvt-3具備非常廣泛的戰術運用性,而且因為生產數量龐大,在王聯與帝國開戰時仍有數量不少的伊卡在第一線服役。

Fvt-3寫下了王聯戰鬥機的標準印象 :火力強大。同一量級的戰鬥機中,擁有如此火力的戰鬥機實屬罕見,二門20mm機鼻火砲可以對任何自詡為擁有重裝甲的戰鬥機造成威脅!但Fvt並不是沒有弱點,敞開的座艙使飛機容易受到氣流影響,較短的機身使Fvt的尾翼反應並不是那麼靈敏。即使能夠達到500km/h的極速,但很少有人能夠在這個速域下還能扳動飛機,這也使王聯飛行員普遍給人身強體健的兄貴印象。


圖檔
王聯空軍戰鬥機Tit-6「天蠍」

圖檔

全長:9.19m
翼展:10.36m
淨重:2477kg/4014kg
速度:579km/h
動力:液冷式V型12氣缸發動機x1、推力1150匹馬力
航程:724km

基礎武裝:
機鼻37mm Cannon X 1
機首8mm MG X4

作為對抗帝國空軍的一張王牌,被設計用來接替Fvt-3「新伊卡」的新世代王聯戰鬥機,但是由於種種技術問題的延誤,於966年才開發完成。Tit-6吸收了過去Fvt系列火力不足的教訓,因此配備了一門37mm的軸槳砲,加上四挺集中於機鼻的機槍,彈道也頗為集中,具備在一瞬間之內將帝國戰機撕成碎片的兇猛火力。

然而,Tit-6由於投入的過於倉促,無法使用計劃中的二級增壓1500匹馬力級發動機,只能退而求其次地使用現有的引擎,過度重武裝、翼負荷高和引擎馬力不足的結果,使得Tit-6的爬升性能與加速性非常之惡劣,面對帝國戰機時無法取得高度之優勢。然而Tit-6具備良好的俯衝性能和低速狀態下的操縱靈活度,因此使得帝國空軍損兵折將,乃至不得不發佈禁止在低高度與「天蠍」進行纏鬥的官方命令。因為數量不足,所以Tit-6多半配備於精銳的王聯軍近衛飛行大隊。

由於座椅下中置引擎的震動與火砲的高後座力,Tit-6飛行員在戰後普遍罹患有風濕病與關節炎,苦中作樂的王聯飛行員打趣的稱其為"蠍毒"。


圖檔
王聯空軍戰鬥機Tit-10「飛鷹」

圖檔

全長:8.62m
翼展:10.2m
淨重:2700kg/3350kg
速度:656km/h
動力:Mikulov T-35液冷式V型12氣缸發動機x1、推力1350匹馬力
航程:1194km

基礎武裝:
機首 .50 MG X1
   8mm MG X2

Tit-10「飛鷹」是王聯主要的高空攔截機。王聯空軍苦於Tit-3面對帝國空軍往往處於被動,只能在低空枯等著劍妖進行第一擊才能爭取到纏鬥機會,因此推出了新型的戰鬥機與之對抗。Tit-10並不是一款成功的戰鬥機,它的設計理念有部份是抄襲帝國的Ks-23而來,也就是利用高翼荷載增加速限。但機身的呆重過多影響性能,使Tit-10的運動性為人詬病。當第一批Tit-10送交王聯近衛飛行大隊時,大隊指揮官拒絕接受笨重遲緩的新式戰鬥機,直到設計師邀請著名的王排飛行員烏羅伊申與他同飛,隨後烏羅伊申證實了飛鷹可以在六千米高空達到六百五十公里極速,這是天蠍完全無法企及的。

與帝國的劍妖相比,Tit-10有著堅固的裝甲,粗大的機身可以容納更多的燃油。Mikulov T-35是一具熱情如火的引擎,飛鷹不像劍妖有機翼散熱設計,因此得透過下機身的散熱器解決過熱問題。但比起容易因為機翼受損而過熱的劍妖,飛鷹的耐損能力要好上許多。原本預定讓飛鷹搭載20mm機砲,但王聯軍方發現安裝了機砲的飛鷹最大速度下降了30公里,因此只好使用一挺改良過的.50空用機槍。王聯的空用機槍精確度很差,但是射速非常快,可以在一分鐘內發射總質量八十公斤的金屬!

Tit-10是王聯第一架使用自動變距螺旋槳的戰鬥機,並擁有座艙增壓系統。烏羅伊申駕駛飛鷹執行首次作戰任務時,緊隨一架脫隊的Ks-23從五千空尺高度一路追擊到一萬一千公尺,最後將其擊落。


圖檔
王聯空軍攻擊機Ta-9「雷電」

全長:12.05m
翼展:14.73m
淨重:4500kg/6360kg
速度:415km/h
動力:液冷式V型16氣缸發動機x1、推力1770匹馬力
航程:800km

基礎武裝:

翼面8mm MG X2
  23mm Cannon X2
尾部8mm MGX2

擁有「飛行混凝土」之稱,以堅固和可靠聞名的王聯空軍對地攻擊機。因為比起搶奪制空權用的戰鬥機,王聯空軍更加重視可以對地支援的攻擊機和轟炸機之故,因此打從一開始就對戰術轟炸機這項領域的開發工作投入了莫大心血。

一開始王聯空軍本來是計畫以雙發動機的快速轟炸機Ta-8「暴風」式來擔任對地攻擊與密接支援的任務,但是後來發現到雙發轟炸機的成本過於昂貴,不可能滿足數量上的要求,於是流用Ta-8計畫的引擎與機件,重新設計了單發動機的Ta-9「雷電」。因為考慮到要冒著敵軍的防空砲火發動轟炸,因此Ta-9被安裝了非常厚實的裝甲,對於一般小口徑機槍幾乎免疫。除此之外,後座還安裝了二聯裝的防禦機槍座,因此擁有絕佳的自衛能力。

附帶一提的是,雖然外形上有相似之處,但Ta-9的攻擊方式礙於爬升性能不足的問題,不像王國的J-72「渡鴉」式那樣是從目標上空發動垂直俯衝攻擊,而是低飛掠過目標投下炸彈或著進行沿路掃射,因此歸類上是「攻擊機」而非「俯衝轟炸機」。Ta-9能夠攜帶半噸的炸彈或八枚82mm火箭,只需要進行一趟對地攻擊就能摧毀一個戰車排,是帝國機械化部隊的惡夢。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王立航太科學教育館
文章發表於 : 2009年 7月 18日, 10:05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王聯機種
Fvt-1/2/3「伊卡」
Tit-6「天蠍」
Ta-9「雷電」
的更新。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王立航太科學教育館
文章發表於 : 2009年 8月 9日, 21:10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日, 06:15
文章: 171
來自: 兄想父嫁姐戀妹控
普雷斯坦聯合大公首長國展覽館

普雷斯坦航空史

南方大陸的交通演進相當特殊。由於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因此內地的開拓十分困難。在地形阻隔下,興築鐵路的花費相當巨大,不可能是殖民政府或殖民者所能負擔,而土王或大公更是沒有這個意願。因此,價格低廉又不需要道路成本的飛行器自然成為首選,尤其是運量龐大的飛艇,在道路延伸到高原境內前,飛艇空的機場或繫留塔早已遍佈各地。因此為了維護這些飛行器,普雷斯坦早在近代就已培養出規模不遜列強的航空工業。

在各邦國中,飛機的發展以阿拉巴斯坦為首,飛船的發展則以亞齊賽卡為首。九五零年爆發普雷斯坦將外資企業收歸國有的大事件,穆比杜拉大公廣興外債,強制性的收購各種生產工廠。為了統一混亂不堪的各家企業,所有的動力航空器公司由普雷斯坦航空發展局接管,展開普雷斯坦征服天空的新頁。

穆比杜拉的野心相當明顯,他想透過整合全國的研發和生產力量打造普雷斯坦航空軍。在有計畫的改組下,普雷斯坦航空發展局很快便推出了第一代自製雙翼戰鬥機亞薩蘭。為了捧場穆比杜拉的新玩具,各邦大公幾乎都買了一批,甚至還外銷到其他國家,或者是當作賠償物資抵押給借貸給普雷斯坦的國家。

圖檔
普雷斯坦航空軍通用戰鬥機 「薩姆雷」

圖檔

全長:8.25m
翼展:10.73m
淨重:1700kg/2600kg
速度:458km/h
動力:氣冷式星型10氣缸發動機x1、出力780匹馬力
航程:1800km

基礎武裝:
機首13mm MG X 1
翼面7.7mm MG X2

普雷斯坦航空軍通用戰鬥機 「薩姆雷-改」

圖檔

全長:8.75m
翼展:9.84m
淨重:2180kg/2750kg
速度:523km/h
動力:氣冷式星型14氣缸發動機x1、出力1180匹馬力
航程:1400km

基礎武裝:
機首13mm MG X 1
翼面7.7mm MG X4

嘗試過許多設計後,普雷斯坦在九五七年推出了一架成功的低單翼戰鬥機「薩姆雷」。做為海權邦國,阿拉巴斯坦最初是從海上偵察機的幾個設計中挑選出薩姆雷的雛形。不過原形機的長程無著陸試飛成功之後,整個計劃立刻受到高層關注而升格為通用戰鬥機發展案。由於要防守廣大的國境線,並且普雷斯坦境內的機場密度並不高,因此此型機特別重視長程巡航時的低油耗,以便在數個相距一千公里的主要空軍基地和島嶼間進行轉場飛行。由於結構上受到很大的更動,如今由海上偵察機保留下來的外觀特色大概只剩下視野廣闊的淚滴形座艙罩。儘管在生產圓弧防彈玻璃時碰到瓶頸,不過普雷斯坦靠著簡單的鋼管結構將座艙罩分割成較簡單的幾何型克服了技術問題。這一構型的座艙罩也一直沿用到後來的薩姆雷二型上。

穆比杜拉下令大量生產薩姆雷戰鬥機,並同時裝配於空軍與海軍。雖然此機礙於風阻與貧弱的引擎輸出而速度不快,卻因為低翼荷載而擁有極佳的運動性。起初薩姆雷只有機首兩挺7.7公厘機槍,後來在飛行員的抱怨下才更換為一挺13mm機槍,並在翼根追加了兩挺7.7公厘機槍。雖然薩姆雷火力貧弱,卻因為操控容易因此容易追著敵機屁股打。主要的缺點是薩姆雷容易在負G運動時引擎無預警的停止運轉,或是俯衝超過600公里時,可摺收的機翼會因為結構強度不足而分家。

直到960年初,普雷斯坦的高辛烷值汽油產能達到高峰,能夠滿足空軍的需求。為了改善薩姆雷戰鬥機的缺陷,963年推出了改良型的「薩姆雷-改」,引擎推力增加至1180匹馬力,汽化器加裝油汞避免斷油,重新設計過的機翼收短,取消了海薩姆雷的可折翼設計和機翼內側油箱,使機翼得以增加至四挺機槍,但航程卻因為油箱變小而減少至1400公里,同時也讓運動性稍稍打了折扣。不過靠著新式引擎和輕機身,強大的推力比讓加速性能獲得了飛越性的提升,使薩姆雷-改成為名聲響亮的戰鬥機。

薩姆雷-改服役後,舊型的薩姆雷因為航程優勢,仍繼續被海軍使用。部分薩姆雷更裝上浮筒甚至魚雷,搖身一變成為水上雷擊機,普雷斯坦戰列艦或潛水巡洋艦也都裝備了此型機。

雖然使用相同的機身設計,但任何腦筋清楚的飛行員都不會認為薩姆雷改與普通的薩姆雷是同一架飛機。尤於機翼與動力兩大因素,這兩架戰鬥機擁有截然不同的飛行特性。薩姆雷擁有較好的水平機動性,而薩姆雷改則有相對優秀的垂直運動能力。或許和真正強調垂直機動性的王國戰鬥機比起來,薩姆雷改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要是一名玄國飛行員誤判了薩姆雷與薩姆雷改的差別,卻是足以造成致死的戰術失誤。

相對於玄普戰爭中敵國飛行員對薩姆雷的評價,普雷斯坦飛官對此型飛機的惡評一天也沒有停止過。
「我們一天花三個小時到任務地點,進行十五分鐘的空戰,接著再花上兩個小時飛回基地。」
「薩姆雷是架不錯的飛機,但是它的武裝淨是垃圾。」
「比起玄國戰鬥機,我更害怕地面砲火。一顆打在下翼的子彈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火災,但是一顆二十公厘砲彈除了讓屁股比較通風以外很難造成更進一步的災害。」
比起結構同樣脆弱的玄國朋友,沒有防護力可言的薩姆雷似乎不對飛行員造成什麼問題。薩姆雷平飛極速很低,因此要達到解體空速的機會並不多,相較之下高翼荷載的玄國戰鬥機常常在追擊薩姆雷時飛過了頭。玄普空戰中雙方常常熬戰至彈藥用盡,卻皆以極小的損失離開戰場--假如薩姆雷在回程中沒有碰上防空火網,或是馳電在回程中沒有碰上薩姆雷二型。


圖檔
普雷斯坦航空軍重型戰鬥機 「薩姆雷-II」

圖檔

全長:11.12m
翼展:12.24m
淨重:4200kg/6700kg
速度:662km/h
動力:氣冷式星型16氣缸發動機x1、出力1850匹馬力,一級增壓2100匹馬力
航程:1270km(+520km)

基礎武裝:
機首13mm MG X 3
翼面13mm MG X 4

掛載:150加侖輔助油箱
   機腹1000lb炸彈X1
   兩吋 「煉獄雷」火箭X16

薩姆雷-II的誕生有賴於新上任的普雷斯坦航空發展局總監葉里薩尼上校。九六四年初他接管航空發展局後,立刻接獲了穆比杜拉大公命其生產新型戰鬥機汰換薩姆雷。事實上改良型的薩姆雷戰鬥機並沒有過時,照原定計畫甚至還能繼續服役到970年,因此葉里薩尼上校對穆比杜拉的要求只是隨意敷衍。葉里薩尼上校喜歡四發轟炸機而討厭緩慢的飛船,因此他將航空發展局的工廠產能轉而生產轟炸機引擎,希望能組建出轟炸機大隊。

在實際視察過幾架不甚成功的試作機後,穆比杜拉大公終於火了,並威脅要斃掉葉里薩尼上校。急的火燒屁股的葉里薩尼上校於是謊稱雖然輕戰機中沒有能滿足穆比杜拉理想中的原型機,但設計局中還有重型戰鬥機的備案。穆比杜拉大公於是開出了一年的時限,要是原型機一年內無法試飛,葉里薩尼上校就得被人從他最喜歡的四發轟炸機上扔下去。

穆比杜拉之所以惱火的原因是他預見了大戰的發生。戰爭中技術發展時間會急遽變短,若以普雷斯坦的未來藍圖來看,若是在966年前後不能生產出新一個世代的戰鬥機,普雷斯坦將會失去競逐世界四強的籌碼--也就是挑戰玄帝國。

信口胡謅的葉里薩尼上校還真的從回收桶裡扒出被他扔掉的重型戰鬥機草圖,他立即連絡當年被他轟出辦公室的設計師,希望原型機的製作能立即上軌道。但設計師表示當年頭腦還清醒的葉里薩尼上校就是因為發動機功率不足,不可能讓四噸重的飛機飛起來才加以拒絕。說到底,這還是因為葉里薩尼上校自己停掉了小型發動機的生產線所致。

此時的葉里薩尼上校由於酗酒而成天陷入一種靈魂出竅的狀態中,不知怎麼地決定把轟炸機引擎拆下來裝上戰鬥機,薩姆雷-II也因此而誕生了。因為新型戰鬥機佔到了轟炸機引擎的生產線,因此四發轟炸機不得已砍掉一顆變成三發以滿足需求量,穆比杜拉因此也找不到能夠載著葉里薩尼飛到七千公尺扔出去的四發轟炸機,葉里薩尼上校繼續擔任航空發展局總監,直到央普戰爭中因肝硬化而死。

氣冷發動機巨大的直徑對於氣動外型是個很大的致命傷,因此薩姆雷-II得透過槳彀整流罩和機身無縫接合等小技巧盡可能降低阻力,翼端也設計了反角抵抗翼尖渦流的影響。為了完美發揮引擎輸出,薩姆雷-II安裝了大直徑的四葉槳,配合高辛烷值汽油撐高輸出以及一級機械增壓,總算是撐到660km/h的極速。但一般來說,普國飛行員很少會讓引擎保持在最高輸出。他們只須要輕輕推動操縱桿,薩姆雷便能以超過600km/h的速度發動掠襲,在同速域中的各國戰鬥機很少能保持像薩姆雷II這麼優修的飛操性。尤於大油箱的影響,燃油滿酬載的薩姆雷-II和四分之一酬載的薩姆雷-II擁有不同的飛行手感,甚至有玄國飛行員從來不敢找返航的薩姆雷麻煩一說。

就像是對火力貧弱的薩姆雷戰鬥機宣誓造反,薩姆雷-II有著厚到不可思議的裝甲與機身結構,機身甚至可以彈開.30口徑的子彈!武裝進化到七挺13mm機槍,任何戰鬥機只要被嚼上一口立刻會變成滿天的碎屑。由於重量極重,薩姆雷-II在低速的操控性非常惡劣,雖然巨大的翼面提供了足夠的昇力,飛機本身卻穩定到全力搬動操縱桿也只能水平飛行。不過在四百公里以上的速域,薩姆雷-II卻擁有駭人的機動性,能夠靈活的翻動六噸重的機身--雖然持續大角度機動會讓速度掉下來而變成一塊石頭。因為薩姆雷-II的特性,普雷斯坦航空軍不得不修改戰鬥教範,確立了能量戰鬥的基礎概念。又由於空酬載的薩姆雷-II運動性會大幅提升,使此型戰鬥機的損失極低。

薩姆雷-II在央普戰爭中期出現了加裝兩級渦輪增壓器的版本,引擎出力達到2400hp之譜,能夠飆出700km/h以上的高速。不過央軍並沒有數量足以威脅普雷斯坦的長程高空戰鬥機,因此薩姆雷-II改並沒有全面換裝普雷斯坦航空軍,反而是對地攻擊型號要來得多。擁有掛架的對地型薩姆雷-II可以掛載傳統炸彈或特殊的兩吋「煉獄雷」火箭,無論是使用彈片或燒夷劑,這種短射程的火箭若是在無掩護的地面部隊中爆開會造成驚人的死傷。但薩姆雷-II畢竟不是專職的對地攻擊機,並且對地攻擊時速度過快,因此戰果端看飛行員的技術與運氣,算是玄軍的小小福音。也曾經有普軍飛行員試圖用「煉獄雷」火箭攻擊玄軍的大型航空器,不管實際成效如何,至少我們得知了為什麼只有普軍戰鬥機不安裝機砲的一個理由。

薩姆雷-II被視為普雷斯坦在戰爭中最重要的功臣。要是沒有薩姆雷-II,普雷斯坦根本不可能在整場戰爭中保有制空權。由於飛機數量的不足,戰爭末期的薩姆雷-II經常需要一天出擊三到五個架次,由兩個飛行員輪班休息。可惜飛行員們努力的結果並不能改變戰爭的結果。普雷斯坦空軍對國家的最大影響,就是以空軍為骨幹重建了完全壞滅的中央軍。由於對薩姆雷-II的眷戀,戰後普雷斯坦持續使用活塞式戰鬥機達半個世紀之久。

圖檔
普雷斯坦三發重型轟炸機"獅鷲獸"

全長:20.48m
翼展:25.62m
淨重:11591kg/19680kg
動力:氣冷星型16氣缸,出力1850匹馬力x3
速度:523km/h
巡航速度:450km/h
航程:2866km
武裝:雙連裝13mm電驅雙管機槍
   載彈量4000kg

葉里薩尼上校主導的新世代四發重型轟炸機,由於新型薩姆雷重戰鬥機開發的因素悲慘的被砍掉一顆引擎,經過重新設計後以三發轟炸機的面目重生。雖然只是中等尺寸的轟炸機,因為引擎的高出力因此速度非常快,甚至能夠以400km以上的速度巡航。多虧葉里薩尼上校的靈活手腕,以及很早就上軌道的引擎生產,此型轟炸機得以趕在玄普戰爭爆發前服役。

獅鷲獸能夠攜帶四噸重的炸彈,但自衛火力並不強,這也和玄軍空軍的威脅程度不高有關。一般獅鷲獸會在薩姆雷的護航下侵入央軍領空,並在轟炸結束後快速的飛離央軍制空圈。獅鷲獸是頭吃油的怪獸,在轟炸機當中航程並不算長,因此普軍傾向將轟炸機作為戰術轟炸之用。

_________________
千歳のちは超可愛いの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王立航太科學教育館
文章發表於 : 2009年 9月 11日, 17:37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3
文章: 449
聖克勞茲自由民主共和國航太展覽室

聖克勞茲航空史

聖克勞茲並非熱氣球、飛艇或是飛機的發明國,因此其航空發展多半都是後來者。但聖克勞茲軍方對於航空發展的興趣卻很高,早在貿易戰爭之前聖克勞茲陸軍便已經有使用觀測氣球和飛艇的陸軍空中偵察團存在,而聖克勞茲海軍也已經設立了飛艇隊。

但是真正具決定性的影響仍然是貿易戰爭。由於貿易戰爭中沙諾和聯邦使用飛機的表現良好,因此聖克勞茲的陸海兩軍決定派遣人員前往沙諾和聯邦接受飛行訓練,並且從沙諾和聯邦進口飛機使用。同時因為聖克勞茲貫徹國防自主化的方針,所以聖克勞茲評議會軍事委員會決定資助當時尚處於襁褓期的蘭寧飛行器公司,使其能夠具備自行設計製造飛機的能力。於是在貿易戰爭結束後不久,蘭寧飛行器公司成功自行製造出初級教練機,並獲得了聖克勞茲陸軍的採用;這也標示著聖克勞茲航空史的開始。同時,聖克勞茲海軍決定將已成立的飛艇隊與新成立的飛機隊合併為海軍航空隊;不久後,聖克勞茲陸軍也決定向海軍學習,將空中偵察團改組為陸軍航空隊。

而在長年的發展後,聖克勞茲的航空產業雖稱不上是強大,但也足夠堪稱為先進;其航空技術甚至於在聖普軍事合作的十餘年間不斷輸出至普雷斯坦聯合大公首長國,換取聖克勞茲所沒有的各種稀有金屬與原油等物資。而聖克勞茲陸海兩軍的航空隊在967年的今天也已經各有約五百架飛機的規模,近年來則又設立了擁有六十架革命家式的國民兵航空隊。

圖檔
聖克勞茲陸軍戰鬥機「信天翁」

圖檔

全長:7.81m
翼展:10.68m
淨重:1330kg/1915kg
動力:NI-850D氣冷星型9氣缸,輸出850匹馬力
速度:430km/h
航程:550km
武裝:.50 MGx2
   兩翼50kg炸彈x2

在950年代中後期,世界各國開始流行設計生產全金屬單翼戰鬥機,於是聖克勞茲陸軍自不甘人後地向蘭寧飛行器公司訂造一款全金屬單翼戰鬥機,打算全部替代掉已經稍嫌落後的革命家式;而成品便是這架高單翼戰鬥機「信天翁」。

信天翁說實在並不是成功的設計,其原本只是蘭寧飛行器公司一個失敗的農藥噴灑機設計案而已;雖然說此案從垃圾桶撿回後有再重新設計過,但仍然無法掩飾這個設計的失敗。而且其所使用的引擎也是蘭寧飛行器公司獲得授權生產的NI-850D,和革命家所使用的是同一款引擎,因此速度並不比革命家快上多少。同時,兩挺.50機槍的火力也與革命家差不多,但由於其被放置在機翼上,所以常被飛行員抱怨說打不中目標。

而信天翁雖然最後仍獲聖克勞茲陸軍採用,可是因為以上種種缺點以及性能並未比革命家良好,因此最終沒有達到取代革命家的目的,最後只佈署在聖克勞茲陸軍航空隊的第三和第四大隊中、總共生產了120架左右。

圖檔
聖克勞茲陸軍戰鬥機「鷹」

圖檔

全長:9.66m
翼展:11.38m
淨重:2800kg/3760kg
動力:Romeo 170液冷V型12氣缸,輸出1150匹馬力
速度:552km/h
航程:1200km
武裝:.50 MGx6
   兩翼200kg炸彈x2、機腹500kg炸彈x1

由於信天翁的性能不佳、無法達到取代革命家的目的,因此聖克勞茲陸軍再度要求蘭寧飛行器公司設計一款可以取代革命家的全金屬單翼戰鬥機。由於新案可以說是從頭開始設計,所以相較於信天翁來說是異常地成功。

新案採用了蘭寧飛行器公司自行發展的Romeo 170型液冷引擎,於是獲得了足夠的動力;同時因為陸軍航空隊要求其也可以充當偵察機使用,所以有著1200km的大航程。也由於新案動力充足,因此雖然有著重裝甲和六挺.50機槍的強大火力,但是其極速仍然能夠達到時速552km。不過新案的加速性能差、爬升速度也十分緩慢,並且運動性也不是很好。

雖然如此,聖克勞茲陸軍對於此設計仍然頗為滿意,並給予了制式型號「鷹」。鷹式戰鬥機生產到967年的今天已經將聖克勞茲陸軍航空隊中服役的革命家式都給替換掉了﹝陸軍航空學校的六架與訓練中隊的二十四架革命家式除外﹞,主要佈署在第一、第二、第五與第六大隊中,目前正準備積極生產替換掉性能不佳的信天翁。

圖檔
聖克勞茲陸軍俯衝轟炸機「軍艦鳥」
全長:11.53m
翼展:15.24m
淨重:2804kg/5195kg
動力:Planet 1050氣冷星型9氣缸,輸出1050匹馬力
速度:370km/h
航程:2174km
武裝:機首.50 MGx2
   兩翼.50 MGx2
   機腹.50 MGx1
   後座.50 MGx1
   內置彈艙50kg炸彈x6、機腹500kg炸彈x1或機腹400kg炸彈x2或機腹200kg炸彈x4或機腹100kg炸彈x8

在960年代初期,隨著950年代時漢密斯王國J-24G匕首式戰鬥機轉用為對地攻擊機並且開發出「俯衝轟炸」這一新式對地攻擊方法後,將陸軍航空隊定位為飛行砲兵與空中防衛部隊的聖克勞茲陸軍迅即對「俯衝轟炸」感到興趣,於是在向蘭寧飛行器公司要求設計新式戰鬥機的同時、聖克勞茲陸軍也要求蘭寧飛行器公司設計一架俯衝轟炸機;而且因為陸軍航空隊中的老式偵察機已經極需汰換,故而聖克勞茲陸軍亦要求此新式俯衝轟炸機需要能夠當做偵察機來使用。

不過或許是由於信天翁式戰鬥機的敷衍設計太過醒目、讓聖克勞茲陸軍注意力皆放在新式戰鬥機設計上的關係,使俯衝轟炸機的設計幾乎未被聖克勞茲陸軍給盯梢;結果俯衝轟炸機的設計再次被蘭寧飛行器公司給敷衍了事,只是拿蘭寧飛行器公司以前所推出過的富豪、公司與政府機關行政專用機「魔術師」式來進行改造。幸好「魔術師」式本身設計頗為優良,因此被改設計為俯衝轟炸機時表現居然也十分不錯。

經過改造設計後,原先的駕駛艙與客艙被改造為三人座縱列式座艙,由前至後分別是飛行員、轟炸員/導航員與無線電操作員;其中飛行員與轟炸員中間被主油箱及主油箱下方的炸彈艙所隔開,而轟炸員雙腿中間的地板可以直接拉開做為轟炸視窗並且架設了一挺.50機槍可讓轟炸員直接對地掃射,至於無線電操作員的座位上也裝設了一挺後射.50機槍以進行自衛。更為有趣的是在轟炸員座位上除了裝設有轟炸瞄準鏡外,還裝設有一套備用駕駛系統與儀表,讓緊急情況發生時轟炸員能做為備用飛行員。

至於引擎方面,由於俯衝轟炸機所需動力不如戰鬥機般有所要求,因此蘭寧飛行器公司選用了自家公司所新推出之Planet 1050型氣冷引擎;此型引擎動力雖不及Romeo 170型液冷引擎,但卻達到了星型9氣缸引擎所能達到之動力極限而有1050匹馬力之輸出。而這用在對速度要求並不優先的俯衝轟炸機上已經足夠。

最後在試飛中,此項俯衝轟炸機的設計在各方面都達到標準;尤其轟炸員座位處地板可直接拉開的設計更是大獲好評。雖然原本將地板直接拉開的設計是為了讓機槍可以進行俯射,但在試飛中發現進行大角度俯衝轟炸時原本所裝設為水平轟炸設計的轟炸瞄準鏡根本無用武之地、反而是直接拉開的地板可以讓轟炸員進行目視瞄準使炸彈命中目標。但是諷刺的是,這架俯衝轟炸機所遭遇的最大困難既不是性能不達標、也不是被發現設計敷衍了事,而是同時的新式戰鬥機設計。在新式戰鬥機設計中,該架戰鬥機不只可以進行俯衝轟炸、載彈量甚至還超過了俯衝轟炸機的設計!這使得俯衝轟炸機的命運懸而未決、聖克勞茲陸軍航空隊內部也出現聲音表示乾脆可讓戰鬥機直接取代俯衝轟炸機。

但最後俯衝轟炸機設計中高達2174km的超長航程拯救了這架飛機,由於新式戰鬥機的航程只有約1200km、使得俯衝轟炸機設計得以長程偵察機的方式獲得聖克勞茲陸軍接受。當俯衝轟炸機設計於962年推出並且開始量產後,聖克勞茲陸軍給與了其「軍艦鳥」的正式型號,並且與陸軍的新式戰鬥機「鷹」和海軍的新式艦載戰鬥機「飛魚」並稱為962年聖克勞茲的三新機。目前軍艦鳥式已於生產120架後結束量產,其中多半裝備在聖克勞茲陸軍航空隊的第九及第十大隊中。

圖檔
聖克勞茲陸軍轟炸機「城堡」
全長:14m
翼展:21.5m
淨重:4391kg/6680kg
動力:Planet 760氣冷星型9氣缸,輸出760匹馬力x2
速度:343km/h
航程:2000km
武裝:.50 MGx2
   載彈量1200kg

面對各國的新式轟炸機日益高速化的狀況,在聖克勞茲陸軍航空隊中服役已經將近七年的舊式轟炸機「火山」已經顯得力不從心;於是聖克勞茲陸軍決定向蘭寧飛行器公司訂造一款新式轟炸機,而完成品便是這架「城堡」。

城堡式在958年推出時曾經一度轟動世界,其同時擁有著航速快、航程大以及載彈量高等特點,同時還擁有活動機槍塔以供自衛,並且首次在轟炸機上採用全金屬低單翼的設計;基本上,城堡式可謂為後來的所有轟炸機指明了一條道路。但也由於城堡式的設計太過於經典,以致全世界立刻在下一代的轟炸機上抄襲城堡式的設計,使得城堡式比預期的要早過時。

城堡式目前主要服役於聖克勞茲陸軍航空隊的第七和第八大隊中。

圖檔
聖克勞茲陸軍運輸機「鸛」
全長:13.5m
翼展:18.8m
淨重:2450kg/3950kg
動力:Asteroid 37氣冷星型7氣缸,輸出280匹馬力x3
速度:210km/h
航程:1000km
武裝:無

「鸛」式運輸機原先是在952年服役的聖克勞茲陸軍航空隊轟炸機「火山」。但在958年開始被「城堡」取代後,由於其機體尚屬保養良好,因此聖克勞茲陸軍要求蘭寧飛行器公司將其改造為運輸機使用。

改造為運輸機後的主要改變在於將炸彈艙改為乘客與貨物艙、原先在機背的活動機槍也遭到移除。改造後的「火山」被聖克勞茲陸軍重新命名為「鸛」,其可以運載八名士兵或四名傷兵或是1500kg貨物;而聖克勞茲陸軍航空隊也為了此型飛機特別成立了第十一大隊。

圖檔
聖克勞茲海軍魚雷機「沙丁魚」
全長:12.14m
翼展:15.24m
淨重:3295kg/4755kg
動力:Planet 1050氣冷星型9氣缸,輸出1050匹馬力
速度:259km/h
航程:1143km
武裝:.50 MGx2
   800kg炸彈/航空魚雷一枚

聖克勞茲海軍航空隊原先所使用的艦載魚雷機為獲得玄國授權生產並自行進行改造的「策雷」﹝聖克勞茲制式型號為「鯊魚」﹞,但使用至960年代時已經顯得落伍,因此聖克勞茲海軍在961年決定向蘭寧飛行器公司訂造新式艦載魚雷機。但是蘭寧飛行器公司可謂毫無設計過艦載機的經驗,因此在經過了三年的設計之後才於964年推出了「沙丁魚」。

沙丁魚在964年推出時便已經是過時的設計,相比於「鯊魚」來說唯二的進步之處只在於發動機推力的提高和使用了封閉式座艙而已。雖然如此,由於沒有更好的選擇,聖克勞茲海軍航空隊不得不採用了沙丁魚式,並且以沙丁魚式替換掉了航空母艦中魚雷機中隊裡的「鯊魚」;但由於沙丁魚的航程不如鯊魚,因此岸基魚雷機中隊裡的鯊魚仍然繼續在聖克勞茲海軍航空隊中服役。

圖檔
聖克勞茲海軍戰鬥機「飛魚」

圖檔

全長:12.5m
翼展:14.13m
淨重:2911kg/3994kg
動力:Romeo 170B液冷V型12氣缸,輸出1300匹馬力
速度:509km/h
航程:1250km
武裝:同軸.50 MGx1
   兩翼.50 MGx4
   兩翼100kg炸彈x2

聖克勞茲海軍航空隊從950年代以來所使用的艦載戰鬥機為將革命家式加上掛勾並且進行折翼改造的「海革命家」。但到了960年代,海革命家已經不只是落不落伍的問題、而是有著成堆的問題,因此替換掉海革命家已經成為了迫切的問題;於是聖克勞茲海軍在向蘭寧飛行器公司訂造新型魚雷機的同時,也一併下單訂造了新式艦載戰鬥機。

如前所述,新式艦載戰鬥機的設計成為了聖克勞茲海軍的優先要求、因此不若新式艦載魚雷機的拖沓敷衍,此艦載戰鬥機的設計可以說是一直在穩步前進。由於同時蘭寧飛行器公司亦在為聖克勞茲陸軍進行著新式戰鬥機的設計,故而海軍艦載戰鬥機的設計實際上受到了很多陸軍戰鬥機設計的影響、甚至其實兩個設計案之間有著互相參照借鑒的地方。

類似於聖克勞茲陸軍的要求,聖克勞茲海軍鑒於漁民戰爭的經驗,也要求了新式艦載戰鬥機需要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為此如同陸軍戰鬥機的設計一樣,蘭寧飛行器公司也為海軍的艦載戰鬥機設計加上了俯衝轟炸的能力。但是與聖克勞茲陸軍不同,聖克勞茲海軍要求新式艦載戰鬥機應該輕量化、甚至失速速度應該越低越好以利於降落在航空母艦上;於是艦載戰鬥機的設計就將機上裝甲幾乎拆卸一空,而其機翼也被加大到了十分誇張的14m、這讓其失速速度達到了86km/h這低的嚇人的數字,甚至比一些雙翼機都還要來得低!可是也由於艦載戰鬥機的輕型結構設計,使其根本不可能如同陸軍戰鬥機一樣掛載總重達900kg的炸彈量,充其量只能在兩翼下方各掛載一顆100kg炸彈而已。

也因為聖克勞茲海軍所要求的失速速度使艦載戰鬥機的機翼如同轟炸機一樣大,所以蘭寧飛行器公司為了讓艦載戰鬥機的速度不要變成如同轟炸機一樣慢,為此捨棄了陸軍戰鬥機所使用的1150匹馬力Romeo 170型液冷引擎,改為使用改進型號出力達1300匹馬力的Romeo 170B型液冷引擎。這個變動使得艦載戰鬥機在擁有著類似轟炸機機翼設計的同時,卻仍然有著509km/h的極速,相對於同時期各國的雙翼艦載戰鬥機或是普雷斯坦的全金屬低單翼艦載戰鬥機「薩姆雷」來說都可謂是高速戰鬥機了。

所以在962年,各項性能都算是圓滿達標的艦載戰鬥機設計獲得聖克勞茲海軍航空隊接受,並給予了一個制式型號「飛魚」開始進行量產。而在實際運用中,飛魚式也被飛行員們認為是架穩定、易上手操作的飛機。但是好景不常,在962年時推出號稱為當時全世界最先進艦載戰鬥機的飛魚式只風光了不到一年後,便被漢密斯王國新推出的Ri-90T「海游隼」艦載戰鬥機給比了下去;而到了967年的現在,飛魚式戰鬥機不只並非先進艦載戰鬥機、甚至已經開始落後了。

圖檔
聖克勞茲海軍俯衝轟炸機「射水魚」
全長:10.8m
翼展:14.1m
淨重:2490kg/3730kg
動力:Planet 1050氣冷星型9氣缸,輸出1050匹馬力
速度:390km/h
航程:1300km
武裝:.50 MGx3
   400kg穿甲彈x1或200kg炸彈x2或50kg炸彈x8

不同於聖克勞茲陸軍,由於聖克勞茲本身是魚雷攻擊機設計大國,因此聖克勞茲海軍基本上專注於如何使用魚雷攻擊機、反而輕視了俯衝轟炸機的發展。不過在964年梅茵蘭大陸戰爭開戰時,漢密斯王國大量使用俯衝轟炸機攻擊了沙諾和聯邦準備參加觀艦式的艦艇,這些俯衝轟炸機的表現令聖克勞茲海軍為之震撼,所以聖克勞茲海軍立即改弦易轍、於當年要求蘭寧飛行器公司提供一款艦載俯衝轟炸機的設計;最後蘭寧飛行器公司在參考了設計「軍艦鳥」所獲得的經驗之後,於966年推出了此種艦載俯衝轟炸機,被聖克勞茲海軍正式命名為「射水魚」。

射水魚採用了和沙丁魚一樣的Planet 1050型氣冷引擎,但由於機身較沙丁魚為輕,因此獲得了接近於時速400km的極速。而武裝方面則選擇在兩翼與後座各放置了一挺.50機槍。除此之外,射水魚根據軍艦鳥的經驗取消了內置炸彈艙、改為直接在機腹掛載炸彈;同時一樣是根據軍艦鳥的經驗,射水魚在機腹採用了特殊的拋射式炸彈掛架、以使機腹炸彈能夠避開螺旋槳落下。另外射水魚還專門設計了新式Z型襟翼,使得這架俯衝轟炸機更易於俯衝與在航空母艦上著陸。可以說射水魚與食人魚的出現標誌著蘭寧飛行器公司那讓人無言的設計怠惰期已經結束。

射水魚是聖克勞茲海軍航空隊中最新銳的航空母艦艦載機,目前已經生產了一百架左右,主要配備在聖克勞茲海軍航空隊新成立的各俯衝轟炸機中隊上,不過其中超過一半因為新式航空母艦仍未完工故而還是停留在岸基基地上。

_________________
室內空調,你是人類的救星、革命的發明、民族的燈塔、文明的長城!


最後由 張邁可 於 2021年 6月 17日, 11:01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王立航太科學教育館
文章發表於 : 2010年 2月 4日, 00:15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日, 06:15
文章: 171
來自: 兄想父嫁姐戀妹控
曼沙尼亞公國航太展覽室

曼沙尼亞航空史

在雙王戰爭期間與帝國同盟的蔓沙尼亞,在戰爭期間受到帝國的幫助,擁有了自產飛行器的技術,但是在新任公爵上任與帝國交惡之後,公國與帝國的技術交流也因此中斷,蔓沙尼亞在此後都是閉門造車,不過因為有相當程度的工業能力,蔓沙尼亞在967年的戰爭爆發前,大多能生產出許多不錯的飛機。

圖檔
曼沙尼亞空軍戰鬥機Lm-62「呎標」

圖檔

全長:8.25m
翼展:9.7m
淨重:1780kg/2300kg
速度:441km/h
動力:空冷式星型14氣缸發動機x1、推力840匹馬力
航程:780km

基礎武裝:
機首12.7mm MGx2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究極雙翼機,這個殊榮則當頒給曼沙尼亞的Lm-62呎標。呎標服役的相當晚,甚至同期的列強已經轉入了全金屬低單翼機的生產中,但Lm-62的性能絕不輸給第一代的全金屬低單翼機。

Lm-62無疑受到帝國GR-2戰鬥機的影響,此時世界各國的雙翼機可說是大同小異,但在曼沙尼亞人豐富的想像力下,Lm-62仍然是極富個性的一架戰鬥機。Lm-62比任何單座雙翼機都要更快,更靈活,雙翼機的視覺死角完全能透過運動性補足。Lm-62是首架有彈藥記數器的戰鬥機,飛行員可以透過彈藥鐘得知機槍的彈量。此外,反射式光點瞄準具取代了傳統的光學瞄準具。正是因為這些微不足道的小巧思,使呎標不只在性能上,也同時在軟體介面上壓倒一切雙翼戰鬥機。

在戰後,Lm-62成為雜技團普遍喜愛的用機,它可以連續做出數個英麥曼轉彎或大頭錘而不失速,即使進入尾旋也容易改平。唯一的問題恐怕是負G動作下的斷油,但這個問題同時也發生在早期的許多飛機上,直到加壓油汞與噴射注油技術問世。


圖檔
曼沙尼亞空軍戰鬥機Feugo I「焰」

圖檔

Feugo I
全長:8.9m
翼展:10.52m
淨重:1780kg/2250kg
速度:510km/h
動力:液冷式V型14氣缸發動機x1、推力960匹馬力
航程:940km

基礎武裝:
翼面7.92mm MGx4

曼沙尼亞閉門生產的國產戰鬥機,靠著成熟的技術與簡單的構造,身為一個小國卻造出足以打入大戰初期的一代傑作機,為曼沙尼亞次世代主力。Feugo的座艙設計為大戰初期的戰鬥機中視野最好的,正前方安裝了兩倍厚的防彈玻璃因而成色較深。後三點式起落架,尾部是滑蹺。機翼厚而平直,搭載四挺機槍並預留有改造空間。在各個速域下的操控性表現良好,可惜雖然是容易駕駛的機體,各項性能卻都只是在同期機種標準值打轉,簡單來說就是各科及格但成績並不亮眼的一般生。

身為氣冷機卻有很長的機首,是因為原先預定的液冷式發動機數量嚴重不足:值得一提的是本機在最初選用的引擎是淨輸出高達1800hp 的液冷式怪物引擎,但卻無人考慮手工引擎的生產性。考慮到他們是曼沙尼亞人,這個航空史上的笑話也就沒有這麼離奇了。附帶一提,他們也完全沒有想過高空作戰可能發生的問題,但因為計畫中的高空戰鬥機最終沒做成,因此曼沙尼亞人也就繼續無視了這個問題。

曼沙尼亞飛行員反應主要問題是降落困難,速度怎麼樣都上不去和火力貧弱。曼沙尼亞飛行員常常會引誘帝國戰鬥機下降到一千五百公尺以下的低空纏鬥,靠著穩定的操縱性能擊落敵機。帝國飛行員給它的評價是:"雖然看起來很遜,但不注意的話還是會被宰掉的。"

駕駛過Feugo系列的飛行員,絕對會愛上那舒適的內裝與乖巧的飛行手感,總體來說這架戰鬥機在各方面並不是很匹配那帥氣的名字。戰爭中期的Feugo增加了兩挺20mm機砲,但對於戰爭並沒有起到什麼決定性的作用。戰後的Feugo多半被充作帝國空軍的教練機,之後又為了與王聯的戰爭而披掛上陣。Feugo系列在對抗王聯的Tit-6「天蠍」時有異想不到的優勢--它的穩定性足以與王聯飛行員纏鬥到天蠍失速墜毀。

_________________
千歳のちは超可愛いの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王立航太科學教育館
文章發表於 : 2010年 2月 17日, 16:58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日, 06:15
文章: 171
來自: 兄想父嫁姐戀妹控
奧特蘭議會王國航太展覽室

圖檔
圖檔
奧特蘭議會王國空軍戰鬥機「紅雀 A/B」


全長:8.2m
翼展:9.42m
淨重:1617kg/2248kg(紅雀A/B)
動力:RS39液冷倒V型12氣缸,輸出750匹馬力(紅雀A/B)
奧特蘭國產液冷倒V型12氣缸,1200匹馬力(紅雀E/F)

速度:512km/h(紅雀A/B)
595km/h(紅雀E/F)

航程:900km(加掛副油箱)
武裝:7.92mmMGx2(紅雀A/B)
20mmMGx2(紅雀E/F)

「紅雀」實際上是梅菲斯特帝國單翼戰鬥機開發案的產物。貝歐格航空工業雖然取得了招標,但開發主任托利倫博士與副主任蕾娜博士的內鬥卻使得戰鬥機的開發進程陷入一片混亂。托利倫博士博士認為帝國要求時速超過700km的單翼戰鬥機在當時不可能實現,但野心勃勃的蕾娜博士卻認為值得一試。既然走遍全世界都無法造出這樣的飛機,那無論結果為何,蕾娜深信帝國高層不會拒絕這項產物。不過這時的托利倫博士可以說是好運碰上了天上掉下來的支援,貝歐格公司無論如何都得想辦法改良此設計並減少遭到採購擱置處份的損失,而奧特蘭軍方在此時對於貝歐格「初期不良的設計案」表示了強烈的興趣,於是貝歐格公司看在錢的份上,最終採納了托利倫博士的建議,決心在沒有經過官方同意的情況下將這份帝國當時最先端戰機的圖紙與開發團隊移送到奧特蘭,以奧特蘭的資金加上貝歐格的技術展開合作計畫。

托利倫博士自願在這個計劃中被公司派給奧特蘭公國作為顧問。博士與他的團隊仍繼續單翼戰鬥機的開發以用作公司的備案。托利倫博士的環境無疑是比較自由的,尤其他在學術界中有著比蕾娜博士更多的人脈可以利用--其中包括了首席氣動力學學者沃特岡教授。即使奧特蘭的開發環境極其惡劣--奧特蘭公國是一個沒有半點航空基礎的國家。但受到曼海姆二世對國產航空業的支持與激勵,奧特蘭空軍官員決心在帝國授權技術的基礎上,投入更大的心力去研製960年代的國產戰機。然而對於欠缺深厚工業技術基底的奧特蘭而言,縱使零件與創意可以仿製,但是高出力的引擎與複雜的空氣動力設計等問題卻不是用土法煉鋼能輕易克服的障礙。即使如此,托利倫博士仍然在沃特岡的協助下完成了全金屬低單翼戰鬥機。此型戰鬥機採用了沃特岡教授設計的機身,全機外型流線,並收出一個漂亮的機尾。機翼是運動性極佳的橢圓形翼,並以逆鷗翼的設計求得更好的升力。

奧特蘭空軍的國產戰鬥機計畫,就與貝歐格公司的腹案這麼搭上了同一條船,成為命運共同體。與世界一流的航空先進國合作研發的經驗,大幅度地提升了奧特蘭空軍機械製造廠的技術水平,大體上仿製KS-20的ES-62「紅雀」式,也在962年搭載上了貝歐格公司的Be-55D發動機,順利地完成了試飛工作,並且在沒有使用加速劑的情況下輕鬆突破了600公里的大關,這對公司無疑是一大打擊,因為以追求速度為主的Ks-23原型機只能達到668km的極速,但紅雀的綜合表現卻好得多。但當紅雀完成首飛時,帝國卻已經下了Ks-23的訂單,並將其命名為「劍妖」。任何一個明眼人都看得出來ES-62與KS-20之間的性能差距,帝國軍方顯然對於這種技術情報的流出感到大為不悅,因此事後有多名貝歐格公司的高層被迫辭職,而軍方也從此對於貝歐格航空工業抱持著不信任感。為了不讓自己丟臉,蕾娜博士決定封殺紅雀。在蕾娜博士從中作梗下,帝國下達了對奧特蘭的技術輸出禁令,使得奧特蘭空軍立刻喪失了原有的1100匹馬力級引擎的來源,

托利倫始終無法取得與Be-55D同等級的發動機,無奈之下而不得不在量產型的ES-62上搭載著GR-2改良國造型上拆下來的RS39引擎,引擎馬力只有可憐的750匹輸出,速度滑落至510km/h。紅雀在作戰中的表現差強人意,戰史家普遍認為要不是奧特蘭引擎那可悲的性能,紅雀絕對是一架超水準的戰鬥機。臨時變更引擎的決定是致命的,動力不足的量產型ES-62因此成為了可能是960年代最糟低單翼戰鬥機的冠軍後補,動力不足也迫使奧特蘭技術人員絞盡腦汁去拆武器、拆裝甲、拆空調與防凍系統甚至是無線電…因此早期量產型的ES-62A/B事故頻傳,空中熄火或是無預警失速的情況特別嚴重,因此被空軍飛行員戲稱為「殺人雀」、「飛不起來的紅雀」;而它貧弱的火力與裝甲則被各國軍事觀察家認為是「比雙翼機還不如的失敗品」。

托利倫博士在本國不得志,甚至在最後慘遭公司解職,不過在奧特蘭仍竭誠歡迎下協助奧特蘭戰鬥機的改良。隨著時間經過,奧特蘭空軍機械製造廠在從海外各國偷渡並拆解研究了無數顆引擎後,很有毅力地持續改良著「飛不起來的紅雀」,終於在966年推出了正式量產型的ES-62E/F型,由於配備了純種國產的1200匹馬力發動機,空軍終於得償宿願把20mm機砲裝上飛機,速度也回升到595km/h,先天不良的早產機「紅雀」終於在技術人員的細心哺育下成長為足以獨當一面的優秀機種。在保有不俗的爬升力和水平運動性能同時,低阻力讓紅雀有優秀的加速性。此機的主要問題是設計過於緊緻,沒有太多改良空間,並且火力偏弱,在早期僅裝配兩挺.30機槍,在後期才升級為20mm機砲。

圖檔

圖檔

奧特蘭議會王國空軍重型攻擊機Kas-2「鳩」式

全長:11.24m
翼展:12.0m
淨重:3,430kg/5,870kg
動力:RS39液冷倒V型12氣缸,輸出750匹馬力x2(初期型)
   奧特蘭國產液冷倒V型12氣缸,1200匹馬力x2(後期型)
速 度:487km/h(初期型)602km/h(後期型)
航程:1100km
武裝:20mmx4+127mm火箭x8
或500kg炸彈
或魚雷一枚

奧特蘭王立軍器局航空部在多災多難的紅雀之外,同時間也在平行開發一款用以擔負對地/對海攻擊任務,以及長程戰鬥巡邏,能夠同時滿足空軍與海軍需求的機種。由於奧特蘭並沒有主動對外開戰的想定,反之是以特瑞希瓦爾特大舉入侵為最大的威脅,那麼發展能夠抵消王聯優勢軍力的多用途戰鬥攻擊機就成為了可行的選擇。考慮到要在王聯的第一擊下生存,所以也特別要求了在惡劣場地短場起降的性能。

鑑於前些時候紅雀一路走的跌跌撞撞的折磨,這一回航空開發部採用了比較保守的態度:既然引擎不夠力,那就裝兩顆上去。與紅雀相同,奧特蘭對地攻擊機計畫的設計出自托利倫博士與沃特岡博士之手,因此此一雙發試作攻擊機擁有了優美勻稱的造形,極佳的空氣動力與舉升效果,藉此補足些許動力不足的困難。

托利倫博士並非不懂得記取教訓之人,在設計此一新機型時就考慮到要避免紅雀的問題,而預留了升級改裝的空間。同時,此計畫發案時的964年正值梅茵蘭的戰鬥開打之後不久,奧特蘭航空部很快就注意到了高速轟炸機與驅逐機理論的不切實際,所以,奧特蘭人毅然決定把這些胡思亂想都扔進垃圾桶,給新飛機加裝紮實的機腹裝甲,讓它專心扮演好本份的工作:攻擊機。

武裝完全的原型機在965年春天飛上了天空,這次穩紮穩打的勝利令航空部官員與托利倫博士徹夜舉辦砸蛋糕派對歡慶,該型攻擊機被軍方正式採用,制式名稱是Kas-2「鳩」式重攻擊機。奧特蘭的鳩式在雙引擎機種中個頭嬌小,性能數據也不突出,但卻有著優異的深角度俯衝性與低速域穩定性,這些條件使它成為一款非常適於擔負對地任務的攻擊機與輕轟炸機。如果不介意速度會掉到剩下300公里不到的話,它也確實能夠搭載魚雷出擊。對應軍方提出的短場起降要求,最後實現了全滿載狀態能在400m內起飛的佳績。Ks-62紅雀共用引擎的特色,也令這兩架姐妹機之間具備高度的零件互換性,成功壓低了空軍建設的成本。

除了被飛行員們暱稱為「紅鳩」的標準對地型之外,965年末則投入了配備有可伸縮式浮筒的水上型「海鳩」,但是托利倫博士並不僅滿意於此,鳩式也與紅雀式一樣等待著醜小鴨變天鵝的日子到來,在966年,奧特蘭航空部的國造1200匹馬力引擎登場後,鳩式也立刻進行了改裝升級。卸下了機腹裝甲板,並搭載上新引擎的鳩式一舉飆破了六百大關,成為一架具備具備強大爬升性能與加速性的雙引擎戰鬥機,這就是Kas-2S黑鳩式戰鬥機。

然而,奧特蘭軍方暫時還不需要黑鳩式戰鬥機,由於紅雀正在換裝1200匹馬力引擎,所以接收消化淘汰下來的發動機成了鳩式家族的工作,一顆顆老發動機被再生成為海鳩與紅鳩的新心臟。不過,同年年底爆發了奧特蘭內戰,因此鳩式的命運也從此發生了改變...

圖檔

_________________
千歳のちは超可愛いの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王立航太科學教育館
文章發表於 : 2010年 2月 24日, 15:20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20日, 23:35
文章: 683
來自: 帶刀浪人
央帝國航太展覽館

圖檔



央帝國航空發展史

若觀察央帝國在960年代以後的航空工業狀況,我們會發現央國不僅具備了優異的內燃機技術、先進的機身設計,飛行員的水準也具有不凡的水平,這可能都要多虧於宣憲帝時代的西化,具備長遠眼光的宣憲帝跟樂民帝對航空業這種新世代的領域充滿興趣,不遺餘力的推展央國的航空業,在許多因素的配合下,960年代的央國已經成為了一個不落後列強的航空大國。


圖檔
央國航空軍 戰鬥機 「奔雷」

全長:8.76m
翼展:10.18m
淨重:1720KG
動力:央北工業47式液冷引擎-840匹馬力輸出(甲),央北工業15式C型 液冷V型排列12氣缸-910匹馬力輸出(乙)
速度:430km/h(甲),530km/h(乙)
航程:988km
武裝:機翼7.62mmMGx4(甲),機翼20mm機砲x2(乙)

奔雷乃是央帝國第一世代的國產低翼單翼戰鬥機,不僅是央國空軍產量最大的飛機,也是唯一有過實戰紀錄的央國戰鬥機。奔雷是950年代末期央北工業與王氏企業公司競標時所提出的設計,當時央國航空軍認為戰鬥機的運動性能應該是重於一切的,所以奔雷的原型機(甲型)雖然速度不是最快,但是卻具備傑出的運動性,獲得央國航空軍高層的青睞,然而實際上央國當時的飛行員並不在意座機的極速、火力以及防護力,反而比較注重戰鬥機的視界與纏鬥性能。

奔雷的翼面荷重只有85.9公斤/平方公尺,遠低於當時世界列強的各型戰鬥機,使其具備靈敏的運動性能,是極具操作性的優良飛行器,不過這樣的高性能卻得到了結構較輕跟武裝薄弱的代價。不過在軍方高層的提攜下,奔雷還是於962年量產,配置在央國航空部隊裡,並服役了好久的一段時間,而它也是央國唯一對外銷售的軍用機種。央國在曾經銷售過十六架奔雷甲型給南方的阿蒂提雅帝國,後者的空軍在963年與格里琛邦聯的一場小型衝突中,擊落了五架格里琛的戰鬥機(購自王聯),本身只損失了兩架奔雷,證實了奔雷在戰場上不凡的實力。

不過奔雷甲型火力頻弱的問題也在這場衝突中突顯出來,央國軍方的觀察員將此事呈報給航空軍高層,此時正好央北工業正準備提出提升奔雷性能的企劃案(乙型),於是央北工業便稍做修改,將乙型機的武裝改為兩挺機砲,大大的提升了奔雷的火力,除了提升火力外,乙型也捨棄了固定式起落架並改用封閉式座艙,並使用了新式的引擎,提升了奔雷的飛行速度。奔雷乙型於964年正式服役,分散配置於央國各個航空軍中隊,並逐漸取代舊式的奔雷甲型。



圖檔
央國航空軍 戰鬥機 「雲龍」

全長:8.84m
翼展:12m
淨重:2530KG
動力:王氏企業公司飛行設計局 星羽-11型16汽缸星型液冷式活塞引擎(一段二速機械增壓器)
速度:580km/h、600km/h(渦輪增壓器開啟)
航程:約2000km
武裝:機翼12.7mmMGx2、機首20mm機砲x2

966年王聯配屬新式戰鬥機天蠍後,央國深感威脅,雖然奔雷戰機仍正在大量的服役中,但是央國高層還是決定著手開發新戰機以對抗之。而在競標奔雷時敗給央北工業的王氏企業公司,很快就推出重新設計的新試作機『雲龍』,並獲得了央國軍方的採用。雲龍由知名的飛機設計師完顏士文所設計,其性能相當的優異,不但擁有漂亮的氣動跟流線造型,也具備出力更大的發動機跟構造堅固的伸縮式起落架,雖然大幅的提升裝甲跟武裝而增加了重量,但是雲龍仍能維持在600km/h左右的極速,而氣泡型的座艙也能讓駕駛員擁有較佳的視野,另外將近2000km的續航距離也讓人驚艷不已。

雲龍在實際試飛時無論是在爬升速度或是俯衝速度都勝過奔雷乙型戰機,也擁有更強大的武裝跟裝甲,但這也讓它的造價比奔雷多了好幾倍,製造速度也緩慢許多。而在967年一場不對外公開的模擬戰中,雲龍成功的擊敗了梅菲斯特帝國在大戰中的主力戰鬥機劍妖,一致獲得了央梅高層的贊賞。

除了渦輪增壓器這樣新穎的配備外,雲龍也設置了彈藥計數器,駕駛員可以從儀表板上清楚的得知戰機內的殘彈數量,不用額外花費心思去重複計算彈藥量,是非常貼心的設計。不過因為央國跟王聯並沒有爆發實質上的衝突,因此雲龍並沒有任何參與實戰的機會,只是配屬在央國西北與王聯接鄰的國境線上,並由央國的航空禁軍所使用。



圖檔
央國航空軍 雙座攻擊機 「獅鷹」

全長:11m
翼展:15.7m
淨重:4200KG
動力:央北工業 102式14汽缸星型氣冷式活塞引擎
速度:547km/h
航程:約1500km
武裝:機首12.7mmMGx2、機翼20mm機砲x2、後座7.62mmMGx2

在希菲爾戰雲密佈的965到966年間,央國高層對王聯龐大的轟炸機群感到不安,除了生產報復用的長程轟炸機外,也開發了為長程重轟炸機進行護航以及對抗王聯的轟炸機群的專用戰機,獅鷹就是為此而誕生的,獅應為央帝國首次發展的雙發戰鬥機,雖然說雲龍的續航距離比獅鷹還要多出500km,但是雲龍並沒有足夠的彈藥跟武裝來支持長程的轟炸行動,於是央北工業便開發出了能夠攜帶大量彈藥跟武裝的攻擊機,作為轟炸機部隊的護航機隊之一。

不過,獅鷹的性能嚴格來說不算優異,無論在飛行性能跟速度上都不太理想,但是它擁有厚重的裝甲跟頗具威力的武裝,而且擁有巨大的改造空間,可以改裝用來擔任地面支援攻擊、夜間戰鬥等多項工作,另外獅鷹也能夠加裝浮筒作為水上飛機之用,它在正式量產服役後,也成為央國軍官搭乘的偵察機跟運輸機,用途可說是相當廣泛!

然而,獅鷹跟雲龍同樣的面對了一個情況,就是戰爭並沒有爆發!在巧妙跟複雜的原因下,王聯跟央國始終沒有發生任何的武裝衝突,獅鷹跟雲龍也就成了無緣上戰場的新式兵器,都是960年代以後沒有實戰紀錄的央國新式軍用機。


央國航空軍 重型轟炸機 「天砦」

_________________
圖檔

Kurfürst von Sien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文章發表於 : 2010年 5月 13日, 22:54 
離線

註冊時間: 2009年 1月 11日, 19:22
文章: 959
珀明館暫留白。


最後由 biassus 於 2013年 11月 11日, 08:47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文章發表於 : 2010年 10月 13日, 23:15 
離線
頭像

註冊時間: 2009年 12月 6日, 09:07
文章: 56
來自: 台灣台北
圖檔
蒼蘭帝國航太展覽室

蒼蘭帝國航空史
相較於玄國在明憲帝在位時期才開始對航空技術熱衷開始發展相關產業技術,蒼蘭帝室由於跟聯邦的貿易關係,因此很早就注意到航空器的存在,但是由於當時航空技術尚未成熟,所以帝室一開始對動力航空器這「有動力的風箏」沒有太高的興致。

但是隨著聯邦航空科技的發達,與聯邦民航企業開始前來蒼蘭洽談在蒼蘭成立民航公司這些事件的影響下,帝室也開始注意到了航空工業的潛力,因此在與聯邦民航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的同時,也開始逐步建立蒼蘭自身的航空技術能量。

而在慕蘭內戰當中,慕家軍自行向聯邦採購的革命家式戰鬥機雖然並沒有對戰果造成直接的影響,但是航空器在內戰中的表現,已經足以讓軍方砸下大錢投資航空戰力了,而在戰後蒼蘭正式向聯邦採購革命家,並由皇帝親自命名為「聯蒼」式開始,蒼蘭陸續成立了飛機工廠、航空學校等等與航空相關的機構設施,並從聯邦航空企業引進相關技術,企圖趕上甚至超越同樣大力推展航空事業的玄國,而隨著玄普戰爭於968年爆發,蒼蘭空軍這二十多年的「苦讀」,即將面臨實戰的試驗……


圖檔
蒼蘭帝國空軍單發戰鬥機「龍飛」
全長:8m
翼展:9.2m
淨重:2390kg/3310kg
動力:蒼空重工「龍嘯」氣冷星型9氣缸,輸出980匹馬力
速度:475km/h
航程:880km
武裝:12.7mmMGx2

在引進聯邦的革命家之後,蒼蘭軍方很快就注意到周邊的兩大假想敵:玄國與曦國在引進帝國與王國汰換的雙翼機之餘,也在自行研發下一代的單翼戰機,因此軍方也很快的決定進行第一代自製戰機的研製計畫。

雖然說是自製戰機,但是由於當時蒼蘭的航空設計與製造能量都還在起步階段,實在沒辦法從無至有設計出一架真正的自製戰機,因此軍方轉而向聯邦尋求協助,聯邦在提供發動機、氣動設計等核心技術之後,蒼空重工在清泉五十四年完成了原型機並開始試飛。

相對於聯蒼式(革命家的蒼蘭型號),新型戰機在採用全金屬設計、單翼設計、流線型起落架罩等先進設計下,除了火力以外,各方面的表現都優於聯蒼式,因此軍方在此一激勵下大舉訂購,並以「龍飛」此一有著雄心壯志的名稱命名之,但是實際量產後,龍飛卻出現了不會在原型機上的些許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機體材料上。

相對於原型機是直接採用聯邦的合金材料,由於量產型的龍飛是採用蒼蘭當地的合金材料,因此在結構上不比原型來得牢靠,因此在速度以及迴旋上都較原型機差,不過這些問題都還在軍方可以忍受的範圍內,整體來說,此型機在960年代初期,依然算得上是優秀的設計。

而在蒼蘭對玄國宣戰後,龍飛一開始取得了不錯的戰果,但是隨著戰局的演變,在面對玄國新一代戰機的打壓下,龍飛也逐漸退居第二線,雖然如此,龍飛對於蒼蘭航空史來說,依然是一個承先啟後的重要象徵。


圖檔
蒼蘭帝國空軍單發戰鬥機「鳳舞」
全長:9.7m
翼展:11m
淨重:1216kg/1605kg
動力:蒼空重工「鳳鳴」氣冷星型14氣缸,輸出1050匹馬力
速度:550km/h
航程:920km
武裝:12.7mmMGx4,機腹可掛50kg炸彈x2

鳳舞起源於蒼蘭帝國空軍於天鳳二年提出「能夠緊咬敵人、以及能夠進行小幅度支地面支援」的戰鬥機設計需求,編號PDF2,是蒼蘭空軍第一架採用可伸縮起落架的設計,發動機採用向聯邦公司協製的「鳳鳴」氣冷式發動機。蒼空重工搶先於961年9月參與競標,期間因為諸多因素,要求軍方延長試飛時間以求公平,同時將表現不佳的雷豹發動機換成翔鷹發動機,然而結果依舊令人失望。

雖然居於次位的民間公司:鳳凰航空機公司參與競標的鳳舞在部分性能上不如鳳翔,生產成本也比較高,空軍還是決定採用鳳翔暫時作為新一代的戰鬥機。963年2月空軍擔心其成果不如預期,於是向鳳凰航空機公司提出了鳳舞的生產訂單,軍方編號PDF2,發動機在空軍要求下改使用鳳鳴CL-14-1020,武裝為機翼左右各兩挺12.7mm機槍。

963年6月第一架PDF2遞交軍方進行試飛,參與測試的人員對於新飛機的性能,尤其是運動性與纏鬥性相當欣賞,無論是在各速度範圍下操作面的控制與反應,穩定性與地面操控性都有還算不錯的評價,當年7月,空軍對蒼空重工提出190架鳳舞的生產合約,也是空軍決定採用民間公司的戰鬥機案的首例。第一架量產型於964年1月出廠送交軍方。


圖檔
蒼蘭帝國空軍單發戰鬥機「劍蘭」
全長:9.6m
翼展:12m
淨重:2021kg/3510kg
動力:蒼空重工「雷虎」氣冷星型14氣缸,輸出1320匹馬力
速度:600km/h
航程:1045km
武裝:20mmMGx2、12.7mmMGx2,機腹可掛250kg炸彈

在龍飛開始服役後不久,隨著王國與聯邦,還有帝國與王聯等列強都爆發戰爭,戰機的技術也因此開始了跳躍性的發展,而這也讓原本滿足於龍飛性能的蒼蘭軍方不得不開始重新思考下一代戰機的研製。

而在少量引進聯邦的瘋狗式戰鬥機之後,蒼蘭軍方已經不是重新思考,而是近乎狂熱的渴求下一代戰機,因為他們發現,瘋狗的表現對他們來說已經不只是瘋狗,而是一頭前所未見的猛獸。擁有超過一千三百匹馬力的雄壯引擎,而在這引擎的強大馬力的支持下就是可以把一堆裝甲加上去之後,卻在龐大的油箱支撐下也依然有著一千公里以上的航程,六挺機槍的火力似乎也可以輕鬆撕裂任何戰機,這頭皮厚耐操的猛獸成了軍方的欲望象徵,他們希望自家自國空軍也可以大量配發一樣,甚至更強的機種,這個欲望很快的就化為蒼蘭空軍下一代戰機的研發方向。當然身為蒼蘭唯一的軍用飛機製造商的蒼空重工,不可能沒注意軍方的這些態度,因此在軍方正式提出要求之前,管理階層就已經指示設計處,開始規劃與瘋狗同等級戰機的設計草案。而在軍方正式提出要求後,這個原本代號「馴犬」的草案,就這樣正式成為蒼蘭下一代戰機的計畫。

當然設計處的成員也不是笨蛋或沒有野心,既然有這種機會他們自然也想超越聯邦這前輩立下的高牆,於是在同一時間他們也研究其他各國的現役機體以及玄國戰機情報,試圖打造出一架可以稱霸神州的戰機。而在獲得馳電跟雲征的情報之後,設計局決定一魚兩吃,將原本就是以高速重戰機的瘋狗為底的馴犬設計成足以追上雲征,而且可以打下馳電的萬用機。

這個企圖很快的就被實行,設計組將瘋狗那過度厚重的裝甲撤掉,並沿用從聯蒼式開始就成為蒼蘭戰機標準武裝的兩挺12.7mm機槍,然後再裝上兩門20mm機砲以確保可以打下馳電的火力──雖然因此也犧牲了不少航程,仿製並放大SR-950-14引擎的雷虎引擎也足以撐起這些需求,同時引進淚滴式座艙以確保視野跟氣動,然而雖然作出這麼多努力,但是在過大的引擎跟不算十分優秀的氣動設計拖累下,馴犬雖然有了足以打下馳電的重火力,但是卻沒有追上雲征的高速,而且也因此機體十分的鈍重,不過在雲征難產的狀況下,這倒也不算什麼太嚴重的問題。馴犬的表現雖然沒辦法完勝瘋狗,但是在採用能量戰術之後,這些問題倒也勉強還能接受,就這樣馴犬被正式命名為劍蘭開始投產。

玄普戰爭開打後,由於沒有雲征的干擾,加上玄國於本土的戰機多為老舊的擲火以及跟劍蘭一樣鈍重的馳電甲型,因此劍蘭也造就了不少蒼蘭的空戰王牌,但是隨著戰爭後期馳電乙型的配發,以及玄國的戰略反攻開始,縱使劍蘭有著再優秀的性能,也無法挽回戰略上的劣勢,即使如此,劍蘭的強大火力與航程,依然足以讓駕駛馳電的玄國飛行員為之恐懼。


圖檔
蒼蘭帝國空軍雙發輕轟炸機「狂蜂」
全長:14.8m
翼展:18.7m
淨重:7253kg/10900kg
動力:蒼空重工「麒麟」星形發動機,輸出1,400匹馬力x2
速度:488km/h
航程:1577km
武裝:7.7mm機槍x4
7.7mm連裝槍座x2
可掛3顆250公斤炸彈、9顆100公斤炸彈

在大玄帝國在邊境附近建設軍用機場及飛行場的情況後,使得蒼蘭快速突擊玄國首都的戰略造成了不小阻礙。因此轟炸機場成了蒼蘭軍部對玄作戰的考量項目之一,而在這等考量下所衍生出的,便是「狂蜂」輕型轟炸機。

鑒於當時的偵察機產量較沒那麼多,軍部向設計處提出「除轟炸地面機場與設施外,還能夠進行中程距離偵查」的要求。但這對設計處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難題,因為蒼蘭根本就沒有製造過轟炸機的的經驗,更別說是偵查與轟炸混和的兩用機種,因此設計處又再度找上了經驗豐富的聯邦討教。

在設計處與聯邦的合作與技術支援下,設計處將這架輕轟炸機的引擎增加為兩顆,除了在砲塔武裝以外,設計處更將四挺7.7機槍分別安裝在這架飛機左右翼上。同時也機頭玻璃透明化,以方便機組員對進行偵照與偵查,但為了能夠避免遭到敵人防空砲火襲擊與炸彈酬載,因此對機體與機內空間進行了極大的壓縮,也造成了後續出現機組員移動困難、出現劇烈晃動等問題。

蒼空重工於天鳳三年完成了原型機開始試飛,最後被正式命名為「狂蜂」後開始進行生產。在蒼玄戰爭初期肩負了轟炸與前線偵查的重任,但隨著觀測機「千里眼」的逐漸普及,狂蜂逐漸退居對地支援轟炸的角色。



圖檔
蒼蘭帝國空軍運輸機「巨嘴鳥」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4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1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搜尋:
前往 :  
cron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